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色av,短篇公交车高h肉辣全集目录,一个人在线观看免费的视频完整版,最近日本mv字幕免费观看视频

首頁 > 文章中心 > 工程項目綜合應急預案

工程項目綜合應急預案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工程項目綜合應急預案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工程項目綜合應急預案

工程項目綜合應急預案范文第1篇

近幾年我國的安全事故發生率呈上升趨勢,且存在許多重大事故,嚴重影響了我國建設現代交通網的進程,同時嚴重威脅到人們的生命安全。對此,我國采取了針對性的措施進行防范,加強管理交通工程施工中的安全監督,有效降低了事故發生率,并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加強交通工程安全管理,不僅可有效降低事故發生率,減少傷亡人數,還可以促進工程施工進程,使施工質量得以保證,并有效保障交通運輸工程完工后的正常運營。

2交通工程項目安全管理要點

2.1健全安全保障制度

在交通建設的項目實施過程中,選配科學的設備,機械設備要嚴格按照相關規定進行合理的選擇,根據項目工程的實際情況,設立相關的安全管理機構,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并將其落實到位,確定施工工程中的責任人,將每個管理工作交給具體的執行人,對安全管理進行分解和細化,規劃好各個部門的管理職能和責任,任務環節透明化,保證工程管理有序的實施,并且進程進行大規模的檢查,采用獎勵模式,激勵工作人員對工作的熱情。

2.2工程安全應急預案的編制

交通工程施工安全應急預案體系包括綜合應急預案、工程項目應急預案和現場處置方案。編制應急預案應當在開展風險評估、應急資源調查和能力評估的基礎上進行。交通建設主管部門、建設單位、施工單位應當對各自編制的綜合應急預案組織評審。應急預案通過評審、審批,后,編制單位應當將預案送達預案涉及的其他部門和單位。交通工程施工安全應急預案編制單位應當建立應急演練制度,建設單位、施工單位應當每年至少組織一次應急預案和相關知識的培訓。

2.3工程前期安全管理

交通工程安全風險包括自然環境和周邊環境風險,所以在工程施工前應確定城市交通工程質量安全風險來源、類別及等級,編制相應的應急預案;做好工程勘察及環境調查工作中的安全管理;做好設計階段的安全管理。在交通工程勘察階段,要明確勘察和環境調查工作的具體內容和重點內容,注重勘察方案的論證和成果的審查驗收,確保勘察成果能夠滿通工程設計、施工的要求,避免因勘察和調查成果不準確、不完整或深度不夠等可能導致的工程設計或施工安全風險。交通工程施工前安全管理還包括設計階段的安全管理。交通工程設計工作,隨著勘察資料和調查資料等基礎資料掌握深度的不斷加深,對工程安全風險的識別和分級的準確程度得到提高,通過對不同級別的風險源進行有針對性地分析和處理,同時還要通過加強工程設計方案合理性和可靠性的評審論證,優選技術經濟和風險最優的設計方案,可一定程度上規避或降低由于設計不合理可能帶來的交通工程安全風險。

2.4加強技術管理,完善施工方案和安全技術措施

施工單位應當在施工組織設計中編制安全技術措施和施工現場臨時用電方案,對達到一定規模、危險性較大的分部分項工程應編制專項施工方案,并附具安全驗算結果,經施工單位技術負責人、總監理工程師簽字后實施,由專職安全生產管理人員進行現場監督。如果施工方案發生變更,則應及時補充和修改安全技術措施,并嚴格執行工程變更審查制度,確保方案科學、手續完備、措施得當、監管到位。

2.5加大對安全施工的投入

原材料是交通工程安全中最為重要一點,嚴格按照設備管理制度,對施工材料進行篩選和比對,機械操作員服從項目安排,按照操作流程和現場實際狀況,隨時觀察設備運轉情況,做到有問題及時解決,排除安全隱患,加大保養力度,保證器械的正常運轉,對利用率高,容易損壞故障的設備做好跟蹤檢查,改變修理相對的滯后的現狀,要做到出現問題及時修理,如有機械發生異常現象應立即停機檢查。對于器械容易損壞的部位準備好備用零件,避免因為維修器械時間過長而影響公路施工,做到防范于未然。

2.6加強對施工人員的素質建設

在交通項目施工過程中,對安全管理人員要定期開展安全管理教育,提高他們的專業技能,同時掌握各種安全管理的措施和手段,不斷提高管理人員的水平,才能夠保證安全管理工作的有效進行。對于一線施工人員,要在開始施工之前進行專業技能培訓和安全意識的培養,使他們認識到安全施工的重要性,提高作業人員的技術水平,才能夠有效的避免不規范操作和不安全行為的產生,保證工程施工的質量。

2.7改善施工條件

由于交通工程的施工環境較為惡劣,一般都是條件較為艱苦的崇山峻嶺之間,因此也可以通過改善施工條件來加強施工安全管理,如加強對施工現場人員居住環境的改善,指派專業的技術人員進行現場指導,配備專業的醫務人員保證及時有效的醫療服務等。同時,對于一些特殊作業環境,要做好相應的防護設施,如于高溫環境的生產操作,可根據氣候特點適當調整項目的作業時間,通過布設通風、制冷設備來進避暑等。

2.8制定安全風險評價制度

安全風險評價制度的構建可以使交通工程的施工安全得到保證,并使安全系統的原理與方法在監督管理交通工程施工安全的工作中得以有效應用。另外,安全風險評價制度可以識別并分析存在于交通工程施工過程中的安全隱患,有助于判斷施工過程中安全事故的嚴重程度與危害性,并為安全事故防范措施的制定提供有效依據。

3結語

工程項目綜合應急預案范文第2篇

1.1編制目的

根據路橋集團海外公司生產實際,工程項目主要分布在非洲、東南亞等發展中國家,所在國的政局時有變化,一些突發事件對我工作人員及項目安全潛在一定的威脅。為保障海外工作人員的安全,及時應對處置突發事件,確保公司員工及財產的安全,特建立海外項目人員安全應急處理機制及預案。

1.2編制原則

1.2.1預防為主,快速響應:時刻做好應對海外事件的思想準備和應急響應,認真做好日常信息收集,監測預警及宣傳教育等工作。對各類可能引發突發涉外事件的因素要及時進行分析、預警,做到早發現,早報告,早處置。

1.2.2以人為本,確保安全:貫徹以人為本的思想,把保障項目部職工臨時工的生命、身體健康和財產安全作為應急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1.2.3統一指揮,分級負責:涉外突發事件的處置工作由海外公司安全生產領導小組主要成員組成突發事件領導小組,總經理任組長,書記任副組長,統一領導和指揮,領導小組下設前方溝通、綜合協調、聯絡人、維穩(負責善后事宜)等業務組;當事海外項目成立突發事件應急小組,由項目經理擔任組長,做好應急救援事宜。應急小組下設應急辦公室、綜合協調、聯絡人、維穩(負責善后事宜)等業務組,24小時值班,密切關注局勢進展。突發事件小組按職責分工做好應急處置的相關工作。

1.3適用范圍

本預案適用于海外公司所屬各海外項目部,面對重大安全威脅突發事件,嚴重威脅我公司海外人員生命財產安全和合法權益,或者造成重大人員傷亡,財產損失的各類突發事件。

2.組織機構和應急職責

2.1組織機構

組織機構設立三級管理體系,海外公司領導小組為一級,項目部領導小組為二級,項目各科室、各班組為三級。

2.1.1海外公司重大突發事件領導小組由以下成員組成

組長:總經理

副組長:書記

成員:副總、總工、部門負責人

(1)溝通業務組(國內):總工任組長,工程部經理為成員。

(2)綜合協調業務組(國內):書記任組長,辦公室主任為成員。

(3)聯絡人業務組(國內):副總任組長,人力資源助理為成員。

(4)維穩業務組(國內):副總任組長,政工、保障部、企管部、財務部等部門負責人為成員。

2.1.2海外公司重大突發事件應急小組應由以下成員

組長:項目經理

副組長:項目書記 副經理

成員:項目經理助理、辦公室負責人、機料負責人、財務負責人、工程負責人。

(1)應急辦公室(海外):項目書記任組長,項目辦公室、機料、財務、工程負責人為成員。

(2)綜合協調業務組(海外):項目副經理任組長,項目辦公室、機料、財務、工程負責人為成員。

(3)聯絡人業務組(海外):項目總工任組長,項目人力專員為成員。

(4)維穩業務組(海外):項目書記任組長,項目辦公室、機料、財務、工程負責人為成員。

2.2應急職責

2.2.1重大突發事件領導小組職責(公司級)

審定各海外項目重大突發事件應急預案,掌握項目部所在國家、周邊國家和地區的可調用應急資源;批準啟動和終止應急預案;負責重大突發事件的應急決策、指揮、協調管理和在處置突發事件中的應急響應行動;判斷事件形勢和事態發展走向,提出處置建議;并上報上級主管部門,迎接下一步行動。

2.2.2重大突發事件應急小組職責(項目級)

在接到報告后,立即商議或直接發出重大突發事件應急預案的啟動令,指揮、協調、調用應急資源,集中力量組織救援,按程序向上級報告。

2.2.3國內業務組

溝通業務組(國內):當事故發生時,立即與項目部、國內上級部門、政府有關部門聯系,請求緊急救助。

綜合協調業務組(國內):掌握海外公司可調用應急資源;指揮、協調管理和在處置突發事件中的應急響應行動;判斷事件形勢和事態發展走向,提出處置建議。

聯絡人業務組(國內):建立海外人員詳細檔案,傳遞人員動態信息。

維穩業務組(國內):對回國人員,出現人員傷亡死亡情況,進行醫療救治、傷殘鑒定、人員安置、人身意外保險、撫慰撫恤等善后處理工作。

2.2.4國外業務組

應急辦公室(海外):應急辦公室負責將各項應急指令傳遞給相關部門和人員;負責制修訂項目部重大突發事件應急預案,定期確認應急聯絡電話;負責應急值班,收集、接收、報告和傳達突發事件信息,跟蹤事件動態,并組織應急培訓和演練;提供應急處置工作的技術信息支持和通信保障工作。

綜合協調業務組(海外):負責協調與有關部門聯系,協調突發事件應急過程中需要外交途徑解決的問題和信息收集、匯總和上報。并與保險部門一起做好傷亡人員及財產損失的理賠工作;負責應急資金籌集,確保資金能滿足求援搶險需要;負責應急物資的購買和調配。

聯絡人業務組(海外):每天編制《海外人員動態表》、建立包括國內聯系人在內的完善的人員信息表格,及時傳遞給國內。

維穩業務組(海外):對海外人員,出現人員傷亡死亡情況,進行醫療救治、傷殘鑒定、人員安置、人身意外保險、撫慰撫恤等善后處理工作。

2.2.5應急的各項準備

(1)車輛準備;(2)消防設施的準備;(3)急救藥品的準備;(4)防護用品的準備;(5)食物儲備的準備;(6)人員精簡的準備;(7)現金準備。

2.2.6緊急救助

當事故發生時,項目部立即與中國大使館及當地中資機構聯系,請求緊急救助。

2.2.7通信聯絡

突發事件領導小組和應急小組相關人員通信聯絡要保持24小時暢通。

3.應急程序

3.1信息收集、分析和預警

3.1.1應急小組收集、獲取、記錄、整理各個渠道的信息,收集渠道包括但不限于:(1)政府通告;(2)外交部門、使(領)館通告;(3)新聞媒體。(4)來源于本單位各級組織和員工的信息。

3.1.2應急小組對預報信息進行分析,判斷突發事件的危害程度、緊急程度和發展態勢。

3.1.3應急小組下達預警指令,由各項目科室負責人負責執行。

3.1.4根據事態變化,領導領導小組下達解除預警指令,由應急小組通知各科室、班組,解除預警。

3.2應急預案啟動

3.2.1當突發事件發生,現場應急預案啟動,并立即上報領導小組,同時啟動應急預案。

3.2.2預案啟動后,應急小組和有關人員立即進入應急狀態,并報告海外公司突發事件領導小組。

3.3 應急工作步驟突發事件按照其發生、發展過程,分為瞬時事件和非瞬時事件

3.3.1瞬時事件,即發生和結束在瞬間完成,應急反應主要是救治傷者、恢復生產和處理善后。

3.3.2非瞬時事件,即事件本身在持續發展,應急反應主要是控制事態發展、減少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

3.3.3對非瞬時事件,項目部根據事發現場情況,指揮、協調應急救援工作,著重應急資源的協調、技術支持、法律、外交、商務及信息管理。

3.4信息

突發公共事件的信息應當及時、準確、客觀、全面,應在信息前報海外公司突發事件領導小組審批。

3.5應急預案終止

根據突發事件的控制和發展情況,由公司突發事件領導領導小組組長下達本預案的終止令。

3.6善后處理

應急預案終止后,出現人員傷亡死亡情況,進行醫療救治、傷殘鑒定、人員安置、人身意外保險、撫慰撫恤等善后處理工作,由維穩業務組負責。

4.預案實施與解釋

工程項目綜合應急預案范文第3篇

關鍵詞:建筑施工,突發安全事件,應急預案管理

 

1 建筑施工危險源的識別、評價

1.1建筑施工危險源的識別

建筑施工危險源識別與風險評價是建立應急體系和編制應急預案所必需的基礎信息,通過對建筑施工危險源進行識別,力爭從小的危險源中發現大的危機,避免其發展演化為突發安全事件,并對識別出的危險源進行評價,對有可能演化為大的突發安全事件的危險源采取針對性的預防措施,加強重點檢測,并制定應急預案。建筑施工危險源識別是指從施工生產活動中,識別出可能導致人員傷亡、財產物質損失、施工作業環境破壞、相鄰建筑物移位等意外的潛在不安全因素,并判定其可能導致的事故類別,事故直接原因及其過程。在危險源識別過程中要借助于一些技術和工具,這不但會提高識別效率,而且可以規范操作、不易產生遺漏。危險源識別技術和工具主要有Delphi法、情景預測法、頭腦風暴法、安全檢查法、分解分析法、事故樹分析法、圖解法等方法。。在危險源識別過程中,可結合工程項目的具體情況,綜合運用這些技術和工具[1]。

1.2 建筑施工危險源的評價

建筑施工風險源被識別后,要進行脆弱性分析,以確定一旦發生安全事故,哪些地方容易受到破壞,最終提供這些信息:受事故嚴重影響的區域;預計位于脆弱帶中的人員數量、工種以及可能波及的外部人員情況,如居民等;可能遭受的財產破壞,包括基礎設施,如供水、供電等:可能造成的環境影響。在進行脆弱性分析的基礎上,必須進一步評價事故發生時,對施工現場及周邊造成破壞或傷害的可能性,以及可能導致的實際破壞或傷害程度,以確定風險源的嚴重性,否則無法為安全風險管理以及應急管理提供決策依據。決策層要高度重視建筑施工危險源的分級評價。為了使分值盡量客觀,減少主觀方面的影響,參加評價的人員除項目決策人員、現場施工安全管理人員、技術人員、現場操作人員,還應請項目外部人員參加,如建設單位管理人員、監理人員以及相關專家等。

1.3建筑施工重大危險源信息庫的建立

建立建筑施工重大危險源信息庫不僅有利于企業應用和分析信息,而且為今后的應急管理設立了良好的信息平臺,使企業對項目的進展作出正確的預見。重大危險源信息庫也是一種應急防范的良好方式,建筑施工企業可以對項目的內外環境有比較清晰的認識,便于從危險源識別和評估分析的結果中發現問題,及時調整組織的機制和施工人員的不良行為。通過提高建筑施工企業自身的能力來消除突發安全事件生長的土壤,這也正是應急管理所要實現的最根本目標[2]。

2 建筑施工企業突發安全事件應急預案

應急預案,又稱應急計劃,是政府和企業針對可能發生的突發事件,為保證迅速、有序、有效地開展應急與救援行動、降低事故損失而預先制定的有關計劃或方案。它是在辨識和評估潛在重大危險、事故類型、發生的可能性及事故后果及影響嚴重程度的基礎上,對應急機構職責、人員、技術、裝備、設施、物質、救援行動及其指揮與協調等方面預先做出的具體安排。應急預案是突發事件的應急基礎,開展應急救援的“底線”。它明確了應急救援的范圍和體系,使應急準備和應急管理不再無據可依、無章可循,有利于培訓和演習工作的開展,有利于做出及時的應急響應,降低事故后果[3]。

建筑施工企業應急預案的編制必須基于工程項目風險分析的結果、企業應急資源的需求和現狀以及有關的法律法規要求。此外,預案編制時應充分收集和參閱己有的應急預案,以減少工作量和避免應急預案的重復和交叉,并確保與其他相關應急預案的協調和一致。通常,應急預案的編制過程主要包括以下步驟:第一,成立預案編制小組。施工現場重大安全事件的應急救援行動涉及不同部門、不同專業領域的應急各方,因此需要建筑施工企業組織一個專門的預案編制小組,統一組織施工現場有關部門和企業有關部門制定應急預案。。第二,進行風險識別與風險評估。風險識別應分析本地區的地理、氣象等自然條件,施工對象、施工方法等的具體情況,總結本地區、本企業以及建筑行業歷史上曾經發生的重大事故,將其分門別類,每種類型分成不同級別,分析這些事故災難的機理,明確影響這些事故災難的因素有哪些,最終識別出可能發生的重大事故災難。施工現場風險評估的目的就是通過分析重大事故災難發生的可能性及其發生時對施工現場及周邊可能導致的實際破壞或傷害程度,來確定是否要進行相應的應急準備。第三,具體措施的制定根據前面分析的結果,針對突發事件涉及具體的應對措施,這些措施可以采用標準操作,也可以采用建議形式。第四,應急機構及其人員職責的確定預案編制過程中,人員職責的確定是一個重要的環節。啟動預案時,不同的環節或方面需要不同的人員去執行和實施。明確人員職責是成功實行應急救援活動的重要保證。第五,應急能力評估依據危險分析的結果,對己有的應急資源和應急能力進行評估,包括企業及施工現場應急資源的評估,明確應急救援的需求和不足。應急資源包括應急人員、應急設施和設備、裝備和物資等;應急能力包括人員的技術、經驗和接受的培訓等。應急資源和應急能力將直接影響應急行動的快速有效性。。預案制定時應當在評價與潛在危險相適應的應急能力的基礎上,選擇最現實、最有效的應急策略。第六,評審與為保證應急預案的科學性、合理性以及與實際情況相符合,施工現場重大事故應急預案必須經過評審,可以由項目部及施工企業組織進行內部評審,專業性較強的應急預案還應組織有關專家評審,必要時請地方政府有關應急機構進行評審。應急預案經評審通過后,要履行批準手續,按有關程序進行正式和備案。第七,演練與調整應急預案經批準后,應急機構應開展宣傳、教育培訓工作,開展應急演習和訓練,從中查找問題并加以改進,提高預案的合理性、有效性和可操作性。演習應急預案是企業應急管理工作的重要環節。在應急預案的演習或實施過程中,通過參與者的信息反饋,及時對預案進行調整與修改是非常重要的,對演習過程中發現的任何一個小環節上出現的問題都要認真對待,因為小的失誤也可能導致整個應急預案在實際運用中失敗。施工現場在各個時期都在不斷地發生著變化,危險源的狀況會有所改變,人員也經常調整,因此也需要及時對應急預案進行評定與修改[4]。

參考文獻

[1]王蘭宇.常見建筑風險的防范[J].科技資訊,2006,14

[2]王紅星.建設工程風險管理[J].安徽建筑,2007,6

[3]李樂.建筑企業安全事故應急管理體系的探討[J].知識經濟,2010,4

[4]姜國慶.淺談建筑工程安全生產管理[J].科技創新導報,2009,11

工程項目綜合應急預案范文第4篇

一、國內建筑工程安全管理現狀

近年來,在建工程和新完工工程安全事故頻頻發生,一線施工人員占傷亡人數的大多數,建筑安全形勢嚴峻。故此,建筑工程安全事故應急預案建設顯得尤為重要,目前我國已頒布了多項建筑工程安全生產管理的法律法規,明確強調了建筑工程安全事故應急預案的重要性,但在推行過程中遇到各種各樣的現實困擾,建筑工程安全事故應急預案建設管理工作不是十分有序。目前,我國建筑施工的安全管理水平和事故應急響應能力與發達國家比還存在相當大的差距,要提高國際競爭力,更應加強建筑工程安全事故應急預案的建設和規范。

二、建筑工程建立重大安全事故應急預案的必要性

建筑工程建立安全事故應急預案是對過去所經歷的慘痛事故的應對手段。由于沒有事先建立針對重大事故的安全事故應急預案,使得事故發生后,搶險救援不及時,無相應的應對措施和能力,造成嚴重的人員傷亡、財產損失。因此,建筑工程安全事故應急預案有著相當的必要性。

首先。建筑工程由于工程體量巨大,施工環境惡劣,人員和材料集中,施工工藝和程序繁雜,極易發生安全事故。建筑行業的施工現場處處存在安全隱患,作業工人素質相對偏低,重大危險因素眾多,可發生的生產安全事故有高空墜落事故、觸電事故、坍塌事故、機械傷害事故、火災事故、場內車輛交通安全事故、有毒有害物質傷害事故、爆炸事故等。第二,安全是相對的,危險是絕對的。雖然建筑工程有相應的技術規范、操作規程和安全施工措施,可以預防事故發生,降低風險,但還達不到絕對的安全。第三,建立有效的安全事故應急預案可以大幅度降低事故的損失。有資料表明,建立有效地安全事故應急預案的事故損失只有未建立安全事故應急預案的事故損失的六分之一左右。第四,由于建筑工程自身具有的生產安全特點,決定了建筑工程的安全狀況必將成為各級政府密切關注的對象。第五,國家安全生產法等法律法規明確規定,各級政府行政首長、企業法人應組織有關部門、有關人員對所轄區域內的危險源進行辨識、登記、建檔,制定重大安全事故應急預案。建立建筑工程

重大安全事故應急預案是各級政府、企業負責人履行法律責任的重要體現。因此,加強對建筑工程重大安全事故應急預案的研究十分必要。

三、建筑工程安全事故應急預案建設中存在的問題及分析

經過多年努力,我國已經初步建立了“國家、省(市)、縣(市)及企業”四級安全事故應急預案體系。但是,由于這項工作起步較晚,專業人才缺乏等各種原因,當前我國建筑工程的安全事故應急預案建設還存在不少問題,突出表現在如下幾個方面:

第一,各個建筑工程安全事故應急預案缺乏整體性和統一性,內容、結構不一,同一級的安全事故應急預案之間也缺乏溝通,預案與預案之間的邏輯接口與相互支持性比較差。暴露出有關部門在建筑工程安全事故應急預案建設方面缺乏指導、協調、監督,這不僅增加了今后主管部門統一建筑工程安全事故應急預案的難度,而且各個企業和工程項目安全事故應急預案之間由于缺乏交流、溝通,各個建筑工程應急預案自成體系,造成有限的應急資源的浪費。例如據我們調查,在某建筑工程有多家施工企業,大部分企業都編制了安全事故應急預案,但是,沒有一家企業在編寫安全事故應急預案的時候,考慮需要借鑒相鄰企業的預案,相互整合應急資源。當地的安監部門也沒有給企業提出這樣的要求。

第二,建筑工程安全事故應急預案與當地政府編制的區域安全事故應急預案之間不銜接,各級安全事故應急預案之間的邏輯整體性、相互支持性還有待于完善。建筑工程在編制安全事故應急預案時不注重和當地政府部門溝通,不去了解政府對建筑工程編制安全事故應急預案有什么要求?政府在編制區域安全事故應急預案時,不具體了解所轄區域企業重大危險源及針對重大危險源所編制的安全事故應急預案的情況。因此,政府有關部門所編制的區域事故應急預案就很難整合各地區、各企業的應急資源與力量,造成應急預案脫節,應急資源與力量就難免重復建設。更重要的是,政府與企業之間很難在應急工作上協調一致,一旦發生重大事故,影響救援效果。

第三,一方面建設工程各方責任主體本身的安全意識不夠強,普遍出現“重質量、輕安全”的現象,以至于安全措施資金不足,應急救援體制不健全:另一方面,施工企業會認為對安全的投入是一種資金的浪費,是對企業效益的犧牲,存在盲目的僥幸心理,安全事故應急救援機構虛設、救援設施裝備不到位,應急預案不切實際。在各個層級建筑工程安全事故應急預案的維護上,均表現出“重編制、輕培訓與演練”,存在紙上談兵之勢。

第四,對于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發展的建筑業,由于眾多的施工企業各自在獨立的區域內進行生產,使得政府在如何管理眾多建筑工程安全事故應急預案這件事上辦法還不多。

四、建筑工程安全事故應急預案建設對策與建議

針對我國建筑工程安全事故應急預案建設中存在上述問題,按照“以人為本,常備不懈”的原則,提出如下對策與建議:第一,國家要強化建筑工程安全事故應急預案的管理,提高安全事故應急預案統一性、整體性及應急效率。建議按照“政府為中心,企業分中心”的模式建設,即一級政府部門建立一個綜合性應急響應中心,全面負責整個區域內的應急管理工作。同時,企業設立分中心,政府安全事故應急預案與企業安全事故應急預案高度統一,依法管理,分級控制,條塊結合,系統聯動。第二,建議政府在編制區域安全事故應急預

案時將所在區域內的建筑工程、重點企業的安全事故應急預案相關內容納入其中。為此,政府一方面要盡快出臺建筑工程安全事故應急預案的編制規范標準;另一方面政府要組織相關研究機構加強安全事故應急預案編制技術研究,如在編制安全事故應急預案時如何參考同級、上級安全事故應急預案的內容等。第三,建議政府主管職能部門應建立統計備案制度,充分利用和發揮現有資源,對已有的各類應急救援機構、人員、設備、物資、信息、工作方式進行整合,保證對事故的有效控制和快速處置,一旦發生事故,確保發現、救援、報告、指揮、處置,調查等環節緊密銜接、快速反應,協同應對。第四,建議政府主管部門委托有關研究機構加強建筑工程安全事故應急預案技術的研究工作,按照事先預防與應急救援(響應)相結合的原則研究如下問題:

1、如何解決各級建筑工程安全事故應急預案之間的接口問題,使不同級別安全事故應急預案之間高度關聯、高度統一;

2、編制安全事故應急預案過程中著重要解決的若干關鍵性技術難題,保證預案的針對性、適用性、可操作性、銜接性;

工程項目綜合應急預案范文第5篇

Abstract:With the increasing number of high-rise buildings, accident rate also increases. Construction companies need immediate emergency rescue work. In order to enhance the construction companies’ reliability of emergency rescue and improve the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results, the expert credibility evaluation model has been introduced to select and adjust evaluation experts. This model can quantify the evaluation expert dependent factors and improve confidence of the evaluation method. The engineering application examples show that, the result of emergency rescue capability assessment is consistent with the actual level of business, which is based on the fuzzy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method and the safety evaluation system with a confidence level of 0.95. It can be clear that the existing defects of the business work provide the basis for upgrading the emergency rescue capability of the construction companies.

Key words: expert credibility evaluation; fuzzy clustering; fuzzy math evaluation; analytic hierarchy; emergency rescue capability

引言

近年來,建筑行業已逐步成為我國支柱行業,就山西省建筑行業現狀來看,缺少專業知識的農民工大量涌入,工程多層分包等問題使得在建項目施工難度越來越大、風險也隨之越來越高,給山西省建筑業的安全生產帶來了難題。針對這一問題,一些企業特別是國有企業加快了編制應急預案的步伐,以通過應急預案的應用將事故危害降到最小。而對企業的應急救援體系進行合理評估,能夠為進一步完善企業應急救援能力建設及減少企業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提供保障。

齊錫晶等人[1]基于粗糙集的高層建筑施工安全評價研究中指出:在我國高層建筑不斷增多、推行施工總承包等背景下,國家頒布的施工企業安全生產標準存在著范圍過寬、針對性不強等問題。這一問題導致對建筑施工企業應急救援能力的評估不準確。侯琨等人[2]在深入研究建筑工程項目應急管理相關理論的基礎上,構建出建筑工程項目安全應急管理能力評價指標體系、基于粒子群和人工神經網絡建立安全應急管理能力評價模型,并通過應用實例驗證了該模型是有效準確的,具有一定應用價值。但文中對影響建筑工程項目安全應急管理能力主觀性強的因素所占權重并未考慮,還需進一步完善。徐林生等人[3]評審專家可信度評價模型及應用中對評價過程中具有強烈主觀性的人進行評價量化,為其他評價方法的改進提供依據。韓晉平等人[4]運用灰色-模糊綜合評價法對煤礦應急救援能力進行綜合評價研究,其分析結果理想。該模型中應用的模糊數學評價方法可以將評判者的主觀因素限制在一定的范圍內,能夠真實反映各因素的影響作用。通過對多種方法的分析研究,本文試用模糊數學綜合評價方法對建筑施工企業的應急救援能力進行評價,并應用評審專家可信度評價方法減少評價過程中產生的人為因素,提高置信度,?榧跎偈┕は殖∪嗽鄙送觥⒉撇?損失提供保障。

1.建立評價模型

1.1評審專家可信度定量評價

在模糊綜合評價中,指標體系及評判依據的建立主觀性強,影響量化的評價結果。為解決這一問題,應用專家可信度定量評價方法對主觀性強的評價過程量化,提高綜合評價結果的可信度。

1.2評價指標的確定

企業的應急管理分為四個階段:事故預防、應急準備、應急響應和應急恢復。因此評價指標的確定也圍繞這四個過程進行。根據評價動態過程及評價準則,結合多位專家建議,為實現事故預防需要提高未發生事故前企業日常應急管理能力及發生事故后對現場事故的綜合救援能力。

企業日常應急管理能力體現在事故預防和應急準備階段。日常應急管理能力從企業綜合組織控制能力和作業人員反應能力中實現。企業綜合組織控制能力包括:企業規章制度的完善、各機構職能分配、增強企業監控設備及能力、應急預案的制定及對企業工作人員的應急救援能力的培訓演練、應急通訊能力、應急物資及設備和應急人員的充足保障。作業人員反應能力包括作業人員的應急反應意識及應急反應能力的提升。

發生事故后對現場事故的綜合救援能力體現在應急響應和應急恢復階段。現場事故的綜合救援能力包括危險檢測預警能力、緊急救援能力和應急恢復能力。危險檢測預警能力包括危險辨識能力、企業綜合檢測能力和預警能力。緊急救援能力包括通訊報警能力、事故現場指揮協調能力、搶救人員物資能力和疏散避難能力。應急恢復能力體現在規劃恢復內容、資金、技術和人員配備能力四個方面。

1.3各層次指標權重的確定

結合專家評審員意見編制評價指標體系各要素重要性調查表,面向企業職工進行調查,將回收的數據進行統計分析,得出各個評價要素在評價指標體系中的相對重要性,在此基礎上應用層次分析法計算出各個評價要素的權重。

運用層次分析法計算權重需要構造兩兩比較判斷矩陣,解判斷矩陣,得出特征根及其對應的特征向量即權重向量。引入九級標度法(見表1)確定判斷矩陣的最大特征值 ,并進行一致性檢驗。度量判斷矩陣偏離一致性指標為:

用三級指標單因素的模糊綜合評價結果 作為二級指標的評價矩陣 ,同理一級指標的的評價矩陣 為二級糊綜合評價結果。根據最大隸屬度原則確定最終評價結果K。

2.工程應用

山西省第二建筑工程公司隸屬于山西建筑工程(集團)總公司,隨著公司規模不斷壯大,建筑事故發生概率不斷增加。該企業常見事故類型為:高處墜落、物體打擊、坍塌、觸電,近五年常見事故統計數據見圖1。由圖可以看出該企業近五年共發生物體打擊事故49例,占事故總數的49%,傷亡115人。物體打擊事故危害性大,人員傷亡不可避免,造成的損失嚴重。因此企業應著重預防物體打擊事故的發生。

2.1評審專家選擇

應急救援評價指標體系及評判依據的建立依賴專家給定意見。選取高信度專家可提高評價水平。設定此次評審活動從10位專家中選取5位高信度的評審專家。

2.2應急救援能力分析

針對企業常發事故類型,若想要事前做好計劃和應急措施,需對該企業應急救援現狀進行評估。以該建筑施工企業應急救援系統為評價對象,基于應急救援全過程,運用上述應急能力指標體系和評價模型進行評價。確定評語集V={很強、較強、一般、較弱、很弱},采用層次分析法計算權重值如表3所示,利用表3中三級權重及評判矩陣,可計算出二級指標的評價矩陣,利用二級指標評判結果計算出一級指標評價結果如表4所示。則模糊綜合評價方法計算得最終評價結果為:

結合建筑施工企業應急綜合能力評價等級集V= (很強、較強、一般、較弱、很弱),按最大隸屬度原則,“一般”的隸屬度最大,故該建筑施工企業應急綜合能力為“一般”。

2.3評價結果分析

根據計算結果分別對未發生事故前企業日常應急管理能力及發生事故后對現場事故的綜合救援能力進行詳細的分析。

(1) 在該企業日常應急管理體系中,同樣利用最大隸屬度原則,從表4中二級綜合評價結果可以看出:企業綜合組織控制能力和作業人員反應能力均為“一般”,因此還有待加強。再結合表3中企業應急綜合能力專家評價結果對企業綜合組織控制能力分析,其中的規章制度、各機構職能分配、應急預案、應急設備和應急通訊對一般狀態的隸屬度是0.6,說明企業規章制度的制定,機構職能的分配,應急預案的編制、修改、評價能力,對應急救援體系的教育培訓還需進一步加強,應急設備需進一步進行檢測,確保設備完好無損;教育培訓對“較弱”狀態和“一般”狀態的隸屬度均為0.4,反映了企業對職工教育培訓的力度一般,有待加強。

(2) 在現場事故的綜合救援體系中,利用最大隸屬度原則,從表4中二級綜合評價結果可以看出:危險檢測預警能力較弱,急需加大投資力度,再結合表3分析企業危險辨識能力對“一般”和“較強”的隸屬度均為0.4,說明企業的危險辨識能力較強;危險監測預警能力中檢測能力一般,預警能力對“很弱”和“較弱”的隸屬度為0.4,說明急需加強預警能力,監測預警能力較弱也體現在日常應急管理中監控檢測力度不夠,長期監測漏洞惡性循環所致;緊急救援能力對“一般”和“較弱的隸屬度均為0.4,說明企業救援能力相對較差,這充分說明企業現場事故的綜合救援能力薄弱,需加大投資、建設力度。

綜上所述,企業日常規章制度完善、機構職能分配合理、應急預案編制完整、應急物資準備充分,但在日常綜合管理中缺乏對職工的應急救援教育培訓和演練,導致事故發生后,現場人員應急意識相對薄弱,應急能力低下,造成現場救援工作不理想,搶險救災力度不夠強。

3.結論

主站蜘蛛池模板: 恭城| 康定县| 抚松县| 安阳市| 龙门县| 新营市| 勃利县| 成武县| 浪卡子县| 北票市| 林州市| 赣州市| 宝清县| 怀宁县| 隆安县| 略阳县| 犍为县| 普兰店市| 双峰县| 沙河市| 乃东县| 新宾| 当阳市| 哈密市| 尼木县| 乌苏市| 平武县| 桑日县| 旬邑县| 竹溪县| 河东区| 东至县| 房山区| 阳原县| 长垣县| 昌邑市| 沽源县| 青河县| 汽车| 新丰县| 泗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