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色av,短篇公交车高h肉辣全集目录,一个人在线观看免费的视频完整版,最近日本mv字幕免费观看视频

首頁 > 文章中心 > 正文

留守兒童學有所教調研

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留守兒童學有所教調研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留守兒童學有所教調研

“學有所教”是黨的十七大提出的加快推進以改善民生為重點的社會建設目標之一,具體到義務教育階段,就是要求各級政府保障每一個學齡兒童都能上學讀書,健康成長。在我區農村,夫妻雙方外出打工,將子女留在家鄉讀書的情況較多,和其他地區一樣,留守兒童(含少年)“學有所教”問題引起社會各界關注。今年年初,我們接到區政協主席會議關于做好區留守兒童“學有所教”專題調研任務,我們在分管副主席馬軍的帶領下組成專題調研組,分別在4月22日召集部分區政協委員對13所中小學進行座談調研,4月24日深入章廣中心小學、常山中學、常山小學實地調研。8月27日又召集區文教體局具體從事留守兒童管理工作的負責人、8所中小學負責人、3名留守兒童監護人代表、各級關工委代表、各級共青團代表進行座談,就留守兒童“學有所成”工作進行了專題調研和探討,現將專題調研情況和建議報告如下:

一、留守兒童基本現狀和監護現狀

據2008-2009學年度統計(見附表),我區小學生總數16074人,留守兒童2644人,占16.45%。初中生總數10591人,留守兒童1553人,占14.66%。小學和初中總計,學生總數26665人,留守兒童4197人,占15.74%。

調研情況表明:越是邊遠山區,留守兒童比例越高。在小學,章廣小學、大柳小學、黃圩小學留守兒童的比例都超過30%;常山小學、黃泥小學的比例超過20%。在中學,珠龍初中、大柳初中、章廣中學留守兒童的比例都超過20%,施集中學、常山初中的比例超過15%。值得注意的是,烏衣初中留守兒童的比例也達到了21.3%。這一方面是由于汪郢初中撤銷后,初中生并入烏衣初中;另一方面是烏衣鎮接壤南京,外向型經濟相對發達,外出務工經商人數多,這一點,從烏衣小學留守兒童比例高達17.33%也可以證明。附表還顯示,離滁城近的中心小學、中學,留守兒童較少;畢業年級的留守兒童數較前面年級有所下降,說明家長對孩子面臨畢業時的學習是更加重視的。另據教育主管部門提供的其他情況說明,從學校的教育質量看,小學留守兒童少的學校成績名次靠前,中學不太明顯。這說明,小學生的自覺意識比中學生要差,更需要加強監護。

留守兒童的監護管理主要有三種情形:第一是隔代監護,由祖輩即爺爺、奶奶或外公、外婆撫養的監護方式;第二是上代監護,即由留守兒童父母的同輩人,如叔、伯、姑、姨、舅等親戚撫養的監護方式;第三是付酬監護,即由留守兒童父母付錢,委托給朋友或寄宿在學校等地,由不是親戚的委托人監護方式。通過對留守兒童較多的章廣中學、大柳初中、黃泥小學、施集小學4所學校的抽樣調查顯示:隔代監護占49%,上代監護占46%,付酬監護占5%。

二、存在問題

調查中我們發現,目前留守兒童管理還存在著不少問題,主要表現為監護管理的“盲區”、家庭教育的“誤區”和學校教育的“困區”。

第一,監護管理的“盲區”。

隔代監護:對于這種監護的方式,外出的父母比較放心。但這種監護方式在兒童成長過程中,卻有著難以克服的問題。一是由于天然的血緣、親緣關系,監護者多采用溺愛的管教方式。他(她)們較多地給予物質、生活的滿足和過多的寬容放任,而較少精神、道德上的管束和引導。二是祖孫輩年齡代溝大,觀念不一樣,對待許多事物的看法往往存在很大的差異,“代溝”明顯,難以相互溝通。一般來說,祖輩們往往以他們自己成長的經歷來教育要求孫子輩,思想觀念保守,教育方法簡單。而現在的孩子見識廣,喜歡趕新潮,尋求刺激和創新,做事不拘一格等,老人的觀念和教育方法很難為孫輩接受。三是老人年歲大,精力不濟,健康狀況欠佳,再加上有的老人監護的往往是多個留守兒童,根本力不從心。

上代監護:由于監護對象并非己子,監護人在教養過程中難免有所顧慮,不敢嚴格管教。這樣,上代監護也大多屬于物質型和放任型的管教的方式,容易養成兒童任性的心理行為。而對于較為敏感的兒童來說,又容易產生寄人籬下的感覺,從而形成怕事、孤僻、內向的性格。上代監護還容易出現轉托情況,即小孩被父母托付給親戚后,沒多久因親戚外出打工、怕煩等原因,就轉托給另—個親戚,幾經托付的小孩幾乎無所適從。

付酬監護:這種監護目前屬于少數,被委托方一般都是責任意識強,愿意負責的,成長教育能夠基本保證,但親情缺失較重。

第二、家庭教育的“誤區”。

就父母而言,撫養孩子是自己應盡的職責,教育、管理孩子也是自己義不容辭的責任。但一些常年在外務工、經商的家長,由于經濟條件寬裕,出于一種補償的心理,當孩子要錢時總是十分慷慨,毫無計劃、亳無節制。由于學生缺乏一定的理財能力和自控能力,他們自恃家長有錢,模仿大人請客過生日,請客上網吧,花錢請人做作業,久而久之,生活上追求享受,學習上怕吃苦頭,不思進取,自由散漫,玩物喪志。在隔代撫養中,有的長輩管教不嚴、一味縱容,有的長輩不辯是非、偏袒孩子的不良行為,無形中滋長了留守兒童驕橫跋扈的氣焰,“驕”、“嬌”二氣十分嚴重。有的監護人甚至認為孩子的成長主要靠學校,說:“孩子在學校,家長出錢學校管,自己還操什么心?”這種教育理念與思想認識的偏差,大大增加了學校對留守兒童管理教育的難度。

第三,學校教育的“困區”。

就學校而言,對留守兒童的教育和管理,周一至周五還好說,但是一到了雙休日,老師就感受到鞭長莫及。出了問題找不到監護人,許多留守兒童以自我為中心,逆反心強,加上設在教師面前的“高壓線”太多,學校老師不敢采用嚴厲措施。學校雖對留守兒童指定老師管理,但是隨著留守兒童隊伍的日益龐大,教學競爭日益激烈,老師很多時候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往往只能聽之任之,睜一只眼閉一只眼。

三、解決問題方法初探

2005年省教育廳下發了教基(2005)20號文《關于做好我省農村義務教育階段留守兒童教育工作的意見》指出:健全制度建立機制,充分發揮學校在關愛農村留守孩子中的積極作用。十七大后,區委、區政府對這一工作高度重視,區文教體局、區關工委、團區委、婦聯等有關單位做了大量的工作,2008年6月3日,區政府辦還專門印發了《區農村留守兒童教育工作實施方案(試行)》的通知,以便建立健全留守兒童工作機構,形成政府統一領導,部門分工負責的有效工作機制,以切實解決留守兒童“學有所教”問題。通過方方面面的努力,至今已初步探索出了不少解決留守兒童“學有所教”工作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第一、建立留守學生檔案。留守兒童人數雖多,但他們并不是集中在學校的一個班或幾個班,而是廣泛分布,因而增強了學校班級管理的難度。同時,每個留守學生所表現出來的特征也不一樣,為了準確地掌握留守學生的真實情況,大柳初中、章廣中學、烏衣小學、章廣小學等學校以班級為單位,以班主任為主力,認真摸底調查。通過家訪、電話了解留守學生的家庭情況,掌握父母的外出動向以及托付于何人何地等情況。同時,將調查情況認真分析,分類梳理,詳實的掌握留守兒童的真實情況,并建立留守兒童檔案,及時掌握他們家庭成員的信息,了解他們的在家在校的表現,摸清他們的思想變化,準確預測他們可能出現的行為,防患于未然,杜絕了一些可能出現的問題。

第二、教師“托管”。大柳初中在留守兒童管理中,要求每個留守兒童找一個自己熟悉而又信任的老師委托管理。托管老師以班主任為主,也可以是任課老師,或者校工。建立托管關系后,學生每周必須與托管老師進行至少一次的思想交流及學習,生活情況匯報,托管老師有針對性地實施教育,就相當于學生的第二父母。學校每月定期召集托管老師、班主任老師交流情況,有針對性地指導托管工作,每學期末要安排一次托管老師與留守兒童監護人見面會,以加強聯系,形成教育合力。當學生在校表現出現異常時,托管老師及時通知監護人到校,加強學校與監護人之間的聯系,使管理更加及時有效,更加到位。

第三、成立自立組織。解決留守兒童問題的根本在于引導他們建立健康、樂觀的心理狀態,鍛煉獨立、自主的生活能力,從而促進他們自然、順利成長。留守兒童中有個別孩子很懂事,能正確看待自己的處境,認為父母不在身邊,我們更應理解父母的難處,更應為父母減少擔心,覺得在家里累點苦點也很自然。為此,章廣中學等學校在班級成立“獨立自助小組”,學校成立“留守兒童”委員會,選用其中具有獨立能力的孩子擔當成員,從而擴大他們的影響,發揮他們的輻射作用,讓他們在老師、學校的引導下自己管理自己,從而保障自我鍛煉。這樣,既可增加心理傾訴渠道,增進伙伴之間的友情,又可找到“家”的感覺,同時自己的組織便于隨時請教,隨時求助。同時建立“一組、一家長、一中心”機制。“一組”指的是學校在留守生中打破年級、班級界限,組建校外學習小組,由高年級各方面表現好的學生擔任小組長。每個小組由一名指導老師負責,每周組織一次集體活動,比如小組成員互相檢查作業、開展校外表現評議等。“一家長”指的是從本地較高威望的黨員、教師、干部中聘請一些編外家長,其主要職責是做好留守兒童品行方面的教育引導工作,定期向學校反映孩子在校外的表現。“一中心”指的是鼓勵有條件的退休教師或個人創辦留守兒童托管中心。

第四、通過“親情補充”彌補“情感饑餓”。漫漫留守歲月使—部分留守兒童的親情觀念日漸淡薄。一位留守兒童《我不喜歡月亮》一文中寫道:“我不喜歡看月亮,因為月亮每個月的十五都會圓,而我的家人卻沒有團圓。我是那么的希望父母能夠和我—起吃團圓飯,一起看月亮。”據此,—些學者認為,農村留守兒童是—群“情感饑餓”的孩子。情感的缺失會使他們在人格發展上出現很大的扭曲和變形。例如,這些孩子由于“情感饑餓”很容易對父母產生怨恨,成年后會滋生怨恨社會甚至報復社會的不良心態等等。針對這種情況,章廣中學開設了“二線一室”。即:開通“親情熱線”,讓外出務工家長定期與子女通電話;開通“師長熱線”,讓外出務工家長可隨時與班主任取得聯系;設立“心理健康咨詢室”,安排有經驗的教師擔任心理醫生,及時幫助留守兒童解決心理上的困惑。同時還以“師愛助你成長”為主題深入開展有助于留守兒童身心健康發展的各類活動,如“主題班(隊)會、您在他鄉還好嗎、書信競賽活動、集體生日、法制安全講座”以及“我為留守生獻愛心”等活動,讓留守兒童充分感受到來自學校大家庭的“親情補充”,來彌補情感饑餓。

第五、動員全社會的力量,共同關愛留守兒童。團區委、少兒工委、關工委、婦聯、科協等群團組織,要經常與學校聯合開展活動,為留守兒童提供更多的關愛。團區委以“平安家庭”、“和諧家庭”為載體,組織留守兒童成立各種興趣小組,把留守兒童凝聚起來通過開展“一幫一”結對、城鄉少年手拉手、“希望工程”重點扶助與捐贈等一系列活動,動員和吸引留守兒童和監護人自主參與、自我教育、親子互動、共同提高,努力為留守兒童創造一個良好的成長空間和健康的生活、學習環境。連續舉辦五屆軍事科技體驗夏令營,培養留守兒童自強自立精神。在開展城鄉少先隊員手拉手活動中,汪郢中心小學40名留守兒童和瑯琊區瑯琊路小學40名少先隊員互訪,共度六一兒童節。常山小學60名留守兒童參觀振華家電有限公司,并與員工子女交流,收獲很大。暑假期間,團區委聯合中國科技大學等高校結合暑期“三下鄉”實踐活動,走村入戶,開展“啟明星計劃”等活動,訪問留守兒童,在豐富他們生活的同時,也為我區留守兒童健康成長提供實實在在地服務。

讓留守兒童在社會生活中與其它孩子一樣歡樂和睦,積極向上的成長,還需要社區、村組等方方面面的努力。如區關工委要求村關工委參與對留守兒童的教育和管理,章廣鎮鴉窩村原黨支部書記江金奎2008年春節把本村6個父母在外地務工,不能返鄉過年的孩子接到自己家中,全家人和孩子們一起過一個難忘的團圓年,還像對自己的孩子一樣,每人給30元壓歲錢,使孩子們倍感溫暖。2008年春節前夕,區關工委還組織慰問了部分父母在外務工不能返鄉過年的留守兒童,使孩子們感到,我們的社會處處有親人。

四、幾點建議

留守兒童問題是社會經濟轉型期的產物,將在相當長的一段時期內存在。就我區而言,雖然各方面工作卓有成效,摸索出了行之有效的管理辦法,但要從根本上解決這個問題,顯然還很不夠。因此,我們建議:

第一、要高度重視全區留守兒童工作。盡快全面落實各級黨委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門下發的有關做好留守兒童教育工作的文件精神,按照《區農村留守兒童教育工作實施方案(試行)》的要求,做好各項工作。成立區留守兒童教育工作領導小組,建立全區留守兒童臺帳,相關部門和單位及時跟蹤,定期會議,通報情況,發現問題,能解決的及時解決;不能解決的,認真分析研究,尋求對策。

第二、建設寄宿制學校,規范管理留守兒童。目前情況下,可以先選擇黃泥小學、黃泥初中、大柳初中等三所留守兒童比例高、人數多的學校進行試點。黃泥小學留守兒童人數2008-2009學年度達351,現在沒有任何寄宿條件,要解決問題,需要投入120萬建設男女生公寓和食堂,另加50萬進行配套。黃泥初中男女生公寓樓已經建成,只需投入70萬進行食堂危房改造和配套。至于大柳初中,投資50萬元改造食堂后,不但可以解決中學留守兒童寄宿問題(由于和大柳小學靠近),還可以同時解決小學高年級留守兒童的寄宿問題。在加強硬件建設的同時,在師資力量的配備上,除文化課老師外,再增配生活老師和心理老師的編制,在寄宿中營造家庭氣氛。

第三、加速建設親情溝通渠道,為留守兒童提供更好的親情溝通服務。如各學校可利用現有的計算機房等設施,進行簡單改造,提供視屏聊天等設施,讓留守兒童和遠方的父母面對面通話等,以加強親情溝通。同時建立專門的留守兒童工作站,作為留守兒童活動陣地,培養他們自身之間的親和力。

第四、進一步加大宣傳力度。加強輿論宣傳工作,使外出打工農民多掌握、了解國家教育法規、政策。現在,國家對于農民工子女就學問題已經出臺了一系列文件,為農民工子女到其打工的城市就讀提供了很大方便。對于有條件打工者,應盡量動員他們把孩子帶在身邊,就近入學,從根本上解決“掙錢的父母,耽誤了孩子”的現象發生。

第五、加大呼吁力度,加快城鄉一體化改革速度。政府要切實制定行之有效的政策,加快農民工融入城市的步伐,讓留守兒童盡早進入城市,成為城市人,和城市孩子在同一個平臺上上學,使留守兒童“學有所教”問題得以從根本上解決。

五、目前經濟形勢下關于“留守兒童”問題的一些思考

上述的調查報告完成于2008年9月份,以前的形勢和現在有所不同。

目前,在金融危機導致的全球經濟不景氣的狀況下,我國的經濟發展也明顯放緩。珠三角、長三角等一些經濟發達地區的不少工廠停工、關閉,一些農民工也紛紛返回家鄉發展、謀生,這在一定程度上使部分“留守兒童”不再留守,他們“學有所教”的問題有所解決。那么,農村“留守兒童”的“學有所教”問題是不是不存在了呢?我們的回答是否定的。

第一、盡管受到經濟不景氣的影響,相當一批農民工返鄉,但返鄉人數和外出總人數相比,畢竟是少數。據2008年12月10日《日報》報道:“區在外省打工的農民工有3.2萬人,很大一部分人在長三角、珠三角和沿海等地區企業工作。受全球金融危機影響,這些地區一些出口加工型企業陷入困境,造成農民工陸續返鄉。區各級勞動部門通過各鎮辦就業服務機構,對本轄區內返鄉農民工進行了調查、摸底和登記,摸清其掌握職業技能、求職、培訓等意向,建立動態臺賬,為農民工返鄉做好就業服務。截至目前(2008年12月10日),全區登記的452名返鄉農民工中,已有375人實現了就業。”從以上信息看,返鄉的農民工畢竟是少數。另外,根據我們電話對沙河鎮在杭州打工的一些農民工的調查,他們在那里依然有活干,春節也不回來。這些情況充分說明,目前,“留守兒童”問題在相當范圍內還是存在的。

第二、黨中央、國務院已經采取了很多措施來拉動內需,促使經濟增長。隨著各項措施的不斷落實,我國經濟發展放緩的勢頭一定會扭轉,一批新的企業、工廠將會壯大或誕生,農民工就業的形勢將會越來越好,打工的新高潮在不久的將來會繼續出現。因為城鄉二元結構的改革非短期內能夠奏效,所以“留守兒童”現象將會繼續在很大范圍內長期存在,他們的“學有所教”問題在今后一段時期內依然嚴峻。

綜上所述,“留守兒童”的“學有所教”問題依然值得關注。

主站蜘蛛池模板: 察隅县| 焦作市| 梅河口市| 桂林市| 福建省| 汕头市| 邵东县| 灵山县| 舒兰市| 巩义市| 龙海市| 灵山县| 衡南县| 托克逊县| 贵德县| 江都市| 怀安县| 米脂县| 垫江县| 龙口市| 五原县| 谢通门县| 江山市| 武乡县| 长寿区| 霍林郭勒市| 确山县| 白沙| 金乡县| 东平县| 洪雅县| 达日县| 托克托县| 合川市| 淳化县| 临海市| 清丰县| 且末县| 桐乡市| 屯昌县| 宣化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