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希望的田野上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36歲,地地道道的農村婦女,蘭陵鎮周崗子村人。同村和她一樣大的姐妹大都在8年前到了大城市做生意去了,她羨慕過,也動過想去的念頭,可是沒有資金,也離不開生養她的土地,那時候她的理想很簡單,就是不離土,不離開家鄉,也能過上城里人過的好日子。那時候,丈夫的單位不景氣,收入時有時無,日子很艱難。丈夫是學農業技術的,又在國營蒼山農場干過,兩口子就商量著承包土地,發揮丈夫的專業優勢,起初丈夫不愿意放棄上班工作,剛跳出“農門”,在回頭當農民,心里很不情愿。*就多次動員丈夫,給丈夫信心。在軟泡硬磨下,丈夫答應試試。
雖然家里極力反對,*和丈夫還是瞞著家人,在蘭陵鎮王樓村和趙村承包了200畝澇洼薄地,籌借了2萬元錢,開始了耕種的日子。承包的土地都是當地農民不愿意種的撂荒地,在*的支持鼓勵下,兩口子在田頭蓋了間土屋,吃住在田里,發動全家,一邊改良土質,一邊耕種,并劃出了一塊試驗田進行土質改良和良種種植試驗。風里來雨里去,皮膚曬黑了,手凍裂了,為防止作物病蟲害,好幾次被農藥熏蒸昏倒在地頭上。經過科學施肥,科學耕種,貧瘠的土地開始煥發“青春”,第二年畝產小麥由300公斤增長到400公斤,第三年增長到500公斤,大豆、玉米也大幅增產,原來農民種地虧損,不愿意種,到2005年種植效益大幅增加,實現盈利,吸引了周圍農戶參觀學習。*借機向農戶宣傳科學種田的好處,和丈夫一起邀請縣農業局專家來指導,組織農戶共同學習,循環漸進的引導周邊農戶按照自家模式進行田間管理,周邊農戶積極向夫妻倆靠攏,*和丈夫適時提出了團結周邊農戶,推廣“統一耕種、統一畦田、統一播種、統一管理”的五統一管理模式,在農戶中采取良種栽培法,推廣田間套種技術,病蟲害預防技術,采取精播半精播技術和大面積機械化耕作,經過幾年的努力,周邊農戶嘗到了甜頭,種糧積極性提高,有的農戶干脆把地交給了*管理。
2001至2005年,*耕種的土地效益連年增加,實現年均向社會提供優質小麥良種20萬斤,大豆良種6萬斤,不僅滿足了當地小麥和大豆新品種的推廣,也帶動了當地糧食種植水平的提高。在*的示范帶動下,當地10萬余畝土地良種覆蓋率達到95%以上,小麥增產交易前近200斤。
2005年9月,*和丈夫商量,通過流轉的方式租賃了狄洼子湖1500余畝土地,建立了良種繁育基地,成立了臨沂市鼎元種業有限公司,進行農場規模化良種繁育。2006年,又承擔了國家農業部萬畝高產創建項目中的2000畝任務和10畝高產攻關田項目,通過精心管理,達到了項目要求的目標產量。2007年又增加了500畝良種繁育地,重點進行良星99,煙農19和山農15等的良種繁育。2008年達到向社會提供200萬斤良種的生產能力。
在搞好糧食種植的同時,*堅持長期發展的理念,舍得投資基本農田水利建設和大型農業機械,7年來,高標準完成田間道路建設12000米,排水溝渠10000米,灌溉溝渠3600米,打機井11眼,種植樹木3000株,改造中低田2000畝,累計投入建設資金近70萬元,添置大型農業機械16套。既方便了自家耕種田地,周邊農戶也大受其益。
為促進當地農戶種植優質糧食,*發起成立了種糧合作社,吸收當地農戶參加,幫助農戶通過種糧發家致富。幾年來,*和丈夫義務培訓當地種糧農戶近5000人次,免費推廣新技術新成果10余個。每年義務幫助農戶防止病蟲害,指導農戶科學施肥,分析改良土質。還免費為困難戶提供優質種子,指導生產。發展了一大批種糧科技戶。
*現為蒼山縣十大致富標兵、蘭陵鎮農業種植示范帶頭人,是當地農民心中的女能人,正滿懷信心的在希望的田野上放飛自己的理想,甘愿做一個地地道道的農民,帶領當地農民特別是婦女們大踏步的走向幸福的農村新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