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司法局行政機關教育宣傳總結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年是極不平凡的一年。一年來,我市司法行政機關在市委、市政府及省司法廳領導下,以“大宣傳”、“大服務”、“大調解”、“大幫教”、“大學習”為著力點,緊緊圍繞全市“四個四”發展戰略和農村改革發展,全面履行司法行政職能,不斷開創司法行政工作新局面,取得了法制宣傳新成效、拓展了法律服務新領域,塑造了干部隊伍新形象,為全市社會穩定和經濟建設作出了應有的貢獻。
一、致力于全民法律素質的提高,強化“大宣傳”
*年,我市普法工作以鞏固與深化、創新與實效為主題,全面推進“*”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取得了新的成績。
確立了普法依法治理管理機制。將普法工作納入市政府目標管理,形成了按照職能分工實施普治工作的局面。將領導干部學法用法納入年度述職,作為考核領導干部工作業績的重要內容。積極開展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受到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及省司法廳的充分肯定。
普法宣傳教育“處處生花”。組織開展了以“弘揚法治精神,促進科學發展”為主題的法制宣傳月活動和“瀘天化杯”全市青少年學生學法用法征文活動。市局認真開展“法律六進”活動,在**鎮開展了大型“送法下鄉”活動,在*二中、*老窖天府中學、納溪中學等舉行了法制報告會,在市紀委、市經委、市國土局、*北方化學工業公司等單位舉辦了法制講座,組織了全市14621名公務員法律知識考試。“5.12”*大地震后,及時印發了《關于做好抗震救災法制宣傳相關工作的通知》,在全市廣泛宣傳普及與抗震救災相關的法律法規知識。各區縣普法宣傳如火如荼,亮點紛呈:古藺縣開展了“十個千萬”普法宣傳主題實踐活動,合江縣大力開展了“學法用法模范戶”等評選活動,成立了法制宣傳志愿團,納溪區結對建立農村“法制圖書角”,敘永縣還向外出務人員發送印有縣委書記和縣長簽名的法治名信片,成為全省首創。
“全國法治示范縣”試點工作受到省廳和司法部高度贊揚。*作為我省“全國法治示范縣”,在市局的指導下,制定了六個指導性文件,形成了“7+×”的獨特模式,提出了法治元素新理念和“雙十”評價體系,出席了全國普法工作交流會并作大會發言。其中“全國法治示范縣工作標準及其評價體系研究”已被列入省政府和省科聯社會科研項目,得到省司法廳劉作明廳長的高度重視,并受到了司法部和全國普法辦的充分肯定。
全市開展了“*”普法中期檢查,*被推薦為*年全國普法工作先進集體,江陽區等5個單位被推薦為全省普法工作先進集體。
二、致力于建設“平安和諧*”,強化“大調解”
今年,全市各級人民調解組織緊緊圍繞“平安奧運、和諧奧運”這一核心,共調處各類民間糾紛19871件,成功調處19360件,成功率達97%,充分發揮了維護穩定“第一道防線”作用。全市共建立鄉鎮(街道)、村(居)、行業性、區域性調委會共2325個,有人民調解員40892名。人民調解工作組織形式不斷創新,全市成立了12個鄉鎮街道派出所人民調解工作室,19個勞動爭議仲裁人民調解工作室以及旅游風景區調解委員會、人民法庭調解工作室。江陽區探索建立了蔬菜和蠶桑等專業協會調委會,龍馬潭區探索建立了專職人民調解員和首席調解員隊伍。大力開展人民調解技能大練兵,組織了“全市首屆人民調解技能大競賽”,召開了全市人民調解工作表彰會。人民調解機制逐步完善,人民調解以獎代補和個案補貼機制在全市7個區縣全面建立。納溪區積極探索對糾紛未出村給予適當補貼機制。市局于10月參加了云貴川三省六地省際周邊聯調工作會議,制發了周邊聯動聯調工作文件,全面開展省際、市際及區縣接邊地區聯防聯調工作;與市中級人民法院、市公安局聯合行文,指導人民調解與司法調解、公安行政調解工作的開展;完善了“四防”為主要內容的人民調解考核考評體系。集中開展了春、秋季兩季和奧運期間民間糾紛專項治理活動,將大量的民間糾紛化解在基層,消滅在萌芽狀態。
全市律師堅持信訪值班制度。市屬律師今年在市信訪局共接待來訪85批次,105人次,積極引導信訪群眾依法解決糾紛。此外,還協助有關部門妥善處理了望江賓館改制、北二環線征地、大北街市場搬遷、龍馬潭區農轉非人員申請行政復議案等一批突出信訪案件。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堅持參與鄉鎮黨委、政府的信訪接待工作,協助處理重大涉法信訪問題690件次,有力地維護了基層社會穩定。
三、致力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強化“大服務”
全市法律服務人員緊緊圍繞我市“四個四”發展戰略、農村改革發展,不斷拓展服務領域,完善服務方式,提高服務效能,為推進我市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提供優質高效的法律服務。
律師參政議政促依法行政。截止*年11月底,全市已建律師事務所28家,有注冊律師266人,一年來共辦理各類法律事務5868件,擔任法律顧問543家。對市政府法律顧問團成員進行了調整,積極為黨委政府決策提供法律服務,有7名律師被市人大內司委聘請為規范性文件備案審查法律咨詢員,有10名律師被市總工會聘請為基層工會法律顧問。劉先賦律師被推薦為代表出席了全國第七屆律師代表大會。認真貫徹新修訂的《律師法》,進一步規范律師執業活動,積極推進合作律師事務所調整工作。市局制定了律師助理管理意見,規范了法律服務合同,協調相關部門努力解決律師執業過程中存在的調查難、會見難、取證難等問題。開展了全市“法律服務文明示范窗口”、“法律服務示范崗”評選活動,成功舉辦了“*市首屆律師辯論大賽”,召開了律協二屆九次理事會和*市第三次律師代表大會,并選舉產生了律協第三屆理事會和執行機構。
公證機構為重點項目服務促發展。目前全市有公證機構共8個,公證員23人,全年共辦理公證法律事務9151件。公證工作積極為國窖1573超高端定制酒封藏大典、國有土地拍賣、企業改制、征地拆遷等全市重點工程和項目提供公證服務,積極為房屋拆遷、移民、安置、扶養、財產移轉等提供公證,為*經濟發展保駕護航。
基層法律貼近群眾促“三農”發展。全市共有法律服務所72個,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456人,全年基層法律服務所共民事案件5233件。江陽區、*司法局積極探索“法律顧問駐村制度”,做到“一村(社區)一法律顧問”,為當地經濟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受到好評。
司法鑒定為當事人服務促公正。全市有司法鑒定機構5家,鑒定人員135名,全年共辦理司法鑒定案件2670件,采信率達98%。組織了“宣傳司法鑒定推進司法公正”主題宣傳活動,開展了司法鑒定執法檢查和鑒定提速活動,提高了司法鑒定工作效率和質量。同市婦聯共同建立的全市首家“家庭暴力傷情鑒定中心”辦理案件5件。召開了*市司法鑒定協會一屆三次理事會,充實調整了理事會成員,進一步加強了“兩結合”管理體制建設。
法律援助為民解困促和諧。*年,全市發放了4萬張“法律援助惠民服務金卡”,為困難群眾提供法律援助1347件,接待群眾法律咨詢3450多人次。法律援助工作繼續向基層拓展,基本形成覆蓋廣大農村和各類困難群眾的法律援助網絡,全市已建立鄉鎮、社區等各類法律援助工作站、點181個,法律援助志愿者431人。龍馬潭區深入開展老年人法律援助項目,在全區91個行政村(社區)建立了老年人法律援助咨詢點。江陽區政府將法律援助列入*年十件實事。法律援助中心為“5.12”地震開通了救災綠色通道,積極開展抗震救災中涉及捐贈、收養、工傷、繼承等法律咨詢援助服務,為地震中遇難的*籍死者家屬提供了委托公證、繼承公證法律援助。深入開展國務院《法律援助條例》頒布實施五周年宣傳活動,與團市委等單位共同開展了“我是城市一份子”進城務工青年關愛活動。成功辦理了劉國強市長批示的返鄉民工李升平死亡糾紛案、龍良平等40多位民工工資案、合江260多名下崗職工討薪案等一批重大、復雜法律援助案件。市法律援助中心被司法部表彰為“全國法律援助先進集體”。
司法考試再創佳績。考務工作組織嚴密,做到了萬無一失。今年全市參加國家司法考試報名人數678人,考試人數597人,其中合格人數206人,過關率高達34.5%,報名人數和過關人數均創歷史最高記錄。
四、致力于用法律挽救人、改造人,強化“大幫教”
全市共接收刑釋解教人員1226人,安置1157人,安置率95%;落實幫教1158人,幫教率95%;重新犯罪率0.6%。集中對下落不明、“三假”(假姓名、假地址、假身份證)人員、見檔不見人和外出務工人員進行了摸排,切實做到人員清、數據準、去向明。對無家可歸、無業可就、無親可投的“三無”人員,通過解決“低保”、落實責任田、提供優惠政策等不同方式解決其創業和基本生活問題。組織刑釋解教人員和部分在押人犯的未成年子女開展了“陽光夏令營”活動。新建了*江南職業技術學校培訓基地,使全市刑釋解教人員職業培訓基地達到8個。
全市共有社區矯正對象865人,無一重新違法犯罪。今年新增社區矯正工作站42個,全市達到340個。在蜀南氣礦合江采氣作業區、瀘天化、瀘醫附院等大中型企事業單位成立了社區矯正工作站。龍馬潭區成立了全市首家“社區公益勞動基地”。對全市社區矯正對象開展了核查清理,嚴防脫管、漏管,*對矯正對象實施“五個一”管理,發放補貼資金近7萬元。積極開展了“心理矯治”、“個案矯治”等社區矯正新方法,使我市社區矯正工作穩步推進。
勞教管理工作圍繞場所安全,狠抓教育挽救質量,連續五年實現“五無”目標。認真落實安全穩定制度,加強人防、物防、技防工作,啟動了警戒科,提高管理水平。實行“陽光所務”,嚴把“收容入所關”和“解教出所關”,全年收容77人,解教140人。規范運用“三種管理模式”,落實不同管理模式人員的處遇,辦理管理模式升降70人次,開放式管理10人,開放管理放假回家探親10人次。認真執行親情電話、親情餐、探視會見制度。成功創建了“勞動教養學校”,大力改善教學基礎設施條件,建設完善了300余平方米的教育功能區,培養專兼職教師18名,全所16門課程做到了人員、課時、教學“三落實”,全年常規教育達1780課時。此外,還與*樹風職開展電工技能培訓,開展主題講座7次,勞教人員走進瀘化中學等5所學校開展現身說法教育9次,簽訂幫教協議70余份,堅持組織勞教學員舉行升國旗儀式和收看《新聞聯播》,通過習藝勞動、現身說法、警示教育、座談會、結對幫教等不同方式,使教育挽救水平不斷提高。
五、致力于隊伍整體素質的提高,強化“大學習”
全市司法行政系統以開展“三大主題”活動和落實“軟環境”建設九項制度為契機,圍繞提高行政效率和提高工作質量,深入開展了“素質大培訓、技能大練兵、作風大轉變”活動。
在司法行政公務員隊伍中開展了“五個一”活動(每月推薦一本好書、每月出一期黑板報、開展一次體能訓練、撰寫一篇調研文章和心得體會),市局機關組織職工專題學習會20多次,舉辦講座4次,知識競賽2次,知識考試3次。在機關干部職工中組織開展了“解放思想、落實科學發展觀,提高創新能力”、“大學討論”、“思想大解放推動大發展”三項專題討論活動。制定完善了《科級領導干部選拔任用辦法》、《科級非領導職務晉升實施辦法》,開展了局機關中層干部競爭上崗、副主任科員晉升工作。建立合理有效的人才流動機制,局機關3名同志與市勞教所3名同志之間實現了交流對接,選派了3名干部到基層鍛練。強化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在全系統深入開展“四強”基層黨組織創建活動,在全市律師隊伍中廣泛開展把優秀律師培養成黨員、黨員培養成優秀律師的“雙向培養”活動,在律師中新發展了3名黨員,新成立了海天公證處黨支部和納溪區律師黨支部。“5·12”*地震發生后,局黨委迅速向全體干警通報“災情”,組織動員全市司法行政干警積極投入抗震救災,組建抗震救災應急分隊,號召并組織全市司法行政干警心系災區,獻血、捐物捐款、支援災區恢復重建,全系統共為災區捐款14.3萬元余元,交納“特殊黨費”3.61萬元,為四川新華勞教所送去帳篷26頂。與此同時,大力開展了惠民幫扶活動,先后組織黨員幫扶隊3次到敘永縣寶蓮村、云山壩村、高木村開展幫扶活動。認真落實“軟環境”建設九項制度,完善機關工作制度、政務公開制度和行政審批制度,對行政許可(審批)項目實行“一站式”服務,“一個窗口”對外,使機關效能建設切實推進,機關作風明顯轉變。
在勞教干警隊伍中落實了政治理論學習、中心組學習制度,響亮提出了“警力向基層傾斜、政策向基層傾斜、待遇向基層傾斜”的口號,極大地調動了基層民警的工作積極性和主動性,干警學習激情高漲,人均累計理論學習58學時,隊列訓練16天,警體技能訓練16天,業務技能培訓5次,各類教育活動9次。10月16日,開展了警體、崗位技能、處突能力等三項演練,得到了市人大、市政協和市委政法委領導的好評。
在法律服務隊伍中積極開展了“律師奉獻進千村”、“律師服務進社區”等活動,各法律服務機構利用節假日、農閑時節深入社區家庭和村組農戶開展法制宣傳、法律咨詢、法律服務,及時、快捷滿足基層群眾的法律服務需求。為基層群眾“送法律”、“送項目”、“送資金”。以“牽手農民工,服務新農村”、“與農民工兄弟話家常”等活動為載體,積極辦理農民工討薪、工傷法律援助案件。組織全市律師參加了全省律師思想業務素質考試和律師執業實習人員集中培訓,舉辦了公證大練兵活動,開展要素式公證文書現場比賽和質量大檢查,在司法鑒定人員中開展了《司法鑒定程序通則》學習培訓、崗前培訓和內審員培訓。在基層法律服務隊伍中開展了一個月的學習教育活動和“入口”考試,并組織參加省廳培訓。通過不同方式的“大學習,大培訓”,使我市法律服務人隊伍素質得到明顯提高。
此外,市局共編發《司法行政動態》80期,信息被國家級刊物采用10條,省級43條,市級72條;有22篇調研文章被市級以上刊物采用。舉辦法學研討5次,出版《*法學》5期。辦理人大代表建議、政協委員提案4件,涉法信訪案件25件,完成1991-2005年市志撰稿任務。全市司法行政機關今年配備公務用車6臺,電腦10臺,投影儀1臺,區縣司法局全面落實縣級司法行政機關公用經費保障機制。至目前,下達我市國債資金建設司法所計劃共93個,已建成85個,今年完成11個,8個在建,建設規模10378平方米。全年共創建省級規范化司法所10個。今年,司法部巡視組對我市司法所建設相關情況進行了檢查,給予了充分肯定。
回顧*年工作雖然取得了一定成績,但仍存在以下問題:一是普法工作存在發展不平衡,個別區縣和少數部門在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力度、深度上還不夠。普法工作形式創新還有待加強,普法志愿者隊伍作用有待進一步發揮。二是基層司法所人員缺編多,基礎設施建設滯后,影響了基層司法行政工作的正常開展。三是少數法律服務人員不注重自身業務學習,業務水平不高,責任心、誠信意識不強,職業道德觀念淡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