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意見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各鄉鎮人民政府,縣直國家機關各辦、局:
為認真貫徹落實《*省人民政府關于進一步加快農村公路建設的若干意見》(云政發〔*〕10號)和省、市交通工作會議精神,保證我縣農村公路建設目標任務的實現,加快我縣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改造步伐,推進我縣“交通立縣”戰略,構建“平安*、和諧*、活力*”,使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服務于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服務于我縣經濟社會發展,便捷群眾安全出行,經縣委政府研究,決定提出以下意見:
一、深刻認識“交通立縣”的重要性和緊迫性
(一)我縣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發展的現狀
交通是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基礎設施,是新農村建設的重要內容,是全縣經濟協調可持續發展的重要環節之一。到“十五”末,我縣交通建設取得了顯著的成績,公路里程達到2243公里,其中新增二級公路12公里,瀝青路面159公里,路面硬化由零提高到7.8%,16個鄉鎮和179個行政村基本實現了通公路,為解決農民出行難問題和全縣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重要的貢獻。
(二)我縣交通基礎設施建設面臨的挑戰
我縣交通建設雖然取得了一定成績,但也面臨著嚴峻的挑戰。我縣連接省、市和出省的主要通道還未完全打通,金沙江、牛欄江沿江公路也才剛剛起步,特別是農村交通基礎設施仍然是全縣公路建設中最薄弱的環節。農村交通建設量大面寬,歷史欠帳多,公路等級低,公路建設環境地質復雜,建、管、養難度大,資金投入有限等困難和問題嚴重制約了我縣農村交通的又好又快發展。目前全縣還有3個鄉鎮不通客運,12個鄉鎮不通瀝青(水泥)路,156個行政村公路達不到通達的標準;農村公路基本上都是四級(含四級)以下的公路,砂石路和無路面公路占92.4%,大部分公路缺橋少涵、晴通雨阻,農村公路覆蓋能力、技術狀況和管理水平等都極不適應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需要。
(三)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是我縣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基礎
要實現*經濟追趕式、跨越式發展,加快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是關鍵。交通不通,*脫貧致富就沒有希望;交通不通,*難以實現跨越式發展;交通不通,*新農村建設和經濟社會事業發展將受到極大的制約和影響。隨著全省路網改造的擴展和主干線的即將建成,在抓緊建好巧蒙公路、沿江公路、雙老公路等主干道的基礎上,農村公路的協調發展也同樣迫切。各鄉鎮、各部門要進一步統一思想,提高認識,拓寬思路,搶抓機遇,千方百計集中和調動一切人力、物力、財力等積極因素,掀起大干交通、支持交通、建設交通、發展交通的新高潮。切實把交通基礎設施建設作為構建和諧社會、促進城鄉協調發展、改善廣大人民群眾出行安全便捷、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踐行“三個代表”的一項重要內容抓緊、抓好。
二、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的指導思想及目標任務
(一)指導思想
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牢固樹立科學發展觀,全面貫徹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省第八次黨代會、市第二次黨代會和縣委十屆四次全會精神,緊緊圍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宏偉藍圖,以不斷滿足交通需求為目的,以加快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為重點,積極發展對外交通,提升縣鄉公路等級,努力改善農村通達條件,促進路、站、運同步建設,構建綜合交通運輸網絡,為全縣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交通運輸保障。
(二)主要目標
力爭到2010年,把通往省、市的公路建設成為二級或三級公路,實現4個小時到昆明、昭通的交通目標,60%的通鄉公路實現油路(彈石路)化,80%的通村公路實現通達目標,60%的鄉鎮建有農村客運站,40%的建制村有招呼站。
(三)主要任務
從“十一五”至今后更長一個時期,加快全縣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是各級黨委政府的重要任務。一是狠抓重點工程,爭取早日完成巧蒙公路、雙老公路建設;二是以縮短*與昭陽區中心城市里程為重點,爭取早日開工建設巧魯高等級公路;三是以白鶴灘電站開發帶動全縣經濟發展為重點,打通金沙江和牛欄江沿江公路;四是以提高農村公路通達能力為重點,實施通鄉油路(彈石路)和農村公路通達工程,按照與市政府簽訂的《“十一五”期間農村公路建設任務書》,擬建14個鄉鎮瀝青(水泥、彈石)路,改造156個建制村鄉村公路,使之達到通達目標,建設鄉鎮客運站16個,改造渡口22座。其中*年農村公路建設的目標是:完成通鄉油路37公里,通鄉彈石路155公里,通達工程235公里,鄉鎮客運站2個,渡口改造4座。具體任務和時間要求見附表。
三、鄉鎮和交通等職能部門職責
(一)實行鄉鎮黨委、政府一把手負責制
鄉鎮人民政府是農村通達工程、彈石路建設和投資的責任主體,必須按質按量按時完成建設任務,并負責交通重干線、通鄉油路、農村客運站等土地、林木、墳等征地拆遷工作,確定轄區內的公路養護沙場。要把責任具體落實到每條路線或工段,負責督促施工隊伍按照技術人員的放線要求進行施工,加強對工程質量、工程進度的監督和安全管理;加強對村委會工作任務的指導、檢查、督促和落實。每個項目都要嚴格按照村民自治原則,對公路建設中涉及的土地、林木等政策上不予補助的事項,必須采取“一事一議”的辦法,經絕大多數群眾同意,形成群眾自主自愿修建公路的自覺行動。在保證工程質量和施工安全的前提下,盡可能組織機械化施工和在專業技術人員指導下使用當地農民工,增加農民收入。
(二)實行縣交通局領導分片掛鉤責任制
交通局負責全縣農村公路建設項目的立項、設計報批、組織協調、施工圖設計、技術指導、放線、計量和工程質量進度的督促檢查;負責組織重干線公路、通鄉油路按程序建設;對通達工程建設中的重要危險巖石地段要配合鄉鎮公開組織專業施工隊伍重點突破;要按工程進度撥付項目資金,保障爆破物資及時到位。對通鄉油路、通達工程要實行領導分片掛鉤責任制,使各項目標任務落實到位、責任到人。
(三)相關職能部門職責
公路管理段要按照職能職責,重點抓好道路隱患排查、整治和養護,建立和健全道路隱患臺帳、整治養護臺帳和道路養護人員網絡,對重點地段要積極做好沿路堆砂、備料;養路人員要積極做好路面鋪砂填塘、除草排淤等工作,確保通路通車。路政部門要積極抓好路產路權的宣傳、清理、整治工作。縣國土、林業、環保、水利、公安、電力、電信等部門要積極主動配合,按照農村公路發展總體思路和建設目標任務,團結協作,共同抓好農村公路建設。
四、多措并舉,加快農村公路建設
(一)因地制宜,把握建設標準
按照“量力而行,既好又快”的原則,農村公路的修建原則上以四級公路為主,充分利用原有道路資源,著重提高路面等級,等級可多標準,講求適用,路基寬度原則上不少于6.5米,路面寬度不少于5.5米,特別困難路段路基寬不少于4.5米,路面采用天然砂石鋪筑,最大縱坡9%,最小長度不少于80米,極限半徑15米,重點實施路基工程、路面鋪砂工程、排水工程和防擋工程。
(二)注重工序管理,確保工程質量
交通行政主管部門是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的主要部門,縣內所有交通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必須按照規定程序運作,并自覺接受交通行政主管部門的監督。農村公路要保證修一條、通車一條。要堅持一項工程、一個設計、一個監督的管理機制。工程建設中要加強技術管理的指導,組織對參與農村公路建設人員的培訓,強化質量管理,嚴格按照施工圖設計施工,鄉村公路建設要充分發動和依靠群眾監督,交通局技術人員要深入一線,加大技術管理和指導力度,確保工程質量。
(三)突出重點,加強項目資金管理
交通局要根據上級農村公路建設資金管理辦法的規定,結合我縣實際,制定具體的資金管理辦法,堅持工程項目資金公開公示,專款專用,嚴格做到技術人員核實、分管領導審核簽字后報主要領導審批撥付的計量提款報帳制。自覺接受監督,切實加強資金管理,節約使用資金,提高資金使用效益。
(四)總結經驗,強化安全生產監管
我縣的農村公路建設要認真吸取安全事故教訓,根據資金投入狀況,盡量做到安全標志和設施與路基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各鄉鎮要加強對工程建設施工安全的監督和管理,制定和認真落實各項安全生產管理措施,尤其是爆炸物品要實行重點專人管理,充分發揮安全監督員的作用,確保爆炸物品不流失、不危及工程安全。
農村公路建設項目完工后,各鄉鎮要組織人員進行項目竣工自驗,并寫出項目竣工驗收報告交縣交通局,經組織驗收上報上級主管部門審驗后,方可正式開放交通。
五、搶抓機遇,積極落實項目補助資金和配套資金
今年我縣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得到了省、市的大力支持,有力地緩解了我縣交通建設資金匱乏問題。各項目建設鄉鎮及交通主管部門要抓住省、市全面鋪開農村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的大好機遇,積極溝通協調,千方百計爭取、籌措項目資金。確保交通基礎設施建設資金及時到位。
(一)通鄉油路:每公里75萬元,其中:中央、省補助40萬元/公里,市補助10萬元/公里,縣補助25萬元/公里;
(二)通鄉彈石路:每公里13萬元,其中:省補助8萬元/公里,市補助5萬元/公里;
(三)農村通達工程:除爭取國家補助外,重點解決爆炸物資和危險作業,要堅持政府引導、群眾自籌的原則,爭取“一事一議”的辦法發動群眾解決;
(四)鄉鎮客運站:每個40萬元,其中:中央、省補助30萬元/個,市補助10萬元/個。縣財政每個補助6萬元解決相關費用,不足部分可采取融資方式解決;
(五)渡口改造:中央補助10萬元/座;
(六)每年縣財政安排一定比例資金作為農村公路建設項目前期工作經費和增加農村公路養護管理投入。
六、加強領導,強化宣傳,充分發揮政府的主導作用、群眾的主體作用和全社會的支持幫助作用
各鄉鎮黨委、政府、縣直各部門要按照“十一五”規劃,把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列入重要議事日程,切實加強領導。縣政府成立以縣長為組長,分管副縣長為常務副組長,發改局局長、交通局局長為副組長,相關職能部門負責人為成員的農村公路建設領導組,堅持每年召開一至二次交通工作專題會議,認真研究解決交通基礎設施建設中的重大問題。縣發改局、財政局、國土局、環保局、林業局、水利局、監察局、公安局等有關部門和新聞單位要緊緊圍繞各個時期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的重點,支持配合交通部門做好項目立項、審批、環評、水保、土地使用、資金籌措、材料供應、監督管理、涉案查處、宣傳發動等工作,為加快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提供良好服務。
各鄉鎮也要成立相應的領導組,加強農村公路建設領導,堅持“村民自治”的原則,強化宣傳教育,放手發動群眾,積極捐資、投料、投工、投勞建設農村公路。項目所在鄉鎮要采取多種形式、多層次、全方位加大宣傳力度,營造加快農村公路建設的良好環境。要充分調動廣大農民群眾的積極性,發揚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精神,把農民群眾主動改善交通條件的強烈愿望轉化為加快公路建設養護的主體。充分發揮政府的主導作用和群眾的主體作用,加大農村公路建設在群眾中的宣傳力度,動員廣大干部群眾共同參與到全縣農村公路建設中來,為實現我縣農村公路建設目標任務而努力奮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