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色av,短篇公交车高h肉辣全集目录,一个人在线观看免费的视频完整版,最近日本mv字幕免费观看视频

首頁 > 文章中心 > 弟子規解釋

弟子規解釋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弟子規解釋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弟子規解釋

弟子規解釋范文第1篇

江蘇省張家港市梁豐幼兒園國學組子課題“以《弟子規》為幼兒行為規范的家園合作研究”,自從開展此課題以來,孩子們在行為習慣、與人交往方面有了很大的收獲,這與《弟子規》的教學策略息息相關。在學習《弟子規》過程中,我們注重激發幼兒學習的主體性,運用陶行知教育思想以實施“主體教育”為突破口,讓孩子在課堂上自己讀、自己看、自己說、自己想、自己表演,讓整個教育教學都落實到一個“做”字上,讓學生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去自選項目。筆者結合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精髓和自身教學經驗,總結歸納出如下三大策略。

一、多元化理解《弟子規》的策略

多元化理解《弟子規》的策略是指教師幫助孩子理解《弟子規》的方式是多種多樣的,而不是單一的由教師來解釋《弟子規》原文的意思,方式比較豐富。如:故事法、歌唱法、游戲法、體驗法、分角色扮演法,等等。

1.觀看動畫幫助理解

(1)《孔融讓梨》傳關愛。《弟子規》原文中,如“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這樣一句經典原文,如果簡單地把原文的意思用白話的語言解釋給小朋友聽,或許有些理解能力比較強的幼兒可以理解并且牢記原文的意思,但是另外一些幼兒可能沒有辦法理解。所以我就結合了典故的視頻:《孔融讓梨》,給幼兒講講孔融讓梨的故事,結合孔融讓梨的故事幫助幼兒理解兄弟之間要互相關愛的道理。

(2)《臥冰求鯉》悟孝順。《弟子規》原文中,如:“親所好,力為具,親所惡,謹為去”這樣一句原文可以結合故事臥冰求鯉,讓幼兒感受故事中的小男孩是多么孝順自己的爸爸媽媽,從而幫助其理解原文。

2.觀察圖片幫助理解

《弟子規》原文中,如“對飲食,勿揀擇,食適可,勿過則”,可利用圖片清晰、明了地幫助幼兒理解原文意思,同時色彩鮮艷的圖片更加有助于幼兒的記憶。

3.閱讀繪本幫助理解

《弟子規》原文中,“親愛我,孝何難”,可結合繪本《愛心樹》讓幼兒理解,父母對自己的愛是無私的,自己也應該用自己的方式去愛自己的父母,孝順自己的父母,回報自己的父母。

二、趣味化誦讀《弟子規》的策略

趣味化誦讀《弟子規》是指教師通過有趣生動的方式激發幼兒興趣來幫助幼兒在快樂的氛圍中誦讀《弟子規》,告別以往比較單一的誦讀方法,創設一個趣味性較強的學習氛圍取代枯燥的反復誦讀。

1.接龍朗誦參與高,注意集中真有效

在“國學號”的列車中,孩子們一個接一個朗誦《弟子規》,通過接龍的方式讓孩子們誦讀《弟子規》,接龍的方式保證了每一個孩子的參與,并且接龍的形式有效集中了孩子們的注意力。同時開火車也是孩子們本來就非常喜歡的游戲,在游戲中學習,在游戲中朗誦。

2.拍手朗誦有節奏,手口協調顯實效

然而,純粹讓孩子們動嘴巴可能會使他們覺得有些枯燥,孩子們喜歡動起來,那就動動自己的小手,一邊拍手一邊朗誦,這樣朗誦的效果更好,也更加有節奏感。同時孩子們的手口協調能力也在動作和朗誦中得到了提高。

3.樂器材料來幫助,朗誦環節更出挑(圓舞板、雙響筒等樂器)

此方法同拍手朗誦法有些相似,只是用樂器去替代“手”,孩子們在樂器的幫助下,“玩”得會更加開心。有了樂器參與,朗誦的環節顯得更加豐富與飽滿,同時樂器的恰當使用推動了節奏的朗誦,也提高了孩子們的動手能力。樂器的節奏能更好體現《弟子規》的詩歌韻律,教學得以延展。

4.多種形式來演繹,領域整合很重要

在孩子們熟練朗誦的基礎上,為了讓孩子們更加有自信,讓孩子們看到自己學習的效果,利用網絡資源,可以將《弟子規》原文配合一些音樂來讓孩子們變念為唱;并且可以通過變換一些隊形以及演唱的形式,或者是加上一些樂器來增加難度,讓整個活動更加豐富、更加飽滿,同時也體現了國學領域與音樂領域的整合。

5.民間游戲巧安排,傳承經典有妙招

民間游戲在我國有悠久的歷史,正如老歌新唱一樣,歷史悠久的民間游戲加上經典的《弟子規》原文,一邊跳著皮筋一邊有節奏地念著《弟子規》,這樣的方式既體現了傳統的民間游戲色彩,又讓孩子們在趣味的游戲中邊跳邊誦讀《弟子規》,讓《弟子規》的誦讀更加生動、有趣,呈現的形式更加豐富多元。古代的蒙學教育往往伴隨著搖頭晃腦的誦讀,也是為了增強學習的趣味性。

三、生活化感悟《弟子規》的策略

“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教學做合一”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精髓。生活教育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核心,“教學做合一”是貫穿于整個教育教學活動中的。

1.生活環境來熏陶,學會關愛懂感恩

陳鶴琴先生說過:“兒童教育要取得較大的效益,必須優化環境。”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總則中也指出:幼兒園應為幼兒提供健康、豐富的生活和活動環境,滿足幼兒多方面發展的需要,使幼兒在快樂的童年生活中具備有益于身心發展的條件。由此可見環境這一教育因素的重要性。

2.生活實例來證明,學習國學真有用

案例:我陪媽媽去逛街

《弟子規》的原文是:“衣貴潔,不貴華。”多多跟媽媽一起去逛街,她的媽媽買了很多的衣服,孩子就對媽媽說:“衣貴潔、不貴華,有的穿就夠了,不用買很多新衣服,穿不掉也是浪費呢!”這樣一句簡單的話,證明孩子已經能夠理解《弟子規》原文的意思,并且潛移默化到了生活中,感染了身邊的媽媽。

學習踐行《弟子規》能奠定孩子完美人生的基礎。學習《弟子規》有利于孩子繼承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有助于培養孩子良好的道德觀念和行為習慣。幼兒時期是人一生中智力發展最旺盛的時期,也是記憶力最強的時期,如果在此階段根據幼兒年齡特點運用適宜的方式,讓幼兒潛移默化地接受《弟子規》的熏陶,一定會收到較好的教育效果。筆者從幼兒心理、生理發展特點出發,盡可能避免單一的做法,開展多樣性的教學活動,從而使《弟子規》的教學活動有情、有趣、有用、有感受、有共鳴,師幼一起得到了中華古老文化的熏陶,更使幼兒的學習興趣和學習能力得以提高。在教學策略的幫助下,教學做合一,教學質量兼顯效。

參考文獻:

[1]李毓秀.弟子規[M].北京:中國書籍出版社,2013.

弟子規解釋范文第2篇

因為家庭濃厚的閱讀氣息,我從小便對中國古代書籍充滿興趣。還記得我年幼時,父母除了提供我好書,他們也時常陪伴我朗讀中國古代書籍。在這么多書當中,<<弟子規>>是我的最愛。

在這個日新月異的時代,我發現了許多追崇西洋文化的華人常以不屑的態度去看待中國傳統文化。他們認為這些傳統文化已經過時了。然而,他們的想法是極其膚淺的。相反,中國傳統文化不但不過時,還能使我們變成更加完美的人。身為炎黃子孫,我們應該愛惜中國傳統文化,尤其是《弟子規》。

從小,父母便教導我朗讀《弟子規》:“弟子規,圣人訓,首孝悌,次謹信……”并向我解釋它的含義。雖然當時有一些迷惑,但隨著年齡增長,我也漸漸地領悟其中的道理。《弟子規》指的是做一個好學生好子女應有的標準。“孝”時孝順。“悌”時兄弟間彼此誠心相愛的意思。從父母那兒學到的傳統儒家的道理,如待人以禮,孝敬長輩,為人真誠等,讓我一輩子受用不盡!

我們很難苛求一個從西方國家成長的華人對中國傳統文化有多深的了解,所以我十分慶幸能夠出生在這樣一個中國傳統文化氣氛濃厚的家庭里。

加埔樹人華小六年級:鄭宇昕

弟子規解釋范文第3篇

一、用《弟子規》引導學生學會感恩

《弟子規》中有很多對于孩子孝敬父母的教育,也有父母教育孩子的句子,比如 “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也有“子不教,父之過”。我們要多把這些語句與生活聯系在一起,教育孩子在生活中根據文中的要求去做。我們可以利用節日對學生進行實踐,比如,在教師節中,讓學生為老師做一件有意義的事,或者送給老師一句溫暖的話來感謝老師;在父親節,可以給父親端一盆洗腳水;在母親節,可以為媽媽洗一次碗等;在“六一”兒童節,可以為同班同學做一件好事。加強自己與大人之間,與同學之間相互交流。增進與他人之間的交往,學會尊敬別人,與別人融洽相處等。

每個孩子都想成為爸爸媽媽的乖孩子,都想在他們面前表現得好,所以,《弟子規》中的內容正是他們所希望能做到的。用《弟子規》對他們的行為進行指導,通過不斷地學習與實踐,他們時刻嚴格要求自己,讓自己逐漸變得懂事、心胸寬廣,學會尊敬長輩與自己的老師。通過長時間的學習,我們從家長的反饋中得知很多孩子在家里能幫助大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懂得了尊敬父母,這是《弟子規》在其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二、用《弟子規》讓學生懂文明

當今社會獨生子女比較多,他們多是在家里的小皇帝,父母都寵愛他們,什么事情都會滿足他們,不會讓他們受到一點點的委屈。這樣,孩子什么事都不用做,好像都是別人為孩子服務一樣,逐漸形成這種不良的想法,所以,他們做事都是以自我為中心,很少考慮其他人的感受,這樣,在生活中,他們遇到不如意的事就會多起來,對自己的同班同學看不習慣的,對自己的家長看不習慣的。比如,我們老師在學校里經常會聽到一些同學向老師告狀:老師,他把我的本子放到一邊了;老師,他把我的書包弄歪了;老師,你不公平,光表揚他不表揚我,等等。學生學會了告狀,但很少說自己的不是,覺得都是別人做錯了自己做好了。如果這些不良行為不能及時得以糾正,可能會給他們的心理造成很大的壞的影響。為了改變這種現狀,我們老師要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對他們耐心地教育。如果引用《弟子規》,效果則會更加明顯。將書本上的理論運用到實踐中去,學生的思想得到了教化。我們充分利用《弟子規》,從書本到生活中的每個細節,教育孩子時刻注重自己的形象,做一個儒雅大方的人,與別人交往時,行為舉止大方得體,對待別人要心胸寬廣,不可自私自利,要有一顆仁愛的心。

三、用《弟子規》教育學生學會學習

《弟子規》中有很多教育學生會學習的句子,我們要利用這些對學生進行學習教育,教育學生要有一個好的學習態度,形成一個良好的學習習慣,這是學習的最起碼條件,只有上進的心,才能去實踐。當我們老師進入課堂的時候,看到整齊的桌椅,看到靜靜等老師上課的同學們,我們會覺得自己做一名老師是那么的光榮,想把自己的所有知識全都教給學生們。這樣,老師上起課來有精神,同學們學習起來更有熱情,他們聽課是那么認真,對老師提出的問題認真思考,積極回答老師的問題,那么,這樣的課堂教學質量肯定會非常高。《弟子規》中還有這樣的話:“讀書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方讀此,勿慕彼。”這些是教學生讀書學習的技巧,意思是說讀書要做到心到、眼到、口到,這樣,他們在學習中如果遇到了困難,就會尋求解決問題的辦法,比如問同伴、問老師。

弟子規解釋范文第4篇

【一】

二年級暑假時,爸爸要求我讀誦《弟子規》,剛開始時,讀起來朗朗上口,覺得挺好玩,可爸爸要求我背誦下來,這可真有點難為我了,在爸爸的堅持下,慢慢的,每天背幾段,一個暑假,我終于全部背下來了,經過爸爸的耐心講解,我還真明白了很多道理呢,這個暑假收獲可真不少。

后來在一次課堂精彩三分鐘上,我一口氣背下《弟子規》,同學們被我字正腔圓、抑揚頓挫、順口連句的背誦聲所打動,贏得一陣陣掌聲。我為讀到這本好書而感到自豪和高興。

首孝悌。

爸爸告訴我做人首先要學會孝敬自己的父母,愛護自己的兄弟姐妹,還說一個人如果連這些基本的都做不到,他怎么可能去尊敬、愛護別人呢?爸爸也時常以這句話來教育我,正是因為學習了《弟子規》,我對爺爺、奶奶都很尊敬,每逢奶奶過生日時,我總會送給奶奶一個意想不到的禮物,使爺爺、奶奶高興得合不攏嘴。

平常早晨上學前,我總會先向爸爸、媽媽鞠躬請安問好,然后再高高興興上學去。在班上與同學們也團結的很好,同學間過生日時,我們相互間還上門祝賀。

次謹信。

書上解釋說,其次說話要謹慎,為人要誠信。要求做人說話要講究方法,不要冒然隨便亂講,弄不好會傷害到別人,甚至好成壞事,這一點對我們小學生來說可真夠重要,平時我總好講話,守不住口,今后需要多加注意。為人要講信,平時凡借了別人的錢物,我就會即時歸還。

還有很多諸如“身有傷,貽親憂。字不敬,心先病……”爸爸在看到我生病或受傷時,會用《弟子規》上話來告訴我,這樣會導致父母擔心的。看到字寫的不好,也總會說字不敬,心先病,你態度不端正,不恭敬,當然字就寫不好。

《弟子規》上的句子短,好記,都是與我們日常生活有關的問題,用《弟子規》上的話來規范我們的言語行動,就會使我們小朋友變得懂事,有禮貌。

盡管我還有很多不足,與《弟子規》上的要求還有差距,但在我今后的成長過程中,我會以《弟子規》為鏡子,時常照照自已,力爭使自己取得更大進步。

【二】

最近,我讀了一本叫做《弟子規》的書。使我受益匪淺,體會很深,而且從中也學到了很多課本上學不到的知識。

首先它教我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孝敬父母,友愛兄弟姐妹,在一些言行中,要謹慎,要講信用;和大眾交往時要平等仁和,要時常親近有仁德的人,向他學習。

其次,我通過學習《弟子規》,在思想品德方面有了很大的進步,越來越懂事了。已經在有意無意間把書中學到的知識用到了日常的生活中:原來只要別人關心自己就行了,現在懂得了要關心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和周圍的人。

今年的“三八”婦女節,還送給了媽媽禮物。媽媽病了,會主動端水拿藥給媽媽吃。以前在家里什么事也不做,現在我會主動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有時幫忙煮飯、洗碗、掃地和澆花;雙休日在家里洗洗自己的襪子,整理自己的寫字臺。

我學會了理解和支持爸爸媽媽的工作,爸爸媽媽工作比較忙,回家會有些晚,我不會著急,會自己自覺學習,完成好作業,如果遇到了不會、不懂的問題會自己打電話問同學。

我所取得的進步都是學校老師辛勤培養和學習《弟子規》所得到的結果,以后我一定更加認真的學習弟子規。

【三】

《弟子規》是依據至圣先師孔子的教誨而編成的學生的生活規范。作為學生的我們,應當認真遵守《弟子規》中的每一條。

首先,我們應做到孝敬父母。現在,父母們都把我們捧在手心里,無比的疼愛我們,可有的孩子卻不知道感恩,目無尊長。

《弟子規》上說:“親憎我,孝方賢”,這句話的意思是:父母不喜歡我們,我們還能做到孝順父母,那才是難能可貴的。更別說父母是那么的愛著我們,而我們卻不懂得珍惜父母對我們的愛。好像父母做什么事都是理所應當,我們為什么不替父母想一想?我們難道不應該體諒體諒父母嗎?

“冬則溫,夏則清,晨則省,昏則定”,意思是:我們照顧父母時,冬天要讓他們溫暖,夏天要讓他們清爽涼快。早晨要向父母請安,晚上要幫他們鋪好被子,侍候父母安眠。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要體諒父母,尊敬父母。

不能給父母丟臉,照顧好父母,好好孝順他們。平時我們可以幫父母倒杯水,為他們捶捶背,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務,如洗菜、洗碗,掃地……關鍵是不能一時興起,而要長期堅持,每天都把關愛像父母那樣回報給我們的親人。

父母給了我們生命,他們對我們的恩情比天高,比海深,我們應懷著一顆感恩的心,去孝順父母,用最優異的成績去報答父母對我們的養育之恩!

【四】

《弟子規》主要記載了古人對我們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和求學等各方面的訓示。

其中,令我們印象最深的一句話就是入則孝中的“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這句話使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古人對父母的尊敬。父母親叫你的時候,要立刻答應,不能遲緩;父母親讓你做事的時候,要馬上去做,不能拖延偷懶。

雖說這其中的道理我們大家都懂,但現如今我們這些“小皇帝”,“小公主”們有幾個做到了?

就從我自己反省起吧!比如平時父母叫我時,我總是很不難煩地說:“好啦好啦,知道了,知道了!”

現在拿自己和古人比起來,我真是自嘆不如!首先,父母叫我,我就不應該這樣跟他們說話,這就是對他們的大不敬!其次,就算不是父母長輩叫我,我也不應該這樣不禮貌地跟別人說話。

弟子規解釋范文第5篇

關鍵詞: 弟子規 文明禮讓 行為習慣

良好的行為習慣是良好性格養成的起點,0~6歲是性格形成的關鍵期,嬰幼兒對最初行為印象最深刻,反復幾次以后便形成心理定勢,這種心理定勢穩固以后便成了性格。“少年若天性,習慣成自然”。《弟子規》以學規、學則的形式對學生進行學習和品德修養方面的指導,結合《弟子規》,日常生活中接納幼兒、引導幼兒、激勵幼兒,使幼兒在良好的日常生活行為習慣中學會快樂地生活、學習、成長。經過一個學期的研究,我認為以《弟子規》為載體,培養大班幼兒文明禮讓行為習慣可通過以下幾個途徑。

一、多種教學形式,理解體驗《弟子規》的內容

1.結合教學活動

根據大班幼兒的思維主要依據具體事物的形象和對它們進行聯想這一特點,我把要教授的《弟子規》中的相應部分結合圖畫編成一個個小故事講給幼兒聽。當孩子聽得懂小故事和明白老師解說的各種現象后,他們的學習積極性高了,學習能力增強了,記憶效果也顯著了。每周一教授一個新內容,其余時間把已經學過的部分適當復習,這樣幼兒就不容易忘記。

2.觀看卡通動畫

動畫片是幼兒熟悉喜愛的,每天下午的小點心后,我都會播放《弟子規》的卡通小故事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每次活動我都力求有聲有色,讓孩子們在快樂中學習《弟子規》,在潛移默化中將《弟子規》的精髓印在腦海里,讓孩子們仔細慢慢地吸收它,充實自己。

3.朗誦接龍比賽

枯燥無味的說教,對于成年人來說都是難以接受的,更別說是5、6歲的大班孩子。為了讓孩子們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自然接受《弟子規》文化的熏陶,我根據本班孩子的年齡特點,設計了朗誦接龍比賽。男女生分為兩隊接龍,或師幼接龍,順利接龍成功的一隊可以獲得大蘋果獎勵,提高孩子們學習積極性,也增添了樂趣。

4.評比文明寶貝

《新課程》倡導以學生為主體,讓孩子們學會自主探究。在我的課題研究中,這一點得到了良好的體現。大班孩子已經有了判斷對錯的能力,我充分發揮他們的這一能力,并結合幼兒愛說、愛表現自己的這一特點,讓他們在自主探究中,充分領略《弟子規》的要點,每周評選出文明寶貝。

二、聯系生活實際,滲透一日生活的各個環節

幼兒園班級日常生活中的規則,行為習慣包括很多內容,如禮儀教育、勞動、日常生活習慣、學習習慣等。良好的日常習慣與生活方式包括行、坐、臥的日常行為舉止和言談的把握程度,對待衣食住行的態度和整潔化等要求。

1.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輒凈手

在一次家園聯系單上,子涵的媽媽寫著:我家寶寶不愛刷牙,吃飯前也不洗手,希望老師能幫我們教育教育孩子。

其實在幼兒園里,大家從小班就養成一日生活各個環節的習慣,都能做到飯后漱口、飯前便后洗手等。但是回到從小生活的家里,這些行為習慣很容易被擱置。我結合健康領域的相關內容,與孩子們開展了一次故事會。故事中健健小朋友起床了不漱口,飯前便后也不愛洗手,最后只能到醫生阿姨那里去拔牙,看肚子疼的毛病。故事講完之后我問孩子們:健健為什么會到醫院去?他以后會怎么做呢?在講故事的時候,我特意觀察子涵的表現,他聽得很認真,但慢慢就低下了頭,應該是聯想到自己在家的表現有點不好意思了。

在活動的最后,我請孩子們一起誦讀《弟子規》的相關內容: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輒凈手。并將這幾句用簡筆畫表現出來放在語言區,讓孩子們時時都能看到,提醒自己養成文明的行為習慣。

2.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

隨著國家放寬二胎政策,整個中國邁入“二胎潮”。對于大班這些已經有點懂事的孩子們來說,突然有個弟弟妹妹會給他們的生理和心理帶來或多或少的影響。

我班有一個很聰慧的女孩子叫海林,她是老師和家長眼中的嬌嬌女,不管是學習還是生活等方面,都比同齡孩子出色。可升入大班的半年里我發現她總是悶悶不樂的,家長開放的時候她媽媽說,因為有了小弟弟。弟弟的出生在她毫無準備的情況下,所以海林對弟弟充滿敵視,嫌弟弟吵,不愛理爸爸媽媽。在學習弟子規“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的時候,我特意花了一定時間來解釋,并結合繪本故事《我又有了一個弟弟》引導幼兒理解兄弟姐妹在一起是一件美好的事情,要學會謙讓弟弟妹妹。

謙讓不僅表現在對自己的弟弟妹妹方面,還有很多小朋友是獨生子女,他們習慣自己是唯一,遇到問題時容易“以自我為中心”。特別在做客過程中,孩子們之間很容易發生爭搶行為,導致不歡而散。我選擇繪本故事《做客真麻煩》,讓孩子們學習怎樣才能做到文明做客,包容謙讓其他好朋友。

三、家園共同合作,促進幼兒行為習慣的養成

相關期刊更多

孔子學刊

部級期刊 審核時間1個月內

孔子研究院;中國孔子基金會

內蒙古民族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省級期刊 審核時間1個月內

內蒙古自治區教育廳

晚報文萃

部級期刊 審核時間1-3個月

中華全國新聞工作者協會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囊谦县| 海安县| 文山县| 海兴县| 曲水县| 乾安县| 平顶山市| 康保县| 修武县| 德格县| 苏州市| 仙居县| 富裕县| 五峰| 靖西县| 依安县| 皋兰县| 安多县| 肥西县| 蓬溪县| 进贤县| 贵德县| 聊城市| 渭源县| 潍坊市| 黄陵县| 福安市| 望城县| 高州市| 吉木萨尔县| 聊城市| 隆子县| 霍林郭勒市| 鄂伦春自治旗| 顺平县| 谷城县| 赫章县| 永济市| 沛县| 黄骅市| 青海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