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只揀兒童多處行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一、妙語導精讀,“錯解”轉“正解”
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由于學生的閱讀期待、閱讀視角、認識水平、生活經歷等各不相同,對語文材料的反應往往是多元的。如果學生出現錯誤,教師不妨“將錯就錯”,把錯誤當成一種教學資源,引領學生探究。在教學《普羅米修斯盜火》這篇課文時,半路殺出個程咬金,平時愛奇思妙想的一位學生突然站起來,說:“老師,我認為宙斯是一個遵守天規的好神!”天啊,我一片茫然,學生也一陣驚愕。我強作微笑地對他說:“你能具體說說嗎?”他便胸有成竹地說:“因為普羅米修斯暗中盜取了天火,觸犯了天規,理應受到懲罰,宙斯只不過是依法行事罷了!”聽了他的發言,許多學生表示贊同。我意識到這是一次好機會,接著問道:“是啊,你的發言似乎言之有理。那宙斯到底是個什么樣的神呢?請同學們再一次認真研讀課文,準備參加討論。”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立刻投入到認真細致地研讀課文中去了。最后通過辯論,他們才意識到宙斯這樣做完全是為了維護自己的統治地位,他完全置人類的生活于不顧,從而更顯示出他的昏庸、專制。學生還從普羅米修斯敢于和宙斯這樣的統治者作斗爭,體會到了普羅米修斯的不畏、為民造福的偉大精神。
二、妙語導悟讀,“誤設”變“美麗”
學生學習中出錯的過程,應該被看成是一種嘗試和探索的過程。教師應以敏銳的觸角加以捕捉與點燃,勇敢地突破預設的教案,將“糾錯”巧妙轉化成挖掘文本內涵的契機,通過引導學生閱讀文本,巧妙地把“錯誤”轉化為一種可貴的教學資源,為學生搭設一座走向文本的橋梁,使課堂成為學生主動探究的天地。在教學《只揀兒童多處行》一文時,我引導學生品讀描寫海棠花的句子。有一個學生打斷我的話,提出了“冰心奶奶應該把題目改成‘只揀花兒旺處行’才對呀,可為什么她卻說‘只揀兒童多處行’”的見解。但我并沒有對學生的“淺見”置之不理,而在這一細節上做了一番“文章”——
師:從文中看,很多時候冰心奶奶都在看兒童。那在冰心奶奶的眼里,兒童是怎樣的,她為什么要告訴朋友“只揀兒童多處行,是永遠不會找不到春天的”?請默讀課文找出答案吧!從中你體會到了什么?(在黑板上寫下:在冰心奶奶眼里,兒童是)
(生默讀課文,在文中加批注)
生:兒童是活潑的小天使,文中寫道:“這幾扇大紅門,……飛涌出一群接著一群的關不住的小天使。”冰心奶奶喜愛兒童,才會把兒童稱作小天使!
師:你真是她的知己呀!兒童是天使!冰心奶奶多么愛兒童。在她的眼里,兒童還是什么?
生:在冰心奶奶的眼里,兒童是太陽。文中寫道:“個個鼻尖上……噴發著太陽的氣息。”人們喜歡把自己喜愛的人比作太陽,這說明冰心奶奶是喜愛兒童的。
生:在冰心奶奶的眼里,兒童是那海棠花,文中寫道:“……花也和兒童一樣,……別人看著也快樂。”
生:在冰心奶奶的眼里,兒童是最美的春光。課文用一大段文字描寫了兒童春游不同的神態、動作,她覺得這本身就是最美的春光!
生:我覺得在冰心奶奶的眼里,兒童是誠實、有禮貌的。
師:同學們,從文中我們品味出了冰心奶奶對孩子的摯愛,她眼里的兒童就是天使,是太陽,是春光。因此她告訴朋友“只揀兒童多處行”,就能找到春天!從她的筆端流瀉出的是無窮的愛意,噴涌出的是對兒童純真的摯愛。(對提問題的同學)你還認為要把題目改成“只揀花兒旺處行”嗎?(該生面露微笑,連連搖頭)
一、語言活潑明朗不浮躁
冰心在《歸來以后》中寫道:“我素來喜歡小孩子,喜歡描寫快樂的事物,喜歡使用明朗清新的字句。”
冰心善于提煉口語,使之成為文學語言,明朗清新的句子在冰心的兒童散文中處處可見。《拾穗小札》中有一段描寫:“直到前幾天一覺醒來,看見檐前光輝奪目,趕忙爬起憑窗一望,原來昨夜下了一場大雪!屋上地上厚厚軟軟的一白無際,幾只寒雀在蒙著一層雪片的枯枝上啁啾上下;幾個上學的、穿著紅色藍色棉猴兒的孩子,手里握著雪球在新掃出來的一條小道上,嚷著笑著地奔走追逐。” 這些句子均被涂上了明朗的色彩,換上了清新的曲子,讓讀者在回味語言的同時,仿佛在享受一道“聲、色、味”俱佳的燭光晚餐。
再如《只揀兒童多處行》文章第三自然段,作者用明朗清新、清麗爽潔的語言,溫婉細致地描寫了在知春亭畔活動的孩子。首先是寫了孩子們的多,多到了“座無隙地”,任何可以坐的地方都擠滿了孩子;其次是寫了孩子們的歡,歡到了“嘰嘰呱呱、說著什么、笑著什么;小船在波浪上蕩漾,一鮮紅的隊旗,在駘蕩的東風里嘩嘩地響著”。這是一幅動態的、有聲響的活潑畫面。在“多”與“歡”的描寫中,作者用了“東一堆,西一簇,嘰嘰呱呱,說些什么,笑些什么”等純口語詞匯,這些詞匯沒有淡化和俗化作品語言的典雅之美,也沒有華麗浮躁之感,反而更增強了語言的親切感和自然流暢之美;也使散文語言句句鏗鏘、音像俱足,從而令讀者獲得了視覺和聽覺上的美的愉悅,讓人覺得孩子就在你面前。她的創作保持了一貫的清新雋麗的藝術風格,但卻沒有了過去的迷茫和淡淡的惆悵,而是展示了豐富多彩的生活畫面,呈現出明朗樂觀的情調。
二、兒童散文的用詞精煉傳神講雕琢
如果說葉圣陶的兒童作品在用詞上有一種沒有雕琢、毫不造作的樸素美;那么冰心的兒童散文在用詞上卻有一種精于雕琢,又不堆砌的生動美。冰心十分強調作家應該有濃厚的感情表現。她在《關于散文》中寫道:“文章寫到有了風格,必須是作者自己對于他所描述的人、物、情、景,有著濃厚的情感,他的抑制不住沖口而出的,不是人云亦云東抄西抄的語言,乃是代表他自己情感的獨特的語言。”正如她所追求的一樣,冰心在《只揀兒童多處行》里,沒有追求曲折的情節,也沒有描寫離奇的事物,她專心捕捉和描繪的是兒童生活的細節,通過精煉準確的用詞傾訴了自己的情感,并給讀者以無限遐想,使讀者產生共鳴,仿佛置身其中。
在《只揀兒童多處行》的首段中,寫孩子的多,冰心沒有用“成百上千”而改用了“成百盈千”,把“上”字改為了“盈”。為什么要說“盈”?漢語詞典內,“盈”解釋為“滿、往外溢”,冰心在這里用“盈”,這個概寫的數字就變成了動態的畫面,“盈”再與下面的“鬧嚷嚷、飛涌”聯系在一起,不正說明此時的冰心已經被孩子們的熱情所打動了嗎?不正傾訴了冰心多么喜歡這些孩子們嗎?再縱觀整篇文章,作者是在贊頌春天里無限的生命力,“盈”的運用也是在為后文表達“春天的歡暢、生命力旺盛”作鋪墊。本篇散文的第三段,她細致地捕捉到了孩子們鼻尖上“閃”著的汗珠,我想那汗珠一定是晶瑩的,是活力的閃現;感受到了“身軀上噴發著太陽的香氣息”,甚至她還嗅到了“太陽的香氣息”。冰心巧妙地運用了動詞“閃”與“噴發”。“閃”與“噴發”的運用不僅體現了作者錘詞煉句的精煉,突顯了文章活潑輕快的基調,還強調出了孩子們身上散發著的太陽的氣息,更進一步表現了春天的活力是藏不住的,孩子們表現出來的活力是藏不住的,而且這活力旺盛得很,強勁得向外發散著,表現著。并且,這里的“噴發”更顯出冰心用詞上的匠心,“噴發”也隱含了一個“嗅”,“太陽的香氣息”,冰心嗅到了嗎?因為她對充滿生命活力的兒童的喜愛而產生的想象――八九點鐘的太陽,怎么不讓人覺得他們在“噴發著香氣息”呢?文中我們的“笑”“迎”“擠”等,一“笑”一“迎”,流露出冰心奶奶對兒童的喜愛之情;一個“擠”字,表現出冰心奶奶那顆不老的童心,希望融入他們中間,他們是惹人喜愛的,作者看到這樣的情景,內心產生了極大的快樂。
在這些精煉而準確的用詞中,我們絲毫感覺不到做作,也沒有堆砌之感,而是充滿了作者內在情感律動的再現,同時也充滿了語言的音韻美,令讀者獲得了視覺和聽覺上的美的愉悅。
這些精心的雕琢,讓我們充分感受到了文字的魅力,感受到了冰心在行云流水般的行文里,詞語的精煉傳神,看到了冰心的匠心獨具。廣大讀者讀完后不僅交口稱贊,更學到了很多。
三、兒童散文的修辭文情并茂顯靈活
“腹有詩書氣自華”,冰心的文章,使讀者受到愛和美的教育。作為女性作家的冰心溫柔細膩的性格體現在文章上則是抒情委婉輕柔,風格清新明麗,想象深遠而富有詩意。她善于運用靈活多樣的修辭手法,來熔煉優美的文學語言,表現出女性的細膩、婉約、柔美雋麗,讓作品充滿明朗俊逸的色調。
1. 化用古代詩詞進入自己的文字。冰心自己也在1963年的《談點讀書與寫作的甘苦》中寫道:“在手邊和枕邊,常常放幾本古典的散文或詩詞,為什么說古典的呢?因為今人的一些好的詞匯有不少還是從古典書里來的。”正因為冰心精通古代文學,能非常熟練地背誦大量古代詩詞,甚至養成這樣的習慣:對于眼前的景物人事,或心中的喜怒哀樂,常常會脫口而出地引用古代詩詞中的某些句子來表達她的感受,抒發她的情緒。
除了經常引用古代詩人的詩句外,冰心更多的是把古代詩句加以變化剪裁,用來作為表情達意的語匯,從而使自己的語言色彩更加豐富。冰心的散文中經常用到的“浮云蔽日”“山雨欲來”“斜風細雨”“柳暗花明”“雨雪霏霏”等,都是把古詩句化作自己的用語。《寄小讀者通訊十六》冰心寫在冰雪中行走:“下樓微步雪林中曲折行來,偶然回顧,一身自冰玉叢中穿過,小樓一角,隱隱看見我的簾幕。雖然一般的高處不勝寒,而此瓊樓玉宇,竟在人間,而非天上。”這些文字很明顯是從坡的《水調歌頭》中的“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演化而來的。
又如《只揀兒童多處行》中寫道:“這情景實在有趣!我想起兩句詩:‘兒童不解春何在,只揀游人多處行’,反過來也可以說,‘游人不解春何在,只揀兒童多處行’。”這句很明顯是引用了李商隱的《暮秋獨游曲江》中的詩句,并進行了巧妙而貼切地化用。這樣不僅增加了文章文采,也彰顯了她散文明朗的藝術色調。
2. 在散文創作中運用了多處比喻,使文字更加具體化與形象化,給人以鮮明深刻的印象,使文章形成了明快的節奏美。如《只揀兒童多處行》的開頭寫道:“從香山歸來,路過頤和園,看見頤和園,看見成百盈千的孩子,鬧嚷嚷地從門內擠了出來。就像從一只大魔術匣子里,飛涌出一群接著一群的小天使。”這是一個形象生動的比喻句,用“魔術匣子”來比喻頤和園,突出了頤和園內涵的豐富,給人以巨大的想象空間;用“小天使”來比喻孩子們,“天使”本來是指宗教中神的使者,西方文學藝術中,天使的形象多為帶翅膀的少女和小孩。冰心說孩子們是“從大魔術匣子里飛出的小天使”,把頤和園的大門一打開,變幻出了無數讓作者摯愛的驚喜――漂亮的、可愛的、充滿活力的兒童!一個“飛”字,既讓我們想到天使的翅膀,更讓人看到了孩子的活潑可愛。這里冰心用生花妙筆,把情景再次呈現在我們的腦海里,讓讀者感受到兒童的多與歡快。又如“走進玉瀾堂的院落里,眼睛突然地一亮,那幾棵大海棠樹,開滿了密密層層的淡紅的花,這繁花開得從樹枝開到樹梢,不留一點空隙,陽光下就像幾座噴花的飛泉……”冰心用“噴花的飛泉”比喻密密層層的海棠花,突出了花開之多、之密、之美,既讓人感受到海棠花旺盛的生命力,覺得海棠花充滿了勃勃生機和活力,更讓人感覺到春光的飽滿與爛漫。
冰心的作品注意選用形容詞、排比等修辭方法,常給人以一氣呵成之感,節奏感強的表達效果,更將情感抒發得淋漓盡致。
我們出發了。一路上,花兒更嬌艷了,像是在對大家微笑;小草更綠了,仿佛給大地鋪上了一層綠地毯;小鳥在枝頭,唱著美妙的歌兒;蝴蝶在花叢中翩翩起舞……大家嘰嘰喳喳,說個不停,開心極了。
不知不覺,我們已來到了公園門口,大家蜂擁而入。“哇!”同學們不由地贊嘆道。原來是一只用樹枝編織成的梅花鹿呀!那“梅花鹿”可謂是栩栩如生,惟妙惟肖。
隨后,我們來到了“盆景園”。千姿百態的盆景一一呈現。他們種類眾多。有仿佛高山流水的山水盆景;有千嬌百媚的杜鵑盆景;有剛剛發芽兒的銀杏盆景;有郁郁蔥蔥的松針盆景……數不勝數,應有盡有。
看完了盆景,我們隨著人流,擠進了小山坡。小山坡上的花兒很多,有粉紅的桃花,紅艷艷的杏花,雪白的梨花……我最喜歡要屬紅杏了。從遠處看,仿佛一團團紅艷艷的勝火,又好似朝霞西升,一簇簇的,美麗極力!從遠處細細端詳,還別有一番風味呢!它如小朋友紅撲撲的臉龐,似一位嬌滴滴的小女孩……花瓣兒潤澤晶瑩,白里泛紅。那嬌柔的杏花,嫩嫩的,讓人不敢去碰,唯恐碰碎了。花兒有的三個兩個聚在一起,像幾個親密的姐妹擠在一起。未開放的花苞紅粉粉的,還泛著黃呢!宛如一個可愛的小桃子。這繁華從枝頭開到樹梢,不留一點空隙,在陽光的照耀下,像幾座噴花的飛泉。它還不時散發出陣陣清香呢!問一問,令人心曠神怡。
尊敬的冰心奶奶您好,我讀了您的作品深深地感動了。
我從您寫的《別踩了這朵花》這篇讓我感受到了您對大自然的熱愛,對小生命仁慈。我從“你們頭抬得高,腳下的重,小心在你不知不覺中,把小黃花的生機斷送”這句話讓我明白了我們要愛護花草樹木,保護地球。尊敬的冰心奶奶您放心我們一定會愛護大自然,保護地球的。冰心奶奶您知道嗎?我從您的作品《再寄小讀者》中明白了您不僅愛護花草樹木,還喜歡孩子。因為我從網上查了您的作品,知道了您的作品大多數是關于我們小孩子的。冰心奶奶我從《只揀兒童多處行》這課看到了春天和孩子的歡樂的笑聲。
尊敬的冰心奶奶我從您的文章中知道了我們要愛護大自然、保護地球,盡管只是小事。
一、框架式閱讀,立足整體
框架式閱讀是一種立足于整體的閱讀,這種閱讀大多是在學生對文本整體感知的基礎上進行的。一般來說,各種文體的文章都有各自的規律和特點,由此也就形成了一個個“結構框架”。在閱讀課文時,教師就可以指導學生按照已有的框架去類比,去運用,進而使學生的閱讀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如在教學蘇教版語文《只揀兒童多處行》一課時,圍繞課題,我主要引導學生進行框架式思考:為什么要只揀兒童多處行?這句話是誰說的?只揀兒童多處行會有什么發現?從這句話中你看出了什么?這幾個問題可以使學生一下子就把握住閱讀方向或者閱讀思想內容,也有助于學生理清學習環節和學習思路。
經常引導學生進行框架式閱讀,不僅可以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而且還有利于學生對文本的整體把握。
二、問題式閱讀,著眼探究
學貴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由此可以看出,問題在學生學習中的重要作用。問題式閱讀就是指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根據課文內容不斷地提出問題,深入探究,解決問題。
如在教學蘇教版語文《愛之鏈》一課時,在學生初步感知閱讀的基礎上,學生就自己閱讀中存在的問題進行質疑:喬依家境怎樣?他的工廠倒閉了,他的心情怎樣?喬依與老婦人互不相識,為什么幫她修車不要報酬?老婦人看到喬依修車不要報酬,她會想些什么?為什么老婦人要把錢留給小飯館的主人?在學生質疑時,教師不要急于對學生的問題下結論,要注重對學生問題的歸納梳理,然后,再讓學生就歸納出來的問題進行自主探究,這樣一來,學生閱讀方向明確,閱讀理解也逐漸走向深刻。
在學生初讀的基礎上,教師主要鼓勵學生質疑問難,然后,教師再就這些問題進行梳理,讓學生繼續深入探究,這樣帶著問題閱讀課文的學習方式,可以使學生思維更開闊,進而使學生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有效培養,與此同時,學生的閱讀也會從簡單走向深刻,有效提升閱讀能力。
三、比較式閱讀,注重辨析
在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引領學生把思想內容、結構、語言等相似或者相同的段落、文章集中在一起,讓學生進行分析比較。這樣的閱讀,有助于學生找出文本內容之間的內在聯系,融會貫通,進而在比較中達到深刻理解文本內容的目標。經常采取比較閱讀的方式,有利于學生閱讀能力的逐步提升。
如在教學蘇教版語文第五單元時,同樣是對一處景點的描述,在寫法上或者語言表達上有異同。通過比較閱讀,學生就會發現《黃山奇松》和《莫高窟》都采用了先總述后分述的寫法,而《黃果樹瀑布》則是采取了移步換景的描法。在語言表達上,這些課文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通過比喻的形式把課文寫的更加生動形象。
在閱讀教學中,比較閱讀是開拓學生學習思路的一種好方法,它可以有效調動起學生思考的深刻性,進而提升自己對文學作品的鑒賞能力。
四、批注式閱讀,深入對話
不動筆墨不讀書。批注式閱讀一直以來都是學生深入閱讀的好方法。所謂批注閱讀就是指在閱讀的過程中,學生根據自己閱讀文本時的感受,把其批注在旁邊的一種方法,這種閱讀方法可以使學生真正沉入文本,與文本進行真切對話,進而獲得自己獨特的閱讀感悟與理解,達到提高閱讀效果的目的。
如在教學蘇教版語文《軍神》一課時,我就采取了批注式閱讀的方法,讓學生自讀課文,邊讀課文邊在自己感受深刻的詞語或者句子旁邊寫下自己的閱讀感受。有學生在“一聲不吭,緊緊抓住,汗如雨下”等詞語下邊畫上橫線,并且寫到:“真是太了不起了,他為了革命,寧愿忍受常人難以忍受的痛苦,他是軍人的驕傲,我們敬佩他!”在對人物進行評價的過程中學生與文本能夠產生共鳴,發自內心的認識到的了不起,這是其他閱讀方法所無法替代的,它對學生閱讀能力提升的效果是毋庸置疑的。
根據課文特點,教師主要引導學生進行批注式閱讀,在這樣的課堂里,學生集讀、畫、思、批于一體,既動腦又動手,學生的閱讀體驗感受更深刻,有效提高了閱讀效果。
五、批判式閱讀,張揚個性
在閱讀教學中,由于學生的生活背景,閱讀經驗不同,在閱讀文本時,難免會對文中的語言見解看法出現偏頗,這些都是學生獨有的閱讀感受體驗。在閱讀教學時,教師要鼓勵學生批判閱讀,在閱讀文本的基礎上,鼓勵學生把自己想說的話說出來,把作者沒想到自己想到的話說出來,這樣閱讀,不僅可以使學生個性得到張揚,而且也可以使學生的閱讀走向更深的層次。
如在教學蘇教版語文《三顧茅廬》一課時,學生自由閱讀課文,可以就文本中的語言內容提出自己的不同看法和見解。有學生指出:劉備為了邀請諸葛亮出山,狠狠把張飛批評了一頓,我認為這樣不對,張飛是他的好兄弟,再說張飛說的并不是沒有一點道理,劉備這樣批評他,太傷兄弟感情了。對于學生閱讀批判產生的各種看法,教師不要單方面制止,而是可以通過這種機會把問題拋給廣大學生,讓學生在爭論中達成統一的目標見識,如此一來,既激活了閱讀課堂,又提升了學生的閱讀能力,有助于學生的閱讀思考更加深入,同時,也使學生個性得到充分展示。
教師主要根據課文特點,鼓勵學生批判閱讀,由于不同學生對文本的理解感悟不同,這樣的閱讀,一方面可以把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的新課程理念落到實處;另一方面,在學生批判式閱讀中,學生的閱讀能力也會有大幅度的提升,從而達到有效提高學生閱讀效果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