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科技發展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為了做好**年科技發展計劃項目的組織申報工作,根據**市科技局關于申報**年**市科技發展計劃項目的通知文件精神(銀科字[**]38號),我局將組織**年**市科技發展計劃項目申報工作,現將“申報指南”(詳見**政府公眾網)轉發,請認真閱讀有關要求,欲申報的項目按要求認真填寫申報材料,望各有關單位確實做好項目申請的推薦工作,未按有關要求申報的項目,我局將不予受理。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年**市科技發展計劃項目編制的原則
1、堅持科學發展觀,貫徹“自主創新、重點跨越、支撐發展、引領未來”的科技工作方針,突出依靠科技創新和進步,促進“兩個最適宜”城市的建設,推動經濟社會的全面協調發展;
2、緊緊圍繞**市“十一五”科技發展規劃所確定的重點領域、重大科技專項,優先主題,突出優勢特色產業的技術集成、創新和成果轉化。
二、**年科技發展計劃的支持重點
重點支持:能源化工、機械裝備制造、信息技術、新材料、生物發酵與生物制藥、節能生產、污染治理、農副產品深加工等工業關鍵技術項目和現代奶業、蔬菜產業、無公害生產配套技術、優質高效養殖技術等農業傳統優勢產業;企業創新基礎條件平臺建設(包括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中心、企業技術中心等)。促進和提升科技資源的高效配置和綜合利用,充分發揮科技計劃對我縣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的引導和支撐作用。
三、**年科技發展計劃項目的組成
1、科技攻關項目:包括新產品試制、中間試驗(含軟科學研究)。此類項目必須具備實施的基礎條件,以提升科技創新能力為目標,堅持市場導向,突出效益優先,力爭重大突破,對企業和社會發展能直接到推動作用,通過科技攻關能直接運用于生產,形成規模并能夠取得知識產權,特別是自主核心技術。申報此類項目應做好調研、查新和試驗方案的論證。
2、科技開發項目:包括星火、火炬、科技成果推廣、新技術引進和電子計算機應用等計劃項目。申報此類項目要充分發揮科技創新優勢,并減少風險,以先進成就技術成果為依托,以加速成果轉化和規模效益為目標,直接用于生產建設,并能取得巨大經濟效益,帶動企業發展。此類項目一般投資風險較大,各申報單位要在認真做好全面調研、可行性論證和有一定基金保障的基礎上再行申報。
四、**年科技發展計劃項目的申報要求
1、申報**年科技發展計劃項目,需提供申報表一式四份和電子版一份(3.5英寸軟盤WORD文檔。
2、申報表在**市科技信息網()中下載。
計算機技術的選擇判據和機制往往具有很強的穩定性和快速性的特點,因此在這樣的選擇環境中,也可以促使計算機技術取得快速的發展。眾多實踐也證明了激烈的社會經濟競爭往往是技術上的較量。計算機穩定、明顯的選擇判斷機制,使得計算機更容易解決在生產、生活中出現的問題。同時,計算機技術的發展與計算機選擇機制的發展是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的。
2其他科技的發展依賴于計算機技術的支持
現代科技發展是基于計算機技術之上的,這樣或直接或間接的促進了計算機科技的發展。現代計算機科技與其他領域的結合,既滿足了行業發展需求,又促進了計算機在各行各業的發展、應用。
3計算機科技的發展趨勢展望
3.1從結構和功能等方面看,計算機逐漸走向巨型化、微型化、多媒體化、資源網絡化和智能化巨型化是指由于科學技術發展的需要,許多部門要求計算機具有更高的速度和更大的存儲容量;微型化是指計算機體積更小、重量更輕、價格更低、更便于應用于各個領域及各種場合;網絡化是要實現計算機之間的通信和資源共享,計算機網絡是計算機技術和通信技術互相滲透、不斷發展的產物。多媒體化是指現代計算機可以集圖形、聲音、文字處理為一體,為人們創造有聲有色、圖文并茂的信息環境;智能化是指計算機處理能力更加快捷方便,它是采用平行的處理技術,同時處理和分析計算機中的多個數據及多種指令,更有效地提升工作效率。
3.2新型計算機
由于芯片計算機技術經過多年的發展,目前開發潛力不大,因此開發新型計算機成為計算機行業發展的趨勢。(1)納米計算機。納米計算機是將納米技術于計算機技術緊密結合起來,由此形成的計算機。納米元件具有體積小、質地優、導電性能高的特點,因此可以替代傳統的硅芯片。納米技術起源于上世紀80年代,經過多年的發展過后取得了不錯的發展,使用納米級芯片組成的納米計算機,能耗小、可行性高,因此納米計算機會是計算機技術未來發展趨勢之一。(2)量子計算機。量子計算機是基于量子力學的原理,進行了計算機研發。相比于傳統的計算機量子計算機存儲的數據量要大得多,運行速度也非常快。量子計算機除了在運算速度和存儲性能的優勢之外,還具有極強的安保體系,加大了計算機的安全性能。(3)光子計算機。光子計算機是利用光子進行計算,把傳統計算機的導線互聯轉變成了光互聯。這樣可以根據光的不同波長來進行不同復雜任務的處理。(4)生物計算機。隨著計算機的發展進步,生物技術的快速發展,生物計算機的研發也在逐步變為現實。因為生物蛋白質分子自身結構的立體性,集成密度較高。生物計算機運行速度將會大大提升計算機的運行速度,它還能及時進行自我故障修復。本文來自于《學術論壇》雜志。學術論壇雜志簡介詳見
4總結
關鍵詞:經濟;科技;能源;知識經濟
一、科技發展與市場
盡管市場并非科技發展的唯一指向,但發展科學技術已離不開市場。當今世界已是一個市場、兩種制度。要發展我國經濟,就要提高我國科技的國際競爭力。從科技與經濟的關系來看,人們歷來在科技拉動和市場推動之間選擇,事實上,這二者是辯證統一的。茲以一例來說明。
美國的醫療費用很高,占國民生產總值的12%,相當于中國的全部國民生產總值。瑞士只是用國民生產總值的4%就取得了同等的保健效果,所以美國人自己覺得很浪費。美國人看病有一個特點,就是對高科技醫療手段的依賴性:一有輕微的外傷(如腳被崴),也要用核磁共振、CT斷層分析等手段來檢查。美國的醫療費用很高,就是因為大量運用高科技手段。這是個很大的市場。CT斷層分析、核磁共振是高技術產品,但在我們搞物理的人來看,還不算太高,那都是我們現代物理學早已解決了的問題。能不能與企業、醫療衛生部門、物理界合作,把中國這方面的醫療器械搞起來?我認為是可以的。我們的高科技產品在一定意義上是能和國外競爭的,這不是因為國產的技術特別高超(關鍵是要把先進科技有效運用起來),而是因為我國勞動力(包括高技術勞動力)便宜,所以我們的總成本是便宜的。高技術產品除了一定的技術含量外,大量的還是裝配行業,裝配要有一定的技術,而這些我們是能夠解決的。
這就是說,上述領域的技術創新的“可能性”早已存在,但為什么沒有向現實轉化呢?
在上一世紀和本世紀初,重大的發明、創新主要是由工廠之外的獨立發明者、研究機構作出的。我們知道,瓦特只有合伙人,他不屬于哪一個工廠;著名的愛迪生實驗室,有過象電燈泡等重大發明,是一個獨立實驗室。然而,在現代,獨立發明者和獨立實驗室的比例在不斷減少,企業內部從事R&D活動的比例不斷上升。
這一方面與科學、技術、經濟三者的日益緊密聯系密切相關,另一方面,與科斯所認為“企業”代替“工廠”的趨勢相關。企業代替工廠并不斷發展,是要將許多原本市場的交易內部化,以減少交易成本。當然,企業也不可能無限制發展,這是因為一方面并不是企業越大,市場交易費用會越低,績效會越高;另一方面,企業發展受壟斷與競爭之間的經濟及法律關系的制約。
這意味著,我們一方面應充分肯定并加強企業在技術創新中的主體地位和作用,另一方面,亦要充分估計企業乃至整個市場在國家創新體系中的局限性(而且這種局限性并不僅僅在于上述分析之中)。這就是說,市場推動和科技拉動對一個國家的創新體系來說,都是不可缺少的。
就上一醫療器械方面的技術創新而言,我們的“市場推動”機制仍不完善,企業尚未成為技術創新的主體。按彼特的觀點,技術創新,亦即實現技術、生產諸要素的創新性的“組合”,主要靠企業(家)來完成。在我國,產生真正意義上的企業家,至少需要三個飛躍:一是從“工廠”向企業的飛躍(包括觀念上);二是從傳統企業向現代企業的飛躍,這里所說的現代企業,人們在管理、制度等方面已有不少論述,我只從另一方面來談,即現代企業應是行業技術的重要推進者,具體來說,企業應把管理目標不僅僅置于生產、營銷策略方面,更應置于技術發展戰略上面;三是我們應能具有這樣的市場環境,即經營者不會過多地把注意力放在優惠政策和體制漏洞上——這方面的機會越多,技術創新的熱情就會越少。當然,上述三方面已在進行中。
二、“夕陽產業”與“新興產業”
有些產業并不是人們所認為的“夕陽產業”,而且,“夕陽產業”是可以向“新興產業”轉化的。以交通為例來說明。
當代交通正出現一個以高速鐵路為骨干路、公路體系相配合的交通體系。在歐洲,鐵路發展得比較早,美國的經濟發展得比較晚,鐵路和公路并行發展,但在美國公路(特別是高速公路)戰勝了鐵路,美國的交通運量的2/3是由高速公路擔負的。有的人據此認為鐵路是“夕陽工業”。在3年前,國家計委召開了一個交通問題討論會,一些與會者根據美國的經驗就說在中國鐵路也是夕陽工業,應大力發展高速公路。發表這些意見的是社會科學家,沒有我們搞自然科學的人到場。他們看到的是歷史資料,是公路戰勝了鐵路,因為汽車有方便之處,可以一家一戶,而鐵路是集中的。但是現代化的鐵路已不是過去的面貌了,高速鐵路開始興起了:日本的新干線每小時280公里,法國的叫做TGV,每小時350公里,世界各國都在研究每小時500公里的鐵路。美國的高速公路固然很發達,時速達到200公里是不成問題的,可誰敢這樣開車?美國人現在的設想是,高速公路與高速鐵路形成網絡,例如,把小汽車開到鐵路火車上面,然后火車以每小時400到500公里的速度開,到站后小汽車下火車繼續在公路上開。用現在高速公路與高速鐵路連結起來,速度也快,能源也省。這就是美國的部署。我們怎么辦?這需要認真探討。我認為,鐵路不僅不是“夕陽西下”而且是旭日東升。現代化的高速鐵路不僅把軌道接得很長,速度開得很快,而且正在出現一種新型的技術,叫磁浮列車。磁浮列車的速度已被證明至少500公里,而且有可能提高到700公里。現代化的磁浮列車技術已基本成熟,商業化運行為期不遠了。我甚至可以說,我國現在就應關注這一技術。
人們在分析“新興”或“夕陽”的時候,過份關注一般意義上的產業(有時僅僅是行業)的區別,而不是以技術方向來對照,盡管人們可能意識到這一點。但是,在決策所需的信息量如此巨大的時候,人們的這種意識仍有可能被遮蔽。市場自身能實現合理的選擇嗎?還是市場選擇如何與國家宏觀產業政策相結合?
此外,對市場前景的分析要和科技的發展結合起來。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的結合不僅是學科意義上,而且是決策機制上:在國家(地方)產業政策的制定上,要有科技人員和管理、決策人員相結合的機制。制定一個企業的經營戰略和方向,也是如此。
三、能源問題及相關科學技術
我國秦嶺以北煤的資源蘊藏量占全國90%以上,從長遠計,北煤南運是不可避免的,而且長期不可避免。為什么我國鐵路交通的壓力特別大,這跟北煤南運有很大關系,北煤南運約占了運輸量的40%。中國煤的蘊藏量10倍于中東的石油(就熱量而言)。中國組織一定數量的煤出口,是必要的。現在的問題是運不出去。從大秦線能運多少煤呢?2000萬噸,而僅日本就期望我們每年供應1億噸。從交通、環境及當前相關技術發展趨勢來看,煤最好不要鐵路運輸,而是把它磨成粉,再用水摻攪制成水煤漿,然后用管道運輸。現在大同到秦皇島的車皮是2000萬噸煤,回來有2000萬噸的物資嗎?沒有。這樣一來就放空車了。我了解到,現在國家想從山西鋪一根水煤漿管道到山東然后出口。象這樣的能源問題也涉及到交通問題,而如果用管道運輸,效益比火車更高。這些都有好多新技術。但從總體來講,我贊成逐漸壓縮煤耗減少污染,同時應該發展一些更為干凈一點的能源,主要是原子能和水能。
人們容易從原子能想到切爾諾貝利事故。但是,現在設計的核反應堆都是安全型的,而且是比較干凈的,沒有其它廢料,當然放射性要控制起來。世界曾經掀起過一個反核運動,有一個綠黨尤其反對核。現在綠黨開始改變態度,認識到不發展原子能就要燒煤,煤的污染比原子能更大。但美國的反核勢力仍然很大。美國的一些搞核電站的公司在美國就是賣不出去,什么地方要搞核電站,什么地方的老百姓就反對。所以美國就愿意賣給我們,因為中國沒有反核運動。中國最好不出現這樣的反核運動。
更重要的,我認為應多搞水電。水是可再生的能源,每年水都從大江大河流掉,不發電,太可惜了。現在中國正在建設長江三峽水庫。實際上,長江三峽搞起來以后,才利用了水資源的10%。水力資源的大頭在哪?在西南橫斷山區。西南橫斷山區的水量沒有長江干流那么大,但是落差大。從總體上說,其水能蘊藏量至少是全國的50%。為什么優先搞長江三峽而非西南?因為那些地方都處于深山窮谷。要修個水電站,首先要修盤山公路,它們高度都是2000到3000米,所以修盤山公路的投資很大。但是,這并非近期不可以解決。運輸的問題可以用飛艇來解決,飛艇的運輸量可達200至300噸,是卡車的6倍左右。1932年齊伯林的飛艇事故,使世界飛艇業受重創,影響至今。但是,現代的技術已經不一樣了,可以不用氫氣而用氦氣來代替。除了飛艇以外,還可搞索道運輸,另外,在西南搞水電建設也不見得要大幅度的鋼筋混凝土,因為可以在高山上就地取材,通過定向爆破獲得石材。目前,高溫超導技術也為高效的高壓輸電提供了可能性,否則,線路上損耗就可能達1/4,僅長江三峽的輸電就可能損耗兩個大亞灣的發電量。不過,以目前技術發展程度,鋪設1000公里是不現實的,但是,用超導輸電線取代消耗較大的、由發電機到變壓器那一段電纜在當前是可行的。
四、更理性地發展知識經濟
知識經濟要不要發展?要,而且要大力發展。當代生產的重大特點就是,精神生產力的比重越來越大。美國的信息產業占美國全部產業的65%。也就是說,精神生產的價值量超過了物質生產量。這是現代化生產的特點。什么是精神生產力呢?它包括信息高速公路,包括各種信息產業,包括新聞出版、報紙、電影等等。人,并不光要吃和喝,還有許多精神消費。這是當代社會發展的趨勢。
美國是世界軟件業的大頭,其它國家包括日本、印度等,近年來都有很快的發展。日本軟件業的道路和美國不一樣。美國軟件針對PersonalComputer的比較多,共性軟件比較多。日本的軟件是為大公司服務的,它的企業要搞自動化生產,所以它的軟件都是個性軟件。日本的千葉制鐵所有個1米9的軋機,而我國武鋼最大的軋機也才1米7。而且,制鐵所整個兩公里生產線很難看到人。全所三班倒,連倉儲人員一起也才80人,生產、買賣、運輸都由計算機控制。我國武鋼有2400人。可見,精神生產力能對生產和管理自動化影響到何種地步。
關鍵詞:經濟;科技;能源;知識經濟
一、科技發展與市場
盡管市場并非科技發展的唯一指向,但發展科學技術已離不開市場。當今世界已是一個市場、兩種制度。要發展我國經濟,就要提高我國科技的國際競爭力。從科技與經濟的關系來看,人們歷來在科技拉動和市場推動之間選擇,事實上,這二者是辯證統一的。茲以一例來說明。
美國的醫療費用很高,占國民生產總值的12%,相當于中國的全部國民生產總值。瑞士只是用國民生產總值的4%就取得了同等的保健效果,所以美國人自己覺得很浪費。美國人看病有一個特點,就是對高科技醫療手段的依賴性:一有輕微的外傷(如腳被崴),也要用核磁共振、CT斷層分析等手段來檢查。美國的醫療費用很高,就是因為大量運用高科技手段。這是個很大的市場。CT斷層分析、核磁共振是高技術產品,但在我們搞物理的人來看,還不算太高,那都是我們現代物理學早已解決了的問題。能不能與企業、醫療衛生部門、物理界合作,把中國這方面的醫療器械搞起來?我認為是可以的。我們的高科技產品在一定意義上是能和國外競爭的,這不是因為國產的技術特別高超(關鍵是要把先進科技有效運用起來),而是因為我國勞動力(包括高技術勞動力)便宜,所以我們的總成本是便宜的。高技術產品除了一定的技術含量外,大量的還是裝配行業,裝配要有一定的技術,而這些我們是能夠解決的。
這就是說,上述領域的技術創新的“可能性”早已存在,但為什么沒有向現實轉化呢?
在上一世紀和本世紀初,重大的發明、創新主要是由工廠之外的獨立發明者、研究機構作出的。我們知道,瓦特只有合伙人,他不屬于哪一個工廠;著名的愛迪生實驗室,有過象電燈泡等重大發明,是一個獨立實驗室。然而,在現代,獨立發明者和獨立實驗室的比例在不斷減少,企業內部從事R&D活動的比例不斷上升。
這一方面與科學、技術、經濟三者的日益緊密聯系密切相關,另一方面,與科斯所認為“企業”代替“工廠”的趨勢相關。企業代替工廠并不斷發展,是要將許多原本市場的交易內部化,以減少交易成本。當然,企業也不可能無限制發展,這是因為一方面并不是企業越大,市場交易費用會越低,績效會越高;另一方面,企業發展受壟斷與競爭之間的經濟及法律關系的制約。
這意味著,我們一方面應充分肯定并加強企業在技術創新中的主體地位和作用,另一方面,亦要充分估計企業乃至整個市場在國家創新體系中的局限性(而且這種局限性并不僅僅在于上述分析之中)。這就是說,市場推動和科技拉動對一個國家的創新體系來說,都是不可缺少的。
就上一醫療器械方面的技術創新而言,我們的“市場推動”機制仍不完善,企業尚未成為技術創新的主體。按彼特的觀點,技術創新,亦即實現技術、生產諸要素的創新性的“組合”,主要靠企業(家)來完成。在我國,產生真正意義上的企業家,至少需要三個飛躍:一是從“工廠”向企業的飛躍(包括觀念上);二是從傳統企業向現代企業的飛躍,這里所說的現代企業,人們在管理、制度等方面已有不少論述,我只從另一方面來談,即現代企業應是行業技術的重要推進者,具體來說,企業應把管理目標不僅僅置于生產、營銷策略方面,更應置于技術發展戰略上面;三是我們應能具有這樣的市場環境,即經營者不會過多地把注意力放在優惠政策和體制漏洞上——這方面的機會越多,技術創新的熱情就會越少。當然,上述三方面已在進行中。
二、“夕陽產業”與“新興產業”
有些產業并不是人們所認為的“夕陽產業”,而且,“夕陽產業”是可以向“新興產業”轉化的。以交通為例來說明。
當代交通正出現一個以高速鐵路為骨干路、公路體系相配合的交通體系。在歐洲,鐵路發展得比較早,美國的經濟發展得比較晚,鐵路和公路并行發展,但在美國公路(特別是高速公路)戰勝了鐵路,美國的交通運量的2/3是由高速公路擔負的。有的人據此認為鐵路是“夕陽工業”。在3年前,國家計委召開了一個交通問題討論會,一些與會者根據美國的經驗就說在中國鐵路也是夕陽工業,應大力發展高速公路。發表這些意見的是社會科學家,沒有我們搞自然科學的人到場。他們看到的是歷史資料,是公路戰勝了鐵路,因為汽車有方便之處,可以一家一戶,而鐵路是集中的。但是現代化的鐵路已不是過去的面貌了,高速鐵路開始興起了:日本的新干線每小時280公里,法國的叫做TGV,每小時350公里,世界各國都在研究每小時500公里的鐵路。美國的高速公路固然很發達,時速達到200公里是不成問題的,可誰敢這樣開車?美國人現在的設想是,高速公路與高速鐵路形成網絡,例如,把小汽車開到鐵路火車上面,然后火車以每小時400到500公里的速度開,到站后小汽車下火車繼續在公路上開。用現在高速公路與高速鐵路連結起來,速度也快,能源也省。這就是美國的部署。我們怎么辦?這需要認真探討。我認為,鐵路不僅不是“夕陽西下”而且是旭日東升。現代化的高速鐵路不僅把軌道接得很長,速度開得很快,而且正在出現一種新型的技術,叫磁浮列車。磁浮列車的速度已被證明至少500公里,而且有可能提高到700公里。現代化的磁浮列車技術已基本成熟,商業化運行為期不遠了。我甚至可以說,我國現在就應關注這一技術。
的時候,過份關注一般意義上的產業(有時僅僅是行業)的區別,而不是以技術方向來對照,盡管人們可能意識到這一點。但是,在決策所需的信息量如此巨大的時候,人們的這種意識仍有可能被遮蔽。市場自身能實現合理的選擇嗎?還是市場選擇如何與國家宏觀產業政策相結合?
此外,對市場前景的分析要和科技的發展結合起來。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的結合不僅是學科意義上,而且是決策機制上:在國家(地方)產業政策的制定上,要有科技人員和管理、決策人員相結合的機制。制定一個企業的經營戰略和方向,也是如此。
三、能源問題及相關科學技術
我國秦嶺以北煤的資源蘊藏量占全國90%以上,從長遠計,北煤南運是不可避免的,而且長期不可避免。為什么我國鐵路交通的壓力特別大,這跟北煤南運有很大關系,北煤南運約占了運輸量的40%。中國煤的蘊藏量10倍于中東的石油(就熱量而言)。中國組織一定數量的煤出口,是必要的。現在的問題是運不出去。從大秦線能運多少煤呢?2000萬噸,而僅日本就期望我們每年供應1億噸。從交通、環境及當前相關技術發展趨勢來看,煤最好不要鐵路運輸,而是把它磨成粉,再用水摻攪制成水煤漿,然后用管道運輸。現在大同到秦皇島的車皮是2000萬噸煤,回來有2000萬噸的物資嗎?沒有。這樣一來就放空車了。我了解到,現在國家想從山西鋪一根水煤漿管道到山東然后出口。象這樣的能源問題也涉及到交通問題,而如果用管道運輸,效益比火車更高。這些都有好多新技術。但從總體來講,我贊成逐漸壓縮煤耗減少污染,同時應該發展一些更為干凈一點的能源,主要是原子能和水能。
人們容易從原子能想到切爾諾貝利事故。但是,現在設計的核反應堆都是安全型的,而且是比較干凈的,沒有其它廢料,當然放射性要控制起來。世界曾經掀起過一個反核運動,有一個綠黨尤其反對核。現在綠黨開始改變態度,認識到不發展原子能就要燒煤,煤的污染比原子能更大。但美國的反核勢力仍然很大。美國的一些搞核電站的公司在美國就是賣不出去,什么地方要搞核電站,什么地方的老百姓就反對。所以美國就愿意賣給我們,因為中國沒有反核運動。中國最好不出現這樣的反核運動。
更重要的,我認為應多搞水電。水是可再生的能源,每年水都從大江大河流掉,不發電,太可惜了。現在中國正在建設長江三峽水庫。實際上,長江三峽搞起來以后,才利用了水資源的10%。水力資源的大頭在哪?在西南橫斷山區。西南橫斷山區的水量沒有長江干流那么大,但是落差大。從總體上說,其水能蘊藏量至少是全國的50%。為什么優先搞長江三峽而非西南?因為那些地方都處于深山窮谷。要修個水電站,首先要修盤山公路,它們高度都是2000到3000米,所以修盤山公路的投資很大。但是,這并非近期不可以解決。運輸的問題可以用飛艇來解決,飛艇的運輸量可達200至300噸,是卡車的6倍左右。1932年齊伯林的飛艇事故,使世界飛艇業受重創,影響至今。但是,現代的技術已經不一樣了,可以不用氫氣而用氦氣來代替。除了飛艇以外,還可搞索道運輸,另外,在西南搞水電建設也不見得要大幅度的鋼筋混凝土,因為可以在高山上就地取材,通過定向爆破獲得石材。目前,高溫超導技術也為高效的高壓輸電提供了可能性,否則,線路上損耗就可能達1/4,僅長江三峽的輸電就可能損耗兩個大亞灣的發電量。不過,以目前技術發展程度,鋪設1000公里是不現實的,但是,用超導輸電線取代消耗較大的、由發電機到變壓器那一段電纜在當前是可行的。
四、更理性地發展知識經濟
知識經濟要不要發展?要,而且要大力發展。當代生產的重大特點就是,精神生產力的比重越來越大。美國的信息產業占美國全部產業的65%。也就是說,精神生產的價值量超過了物質生產量。這是現代化生產的特點。什么是精神生產力呢?它包括信息高速公路,包括各種信息產業,包括新聞出版、報紙、電影等等。人,并不光要吃和喝,還有許多精神消費。這是當代社會發展的趨勢。
頭,其它國家包括日本、印度等,近年來都有很快的發展。日本軟件業的道路和美國不一樣。美國軟件針對PersonalComputer的比較多,共性軟件比較多。日本的軟件是為大公司服務的,它的企業要搞自動化生產,所以它的軟件都是個性軟件。日本的千葉制鐵所有個1米9的軋機,而我國武鋼最大的軋機也才1米7。而且,制鐵所整個兩公里生產線很難看到人。全所三班倒,連倉儲人員一起也才80人,生產、買賣、運輸都由計算機控制。我國武鋼有2400人。可見,精神生產力能對生產和管理自動化影響到何種地步。
關鍵詞:金鹵燈;陶瓷;綠色照明;高強度氣體放電燈
中圖分類號:TB85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2374(2011)01-0017-02
隨著世界范圍的綠色照明工程的不斷推進,高強度氣體放電燈(H JD)由于其光效高、顯色性好、長壽命等優點,得到了廣泛的應用。金屬鹵化物燈(簡稱金鹵燈)作為高強度氣體放電燈,以其光效高。顯色性好、壽命長,兼有白熾燈和氣體放電燈的雙重優點等特性,已越來越受到人們的歡迎和廣泛的使用。據統計,近年來金鹵燈年增幅一直達到40%以上。目前,金鹵燈主要用于機場、車站、港口、體育場館及城市亮化工程的泛光照明方面,隨著金鹵燈生產的發展和市場的拓展,今后金鹵燈產品將在城市道路、商業廣場、超市和工礦照明中大量使用。所有這些,在環保和節能越來越受重視的全球發展趨勢下,都將促進金鹵燈照明市場的加速發展。
1 金鹵燈的研究現狀
金鹵燈是美國在20世紀60年代首先研制出來的新型節能光源。金鹵燈是電光源產品中制造工藝最復雜、技術難度最大,也最具有遠大發展前途的產品。早在20世紀初就有人試圖從汞電弧中加入金屬鹵化物,以產生具有金屬光譜的光源,但因其制造工藝技術復雜而未能付之實現。直到20世紀60年代初,才在高壓汞燈制造技術的基礎上開發出金屬鹵化物燈。繼美國研制出第一個金屬鹵化物燈――“鈧鈉燈”之后,世界各大制燈公司投入力量進行開發,開發出了不同類型的金鹵燈,如荷蘭。英國、德國和日本相繼開發出鈉鉈銦體系、鏑鉈體系及氯化錫分子體系。經過了二十多年的努力,各種不同類型的金鹵燈的生產制造技術才趨向成熟,到了20世紀80年代初,開始大批量的投入生產。在20世紀90年代,金鹵燈已成為HID燈中最有競爭力的產品。金鹵燈以其高光效、高亮度、高顯色、多色調、長壽命的特點,不僅成為最理想的高效節能光源,而且也是多功能并向全方位發展的光源。目前,金鹵燈已形成了由小功率到大功率、低色溫到高色溫、一般顯色到高顯色,以及高光效、長壽命等各具特色的規格和品種。以美國Philips公司、GE公司、OSRAM公司、日本松下等公司為代表的國外金鹵燈制造商幾乎壟斷了陶瓷金鹵燈電弧管制備技術、工藝、材料等的國際市場。
20世紀70年代我國開始研制金鹵燈,歷經40余年的發展,金鹵燈的生產技術日臻成熟,金鹵燈作為綠色節能光源為市場所接受。20世紀90年代初,我國上海亞明燈泡廠引進了美國先鋒公司的第一條金鹵燈生產線生產燈泡,這不僅保證了1990年亞運會體育場館照明之用,也帶動了光源照明全行業對金鹵燈的開發和生產。20世紀90年代初全國年生產20萬燈泡,2003年全國金鹵燈的產量已超過了1200萬只,我國已成為名副其實的金鹵燈生產大國。但我國光源行業分散,燈廠過多,知名品牌太少,研發投八過低,因此金鹵燈的質量與世界著名企業如Philips、OSRAM及Venturelighting等相比,仍有相當差距。在國際光源市場,我國高價位優質燈所占比例不高。目前,金鹵燈在歐美發達國家發展勢頭迅猛,已有近40%的普及率。我國金鹵燈近年來發展雖較快,但其所占比例和普及率均較低,在去年我國生產的80億支燈泡中,金鹵燈所占比例不到2%。由于功率越小,技術要求越高,目前國內50W以下的金鹵燈生產尚屬空白。
2 金鹵燈的工作原理及特性
2.1 金鹵燈的工作原理
電弧管內充有汞、惰性氣體和一種以上的金屬鹵化物。金屬鹵化物作為金鹵燈的發光材料,通常以固體形態存在于燈內。工作時,汞蒸發,電弧管內汞蒸氣壓達幾個大氣壓(零點幾個兆帕):鹵化物也從管壁上蒸發,擴散進入高溫電弧柱內分解,金屬原子被電離激發,輻射出特征譜線。當金屬離子擴散返回管壁時,在靠近管壁的較冷區域中與鹵原子相遇,并且重新結合生成鹵化物分子。這種循環過程不斷地向電弧提供金屬蒸氣。電弧軸心處的金屬蒸氣分壓與管壁處鹵化物蒸氣的分壓相近,一般為1330~13300Pa。通常采用的金屬平均激發電位為4eV左右,而汞的激發電位為7 8eV。金屬光譜的總輻射功率可以大幅度超過汞的輻射功率。結果,典型的金屬鹵化物燈輸出的譜線主要是金屬光譜。充填不同種金屬鹵化物可改善燈的顯色性(平均顯色指數Ra為70~95)。汞電弧總輻射中僅有23%在可見光區域內,而金屬鹵化物電弧的總輻射則有50%以上在可見光區域內,燈的發光效率可高達120Lm/W以上。
2.2 金鹵燈的特性
金屬鹵化物燈放電管的管壁材料對其性能具有重要的影響。根據電弧管材料的不同,金鹵燈可以分為石英金鹵燈和陶瓷金鹵燈兩種。
2.2.1 石英金鹵燈的特性
石英金鹵燈的電弧管泡殼是用石英做的,在高溫工作狀態下鈧或其它稀土和石英管殼會產生反應,形成硅酸鹽和硅的鹵化物。這樣反應的結果使在管殼上形成sc或稀土金屬元素的硅酸鹽,造成金屬元素的減少,使顏色產生漂移,并影響管殼的透明度:分離出來的si元素會融解于鎢電極中,使電極的發射性能變壞:此外,由于過剩的鹵索,使放電困難;并產生有害的鹵鎢循環,腐蝕電極,使管壁發黑,引起光衰,另外,有些金屬離子(如鈉離子)在燈的壽命燃點過程中逐漸地通過管壁滲漏,也會使燈的光電性能變壞。這些都限制了石英管金屬鹵化物燈性能參數及壽命的提高,歸納起來石英金鹵燈有以下特性:
(1) 影響石英金鹵燈色溫差因數有:電網電壓、點燈角度、燈體內鹵化物情況、環境等。
(2) 為保證石英金鹵燈的色溫和壽命,電網的電源電壓要求在短時間內波動不得超過5%:長期波動不得超過3%,較大的電壓變化會縮短光源的壽命廈顏色的偏移,相與相之間的電壓也會使石英金鹵燈產生色溫差。
(3) 石英金鹵燈單個光源在使用過程顏色的差異和逐漸漂移是正常現象,特別是對于低色溫(如3000K)更為-明顯,在5000K時,人的眼睛對色溫感覺下降,使人感覺色溫的一致性有所改善,因為國內產品均以鈉鈧金鹵泡為主,它們的色溫在4000K左右(即美標金鹵泡),所以在色溫一致性很難保證。雖然國家標準在這方面的色溫偏差是+/300K,但這個偏差數值很容易讓人看到色溫的差異。按國標標稱合格色溫的石英金鹵燈,從光源的兩端看起來有色溫差,多個光源亮燈后進行對比也會有色溫差。
(4) 廠家生產石英金鹵燈,出廠時點燈老煉一般只有30分鐘之內,而石英金鹵燈色溫等其他性能問題相對穩定在點燃100小時之后才可靠。
(5) 為了保證光源的壽命要求每周至少對石英金鹵燈關燈一次。
(6) 為了保證光源的色溫一致性,建議用戶在同路上并聯的光源不多于4個,以減少電壓的變化。管尺寸可以控制得非常精確,因此光電性能一致性和穩定性好,允許更高電弧溫度。1994年,國外光源廠家成功首創了陶瓷金屬鹵化物燈,成為電光源發展歷史上一個重要的里程碑。相對石英金鹵燈,陶瓷金鹵燈有以下特性:
(1) 鈉金屬不會通過陶瓷管遷移到放電管外。
(2) 陶瓷管在高溫下化學穩定性好,即使出現鋁金屬元素也不會影響鎢電極的性能(因為鋁很難溶解于鎢),使燈具有更長的壽命。
(3) 陶瓷管的幾何尺寸精度高,因而使燈的性能一致性好。
(4) 電弧管可工作在更高的溫度下,電弧內有更多的金屬原子受激發,導致更好的顯色性,更高的發光效率。
(5) 放電管體積小,發光體亮度高。
(6) 色溫的一致性好,無論電源電壓的變化:電燈位置的變化,以及燈壽命過程,燈的色溫變化很小。
3 金鹵燈的發展趨勢
從金鹵燈的特性可知,相對于石英金鹵燈,陶瓷金鹵燈具有光源壽命長、發光效率高、壽命期間色溫穩定性、色溫一致性好的優點。因此,作為綠色環保型照明產品,金鹵燈在制造上將向陶瓷金鹵燈方向發展,生產工藝技術和自動化裝備水平將變得更高。
(1) 金鹵燈電弧管表面保溫涂層水噴粉噴涂工藝正在逐步取代干粉噴涂工藝或粉漿涂抹工藝:新型節能環保的高效能電弧管噴粉已成為當前電光源節能技術的研發熱點之一。
(2) 以氧化鋁半透明陶瓷取代石英,用作魚鹵燈電弧管的材,極大地提高了照明的光通量和顯色性。
(3) 改變金鹵燈電弧管泡殼形狀,由圓柱形向橢球形方向發展,顯著提高了光效和燈泡壽命。
(4) 改善金鹵燈電弧管泡殼材料,由石英向多晶半透明氧化鋁陶瓷方向發展。
參考文獻
[1]是勇強,楊國棟電光源科技發展趨勢[J].真空電子技術.2010
[2]羅宗南,崔一平,揚正名.等陶金屬鹵化物燈[J].照明工程學報,1999.10(4)
[3]江姍陶瓷金屬鹵化物燈技術發展概避.中國照明電器,2005.(8)
[4]沈季平,金屬鹵化物燈的進展[J].燈與照明,2003,27(1)
[5]趙堅玉.國內金鹵燈生產設備的現狀與發展[J].照明工程學報2003.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