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色av,短篇公交车高h肉辣全集目录,一个人在线观看免费的视频完整版,最近日本mv字幕免费观看视频

首頁 > 文章中心 > 海瑞傳

海瑞傳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海瑞傳范文,相信會(huì)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fā)現(xiàn)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海瑞傳范文第1篇

一、官職用語

1.薦舉

征:征召。例被征,適大病,不能行。(《譚嗣同》)

舉:舉薦、推舉。舉孝廉不行。(《張衡傳》)

辟:征召。連辟公府不就。(《張衡傳》)

召:征召。累召不應(yīng)。(《張衡傳》)

銓:銓選、選拔。而翁長銓。(《記王忠肅公翱事》)

策:策試。嘗后策孝廉。(《孟嘗傳》)

薦:推薦、舉薦。尚書同郡楊喬上書薦曰。(《孟嘗傳》)

衡:選拔。汝若居銓衡。(《吳隱之傳》)

選:推選。選廣為少傅。(《疏廣傳》)

進(jìn):引薦、進(jìn)薦。古之君子進(jìn)人以禮。(《向雄傳》)

2.授職

拜:授給官職。取陽晉,拜為上卿。(《廉頗藺相如列傳》

除:授官。予除右丞相兼樞秘史。(《〈指南錄〉后序》)

授:授官、任命。授郟城尉。(《桑懌傳》)

封:封賜、封授。后以軍功封定陽子。(《王羆列傳》)

補(bǔ):補(bǔ)任。愿令得補(bǔ)黑衣之?dāng)?shù)。(《觸龍說趙太后》)

3.升職

擢:提升。皇上超擢四品卿銜軍機(jī)章京。(《譚嗣同》)

遷:調(diào)動(dòng)官職,一般指升職。再遷為太史令。(《張衡傳》)

陟:提拔、提升。陟罰臧否,不宜異同。(《出師表》)

4.降職

黜(絀):罷免官職。屈原既絀。(《屈原列傳》)

謫:貶職。是夕始覺有貶謫意。(《琵琶行》)

左遷:貶官、降職。予左遷九江郡司馬。(《琵琶行》)

罷:罷免。于是悔而罷之。(《陳思王植傳》)

削:削免。免官削爵。(《漢書》)

貶:降職。貶連州刺史。(《劉禹錫傳》)

5.調(diào)動(dòng)

調(diào):調(diào)動(dòng)。婿竟不調(diào)。(《記王忠肅公翱事》)

改:改任。后公改兩廣。(《記王忠肅公翱事》)

轉(zhuǎn):轉(zhuǎn)任、改任。再轉(zhuǎn)復(fù)為太史令。(《張衡傳》)

徙:調(diào)職、調(diào)動(dòng)。所居之官輒積年不徙。(《張衡傳》)

出:調(diào)出、出外。永和初,出為河間相。(《張衡傳》)

放:被委派。既而胡即放寧夏知府。(《譚嗣同》)

移:移任、轉(zhuǎn)任。移澠池尉。(《桑懌傳》)

6.到任

下車:官吏初到任。衡下車,治威嚴(yán)。(《張衡傳》)

視事:官員到職工作。視事三年。(《張衡傳》)

就:就任。連辟公府不就。(《張衡傳》)

到官:官員到任。嘗到官,革易前弊。(《孟嘗傳》)

仕:做官。仕郡為戶曹史。(《孟嘗傳》)

宦:做官。世之仕宦于南。(《許逖傳》)

7.代職

行:官職。以彰為北中郎將,行驍騎將軍。(《曹彰傳》)

署:。署南平教諭。(《海瑞傳》)

8.主政

知:主持、執(zhí)掌。吾與之共知越國之政。(《勾踐滅吳》)

用事:執(zhí)政、主事。趙太后新用事。(《觸龍說趙太后》)

鈐轄:管轄、管束,荊南鈐轄北路兵馬。(《許逖傳》)

9.離任

乞骸骨:年老請求辭職。上書乞骸骨。(《張衡傳》)

致仕:官員由于年老或健康原因而退休。退而致仕。(《公羊傳》)

10.其他

右:上。位在廉頗之右。(《廉頗藺相如列傳》

撫:巡撫。以大中丞撫吳者乃魏之私人。(《五人墓碑記》)

曹:官署。猶不失下曹從事。(《赤壁之戰(zhàn)》)

弄臣:帝王親近狎玩之臣。傳之美人,以戲弄臣。(《廉頗藺相如列傳》

有司:官吏的通稱。召有司案圖。(《廉頗藺相如列傳》

博士:國子監(jiān)的老師。有司業(yè)、博士為之師。(《送東陽馬生序》)

謚:謚號。贈(zèng)謚美顯。(《五人墓碑記》)

秩:官吏的俸祿。乃用秩俸之物,招致山東大儒。(《隋書》)

二、審決用語

1.訪察

訪:查訪、尋訪。太守殷丹到官,訪問其故。(《孟嘗傳》)

按:查究。按誅五人。(《五人墓碑記》)

尋察:考察、探察。郡不加尋察。(《孟嘗傳》)

2.拘捕

禁:囚禁。事若不盡,應(yīng)須禁者。(《循吏傳》)

囹圄:監(jiān)獄。尚令百姓系于囹圄。(《循吏傳》)

縶:拘禁、拘系。南冠而縶者誰也。(《左傳》)

系:囚系、囚禁。又以少譴系雄于獄。(《向雄傳》)

收:逮捕、拘押。陰知奸黨姓名,一時(shí)收禽。(《張衡傳》)

縲紲:囚禁,也指監(jiān)獄。何至自沉溺縲紲之辱哉。(《報(bào)任安書》)

3.審理

訊:審訊。側(cè)坐訊問。(《循吏傳》)

理:處理。終日連夕,對之理事。(《循吏傳》)

驗(yàn):驗(yàn)證。因露坐牢側(cè),親自驗(yàn)問。(《循吏傳》)

問:審訊。按問其家無少貸。(《海瑞傳》)

推:審理。敕御史薛季昶推之。(《徐有功傳》)

案:審問。景帝召田叔案梁。(《田叔列傳》)

勘:審訊、問罪。你錯(cuò)勘賢愚枉做天。(《竇娥冤》)

鞠:審訊、審問。不經(jīng)鞠實(shí),不宜輕用刑。(《李朝隱傳》)

4.判決

坐:判罪、定罪。太祖大怒,公車令坐死。(《陳思王植傳》)

論:判罪。御史論死八人。(《李信圭傳》)

當(dāng):判罪。當(dāng)高罪死。(《蒙恬列傳》)

決:判決。決斷咸盡,方還大廳。(《循吏傳》)

刑:處罰、懲罰。刑人如恐不勝。(《鴻門宴》)

5.量刑

黥:墨刑。刑斷其兩足黥之。(《孫子吳起列傳》)

放:放逐。而自令見放為。(《屈原列傳》)

笞:鞭笞、笞打。君捕其甚者笞之。(《許逖傳》)

徒:罰服勞役。徒流及死,具有等差(《權(quán)善才傳》)

流:流放。徒流及死,具有等差(《權(quán)善才傳》)

放:流放。敕減死,放于嶺南。(《徐有功傳》)

發(fā)(配):發(fā)配、充軍。余經(jīng)秋審,皆減等發(fā)配。(《獄中雜記》)

6.寬赦

赦:赦免。子茍赦越國之罪。(《勾踐滅吳》)

宥:寬恕、寬宥。不赦死,不宥刑。(《韓非子》)

貸:寬恕、寬免。按問其家無少貸。(《海瑞傳》)

原:赦免。俄而有詔原之。(《晉書》)

貰:赦免。乃貰之,以為刺奸將軍。(《資治通鑒》)

7.其它

譖:說壞話誣陷人。乃譖元忠與戩私議(《資治通鑒》)

誣:誣陷。乃誣婦厭苦供養(yǎng)。(《孟嘗傳》)

羅:羅織。輒羅告其主,以求官賞。(《徐有功傳》)

枉:冤屈、冤枉。嘗先知枉狀。(《孟嘗傳》)

訟:①訴訟,打官司。列訟縣庭。(《孟嘗傳》)②控告。訟王取其財(cái)物百余人。(《田叔列傳》)

諍:爭論、爭辯。后有欲諍訟者(《循吏傳》)

贖:抵償刑罰。恃法得贖。(《許逖傳》)

縛:捆綁。即推仆地縛之。(《桑懌傳》)

誅:殺。立誅殺曹無傷。(《鴻門宴》)

戮:殺戮。宜戮訟者,以謝冤魂。(《孟嘗傳》)

繩墨:法律。夫人不能早自裁繩墨之外。(《報(bào)任安書》)

東市:刑場。卿哭王經(jīng)于東市。(《向雄傳》)

三、賦稅用語

1.收成

登:莊稼成熟。谷稼以登。(《孟嘗傳》)

兇:收成不好。歲兇,汝旁諸縣多盜。(《桑懌傳》)

廩:糧倉。倉廩實(shí)而知禮節(jié)。(《論積貯疏》)

穰:莊稼豐收。世之有饑穰。(《論積貯疏》)

2.賦稅

征:①賦稅。代輸清河浮征三之二。(《李信圭傳》)②征稅。例州計(jì)戶征租。(《蘇瓊傳》)

斂:征收。今上征斂于富人。(《韓非子》)

賦:賦稅。省刑罰,薄賦斂。(《管子》)

課:征收賦稅。始課南徐州僑民稅。(《孝武帝本紀(jì)》)

輸:繳納賦稅。民代輸租者六十年。(《李信圭傳》)

貸:①借出。復(fù)欲推其貸粟。(《蘇瓊傳》)②借入。假貸無所得。(《主父偃傳》)

四、賑濟(jì)用語

絕食:斷糧。人災(zāi),絕食者千余家。(《蘇瓊傳》)

糴:買糧。貿(mào)糴糧食。(《孟嘗傳》)

糶:賣糧。五月糶新谷。(《詠田家》)

餒:饑餓。雖矜饑餒,恐罪累府君。(《蘇瓊傳》)

餓殍:餓死的人。民有饑色,野有餓殍。(《孟子》)

恤:救濟(jì)、周濟(jì)。國胡以相恤。(《論積貯疏》)

賑:周濟(jì)、賑濟(jì)。其余悉分賑親族。(《吳隱之傳》)

五、禮儀用語

覲:見皇帝。乃扶病覲見。(《譚嗣同》)

謁:拜見。生以鄉(xiāng)人子謁余。(《送東陽馬生序》)

詣:到……去。遂與魯肅俱詣孫權(quán)。(《赤壁之戰(zhàn)》)

引:延請。引趙使者藺相如。《廉頗藺相如列傳》)

錫(賜):賜給。常蒙優(yōu)錫顯贈(zèng)。(《吳隱之傳》)

六、進(jìn)言用語

白:告訴、稟告。便可白公姥。(《孔雀東南飛》)

啟:告訴、稟告。上堂啟阿母。(《孔雀東南飛》)

刺:指責(zé)。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過者。(《鄒忌諷齊王納諫》)

謗譏:指責(zé)別人過錯(cuò),可用于中性。能謗譏于市朝。(《鄒忌諷齊王納諫》)

諫:規(guī)勸。上書諫寡人者。(《鄒忌諷齊王納諫》)

諷:委婉地規(guī)勸。因以諷諫。(《張衡傳》)

劾:彈劾。即如前年胡景桂參劾魏帥一事。(《譚嗣同》)

疏:奏疏。諫太宗十思疏。

諭:告訴。方召其親戚而諭之。(《循吏傳》)

七、操行用語

孝:孝順。事母孝謹(jǐn)。(《吳隱之傳》)

謹(jǐn):恭謹(jǐn)。其孝謹(jǐn)聞?dòng)谄渥濉#ā对S逖傳》)

信:信用。其信義著于其友。(《許逖傳》)

悌:敬愛兄長。孝悌潔敬猶為不替。(《吳隱之傳》)

敏:聰敏、聰明。好禮恭謹(jǐn),敏而有辭。(《疏廣傳》)

海瑞傳范文第2篇

我們只看堅(jiān)守尊嚴(yán)的例子。劉邦打天下的時(shí)候,儒生酈食其求見。劉邦的衛(wèi)士問明白他的身份后,對酈食其說:“沛公不喜歡儒生,只要有人戴著儒冠來見我家主公,他就摘下此人戴的帽子,往里面撒尿。跟這些儒生談話的時(shí)候,動(dòng)不動(dòng)就罵罵咧咧,所以你不要對我家主公說你是儒生啊!”

衛(wèi)士通報(bào)后,酈食其就走進(jìn)了劉邦的傳舍,看到沛公兩腿分開,坐在床上,正讓兩個(gè)女孩子給洗腳呢。酈食其看到這一幕,只作了個(gè)長揖卻不拜,問:“閣下您是要幫助秦攻打天下的諸侯呢,還是要率領(lǐng)諸侯攻破秦呢?”沛公聽了,罵道:“書呆子!天下被秦折磨得太苦太久了,當(dāng)然是率諸侯一起來攻打秦,怎么能幫助秦攻打諸侯呢?”酈食其說:“如果您真心想聚集天下的英雄豪杰來攻打無道的秦,就不應(yīng)該以這種態(tài)度來接見有知識的人。”沛公聽到這里,趕緊停止洗腳,站起來穿好衣服,請酈食其坐到貴賓的位置上,向他請教。酈食其游說沛公襲擊陳留,繳獲了秦的不少積粟。

劉邦就是個(gè)大老粗,罵罵咧咧慣了,要改也很難。有一次,陸賈要給他講《詩經(jīng)》《尚書》,劉邦又開罵了:“你家主公的天下是在馬上打下來的,讀《詩經(jīng)》《尚書》有個(gè)鳥用!”陸賈就說:“您在馬上打下天下不假,可是難道你還要在馬上治理天下不成?如果秦始皇得到天下以后,行仁義,法先圣,天下怎么會(huì)輪得到陛下您來坐呢?”劉邦聽到這里,有點(diǎn)醒過悶來,就恭敬地對陸賈說:“請先生為我寫一本書,把秦所以失天下、我所以得天下的道理以及古代那些國家成敗的原因?qū)懴聛怼!标戀Z就寫了一本《新語》獻(xiàn)給劉邦,劉邦很高興,大加贊賞。

也許是遺傳,漢武帝對知識分子也不太禮貌,不過也分人。比如大將軍衛(wèi)青面君奏事的時(shí)候,“上踞廁而視之”,也就是坐在馬桶上接見他。丞相公孫弘陪宴的時(shí)候,皇上有時(shí)候連帽子都不戴。但如果是汲黯,皇上如果不戴帽子,都不敢出來見他。有一次,漢武帝坐在武帳中,正好汲黯前來奏事,那天皇上沒戴帽子,望見汲黯進(jìn)來,趕緊躲到帳中,讓身邊的人準(zhǔn)許汲黯的上奏。漢武帝對汲黯就敬重到這種程度。

有一次,漢武帝召集群儒說:“我想振興政治,效法堯舜,如何?”汲黯當(dāng)面就說:“陛下內(nèi)多欲而外施仁義,怎么能效唐虞之治呢?”一句話把漢武帝噎在那兒,半天說不出話來,“上默然,怒,變色而罷朝。公卿皆為黯懼。”那些日子,大臣們紛紛勸汲黯明哲保身,汲黯慨然說:“天子設(shè)公卿大臣,不是為了匡正錯(cuò)誤難道是專作阿諛奉承的嗎?我既在其位,總不能只顧個(gè)人安危,見錯(cuò)不說,使皇帝陷于不義之地吧!”

這就是汲黯,漢武帝最怕也最敬重的一個(gè)大臣。一直到晚年,汲黯病得不行了,漢武帝還不得不起用他,任命他為淮陽太守。汲黯說:“我又老又病,咱倆意見又不合,你找什么?”漢武帝說:“淮陽出問題了,只有你能處理得好。你老了,我讓人找張床抬著你去。”這就是“臥而治之”的典故。

遇到那些流氓皇帝,你愈順著他,愈討好他,愈拍他的馬屁,可能愈不受重視;你堅(jiān)守自己的節(jié)操,捍衛(wèi)讀書人的尊嚴(yán),他反而會(huì)高看你,這實(shí)在是一個(gè)有意思的現(xiàn)象。當(dāng)然也要分人,要有度,碰上昏君,像比干碰上紂王,被剖心;海瑞罵嘉靖罵得有點(diǎn)過分,被關(guān)進(jìn)大獄,多虧皇上很快駕崩,否則,誰也不知道海瑞能否活著出獄。

【原載2008年1月21日《解放

海瑞傳范文第3篇

一、官吏選拔的術(shù)語

1.世襲制:亦稱世卿世祿制,它是一種通過家族血緣關(guān)系來確定政府各級官員的任命,依血緣親疏定等級尊卑和官爵高下的制度。

2.薦舉制:是根據(jù)皇帝詔令所規(guī)定的科目,由中央或地方的高級官員,通過考察向中央推薦士人或下級官吏的選官制度。薦舉的科目主要有賢良方正、孝廉、太學(xué)博士弟子及特舉特科等。

3.科舉制:創(chuàng)于隋代,發(fā)展完備于宋代,衰落于清代,先后綿延1300多年,是封建社會(huì)中后期的主要銓選制度。考察科目繁多,有秀才、明經(jīng)、進(jìn)士、明法、明算、童子等科,各科考試方法和內(nèi)容各異。明代以后考試程序又分院試、鄉(xiāng)試、會(huì)試和殿試。殿試三年一考,由皇帝親自裁定名次,定一甲前三名,依次稱狀元、榜眼、探花。

4.除此以外,還有納貲、軍功、郎選、恩蔭等途徑。

二、授官的術(shù)語

1.征:皇帝特征、聘召人才。

例:安帝雅聞衡善術(shù)學(xué),公車特征拜郎中。

(《后漢書?張衡列傳》)

2.辟:公卿郡守聘任幕僚屬官。

例:乃辟援及同縣原涉為掾。

(《后漢書?馬援列傳》)

3.舉:提拔,任用。

例:舉風(fēng)后、力牧、常先、大鴻以治民。

(《史記?五帝本紀(jì)》)

4.授:授予官職,任命。

例:若夫譎德而定次,量能而授官。

(《荀子?儒效》)

5.除:任命,一般指免去舊職授予新職。

例:予除右丞相兼樞密使。

(文天祥《指南錄后序》)

6.拜:用一定禮儀授予某種官職或名位。

例:以相如功大,拜為上卿。

(《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7.贈(zèng):用于追封已故者。

例:可贈(zèng)給事中振恤遺孤,以慰存亡。

(顏延之《陽給事誄》)

8.起復(fù):官吏守孝未滿或降職后重新起用。

例:遭母憂去職,尋起復(fù)本任。

(《北齊書?清河王岳傳》)

三、升官的術(shù)語

1.擢:由選拔而提升。

例:時(shí)瑞已擢嘉興通判,坐謫興國州判官。

(《明史?海瑞傳》)

2.陟:升遷,指官吏的提升和進(jìn)用。

例:陟罰臧否,不宜異同。

(諸葛亮《出師表》)

3.進(jìn):用于較高職務(wù)追加。

例:退去貪殘之徒,進(jìn)用賢良之吏。

(《漢書?孔光傳》)

4.升:官職得到提拔。

例:名因文著,位以才升。

(白居易《祭盧虔文》)

5.超遷(擢):破格升官。

例:今陛下以嗇夫口辯而超遷之。

(《史記?張釋之馮唐列傳》)

四、貶官的術(shù)語

1.謫:貶官,降職并外放。

例:慶歷四年春,滕子京謫守巴陵郡。

(范仲淹《岳陽樓記》)

2.貶:降職并外放,與“謫”相近。

例:貶連州刺史。

(《舊唐書?劉禹錫傳》)

3.黜:罷免官職。

例:臺臣慚,追受其牒,為復(fù)守官而黜臧使者。

(高啟《書博雞者事》)

4.罷:罷免、停職。

例:又投間蔑污使君,使罷。

(高啟《書博雞者事》)

5.免:免除官職。

例:遂免丞相勃,遣就國。

(《漢書?文帝紀(jì)》)

6.奪:罷官免職。

例:使者遂逮守,脅服奪其官。

(高啟《書博雞者事》)

7.褫:撤職查辦。

例:張勃進(jìn)陳湯而坐以褫爵。

(謝莊《上搜才表》)

8.左遷:降職。

例:元和十年,予左遷九江郡司馬。

(白居易《琵琶行》)

五、調(diào)動(dòng)的術(shù)語

1.徙:改任官職,多指一般的調(diào)職。

例:所居之官輒積年不徙。

(《后漢書?張衡列傳》)

2.遷:改任,轉(zhuǎn)調(diào)原職品級的官職。

例:拜郎中,再遷為太史令。

(《后漢書?張衡列傳》)

3.轉(zhuǎn):遷職調(diào)任,無所謂升降。

例:順帝初,再轉(zhuǎn)復(fù)為太史令。

(《后漢書?張衡列傳》)

4.調(diào):調(diào)動(dòng)、調(diào)遷。

例:調(diào)為隴西都府。

(《漢書?袁盎傳》)

5.量移:被貶邊遠(yuǎn)地區(qū)的官員,遇赦酌情移至近處任職。

例:三年隨例未量移。

(白居易《自題》)

6.出:指出京受任。

例:永和初,出為河間相。

(《后漢書?張衡列傳》)

7.放:也指京官調(diào)任外地。

例:即放寧夏知府,旋升為寧夏道。

(梁啟超《譚嗣同》)

六、兼職的術(shù)語

1.領(lǐng):以本官兼較低職。

例:出焉為監(jiān)軍使者,領(lǐng)益州牧。

(《后漢書?劉焉列傳》)

2.攝:暫時(shí)兼任比本官高的職務(wù)。

例:周公攝政,踐祚而治。

(《禮記?文王世子》)

3.權(quán):臨時(shí)代職。

例:兼權(quán)殿中侍御史。

(《宋史?李綱列傳上》)

4.行:代行某職而尚無此官銜。

例:安國行丞相事。

(《漢書?韓安國傳》)

5.署:暫任、官職。

例:成祖繼位,命署禮部事。

(《明史?宋禮傳》)

七、到任、離任的術(shù)語

1.新(始)視事:剛剛到任。

例:是時(shí),茂陵守尹公新視事。

(《漢書?游俠傳》)

2.下車:官吏初到任。

例:自明府下車以來,狗不夜吠,民不見吏。

(《后漢書?劉寵列傳》)

3.秩滿:官吏任期屆滿。

例:秩滿,造行在所,顧不數(shù)見公卿。

(陸游《傅正議墓志銘》)

4.致仕:交還官職,即退休。

例:永寧元年,稱病上書致仕。

(《后漢書?劉般列傳》)

5.歸田:辭官還鄉(xiāng)。

例:官中無人,不如歸田。

(《晉書?李密列傳》)

6.乞骸骨:年老了請求辭職退休。

例:視事三年,上書乞骸骨,征拜尚書。

(《后漢書?張衡列傳》)

八、考核的術(shù)語

1.銓:衡量官吏的資歷和勞績。

例:府州久勤將吏,依勞銓序。

(《宋書?武帝紀(jì)中》)

2.課試:考查、考核。

例:境內(nèi)之杰不事,而求封外之士,不以功伐課試,而好以名問舉錯(cuò)。

(《韓非子?亡徵》)

3.考績:考核官吏的政績。

例:故考績黜陟,以明褒貶。

(《后漢書?馬援列傳》)

4.考功:考核業(yè)績。

例:今朝廷不考功校德。

海瑞傳范文第4篇

1、報(bào)國行赴難,古來皆其然。——崔顥

2、古之善為天下者,計(jì)大而不計(jì)小。——《舊唐書?陳子昂傳》

3、茍以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林則徐

4、感時(shí)思報(bào)國,拔劍起蒿萊。——陳子昂

5、身既死兮神以靈,魂魄毅兮為鬼雄!——屈原

6、富貴倘來君莫問,丹心報(bào)國是男兒。——于謙

7、但愿天下,家家足稻粱!我命渾小事,我死庸何傷!——文天祥

8、精忠報(bào)國。還我河山!岳飛

9、以國家之務(wù)為己任。——韓愈

10、豈余身之憚殃兮,恐皇輿之?dāng)】儭!?/p>

11、國恥未雪,何由成名。——李白

12、天下興亡,匹夫有責(zé)。——顧炎武

13、愿得此身長報(bào)國,何須生入玉門關(guān)。——戴叔倫

14、一身之利無謀也,而利天下者則謀之;一時(shí)之利無謀也,而利萬世者則謀之。——胡宏

15、匈奴未滅,何以家為?——霍去病

16、男兒要當(dāng)死于邊野,以馬革裹尸還葬耳。——范曄

17、一寸赤心惟報(bào)國。——陸游

18、瞞人之事弗為,害人之心弗存,有益國家之事雖死弗避。——呂坤

19、身報(bào)國有萬死,雙鬢向人無再青。——陸游

20、先國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司馬遷

21、風(fēng)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guān)心。——顧憲成

22、平生鐵面心,忘家思報(bào)國。——陸游

23、生于憂患,死于安樂。——孟子

24、烈士之愛國也如家。——葛洪

25、胸中有誓深如海,肯使神州竟陸沉!——鄭思肖

26、報(bào)國之心,死而后已。——蘇軾

27、人生富貴豈有極?男兒要在能死國。——李夢陽

28、憂國忘家,捐軀濟(jì)難,忠臣之志也。——曹植

29、小來思報(bào)國,不是愛封侯。——岑參

30、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

31、丈夫所至在經(jīng)國,期使四海皆衽席。——海瑞

32、常思奮不顧身,而殉國家之急。——司馬遷

33、位卑未敢忘憂國。——陸游

34、茍利國家,不求富貴。——《禮記》

35、專利國家,不為身謀。——司馬光

36、時(shí)危見臣節(jié),世亂識忠良。投軀報(bào)明主,身死為國殤。——鮑照

37、春愁難遣強(qiáng)看山,往事驚心淚欲潸。四百萬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臺灣!——丘逢甲

38、樂以天下,憂以天下。——孟子

39、愛國如饑渴——班固

40、封候非我意,但愿海波平——戚繼光

41、盛世垂統(tǒng)之英雄,以襟懷豁達(dá)為第一義;末世扶危救難之英雄,以心力勞苦為第一義。——

42、丈夫誓許國,憤惋復(fù)何有。——杜甫

43、赤心事上,憂國如家。——韓愈

44、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范仲淹

45、向來憂國淚,寂寞灑衣巾。——杜甫

46、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陸游

47、國耳忘家,公耳忘私,利不茍就,害不茍去。——賈誼

48、但令身未死,隨力報(bào)乾坤。——文天祥

49、中夜四五嘆,常為大國憂。——李白

50、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曹植

51、大丈夫處世,當(dāng)掃除天下,安事一室乎!——范曄

52、投死為國,以義滅身。——曹操

53、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歐陽修

54、鞠躬盡瘁,死而后已。——諸葛亮

55、憂國者不顧其身,愛民者不罔其上。——林逋

56、臣心一片磁針石,不指南方不肯休。——文天祥

57、丈夫不報(bào)國,終為愚賤人!——陳恭尹

58、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屈原

59、臨患不忘國,忠也。——《左傳》

60、一身憂國心,千古敢言氣。——樓鑰

61、君子之為學(xué)也,將以成身而備天下國家之用也。——宋c

62、閑居非吾志,甘心赴國憂。——曹植

海瑞傳范文第5篇

1、愛親者不敢惡于人,敬親者不敢慢于人。 ——《孝經(jīng)。天子章》

2、人非生而知之,孰能無惑?惑而不從師,其為惑也,終不解矣。 ——〔唐〕韓愈《師說》。

3、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杜甫《奉贈(zèng)韋左丞丈二十二韻》

4、敬教勸學(xué),建國之大本;興賢育才,為政之先務(wù)。——《朱舜水集·勸興》。

5、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xué),不知道。——《禮記·學(xué)記》

6、疾學(xué)在于尊師。 ——《各氏春秋·勸學(xué)》。

7、師以質(zhì)疑,友以折疑。師友者,學(xué)問之資也。 ——(清)李惺《西漚外集·冰言補(bǔ)》。

8、無論哪里,原則的基礎(chǔ)就是傳統(tǒng)。——美國

9、傳統(tǒng)是巨大的阻力,是歷史的惰力。但是,它是消極的,因此一定要被摧毀。——恩格斯

10、學(xué)至乎沒而后止。——《荀子·勸學(xué)》

10、學(xué)習(xí)到生命的最后一刻才算中止。

11、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漢樂府古辭《長歌行》

12、學(xué)貴得師,亦貴得友。——唐甄《潛書·講學(xué)》

13、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岳飛《滿江紅·寫懷》

14、聞過則喜,知過不諱,改過不憚。——陸九淵《與傅全美》

15、君子之學(xué)也,說義必稱師以論道,聽從必盡力以光明。 ——《呂氏春秋》卷四《尊師》。

16、少年易老學(xué)難成,一寸光陰不可輕。——朱熹《勸學(xué)》

17、貧而無謅,富而無驕。——子貢

18、明日復(fù)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萬事成蹉跎。——文嘉《明日歌》

19、這種落于俗套的高貴和風(fēng)雅是再平庸低劣不過的。——雨果

20、若要好,問三老。 ——唐海《中山狼》第三出

21、不貴于無過,而貴于能改過。——王守仁《改過》

22、盡信《書》,則不如無《書》。——《孟子·盡心下》

23、人不可以不就師矣。 ——王符《潛夫論·贊學(xué)》

24、師哉!師哉!桐子之命也。 ——楊雄《法言·學(xué)行》

24、師友貴隆親,古學(xué)當(dāng)自反。——(宋)劉過《湖學(xué)別蘇召叟》

25、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桑瑩衿渖普叨鴱闹洳簧普叨闹?mdash;—《論語·述而》

26、師道立則善人多。——《海瑞集·贈(zèng)陳元山任古田司訓(xùn)序》。

27、古之學(xué)者必有師。 ——韓愈《韓昌黎集·師說》。

28、最革命者,也會(huì)在不知不覺中成為最古老的傳統(tǒng)的人。——羅曼·羅蘭

29、行成于思,毀于隨。——韓愈《進(jìn)學(xué)解》

30、德行由于深思而有所成就,因隨聲附和而毀掉。

162.圣人無常師。——韓愈《師說》

30、不師者,廢學(xué)之漸也。 ——《呂衡州文集·與族兄皋請學(xué)春秋書》。()

31、盛年不重來,一日難再晨。及時(shí)當(dāng)勉勵(lì),歲月不待人。——陶淵明《雜詩八首》之一

32、改身之過,遷(發(fā)揚(yáng))身之善,謂之“修身”。——顏元《顏習(xí)齋先生言行錄》

33、假如傳統(tǒng)或“世代相傳”的意義僅是盲目地或一絲不茍地因循前人的風(fēng)格,那么傳統(tǒng)就一無可取。——艾略特

34、君子隆師而親友。 ——《荀子·修身篇》。

35、其交也以道,以接也以禮。——孟子

36、有則改之,無則加勉。——朱熹《四書章句集注·<論語集注>卷一》

37、國將興,必貴師而重傅。 ——《茍子》。

38、善學(xué)者,假人之長以補(bǔ)其短。——《呂氏春秋·用眾》

39、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藥苦口利于病。——《增廣賢文》

40、師者,人之模范也。——楊雄《法言·學(xué)行》。

41、老人不講古,后生會(huì)失譜。——佚名

42、古老的種子,沱生命的胚芽蘊(yùn)藏于內(nèi)部,只是需要在新時(shí)代的土壤里播種。——泰戈?duì)?/p>

43、過而不能知,是不智也;知而不能改,是不勇也。——李覯《易論第九》

44、人冀子孫賢,而不敬其師,猶欲養(yǎng)身而反損其衣食也。 ——(清)王卓《今世說》

45、讓一得百,爭十失九。——馬克

46、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nèi)自省也。——《論語·里仁》

47、言者無罪,聞?wù)咦憬洹?mdash;—白居易《與元九書》

48、謙遜是美德的色彩。——提奧格尼斯

49、博學(xué)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 ——《禮記·中庸》

50、善學(xué)者師逸而功倍,又從而庸之;不善學(xué)者,師勤而功半,又從而怨之。 ——《禮記·學(xué)記》

51、師嚴(yán),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敬學(xué)。 ——出自(漢)韓嬰《韓詞外傳》。

相關(guān)期刊更多

經(jīng)營者

部級期刊 審核時(shí)間1個(gè)月內(nèi)

中國兵器裝備集團(tuán)有限公司

電腦應(yīng)用文萃

部級期刊 審核時(shí)間1個(gè)月內(nèi)

中國科學(xué)院

大眾文藝

省級期刊 審核時(shí)間1個(gè)月內(nèi)

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廳

主站蜘蛛池模板: 渭南市| 韩城市| 蓬安县| 怀化市| 普宁市| 樟树市| 比如县| 贺兰县| 日喀则市| 永善县| 洞口县| 靖西县| 新蔡县| 武陟县| 延川县| 道真| 青铜峡市| 龙游县| 库车县| 天峨县| 嵩明县| 白山市| 山西省| 闽清县| 宜川县| 新民市| 大渡口区| 三明市| 尤溪县| 银川市| 邯郸市| 聂拉木县| 西乌珠穆沁旗| 泊头市| 长汀县| 平陆县| 朔州市| 沁源县| 夹江县| 汕头市| 东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