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民宿室內創新設計探究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為了解決國內普遍存在的民宿地域特征弱、辨識度低、日趨同質化的問題現象,探索閩南古厝文化在現代室內空間設計中的可行性,同時開發一條弘揚傳承福建地域文化的現代道路。分析閩南古厝的外觀顯性特征如布局、裝飾、色彩、材料并進行顯性文化因子的提取,再分析文化內涵的隱性特征如傳統地域文化、外來南洋文化并提取隱性文化因子。探討民宿室內空間的特征包括功能特征、文化特征、精神特征。最后以裝飾、色彩、材料三個視角研究閩南古厝文化的具體應用方法,將文化因子應用其中。得到基于閩南古厝文化的民宿室內創新研究方法及實踐案例。該設計研究為閩南古建筑文化的延續與迭代提供了新思路,為民宿的地域特色定位提供了新參考。
關鍵詞:閩南古厝;文化因子;民宿空間;室內設計;創新
引言
“厝”是指閩南語中的住所。閩南古厝不僅是閩南的傳統民居,也是閩南最具代表性的傳統建筑。從建筑學的角度來看,閩南古厝沒有明顯的風格,但在磚石墻的裝飾和美化上有著較為特殊的表現。隨著經濟全球化浪潮的到來,一段時間以來,文化領域出現了“文化全球化”的客觀趨勢,忽視了中國文化的傳統價值和地位,甚至出現了輕視傳統文化價值的現象。針對這一思潮的沖擊,習近平在提出文化自信命題的前后,更加強調推廣優秀的中國傳統文化,體現了習近平強烈的問題意識和憂患意識[1]。而閩南古厝是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是閩南文化的杰出代表,具有較高的歷史價值和藝術價值。然而,由于年代的原因,一些建筑精美的閩南古厝散落在農村不為人知。更為遺憾的是,它們隨著時間的推移正逐漸消失。保護和利用建筑文化遺產,不僅具有加強文化認同、增強社會凝聚力、維護民族團結的作用,更是具備全面發展科學發展觀、繁榮社會主義文化的作用。保護人類歷史上所創造的優秀文化成果,不應當單從維護保存它的形式形態入手,更應當繼承和發揚它所表達的觀念和意義,用設計手段將閩南古厝的特征特點以及文化符號等融入到民宿室內設計當中,通過現代設計方法將閩南古厝元素打散重組進行再創新創造,使得閩南古厝文化再度煥發生機。
一、閩南古厝特征分析
(一)閩南古厝概述
閩南通常指代福建南部使用閩南語的地區,文化影響輻射至臺灣、東南亞、海南等地區。閩南古厝整體建筑結構以“官式大厝”為主,又有說法稱其為“皇宮起”。在不少地區,又名“紅磚厝”。它形似殿宇,富麗堂皇,是中國古民居的典型。它的主要特征是,前埕后厝,坐北朝南,三或五開間加雙護厝,紅磚白石墻體,硬山式屋頂和雙翹燕尾脊。閩南民居從建筑形式的角度說,并沒有一種極張揚的、類型化的形式,但它在磚石墻的裝飾及美化上卻有著較為特殊的表現。
(二)閩南古厝的外在顯性特征分析
1.平面布局分析。閩南古厝的平面布局蘊含了中國古代的傳統等級觀念,由于現存的閩南地區古建多為富商或華僑建造,家族觀念濃厚,建筑多以中軸線為中心橫向或縱向拓展建造而來,最終形成大規模的建筑群落。同一院落的建筑依據等級大致分為主體建筑、附屬建筑、室外院落三大區域,且定位嚴格,不會有絲毫的僭越。主體建筑即“大厝身”,各落與櫸頭相連,圍合而成形成建筑群落的主體內容;附屬建筑包括有護厝、回向、銃樓、突規房、埕頭樓共5部分構成,坐落拱衛于主體建筑的四周[2]。同時在院落的周圍由室外院落組成,包括埕、后界土、側院,這部分同樣是家族建筑群落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閩南古厝名稱圖示見圖1。2.裝飾分析。閩南古厝裝飾以題材多樣,精致考究著稱,外觀上給人的印象十分深刻。閩南古厝的裝飾遍布建筑內外,屋脊、墻面、木構件等都能看到華麗的裝飾,裝飾手法包括木雕、石雕、泥塑等。裝飾題材上豐富多彩、比例和諧,多以藝術演繹的方式表現閩南百姓民間喜聞樂見的題材,表達了人們對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祈福吉祥的愿望,同時具有一定的教化意義和宗族意義,因此可見一些歷史典故和神話故事題材的裝飾,總而言之,裝飾題材主要包括植物花卉類、人物神仙類、文字幾何類、飛禽走獸類、日常器物類[3-4]。3.色彩分析。色彩是空間中最易給人留下印象的顯性因素之一[5]。閩南古厝在色彩應用方面地域特征強烈,與傳統中原古民居的白墻灰瓦形象差異較大,風格艷麗活潑、大膽奔放,這是由于閩南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地域文化造就而成,一方面遠離中原地區,另一方面受舶來文化例如南洋、歐洲的影響較大。閩南古厝的色彩源自本土材料的自然原色以及人工色共兩種方法,其中,本土材料原色例如紅土燒制的紅磚,木材原色,花崗巖,都是本地天然材質原色,質樸雅致;而人工色彩包括彩繪、礦物質顏料等用于涂抹裝飾部分的表面,視覺上具有對比強烈、鮮明飽和的特點。4.材料分析。閩南古厝的建筑材料多來自本土,也是區別于其他地區的一個重要元素[6]。最具特色的當屬利用本土特產的富含氧化鐵的紅黏土燒制而成的紅磚和紅瓦,被大量運用至建筑外墻的堆砌建設中;花崗巖經過開采和人工打磨后被廣泛應用至建造過程中;牡蠣墻由產自福建沿海的牡蠣殼黏合堆砌而成,在陽光下泛金屬光澤;陶瓷多用于建筑的局部裝飾,具有不易褪色、飽和度高、方便修復的優點,適應我國南部沿海地區潮濕炎熱的氣候特點;木材被應用至建筑承重構件與花雕陳設中,是最常見的材料之一,這是由于閩南森林資源豐富、開采便利。顯性文化因子提取見表1。
(三)閩南古厝的內涵隱性特征分析
1.傳統地域文化分析。閩南人民的海外交通和對外貿易都曾十分繁榮,使得閩南地區存在多元文化的融合,最終形成了獨特的閩南文化。無論是文學、戲劇還是繪畫,閩南文化都在世界文化中占有一席之地。然而,在閩南眾多文化中,閩南特色建筑一直更受人們的關注。紅磚赤瓦、燕尾山墻,精美的木雕和石雕裝飾等,這類建筑反映著閩南地區的風格特色,造就了當地的閩南風格,而這種風格的形成也是由多方面因素促成的。早在宋朝時期,這種建筑風格傳遍福建南部。在古代,紅色通常被稱為宮色,是普通人不允許觸摸的顏色,但它在閩南的民間地區被廣泛使用。這與閩南人長期從事海外貿易,積累了巨大的民間財富和追求排場的民風有關。另一個原因則是福建沿海地區遠離中原政治中心,缺乏管制,加上閩南人天生“敢為天下先”的性格,使得閩南建筑外形富貴且大量采用紅色,“官式大厝”這類在古時看來違禁的紅色建筑也悄然興起。閩南文化具有兼容性和開拓性的特點。這主要體現在宗教信仰(不同宗教)、民間信仰(多神)、建筑、戲劇、方言等方面。尤其是在宗教信仰方面,閩南人的骨子里就有敬仰神明信奉自然的傳統,這些傳統民俗元素不僅影響了閩南古厝的整體建筑風格,也影響了許多小細節的裝飾。例如石敢當,常嵌在老房子的外墻或街道入口的石墻里石雕。因為碑上刻有“石敢當”的字樣,故名之,在閩南人心中有辟邪、鎮宅的作用,與之有相同作用的還有風獅爺,是設立在閩南古厝的門或屋頂、村落高臺等處的獅子像,同樣用來辟邪鎮煞。又如滴水獸,閩南房屋外輸水管道一種常見的雕飾,這些都屬于鎮宅石雕的類別(見圖2)。同時,閩南建筑的搭建方式也有其獨有的文化內涵,“出磚入石”是閩南建筑一種獨特的砌墻方式,由于沿海地區基礎石材難以獲得加工,于是眼界開闊、勇氣十足的閩南人石塊、紅磚和各種形狀的瓦礫的堆疊使墻壁更加穩定和耐腐蝕。閩南的紅磚建筑不僅承載著中原文化,還蘊含著海洋文化和地方民俗文化,南風古建筑是閩南地區獨特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也是閩南文化的重要支柱。2.舶來南洋文化分析。閩南文化的文化屬性是以中原文化為主輔以多元文化形成的。換而言之,它融合了中國傳統文化,以閩南文化為主體。同時,由于地理環境的特殊性,它吸收了東南亞文化和阿拉伯文化等西方因素。以蔡氏古民居建筑群為例,古民居精美的雕飾,不僅集中表現了閩南成熟的雕塑藝術,而且反映了受印度佛教、伊斯蘭教及南洋文化和西方建筑藝術的影響,被譽為“閩南建筑的大觀園”。閩南人落葉歸根的信念深深地銘刻在他們的骨子里,這促使許多華商返鄉、花錢買地、修繕祖宅,隨之帶來的還有大量的南洋材料和西式的審美風格,再加上閩南雕塑獨特的藝術魅力和裝飾風格,形成了中西結合的建筑形象。南洋文化對于閩南古厝的影響最為突出,這些影響集中在閩南古厝的雕刻、天花、花磚等裝飾上。尤其是花磚曾是福建南部身份顯赫與衣錦還鄉的象征。當有一番成就的華僑回國后,首先便是構建棲身之地,而花磚作為一種舶來品則成為了裝飾的首選。花磚的拼接透露出屬于中國文化的濃郁對稱之美,在圖案上又盡顯南洋風情,例如番薯葉、萬字框、海棠花、八角花等圖案都是閩南古厝地面裝飾的常客。水泥花磚不僅耐磨還防潮,同時能夠適應閩南相對濕熱的氣候,不易臟且越用越有光澤,20世紀80年代初,花磚由于其豐富的色彩和圖案在泉州大受歡迎,但由于顏色多樣,形狀復雜,無法完全自動化,導致了其產量低下,在工業生產的大背景下閩南特色花磚在市場上逐漸處于弱勢地位。閩南文化具有既有對本土中原文化和海洋船舶文化的吸收又有對外輸出的特性。如通過移民臺灣傳播到臺灣及通過移居國外的華僑華人傳播到國外,使得閩南文化在世界各地都有所傳播,而閩南設計風格也同樣隨著地域和時間的推移不斷變化適應,具有很高的研究價值。隱性文化因子提取見表2。
二、民宿室內空間特征分析
(一)民宿概述
不同的地區對于“民宿”的定義不盡相同,臺灣將民宿定義為住宅空房重新利用與旅客的旅游住宿,注重與本土文化資源的融合,以家庭副業的方式經營[7]。英國稱呼民宿為“Bed&breakfast(BnB)”,即供應休息和早餐服務的場所。民宿與酒店的差別定位較大,民宿更加注重與周圍環境的交流融合,且多為住宅空房,具有人情味和溫馨感,具有地域特色,缺點是服務與設備不如酒店規范到位[8]。國內的民宿目前缺少統一的管理與標準,且對于自身定位不到位,多表現為千篇一律的風格,缺少挖掘本土文化與周圍環境相聯系的創新意識。因此,結合地域傳統文化的民宿將提高旅客的入住人文體驗,弘揚本土文化,刺激地區經濟發展的諸多優勢。綜上,本研究將從功能特征、文化特征、精神特征三個視角來探討我國民宿的空間特征。
(二)功能特征
設計閩南古厝風格的民宿不光是要在文化和內涵上繼承其風格,同時也要在功能上進行一定程度上的研究與創新。如在材料上,民宿空間常面臨著室內墻面或裝飾受損需要更新維護的問題,而閩南古厝常使用的紅磚紅瓦和白色花崗巖運用在室內之中具有良好的耐磨和防腐蝕性,經過現代技術打磨拋光處理在室內昏暗的環境中也有獨特的色澤。“光廳暗屋”是閩南古厝建筑布局的特點之一。它的主要功能是通過光影明暗的變化來分割空間,增加建筑的層次感,如閩南古厝的廳堂大多明亮,其主要目的是為了供奉先祖,其次作為貴客到來招待的場所。而閩南古厝的主要居室則故意營造昏暗,房門處常懸掛布簾遮擋陽光,通過屋頂設計的窗作為主光源。在民宿室內空間則少有通過光影明暗變化進行空間劃分的設計手法。將閩南古厝明暗分割人為制造空間視覺差的手法引入民宿設計當中可以有效增加民宿的趣味性和層次感。與此同時,閩南古厝居室從屋頂采光的手法也可以與常規的民宿陽臺進行融合,這一手法可以定向控制室內采光增加客戶的隱私,制造閩南風格民宿獨有的特色。
(三)文化特征
民宿區別于酒店的重要依靠之一為當地的文化,除了基本功能與服務外,也是文化載體。在進行民宿設計時,要多使用能夠體現地域文化的設計符號,以直觀的方式給予旅客視覺上的沖擊,這樣首先有利于旅客的整體體驗前后的一致性,回到房間休息仍然可以感受到本土的文化氛圍,獲得全方位的體驗感受;第二,區別于其他民宿,獲得行業競爭力,擺脫普遍的同質化現象。設計規劃過程中,由宏至微的體現文化因子,大到空間布局,小到裝飾陳設,都要選擇能夠代表地域文化的因子,同時注意整體需要符合現代的審美標準和生活方式,在保證體驗品質的同時盡可能幫助旅客體驗文化特色。
(四)精神特征
精神層面的享受是高于物質享受的存在,伴隨我國人民生活水平的整體提高,人民不滿于物質與生理層面的享樂,而開始轉向對于精神享受的逐步追求。民宿的價值不僅局限于給旅行中的人們提供了一個溫馨的休息空間,更是提供一個獨享清凈的天堂,工作旅行勞累之余的放松場所。
三、閩南古厝文化在民宿室內創新設計中的實際應用
(一)裝飾層面的應用
裝飾可分為硬裝飾與軟裝飾,應當做到兩者的相輔相成、互相關聯,這樣設計出的整體空間=統一協調,各物件、家具、陳設品之間相得益彰。硬裝飾上,首先,地板的紋樣選用海棠花紋以表現濃郁的南洋風格,幾何紋樣具有豐富多變、節奏感強、整體統一的特點,線條綿延呈二方連續的方式鋪展開,南洋因子與傳統因子在空間中產生碰撞,具有強烈的中西結合的異域風情。第二,墻面選擇花崗巖磚與紅磚進行搭配鋪裝,鋪裝強調節奏的把控與整體區塊的穩定,紅磚色彩較深,因此放在最下層以奠定整體墻面,并選用大小不一的磚塊進行藝術拼裝,表現出層次分明,節奏輕快的特點;米色花崗巖處于中間層,白色位于最上層,由下至上的色彩明度漸變富有韻律、對比強烈,符合形式美法則。第三,床頭的紅瓦進行去色處理,以灰色與背景墻相融,整體中尋找變化,墻面裝飾見圖2。軟裝飾上,陳設品與日用品選擇閩南本土出產的紅陶與陶瓷作為點綴,增加整體空間的精致程度與耐看程度。墻面石雕的融入增加了空間的歷史感,形成視覺中心。
(二)色彩層面的應用
在保留閩南地方特色的同時在設計上也增添了東南亞風情和色彩,色彩鮮艷耀眼、對比強烈、桃、橙、藍、綠等顏色與獨特的熱帶情趣交融。就如東南亞的氣候,炎熱、奔放和宣傳。與之配套的床、椅子和沙發采用藤曼。這種藤曼被稱為海藻藤。整體呈現棕色,質感結實且粗糙。內襯黑色靠墊和木質櫥柜。起到整個空間安穩的作用。色彩上以暖色調為主以營造溫馨如家一般的環境氛圍,大面積的淡雅淺色搭配小面積的深沉紅色形成整體的配色意向。淺色為主的環境避免了壓抑狹小的氛圍,同時具有開拓空間感的作用,小面積深色如原木色與紅色的導入增加空間的活躍度的同時避免了窒息感的產生,色彩的碰撞帶來更多的活力,使人心情愉悅積極。天花由原木色的木材構成,是常見的中國傳統色彩與材料,與南洋風情的白瓷地磚一陰一陽相互融合,同時低飽和度的深木色具有調和壓制明度過高的整體氛圍的作用。經過現代設計方法的簡化,清晰其結構再設計。使得空間適量減少精細的圖案和人工痕跡。除了花盆和樹木,裝飾大量采用當地材料展現其獨特的地域色彩。使其氛圍簡單、野性、自然、直截了當,散發出海洋和森林的氣息。
(三)材料層面的應用
材料的選擇會一定程度上影響空間的質感,不同的材料可能顏色相似,但給人的感受卻截然不同。其次材料的選擇需要考慮到氣候環境、質量、環保與否、經濟等多方面因素。把握好材料的質感與其他屬性以最大程度體現與空間功能相符的質感與空間實際需求。傳統民宿的地板多用木地板來體現溫馨雅致的空間氛圍,但福建地處沿海,靠近赤道,氣候炎熱潮濕,地面易積水與霧氣,導致木材變形腐爛,而瓷磚具有抗壓、耐腐蝕、防水的優點,因此該方案選用瓷磚代替常見的木材地板,同時也增加了南洋風情,地面瓷磚材質表現見圖3。墻面材料多為閩南本土特產的材質,紅磚具有色彩明艷,易燒制加工的優勢,花崗巖則具有堅硬抗壓的特點。天花選擇傳統木材形成整體和諧的整體。民宿室內整體空間效果圖見圖4。
四、結語
綜上所述,閩南地域文化在民宿室內空間中的應用具有指導性的現實意義,擁有弘揚地域文化、發展科學的設計研究方法、創新去同質化的積極作用。顯性設計因子的挖掘與設計應用有利于民宿尋找商業定位,增強競爭力。隱性設計因子的研究有利于精神文化層面的弘揚與文化自信的建立。總之,通過該研究,為人們創造一個雅致、寧靜、安逸的民宿空間,得到一個符合現代審美、工藝、技術的創新環境。
作者:張夢瑾 吳欣鑫 楊溢 單位:山東建筑大學 寧夏民族職業技術學院創意藝術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