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色av,短篇公交车高h肉辣全集目录,一个人在线观看免费的视频完整版,最近日本mv字幕免费观看视频

首頁 > 文章中心 > 模具鉗工

模具鉗工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模具鉗工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模具鉗工

模具鉗工范文第1篇

關鍵詞:模具鉗工;實踐教學;項目教學

前言:模具行業對于技術要求十分嚴苛,同時模具行業屬于資金密集型產業,伴隨著社會科學技術及經濟水平快速發展,模具行業所具有的新型技術人員數量不斷較少,特別是模具鉗工方面人才。怎樣在傳統模具鉗工教學基礎上,對模具鉗工教學進行創新,進而保證模具鉗工教學所培養出來的人才與現代化生產需求相吻合,已經成為模具教育人員首先需要解決的問題。根據模具鉗工教育現狀,利用以工作實踐作為導向的課程創新,在教學過程中應用項目教學法,希望能夠有效提高模具鉗工教學質量。

一、項目教學的概述

項目教學屬于一種新型職業教育模式,得到了社會各界關注。項目教學在開展過程中,是以真實的工作環境作為教學背景,按照真實工作情況作為教學資源,教師與學生一同完成工作任務,所開展的教學活動。項目教學與傳統教學方法所存在的差異如圖一所示。由圖一可知,在傳統教學內,教師具有決定主體地位,學生僅僅被動接受知識,教學信息傳輸屬于單向的。但是在項目教學內,教師需要與學生一同完成某一項目,理論知識與實踐教學能夠有效結合,有效解決傳統教學模式所存在的相互獨立問題,信息雙向傳輸。

二、典型工作任務的設計

典型工作任務實際上就是在項目教學過程中所應用到的教學案例,改教學案例具有十分顯著的代表性,能夠代表某一類工作情況,同時與項目教學所涉及到的知識點之間有著十分緊密關聯。項目教學所應用到的典型工作任務最好來源于實際工作,但是特殊情況下也可以是虛擬的。在教學過程中,典型工作任務需要按照實際教學需求進行劃分,形成多個小型任務及項目。按照專業技能教學特點及市場發展需求,充分發揮出企業在教學過程中所具有的作用,解決現階段教材內容更新緩慢問題。在模具鉗工實踐過程中,教學工作需要以基礎工序作為基礎條件,同時還需要提高模具鉗工實踐難度。例如,在完成注塑模具安裝調試項目過程中,教師與學生就可以按照模具結構及有關理論知識,完成模具安裝及調試操作,與此同時學生還能夠有效對注塑機操作方法及質量控制方法進行了解,最大程度提高學生實踐動手能力,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充分挖掘學生潛在學習潛能。

在傳統教學過程中,正常情況下,各種技能實踐都是分別進行訓練的。學生雖然具有較多實踐動手能力,但是所取得的教學效果并不理想。利用項目教學,教師可以為學生提供典型工作任務,這樣不僅僅能夠讓學生有效對教學任務內實踐技能進行了解,同時學生在實踐過程中也能夠認識到模具制造的樂趣及重要性,學習積極性也能夠得到有效調動。

三、典型工作任務的實施

典型工作任務實際上就是知識傳輸的載體,將實際工作以課程的方式展現出來。項目教學落實過程中,教師可以充分利用自身所受到的資源,對學生進行引導,采取邊學邊做的模式,提高學生理論知識的同時,提高學生實踐技能。例如,教師在對測量工具講解及示范之后,能夠有效提高學生測量實踐技能。在這個過程中,學生還能蠐行Ф約庸ひ求進行了解,制造出與要求相吻合的零件。教師在學生制作過程中,應該在一旁進行指導,及時發現學生所存在的問題,及時進行糾正,逐漸提高學生實踐技能。按照《模具鉗工》學科特點,全部教學模塊都是相對獨立存在的。所以,教學模塊在落實過程中,應該遵守有關原則,按照一定順序落實。

四、管理和評價體系

現階段,院校在開展實踐教學過程中,基本上都已經采取了企業管理模式。企業在開展實踐教學過程中,與企業月薪十分相同,教學開展之前每個學生都具有1000元,按照學生所完成的工作量,對學生分數進行計算。與此同時,學生在實踐過程中一旦出現廢品,需要針對性進行懲罰。按照改革意見,學校會向學生頒發一定數量的金額。

這種考核方式在實際應用過程中,能夠有效讓學生對企業管理模式進行了解,保證學生價值觀念與企業價值觀念相吻合。長久以往,學生在潛意識觀念內就會認為,自身在幾周工作時間內能夠獲得相對應的酬勞,自身所能夠獲得的酬勞與自身共享之間有著十分緊密關聯。學生一旦生產的產品質量較低、產品出現損失,首先影響的就是自身經濟效益。千金薪金制還有一個作用就是提高對質量關注程度,有效降低學生出現違紀可能性。

五、教師要求

模具鉗工范文第2篇

關鍵詞: 《機械制圖》課程 模具鉗工教學 機械制圖成績 識圖能力

長期以來,許多高職院校對于專業理論課和技能課之間的關系很模糊。有些學校開設了大量的專業理論課,可學生真正動手實踐的時間少之又少,這些高職院校逐漸辦成了“普高化”,只不過把普高的歷史、地理、生物換成了專業理論課而已;還有些高職院校,為了追求短期的品牌效應,一味地搞技能訓練,專業理論課能砍則砍,甚至理直氣壯地認為:“職業學院就是搞技能的,只要有技術,文盲也不要緊。”

上述兩種教學模式都走向了極端。實際上,理論與實踐的關系是既相互獨立又相互依存的,理論可以相對于實踐獨立存在,也可以“理論指導實踐”;實踐可以先行,它可以檢驗理論的科學性。《機械制圖》課程是機械類專業的一門專業基礎課,也是高職院校機械專業的學生進校學習的第一門專業課。模具鉗工是機械類專業的一項技能,在就業市場上具有較好的前景。兩者在具有機械專業的高職院校都是必開的理論課和技能課,但不少院校的教師認為兩者沒有必然的聯系。我在校長期從事《機械制圖》課程的理論教學,這幾年根據學院需要開始從事模具鉗工的指導工作。幾年的摸索,我越來越覺得在模具鉗工教學中是離不開理論的支持,尤其是《機械制圖》這門課對模具鉗工有很大的幫助。

在我任教的高模具0702班有一名叫劉剛的學生,他的《機械制圖》課程是我教的。良好的空間想象能力和勤勉的學習態度使得他的《機械制圖》成績在班級中公認第一,他也因此得到了“機械狂人”的稱號。模具鉗工實習開始后,我很快發現他與其他學生不同,許多學生還在為圖形的含義發愁時,他已在獨立思考工藝的安排。很快在這個班級中,他的實踐操作水平也是公認第一。從這個學生身上,我得了一個啟發:要想將來在模具專業上發展的學生,他的機械制圖成績一定要好。可能許多人會提出疑問,那么理論差的就不可能成為一名好的技術工人了嗎?我再舉一個例子,去年我們在選拔學生去參加長沙市職教教研室組織的模具鉗工競賽時,有兩個學生的選拔曾讓我犯愁。這兩個學生都是高模具0701班學生,一位叫羅明峰,是我的《機械制圖》課代表,當時在模具鉗工訓練中表現只是中上等,并不是出類拔萃;另一位叫王建華,當時在鉗工訓練中的表現要比羅明峰略勝一籌,而且力氣大,這是先天的優勢(從事過鉗工的人都知道,力氣大鉗工干得快)。經過長時間考慮,我選擇了羅明峰。原因就是羅明峰的機械制圖成績是年級中最好的,而王建華的成績一般,我認為羅明峰的發展潛力比他大。結果證實了我的推測,到鉗工實習的后期,羅明峰的技能水平逐漸超越了王建華。

這兩個例子使我堅信,一個學生要想在模具鉗工專業中取得突破,必須有良好的制圖基礎。但由于高職院校學生的基礎普遍較差,在短短的時間內要求他們把機械制圖的內容融會貫通,能正確識讀零件圖、裝配圖,困難較大。因此在模具專業教學中,我很注意復習《機械制圖》的內容,把機械制圖的基本內容滲透于模具鉗工教學中,以便更好地為模具鉗工實習服務。

在實習過程中我要求學生在工藝輔導中,必須把將要加工工件的零件圖以1∶1的比例畫在記錄本上。結果有學生不能夠正確理解1∶1比例的含義,學生只是簡單地把黑板上的圖形抄下來。我只好讓學生看制圖書,充分理解“圖中圖形與其實物的線性尺寸是相等的”這句話。在“銼削正五棱柱”的課題中,許多學生正五邊形不會畫,正五邊形在制圖第一章等分圓周中介紹過,我要求學生圖形畫不出來不允許加工,經過再學習,所有學生都順利地開始加工工件。有些制圖教師說,參加過模具鉗工實習的學生在《機械制圖》的考試中總考得比較好。

《機械制圖》課程主要是培養學生的識圖能力,而模具鉗工作為機械行業一種加工維修的工種,試想一個加工工人或維修工人連圖紙都看不懂,那么他如何加工、維修產品。大家看下圖,這是中級鉗工的一道訓練題:

對于許多《機械制圖》學得不好的學生而言,看懂這張圖紙是相當吃力的。這里面涉及組合體、剖視圖、投影關系、表面粗糙度、形位公差、極限配合等許多《機械制圖》的知識點。有些學生連圖形都看不懂,不知道這是幾件配;有些學生不能理解形位公差,對圖形中的垂直關系搞不清楚;還有些學生對80±0.06等極限尺寸不明白,所有尺寸只能盡量往基本尺寸加工。這些都是《機械制圖》課程的基本教學,學生不能掌握,就不能把工件加工好。因此,在鉗工實習的工藝分析課上,我首先幫助學生回憶《機械制圖》的一些內容。例如上面這張圖,我是這樣帶領學生讀圖的:

1.看標題欄。由標題欄確定該訓練課題的名稱是“圓弧直角銼配”,用45鋼銼削,該課題的難度是中級工訓練題,訓練時間是3個小時。

2.看圖形。圖形由一個主視圖和一個全剖的左視圖組成,由圖形我們知道這是一個帶圓弧和直角的兩件閉配,具有一定的難度,整個工件只有一個定位孔。

3.看尺寸標注。由圖我們可以確認所有的尺寸,判斷尺寸基準,知道所有面的表面粗糙度,以及分析形位公差的要求。

4.看技術要求。由此,我們可以知道基準件是件1,件2按件1修配。只有讀懂這張圖,我們才能根據圖紙合理安排工藝;只有定好合理的工藝,我們才能把工件做好。

眾所周知,工藝是鉗工的關鍵所在,而讀懂圖又是安排工藝的必要基礎,這就是理論聯系實踐,理論指導實踐的原理。所以,我認為《機械制圖》對模具鉗工教學相當重要,在鉗工實習指導中處處滲透《機械制圖》的教學非常重要。

參考文獻:

[1]許發樾主編.模具常用機構設計.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3.

[2]陳志剛主編.塑料模具設計.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2.

[3]機械制圖.機械工業出版社,2005,第6版.

模具鉗工范文第3篇

【關鍵詞】模具制造;數控加工;數控車削技術;數控銑削技術

1、模具的數控加工

1)模具數控加工的特點

(1)模具的制造是單件生產。每一副模具都是一個新的項目,有著不同的結構特點,每一個模具的開發都是一項創造性的工作。

(2)模具的開發并非最終產品,而是為新產品的開發服務,一般企業新產品的開發在數量上、時間上并不固定,從而造成模具生產的隨機性強、計劃性差,包括客戶變動大、產品變化多,因此對模具制造企業的人員有更高的要求,要求模具企業的員工必須能快速反應,也就是要有足夠的基礎知識和實踐經驗。

(3)模具制造要快速。新產品的開發周期越來越短,而模具又是新產品開發費時最多的項目之一,模具開發的周期隨之縮短,因此模具從報價到設計制造過程都要有很快捷的反應。特別是模具制造過程必須要快,才能達到客戶的要求。因此就要求模具的加工工序應高度集成,并優化工藝過程,在最短的加工工藝流程中完成模具的盡量多的加工。

(4)模具結構不確定。模具需要按制件的形狀和結構要素進行設計,同時由于模具所形成的產品往往是新產品,所以在模具開發過程中需要有更改,或者在試模后,對產品的形狀或結構作調整,而這些更改需要進行重新加工。

(5)模具加工的制造精度要求高。為了保證成形產品的精度,模具加工的誤差必須時行有效控制,否則模具上的誤差將在產品上放大。模具的表面粗糙度要求高,注塑模具或者壓鑄模具,為了達到零件表面的光潔,以及為了使熔體在模具內流動順暢,必須有較低的表面粗糙度值。

2)模具數控加工的技術要點

(1)模具為單件生產,很少有重復開模的機會。因此,數控加工的編程工作量大,對數控加工的編程人員和操作人員就有更高的要求。

(2)模具的結構部件多,而且數控加工工作量大。模具通常有模架、型腔、型芯、鑲塊或滑塊、電極等部件,需要通過數控加工成形。

(3)模具的型腔面復雜,而且對成形產品的外觀質量影響大,因此在加工腔型表面時必須達到足夠的精度,盡量減少、最好能避免模具鉗工修整和手工拋光工作。

(4)模具部件一般需要多個工序才能完成加工,應盡量安排在一次安裝下全部完成,這樣可以避免因多次安裝造成的定位誤差并減少安裝時間。通常模具成形部件會有粗銑、精銑、鉆孔等加工,并且要使用不同大小的刀具進行加工,合理安排加工次序和選擇刀具就成了提高效率的關鍵因素之一。

(5)模具的精度要求高。通常模具公差范圍在達到成形產品的1/5~1/10,而在配合處的精度要求更高。只有達到足夠的精度,才能保證不溢料,所以在進行數控加工時必須嚴格控制加工誤差。

(6)模具通常是“半成品”,還需要通過模具鉗工修理或其他加工,如電火花加工等,因此在加工時,要考慮到后續工序的加工方便,如為后續工序提供便于使用的基準等。

(7)模具材料通常要用到很硬的鋼材,如壓鑄模具所用的H13鋼材,通常在熱處理后,硬度會達到52~58HRC,而鍛壓模具的硬度更高。所以數控加工時必須采用高硬度的硬質合金刀具,選擇合理的切削用量進行加工,有條件的最好用高速銑削來加工。

(8)模具電極的加工。模具加工中,對于尖角、肋條等部位,無法用機加工加工到位。另外某些特殊要求的產品,需要進行電火花加工,而電火花加工要用到電極。電極加工時需要設置放電間隙。模具電極通常采用純銅或石墨,石墨具有易加工、電加工速度快、價格便宜的特點,但在數控加工時,石墨粉塵對機床的損害極大,要有專用的吸塵裝置或者浸在液體中進行加工,需要用到專用數控石墨加工中心。

(9)標準化是提高效率、縮短加工時間的有效途徑。對于模具而言,盡量采用標準件,可以減少加工工作量。同時在模具設計制造過程中,使用標準的設計方法,如將孔的直徑標準化、系列化,可以減少換刀次數,提高加工效率。

2、數控加工在模具制造中的應用

1)模具的數控加工技術按其能量轉換形式不同可分為:

(1)數控機械加工技術。模具制造中常常用到的如數控車削技術、數控銑削技術,這些技術正在朝著高速切削的方向發展。

(2)數控電加工技術,如數控電火花加工技術、數控線切割技術。

(3)數控特種加工技術。包括新興的、應用還不廣泛的各種數控加工技術,通常是利用光能、聲能、超聲波等來完成加工的,如快速原型制造技術等。

這些加工方式為現代模具制造提供了新的工藝方法和加工途徑,豐富了模具的生產手段。但應用最多的是數控銑床及加工中心;數控線切割加工與數控電火花加工在模具數控加工中應用也非常普遍;而數控車床主要用于加工模具桿類標準件,以及回轉體的模具型腔或型芯;數控鉆床的應用也可以起到提高加工精度和縮短加工周期的作用。

在模具數控制造中,應用數控加工可以起到提高加工精度、縮短制造周期、降低制造成本的作用,同時由于數控加工的廣泛應用,可以降低對模具鉗工經驗的過分依賴。因而數控加工在模具中的應用給模具制造帶來了革命性的變化。當前,先進的模具制造企業都以數控加工為主來制造模具,并以數控加工為核心進行模具制造流程的安排。

2)數控車削加工

數控車削在模具加工中主要用于標準件的加工,各種桿類零件如頂尖、導柱、復位桿等。另外,在回轉體的模具中,如瓶體、盆類的注塑模具,軸類、盤類零件的鍛模,沖壓模具的沖頭等,也使用數控車削進行加工。

3)數控銑削加工

數控銑削在模具加工中應用最為廣泛,也最為典型,可以加工各種復雜的曲面,也可以加工平面、孔等。對于復雜的外形輪廓或帶曲面的模具,,如電火花成形加工用電極、注塑模、壓鑄模等,都可以采用數控銑削加工。

4)數控電火花線切割加工

對于微細復雜形狀、特殊材料模具、塑料鑲拼型腔及嵌件、帶異形槽的模具,都可以采用數據電火花線切割加工。線切割主要應用在各種直壁的模具加工,如沖壓模具中的凹凸模,注塑模中的鑲塊、滑塊,電火花加工用電極等。

5)數控電火花成形加工

模具的型腔、型孔,包括各種塑料模、橡膠模、鍛模、壓鑄模、壓延拉深模等,可以采用數控電火花成形加工。

總之,模具具有結構復雜、型面復雜、精度要求高、使用的材料硬度高、制造周期短等特點。應用數控加工模具可以大副度提高加工精度,減少人工操作,提高加工效率,縮短模具制造周期。同時,模具的數控加工具有一定的典型性,比普通產品的數控加工有更高的要求。

參考文獻

[1]邱言龍.模具鉗工實用技術手冊[M].北京:中國電力出版社,2010.01

[2]劉洪璞.模具鉗工實用技能[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6.01

[3]張能武.模具工常用技術手冊[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08.10

模具鉗工范文第4篇

關鍵詞:金剛石磨具;釬焊工藝

隨著科技的進步,金剛石作為切割材料的一種工具也被廣泛使用;隨著其合成技術的不斷進步發展,金剛石磨具在提高材料的利用率與產量上的優勢也逐漸凸顯出來,很快便取代了傳統的磨具。在現在看來,在玻璃深加工等各個領域金剛石磨具的應用十分廣泛。

1.釬焊工藝

釬焊工藝,它主要采用了比母材熔點低的金屬材料當做釬料,先將焊件與釬料加熱到高于釬料熔點但要低于母材熔化的溫度,利用液態的釬料將母材潤濕,填充材料之間的接頭間隙,與此同時與母材之間形成相互擴散以便最終實現連接各個焊件的一種工藝方法。但在進行這項工藝之前一定要確保各個工件都進行了嚴格的清洗與加工:確保工件表面的油污與氧化膜已經去除掉,為釬焊的順利進行打下基礎。同時還要注意接口裝配間的間隙,一般在 0.01~0.1毫米之間為最佳。

2.金剛石磨具的釬焊工藝分析

金剛石作為一種特殊的材料,以其突出的高硬度、最好的導熱性、良好的耐磨性贏得長期關注,同時也是加工各類堅硬材料不可缺少的工具。金剛石特殊的晶體結構與其他材料有著明顯的差別,將其做成磨具對其他物體進行切割是現在應用最廣的一種。用釬焊技術將金剛石與其他材料進行完美的結合,不僅再次增強了其強度,還可以大大提高其使用壽命。根據金剛石自身的物理性質,因其界面上的結合強度高,所以只需要很薄的結合劑就可以將磨粒很好的保持住,并且度可高達70%~80%。這樣不僅可以大大提高磨料的使用率延長其使用壽命,還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工作效率。這種技術與傳統的辦法相比,優勢十分明顯。

3.金剛石磨具釬焊工藝存在的問題分析

金剛石磨具自身獨特的物理性質也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了它在進行釬焊工藝時會有一些問題產生。下面,我們主要就這方面來研究以下幾個問題。

3.1濕潤性的相關處理

在上面已經提到了釬焊過程中的釬料的作用,也就是說釬料的性質一定要與金剛石和胎體有良好的相溶性,在浸潤性和結合強度方面要達到一定的標準。作為一種新材料,金剛石的界面能超出一般的材料,很難對其表面進行潤濕操作,所以在釬料這一方面的要求還是較高的。在進行金剛石磨具的釬焊時,選取合適的釬料,并在其中添加適量的活性元素,保證在進行融化時可以對金剛石表面進行充分的覆蓋。一般都添加Ti、Cr、Zr等元素,以期在其表面形成碳化物。但要根據實際情況謹慎操作。

3.2熱損傷的工藝分析

金剛石磨具在進行釬焊這一過程時,在液態狀態下的釬料經常與金剛石發生或多或少的相互擴散,導致一些金剛石的消耗。這是因為在固態金剛石的狀態下,金屬原子很難擴散,只有將釬料融為液態才可以保證金剛石中的碳原子向液態釬料中擴散,達到相互反應的目的。在選擇釬焊材料時要保證釬料不過多消耗金剛石,像液態的Ni就會奪取過多的C,從而影響到金剛石的穩定性,造成金剛石使用壽命過短,創造價值過低。所以說,在進行釬料選擇時,認真分析釬料的性質,保證以金剛石最小的消耗創造較高的經濟效益。

3.3進行釬焊作業時溫度的控制

在上面已經提到,釬焊要求釬料的熔點要高于金剛石工具在工作時的工作溫度,也就是說釬料應具備熔點較低,可以與金剛石的膨脹系數相接近的性質,這樣的金屬或是合金材料需要再加入一些活性元素以此來保證金剛石不被過多消耗。在進行釬焊時,若是溫度過高,會造成金剛石的墨化或氧化,失去原有性質,影響其強度,在連接時強度也會隨之下降;達不到預期的溫度也會造成一些問題,金剛石表面的濕潤性達不到預定指標,產品的質量下降,使用效果明顯變差。因此,在進行釬焊時,對溫度的控制要把握好,密切關注釬料與金剛石的結合情況,保證質量。

3.4胎體的耐磨性

金剛石表面預金屬化是釬焊工藝的一個目標,其要求是與胎體金屬實現化學冶金的有機結合。胎體的耐磨性與金剛石磨具的使用壽命有密切的關系。只要讓胎體保持在一個理想狀態下,制作出來的產品使用時限也會大大延長。固相粉末冶金燒結法這種較為傳統的方法不可能實現這兩者之間的完美結合,還是需要利用現在的科技對胎體進行全方位的分析,保證胎體可以在一個較為完美的狀態下與金剛石進行完美結合,提高其使用壽命。在胎體中加入一些元素可以增加其耐磨性,但要注意不要與其他原子反應造成金剛石的侵蝕。

4.結語

現階段我國對金剛石磨具的釬焊工藝還沒有達到世界先進水平,但總體來說還是有很大的進步空間的。我們應該與發達國家的相關技術團隊建立友好的關系,定期開展技術交流,發展友好的合作關系,同時加強技術層面的合作;相關單位可以培養專業人才進行更深層面的技術鉆研,爭取讓我國在金剛石磨具的釬焊工藝這一方面達到世界水平,讓其工作的更有效率從而創造出更多的經濟效益。

參考文獻:

[1]馬伯江,徐鴻鈞.釬焊金剛石表面碳化物形成的動力學研究[J].金剛石與磨料磨具工程. 2008(01).

[2]郭曉琴.金剛石磨具釬焊工藝研究[J].金剛石與磨料磨具工程.2007(03).

模具鉗工范文第5篇

關鍵詞:數控編程;加工路線;刀具選擇

前言

當前,模具制造技術正在不斷地提高和完美,高精度、高效益加工設備的使用越來越廣泛。高性能的數控加工設備的應用已越來越多。NC、DNC技術的應用越來越成熟,可以進行傾角加工超精加工。這些都提高了模具面加工精度,提高了模具的質量,縮短了模具的制造周期。

1.數控編程系統的選擇

PowerMILL 是世界著名的功能最強大,加工策略最豐富的數控加工CAM軟件系統。具體功能如下:

1.1能夠接受線型、曲面及實體數據模型,支持線型、曲面及實體數據模型的混合加工

1.2基于毛坯殘留知識的加工。任何一道工序的完成,都可生成殘留模型來分析,系統清楚地知道當前加工結果的毛坯殘留狀況,將根據殘留模型,使用小刀具僅加工剩余區域,大大提高了加工效率。

1.3軟件能根據模型特征,自動識別平坦區域和陡峭區域,按區域特征,選擇合適的加工策略,確保加工質量和效率,提高刀具利用率。

1.4軟件充分利用最新的刀具設計技術,實現了側刃切削或深度切削的。當刀具路徑切離主形體,路徑變得越來越平滑,從而降低機床負荷,減少刀具磨損,實現高速切削

1.5刀具載荷過載,自動擺線加工。

1.6刀具路徑修圓功能,避免刀具突然轉向和刀具損壞

1.7進給率優化處理功能,刀具路徑生成后,自動編輯指定加工區域的進給率

2.合理選用機床的原則

2.1根據零件的加工尺寸選用合適的機床加工,杜絕大馬拉小車式的浪費

2.2零件的重量不能超過機床的承重,避免機床損傷

2.3機床的選用在保證加工技術要求的前提下有利于提高生產率、降低生產成本為原則。

3.數控加工模具工藝性分析

3.1模具編程原點應盡量與模具圖樣上的設計基準、工藝基準、檢測基準統一。有利于提高數控加工精度和重復定位精度。

3.2模具各加工部位的結構工藝性應符合數控加工的特點。由于受刀具材料、規格及剛性等因素的影響,細、深筋型腔不適合采用數控加工。

3.3模具的粗、半精加工、精加工的基準必須統一。一般常采用相互垂直的三個平面(檢驗角)為模具的加工和定位基準,以減少再次裝夾產生的誤差。

3.4根據模具的加工精度和表面粗糙度的要求。通常采用按粗加工、半精加工、精加工的順序加工。合理預留加工余量,最終保證圖紙要求。

4.工序和工步的劃分

4.1在數控機床上加工零件,工序可以比較集中,在一次裝夾中盡可能完成大部分或全部工序。根據模具零件圖樣,考慮被加工零件是否可以在一臺數控機床上完成整個零件的加工工作,若不能則應決定其中哪一部分在數控機床上加工,哪部分需要在其他普通機床上加工,就可以對模具零件的加工工序進行劃分。

4.2在一個工序內往往需要采用不同的刀具和切削用量,對不同的表面進行加工。在工序內又劃分為工步。對于模具零件來講經常采用按刀具劃分工步,這就節省了換刀時間、節省了換刀次數,提高了加工效率。

5.數控加工特點對夾具的選擇要求

5.1保證夾具的坐標方向與機床的坐標方向相對固定

5.2要協調模具零件和機床坐標系的尺寸關系,一般有專用的工藝裝夾位置。夾具的高度盡可能不要超過模具零件的上表面高度,以免快速移刀過程中撞刀,發生危險。

6.加工路線的確定原則

6.1加工路線的確定應保證模具零件的精度和表面粗糙度。通常采用圓弧切向進刀 和圓弧退刀的方法加工模具切邊凹模 。避免刀具直接下刀對刀具壽命的影響,節省刀具。

6.2采用法向延伸刀具半徑的方法加工模具定位基準(檢驗角)。

6.3采用斜向和螺旋下刀和圓弧退刀的方法加工模具型腔,目的是提高效率和節省刀具。

7.刀具的選擇

7.1根據加工模具零件的硬度分為淬火前加工用刀具和淬火后加工用刀具。

7.2根據加工模具零件的結構按規格有直徑分別為40、30、25、16、12 的牛鼻刀和直徑分別為16、12、10、8、6的球刀。由于刀具越細剛性越差,所以優先選用大直徑的刀具。并且加工效率也有提高。

8對刀點的選擇

8.1便于數值處理和簡化程序編制

8.2方便找正模具零件并在加工過程中便于檢查測量尺寸。

8.3對刀點通常在加工基準面上。并且統一的原則。

8.4對刀點必須是已經加工完成的精加工面,如果沒有這樣的基準面,可以以工作臺面為基準后再在定工件坐標過程中進行外部偏移指定的數值。

9.切削用量的選擇

9.1主軸轉速的確定應根據刀具的直徑和刀具標明的切削速度來計算得出。

9.2進給速度應根據機床的轉速和刀具標明的每刃切削量計算得出范圍,再根據模具加工精度和表面粗糙度要求確定。

9.3每層切削深度根據機床、工件和刀具的剛度來決定,在剛度允許的條件下,應盡可能使每層切削深度等于工件的加工余量,可以減少走刀次數,提高生產效率。為了保證加工表面質量,可留少量的加工余量,一般為0.1-0.5mm。

10.結束語

目前利用數控銑床等先進設備進行模具及零件的加工。在編制加工工藝和編制程序時考慮的因素有:機床的合理選用、模具工藝性分析、工序與工步的劃分、夾具的選擇、如何確定加工路線、如何選擇刀具、對刀點的確定以及切削用量的選擇。將更能發揮現有數控設備的優勢,也能在滿足產品用戶要求的基礎上,更加提高產品的精度和質量,更大節省資源,從而建立起完整的現代化加工企業模式。

參考文獻:

[1]張超英,謝富春.《數控編程技術》.化學工業出版社.2003年

[2]韓步愈.《金屬切削原理與刀具》.機械工業出版社.1988年

[3]翟瑞波.《數控加工工藝》.機械工業出版社.2007年.

作者簡介:潘曉玉(1974.9-),女,漢,吉林省梨樹縣,遼源方大鍛造有限公司,主要從事模具車間技術及數控編程工作,工程師。

a? < ? s P ? ?? =EN-US>h1=8mm、R=15mm以及α/2=5°代入式M錐孔=hcosα/2-h1sinα/2+R中,從而求出高度檢驗尺寸M錐孔的數值,即:

M錐孔 =hcosα/2-h1sinα/2+R=73.13cos5°-8sin5°+15=87.15mm。

參考文獻:

主站蜘蛛池模板: 成都市| 双柏县| 方城县| 绥棱县| 钟祥市| 蓬莱市| 丰都县| 普宁市| 连州市| 信丰县| 长汀县| 潍坊市| 晋中市| 镇康县| 钦州市| 巴彦淖尔市| 苏州市| 手游| 博湖县| 日土县| 普定县| 徐水县| 上林县| 广丰县| 兴和县| 天门市| 呼玛县| 雅江县| 莱西市| 山西省| 石阡县| 阿坝| 砚山县| 峨边| 阿荣旗| 安阳市| 洱源县| 垣曲县| 灵石县| 金湖县| 孝昌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