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PBL教學模式下旅游心理學課堂教學改革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旅游心理學現有教學模式在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教學評價等方面存在諸多問題。因此,基于pbl教學模式,結合教學實例,從創設情境、提出問題;分組分工;自主學習、合作交流;課堂展示;總結評價5個環節對旅游心理學課堂教學模式進行重構,并對教學效果進行總結和反思。
關鍵詞:PBL教學模式;教學改革;旅游心理學課程
1PBL教學模式在旅游心理學教學中應用的可行性分析
PBL(problembasedlearning,簡稱PBL)教學法,即基于問題的學習方法,是一種有別于傳統課堂講授模式、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通過讓學生組成學習小組,合作討論,解決一些模擬現實生活中的問題,從而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旅游心理學以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為目標,多涉及復雜的、無固定答案的情境性問題,這就為PBL教學模式的采用提供了可行性和必要性。PBL教學模式以問題為導向,學生為主體,教師為引導,把學生置于復雜的、模擬現實的問題情境中,學生通過自主探索和合作,對知識的理解更深刻,考核方式也更過程化。因此,PBL教學模式的應用可以有效解決旅游心理學課程傳統教學在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教學評價等方面的問題。
2PBL教學模式在旅游心理學課程中的實施應用
2.1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2.1.1問題應具有關聯性和現實性。首先,設計的問題應具有關聯性,能引出相關知識點,甚至拓展到其他相關學科知識,使學生通過問題不斷深入學習。其次,設計的問題應具有現實性,問題應聯系學生的現實生活和旅游實踐,從而激發學生的興趣。如在講授“旅游動機”這一知識點時,提出“大學生的旅游動機”這一問題,學生結合自身旅游體驗,交流討論旅游動機的類型及影響因素,并進一步探討如何激發大學生的旅游動機等問題,從而使學生在層層深入探討中鞏固所學知識點。2.1.2問題應具有復雜性。設計的問題應涉及知識的高級應用領域,具有一定的復雜性,沒有固定答案和唯一解決途徑,要解決問題必須綜合運用所學知識,通過多種渠道搜集所需信息,進行討論和探索,從而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和創造性。但問題的難度要適中,具有可操作性,使學生既無法直接利用已有知識迅速獲得答案,也不會因為難度太大、無從著手而產生挫敗感。如關于“旅游購物心理”部分,如果直接讓學生列舉旅游者的購物心理,學生會因為太簡單而無法提起興趣。但是如果針對“導游安排購物引起旅游者投訴”這一熱點行業現象,可以讓學生分析旅游者針對旅游購物進行投訴的原因,旅游線路應如何設計從而避免旅游者對購物的抵觸心理等。針對這類結合行業熱點的復雜性問題,學生通過搜集相關資料,運用所學知識討論分析,從而獲得解決方案,能充分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2.2分組分工
小組學習討論是PBL教學模式主要的學習形式,通過小組成員間的溝通探討,能培養學生的團隊協作精神和人際溝通能力。在分組前,教師應充分了解學生的性格特點、學習方式、能力擅長等方面,從而使得各小組成員可以互補學習,發揮所長。同時,針對不同分組任務,每次可以采用不同的分組方式,從而使學生接觸不同的小組成員,避免固定隊友組合帶來的思維固化,培養多元化的思維方式。在分組時,注意小組成員數量的控制,一般4-6人較適宜,人數太多會導致責任分散,個別成員無法深入參與,人數太少則會導致完成任務困難。同時,注意小組成員任務的劃分。分組完成后,每組選出組長,由組長根據每個成員的性格特點和能力特長分配任務,如查找資料、訪談調查、制作PPT、撰寫研究報告、匯報等,使每個成員充分參與。
2.3自主學習,合作交流
學生通過自主學習,合作交流,共同促進問題的解決,是PBL教學模式成功的重要環節。建構主義認為,知識不是物品,教學過程不是物品傳輸過程,是教師創建一定的學習環境,提供支持,促進學生主動建構并獲得知識的過程。學生對于PBL這種新型教學模式較陌生,教師在學生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應進行相應指導,了解學習進度,引領方向,使學習過程不偏離目標。學生通過與小組成員的交流,碰撞思維火花,在探討中解決問題,鞏固知識,通過自主學習獲得知識的長時記憶效果是傳統教學模式無法比擬的。
2.4課堂展示
在這一階段,小組成員展示研究成果,成果展示方式多樣,如PPT演示匯報、書面研究報告、情景模擬等。在各類展示形式中,較常見的為PPT演示匯報。小組成員將本小組研究結果以PPT形式展現,由小組代表進行8-10分鐘的匯報,闡述小組觀點、解決問題的思路、方法等。陳述結束后,其他小組成員自由提問,由本小組成員共同回答。另一種常見的成果展示形式為情景模擬,如在“導游服務心理”部分,由學生分別扮演導游和不同類型旅游者的角色,通過情景再現的形式,呈現導游針對不同類型旅游者的服務策略。這一形式直觀生動,學生參與度高,課堂氛圍熱烈,對知識的記憶深刻,深受學生歡迎。通過各類成果展現形式,能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充分鍛煉語言表達能力、問題分析能力和創造力。
2.5總結評價
總結評價是PBL教學過程的最后環節,也是學生對自己學習效果的檢驗階段。評價指標通常包括自我學習能力、團隊協作能力、問題解決能力、語言表達能力等,評價方式通常包括自我評價、組內互評、組間互評和教師評價。自我評價能引導學生多角度進行反思,通過組內互評和組間互評等同伴評價方式,有利于學生進一步明確團隊協作的重要性,評定別人的過程也是認識自身差距的過程。教師評價時需要對各組表現進行充分總結,包括點評各組的亮點,使學生樹立信心,同時對不足之處要委婉指出,促使學生反思不足,并引導學生思考改進方法。通過各類評價,結合所設置的權重,得出每個學生的成績,這種多主體評價方式較教師單一主體評價能更全面、更客觀。
參考文獻
[1]呂曉玲.PBL教學法在旅游心理學教學中的應用[J].當代教育理論與實踐,2012,(4):109-110.
[2]肖曉鶯.基于PBL的旅游心理學課程教學模式探討[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下旬刊),2014,(05):264-265.
[3]張博,王婷婷.PBL教學法在課程教學中的實施與思考———以旅游心理學課程教學為例[J].河南工程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32(01):92-96.
作者:葉銀寧 單位:西安翻譯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