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說不盡的橋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橋是什么?著名的橋梁學家茅以升說“橋不過是一條放大的板凳”。可是每當夜闌人靜時,寂寂無人處,站在橋上俯視橋下,波光粼粼,浮萍點點,心里總是感覺在這個世界上,萬物皆相似。橋僅僅是放大的板凳嗎?不,不僅僅是,水也是橋。
水是思鄉之橋。沉魚落雁的昭君出嫁時,幾次對月暗自落淚。一抹胭脂淚空對鏡,紅顏憔悴鏡中影。遠嫁的姑娘再也不能隨侍女一起到溪邊浣紗,所以陪嫁的除了金銀珠寶意外最不可缺少的是那香溪溪水,那給了她容貌和如水柔情與堅毅的水呵!塞外沒有親似骨肉的香溪和親如姐妹的侍女,她對著那瓶溪水暗自神傷,在溪水構成的思鄉之橋上千緒萬繾,獨自惆悵。
水是友情之橋。還記得那年深千尺的桃花潭嗎?李白與汪倫的友情隨之沉積至今。舉杯與朋友暢飲把酒言歡,衣袂凌亂,于是“對影成三人”。月下獨酌讓人神傷,“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讓人心碎,這友情之橋讓“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成了現實。即使身在天遠一方,也有人為你祝福,祈禱。潭水雖深三千尺,不堪友情的深度。一封飛鴻讓我們永記潭水般深厚友情。
水是愛情之橋。仍記得華清池畔、馬嵬坡下那魂斷紅顏的傳說,卻是物是人非。楊貴妃與唐玄宗的傳奇愛情故事已成為千古絕唱。“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他們邂逅在清泉華清池畔,華清池水亦是他們演繹傳說的橋。唐玄宗與楊貴妃年齡懸殊極大,然,溺水三千只取一瓢飲,霓裳衣曲幾番輪回只為一人歌舞。“在天愿做比翼鳥,在地愿為連理枝!”
矗立在這條我們似懂非懂,朦朦朧朧的橋上,懵懂的我們卻感覺它好似一部長長的、牽動人心、意猶未盡的史書,讓我思索極深,感悟至透。或許,在橋的另一方,又是別一番景色。
橋,在我們身邊隨處可見。每天,人們忙碌的身影從上面匆匆而過,很多人僅僅把它當作最普通的交通工具。其實,橋也有自己的故事、自己的聲音,它們會演奏出自己的獨特旋律。只要你靜下心來,用心靈來聆聽,你就會發現橋豐富的內涵,你會進入一個充滿了奇幻魅力的世界。
橋的內涵中最主要的就是凝聚在橋身上的文化色彩。正是因為有了不同背景的文化渲染,有了時展的文化背景,才有了形態各異的橋。我們認識橋、感受橋的美,也要用心靈去體會,結合對橋梁歷史背景、外觀特點的了解,感受蘊含于橋上的美。
自古以來,人們對橋情有獨鐘。馬致遠的“小橋流水人家”讓人們想到家的溫馨;的“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使人感受到人定勝天的豪邁;徐志摩的《再別康橋》有著水一般的溫柔,使人產生無限的惆悵……在詩人的眼中橋是人性化的,是情感的載體、精神的載體,由此對橋的認識有了更進一步的拓展。
時代是溪流,有時候我們自己就是架在其上的一座橋,我們走前人的橋到對岸,又筑起我們的橋給下一代通過。我們知道,不論木石、混凝土、鋼鐵或更新的材料,沒有永遠不朽的橋。但我們也知道,在這時代的潮流上,永遠會有更多、更新、更美的橋出現。
日常生活中,既有有形的橋,也有無形的橋。“橋”的作用是連通雙方,使兩岸的交往不再存在障礙;“心橋”連通的則是兩顆心靈,使心與心達到交流、理解和溝通。當你要擺脫困難、跨過厄運時,你所期望的是那一座能使你峰回路轉、頓入光明之地的“橋”。這也許是“理解之橋”,也許是“友誼之橋”,也許是“溝通之橋”,也許是“命運之橋”,也許是“親情之橋”……
現實生活中,我們需要“橋”,因為我們需要理解和溝通,我們需要回憶和展望。我們可以架一座心靈之橋,減少彼此間的冷漠、猜疑;我們可以架一座平等之橋,消除歧見、誤解,保持健康的心態;我們可以架一座交流之橋,碰撞出思想的火花,激起創造的靈感;我們可以架一座信任之橋,以平等和真誠贏得尊重和信賴,以寬容和包容達到心靈的默契。
【作文本】
橋之韻
浙江省杭州市青春中學初一(11)班 張歆悅
又是一陣微風拂過河岸。
幾只蜻蜓低低地在岸旁回旋。熾熱的夏風直撲上臉頰,卻又透著絲絲縷縷的涼爽。
遠遠地,單調的河岸上出現了一道靚麗的身影。俏麗的身段,微曲的背影,橫跨兩岸,卻又在灼熱的空氣中模糊不清。水天相應,那是一道完美的弧形。霎時,清涼而熟悉的風撲面而來,帶著古樸典雅的氣息,那是深閨中的佳麗。
——廊橋。
是有多久沒有看過這道靚麗的身影了。這古院中一塵不染的佳麗,此時對我笑著,笑著,仿佛一回眸間,時光匆匆人已去,可歲月卻不煞她一絲分毫。
像是月夜里撩開了金色的面紗,我終于透過炙熱的空氣,看見了她。她沐浴在燦爛的陽光中,在平靜的河面上投下她淡淡的側影。在這灼熱的夏季,連水汽都在蒸騰的河道上,她是清涼的歸處。
輕輕地走向她,怕是驚擾了她的夢。彎俏的弧,褐色的漆,精致的瓦,美麗的畫,一切的一切,明明是那么熟悉,可又好像是陌生了。
但是,在逝去的回憶中,還是有那么一個地方,是不同的。我曾毫不留戀地離開那溫暖而清涼的懷抱,離開了那個守候在煙雨中的小城,來到了這喧囂的繁市,卻只為了給那片土地一個嶄新的面貌。流離的心從離開的那一刻便再無歸所了,那里的一切,從離開的那一刻就與我疏遠了。可是現在,那片溫暖而清涼的土地,雨霧中縹緲的小城,就從那抹俏麗的身影旁引申開來。熟悉的氣息,濕潤的空氣,就這么融入身體,進入到每一個細胞中去了。只是一瞬間,一切如夢如幻。
蒙蒙的雨霧中,繚繞的云煙中,一切美得仿佛山水畫一般。清澈的水岸上,古老而華美的身影與山水融為了一體。無數道大大小小的身影順著河道,一直延伸下去。這些麗人們啊,久久地佇立在水面上,靜默在細雨里,只是為了給天地間的一切增添一份獨特的美。
雖然漆彩早已剝落,可是與山水相呼應的并不是色彩,而是那一道道完美的身形。沒有石墩,沒有橋柱,她們卻能在河面之上久久佇立,一直這么下去。
我曾經在這些橋上,招呼著伙伴,蹦跳著從石板上跑過;我曾經在這些橋上,牽拉著母親,欣喜地指著水中的青魚;我曾經在這些橋上,跟隨著父親,向往地看著掠過的水鳥;我曾經在這些橋上,陪伴著外婆,靜靜地坐在橋凳上納涼……這一切,都隨著我的理想和決定而如泡沫般破滅了。但是,在她們的身旁,都留下了我深深淺淺的足跡。如果有一天,我再回到那片溫暖的土地,她們一定會為我保留那一份清涼以及那永久的回憶。
夢回歸處,是我迷戀的地方,是我無數次呼喚的名字——那一片溫暖的土地,土地上靚麗的身影。
——廊橋。
我又怎能忘了這道深深的羈絆,這弧美麗的橋之韻。
(指導老師 周慧)
教學目標:
1、自主閱讀,借助注釋等理解古詩的意思。
2、揣摩關鍵詞句,在反復誦讀、想象中完形詩歌形象,感受形象中蘊含的意境,體會詩人的秋思情懷。
3、能誦讀詩歌,自主積累描寫秋的詩句。
設計理念:
本詩詩句淺顯但詩境悠遠,詩蘊深刻。本課教學設計著力體現“兩重”:重誦讀品悟,重內化積淀。即通過反復吟誦、想象補白、情景描述、對比閱讀等策略豐盈詩歌意象,立足“詩言”,理解詩意,體悟詩境,從而觸摸詩句背后的內蘊。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背景資料。
教學過程:
課前演講:展示搜集到的描寫秋天的詩詞。
教學意圖:不僅調動學生已有的語言積累和已有的知識,更引出他們對新知識的學習興趣。
一、導入新課。
1.在你眼里,秋天是一個怎樣的季節?(生自由描述)然而,在詩人張籍眼里,秋天卻是樹葉飄零、殘荷片片、蕭條凄涼的季節.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他一首古詩《秋思》(板書課題)。
[教學意圖]:渲染秋天凄涼的氛圍。
2、張籍,唐代詩人。他出身貧苦,常年過著四處奔波、漂泊異鄉的生活。在唐朝安史之亂時兵荒馬亂,民不聊生,離家十年的詩人身陷洛陽城,卻不知戰亂中的家人是否安全,急切地盼望得到家人的信息,正在此時他在洛陽城里遇到了故人,并托他捎信給家人。在此情此境下,寫下了這首詩。齊讀課題。
[教學意圖]:了解詩人的寫作背景。
3、“秋”是指——秋天,“思”是指——思念。秋天的思念是悠長的,把思讀得長一些。再讀課題。
二.初讀知意。
1.請同學們反復讀古詩,要做到字音讀準確,句子讀通順。想想你仿佛能看到怎樣的畫面,從中能感悟到什么。(學生反復練讀)
[教學意圖]:明確讀詩要求,引出本堂課的中心問題。
2、(投影出示古詩)誰能把這首詩正確地讀給大家?(指名朗讀)
3、(彈多音字的拼音)要注意這些多音字的讀音。
4、(投影出示生字“洛”)你會怎樣記住這個生字?(生自由回答)
5、這個字寫時要注意什么呢?(生觀察后回答,師指導書寫)
[教學意圖]:掃清讀詩障礙,識記生字。
6、讀詩不同于讀課文,不僅要讀通順還要讀出他的韻味。請同學們再讀古詩,注意停頓,要讀出這首詩的韻味,想想你仿佛能看到怎樣的畫面,從中能感悟到什么。
7、誰來展示你的朗讀?(指名朗讀)
[教學意圖]:結合本堂課的中心問題,在讀通詩句的基礎上練習讀出詩的韻味。
三.入境悟情。
1、請同學們結合注釋再讀古詩,想想你仿佛看到了怎樣的畫面,從中感悟到了什么。可以在你的書上寫一寫,組織好語言再和你的同桌說一說。(生自讀自悟再交流)
[教學意圖]:在讀通詩句的基礎上放手讓學生自己去感悟詩的內涵,培養學生的理解能力,同時要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2、你仿佛看到了怎樣的畫面,從中感悟到了什么?現在就將你的收獲說給大家聽。(生自由匯報)
3、(根據學生的匯報,教師隨機指導以下內容)
Δ見:
·古人說“秋風惹愁思,落葉斷人腸”。離家十年的詩人站在瑟瑟的秋風里,他看見的是什么呢?(生回答)
·詩人見到了許許多多,可此時是他“見不著”的又是什么?(生回答)
·是的,在這洛陽城里,詩人見不到親人的歡聲笑語、見不到鄉親的把酒言歡,他看到只有那飄零的落葉,枯黃的小草,凋謝的百花
同學們,如果你就是張籍,面對此情此景你的心情會怎樣?
Δ意萬重:
·孤單、寂寞、悲傷、無奈的張籍好不容易有機會可以寫一封家書捎回家,這是怎樣的一份家書呀!落筆之前,張籍會想到什么?他想表達哪些意思?
·假如你就是張籍,會對親人、朋友寫些什么呢?
·這么多的話想說,真可以說——千言萬語,用詩中的話說,就是什么?(意萬重)反復讀“意萬重”。
·秋風落葉喚起思鄉夢,小橋流水的故土,你是否已改變了容顏?有多少話,想對你們訴說,這真是(出示前兩句詩指導有感情朗讀)
Δ恐:
·書成封就之際,似乎已經言盡;但當捎信的行人就要上路的時候,卻又忽然感到剛才由于匆忙,生怕信里漏寫了什么重要的內容,于是又匆匆拆開信封。從“恐”這個字你體會到了什么?(生回答)
·對詩人的心理刻畫入微。而這種并不確切的“恐”,促使詩人不假思索地作出“又開封”的決定。──千言萬語,惟恐遺漏了一句。
Δ“又開封”
·從“又”字中你體會到了什么?(生回答)
·詩中還有哪個字表達了同樣的意思?(“復”在這里是“又”的意思?)同樣的意思,盡量用不同的詞來表達。
·當家書終于“開封”之后,你能想像詩人又是怎么做的?
·意萬重,說不盡。情難理,又開封。這真是——(學生齊讀古詩“復恐匆匆說不盡,行人臨發又開封”。師指導。)
[教學意圖]:在見”與“不見”的對比中,以具體的景來感知內心的情,以有形的物來映襯無形的思。在一遍遍說話、朗讀中,將學生帶入了古詩的意境。在教學中引導學生反復品味:見秋風、意萬重、說不盡、又開封,把詩人那種千言萬語訴之不盡的復雜心情,在反復的閱讀中進行揣摩、體會。
四.情感朗讀。
1、(播放音樂,課件演示。)秋風瑟瑟,秋意濃濃。放眼望去,大地一片枯黃。花謝了,草枯了,大雁南飛了,老槐樹那茂盛的綠葉,也化作片片蝴蝶,飄飄悠悠地往下落。是呀,又到了落葉歸根、全家團聚的時間了,可是……詩人心頭泛起一陣酸楚,我什么時候才能回到我那魂牽夢繞的故鄉啊?故鄉的親人啊,你們一切都可安好?詩人提筆要寫一封信,給遠在家鄉的親人,表達自己思鄉懷親的心情,可是要說的話太多了,竟不知從何說起。信寫好后,又擔心匆匆寫完的信不能把自己的意思完全表達出來,當送信人要出發的時候又打開已封好的信查看。信短而情長,思緒綿長而心緒紛亂。這就是《秋思》一個游子說不盡、敘不完的思鄉情。(板書“思鄉情”,師范讀古詩。)[教學意圖]:理解詩意,體會詩魂,創設情境,引導讀詩。
2、請你也來感受張籍這說不盡、敘不完的思鄉情。自己練習朗讀,把你的體會充分地展示出來。(學生自由練讀)
3、(指名讀并評析)
4、古詩以它精煉的語言向我們展示了其豐富的內涵,就讓我們記住這精美的語言。合上書,看板書提示齊背這首詩。(生齊背)
[教學意圖]:創設情境,讓學生借助想像融情入境與詩人進行情感的對接,從詩句中讀出自己真實的感受呢,進而體會作者的內心感受。
5、這首詩作者因見秋風引發了意萬重,又復恐說不盡,所以又開封。整個這個過程是一件完整的事,可見這首詩是通過敘事來抒情的。(板書:敘事抒情)
[教學意圖]:了解寫作特點。
五、對比閱讀。
1、同學們,這思鄉懷親的,何止張籍!那時候山遙路遠,交通不便,離別容易相聚難啊!離鄉的人們只好把滿腔的思念化作文字,寫進詩中。你們看!(課件出示《天凈沙·秋思》)這首詩都描寫了什么呢?你能體會到什么?我們自己讀讀。(生自由練讀)
2、誰來讀?(指名讀)其他同學邊聽邊結合注釋想想這首描寫了什么。你能體會到什么?
3、這首詩都描寫了什么呢?你體會到了什么?(生回答,說出大概就可以)你能體會到什么?
4、仔細觀察這兩首詩有哪些異同?(生回答)
5、異:張籍的秋思是敘事抒情,《天凈沙·秋思》是借景抒情;
張籍的秋思是七言絕句,《天凈沙·秋思》是小令。(也是一種詩體)
同:都表達了遠離家鄉的游子強烈的思鄉之情。
[教學意圖]:遷移延伸課文內容,課內外有機結合,通過對比了解詩歌的不同體裁,感悟詩人的思鄉懷親之情。
6、思鄉的詩寫了千百年,今天還在寫,思鄉的詩讀了千百年,今天還在讀。總有一天你們長大了,也許要遠離家鄉,追尋自己心中的夢想,你們會覺得故鄉在我們心中永遠是最溫馨、是最不能割舍,最讓人魂牽夢繞的地方,讓我們合上書再讀一讀這首動人的詩篇。
六.積累延伸。
1、默寫《秋思》。
“橋往往擔任了聯系形象的重疊及交錯的角色”。《橋之美》里這樣說道。一個又一個迥乎不同的境地,都靠橋有機地結合聯系,橋是起到關鍵作用的過渡。
“人生總是這樣,一段一段低谷,重要的是你如何把握過渡,從而躍出失意。”一本書里是這樣寫的。可見要想擺脫困境,首先要有勇氣和動力,挺過二者的銜接,方能云開見日。
于是我幼稚地以為:“橋”能夠自然而然解救人們于困境。
似乎命運總是如此,段考之前我還是“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大大小小的考試,百分之八九十都能稱心如意,每天操場上,教室里眉尖眼角都是說不盡的神采飛揚是說不盡的神采飛揚。可是段考就如一道深深的暗壑,把這個學期一下斷作兩截——一部分是順利的上半學期,另一部分是黯淡的現在。伴著段考的失利,接踵而來的便成了一系列煩惱——首先是語文,優勢沒有了,考試只能屈居人后。然后一長串的數學成績單更是觸目驚心地將我的高傲、信心、期望一下子摔到了低谷,翻開作業本,“100”分漸漸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比比皆是的紅叉,醒目而刺眼,一點點地對我的自信發出質疑。數學考試成績更是如同股市一樣動蕩不安直線下跌:95、91、91、90……試卷上一個個招搖的分數刺痛了自尊心。我甚至無比期盼數學考試,盼望著能筆走龍蛇東山再起一掃往日的落魄。可誰知,期望值越高,跌得越慘。有時抬起頭來,望著天空中一群候鳥掠過,在空氣中凝結下壯觀的痕跡,呆呆地盯著它們逝去的方向,心中一陣苦悶,信步到池邊,水的流光早非往日那般溢彩。這是低谷嗎?橋呢?我看不見。
又是下午,周一的數學考試剛過,甚至在考場上,我都無數次構想過如何挽回成績。真的,我太需要了,我實在需要一次好成績的慰藉了。“84”分。不大的聲音振動叩擊著聽小骨,一字一句,清晰在重扣在習頭!仍然是電光火石的一瞬,云淡風輕地卷來一個消息,卻不亞于一次晴空霹靂——不平、懊悔、委屈、傷心、氣惱一下了全部涌上心頭,說不出什么滋味。眼眶一酸,淚水連連打轉——所有的顛簸都在腳底打繭,所有的風云都在胸是郁結,所有的汗水都在皮膚上起皺。期望又一次在空中悠悠打了幾個旋就跌跌撞撞地飄落了。我背過人群,抑止住眼淚,悄悄用手背揩去眼睛濕潤過的痕跡。是的,我承認,急功近利又一次狠狠地懲罰了我。
“叮呤呤——”我們又迎來了語文課,童老師微笑著走進教室。我知道今天要寫作文。信手翻開語文書,映入眼簾的又是“橋”,又是那一句“起到構成及聯系之關鍵作用的形象”。聯系?過渡?那我的過渡又在哪里?那一座能幫我躍出低谷走向高峰的橋呢?尋尋覓覓卻不見回音,我忿忿在把書丟回原位。
轉眼間,童老師已經在黑板上寫出了一個題目:話題:橋。
我頓時哭笑不得,真是哪壺不開提哪壺。
“橋在生活中的形式有多種,你可以寫橋的景色,你可以構想你心目中理想的橋……”老師已經開始解說。
懶洋洋的我似乎打起了幾分精神,理想的橋……筆桿習慣地撐起下巴,若有所思,若有所悟。
“當然,還有第三類橋,比如說自信心是通向成功的橋,比如說努力奮斗是一座無形的橋,還比如說正確的方法,良好的心態……”話鋒一轉,老師似乎有意無意地啟發了我。
是呀,哪里會有自然生成的所謂讓你脫離失意的橋?沒有人可以真正幫助自己,他人的勸告只是一個引路作用。但是,實際上這座橋又是存在的,它就從自己那兒誕生!用勇氣、信心、智慧、正確方法、良好心態加上奮斗等元素建造起來的“橋”,才是真正能引導人走出誤區的橋。
近幾年,長沙的變化很大,使長沙變得更美麗了,比如說,增加了30多條道路,新建了幾座立交橋,還在各個地方都建了休閑廣場。總之,長沙的變化很大很大,下面就由我一一向您解說吧。
先說休閑廣場吧,廣場上種滿了樹,風一吹,樹葉的清香到處飄,使人神清氣爽。每逢休息的日子,廣場上的石橋上坐滿了人,有老人、青年、兒童。廣場上有許多噴泉,像斷了線的珠子,如果晚上看,就更有一番景色了。早上,廣場中心有許多老爺爺、老太太在練氣功、跳舞,好不熱鬧。
還有,以前狹窄的馬路都加寬了。芙蓉路和五一路是長沙的點綴,晚上,馬路兩旁的路燈,放著燦爛的光芒,把長沙照得更加美麗!更加漂亮!
說了城市,再說說家門口的變化吧。一座嶄新的三層立交橋擺在我們眼前,橋上的車輛像來來往往的螞蟻,川流不息,晚上,橋兩旁紅藍相間的燈像閃閃發光的星星落入人間似的。
長沙到處有美麗的景色,說也說不盡,希望你有機會來細細玩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