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鄉鎮農民減負工作匯報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我區轄3個鄉鎮2個街道,共34個行政村,412個村民小組。全區耕地3.16萬畝、養殖水面1.1萬余畝,農業戶數1.72萬戶,農業人口6.02萬人,其中,農村勞動力3.34萬人。近幾年,區委、政府把減輕農民負擔工作擺在首位,在農民負擔為“0”的基礎上進一步健全完善減負機制、強化措施、加強監管,狠抓強農惠農政策的落實和治理整頓工作,防止農民負擔反彈,我區減負工作取得了較好效果。
一、工作情況
1、惠農政策資金落實到位
2013年糧食直補、農資綜合補貼、水稻良種補貼及雙季稻補貼共413.43萬元,退耕還林補助67.87萬元,能繁母豬養殖補助30.98萬元,庫區移民后期扶持資金19.8萬元,家電下鄉、汽車下鄉、摩托車下鄉補貼27.65萬元。2013年糧食直補,農資綜合補貼,水稻良種補貼及雙季稻補貼404.62萬元,新增長農資綜合補貼61.3萬元,共計465.92萬元,退耕還林補助67.87萬元,庫區移民后期扶持資金9.9萬元,家電下鄉、汽車下鄉、摩托車下鄉補貼12.6萬元。
區涉及重點工程項目的征地補償款,鄉、村沒有截留,所有征地補償款的賠付都由重點工程單位與組或農戶直接結算。區、鄉政府協助處理其他事項,督促重點工程單位及時撥付農戶各項補償款。村級轉移支付,按不低于4萬元/村標準撥付,2013共136.8萬元,2013年上半年共撥付68.4萬元。
2、涉農收費規范有序
各項涉農收費按省物價局規定執行,各項收費標準都進行公示,沒有出現亂收費、亂罰款情況。農村義務教育實行“兩免一補”,按在校學生實際人數,2013年免書本費110.9萬元、免學雜費813萬元、補助困難學生生活費61萬余元。2013年上半年免書本費49.52萬元、免學雜費491萬元、補助困難學生生活費112.4萬余元。農村合作醫療征繳,2013年30元/人,2013年提高到50元/人,參加合作醫療49523人,征繳247.62萬元,參合率為99.92%。
3、“一事一議”有序開展
2013年“一事一議”共覆蓋26個村,29個項目,共下撥“一事一議”財政獎補資金174萬余元。2013年“一事一議”共覆蓋13個村、15個項目,已下撥“一事一議”財政獎補資金80萬余元。
4、農民負擔監管落實有力
進一步健全完善減負機制、強化管理措施、加強監督管理。2013年6月21日,區農民負擔監督管理辦公室制定了關于《區減輕農民負擔“五項制度”》,2013年6月28日,區農民負擔監督管理辦公室、區糾正行業不正之風辦公室聯合印發《關于開展全區涉農收費和侵害農民土地權益問題專項治理工作實施方案》等制度,使農民負擔監督管理各項制度得到了落實。
二、主要體會
1、領導高度重視。白一峰書記和陳樹生區長專題召開區委常委會議,研究全區涉農減負工作,要求各級各部門嚴格按政策抓好落實并實行問責制。強化“誰主管、誰負責”的專項治理責任制,決不允許出現傷害農民利益的現象。區政府與各涉農單位簽訂《責任狀》,把農民負擔工作作為“一票否決”指標,納入績效考核。為確保2013年惠農補貼發放到位,在上級資金未足額到位的情況下,區財政共墊付8萬多元。同時,區委、區人大、區政府、區政協分管領導帶隊,組織區糾風辦、減負辦、審計局等單位到全區各個涉農部門進行督查,要求區減負辦對各單位進行跟蹤檢查。
2、部門齊抓共管。區糾風領導小組、區減負領導小組牽頭組織區財政局、區監察局、區減負辦對加強村級公益事業“一事一議”籌資籌勞及財政獎補資金的監督。嚴格按照程序審批做到先批后建;村民自愿“誰受益、誰出錢”;籌資籌勞標準嚴格按照省、市有關規定實行,切實做到維護農民群眾合法利益。區減負辦、區財政局、區物價監督局每年組織檢查教育“兩免一補”,以及衛生、計生、國土、公安等行業涉農收費,確保惠農政策落實到位,確保不發生違規收費。
3、減負措施有力。為保證補貼資金及時發放到農戶,主要采取三個措施:一是加大公示力度,把惠農資金,實行陽光工程張榜公布接受群眾監督。二是實行農民負擔監督卡、糧補直補資金發放逐戶登記制度,做到監督到位、登記到位、發放到位。三是嚴肅查處涉農案件,發現減負政策落實不到位的及時通報,限期整改;對頂風違紀的相關單位及責任人給予黨政紀處分。
三、下步打算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們將進一步提高認識,扎實工作,嚴格措施,鞏固減負成果,堅決遏制農民負擔反彈,始終保持減輕農民負擔的高壓態勢,使我區減負及惠農政策落實工作做的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