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農村人力資源辦上半年總結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2009年年初,國際國內經濟環境出現新的變化,農村人力資源開發經受了國際金融危機的沖擊,遭遇了農民工返鄉寒潮,挑戰與機遇并存,同時也迎來了國家擴大內需、縣內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投入進一步加大,農民工就業空間進一步擴大的絕好機遇。1月以來,我辦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上級部門和縣農村人力資源開發工作領導組各成員單位的支持配合下,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緊緊圍繞縣委確定的“12345”發展戰略,準確判斷當前務工就業新形勢,采取各種行之有效的措施,認真開展農村人力資源開發工作,取得了階段性成效。現將2009年上半年工作總結如下:
一、年度目標任務進展順利
2009年度,縣下達我辦的農村人力資源開發目標任務是:累計轉移務工人員穩定在10萬人以上,培訓農村勞動力2.05萬人,實現務工工資性收入7.9億元以上,務工純收入3.9億元以上,促進農民人均純收入增加60元以上。
圍繞這一目標任務,我辦大力開展農村人力資源開發宣傳培訓、市場開發、轉移輸出、維權保護等工作,截止6月末全縣累計轉移務工人員100644人(其中有序轉移72525人),完成任務數的100.6%;培訓農村勞動力14513人(其中引導性培訓10559人,技能培訓3954人)完成任務數的70.8%,培訓轉移10211人(轉移率88.8%);實現務工工資性總收入4.7865億元,完成任務數的60.6%;工資性凈收入2.3916億元,完成任務數的61.3%。
二、精心組織,各項工作快速推進
(一)加強領導,認真落實目標責任。一方面是縣委、政府高度重視,把農村人力資源開發工作納入年度目標責任考核,與鄉鎮簽訂目標責任書,明確相關部門職責,多次召開會議專題研究返鄉農民工再就業問題,出臺了《鼓勵創業促進返鄉農民工再就業的工作意見》(魯辦法〔2009〕13號)等農民工再就業優惠政策;另一方面是我辦把2009年目標任務進行科學分解、任務落實到個人,同時與各鄉鎮工作站簽訂了目標責任書;其次是在鄉村建立了信息員制度,負責信息、宣傳動員,組織農村富余勞動力參加培訓轉移。
(二)積極宣傳培訓、著力開發勞務市場。一是2009年1月—2月中旬,在全縣12個鄉鎮進行宣傳培訓,發放“春節慰問信”、“務工服務卡”和“招工信息”等宣傳資料31600份,接受咨詢24000余人次;二是組織召開了返鄉農民工代表座談會,了解返鄉農民工的就業意愿和需求,同時邀請了縣委、政府領導和十余家部門負責人到會研討返鄉農民工再就業工作、制定工作措施,明確了“搶抓機遇,強化培訓;提高技能,促進就業;開拓市場,加快轉移;積極創業,帶動就業”的工作方向,形成縣、鄉、村三級聯動的工作格局;
三是加強培訓,一方面提高農民工的就業競爭能力,利用春節勞務下鄉宣傳之機,在各鄉鎮適時對有意愿外出務工人員進行集中培訓,僅在這一期間共培訓2100人次。另一方面在縣內積極開設了十字繡技術、電焊工、電子電工、制瓦工等專業的務工技能培訓,共培訓3954人;四是選派骨干人員通過跨區域勞務合作與洽談多方收集用工崗位。一方面在年初對廣東省東莞市龍華勝鞋業有限公司、福建省正大集團有限公司、山東省東方海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江蘇省好孩子集團、浙江省義烏市大和針織有限公司等15家用工企業進行實地考察、簽訂勞務訂單,收集了3000個就業崗位并在××電視臺滾動播出向社會信息;另一方面4月初對福建泉州遠宏實業有限公司、龍豪服飾有限公司、安盈輕工有限公司、金科服飾有限公司和廣州東莞龍華勝鞋業有限公司、旭日玩具廠、臺升家俱廠等21家用工企業進行考察、洽談,與用工廠家簽訂了勞務合作協議,開發了近2萬個用工崗位。到目前共收集到近3萬個省內外就業崗位,已基本能滿足務工需求;其次是做好安撫工作,加強遠程救助。在開發勞務市場的同時,在務工就業地進一步做好農民工的思想穩定工作,消除恐慌心理,對自發外出到務工地找不到崗位的務工人員實施遠程救助、異地安置就業600余人。
(三)加強組織轉移,促進就業。一是強化培訓轉移,1月31日,舉行“返鄉農民工再就業歡送儀式”勞務宣傳活動,為分批次外出的近500名務工人員舉行了隆重的歡送儀式,增強返鄉農民工外出務工的信心和決心;二是為外出務工農民購送車票并派專人護送到廠;三是采取發放路費補助的方式,鼓勵能人帶動返鄉務工農民轉移就業;四是加強維權保護、跟蹤服務。一方面聘請了云南硯池律師事務所為農民工維權服務,提供法律援助,另一方面逐步在農民工集中的城市設立了聯絡站(點),負責農民工的跟蹤管理、維權服務等工作,其次是與工會、婦聯、勞保等部門積極配合,加強對返鄉農民工的培訓和各種合法權益保護。
(四)加強云南省貧困地區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和示范基地培訓。2008年度云南省貧困地區勞動力轉移培訓項目和云南省貧困地區勞動力轉移培訓示范基地項目為跨年度實施項目。兩項目自2008年8月項目實施以來,一是貧困地區勞動力轉移培訓項目完成培訓5253人占任務數7000人的75%,轉移5253人,轉移輸入地主要有廣東、福建、浙江、山東及本縣等地;二是示范基地項目完成培訓400人占任務數400人的100%,經培訓后獲技能證者達90%以上,轉移就業400人,轉移輸入地主要有福建、深圳、昆明等省市和縣內。
(五)務工人員夜校培訓項目進展順利。此項目為市政府2009年承諾辦理的8件惠民實事之一,我縣茨院鄉被確定為全市十一個項目實施鄉之一。項目實施前,縣、鄉兩級分別成立了工作領導小組,我辦根據該鄉實際制定了詳細的實施方案,按培訓專業編制培訓教材、聘請了培訓教師,充分總結去年桃源務工人員試點夜校培訓的成功經驗,認真做好務工人員夜校培訓“十個到位”,結合今年4820人的培訓任務,計劃開展務工引導性培訓46期2300人次,其中,砌筑工、制瓦工、農產品經紀人、電焊工、沼氣工等基本技能培訓31期1550人次,蔬菜、林果栽培技術、肉牛育肥、生豬養殖、蠶桑種植、雜交玉米種子生產技術、漁業養殖技術等現代農業產業化經營培訓14期700人,新型農村婦女培訓5期270人次。通過各方努力,項目自4月10日開始實施以來,已培訓3019人次(完成任務數4820人次的62.6%)轉移就業2416人,其中,外出務工引導性培訓1155人;務工技能培訓508(農產品經紀人106人、電焊工75人、沼氣工106人,制瓦工221人);現代農業產業化經營培訓1236人(蔬菜種植112人、林果栽培39人、雜交玉米制種501人、蠶桑栽養57人、肉牛養殖311人、生豬養殖161人、漁業養殖55人);新型農村婦女培訓120人。
(六)措施得當,返鄉農民工充分再就業。根據今年全縣出現返鄉農民工4.14萬人,其中,因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而失業返鄉1.53萬人占返鄉總數的37%的實際,積極開展返鄉農民工再就業工作。一是縣人力辦和鄉工作站實行返鄉農民工監測十日一報的“旬報制度”,及時掌握返鄉農民工動態信息;二是縣、鄉、村三級聯動形成合力,加強組織動員、培訓轉移;三是加強勞務市場開發,收集就業崗位近3萬個,促進就地就近轉移就業;四是加強務工技能培訓,提高就業競爭能力,同時鼓勵務工能人帶動轉移;五是對回廠后方知工廠倒閉而未找到崗位的務工人員進行遠程救助,就近協調用工企業助其就業。六是積極配合相關部門加強返鄉民工創業培訓,提升自主創業能力。目前,63名返鄉農民工近300萬元的扶持創業近貼息貸款正在辦理中,已鼓勵返鄉農民工創業101人,帶動就業560余人。一方面是經縣勞動就業局開展返鄉農民工創業培訓48人,培訓后均在縣內自主創業,從事百貨、服裝、餐飲等個體經營和小型貨運,帶動就業250余人;另一方面是有一定經營基礎的返鄉農民工53人進行自主創業,個人投資從事養殖、建筑、營運、裝潢、加工等行業,帶動就業319人。
通過大量扎實的工作,截止目前,我縣4.14萬返鄉農民工已實現充分就業,其中,38428人已轉移就業,占返鄉總數的93%(失業返鄉農民工轉移13247人,占失業返鄉農民工的87%);2932人在家從事農業生產,占返鄉總數的7%。
(七)“整鄉推進”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快速推進。按縣委的安排部署并結合整鄉推進實施點實際情況,我辦計劃2009年整合32萬元資金進行農村勞動力技能培訓1600人,其中,整合22萬元在小寨鄉培訓1100人、整合10萬元在龍頭山鎮培訓500人。培訓中,一是加強組織領導,積極取得相關部門的支持配合,縣鄉村組四級聯動、形成合力;二是按照受訓人員人均200元的培訓補助標準,積極整合資金,確保受訓人員得到免費培訓、直接受益;三是因地制宜、因類施教,根據實施“整鄉推進”建筑用工需求量較大的實情,把培訓主陣地擺到施工現場,著力培訓砌筑專業技術,為新農村建設提供技術支持;四是邀請用工方參與現場培訓,確保受訓農民就地就近轉移就業;五是嚴格執行貧困地區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項目管理辦法及其資金管理辦法,加強項目和資金的規范管理,積極主動面向社會進行公示,確保務工人員得到實惠。自5月6日開展培訓以來,已培訓轉移13期1270人(其中,在小寨鄉培訓870人,龍頭山鎮培訓400人),現場發放培訓教材和務工知識讀本、招工簡章等宣傳資料4000余冊(份),發送泥刀、灰鏟、抿子、施工安全帽等實訓工具1270套6300余件。
三、存在困難
一是農村勞動力整體文化素質不高,外出務工人員中普遍為初中以下文化程度,觀念陳舊、勞動技能低,大部分從事體力勞動而不能晉升較高層次崗位,收入低,導致就業不穩定,流動性大;二是培訓補助資金少,難以進行大面積的務工技能培訓及考發技能證書;三是金融危機沖擊大、時間長、影響深,沿海發達地區高收入就業崗位較難開發;四是在家富余勞動力漸接近臨界點,能輸出務工的勞動力已不多,部份外務工人員穩定率低、流動性大;五是維權服務難度大,由于務工人員分布點多面廣,流動性大,而我辦人員編制少、工作經費不足,維權服務較為困難。
四、下步工作打算
一是繼續加強組織領導,統籌協調,形成縣、鄉、村、組和相關職能部門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整體聯動機制,確保年度目標任務的圓滿完成。一方面整合相關部門培訓項目,結合我縣“整鄉推進”工程的實施,加強務工技能培訓,用2年時間為“整鄉推進”項目實施鄉轉移培訓農村貧困勞動力2200人;另一方面是抓好2009年茨院鄉4820人的務工人員夜校培訓,加強農村實用技術培訓,側重務工技能培訓,提高技能獲證率,全力保證項目實施效益最大化。
二是要狠抓各培訓項目的實施和管理,嚴格執行云南省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專項資金管理辦法和云南省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項目管理辦法,建立健全各項規章制度,把監管工作落實到整個項目的實施過程中,確保黨的惠民政策惠及千家萬戶,培訓資金不被擠占挪用,進一步加強省外勞務市場開發,結合縣內基礎設施建設力度的進一步加大,重點收集縣內就業崗位,促進就地就近轉移就業。
三是把工作的重心放在穩定輸出隊伍,提升勞動力素質上,提高務工技能、增強農村勞動力的就業競爭能力上促進就地就近轉移就業,認真貫徹各級政府關于加大扶持返鄉農民工創業促進就業政策,為返鄉農民工再就業提供幫助和發展平臺,鼓勵務工能人帶動轉移就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