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色av,短篇公交车高h肉辣全集目录,一个人在线观看免费的视频完整版,最近日本mv字幕免费观看视频

首頁 > 文章中心 > 科技小論文400字

科技小論文400字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科技小論文400字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科技小論文400字

科技小論文400字范文第1篇

關鍵詞:橋梁工程;教學改革;卓越工程師;課堂教學

作者簡介:周道傳(1982-),男,安徽和縣人,江蘇科技大學土木工程與建筑學院,講師;

董作超(1979-),男,江蘇連云港人,江蘇科技大學土木工程與建筑學院,講師。

基金項目:本文系江蘇科技大學引進人才項目(項目編號:35281003)、江蘇科技大學2011年高等教育科研項目(項目編號:GJKTY2011-08)的研究成果。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0079(2013)14-0105-02

“橋梁工程”是土木工程專業道橋方向的一門重要的專業必修課程,在專業課程體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橋梁工程”課程主要內容包括各種類型橋梁結構的設計計算,構造措施及施工技術等,“橋梁工程”課程教學課時多,教學內容多,信息量大,對教師的教學水平要求高。該課程的教學質量對土木工程專業道橋方向學生的培養質量關系重大,同時,該課程內容也是土木工程專業道橋方向學生后續進行畢業設計的主要內容和參考知識。針對該課程的特點,結合國家卓越工程師培養計劃的推進和落實,對該課程的教學思路、教學方法進行教學改革和探索,對于提高教學質量和改善教學效果,培養具有較強工程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綜合性工程應用人才,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長遠的社會價值。

一、“橋梁工程”課程現狀

“橋梁工程”課程是江蘇科技大學土木工程專業道橋方向的一門重要的專業必修課程,該課程設置在大三的下學期,72學時,主要授課內容包括梁橋、拱橋、斜拉橋和懸索橋的設計計算、構造及施工等。除了課堂教學環節之外還包括兩周時間的課程設計實踐環節。在平常的教學中理論教學內容偏多,學生的實踐能力得不到應有的鍛煉,通過設置課程設計實踐環節可以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但是現有的課程設計存在著一些問題,實踐鍛煉效果不佳,使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工程素質有所欠缺,與國家對高層次工程人才所要求的卓越工程師培養有所不符。為滿足國家對高層次工程人才的需求,國家把培養創新型卓越工程師計劃上升為高等工科教育改革的國家戰略,并列入國家長期發展改革綱要。

創新型卓越工程師計劃要求通過高等工程教育培養一大批創新性強、能夠適應國家經濟和社會發展需求的各類工程科技人才,著力解決高等工程教育中的實踐性和創新性問題,提高科技創新能力,最終為社會培養一大批具有卓越人才特征的高級專門人才和拔尖創新人才。創新型卓越工程師的培養內涵就是著力于創新能力的提高、創新意識的訓練,特別是重視強化培養工程意識、工程素質和工程創新精神,以達到提升學生的工程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目的。

對于沒有相關從業經驗的在校學生,如何通過課堂學習和專業實踐培養工程素質和工程創新精神,提高學生的工程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是國家創新型卓越工程師計劃對高等教育提出的新要求。教師如何通過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的改革去引導學生對本專業課程的了解更為深入,提高學生的工程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是需要進一步深入研究的問題。本文以江蘇科技大學土木工程專業道橋方向的課堂教學為出發點和切入點,對基于卓越工程師培養目標的“橋梁工程”教學改革進行了初步的研究和探索。

二、課堂教學改革思路與方法

課堂教學改革的總體目標是:在“橋梁工程”的教學實踐中,培養具有專業工程素質和工程創新能力的專業人才,培養和鍛煉學生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專業領域現實問題的能力。為了達到這個總體目標,在教學實踐中采取了以下系統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改革措施。

1.理論教學和實踐能力培養相結合的教學改革

在重視理論教學的同時更加突出專業知識的實用性,增加大量實際工程的文字和圖片介紹,例如,在緒論中介紹橋梁類型時,結合大量的實際“橋梁工程”圖片和文字介紹,加深學生對于實際工程的印象,突出專業知識的實用性。在介紹橋面鋪裝和伸縮縫類型時,著重介紹每一種橋面鋪裝和伸縮縫的施工方法和技術特點,讓學生對每一種類型的橋面鋪裝和伸縮縫細部構造有較深入的了解,與工程實際結合起來進行教學,這樣既增加了課堂內容的知識含量,也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學習主動性,變教師填鴨式教學為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方式,體現了以工程實用性為指導的教學方法的轉變。

在課堂教學中穿插介紹實際工程的設計圖紙和資料,結合專業教研室的設計圖紙和資料,有針對性地給學生在課堂上介紹實際工程相關部分的設計圖紙、設計方法和設計要點、構造方法及措施,不再只是對書本知識的介紹。讓學生接觸到實際橋梁設計內容,設計圖紙的繪制注意事項,設計圖表的格式等。這是一個生動的專業工程教育的例子,在培養學生實踐能力方面起到了很積極的作用。

在教學中期開展相關專題講座。在教學中期學生已經學習了較豐富的“橋梁工程”課程內容,教師通過專題的形式對某一個相關工程領域的知識和內容進行綜述,既具有知識型也具有趣味性,可以豐富學生的專業知識,拓寬學生的專業視野。例如,對纜索支承橋梁體系開設講座,介紹纜索支承橋梁的發展歷史,設計歷史過程,現有成就和存在問題等,給學生增加了書本之外的知識,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增強了學生的專業工程素質,也為學生打開了工程創新能力培養的思路。

精講專業工程案例,每講完一種類型橋梁的內容之后,都通過專業的橋梁設計施工案例對內容進行全面總結和復習,通過視頻動畫介紹設計施工過程,精講專業案例,全面加強橋梁工程專業教育和專業認識,提高專業應用能力。專業案例是學生了解專業應用的一個比較好的形式,具有較全面的專業設計施工的內容,可以彌補專業實習缺乏的不足,提高學生專業實踐能力和工程創新能力。

2.啟發式、討論式教學方法的應用

在介紹每個部分新內容的時候,采用向學生提問的形式,激發學生思考,引出這一節新的內容,例如,在介紹預應力混凝土簡支梁橋之前,提問學生:當橋梁跨徑大于20m之后,混凝土簡支梁橋是否能繼續使用,如果繼續采用混凝土簡支梁橋將帶來哪些問題,有沒有辦法去解決這些問題。激發學生思考這些問題,讓學生發言并進行討論,總結發言和討論的內容后再引出預應力混凝土簡支梁橋的概念,指出跨徑增大后的預應力混凝土簡支梁橋解決方案,開始下一節內容的講授。通過這種啟發式討論式教學方法的應用,將更加有助于學生去總結先前學習的知識,并能將新舊知識進行對比區別,加深對知識系統性的吸收和理解。

例如,在介紹斜拉橋和懸索橋內容時,為了對比不同類型橋梁類型在跨徑上的適應性,進行橋梁類型方案的對比選擇討論,假設跨徑在400m~600m范圍,讓學生提出自己設想的橋梁類型并說明采用這種橋梁類型的理由,讓學生分組討論該種橋梁類型存在哪些設計和施工問題,加深學生對不同橋梁類型跨越能力的認識,提升了學生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通過討論指出問題,幫助學生進一步加深和強化對理論知識的學習,提高應用能力和創新能力。

3.以工程素質和創新能力為導向的考核方式改革

以前,“橋梁工程”的考核方式一般采用理論考試或者小論文形式進行考查,由于本課程內容多,知識點繁雜,理論考試只能考查一些基本知識點和基本計算方法,沒有辦法對創新能力和工程應用能力進行考核。

小論文的考核形式是在這門課結束之后,讓學生選擇一個題目,查閱相關資料,進行綜述和評論,通常,由于小論文的題目是一個比較窄的知識面,學生看的資料也是集中在一個課題上,寫出的小論文雖然有深度,但是廣度不足。以上的兩種考核方式都無法體現對“橋梁工程”全面知識的把握和創新能力的培養。所以,采用了以工程素質和創新能力為導向的考核方式改革,新的考核方式主要以綜合形式出現,考核包括理論考試,小論文及研究報告綜述,綜合應用考試和建筑模型設計等。理論考試和小論文放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作為課堂作業去完成,這樣在每講完一個章節部分的內容之后,就可以對這個章節進行理論考試,并以小論文及研究報告綜述的形式拓展課堂學習知識,讓學生在課下去了解這個章節部分內容的研究和應用情況,并以研究報告綜述的形式寫出來。

綜合應用考試是對每一種橋梁類型提供設計資料,讓學生去設計構思橋梁設計的內容,將設計的思路和內容以文字和圖紙的形式表達,這是一項對學生綜合應用能力進行培養和考核的教學活動,有助于學生工程應用能力的提高和工程創新能力的培養。

建筑模型設計是將學生分成小組的形式,通過對橋梁結構模型的制作,幫助學生強化專業知識,提高實驗動手能力。對建筑模型進行打分和點評,不僅有利于學生對于專業知識進一步的消化吸收,也有利于學生對“橋梁工程”實際施工方法的把握和明確,提高了他們的創新能力,學生提交的建筑模型經過修改優化后也可作為相關的建筑模型設計比賽的參賽作品。

4.課程設計改革

課程設計是在課程學習結束后,用兩周的時間對某種跨度的橋梁上部結構進行設計,提交設計計算書和手繪的設計圖紙。課程設計是一項重要的專業實踐活動,可以彌補學生專業實踐的不足,通過兩周的設計工作鍛煉和提高學生對知識的應用能力和實踐能力。以往在課程設計中布置的設計任務是以幾個學生為一個小組,一個小組布置一個設計題目作為設計任務,這樣,在兩周設計時間后一個小組所有學生提交的結果都是一樣的,無法衡量一個小組內每個學生提交設計的優劣,一個小組中有的學生做,有的學生不做,反映出學生的積極性普遍不高,課程設計的鍛煉實踐效果不明顯,只有部分學生得到了鍛煉和培養。

針對這種情況,為了提高課程設計的實踐效果,首先精心準備課程設計任務書,做到每個學生一個設計題目,通過變化設計條件,如橋梁上部結構類型的變化,跨徑變化,混凝土材料的標號變化等,使每個學生的設計初始條件都不一樣,讓每個學生都能獨立去做自己的課程設計,這樣的做法明顯端正了學生的學習態度,改善了學習風氣,提高了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其次,加強設計過程中的指導,在學生初步擬定截面尺寸、設計計算、整理設計結果和開始繪圖這幾個時間節點特別加強指導,確保學生能夠順利正確進行橋梁上部結構的設計工作。最后,加強對設計結果的點評工作。以往學生提交的設計計算書和設計圖紙經過評閱打分之后就結束了課程設計,但是這樣學生并不能了解自己設計結果的優劣和設計中存在哪些問題,沒能幫助他們改正設計中的不足和提高設計水平。因此,對設計結果的點評工作不可缺少,并且需要加強這部分的工作:對每個學生提交的結果逐一檢查,記錄下該學生設計的優點和缺點,整理大部分學生共同存在的問題,先講共性的問題,再逐個點評學生設計工作的優劣。通過對課程設計實踐環節的教學改革,明顯提高了每個學生的動手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彌補了學生工程實踐教學內容的不足。

三、結語

以卓越工程師培養目標為導向的“橋梁工程”教學改革改變了以往單一的課堂灌輸知識的教學方式,通過系統的教育教學改革措施,培養了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學生不僅獲得全面的專業知識,而且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課堂教學方法和教學措施是需要不斷完善的,教師也需要不斷完善自己的教學和科研業務能力,總結教育方法和教學規律,提高教學水平,只有這樣不斷思考,反復實踐,不斷進步,才能按照卓越工程師的培養計劃培養出更加優秀的卓越工程師人才。

參考文獻:

[1]王海良,趙瑞斌,任權昌.卓越工程師培養計劃下“橋梁工程施工”課程改革[J].中國電力教育,2012,(34):90,94.

[2]曾彥,趙洋,趙順波.基于應用型人才培養的橋梁工程畢業設計[J].高等建筑教育,2011,20(6):125-128.

科技小論文400字范文第2篇

一、數學教學滲透德育的價值

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是基礎教育的迫切任務,也是提高整體國民素質的奠基工程。《普通高中數學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在進行數學知識教學的同時,也須關注數學的人文價值,重視對學生進行思想品質和辯證唯物主義觀點教育。縱觀古今中外教育,任何學科教育目標,都以德育為首,比如孔子的“六藝”;17世紀英國著名教育家洛克在《教育漫話》中提出了培養具有“德行、智慧、禮儀和學問”的教育目標;教育家斯金納曾說:“如果我們將學過的東西忘得一干二凈,最后剩下來的東西就是教育的本質。”這個本質的重要內涵指的就是知識承載的思想、能力、素養品格。這些都要求數學學科在實踐中要深入研究數學知識所蘊含的德育價值,也就是說要從數學課程文化的角度來研究新課程,實施德育的滲透整合。

1.數學教材中蘊含著豐富的愛國主義思想教育內容

悠久的數學史創造了許多世界名家,并為數學教學提供了史料和基礎知識。同時新教材《函數》、《統計》等模塊中大量選入了我國社會建設成就的內容,特別是反映我國改革開放以來,發展經濟方面的數據,內容翔實可信,比空洞說教更具有實際效果。

2.數學教材堅持辯證唯物主義哲學觀點,引導學生實事求是地去認識世界和探索問題

數學課程有它自身的特點:(1)數學能培養學生奮發向上的精神,數學教育能培養學生求真務實的品質。(2)數學知識所揭示的對應統一規律,數學內容所展示的現象和本質關系,數學變化過程中蘊含的量變與質變規律,都體現了事物的運動變化、相互聯系等觀點,為我們實施數學教學中的辯證唯物主義教育提供了可能。(3)發展學生邏輯思維能力是數學教學的重要任務,這就要教師在教學時要貫穿和體現辯證唯物主義思想觀點,也要善于培養學生的辯證觀,能用辯證法的思想組織教學和評價學生。

3.數學教學本身也要求教師在教學中對學生有機滲透德育

隨著新課程的實施,數學教師必須在“授業”、“解惑”的同時,結合數學學科特點進行“傳道”。“授業”與“傳道”是每一個教師必須具備的業務素質和思想品質,又是數學教學的最終目的。而培養新一代具有良好數學素養的人才,數學教師有義不容辭的責任,數學教師應是活教材,結合數學本身,深入挖掘數學知識內蘊的德育內容。實踐證明,通過數學具體內容進行德育滲透大有可為,脫離數學本身的特點進行空泛的說教,將會大大地影響教學質量。

二、德育滲透的原則

德育內容應有機滲透到教學上去,讓學生接受數學知識的同時受到良好的思想教育。因此筆者認為在數學教學中進行德育滲透應當遵循以下主要原則:

第一,有機結合原則。

數學學科教學任務必須與德育大綱的任務有機整合,讓德育內容、過程、方法等完全融化在學科教學中。數學知識、技能是主線索,教師則應充分利用其與德育內容的內在聯系,抓準材料,精心設計,畫龍點睛,挖掘德育的滲透點實施教育,達到“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教育效果;還應重視結合實際的應用,緊跟信息時代,不斷調整完善現實中顯性德育因素以充實數學教學。如圓錐曲線統一定義為:平面內到一定點F和到一條直線l(F不在l上)的距離的比等于常數e的點的軌跡。

當0

可以用多媒體《幾何畫板》進行動態演示,隨著e的逐漸增大,橢圓就逐漸扁平;一旦e=1,橢圓就“質變”成為拋物線;越過e=1這個“關鍵點”,就“質變”成為雙曲線,并隨著值的增大而開口漸大。因此我們可以把拋物線看成是橢圓和雙曲線之間的分界線,這正如零是正數與負數之間的分界線一樣。這樣處理的目的:幫助學生感知量變引起質變的規律,對圓錐曲線之間的差異進行分析,從而培養學生思維的嚴謹性與批判性,掌握辯證法,培養辯證思維的素質。

第二,方向性原則。

數學教學中德育滲透必須以正確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為導向,堅持全面發展的德育目標,突出并弘揚民族精神和愛國主義教育,堅持面向全體為主線,堅持以高尚的品德、情操和理想信念影響學生,堅持引導學生健康、和諧地發展。

第三,循序漸近原則。

數學教學滲透德育要充分考慮學生年齡特點和認識規律。高中生學習數學興趣、思維各有特點,故應有的放矢,循序漸進,從實際出發,注重實踐,有針對性地進行德育滲透。這樣針對性明確,不僅有利于各年齡段學生主體性的發展,更有利于學生道德選擇和判斷能力的培養,提高學生認識層次,提高德育的有效性。如《統計》學習中就可以利用生活中吸煙者與肺癌患者的統計案例進行未成年人行為規范教育。

第四,情感性原則。

人的認識活動與情感是緊密聯系的。課堂中單純傳授數學知識,學生學習數學興趣往往并不是很濃厚。教學中滲透德育應注意情感,創設產生情感的環境,促進認識的深化。這就要求數學教師課堂中飽含真情,穿插介紹有關數學史、數學符號、數學思想、方法等的產生和發展等,這些往往可使學生思維興奮,興趣倍增。真情是認識轉化為行為的催化劑和橋梁,教師有情感的投入,講述娓娓動聽,就會使學生受到感染,激情洋溢,產生共鳴、認同,以至內化。

三、德育滲透整合的途徑

品德心理學的理論告訴我們,學生思想品德的形式是一個相當復雜的內化過程。筆者以為滲透德育途徑最為關鍵是選擇滲透點,準確地發掘教學進程中的德育因素。

第一,以情激情,滲透愛國主義教育,培養學生良好的思想品質。

(1)各章節的第一節課學生剛學時,往往充滿新鮮感,教師要抓住這個機會,生動、具體、真實地介紹我國古今數學成就,為學生學習數學營造良好的氛圍。中國是文明古國,數學成就顯著。如計算圓周率,東漢張衡、三國劉徽、南北朝祖沖之等多位數學家為之進行艱苦探索,得出了當時世界上最為準確的圓周率。南宋數學家秦九韶在1247年就編著《數學九章》,“楊輝三角”提示二項式系數的規律早西方數學家400多年,祖恒求幾何體積的獨特創見比意大利數學家早1000多年。近代徐光啟、李善蘭;當代的華羅庚、陳景潤所研究的數學領域居于世界領先的地位。教師飽含真情的宣講,能夠增強學生民族自豪感,弘揚民族精神和愛國主義熱情。

(2)組織講座專門講

數學的發展史本身就是一部多姿多彩的故事史,有數學家嘔心瀝血孜孜探索的故事,也有廣大勞動人民智慧的故事,又有我國古代的數學家為人類做出不朽貢獻的故事等等,這些故事既能啟迪學生的智慧,又能拓寬學生的數學素材,體現了對學生的思想教育。借助專題講座宣講,比如介紹數學家的鉆研創新精神及目前世界數學難題,介紹我國著名數學家華羅庚的生平事跡,華羅庚學歷僅是“初中畢業”,可他深鉆細研,成為當代國內外知名的數學家。可激勵學生發奮學習;也可介紹數學中的大量的美學原理及數學文化史在人類文明中的作用等。

第二,探索規律,大膽創新,滲透辯證唯物主義思想教育。

恩格斯曾經指出:“現實世界的辯證法在數學概念和公式中能得到自己的反映,學生到處都能遇到辯證法這些規律的表現。”這就要求教師不應把辯證法作為外來的東西引入數學,而應從數學內容與方法中發現辯證的因素,在數學中必須充分運用數學本身的辯證因素,培養學生的辯證唯物主義觀點,發展學生的辯證思維能力。具體可以:一、開展變式習題訓練,讓學生在理論上明確,在實踐中領會;二、設計探索性、開放性問題。教師應大膽讓學生去探索規律,多讓學生解一些結論并不唯一的開放性問題。

第三,言傳身教,滲透科學態度、科學素質教育。

(1)從自己做起。數學是一門嚴謹的學科,數學教師首先要有嚴謹治學的態度,方能教書育人。教學時運用數學語言要準確、精練;板書要有條有理,推理有據,書寫規范,時時事事給學生做出嚴謹求實的表率。

(2)從小事抓起。教學中,教師要有意識地培養學生一絲不茍、堅持真理、修正錯誤的科學態度,遇到難題要有堅忍不拔、刻苦鉆研的品質。哪怕是學生作業中一個錯別字、一個小數點失誤也要強調修正,從而一點一滴地培養學生精益求精的優良作風。學生通過對數學問題的研究,能親身體驗數學研究的樂趣,同時在解題中能體驗到“以退為進,逐步調整”等解題策略的熏陶,潛移默化地培養自己“能進能退”的開闊心胸,在逆境中分析、研究問題的良好心理品質。

(3)從身邊事做起。教學中,教師應引導學生仔細地觀察身邊的物體,從生活中提出問題,收集有關數據資料,啟發引導學生討論、研究,并大膽創新,選擇研究性課題,能在教師的幫助下完成學生數學小論文。

第四,借助信息技術,擴大視野,滲透現代科技德育意識。

現代信息技術發展至今日,已經為數學學科提供了現代信息教育的工具。互聯網上一些教育網站中有許多數學教育的素材,特別是能吸引學生興趣的德育內容。教師應經常讓學生領略現代信息技術和現代文明的便捷,讓學生明白只有投身于學習現代科學的熱潮中,才能報效國家,為祖國建設添磚加瓦。

參考文獻:

[1]柳斌.中學教學全書(數學卷)[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6,12.

[2]王曉芬,劉國學.點點滴滴潤物無聲――寓德育于語文教學之中[J].教書育人,2000,(19).

主站蜘蛛池模板: 富平县| 于田县| 大安市| 西贡区| 双牌县| 旺苍县| 香港 | 湾仔区| 盐城市| 军事| 丰城市| 西林县| 贵德县| 务川| 五寨县| 三门县| 鄄城县| 宁津县| 扶沟县| 罗田县| 长寿区| 娄底市| 枣阳市| 巩义市| 兴化市| 建德市| 长岭县| 宁陕县| 贺兰县| 仁怀市| 平和县| 扎赉特旗| 西丰县| 新宾| 武隆县| 溆浦县| 武邑县| 扶风县| 遂溪县| 旌德县| 肥东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