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臨床診斷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關鍵詞】宮頸腫瘤 分類診療
臨床資料
2006年5月~2009年12月,我們收治宮頸癌病人200例,年齡最大72歲,最小27歲,40~55歲年齡組占患病總數65%。所有患者均行手術治療,效果滿意。
宮頸良性腫瘤
包括發生于子宮頸的良性贅生性疾病。主要有以下類型:
1.鱗狀上皮狀瘤 子宮頸陰道部分鱗狀上皮局限性增生,外觀呈狀。
2.宮頸平滑肌瘤 源于子宮頸部平滑肌組織或血管壁平滑肌組織的平滑肌瘤。
3.腺肌瘤 由纖維結締組織、平滑肌組織和異位的子宮內膜腺體混合組成的瘤狀贅生物。
4.血管瘤 有毛細血管型和海綿狀血管型。
5.其他 如狀纖維腺瘤和絨毛狀腺瘤。較為少見。
【臨床表現】
1.多發生于生育年齡的婦女,少數發生在絕經期或老年婦女。
2.可有白帶增多、顏色發黃等異常,少數患者月經量增多。
3.接觸性陰道出血或不規則陰道流血。
4.平滑肌瘤較大時可壓迫膀胱或直腸,出現尿頻、不能憋尿或小便困難、盆腔痛、里急后重或大便變細、大便困難。
5.腺肌瘤患者可出現伴隨月經周期的腹痛。
6.盆腔檢查
(1)子宮頸局部占位性病變:宮頸上見實性腫塊。宮頸表面光滑,病變位于宮頸一側者可致宮頸變形,形態不對稱,宮頸管和外口歪曲失去正常輪廓,宮頸管展平等。宮頸管內肌瘤可自宮頸口脫出至陰道或體外。
(2)腺肌瘤:宮頸局部可呈藍色,有觸痛。
(3)注意宮頸局部有無接觸性出血。
【診斷要點】
1.主要根據病史和臨床表現。
2.B型超聲檢查有助于宮頸肌瘤和腺肌瘤的診斷與鑒別診斷。
3.確診依賴組織病理學檢查。
4.鑒別診斷
(1)鱗狀上皮狀瘤需與尖銳濕疣、鱗狀細胞疣狀癌相鑒別。
(2)狀纖維腺瘤、平滑肌瘤需與宮頸息肉、宮頸內膜息肉相鑒別。
(3)絨毛狀腺瘤需與絨毛狀腺癌相鑒別。
(4)腺肌瘤需與惡性中胚葉混合瘤、巨大宮頸息肉相鑒別。
【治療方案及原則】
1.宮頸良性腫瘤以手術治療為主,如腫瘤局部切除、子宮頸錐形切除甚至全子宮切除,手術切除即可治愈。局限性小病灶可使用激光、冷凍等物理方法進行治療。
2.宮頸良性病變有多中心發病現象,可于原發病部位或其他部位再次出現同樣類型的腫瘤,這種情況多為腫瘤再發,而非腫瘤復發。
宮頸上皮內瘤變
宮頸上皮內瘤變(CIN)是子宮頸癌的癌前病變,包括子宮頸輕度、中度、重度不典型增生及原位癌。
【臨床表現】
1.多數病例無自覺癥狀。
2.白帶增多、接觸性出血及不規則陰道出血。
3.婦科檢查子宮頸表面可呈糜爛狀、結節狀。病變如果位于子宮頸管以內,則容易遺漏。
【診斷要點】
1.病史及臨床表現
2.輔助檢查
(1)子宮頸刮片細胞學檢查。
(2)碘試驗:將盧戈液涂在宮頸上,正常宮頸鱗狀上皮被染成深棕色,若出現不染色區域則為陽性,說明該區域鱗狀上皮不含或缺乏糖原,為可疑病變區域。
(3)醋酸白試驗:將3%~5%的醋酸溶液涂于宮頸表面,約3分鐘后觀察宮頸,呈現珍珠白色的上皮為可疑病變部位。
(4)陰道鏡檢查。
【治療方案及原則】
1.CINⅠ 暫按炎癥處理,每3~6個月隨訪一次,做宮頸細胞刮片,必要時再次活檢,病變持續不變者可繼續治療和觀察。
2.CINⅡ 可行宮頸錐形切除術或LEEP治療,亦可選用冷凍、激光、微波、電烙等物理治療。術后每3~6個月隨訪一次。老年患者宮頸萎縮、頸管有粘連者,不宜行物理治療,可行子宮切除術。
3.CINⅢ 應行手術治療。
(1)治療性宮頸錐形切除術適用于年輕、希望保留生育功能者。
(2)全子宮切除術適用于老年及已經完成生育任務的婦女。
4.隨訪CINⅠ~Ⅱ經治療后,應每間隔3~6月做一次宮頸細胞涂片及陰道鏡檢查,隨訪穩定1年后,每年檢查一次。
CINⅢ經治療后,第l~2年應每間隔3個月做一次宮頸細胞涂片及陰道鏡檢查;第3~4年每6個月檢查一次;此后每年檢查一次。
宮頸癌
宮頸癌可分為鱗狀細胞癌和腺癌,前者較為常見。
【臨床表現】
1.癥狀 早期多無癥狀。主要癥狀為接觸性陰道出血、血性白帶。晚期腫瘤侵蝕組織可出現大量陰道出血,組織腐爛壞死可有惡臭味。侵犯鄰近臟器及神經可出現相應的癥狀。
2.體征 宮頸局部可見癌灶,病變向外生長呈菜花狀,向內生長侵犯宮頸、子宮,局部增大變硬呈桶狀,組織潰爛脫落則形成空洞。腫瘤浸潤、轉移所形成的病灶可出現相應的體征。
【診斷要點】
1.病史及臨床表現
2.輔助檢查
(1)陰道脫落細胞涂片檢查:對巴氏Ⅱ級以上者應行陰道鏡檢查。
(2)陰道鏡檢查:對可疑部位可.ti活檢。
(3)宮頸活檢及宮頸管搔刮術:可確診。
【治療方案及原則】
1.治療原則
(1)手術治療適用于FIGOⅡa期及以下的早期患者。
(2)放療適用于FIGO各期的宮頸癌患者。
(3)化療是有效的輔助治療手段,可用于手術或放療前、后,對放射治療有增敏作用。
(4)宮頸腺癌對放療及化療的敏感性均較差,應盡量爭取手術治療。若手術有困難,可于術前或術后加用放療。
2.手術治療 手術范圍應根據FIGO分期、組織類型、組織分級等因素決定。
(1)I a1期可行筋膜外全子宮切除術。
(2)I a2期可行次廣泛子宮切除術。
(3)I b期及Ⅱa期應行廣泛子宮切除術及雙側盆腔淋巴結切除術。必要時可行超廣泛子宮切除,甚至盆腔臟器廓清術及盆腔+腹主動脈旁淋巴結切除術。卵巢無器質性病變者可予保留,但應該將其移位至同側髂窩以上。術后放置腹膜外引流導管,以引流淋巴液及滲液。
術后保留導尿管12~15天,去除導尿管后注意排尿情況,測剩余尿。如剩余尿超過80ml者,應繼續保留導尿管直至膀胱排尿功能恢復正常。
3.放射治療 極早期患者可行單純腔內照射,其他均應行體內、體外聯合放療。
(1)腔內照射劑量:高劑量率A點30~36Gy,中劑量率A點36~40Gy,低劑量率A點52~65Gy。
(2)體外照射:針對盆腔及淋巴區域先行全盆腔外照射,累積總放射劑量(DT)25~30Gy,之后行中間擋鉛照射DT 15~20Gy。
4.化療 適用于晚期或轉移復發的病例。常用化療藥物有:氟尿嘧啶、多柔比星、長春新堿(VCR)、環磷酰胺、順鉑、AT 1258、博來霉素、絲裂霉素、紫杉醇等。可靜脈給藥,亦可動脈插管給藥。
【預防】
1.加強衛生宣教及防癌普查教育,已婚婦女每年應接受普查一次。
2.積極治療宮頸炎及陰道炎。
3.積極治療宮頸上皮內瘤變,并密切隨訪。
4.手術治療后每月隨訪一次,半年后每2~3個月隨訪一次,2年后每0~6個月隨訪一次,5年后每年隨訪一次。
5.放射治療后每月隨訪一次直至局部病灶消失或愈合,此后第1年每3個月隨訪一次,2年后每半年隨訪一次,5年后每年隨訪一次。
6.隨訪過程中如有復發或轉移可疑者,應進一步檢查以明確診斷。從而積極治療。
參 考 文 獻
[1]李茂欽. 高劑量率后裝機治療宮頸癌100例臨床分析[J]. 腫瘤基礎與臨床, 2009, (06) .
[2]倪少純. 宮頸上皮內瘤變120例臨床分析[J]. 吉林醫學, 2010, (12) .
【關鍵詞】 肺膿腫 診斷
肺膿腫(1ung abscess)是由于多種病原菌引起的肺部化膿性感染,早期為肺組織的感染性炎癥,繼而壞死、液化、外周有肉芽組織包圍形成膿腫。臨床上以高熱、咳嗽、咳大量臭膿痰為其特征,X線檢查顯示含氣液平面的空腔。根據發病原因,可將本病分為經氣管感染型、血源性感染型和繼發膿腫及肺癌等堵塞所致的三種;也可以根據相關的病原進行歸類,有葡萄球菌性、厭氧菌性或曲霉菌性肺膿腫等。廣泛應用抗生素后,大部分(約90%)肺膿腫可在急性期治愈。下面將臨床診斷分析如下。
1 病因
肺膿腫發生的因素為細菌感染、支氣管堵塞,加上全身抵抗力降低。原發性膿腫是因為吸入致病菌或由肺炎引起;繼發性膿腫是在已有病變(如梗阻)的基礎上,由肺外播散、支氣管擴張和(或)免疫抑制狀態引起。
1.1 吸入口咽部細菌。
(1)牙及牙周感染:神志不清、濫用乙醇或鎮靜藥、癲癇、頭部創傷、腦血管意外、糖尿病昏迷以及其他疾病所致的衰竭導致咳嗽反射消失而誤吸。
(2)吞咽紊亂:食管良性或惡性狹窄、延髓麻痹、賁門失弛緩癥咽囊存在導致誤吸。
1.2 各種細菌混合感染引起壞死性肺炎。
1.3 遠處血行播散 如尿路感染、腹部盆腔膿腫、左心心內膜炎、身體各種插管所致感染、感染性血栓性脈管炎。
1.4 原有的肺部病變 如支氣管擴張、支氣管堵塞(腫瘤、異物、先天異常)。
1.5 原發或繼發免疫缺陷 能引起肺膿腫的細菌很多,且多為混合感染,一般與上呼吸道和口腔常存細菌一致,包括需氧、兼性厭氧和厭氧細菌:如肺炎球菌、金黃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鏈球菌、克雷伯桿菌、大腸桿菌、綠膿桿菌、變形桿菌等;厭氧菌有消化鏈球菌、脆弱類桿菌、壞死梭形桿菌等。近年來,由于培養技術的進步,經檢查發現吸入性厭氧菌感染率可高達90%。
2 生理病理
2.1 吸入性肺膿腫 病原體經口、鼻咽腔吸入為肺膿腫發病的最主要原因。正常情況下,呼吸道有靈敏的咳嗽反射,可以防止誤吸。但當有扁桃體炎、鼻竇炎、齒槽膿溢或齲齒等膿性分泌物及口腔、鼻、咽部手術后的血塊、齒垢或嘔吐物等,在神志昏迷、麻醉等情況下,或由于受寒、極度疲勞等誘因的影響,全身免疫與呼吸道防御功能降低,而易在深睡時將各種污染物經氣管吸入肺內,造成細支氣管阻塞,促進病原菌繁殖而發病
2.2 繼發性肺膿腫 由細菌性肺炎、支氣管擴張、支氣管囊腫、支氣管肺癌、肺結核空洞等癥繼發感染所致的繼發性肺膿腫;或肺部鄰近器官化膿性病變,如膈下膿腫、腎周圍膿腫、脊柱膿腫或食管穿孔,感染穿破至肺所形成肺膿腫。
2.3 血源性肺膿腫 由皮膚創傷感染、癰癤、骨髓所致的敗血癥、膿毒菌栓經血行播散到肺,引起小血管栓塞、炎癥、壞死而形成肺膿腫。
3 臨床表現
3.1 癥狀 肺膿腫大多急性、亞急性起病,起始癥狀有畏寒、高熱、咳嗽、咳黏液痰或黏液膿痰。如炎癥波及胸膜,則有胸痛;病變范圍廣,則中毒癥狀重,呈全身衰弱,有氣短、心跳快、出汗、食欲減退。1~2周后,膿腫破入支氣管,表現為突然咳大量膿痰,每日可多達數百毫升。因有厭氧菌感染,痰有臭味,靜置后分為3層,由上而下為泡沫、黏液及膿渣。膿排出后,全身癥狀好轉,體溫下降。
3.2 體征 早期病變范圍小,無特殊體征,可發現肺實變體征(如呼吸音減弱、叩診濁音、支氣管呼吸音、吸氣捻發音)以及胸膜摩擦音、胸腔積液、肺水腫、膿氣胸體征(如叩診濁音、縱隔對側移位、積液處呼吸音減弱),甕狀呼吸音罕見。病程較長者多有杵狀指,胸廓塌陷畸形、活動差。有膿氣胸、支氣管胸膜瘺者檢查可見相應體征。
4 檢查
4.1 實驗室檢查 急性肺膿腫血白細胞計數達(20~30)×109/L,中性粒細胞在80%~90%以上,核明顯左移,常有毒性顆粒。慢性患者的血白細胞可略升高或正常,紅細胞和血紅蛋白減少。
4.2 痰細菌學檢查
病原學檢查對肺膿腫的診斷、鑒別診斷及指導治療均十分重要。經口咳出的痰很容易被口腔常存菌污染,應及時做培養,否則會使污染菌在室溫下大量繁殖,而難以發現致病菌。此外,痰接觸空氣后,厭氧菌消亡,也會影響細菌培養的可靠性。因此,急性肺膿腫的膿痰直接涂片染色可見很多細菌,如α-溶血鏈球菌、奈瑟球菌等口腔常存的不致病菌。即使發現肺炎球菌、金黃色葡萄球菌、腸源革蘭染色陰性桿菌、綠膿桿菌等,也不一定就是肺膿腫的致病菌。
4.3 胸部影像學檢查
4.3.1 X線檢查:吸入性肺膿腫早期為化膿性炎癥階段,X線表現呈大片濃密模糊浸潤陰影,邊緣不清;或為團片狀濃密陰影,分布在一個或整個肺段。此表現與細菌性肺炎相似。膿腫形成后,膿液經支氣管排出,膿腔出現圓形透亮區及液平面,其四周被濃密炎癥浸潤所環繞。吸收恢復期,經膿液引流和抗生素治療后,肺膿腫周圍炎癥吸收,逐漸縮小至膿腔消失,最后僅殘留纖維條索狀陰影。
4.3.2 胸部CT檢查:可更好了解病變范圍、部位及空腔情況。患者多有濃密球形病灶,其中有液化;或有呈類圓形的厚壁膿腔,膿腔內可有液平面出現,膿腔內壁不規則狀,周圍有模糊炎性影。伴膿胸者尚有患側胸腔積液改變。
4.4 纖維支氣管鏡檢查 最好在患者情況較穩定時進行纖維支氣管鏡檢查,盡量不在高熱及呼吸道炎癥嚴重時檢查。
4.5 支氣管造影 肺膿腫的支氣管改變是相當明顯的。支氣管造影可了解病變部位及范圍,發現影像檢查未見到或不明確的病變,對確定治療原則及手術方式有幫助。造影能見到擴張的支氣管,充盈的膿腔,支氣管的扭曲變形、狹窄及支氣管胸膜瘺
5 診斷
對口腔手術、昏迷嘔吐或異物吸入后,突發畏寒、高熱、咳嗽和咳大量膿臭痰等癥的患者,如有血白細胞計數及中性粒細胞顯著增高,及X線示濃密的炎性陰影中有空腔、液平,則做出急性肺膿腫的診斷并不困難。有皮膚創傷感染和癤、癰等化膿性病灶,伴發熱不退、咳嗽、咳痰等癥狀,加之胸部X線檢查示兩肺多發性小膿腫,可診斷為血源性肺膿腫。痰、血培養,包括厭氧菌以及藥物敏感試驗,對確定病因診斷及指導抗菌藥物的選用有重要價值。
6 鑒別診斷
6.1 細菌性肺炎 早期肺膿腫與細菌性肺炎在癥狀和X線表現上都很相似。但常見的肺炎鏈球菌肺炎多伴有口唇皰疹、鐵銹痰,不會有大量膿臭痰;胸部X線檢查示肺葉或段性實變,或呈片狀淡薄炎癥病變,邊緣模糊不清,沒有空腔形成。
6.2 空洞性肺結核繼發感染 空洞性肺結核為慢性病,常有呼吸道和全身癥狀,而無嚴重急性毒性癥狀和咳大量膿臭痰。但在并發化膿性細菌感染時,可出現急性感染癥狀和咳較多膿痰。由于化膿性細菌大量繁殖,痰中難以檢出結核菌,因此做痰的結核菌檢查可以鑒別。
6.3 支氣管肺癌 支氣管肺癌阻塞支氣管常引起遠端肺化膿性感染化膿性感染,但形成肺膿腫的病程相對較長,因有一個逐漸阻塞的過程。此病毒性癥狀多不明顯,膿痰量亦較少。由于支氣管引流不暢,抗生素不易控制炎癥和發熱,因此對40歲以上、出現肺局部反復感染且抗生素療效差的患者,要考慮有支氣管肺癌所致阻塞性肺炎的可能,應常規做纖維支氣管鏡檢查,以明確診斷。
6.4 肺囊腫繼發感染 囊腫繼發感染時,周圍肺組織有炎性浸潤,囊腫內可見液平面,但炎癥反應相對輕,且無明顯中毒癥狀和駭較多的膿痰。當感染控制后,炎癥吸收,應呈現光潔整齊的囊腫壁。如有以往的X線影像作對照,則診斷更容易。
參 考 文 獻
[1]韋樹華,趙家年,李軍,蔣惠東.肺內單發空洞CT、病理、臨床對照分析[J].安徽醫學;2005年04期.
1 臨床癥狀
早期前列腺癌無癥狀,當腫瘤增大至阻塞尿路時出現與前列腺增生相似的膀胱頸梗阻癥狀,有逐漸加重的尿流緩慢、尿頻、尿急、排尿不盡、排尿困難甚至尿失禁等,血尿并不常見。晚期出現腰痛、腿痛(神經受壓)、貧血(廣泛骨轉移)、下肢浮腫(淋巴、靜脈回流受阻)、骨痛、病理性骨折、截癱(骨轉移)、排便困難(直腸受壓)、少尿、無尿、尿毒癥癥狀(雙側輸尿管受壓)。
一些患者以轉移癥狀而就診,而無前列腺原發癥狀。
2 直腸指診
這是首要的診斷步驟,檢查時要查前列腺大小、外形、有無不規則結節、腫塊的大小、硬度、擴展范圍及精囊情況。早期前列腺癌常無癥狀,大多數在常規體檢時觸及前列腺結節才被發現,原發性移行帶的腫瘤則于增大至一定程度時才能觸及。腫瘤常硬如木石,但差異很大,浸潤廣泛,發生間變的病灶可能較軟。與前列腺增生伴發的前列腺癌直腸指診有時不易分清。
3 實驗室檢查
PSA是最重要的前列腺癌標記物,前列腺酸性磷酸酶敏感性較差,堿性磷酸酶增高提示可能有廣泛骨轉移。晚期前列腺癌壓迫雙側輸尿管可致血肌酐、尿素氮增高及二氧化碳結合力下降。
4 經直腸B超檢查
經直腸B超檢查是較準確的檢查方法,可以發現體積4毫升以上的癌結節,腫瘤常為低回聲,單發或多發。少數等回聲的癌在B超檢查時不被發現。超聲檢查可準確了解腫瘤的三維圖象,并可測量腫瘤的體積。
5 前列腺活檢
經直腸系統活檢:二側葉的中部旁矢狀平面扇形方向作三個穿刺點,共六塊組織。經直腸B超引導穿刺活檢,準確率高。
6 其他
CT和核磁共振(MRI) 對A、B期前列腺癌的診斷無價值。C、D期則可顯示腫瘤有無擴張至包膜外及精囊,有無壓迫輸尿管引起腎積水。
X線檢查 靜脈注射腎盂造影(IVP)可發現晚期前列腺癌遷延膀胱,壓迫輸尿管引起腎輸尿管積水,以及雙腎功能情況。當發生骨轉移時,可使X線平片上顯示成骨性骨質破壞,可發生病理性骨折。骨掃描可比X線平片更早發現前列腺癌的骨轉移。
前列腺癌病人的篩選檢查
【關鍵詞】皮炎(濕疹);病理診斷;臨床診斷;符合率
皮炎(濕疹)是常見病、多發病,具有多形性損害,對稱分布,瘙癢劇烈,傾向滲出,容易復發等特點。診斷比較容易,但是,正因為濕疹是常見病、多發病,所以在臨床上,對于具有上述特點的疾病,往往診斷為皮炎(濕疹)。然而,也確實有一些疾病與皮炎(濕疹)似是而非,如果臨床經驗不足,或皮損表現不典型,則容易造成誤診。作者搜集了河北工程大學附屬醫院皮膚科2000年1月至2004年4月間臨床診斷為濕疹或病理診斷為濕疹的所有病例,對濕疹的病理診斷與臨床診斷的符合率以及誤診率進行了分析,結果如下。
1資料與方法
共搜集病理診斷為皮炎(濕疹)的病理片262例,其中男146例,女112例,男女之比為1:0.77;年齡最小6歲,最大65歲,平均年齡(35.57±12.36)歲,病程1年以內5例,1~5年87例,6~10年95例,11~15年29例,16~20年24例,21年以上27例;發病部位:發生于頭面部26例,發生于四肢者167例,發于軀干者53例,發于外陰者16例。
采用普通病理學切片,作HE染色,然后在光學顯微鏡下進行觀察。
2 結果
皮炎(濕疹)的主要病理改變表現為表皮角化過度、角化不全,棘層增生肥厚,海綿形成,炎細胞移入表皮,真皮淺層血管周圍有淋巴細胞、組織細胞浸潤,共計262例。其中臨床診斷為濕疹皮炎類為127例, 符合率48.5%。銀屑病18例,扁平苔蘚10例,深部真菌病8例,bowen8例,玫瑰糠疹5例,DLE4例,疣4例,疣狀痣4例,副銀屑病4例,家族性良性慢性天皰瘡4例,CA3例,環狀肉芽腫3例,皮膚纖維瘤3例,脂溢性皮炎3例,外濕疹樣癌3例,壞疽性膿皮病2例,嗜酸性膿皮病1例,扁平疣1例,丘疹性蕁麻疹1例,皮膚淀粉樣變2例,疣狀癌2例,白癜風2例,汗孔角化癥2例,結節性癢疹1例,多形性紅斑1例,毛發紅糠疹1例,炎癥后疤痕2例,皮膚黑變病3例,硬化萎縮性苔蘚5例,光化皮炎3例,巨大CA1例,SK4例,疣狀表皮發育不良1例,煙酸缺乏癥1例,蕁麻疹性血管炎1例,慢性苔蘚樣糠疹1例,急性痘瘡樣苔蘚樣糠疹2例,MF5例,紅皮病1例,卡波氏肉瘤1例,鱗狀細胞癌1例,連續肢端皮炎1例。誤診率51.5%,見表1。
3討論
3.1正確診斷是正確治療的前提,對于臨床上皮損表現不典型,或發生于特殊部位,長期按(皮炎)濕疹治療效果不明顯等情況,要注意做病理學檢查。通過皮膚病理檢查,和臨床表現反復的對比,分析,觀察,可以不斷提高我們的診斷水平,進而提高治療水平。
3.2誤診原因分析
3.2.1臨床表現不典型如不典型銀屑病,玫瑰糠疹,不典型的急性痘瘡樣苔蘚樣糠疹。
3.2.2發生于特殊部位,如發生于腋窩,腹股溝等部位,有明顯滲出、水皰、糜爛等時,容易和家族性良性慢性天皰瘡相混淆;發生于下肢的慢性濕疹,與深部真菌病有時難以鑒別;發生于下肢的郁積性濕疹,須除外卡波氏肉瘤、壞疽性膿皮病;發生于、、陰囊、腋窩,皮損表現為糜爛、滲出、增生時,要排除paget或外paget病,發生于的增生性損害,要除外尖銳濕疣、疣狀癌等。發生于女陰的濕疹,要注意除外硬化萎縮性苔蘚。發生于手部的濕疹,有時須除外連續肢端皮炎。
3.2.3慢性濕疹的增生性皮損,如肥厚、苔蘚化,要除外皮膚淀粉樣變,結節性癢疹,炎癥后瘢痕,疣,環狀肉芽腫,皮膚纖維瘤,脂溢性角化。
關鍵詞 彩超 急腹癥
AbstractObjective:To observe the clinical value of color sonography in diagnosis of acute abdomen.Methods:Used color sonography diagnostic apparatus to inspect 92 patients with acute abdomen,and analysis the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 of color sonography features of acute abdomen and diagnosis experience.Results:By color sonography,the total diagnosis rate of 92 patients was 82.19%.Conclusion:Color sonography inspection is safe,simple,rapid,noninvasive,repeatable,and has other advantages.The diagnosis rate of color sonography is high in position and nature.The color sonography could be easily accepted by patients and be chosen by clinicians as the first inspection method of acute abdomen.
KeyWordsColor sonography;Acute abdomen
急腹癥是以急性腹痛為突出表現需要緊急處理的腹部疾病,盡早鑒別診斷急腹癥的病因,對于盡早治療急腹癥,及時適當手術治療,減少并發癥和降低病死率,提高療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2006年3月~2009年8月利用彩色超聲對92例急腹癥患者的診斷情況進行回顧性分析,現總結如下。
資料與方法
一般資料:收治急腹癥患者92例,其中男48例,女44例;年齡3~85歲。全部病例以不同程度的急性疼痛為主要癥狀,并伴有發熱、惡心、嘔吐、停止排氣等伴隨癥狀。
儀器與方法:采用GE公司生產的LOGIQ 400 PRO Series彩色超聲診斷儀和百勝Megas GP彩聲超聲診斷儀,凸陣探頭頻率3.5~5.0MHz,線陣探頭7.5~10MHz。本組病例均為急診檢查,無需特殊準備,盆腔臟器檢查仍需充盈膀胱,必要時采用生理鹽水灌注充盈膀胱法。患者可根據檢查的需要采取仰臥位、側臥位或俯臥位,首先對疼痛部位重點掃查,再常規行全腹部多切面掃查。
結 果
92例急診患者臨床診斷、彩超診斷或提示以及診斷符合率,結果見表1。
討 論
彩超檢查是迅速評價肝、膽、胰、脾、腎、輸尿管、闌尾、盆腔內病變的首選方法[1]。急腹癥大都發病急,疼痛劇烈,但聲像圖不盡相同。超聲檢查急腹癥不但能迅速作出診斷,還能為急腹癥治療提供重要依據[2]。
各種臨床急腹癥的超聲表現:①急性膽道疾病:膽管結石梗阻后引起腹痛,超聲表現為強光團伴聲影,結石遠端的膽管可擴張或膽囊腫大。膽囊結石頸部嵌頓時聲像圖顯示膽囊頸部強回聲光團不隨改變移動。急性膽囊炎表現為膽囊腫大,輪廓模糊,膽囊壁彌漫性增厚且呈雙邊影,膽囊腔內透聲差。膽道蛔蟲表現為膽道內可見平行線樣光帶,活體蛔蟲可見蛔蟲蠕動、卷曲、退縮等活動圖像。②急性闌尾炎:正常的闌尾不顯影。單純性闌尾炎表現闌尾輕度腫大,闌尾區縱斷面圖像似臘腸樣改變,橫斷面圖像呈靶環狀,內部呈無回聲。化膿性闌尾炎表現闌尾明顯腫大,闌尾壁黏膜下層明顯增厚,回聲增強,闌尾區縱切面呈臘腸樣改變,橫切面呈圓型,內部呈不均勻的無回聲區。闌尾周圍膿腫表現右下腹可見混合回聲團塊,邊界不清,其內呈高、中、低、無雜亂回聲,壓痛明顯,周圍腸間隙少量積液。③泌尿系疾病:輸尿管結石超聲可見腎盂輸尿管連接部或輸尿管內強光團伴聲影,可引起腎盂及近端輸尿管擴張。④婦科疾病:婦科急腹癥中異位妊娠占80%以上,異位妊娠中輸卵管妊娠約占90%~95%[3]。輸卵管妊娠超聲多表現為附件區類妊娠囊回聲伴周圍中、低等回聲的包塊,邊界不規則,合并出血時宮周及腹腔液性暗區。黃體破裂超聲表現為卵巢增大為邊界不清的囊實性腫塊,后穹窿及上腹腔有積液。卵巢囊腫蒂扭轉超聲表現為囊腫壁增厚且呈雙邊樣改變,扭轉部呈實質不均勻回聲,囊腫壁及周邊血流減少。⑤腸梗阻:腸管擴張,內徑往往>3.0cm,腸腔內容物呈斑片狀強回聲,呈雞冠狀改變或腸管擴張,黏膜皺壁水腫增厚,呈琴鍵征改變,機械性腸梗阻腸蠕動增強,且可見逆蠕動;麻痹性病例腸蠕動減弱。⑥胰腺疾病:急性水腫型胰腺炎聲像圖表現為胰腺局限性增大,實質內呈不均勻的片狀低回聲,少部分出現胰周少量液性暗區;急性出血壞死型胰腺炎聲像圖顯示胰腺體積明顯增大,實質出現不均勻的低回聲和強回聲的區域,胰周可探及液性暗區。超聲檢查可以根據胰腺大小、形態、內部結構以及周圍聲像圖表現及血液流速的變化為急性胰腺炎診斷提供重要依據[4]。⑦腹部實質性臟器破裂:根據裂傷形式不同而超聲表現不一,包膜下出血或血腫顯示包膜高回聲亮線與實質之間出現無回聲區,局部膨出。中心性破裂,實質內出現不規則液性暗區或不規則的高回聲區。完全破裂,實質內出現不規則液暗區及高回聲區,并見腹腔積液(血液)。
超聲顯像雖然能判斷出大部分急腹癥的病因,但往往因為患者疼痛劇烈配合欠佳,不能耐受長時間檢查,同時由于是急診檢查,檢查前準備不滿意等因素,可影響超聲診斷的準確性。因此,超聲診斷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在操作時應特別注意掃查手法、技巧,適當加壓,改變,并且充分發揮現有超聲儀器的功能,以使圖像達到更高的分辨率。在臨床診斷時要結合患者的主訴、癥狀、體征及輔助檢查等綜合考慮,才能得出準確結果。
綜上所述,超聲顯像具有安全、簡便、快速、無創、可重復等優勢,在急腹癥的定位、定性上準確性較高,患者易于接受,也是臨床醫師診斷急腹癥的首選檢查方法。
參考文獻
1 吳在德,吳肇漢.外科學[M].第6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599.
2 梁君佐,程娟.超聲檢查急腹癥的臨床價值[J].中國醫學影像學雜志,2007,15(1):50.
3 Vanden Eeden SK,Shan J,Bruce C,et al.Ectopic pergnancy rate and treatment utilization in a large managed care organization[J].ObstetGyneco,2005,105:1052-1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