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色av,短篇公交车高h肉辣全集目录,一个人在线观看免费的视频完整版,最近日本mv字幕免费观看视频

首頁 > 文章中心 > 正文

品質興市辦法

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品質興市辦法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品質興市辦法

為深入貫徹國務院《質量振興綱要》和《關于進一步加強產品質量工作若干問題的決定》,立足以質取勝,推動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不斷提高我市產品質量、工程質量、服務質量和環境質量整體水平,推動我市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特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

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以提高質量和產業素質為重點,以強化基礎質量管理、推進科技進步為支撐,以政府支持、部門協作、企業為主、社會參與為內容,以標準體系建設為基礎,以爭創精品名牌產品為載體,以誠信體系建設、檢驗檢測平臺建設和人才隊伍建設為保障,突出重點,強化監管,大力實施以質取勝戰略、名牌戰略,建立和完善質量工作長效機制,不斷提升質量工作在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的重要地位,推動全市質量總體水平不斷邁上新的臺階。

二、工作目標

到“十一五”期末,我市行業性、區域性質量問題得到基本解決,主要產業整體素質和企業質量管理水平顯著提高,節能減排達到國家有關規定要求;產品、工程、服務、環境等重點行業質量達到全省平均水平。

(一)產品質量目標。

主要工業產品質量監督抽查合格率穩定在85%以上;重點產品可比性跟蹤監督抽查合格率達到95%以上;產品出廠合格率達到100%;主要工業產品質量損失率控制在0.15%以內;制造業質量競爭力指數在78以上,達到全省中上游水平。發展1個中國名牌產品、1個中國馳名商標、3個地理標志保護產品、10個省名牌產品、10個省著名商標。實現名牌產品銷售收入2億元、出口額達到0.5億美元,品牌經濟規模不斷發展壯大。

——煤、焦產品。強化產品質量控制過程管理,提高煤焦產品質量等級品率。全市煤炭采區回采率達到60%以上,全市煤炭洗選比重達到70%以上,煤焦產品質量監督檢驗合格率提高5個百分點。

——冶金產品。按照發揮優勢,南聯北開,沿邊發展戰略,建設鋼鐵基地、銅工業基地、硅基材料基地三個產業基地。生鐵、粗鋼、銅材、焦碳、鐵合金產量分別達到50萬噸、20萬噸、40萬噸、60萬噸、5萬噸。一般冶金產量分別達到省內先進水平,金屬、硅等重點產品質量達到國內先進水平,建筑材料監督抽查合格率達到98%以上。

——輕紡產品。發展具有地方特色和文化內涵民族紡織業和手工業,推進絨紡、皮革、民族服飾、民族特需用品、工藝美術品、包裝等產業的發展,優化品種結構,擴大重點優勢產業規模,提高產品質量,擴大出口。重點產品主要質量技術指標達到省內領先水平。

——材料工業產品。加快發展新型建材工業,發展節能、環保新型墻體材料。新型墻材比例提升到45%,新型干法水泥比例和散裝水泥比例提高到60%,水泥監督抽查合格率達到100%,新型墻體材料抽查合格率達到96%。

——食品加工產品。大力發展大豆加工產業鏈、馬鈴薯加工產業鏈和礦泉飲品加工產業鏈,重點建設大豆制品產業基地、肉類加工產業基地和礦泉飲品產業基地。食品生產加工企業100%獲得食品生產許可證,小作坊100%簽訂食品質量安全承諾書,超市和中小餐飲單位100%建立食品進貨索證索票制度,重點食品出口企業通過HACCP認證。食品安全信息監測網絡體系覆蓋率達到100%,重大事故處理率達到100%。

——醫藥工業產品。圍繞我市多年來發展形成的優勢,依托現有基礎,以北中藥為重點,加快北藥材GAP基地建設,推進種植(采集)加工一體化,開發一批北中藥新品種,提高我市醫藥行業整體素質和競爭力。全面推進農村藥品“兩網”建設工作,實現鄉、村的藥品供應網,監督網覆蓋面達到100%。逐步提高打擊假劣藥品的力度,建立藥品打假長效機制,徹底遏制和杜絕假劣藥品。藥品生產(不含藥品用輔料生產企業)、經營企業通過GMP、GSP認證率達到100%。

——農產品。建立農產品安全生產保障體系和質量標準體系,實現農業標準化生產。建設國家和省級農業、牧業和特色產業標準化示范區20個,主要農產品、畜產品、特色產品的質量達到相應的有機食品、綠色食品和無公害農產品生產標準。建立和完善農牧業科技推廣體系、檢疫檢測體系和質量標準體系,全市農畜產品加工轉化率達到25%以上。農產品質量安全強制性指標合格率達到100%,大型農產品批發市場100%納入質量安全監測范圍。

——高新技術產品。新材料、新能源、信息產品和先進制造業等具有競爭優勢的高新技術產品達到省內先進水平。力爭培育1個中國名牌產品。高新技術產品在全市名優產品中比重達到5%以上,高新技術產品出口創匯占到全市出口總額的10%左右。

(二)工程質量目標。

建設項目竣工交付使用的工程質量必須達到國家標準或規范要求。大中型工程建設項目交驗合格率達到100%,其他工程一次驗收合格率達到98%以上。

——建筑工程。全市城市行政區域內房屋建筑與市政工程質量監督覆蓋率達到100%,工程質量一次驗收合格率達到98%以上,確保地基基礎、主體結構質量安全,杜絕重大工程質量事故發生,全面實施住宅工程質量分戶驗收制度,城市新建民用建筑設施50%采用節能標準,室內裝飾工程節能環保符合國家標準或規范要求,安裝試車工程一次成功。爭創省“龍江杯”優質工程5項,省優質工程10項,省“結構優質”工程10項。

——道路工程。全市高速公路平均優等率達到95%,干線公路好路率保持在70%,縣、鄉公路優良率達到65%和55%。高速公路竣工驗收合格率、優良率分別達到100%、95%,干線公路竣工驗收合格率、優良率分別達到100%、85%,農村公路竣工驗收合格率達到100%。

——水利工程。單元工程質量合格率達到100%,綜合優良率達到75%。大、中型水庫建立和完善水雨情信息采集、傳輸、洪水預報和以水庫為中心的河道防洪決策支持系統,保障水庫安全度汛,河道堤防保安率達到95%以上。

——林業工程。全市森林覆蓋率達到47%,有害生物成災率控制在4.4%以下,無公害防治率達到85%以上。林業重點工程良種使用率達到80%,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分別提高到85%和80%以上,林業技術標準采用率達到90%。

(三)服務質量目標。

建立覆蓋旅游、交通、電信、金融、保險、商貿、醫療衛生等主要服務行業的標準體系,綜合用戶滿意度指數達到全省平均水平。培育2個省級服務名牌企業。

——旅游業。全力打造冰雪旅游、生態旅游、邊境旅游等旅游產品,全面推行旅游業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和地方標準,積極采用國際標準,建立健全旅游質量管理體系和旅游服務投訴網絡。A級景區達到開放經營旅游景區(點)50%,服務質量、配套設施、綜合能力顯著改善。游客滿意度達到80%以上,投訴率低于2%。

——商貿物流業。商貿企業質量誠信檔案建檔率達到80%,重點培育1—2戶大型連鎖經營龍頭企業,建立3個標準化大中型農副產品批發品牌市場。大力發展現代物流業,建成與經濟發展相適應的現代物流網絡體系,使現代物流業對全市經濟發展的貢獻進一步增強。

——交通運輸業。全面提高道路運輸服務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能力,建立客、貨運輸服務質量評價體系,提高道路運輸服務質量和效率。全市公路長途班車客運發車正點率達到80%以上,鐵路客運正點率達到80%以上,民航航班正點率達到70%以上。

——電信業。建立、完善電信服務規范和服務標準體系,電信計時收費等熱點計量問題實現有效監督,顧客滿意度達到85%以上,用戶投訴處理及時率達到99%。

——金融保險業。推行金融、保險行業服務標準化,服務產品結構進一步優化,服務水平明顯提高,顧客滿意度較“十五”末提高十個百分點。

(四)環境質量目標。

全市環境污染得到有效控制。重點城市、重點區域、重點流域環境質量明顯改善,飲用水源安全得到有效保障,集中式飲用水源水質基本達標,工業污水、粉塵、煙塵、二氧化硫等主要污染物排放分別削減14%和13%,主要污染物排放量下降40%以上,城市污水集中處理率達到60%以上,縣級以上城鎮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60%以上。生態良好區域和重要生態功能保護區的生態功能基本穩定,生態環境得到初步治理。

——空氣質量。北安市、嫩江縣、孫吳縣、遜克縣空氣質量好于二級標準的天數超過330天,愛輝區、五大連池市、五大連池風景區超過340天。

——水質量。城鎮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除礦化度指標外)達到國家飲用水源水質標準,城市生態景觀水域水質達到國家相應水質標準,城市水域功能區水質達標,具有農業灌溉功能的河流,水質達到農業灌溉水質標準。

——土壤質量。全面禁止使用劇毒、高毒、高殘留或具有致癌、致畸、致突變性農藥。禁止廢棄物和生活垃圾亂堆亂放、侵害農田,工業固體廢物、危險廢物、醫療廢物以及其他有毒有害物質得到安全處理處置。

三、主要措施

(一)開展質量興市(縣、區)活動。

各地要以質量振興為己任,深入開展質量興市(縣、區)活動,要把“質量興市(縣、區)”與落實國家、省、市對質量工作的整體部署結合起來,與整頓和規范市場經濟秩序結合起來,與實施名牌戰略以及打假治劣責任結合起來,推進質量振興事業全面、協調和健康發展。要按照政府組織、規劃先行、重點領導原則,立足區域經濟發展制定質量振興規劃,分類抓好中心城市、工業強縣、農牧業大縣質量興市(縣、區)活動,通過重點地區的率先突破帶動全市質量振興。

(二)開展質量興業活動。

1、工業。積極貫徹國家產業政策,充分發揮我市資源優勢和產業優勢,做強做大優勢產業。利用高技術和先進適用技術改造傳統產業,加大資源整合和投入,加快產業結構調整優化和升級,培育骨干企業、知名品牌和新的增長點。依據“十一五”期間產業發展規劃,按照鞏固壯大支柱產業、積極發展優勢產業總體思路,突出抓好對全市經濟發展有重大影響的農產品加工、食品加工、礦產品等行業,提升經濟增長質量和效益。

2、農業。加快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加大農業科技創新力度,提高農業科技水平。加快推進農業標準化,建立完善農業標準體系,大力開展農業標準推廣普及與實施應用,把農產品產前、產中、產后全過程納入標準化管理。堅持市場導向,加快推動農業產業化經營,積極培育農村合作經濟組織,提高農產品生產經營組織化程度。大力發展放心農資活動,加快農業質量安全檢驗監測體系建設,提升農產品從農田到市場全程的監管能力。

3、服務業。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規范提升傳統服務業,進一步完善覆蓋城鄉、功能合理的公共服務體系和機制,不斷提高公共服務的供給能力和水平。堅持市場化、產業化、社會化方向,促進服務業拓寬領域、增強功能、優化結構。加快推進服務標準化,建立健全服務業標準體系,擴大服務標準覆蓋范圍。對暫不能實行標準化的服務行業,廣泛推行服務承諾、服務公約、服務規范等制度,提高服務業競爭力,實現服務業又好又快發展。

(三)開展質量興企活動。

1、提升企業質量管理水平。鼓勵企業積極采用國際標準和國外標準,制定具有競爭、高于國家現行標準企業內控標準。凡生產涉及人體健康和人身、財產安全產品的企業,必須嚴格執行國家強制性標準。重點企業建立以技術標準為主體企業標準體系,加大對檢測工作經費投入,完善檢測基礎設施建設。全面開展以質量管理小組和質量信得過班組為代表的群眾性質量管理活動,積極推廣和應用先進質量管理理念和方法,繼續加強全面質量管理知識教育,大力開展質量管理體系認證和產品質量論證。大型工業企業和出口創匯企業全部通過質量體系認證,中型企業80%通過質量體系認證,一批小型企業通過質量體系認證。

2、提高企業技術創新能力。支持重點企業應用信息技術等先進適用技術,圍繞提升技術水平、改善品種、保護環境、保障安全、降低消耗、綜合利用等方面,對傳統產業實施改造升級。加大技術創新投入,以企業為主體,促進產學研結合,加強研發能力建設,堅持開放式創新,加速研發新產品、新技術、新工藝。加強規劃引導,嚴格市場準入,抑制低水平盲目發展和重復建設。

3、帶動企業爭創名牌產品。指導和鼓勵企業爭創名牌產品,促進企業提高產品質量和管理水平,形成一批自主創新能力強、科技含量高,在核心技術和關鍵技術上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名牌產品。注重品牌等無形資產運營,優化資源配置,推動資本、技術、人才等生產要素向名牌產品和優勢企業集中,使名牌帶動力明顯提升。

四、職責分工

各地、各部門要結合自身職能,把質量興市(縣、區)工作作為一項重要任務,加強領導,責任到人,提出本市(縣、區)、本部門質量發展的總體目標和質量標準要求,制定具體工作目標和考核細則,確保質量興市(縣、區)的各項目標任務全面落實。

——質監部門負責質量興市日常工作,協調各職能部門,統籌安排質量興市各項工作,廣泛宣傳國家和省關于做好質量工作方針、政策;加強企業質量、計量、標準化、認證認可等基礎工作,加強全市質監技術機構發展規劃和監督管理;加大食品、特種設備安全監管力度,充分發揮質監部門職能作用,打擊違法生產企業,遏制假冒偽劣,整頓和規范市場經濟秩序;會同監察部門做好質量興市檢查工作。

——宣傳部門要加大質量興市工作宣傳力度,及時報道質量興市工作進程,引導全社會重視質量、支持質量工作,提高全民質量意識,形成“質量振興、人人有責”的良好社會氛圍。

——發展改革部門要把質量工作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長期規劃和年度計劃;對全市技術機構建設、名優企業申報省級重點項目予以大力支持。

——工業信息產業部門要制定行業質量振興規劃,引導企業走質量效益型道路,制定實施扶持名優企業發展的產業政策和措施;對名優企業申報國債貼息項目、市重點技術改造項目和技改貼息安排方面予以優先扶持;積極引導企業開展技術改造、自主創新、節能降耗活動;引導企業加強質量技術基礎工作,大力實施質量興企,推動行業整體質量水平穩步提升。

——財政部門要逐步加大對質量工作的經費支持,加大對技術機構建設投入,增加實施名牌戰略、產品監督檢查、打假治劣、認證認可、標準制訂及推廣實施等專項經費;落實打假舉報獎勵資金,及時、足額落實市政府各項質量獎勵政策資金。

——建設部門要建立建設、勘察、設計、施工、監理、驗收等工程質量責任制,健全各環節質量標準體系;以創建“魯班獎”、“龍江杯”工程為目標,完善建筑業名牌示范工程評價機制;建立質量問題責任追究制,確保全市工程質量。

——教育部門要進一步加強質量知識普及教育,加強高等院校質量相關專業學科建設,努力培養質量人才,服務全市質量事業的發展。

——科技部門要加強技術創新,積極引導企業大力發展和應用高新技術,增加產品科技含量;扶持名優企業建立健全企業技術中心,并在科技經費安排上給予重點支持。

——水利部門要明確水利工程建設、設計、施工和監理單位質量責任,不斷完善水利工程建設標準和技術規范,加強水利工程建設質量監督,確保水利工程質量。

——交通部門要加強道路交通工程質量監督管理工作,完善交通運輸業服務標準和規范,引導企業增強服務意識,樹立質量理念,不斷提高服務水平。

——農業部門要積極推進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加大對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的政策傾斜和資金投入,推進保障農產品質量安全的標準化生產示范區、養殖示范區和農業標準化生產基地建設;加強農產品及其產地環境質量安全監管,大力推進無公害產品、綠色產品及有機農產品認證工作,確保農產品質量安全。

——林業部門要加強林業工程質量監督管理工作,不斷完善林業建設標準和規范,建立營造林和林木種苗質量監督檢測體系和工程質量評價機制,實施科學管理,確保林業工程質量。

——商務部門要加強對批發、零售、餐飲、住宿等行業監督管理,大力整頓和規范市場經濟秩序;鼓勵和支持企業參與國際競爭。

——工商部門要嚴把市場經營主體準入關,依照職權加強對流通環節產品質量監管,嚴厲查處無證無照,制假售假以及不正當市場競爭等擾亂市場秩序和損害消費者權益違法行為;鼓勵名優企業出口創匯。

——環保部門要認真落實環保目標責任制,進一步完善各類環境評價標準及污染物排放標準,做好環境質量監測和監督工作;鼓勵企業積極發展循環經濟,推廣清潔生產的工藝和技術。

——食品、藥品、鹽業、煙草等部門要發揮各自職能,加強對食品、藥品、保健品、醫療器械、食鹽、煙草等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確保市場供應和質量安全。

——出入境檢驗檢疫部門要加強進出口產品質量檢驗檢疫和監督管理,支持名優企業創建國家出口免驗商品;強化疫情及口岸各種安全問題的風險評估與預警機制,密切關注國內外疫情動態;加強衛生和進口食品安全監管工作,確保進口食品安全。

——安監部門要大力宣傳國家有關安全生產法律法規,積極引導企業不斷完善安全生產技術標準和管理標準,努力提高安全生產水平。

——衛生、旅游、通信、金融、保險等部門和單位要全面建立、健全和推廣服務標準,大力開展服務標準化示范單位創建活動;加強質量信用體系建設,積極培育、服務名牌。

——統計部門要配合質監部門逐步建立質量指標評價體系,把質量指標統計納入統計范圍,加強對質量指標統計工作指導。

——工、青、婦等團體要充分發揮群團組織作用,廣泛開展質量宣傳教育;表彰質量工作先進單位和個人,營造有利的社會氛圍。

——公安、司法等部門要加強與相關監管部門協同配合,嚴厲打擊涉及產品、工程、服務、環境等各行業各領域的違法犯罪行為。

五、保障措施

(一)成立組織,加強領導。

市政府成立質量興市工作領導小組,質量興市工作領導小組負責全市質量興市活動日常組織、協調、指導工作。

各市(縣、區)人民政府要對本行政區域的質量工作負總責,并成立相應的組織機構,加強對質量興市(縣、區)工作的領導。各級人民政府和有關部門要把質量工作納入地方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將質量興市(縣、區)工作納入政府工作績效考核體系,建立健全質量工作目標考核機制和責任追究機制。各行業主管部門要按照職能各司其職,各負其責,制定本行業質量工作規劃,建立質量工作目標考核機制,認真實施質量興市(縣、區)工作戰略。要建立質量工作聯席會議制度,定期通報質量興市工作的進展情況,研究解決工作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推動質量工作不斷前進。

(二)政策扶持,落實獎懲。質量興市(縣、區)活動是一項系統工程,各地、各部門要根據工作需要,加大對質量工作的投入,提供必要的政策扶持。市財政加大對質量興市(縣、區)工作的經費保障力度,其他有關部門要在政策范圍內予以重點扶持,減免有關費用。市政府有關部門每年安排一定比例的扶持性資金,用于名牌培植、農業標準化示范區和高新技術標準化示范園區建設。對獲得國家質量獎和省政府質量獎的企業,市政府將給予一定的獎勵。各地要根據本地實際,制定相關扶持和獎勵政策。

(三)加大宣傳,營造氛圍。各級宣傳部門要充分利用報刊、廣播、電視、網絡等媒體發揮輿論宣傳的導向作用,利用“質量月”、“5·20世界計量日”、“10·14世界標準日”等開展主題宣傳活動,廣泛宣傳質量法律法規,宣講質量知識,建立質量信息制度,保障公眾的知情權和監督權,對制售假冒偽劣產品的行為及時曝光,努力形成政府狠抓質量、企業重視質量,新聞媒體宣傳質量,社會、百姓關注質量的濃厚氛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游戏| 霍林郭勒市| 通渭县| 东安县| 高安市| 南陵县| 灵宝市| 株洲市| 巧家县| 永济市| 汤原县| 辽源市| 白山市| 越西县| 玛多县| 阿鲁科尔沁旗| 桐庐县| 安泽县| 云浮市| 安乡县| 宜黄县| 巴青县| 高安市| 广汉市| 石渠县| 开封市| 大关县| 龙川县| 龙山县| 远安县| 肇源县| 凤阳县| 马尔康县| 德惠市| 桃园市| 肥城市| 客服| 平武县| 正宁县| 临安市| 郸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