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色av,短篇公交车高h肉辣全集目录,一个人在线观看免费的视频完整版,最近日本mv字幕免费观看视频

首頁 > 文章中心 > 秋詞二首

秋詞二首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秋詞二首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秋詞二首范文第1篇

原文:

《次韻周敏卿秋興三首》朝代:宋    作者:喻良能

炎暑墮何許,涼風忽吹衣。

野水映荒岸,寒叢秀疏籬。

秋詞二首范文第2篇

1、天水碧,染就一江秋色。——周密《聞鵲喜·吳山觀濤》

2、只有一枝梧葉,不知多少秋聲。——張炎《清平樂》

3、紅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杜牧《秋夕》

4、山色淺深隨夕照,江流日夜變秋聲。

5、掛林風景異,秋似洛陽春。——宋之問《始安秋日》

6、迢迢新秋夕,亭亭月將圓。——陶淵明《戊申歲六月中遇火》

7、落霞與孤騖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王勃《秋日登洪府膝王閣餞別序》

8、秋風蕭瑟天氣涼,草木搖落露為霜。——曹丕《燕歌行》

9、樹樹皆秋色,山山唯落暉。——王績《野望》

10、天階夜色涼如水,臥看牽牛織女星。——杜牧《秋夕》

11、園翁莫把秋荷折,因與游魚蓋夕陽。——周密《西塍廢園》

12、秋風起兮白云飛,草木黃落兮雁南歸。——劉徹《秋風辭》

13、亭皋木葉下,隴首秋云飛。——柳渾《搗衣詩》

14、秋氣堪悲未必然,輕寒正是可人天。綠池落盡紅蕖卻,落葉猶開最小錢。——楊萬里《秋涼晚步》

15、山明水凈夜來霜,數樹深紅出淺黃。——劉禹錫《秋詞二首》

16、多少綠荷相倚恨,一時回首背西風。——杜牧《齊安郡中偶題二首》

17、孤村落日殘霞,輕煙老樹寒鴉,一點飛鴻影下。——白樸《天凈沙。秋》

18、覺人間,萬事到秋來,都搖落。——棄疾《滿江紅·游南巖和范廓之韻》

19、寒城一以眺,平楚正蒼然。——謝朓《宣城郡內登望》

20、晚趁寒潮渡江去,滿林黃葉雁聲多。——王士禎《江上》

21、時維九月,序屬三秋。——王勃《秋日登洪府膝王閣餞別序》

22、悲哉秋之為氣也!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憭栗兮若在遠行,登山臨水兮送將歸。——宋玉《九辯》

23、萬壑泉聲松外去,數行秋色雁邊來。——薩都刺《夢登高山得詩二首》

24、櫚庭多落葉,慨然知已秋。——陶淵明《酬劉柴?!罚ǎ?/p>

25、落時西風時候,人共青山都瘦。——辛棄疾《昭君怨》

26、寒山轉蒼翠,秋水日潺湲。——王維《輞川閑居贈裴秀才迪》

27、樹樹秋聲,山山寒色。——庾信《周譙國公夫人步陸孤氏墓志銘》

28、草低金城霧,木下玉門風草低:衰草枯萎。——范云《別詩》

秋詞二首范文第3篇

胡志平是一位集二胡演奏、中國傳統音樂理論研究、音樂創作和教學于一身的學者型二胡演奏家。業內評價他的二胡演奏風格清雅細膩、質樸深邃,講究“虛與實、靜與動、雅與俗、靈動與深厚、清雅細美與濃墨重彩”的對比變化,有“靜、雅、深、遠”中國文人藝術的審美特點和意味。安如礪先生曾評價他的演奏風格“藝術思想和品味獨特”、“猶如吹來了一股清風”。

“華風弦韻”四個字體現了胡志平二胡獨奏音樂會的基本格調,“華風”強調鮮明的中國民族音樂特色、濃郁的地方音樂風格,“弦韻”突出弦外之韻、靜遠清妙的內涵意味,反映出胡志平二胡演奏一以貫之的審美追求。

音樂會上半場由二胡與小樂隊《禪院鐘聲》(胡志平編曲)開場,這首作品是胡志平1993年根據崔蔚林廣東音樂同名樂曲以二胡與鐘磬小樂隊的形式編創而成,1993年由胡志平在武漢音樂學院編鐘音樂廳首演,二胡淡雅、柔美的旋律與兩千多年前的楚地編鐘、編磬以及洞簫、古箏、中胡、木魚交響呼應,表達出編創者、演奏者對禪境的心靈感悟。這次琴臺音樂廳的二胡與小樂隊版《禪院鐘聲》是胡志平為了方便樂曲的廣泛流傳,便于沒有編鐘、編磬樂器的地方演出,采用了以鐘琴代替編鐘,鋼片琴代替編磬,管鐘代替編磬在曲首、曲尾空靈回蕩的敲擊。由于鐘琴沒有低音大鐘那種深厚悠長的低音效果,排練中胡志平又增加了一把低音大提琴,探索以特殊的拉撥奏法演奏低音為鐘琴做根,增強了鐘琴音響的渾厚感。《禪院鐘聲》淡雅柔美的旋律,悠遠空靈的音響把聽眾引入寧靜致遠之境。樂曲濃郁的地方音樂風味,淡雅清妙的文人演奏風格,也為整場音樂會奠定了基調。

上半場演奏的第二首樂曲是具有濃郁陜西地域性音樂風格的《陜北抒懷》(陳耀星、楊春林曲)。胡志平的演奏既酣暢又細膩,在很好把握陜西的地域性風格、技法和樂曲內涵表現的同時,板眼節奏處理、力度層次變化非常講究,采用的伴奏既非原曲小樂隊的編制,也非常見的揚琴或鋼琴的伴奏形式,而是在揚琴的基礎上增加了木魚和大阮各一件,表現出樂曲豐富的音響色彩變化,形成了胡志平獨特的演奏版本;第三首《月夜》(劉天華曲),胡志平曾把劉天華的二胡曲稱為“胡琴曲中的新文人音樂”,音樂會上胡志平演奏的《月夜》,琴聲柔美如歌,可以讓人感受到月白風清的意味和~個文人內心深處莫名的情思;第四首《梆子風》(項祖英編曲、黃海懷演奏譜),胡志平在黃海懷演奏譜的基礎上,更加強調“腔”的韻昧、戲曲的板眼節奏感和弓子“勢”的細膩變化,有許多獨到之處。

上半場最后兩首作品是用高胡演奏的廣東音樂傳統樂曲《漢宮秋月》(李助炘編配)和《旱天雷》(嚴老烈改編)?!稘h宮秋月》目前最著名的版本是蔣風之演奏的二胡曲《漢宮秋月》,20世紀80年代胡志平曾研究樂曲的源流衍變情況,二胡曲《漢宮秋月》是20世紀20年代劉天華先生根據呂文成演奏的粵胡曲《三潭印月》唱片記譜整理而成,而粵胡曲《三潭印月》(也稱《漢宮秋月》)源于琵琶曲《漢宮秋月》(沈肇州《瀛洲古調》琵琶譜)的第一段。劉天華記譜整理的二胡曲《漢宮秋月》在其教學過程傳于諸弟子,其中蔣風之先生在數十年的演奏實踐中,對樂曲的板眼結構、速度又進行了放慢、自由加花處理,其音韻更加細膩、富于變化,形成了獨特的蔣氏版本,而陳振鐸先生演奏的《漢宮秋月》則較好保留了劉天華原譜的風貌。20世紀80年代,廣東音樂高胡第三代代表人物余其偉先生和作曲家李助忻又重新對粵曲《漢宮秋月》進行了加工整理,賦予樂曲新的美感。音樂會上胡志平演奏的廣東音樂高胡版《漢宮秋月》,與二胡曲《漢宮秋月》相比較則更多表現出一種嬌美的怨情,音響內涵與曲名更貼切,既有深宮蕭瑟、冷月花墻之境,又有含怨復含嬌的復雜之意。隨后的《旱天雷》則將樂曲的動中有靜,靜中有動之妙表現得淋漓盡致。

音樂會下半場演奏的曲目是二胡與揚琴《秋詞》(胡志平曲)、二胡與小樂隊《月的悲吟》(胡志平曲)、《第二二胡協奏曲——追夢京華》(關逎忠曲)之“鬧春”、“除夕”。

《秋詞》、《月的悲吟》均創作于1990年初,同年4月在武漢音樂學院第二屆民族器樂作品評獎中首演并分獲二、三等獎,2007年兩首作品分別獲得第六屆中國音樂“金鐘獎”民族器樂作品優秀獎和首屆湖北音樂“金編鐘獎”民族室內樂銀獎(金獎空缺)。這兩首作品均富有詩意內涵和文人音樂的審美特點?!肚镌~》因其意境內涵用唐代詩人劉禹錫的詩《秋詞》解釋較為恰切故名之,《月的悲吟》是作曲家有感于宗白華的意境小詩《月的悲吟》而創作。《秋詞》的基本素材煉于古典戲曲元素,采用二胡與揚琴的形式,寫法上“有控制的偶然對位”非常有意味;《月的悲吟》以廣東音樂的典型因素作為樂曲基本素材,二胡與樂隊的形式,有調性、模糊調性、音響性寫法根據樂曲情感表現的需要交織交融。按胡志平的話說,《月的悲吟》是有鮮明的形象和場景感的,可以讓人聯想到“嬌美的月牙兒”、“夜幕下的蕭瑟”、“一輪圓月緩緩升說著對人間的相思之情”,是一首情景交融的作品;《秋詞》則沒有明確形象感,只有清雅的格調、氣度和詩情、豪情,表現的是文人內心深處不可名的復雜之情和意。這兩首作品在技法表現上也非常獨特,《秋詞》左手極富變化的吟猱綽注,右手弓速、弓長、弓力、弓勢的細膩揮灑;《月的悲吟》特殊風格的作韻手法,帶吟猱的自然泛音、人工泛音、雙泛音以及表現“復雜之情和意”的二胡雙音等在現有二胡曲中也是獨樹一幟。音樂會上胡志平演奏的《秋詞》、《月的悲吟》給人以物我兩忘的“恍惚”之感。老子說:“道之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边@種感覺很奇妙,令人難忘。

音樂會曲目單上最后一首樂曲是《第二二胡協奏曲——追夢京華》第一樂章“鬧春”和第四樂章“除夕”。關通忠先生的“二協”采用中國古典戲曲和民間曲藝的素材,運用西洋古典作曲方法,發掘和展現出二胡與西洋管弦樂隊水融的藝術魅力,“二協”又名“追夢京華”,是故鄉北京留在作者腦海中的一個夢。胡志平音樂會選第一樂章“鬧春”、第四樂章“除夕”,這與整場音樂會的基調非常吻合,音樂會雅致優美的格調前后呼應。胡志平演奏的“鬧春”靜謐中跳動著一種溫暖,有“春之舞”韻律和美感,“除夕”京戲味道的慢板,細膩的聲腔色彩變化讓人聯想到京戲青衣美輪美奐的舞臺形象,而熱烈的快板則讓人感受到春節熱鬧的喜慶場景。

這樣一場“靜中有動、動中有靜”,以“清雅韻味”為基調的二胡專場獨奏音樂會獲得了觀眾的強烈共鳴,音樂廳異常安靜,所有人似乎都在屏息聆聽。音樂會結束時,觀眾掌聲雷動,經久不息,最后胡志平又返臺加演了張長城、原野的《哥哥回來了》和黃海懷的原版《賽馬》?!耙魳窌饩澈苌睿袂屣L、薄云,像一幅山水畫,很美,令人回味?!蔽錆h歌舞劇院民族樂團團長張延東音樂會后感嘆。

秋詞二首范文第4篇

抒情,有直接與間接之分。感情的直接抒發,即直抒胸臆。比如曹操的《短歌行》:“對酒當歌,人生幾何?!痹娙酥苯邮惆l人生苦短的感慨,接下來寫對人才的渴求,則表明建功立業的愿望。又如陳子昂的《登幽州臺歌》:“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時空阻隔卻無有窮盡,抒發了一種獨立蒼茫之感。好似具體的景物難以映發,便略去了景物。間接抒情,多是借景抒情。將情感寄寓于相關的景物中,往往情感在前,可謂寓情于景。比如杜甫的《春望》:“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彪m有好花開放,但感時傷事,花枝上的露水變成濺淚。同樣,雖有鳥鳴悅耳,但在離別者聽來格外驚心。這都是詩人的情感作用,改變了物態生趣;也有觸景生情,比如岑參的《山房春事》:“梁園日暮亂飛鴉,極目蕭條三兩家。庭樹不知人去盡,春來還發舊時花?!北M管花發依舊,但景象蕭條,情懷是黯淡的;即景即情,景與情不分先后,就是情景交融了。比如秦觀的《春日》:“一夕輕雷落萬絲,霽光浮瓦碧參差。有情芍藥含春淚,無力薔薇臥曉枝?!鄙炙幒瑴I與薔薇無力,亦情亦景,情景交融。還有以景語作結的,情感大都蘊于其中。比如王昌齡的《從軍行》:“琵琶起舞換新聲,總是關山舊別情。撩亂邊愁聽不盡,高高秋月照長城。”那高懸的明月,所要寄托的仍就是邊愁。

議論,多用來表明見解或看法。比如劉禹錫的《秋詞二首》其一:“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晴空一鶴排云上,便引詩情到碧霄。”以議論起筆,說秋天要勝過春天,然后精選一個鶴飛沖天的意象,將詩思高遠地飛揚開去。議論放在篇末的,就是卒章顯志,即在篇末點明主旨或思想感情。比如李白的《夢游天姥吟留別》:“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北砻髯约旱陌涟?,而不屈服于權貴。

再說微觀的細節與場景分析。比如《孔雀東南飛》:“雞鳴外欲曙,新婦起嚴妝。著我繡夾裙,事事四五通。足下躡絲履,頭上玳瑁光。腰若流紈素,耳著明月。指如削蔥根,口如含朱丹。纖纖作細步,精妙世無雙?!边@里寫劉蘭芝的容貌及舉止,多用細節來形容其美好,足見阿母的指責毫無道理,只是一味蠻橫。再如《陌上?!罚骸扒厥嫌泻门悦麨榱_敷。羅敷喜蠶桑,采桑城南隅。青絲為籠系,桂枝為籠鉤。頭上倭墮髻,耳中明月珠。湘綺為下裙,紫綺為上襦。行者見羅敷,下擔捋髭須。少年見羅敷,脫帽著頭。耕者忘其犁,鋤者忘其鋤。來歸相怨怒,但坐觀羅敷。”這里寫人物的肖像,有許多細節,除了正面寫服飾外,還采用了側面烘托的手法。即通過行人放下擔子、少年摘下帽子及耕者鋤者都忘了勞作,來形容秦羅敷的美貌。

古詩中的細節與場景是多樣的。比如趙師秀的《約客》:“黃梅時節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有約不來過夜半,閑敲棋子落燈花。”詩人約了客人,但客人沒來,便通過一個閑敲棋子的細節描寫,來表明燈下的守候。又如張籍的《秋思》:“洛陽城里見秋風,欲作家書意萬重。復恐匆匆說不盡,行人臨發又開封?!币男帕擞植痖_,唯恐匆忙間沒有說清楚。一個細節描寫,表明鄉思無盡。元稹的《行宮》:“寥落古行宮,宮花寂寞紅。白頭宮女在,閑坐說玄宗。”這個場景描寫,有寂寞的宮花及閑話的宮女,卻傳導出無盡的哀怨。即宮女虛耗青春,最終也只有老死宮中。再如朱慶馀的《宮詞》:“寂寂花時閉院門,美人相并立瓊軒。含說宮中事,鸚鵡前頭不敢言。”花開寂寞,閉郁著許多美麗的生命,本想有所言說的,卻怕學舌的鸚鵡搬弄是非,只得欲言又止。意在言外,不僅寫出了宮人的寂寞,還流露出恐懼。

秋詞二首范文第5篇

一、美好的人格的象征

梧桐樹具有干直、根深、葉闊、高大、婆娑的形象美,人們借其形象來象征高大美好的人格。王安石《孤桐》一詩就是借“梧桐”言志,表達自己高尚的品格與節操:“天質自森森,孤高幾百尋。凌霄不屈己,得地本虛心。歲老根彌壯,陽驕葉更陰。明時思解慍,愿斫五弦琴?!?/p>

理解詩歌,重要的一點就是要知人論世,要解讀這首詩,只要了解了王安石積極變法的經歷,了解了他的思想性格,了解了他生活的時代背景,就很容易把握此詩的主題。詩人借物言志,表明立志改革的決心。在這首詩中借“孤桐”言志,孤桐即是他的人格寫照,盡管在變法的過程中,他受到種種打擊,但毫不氣餒,百折不撓,以孤桐的形象自喻,給人以堅定親近之感,令人贊佩。

正因為它的形象美,才有了后世的諺語:“栽下梧桐樹,引來金鳳凰?!兵P凰是傳說中的靈禽異鳥,此鳥非梧桐不棲,這就進一步印證了此樹的不同尋常。

二、表達美好的愛情

中唐詩人孟郊《列女操》一詩里寫道:“梧桐相待老,鴛鴦會雙死。貞女貴徇夫,舍生亦如此。波瀾誓不起,妾心井中水?!痹娭杏谩拔嗤┕怖希x鴦同死”起興,有力地表現烈女的堅貞精神與節操,給人留下了強烈的印象,表現了我國古代婦女對愛情賢貞不渝的美德。但所謂“貞女貴徇夫”,寡婦守節不嫁,是浸透了封建意識的,應該大力批判,但“梧桐共老”的形象卻為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借梧桐的形象來表達了對最美好的愛情由衷的祝愿。承此意蘊在《孔雀東南飛》中,作者發揮大膽的想象,采用浪漫主義的手法這樣寫到:“東西植松柏,左右種梧桐。枝枝相覆蓋,葉葉相交通。中有雙飛鳥,自名為鴛鴦。仰頭相向鳴,夜夜達五更?!眲⑻m芝和焦仲卿充滿悲劇性的愛情故事,感動了善良的先民們,他們希望焦劉二人在人間沒有實現的愛情,在九泉之下,就像周圍栽植的梧桐樹一樣,永世不分離。

三、表達離愁別恨的主題

“自古逢秋悲寂寥?!钡搅饲锾欤镲L秋雨中的梧桐,惹起了詩人的情思,更撩起了詩中抒情主人公濃郁的離愁別緒,他們或淺吟低唱、或慷慨悲歌,用他們飽蘸感情之墨的筆為我們留下了一首首優美的詩歌?!拔嗤?,三更雨,不道離情正苦,一葉葉,一聲聲,空階滴到明”( 溫庭筠《更漏子》)寫盡了閨中的深夜懷人的苦情,但瀟瀟秋雨是不理會的苦情的,它只管讓雨珠灑在一張張梧桐葉上,滴落在窗外的臺階上。在這里作者正是抓住了雨打梧桐這一特定的情景,從聽覺的角度,采用以動襯靜的手法,寫出了閨中因相思而輾轉反側,徹夜無眠的情態。正因夜深人靜,萬籟無聲,才使得雨打梧桐的聲音更加響亮,點點滴滴都似打在的心頭。在這里作者通過梧桐樹化抽象為具體,極力地渲染了那種難以忍受的離愁別緒,形象、生動、感人。后來,元人徐再思受此啟發為我們留下了“一聲梧葉一聲秋,一點芭蕉一點愁,三更歸夢三更后”的優美詩句。

白居易在《長恨歌》中這樣寫道:“春風桃李花開日,秋雨梧桐葉落時。西宮南內多秋草,落葉滿階紅不掃?!崩顥類矍橐詺g樂開始,以悲劇終結。失去楊貴妃的唐玄宗,孤身一個人在宮中品味著濃濃相思釀成的精神的苦酒。這種情感正是通過作者塑造的“秋雨梧桐”的意象,融情于景,借哀景寫哀情,表現了詩中主人公觸物傷情,睹物思人,苦苦追求、尋覓而不得的悲涼心境,極富藝術魅力。

四、表達相思之苦、寂寞哀愁之情

“挑盡金燈紅燼,人灼灼,漏遲遲,未眠時。斜倚銀屏無語,閑愁上翠眉。悶殺梧桐殘雨,滴相思?!保ā抖ㄎ鞣讽f莊)“秋來到,漸漸涼,寒雁兒往南翔。梧桐樹,葉又黃。好凄涼,繡被兒空閑了半張?!保ā段嗳~兒》元無名氏)“金井梧桐秋葉黃,珠簾不卷夜來霜。熏籠玉枕無顏色,臥聽南宮清漏長?!保ā堕L信秋詞》王昌齡)“綺席凝塵,香閨掩霧,紅箋小字憑誰付。高樓目盡欲黃昏,梧桐葉上蕭蕭雨”(《踏莎行》晏殊)這幾首詩詞都是借梧桐來表達相思之情的,第一首寫出了閨中對出征在外征人的牽掛和思念;第二首則以直白如話的語言,用梧桐葉落表明秋至天涼,自己牽掛的人還沒有音信,更談不上回來,自己孤身一人不免感到無限的凄涼,借景抒情,情寓景中,相思之苦溢于言表;王昌齡的詩以井邊葉黃的梧桐破題,烘托出蕭瑟冷寂的氛圍,描寫一位被剝奪了青春、自由和幸福的少女,在凄涼寂寞的深宮里,形孤影單、臥聽宮漏的情景。該詩通過對清秋環境中孤獨梧桐的描寫,寫盡了詞人的寂寞和哀愁;晏殊詞寫盡了意中人遠離后,登高駐足而望的孤獨、惆悵、落寞的情狀。寄情于物,借瀟瀟雨中的梧桐,表達了詩人“剪不斷,理還亂”的相思之苦,郁郁寡歡的寂寞哀愁之狀如在眼前。

五、表達對家國的哀痛、身世的悲嘆

提到這一點,不能不讓我們想起歷史上的兩位非常著名的詞人——李煜和李清照。為什么把他們兩人放在一起呢?他們兩人有太多的相似之處,都飽經戰亂,經歷過國破家亡的慘痛,后期作品風格與前期相比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特殊的經歷,生活的磨難,使作者的情感更加深沉和凝重,如李煜的《相見歡》“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亡國前的李煜耽于享樂,亡國后溺于悲哀,這就是李后主的一生。亡國后的李煜幽居在汴京的一座深院小樓里,過著以淚洗面的凄涼寂寞的日子。“紅日已高三丈透,金爐次第添香獸,紅錦地衣隨步皺”的生活,已隨風而逝,眼前“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的情境,如鉤的彎月,使人倍感凄涼,不言而悲傷之情自心中流出。亡國之痛,虜臣之悲,也就分外強烈。“寂寞梧桐”,既寫一鉤殘月之下,梧桐深院鎖清秋的凄涼之景,也表達出詞人故國淪亡之后的相思情切。此外,在《采桑子》中,詞人又寫到“轆轤金井梧桐晚,幾樹驚秋”,以樹點秋,表達秋愁無限,離情難寄。

李清照詞中寫到梧桐的有三首:《鷓鴣天》“寒日蕭蕭上瑣窗,梧桐應恨夜來霜”;《行香子》“草際鳴蛩,驚落梧桐。正人間天上愁濃”;《聲聲慢》“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其中第三首,最為有名,表達的感情也最熾烈,該句化用溫庭筠《更漏子》中“梧桐樹,三更雨,不道離情正苦;一葉葉,一聲聲,空階滴到明”借梧桐更兼細雨的形象,寄情于物,表達無限之愁,筆直而情切。

主站蜘蛛池模板: 清水县| 香河县| 闽清县| 茌平县| 新田县| 云林县| 乌拉特后旗| 交口县| 顺昌县| 洛阳市| 华容县| 安仁县| 象山县| 阳江市| 佛冈县| 吉安市| 亳州市| 东阿县| 南和县| 房产| 杂多县| 中卫市| 哈巴河县| 和硕县| 普兰县| 白城市| 孙吴县| 乡宁县| 大厂| 拉萨市| 镇雄县| 清远市| 阳高县| 白朗县| 涡阳县| 丰原市| 大英县| 亚东县| 兰考县| 祥云县| 滕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