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2009宏觀經濟數據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超額”保八第三產業崛起
2009年國內生產總值(GDP)同比增長8.7%(上年為9.6%),政府“保八”任務終于超額完成。今年GDP四個季度增速分別為6.2%、7.9%、9.1%、10.7%,與2008年逐季回落恰成鮮明對比,其同比基數效應一目了然(見圖1)。
受國家經濟政策的引導,在過去的五年里,第三產業得到迅速崛起,而第一、第二產業在當年GDP構成中的份額出現明顯下降。我國經濟結構的改變,表明某些行業上市公司市值龐大,有其內在行為邏輯——實體經濟中的構成演變與虛擬經濟中的資金流向高度相關。
貨幣乘數“被上升”收緊始于四季度
央行尚未公布去年11月、12月部分金融數據,圖3中較大的數據為我們的測算結果。央行在去年四季度保持了較大力度的凈回籠操作,廣義貨幣供應量(M2)增速雖有放緩,但絕對數量仍居高位。測算顯示,至2009年末,貨幣乘數可能攀升至5倍左右,接近2006年的階段性高位。
貨幣乘數反映基礎貨幣的周轉速度,表達整體經濟運行的流暢程度。圖3顯示,貸款與M2的增速同步性比較清晰。在2009年信貸猛增背景下,央行通過凈回籠著力減少基礎貨幣,形成年末貨幣乘數的“被上升”,我們認為其持續性不佳。若以最近數月的貨幣乘數作為先導指標,來判斷實體經濟運行狀況,可能失效。
本周一,存款準備金率上調0.5個百分點正式實施;周三,中國證券報消息稱,行政管控下,商業銀行在本月剩余時間內停止發放貸款。盡管銀監會主席當天即否認該消息,但均勻投放貸款確是監管要求,采取“停止放貸”這種極端手段,應非空穴來風。
CPI季節性跳升PPI按時轉正
雖然2009年全年CPI下降0.7%,PPI下降5.4%,但大家顯然更關注12月當月數據,CPI上漲1.9%帶來了很大心理震動。進入2010年后,北方地區嚴寒氣候加劇,食品價格高位不墜,進一步激化了各方面的通脹預期,但結合同比基數因素分析,今年上半年CPI升勢迅猛,下半年有望放緩(圖4)。
CPI之所以引人關注,除民生方面的考量,還有對中國加息時點的判斷。本周召開的國務院會議上,溫總理強調,要充分考慮去年同期基數影響,加強對主要指標的環比分析,準確判斷形勢,提高宏觀經濟政策的針對性和有效性。顯然,價格指數環比指標,將在今年宏觀分析中受到空前重視。
目前歐美就業情況并不樂觀,經濟復蘇不確定,而這恐難讓我國政府下決心上調利率,現實的選擇是通過國內產業政策來引導經濟增長方式轉變。如房地產行業調控政策接踵而至,對部分產能過剩行業的限產以及各種區域振興規劃次第出臺等,都可從這個角度找到詮釋。
12月數據“奇跡”迭出
財政部本周公布,去年1~12月,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實現利潤增速同比由負轉正。值得注意的是,在去年的前11個月,國企利潤一直處于同比負增長狀態,降幅自2月的-45.7%緩慢收窄至11月的-1.9%,12月則躍升為9.8%,算得上數據“奇跡”。
12月外貿數據也是“奇跡”:進口同比增速達到55.9%,創下2004年3月以來的新高;出口同比增速由11月的-1.2%轉負為正,急升至17.7%;當月進口金額、出口金額均為年內最高。圖5顯示,此前數年,月度進出口金額的年內高點,從未出現在當年的最后一個月,2009年完全打破了數據慣例。有分析認為,經過去年前三季度艱難的去庫存、去杠桿,其他主要經濟體的“再庫存”進程已經啟動,或可部分解釋12月外貿數據的強勁上揚。
去年上半年是我國外貿出口低谷時期,“再庫存”的外需拉動,會繼續支撐今年上半年的出口增速。由于各國經濟刺激政策退出不可避免,目前不宜過分樂觀于全年外貿出口增速的恢復。受強勁進口影響,今年貿易順差對GDP的貢獻度還將低位徘徊。
弱勢平衡難持久
如果說,2008年末政府應對金融危機時,多“說”多“做”;那么,在經濟復蘇態勢逐漸穩固后,政府退出經濟刺激政策時,則采取了只“做”不“說”,或者“做”多“說”少的方式。這是各機構2010年經濟預測分歧較大的重要原因,由于政策預期不明朗,無序將是在所難免的過程。
本周三,受周內加息、上調印花稅、銀行中止1月放貸等傳聞聯袂打擊,滬深股指雙雙下跌3%,反映出投資者的脆弱心態源于宏觀政策由松轉緊的判斷,其流連市場的矛盾則在于寄希望2010年股市驅動力能夠從上年的流動性轉向業績。
最近數月,新股發行節奏一直較快,今年底A股市場將基本實現全流通,就全年來看,A股市場對資金渴求強烈,對流動性變化極度敏感,這必然會經常沖擊目前的弱勢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