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色av,短篇公交车高h肉辣全集目录,一个人在线观看免费的视频完整版,最近日本mv字幕免费观看视频

首頁 > 文章中心 > 正文

中共五屆三次全體擴大會議上的講話

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中共五屆三次全體擴大會議上的講話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中共五屆三次全體擴大會議上的講話

同志們:

根據會議的安排,我就去年全州經濟工作情況和做好今年的經濟工作談兩點意見。

一、*年全州國民經濟持續較快發展,運行質量明顯提高,實現了“十一五”的良好開局

(一)國民經濟發展速度進一步加快,運行質量明顯提高

*年,全州各族人民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省八次黨代會、州委四屆九次全會和州第五次黨代會精神,認真執行中央關于加強宏觀經濟調控的各項政策和措施,圍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構建和諧社會的目標,按照“外貿興州、旅游活州、工業富州、農業強州”的發展思路,以發展為第一要務,積極穩妥推進各項改革,加快經濟結構調整,整合資源,發展特色經濟,努力克服經濟發展中的各種制約因素,全州經濟保持較快增長,整體經濟運行呈現增速加快、產業結構優化、質量改善、效益明顯提高的態勢,實現了“十一五”規劃的良好開局。據初步核算,全州實現生產總值70.35億元,完成年計劃的106.6%,按可比價計算比上年增長12.5%,增幅比上年提高5.5個百分點。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22.05億元,完成年計劃的107.6%,增長9.5%,拉動GDP增長3.1個百分點;第二產業增加值18.7億元,完成年計劃的113.3%,增長25.8%,拉動GDP增長5.6個百分點;第三產業增加值29.6億元,完成年計劃的102.1%,增長8.4%,拉動GDP增長3.8個百分點。*年GDP呈兩位數增長,這充分說明我州國民經濟已從強基礎步入較快發展的時期。

*年,預計全州實現農林牧漁業總產值31.59億元,按可比價計算比上年增長11.2%;完成工業總產值36.96億元,比上年增長15.9%,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完成工業總產值27.7億元;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41.02億元,比上年增長18.3%;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5.4億元,比上年增長12.0%;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115元,比上年增長8.6%;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為1687元,比上年增加182元,增長12.1%;實現財政總收入9.12億元,比上年增長25.0%;財政一般預算收入5.36億元,比上年增長32.1%;對外貿易進出口總額為4.2億美元,比上年增長7.7%;實現旅游業總收入27.5億元,比上年增長3.0%。

(二)經濟運行呈現出十個顯著特點

特點之一:產業結構得到進一步優化

*年全州經濟工作的一個顯著特點是,第二產業快速發展,我州三次產業的增速排序為“二、一、三”的發展態勢,改變了上年“一、三、二”的格局,表明我州的產業結構調整進程加快,正朝著預期的目標健康發展。這是多年來州委州政府堅持采取各種有力措施調整產業結構的結果。

特點之二:農業農村經濟全面發展,實現了增產增收

*年,全州各級黨委、政府認真貫徹落實中央1號文件及全省農村工作會議精神,切實把“三農”問題作為農村工作的重中之重來抓。緊緊圍繞農民增收、農業增效這一目標,依托市場,加快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步伐,大力發展優質、高產、高效、生態、安全農業,增加資金投入,強化基礎建設,扶持培育龍頭,加快產業培植,實現了農村經濟協調發展,農民穩定增收。一是傳統產業鞏固提升,產量產值增加。全年糧食面積140.4萬畝,增長0.3%,總產41.5萬噸,增長3.1%,產值0.53億元。甘蔗面積82.97萬畝,增長16.6%,總產420萬噸,增長28.6%,農業產值8.15億元,增長28.8%。茶園面積19.7萬畝,增長21.1%,產量8708.6噸,增長15.4%,產值1.13億元,增長35.4%。橡膠面積12.4萬畝,增長16.5%,產量6102噸,產值1.45億元。二是優勢產業發展強勁,產業水平提高。全年肉類總產4.99萬噸,增長11.2%,禽蛋產量1888噸,增長13.6%,牛奶產量1478噸,增長21.7%,畜牧業產值6.16億元,增長5.46%。全年造林11.39萬畝,低產林改造1.79萬畝,林業產值3.78億元,增長8.4%。三是特色產業發展加快,增收亮點突出。全年冬農開發面積71.24萬畝,農產品總量41.04萬噸,產值3.63億元,增長12.4%;水產養殖19.75萬畝,總產1.45萬噸,增長13.3%,漁業產值1.25億元,增長13.5%。四是新興產業發展壯大,效益逐步顯現。全州“一縣一品”創新產業基地總面積達29.7萬畝,增長24%,農產品總量4.75萬噸,產值6954萬元。五是龍頭培育有新發展,帶動能力增強。全州現有各類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60家,重點龍頭企業21家。其中:國家級1家,省級3家,州級17家。六是農業科技大有進步,良種良法普及。全州良種推廣面積達90%以上。其中:水稻良種率達98%,甘蔗良種率達80%。七是扶貧開發扎實推進,脫貧步伐加快。實施整村推進135個村,投入資金1680萬元;安居工程5350戶,投入資金1605萬元;產業扶貧穩步推進;全年共解決了2.5萬人口的貧困問題。八是惠農政策全面落實,農民得到實惠。全面落實了中央和省各項支農惠農政策。通過取消農業稅減輕農民負擔達1120.66萬元,人均減負13.31元;兌付糧食直補、良種補貼、農機補貼、增支綜合補貼、燃油補貼、退耕還林補助等各類資金5352.71萬元,80多萬農業人口直接受益。

特點之三:工業生產快速發展,經濟效益大幅度提高

工業總產值首次超過農業總產值,成為拉動GDP增長的排頭兵,在德宏這樣一個傳統的農業州,這是一個歷史性的突破,是我州實施“工業富州”發展思路取得的新成就。與此同時,工業產品產銷銜接良好,工業企業利潤和利稅均實現成倍增長,工業經濟效益大幅度提高,全面完成了省下達我州工業經濟四項經濟指標。*年,全州工業綜合效益指數為194.2%,比上年提高78.9個百分點。全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59戶,虧損19戶,虧損面32.2%,比上年的39.6%縮小了7.4個百分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3.61億元,比上年增長2.5倍,實現利稅5.93億元,比上年增長1.4倍。這主要得益于:一是食糖產量增長,全年食糖產量比上年增長15.9%,加之市場噸糖售價高漲,特別是前六個月售價持續保持高位運行,僅制糖工業產值就達到13.28億元,占全部工業總產值的35.9%。二是隨著水電開發力度的加大,發電量、水泥、工業硅產量較大增長,經濟效益明顯提高。三是企業科學進步和技術創新意識增強,不斷擴大技術改造,增加科技含量,管理水平不斷提高,成本降低,效益明顯提高。

特點之四:固定資產投資規模擴大,重點工程進展順利

隨著積極推行擴大開放,加快招商引資力度,固定資產投資規模進一步擴大,有力地拉動了GDP的增長。這主要得益于:一是大項目增多,拉動作用突出。全州累計上億元工程項目33個,完成投資20.78億元,占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總額50.7%。二是以電力、水利為主的大項目工程及市政建設項目工程推動了全州固定資產投資全面增長,上述兩項累計投資21.79億元,占總量的53.1%,其中電力投資拉動全州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6.8個百分點。三是資金到位及時,確保在建工程建設施工進度,全州建設資金到位39.29億元,比上年增長25.0%。

特點之五:消費品市場穩中趨旺,市場物價總體平穩

隨著城鎮化進程加快,*年我州城鄉居民收入水平進一步提高,全州城鄉市場穩中趨旺,整個消費品市場呈現出商品貨源充沛,種類齊全的景象。去年我州成功舉辦了中緬邊民大聯歡50周年慶祝活動、滇緬和諧發展德宏論壇、商品促銷會、第六屆中緬邊境交易會等各類大型活動,加上各種民族節假日和旅游黃金周,促進了市場活躍,發展前景看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2.0%,物價總體平穩。*年預計全州居民消費價格比上年上漲1.5%,商品零售價格比上年上漲1.2%,農業生產資料價格比上年上漲4.2%。

特點之六:農民收入增幅高于城鎮居民

*年,我州農村居民增收幅度首次超過城鎮居民,農村居民增收幅度比城鎮居民增收幅度高3.5個百分點,這是多年來我們狠抓促進農民增收、縮小城鄉居民收入差距、構建和諧德宏的成果。農村居民增收的主要因素有以下三個方面:一是家庭經營性純收入增長。全年農村居民以家庭為生產經營單位得到的收入為1356元,同比增長8.5%。二是工資性收入大幅增長。全年人均工資性收入243元,同比增長37.7%。三是財產性收入、轉移性收入明顯增長。人均財產性收入20.72元,同比增長18.9%;人均轉移性收入65.98元,同比增長9.3%。

特點之七:財政收入保持快速增長

*年,全州財政總收入比上年增加1.82億元,其中,地方一般預算收入增加1.3億元,增長幅度保持了兩位數。這主要得益于全州各族人民在州委、州政府的正確領導下,以經濟建設為中心,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促進了產業發展,實現了經濟的快速增長;得益于財稅部門堅持聚財為國、執法為民,以組織收入為中心,以全面提高征管質量和效率為切入點,狠抓各項工作落實;得益于各縣市采取強有力的措施積極配合,均實現了提前兩個月完成稅收任務。

特點之八:對外貿易平穩增長,旅游業穩定發展

*年,州委、州政府及各相關部門認真貫徹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有關指示精神,密切關注對外貿易的發展態勢,加強各方面的協調,及時采取有效措施,努力扭轉了對外貿易進出口總額下滑的局面,使全州對外貿易實現了恢復性增長,預計全年進出口總額增長7.7%。

全州接待國內外旅游者預計302.6萬人次,比上年增長3.6%,旅游業保持了穩定發展。

特點之九:就業再就業及農村富余勞動力轉移輸出工作成效顯著

*年,全州就業再就業工作取得顯著成績。全州新增就業2719人,完成省下達指標的109%;失業率控制在3.8%以內,低于省下達4.6%的控制指標;組織農村勞動力轉移13234人,其中:省外5225人,省內州外925人,境外15人,州內7069人。這主要得益于州委、州政府確立就業優先的發展戰略,進一步強化政府促進就業的引導作用,廣開就業渠道,發揮勞動力市場在勞動力資源配置中的主渠道作用,加大富余勞動力培訓輸出轉移工作力度;得益于各職能部門全面落實促進就業再就業的各項優惠政策,加強就業再就業指導、培訓和服務;得益于全州經濟軟環境建設進一步加強,招商引資成效明顯,非公經濟、服務業蓬勃發展,實現經濟發展與促進就業再就業的良性互動。

特點之十:金融保險對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支持和保障力度進一步加大

*年,金融機構圍繞我州重點產業、重點項目建設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擴大信貸,增強對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支持力度。*年末,全州金融機構各項存款余額127.50億元,比年初增加19.78億元,增長18.4%;各項貸款余額73.23億元,比年初增加13.26億元,增長22.1%。保險機構不斷發展壯大,全州保險機構已經發展至6家,保險經營范圍不斷拓展,保險業充分發揮了“經濟助推器”和“社會穩定器”的作用,不斷滿足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這主要得益于全州各金融機構認真落實穩健的貨幣政策,在穩步推進各項金融改革的同時,緊緊圍繞州委州政府年初制定的各項經濟目標,千方百計拓展存、貸款業務,提高服務水平;得益于全州經濟發展進入快車道,促進了金融保險的發展,金融保險在自身發展的同時,加大了對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支持和保障力度。

此外,州政府承諾辦好關系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10件實事已經順利完成。

與此同時,全州各項改革穩步推進、禁毒防艾工作取得新成效。教育、科技、文化、衛生、廣電、人口計生、國土、環保、審計、安全生產、氣象、民政、民宗、外事、僑務、民語、史志、出版、檔案、體育、老齡、婦女、兒童、青少年和殘疾人等各項社會事業都取得了全面進步。

*年全州經濟和社會事業取得了快速協調發展,實現了“十一五”的良好開局,我們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構建和諧社會的征程上又邁出了新的、堅實的一步,為*年實現又好又快發展、加快“十一五”規劃的實施進程奠定了良好的基礎。這是在州委的正確領導下,全州各族人民團結拼搏,開拓進取,狠抓落實的結果。

在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應當看到,當前經濟運行中,還存在許多突出問題:農民增收難度進一步增大,農村居民收入與城鎮居民收入的差距依然較大;資源環境約束與經濟結構調整壓力增加,完成節能降耗目標任務艱巨,企業技術進步與創新能力弱;加快發展與國家宏觀調控,嚴格控制建設用地規模的矛盾將更加突出;旅游產業基礎投入較少,二次創業發展問題突出;培育新稅源難度大,財政收支矛盾仍然突出等一些深層次的矛盾將形成新的障礙。在*年的經濟工作中,我們要創新思路,大膽開拓,加大力度,采取強有力的措施認真加以解決。

二、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努力做好*年經濟工作,實現又好又快發展

根據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和省委八屆二次全會精神,我州*年經濟工作要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按照中央關于著力調整經濟結構和轉變增長方式,著力加強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著力推進改革開放和自主創新,著力促進社會發展和解決民生問題的要求,以構建和諧德宏為目標,以解決民生問題為重點,進一步打牢基礎、調整結構、培育支柱、突出特色、統籌發展、促進和諧,努力保持國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的良好勢頭,加快“十一五”規劃的實施進程。

(一)科學制定*年經濟工作的主要指標

通過對近幾年來全州經濟社會發展走勢的全面分析,綜合考慮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州政府提出如下發展目標建議:

——全州生產總值增長12%;

——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0%;

——對外貿易進出口總額增長12%;

——財政總收入增長12%,其中,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增長15%;

——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0%;

——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7%;

——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增長7%;

——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以內;

——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8.13‰以內;

——居民消費價格總指數控制在2.5%以內;

——單位生產總值能耗下降2.6%;

*年全州第一產業增長速度力爭達到7%,增加值達到23.90億元以上,可以拉動GDP增長2.19個百分點;第二產業增長速度力爭達到23%,增加值達到24億元以上,可以拉動GDP增長6.08個百分點;第三產業增長速度力爭達到9%,增加值達到32.60億元以上,可以拉動GDP增長3.8個百分點。三次產業的比重為29.69:29.81:40.5。我們認為,這些指標比較符合目前德宏發展的實際,但也有一定的壓力,需要全州上下共同努力,扎實推進才能實現。

(二)采取強有力的措施,解決好經濟運行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努力完成*年經濟發展任務

1.以發展農村經濟為重點,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年我州農業農村經濟發展的主要目標是:農業總產值35.5億元;糧食總產45萬噸;鄉鎮企業增加值16.1億元;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1755元。實現以上目標,要著力抓好以下工作:一是抓基地建設。按照“基地聯動、龍頭帶動、投入拉動”的思路,繼續推進農業產業化發展,通過產業基地建設,推進主要農產品區域化布局、標準化生產、產業化經營。二是抓好龍頭企業建設。對全州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在進一步落實信貸和稅費優惠政策的基礎上,加大扶持,提高科技含量,提高經濟效益。三是增加對農業的投入。今年州級財政預算在去年基礎上增加1000余萬元的投入,重點支持農業產業化、扶貧開發和新農村建設。四是加快以良種良法為主的農業科技進步。五是加大扶貧開發力度。繼續實施整村推進、產業扶貧、勞動力轉移三項扶貧重點工作。六是抓好新農村建設的試點示范。積極探索符合州情的新農村建設路子,集中整合支農項目資金,重點抓好50個自然村的新農村建設試點,為新農村建設積累經驗。

2.狠抓特色產業培育,加快和壯大工業規模

工業經濟發展的主要目標是:全州全部工業增速達到15.4%,工業產值達到43億元。要重點抓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快工業布局結構調整,加強工業園區的規劃建設和管理,引導和支持企業按規劃入園興業,培育形成布局集中、特色鮮明的產業發展空間集群,提高產業發展聚集連鎖效益,以工業園區為重點,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發展步伐。二是繼續做好水電產業的發展,努力把電力產業做大做強,使之成為我州又一新的支柱產業。三是加快中小企業和非公經濟發展,增強工業的整體實力和發展后勁。四是突出重點,切實抓好一批重大產業化項目,形成一批骨干產業。

3.繼續保持對外貿易的較快發展

對外貿易進出口總額增長12%,達到4.7億美元。一是繼續做好口岸管理、服務、規劃工作,加強口岸聯檢部門之間的協作和配合,加強電子口岸建設,提高通關效率,降低通關成本,促進口岸服務便利化;二是要進一步優化出口商品結構,大力發展加工貿易,提高出口商品的附加值;三是努力擴展對緬經濟技術合作,加大“替代經濟”發展力度,推動對緬貿易的發展;四是努力推進過境、轉口貿易的發展,加強與東盟及南亞國家的經貿合作;五是積極指導和支持州內企業實施“走出去”戰略,培育和發展外向型經濟。

4.以加快旅游文化產業發展為重點,全面提升第三產業發展水平

*年旅游發展的主要目標是:旅游總收入30.25億元,增長10.0%,其中旅游外匯收入達到3619萬美元;接待海外旅游者6.16萬人次,國內旅游者326.7萬人次,分別比去年增長10%。一是要加強旅游景區、景點建設,提高接待能力與服務水平,積極推進區域合作體系的建設,加大與保山騰沖、緬甸等境內外旅游區域的互動合作,推動我州旅游業的全面發展。二是以瑞麗影視城為龍頭,重點做好文化旅游業、文化商品業、影視業、會展業、出版業。三是圍繞產業發展,加快培育生產性服務業。四是圍繞擴大消費,培育有潛力、有市場的消費熱點。五是圍繞改善市場環境,加強服務行業規范,全面推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

5.以大通道建設為重點,筑牢發展基礎

擴大招商引資,加大固定資產投入,進一步加大交通、水利、能源、市政等基礎設施建設力度。今年固定資產投資計劃比去年增長20.0%,達到44.4億元。要完成這一任務,應著重抓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交通方面:抓好10條路網改造建設項目,積極推進全州鄉村公路建設,抓好9條農村公路改造工程,6個農村公路渡口改造、渡改橋建設項目,芒市機場擴建改造工程。積極配合有關部門,做好大瑞鐵路的開工建設準備工作。水利方面:重點抓好麻栗壩水庫、大型灌區節水配套等續建工程和農村飲水安全建設,爭取回龍河水庫、瑞麗江國界河流治理二期工程、大盈江盈江段交匯口防洪治理工程等一批項目的開工建設。能源方面:繼續抓好水電產業開發,確保大盈江四級水電站、龍江水電站樞紐工程項目、龍江弄另水電站等重點項目建設按計劃進行。切實加快州內220千伏、110千伏輸變電工程建設,爭取盈江500千伏輸變電工程盡快開工建設。積極培育州內用電負荷市場,加快和推進循環經濟發展,加快硅冶等礦電結合項目的建設,加大州內電力轉化升值力度,確保電力建設帶動我州工業化發展。城鎮建設方面:進一步加大潞西市團結大街西南段、瑞麗市瑞麗大街、隴川縣友誼路東段、盈江縣盈東路、梁河縣振興路等市政道路建設力度;加快芒市體育運動中心、勐巴娜西珍奇園、伊洛瓦底文化旅游城、棒蚌溫泉度假村、盈江南部新區等重點工程建設;以城市和縣城建設為中心,帶動小城鎮、新農村建設發展,積極扶持和發展重點小城鎮、重點村莊,使城鎮功能進一步完善,城鎮實力進一步增強,城鎮面貌明顯改觀,為全州經濟社會發展提供良好的基礎支撐。

6.重視節能降耗工作,加快循環經濟發展

堅定不移地走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人力資源優勢得到充分發揮的新型工業化發展路子,把推進循環經濟作為我們指導工業經濟發展的一個基本原則,使其貫穿于企業生產過程的始終,實現人與自然、經濟與環境的和諧發展。要把制糖業作為我州發展循環經濟的突破口,通過建立甘蔗綜合利用新模式,支持制糖企業建設復合肥生產線和薯類酒精生產線,延長產業鏈。建立糖業循環經濟的生產構架,最大限度的減少廢物排放,增加企業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要以技術創新為動力,以提高資源利用效率為核心,鼓勵引進、消化吸收和利用先進的技術和工藝,提升工業技術水平,通過上大壓小、扶優汰劣,逐步淘汰落后工藝,降低生產能耗,減輕環境污染。突出抓好電冶、水泥、造紙等行業的節能降耗工作。

7.進一步深化改革,不斷增強發展的動力和活力

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解決影響發展全局的深層次矛盾和問題,推進和深化各個領域的改革。一是繼續深化農村各項改革。重點是推進農村綜合改革試點工作,著力推進農村義務教育改革、鞏固“兩基”成果、擴大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覆蓋面、縣鄉財政管理體制改革,同時搞好集體林權制度改革,不斷激活農村發展活力。二是繼續深化國有企業改革。全面完成省下達新三年國企改革的各項任務。三是以健全公共財政體制、完善金融機構治理結構為重點,引導金融加大對“三農”的支持力度。四是以資本、土地、勞動力等生產要素市場建設為重點,積極促進生產要素市場改革。五是積極推進文化體制改革。

8.以構建和諧德宏為目標,著力推動社會事業全面進步

高度關注民生,把就業再就業工作放在經濟社會發展的突出位置,加快建設與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的社會保障體系;堅持優先發展教育事業,高度重視人才引進和培養;加快推進衛生、文化、體育事業的發展;加強生態建設和資源環境保護;增強科技創新對經濟社會發展的促進作用;積極化解社會矛盾,努力建設和諧社區;堅定不移地打好禁毒防艾人民戰爭,進一步鞏固已經取得的禁毒防艾成果;進一步做好民政、優撫、防災救災、民宗、人口計生、國土資源、環保、氣象、外事、僑務、老齡、婦女、兒童、青少年、殘疾人、史志、檔案等各項工作,促進社會各項事業全面進步,為經濟發展創造一個安定和諧的良好環境。

同志們,完成*年的經濟工作任務,有較好的基礎和條件,同時,也面臨著多方面的困難。我們相信,只要我們按照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團結一致,奮力拼搏,開拓進取,狠抓落實,就一定能夠全面完成*年的各項目標任務,實現全州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

文檔上傳者

相關期刊

中共黨史資料

省級期刊 審核時間1個月內

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

中共黨史研究

CSSCI南大期刊 審核時間1-3個月

中共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

中共伊犁州委黨校學報

省級期刊 審核時間1個月內

中共伊犁州委黨校

主站蜘蛛池模板: 林州市| 德令哈市| 邳州市| 大荔县| 沧州市| 柏乡县| 桐城市| 昭通市| 乡城县| 大同市| 承德县| 铜川市| 秦皇岛市| 安化县| 积石山| 英山县| 中牟县| 准格尔旗| 湖州市| 阜南县| 九龙城区| 琼结县| 晋中市| 连城县| 巴楚县| 青州市| 紫云| 连云港市| 信丰县| 泗水县| 长岛县| 油尖旺区| 日照市| 屏南县| 大城县| 台南市| 德州市| 乃东县| 开封县| 拜城县| 巧家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