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發改委名牌培育質量發展意見縣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為深入實施省委、省政府《關于推進品牌建設的若干意見》和縣委“三三戰略”,推動我縣經濟增長方式轉變和產品質量的提升,決定實施名牌培育質量提升工程(培育提升階段),并制定如下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
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統領質量工作全局,按照標本兼治、重在治本的原則,緊緊圍繞增長方式轉變、產業競爭力提升的總要求,深入實施“以質取勝”戰略,努力構建“政府統一領導、質監牽頭協調、部門共同推動、企業積極參與、政策措施完善、工作機制健全”的名牌培育質量提升工作新格局,大力推進品牌建設、質量振興工作,實現我縣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
二、工作目標
“*”期間認真實施名牌培育質量提升工程,通過二年左右的努力,取得階段性的成果:
——結合技術改造和技術創新能力的增強,企業采用國際標準和國外先進標準的比例有較大提高,推動竹木等行業研究制定企業聯盟標準和地方標準,提升標準水平;
——企業質量管理基礎工作進一步夯實。市場準入比例在全市領先,縣重點工業企業通過ISO9000、ISO14000、OHSAS1800、HACCP等體系認證達到60%以上,強制性認證達100%;
——產品質量明顯提升。國家產品質量監督抽查合格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主要產品質量指數穩定在95%以上;
——培育一批具有較強市場競爭力和影響力的名牌產品。“*”期間,力爭有1個產品列入中國名牌產品或國家免檢產品目錄,爭取實現中國名牌或國家免檢產品零的突破,浙江名牌產品達到7個,麗水名牌產品達到20個,品牌經濟數量和規模水平得到進一步提高;
——質量興縣、名牌興業工作不斷深化,質量提升、質量監管的新機制進一步形成。
三、工作重點
1、分類指導。在前階段工作的基礎上,根據企業規模、質量水平、管理現狀、技術支撐能力和產品質量誠信度等情況,結合名牌培育、創新提升和監督規范,針對不同類別企業的具體情況,對培育提升企業實施分類指導。
2、強化基礎。結合名牌培育質量提升工程的實施,進一步夯實標準、計量、合格評定、現場管理、出廠檢驗把關等基礎工作,積極引入質量管理新方法,推廣質量管理新經驗。
3、加強監督。構建國家抽查、省級定期抽查和專項監督檢查相結合的質量監管體系,形成企業自律為基礎,政府質量監督為主要手段,社會監督為補充的監督機制,進一步完善產品質量監督檢查制度,不斷提高監管工作的有效性。
4、形成政策。認真分析名牌培育質量提升過程中的關鍵環節,總結工作經驗,形成一套完整的政策措施、方法途徑和管理制度。
5、建立機制。按照統籌、開放、協作、互動的原則,建立政府領導、質監部門與經貿部門共同實施的技改推動采標工作機制,與科技部門共同推動專利融入標準、科技成果轉化為標準的實施機制,與外經貿部門共同應對技術性貿易壁壘的合作機制。在“以質取勝”的旗幟下,財政、工商、環保、工業園區管委會、農業、林業等部門形成合作互動、相互融入、共同推進的工作機制。
四、時間方法
名牌培育質量提升工程(培育提升階段)的實施,從*年5月份起至*年6月底結束。認真組織實施《*縣名牌培育質量提升工程實施方案》和《*縣竹砧板行業名牌培育質量提升工程實施方案》,重點抓好竹砧板行業和66家規模以上企業、30家重點工業企業的質量提升工作,發揮綜合管理、行政執法、技術服務等各項職能優勢,實行定人、定責、定時服務,落實指導責任,有針對性地解決存在的問題。*年6月份,做好名牌培育質量提升工程的各項總結工作,完善政策,建章立制,形成機制,實現長效管理。
五、工作措施
(一)提升技術標準,促進產業升級
1、夯實企業標準化工作。實施標準解困工程,消滅無標生產。通過2—3年的努力,列入省千家名牌培育企業符合《企業標準體系》要求。推進“標準化良好行為企業”活動,有計劃地推薦名牌培育企業納入國家試點和省級創建活動。
2、鼓勵企業積極參與國際、國家標準化活動,提高產品采標水平。圍繞名牌培育企業和實施質量提升的重點行業,實施采標計劃。通過政府對技改推動采標激勵政策,對重大技術改造、技術引進項目的立項提供采標要求和采標信息支持,確保技術改造和技術引進項目的采標水平有實質性提升。
3、提高科技成果的標準轉化率。政策推動和重點幫扶結合,促進核心專利技術、科技創新成果轉化為標準工作,快速形成現實生產力。
4、研究建立產業技術標準體系,鼓勵制定企業聯盟標準和地方標準。以省級標準化專業技術委員會為依托,研究編制產業技術標準體系,為技改和實質性采標提供服務。指導行業協會或竹筷、竹砧板、竹炭制品等行業龍頭企業按照自主、自愿方式聯合相關企業研究參與制定地方標準和企業聯盟標準。
5、促進企業跨越國外技術性貿易壁壘。通過標準的提升,跨越國外技術性貿易壁壘,實現出口產品結構的調整。
6、引導企業生產和使用節能循環型設備產品導向目錄產品。
(二)強化基礎管理,提高企業素質
1、推動企業加強質量管理。推動企業貫徹《卓越績效管理評價標準》,開展質量管理知識培訓,提高質量管理水平和質量保證能力。
2、強化企業計量基礎工作。組織名牌培育企業貫徹執行《計量檢測體系確認規范》,推行《中小企業計量檢測保證規范》。貫徹落實國家強制性標準《用能單位能源計量器具配備和管理通則》,幫助、督促企業嚴格計量器具的配備和管理。
3、切實幫助企業解決認證實際問題。對生產強制性認證產品的企業,要幫助其通過技術改造、解決認證技術難題,引導調整生產組織方式和經營模式,實現技術共享,降低成本,促進質量提升;做好農產品認證和管理體系認證的證前監管工作,幫助企業通過認證;對獲證企業幫助查擺問題,督促整改,確保認證的有效性。
4、加快建設適應本區域食用菌、竹木產業(行業和產品)的檢測機構,利用系統資源建立公共檢測服務平臺。鼓勵檢驗檢測技術機構進區入園。指導企業建立或完善出廠檢驗制度,鼓勵、幫助企業聯建實驗室,提高中小企業的自我檢測能力。
5、建立*縣質量工作聯絡員工作制度。
(1)建立企業質量聯系人制度。要求企業確定一名高層管理人員作為質量聯系人,負責規劃并協調企業質量工作。
(2)建立質量行政主管部門質量工作聯絡員制度。質量工作聯絡員由縣質量振興、品牌建設領導小組各成員單位組成,負責對產品質量、工程質量、服務質量管理的信息通報、總結、分析、督促、反饋,提出意見或建議等工作。
(三)完善產品質量監督檢查制度,加大打假治劣力度
建立健全質量預警機制,將實施質量預警方案上升為政府行為。充分運用三級監督抽查和執法手段及時發現重特大產品質量問題、區域性產品質量問題苗頭,要加大監督檢查力度,為質量預警提供有力支撐。
確保特種設備產品和食品質量安全。督促企業產品達到國家有關安全技術規范和標準要求,確保產品質量安全。加強監管,落實區域食品安全監管責任制,引導小企業小作坊聯合做大、整合做強。建立食品市場準入、食品標準體系、檢驗檢測體系、食品質量安全執法“四位一體”,從源頭抓食品安全監管工作體系。
要采取一曝(曝光嚴重不合格企業)、二查(依法查處、查清去向)、三找(找原因、找到責任、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四驗(抽樣檢驗、整改確認與驗收)等措施,強化后處理力度,認真落實“四不放過”原則。
(四)引導企業建立產品質量誠信自律機制,強化自律
在主導產業和塊狀產業集中的區域開展產品質量守信承諾活動。引導企業用標識明示質量、建立產品質量檔案并進行質量跟蹤等多種形式的質量自律機制。
(五)完善政策措施,建立激勵機制
在現有政策扶持的基礎上,完善對名牌產品、國家免檢、QS、質量管理體系認證、產品(農產品)認證等相關獎勵扶持政策。大力鼓勵企業開展技術改造、新產品研發、專利(科技成果)轉化為標準和參與應對國際技術性貿易壁壘(項目)工作,支持企業參與國家、行業、地方標準化活動,完善相應的獎勵措施。
六、工作要求
1、明確職責,落實責任。在縣質量振興、品牌建設領導小組統一領導、協調、組織下,名牌培育質量提升工程要形成企業自抓、質監總抓、鄉鎮主抓、部門齊抓的工作格局,共同推進名牌培育質量提升工程的深入開展。
2、加強工作指導。在縣質量振興、品牌建設領導小組的統一領導下,縣質監局建立由有關科室、技術機構、協會(學會)人員組成的實施名牌培育質量提升工程指導組,加強對我縣實施名牌培育質量提升工程的指導。
3、強化宣傳工作。依托電視、廣播、報刊、網絡等媒體,精心策劃,切實加大宣傳報道力度。廣泛宣傳實施名牌培育質量提升工程的重要意義和工作成效,做到電視有圖像、電臺有聲音、報紙有文字,積極營造良好的輿論環境和工作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