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色av,短篇公交车高h肉辣全集目录,一个人在线观看免费的视频完整版,最近日本mv字幕免费观看视频

首頁 > 文章中心 > 掛牌儀式流程

掛牌儀式流程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掛牌儀式流程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掛牌儀式流程

掛牌儀式流程范文第1篇

繼往開來,再譜新章

活動目的:

1、增進領導與員工的零距離溝通

激發員工蓬勃的斗志,迎接新的挑戰

增強公司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體現公司與職員的,同心、同德、同贏共生、共存、共榮。2、深度了解企業文化

有效整合團隊精神

調動企業員工積極性

感受公司大家庭帶來新年氣氛和溫馨。

讓職員體會到他就是公司,公司就是每一位職員。3、為先進個人與集體頒獎

給員工一個充分展示表演天分的舞臺

展示XX公司的激情與蓬勃發展之態

活動時間:

2013年1月XX 日

活動地點:

待定

參加對象:

公司全體員工,(部分客戶、供應商)

團拜會內容:

1、領導致詞

2、表彰大會

3、文藝表演(團隊凝聚力的游戲)

4、聚餐

活動流程

第一階段:主持人宣布團拜會開始,總經理致詞

第二階段:表彰大會,對今年表現優異的員工頒發獎金(獎品)及證書。

第三階段:文藝表演(團隊活動)

1、員工文藝節目表演。節目由員工自編自演,形式不限,可為歌曲、舞蹈、小品,相聲、雙簧等

2、中間穿插趣味互動小游戲,并發放小禮品

3、穿插小游戲的同時,舉行抽獎,分別由各級領導抽出不同的幸運獎,發放相應禮品。

第四階段:移步餐廳,聚餐。附1、節目單:附2、互動游戲目錄: 1、XX

道具:氣球,籃筐

規則:本游戲為二人組合,背靠背站立,氣球放置于兩人后背之間,并將氣球不落地運送到指定地方為完成一個氣球運送。同時3組進行,限時2分鐘。

2、XX

道具:事先準備好的含詞組的紙片

規則:本組游戲為二人組合,一人提示一人猜。猜詞內容均為工作相關的術語或詞組,提示者可以說話,但不能提及詞組中包含的字,限時90秒。

3、XX

道具:無

掛牌儀式流程范文第2篇

早春三月,草長鷹飛間,冬天的寒意還未褪盡,春天帶著綠色的氣息向我們走來,春風吹綠了枝頭上的嫩芽,吹綠了地上的小草,也吹動了西二幼孩子們的熱情。3月12日是一年一度的植樹節,為使孩子們能夠積極與社區環境“對話”,主動參與植樹節的相關活動,親身體驗勞動的樂趣,感受美化環境的意義,激發愛幼兒園、愛社區的情感,我們將在3月9日,組織孩子們開展“種一棵小樹,綠一方凈土”的植樹節愛樹護樹活動。

二、活動目標:

1.情感目標:在活動中,發揮主人翁和團隊合作精神。遇到挫折要相互體諒,相互幫助,能像一家人一樣相親相愛。

2.能力目標:在實踐過程中每名幼兒要體現出各自自信勇敢的一面,發揮出綠色幼兒園成員的自豪與自律,從小鍛煉身體,向大家展示我們西二幼的風采。

3.知識目標:了解“植樹節的來歷”、“植樹與環保”、“有關植樹節的活動”等資料,向大自然學習,并去社區、街道向居民和行人宣傳。

三、活動準備:

1.每個級部制作活動宣傳版面:如一組“我和小樹同成長”;二組“珍愛綠色,珍愛我們共同的家園”;三組“幼兒園社區齊攜手,多片綠葉多份溫馨”。

2.制作“綠化環境,美化家園”宣傳旗。

3.一組組建“小騎士護綠隊”

4.各班制作植樹節版宣傳報(關于“植樹節的來歷”、“植樹與環保”、“有關植樹節的活動”等資料)

5.澆樹種樹用的水桶鐵鍬等植樹工具。

6.樹苗若干。

四、活動過程:

(一)“種一棵小樹,綠一方凈土”植樹節活動開始儀式

1.園長講解植樹節的來歷,宣布活動開始。

2.園林處工程師講解種樹所需要的工具、如何種樹。

3.社區居委會工作人員向小朋友介紹種樹的意義,講解護綠愛樹的重要性。

4.為“小騎士護綠隊”揭牌,隊員從園長手中接過“綠化環境,美化家園”宣傳旗幟,提出口號“你來,我來,大家來,共創綠色幼兒園”,并向大家倡議:“讓我們的世界變成青青世界,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

(二)分級部開展不同主題的植樹節活動

1.一組家園活動主題“我和小樹同成長”

流程:給校園內的樹澆水、松土、修枝——給樹掛牌,與小樹合影,小樹比比高——和“樹姐姐”(扮演)做游戲。

2.二組家園活動主題“珍愛綠色,珍愛我們共同的家園”

流程:在幼兒園種植園地,和家長一起種植小樹——掛牌合影(寫上種植人及名稱如“愛心樹”“心愿樹”“成長樹”等)。

掛牌儀式流程范文第3篇

關鍵詞:融合;堅守;革新;創新報告

中圖分類號:G210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CN61-1487-(2016)03-2-0009-03

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關鍵之年,也是媒體融合發展的探索之年。對于傳統媒體而言,若想在變革中的新環境下找到屬于自己的定位,并不斷提升影響力、公信力、競爭力和傳播力,就必須在融合中堅守,在堅守中革新。

一、中國廣播云平臺項目正式啟動,貫通全國廣播電臺內容體系――真正在理念和行動層面實現從“廣播+互聯網”到“互聯網+廣播”的歷史性跨越

1月23日,中央人民廣播電臺和中國科學院在北京簽署合作協議,全面開啟“中國廣播云平臺”媒體融合重大項目,面向全國廣播電臺、行業機構、個體用戶開放資源共享與定制化服務,特別是從國家媒體責任和公益出發,搭建國家級音頻素材庫――中華音庫。該項目依托中央臺、地方臺等廣播系統的內容資源,采用云計算、大數據處理、智能檢索等技術,以建設互聯互通平臺為基礎,實現臺與臺之間的互聯,通過全媒體采編系統,壯大內容生產的核心優勢,再造廣播行業新聞采編新流程,實現新聞資源的共享與使用。中國廣播云平臺的搭建,不僅可以從內容、營銷、渠道上把全國絕大多數廣播電臺的內容體系貫通起來,實現廣播行業“上下聯動、內容共享”的整體發展局面,還可以從根本上改變當前“廣播+互聯網”的融合誤區,構建“互聯網+廣播”的新格局,不斷提升我國廣播主流媒體的傳播力、公信力和影響力,為傳統媒體轉型發展注入新活力和新動力。

二、人民日報社、新華社全媒體平臺紛紛開啟“中央廚房”新模式――充分彰顯中央媒體積極探索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融合發展的政治擔當與主動作為

3月2日,《人民日報》的“中央廚房烹制新聞美味”消息引發了外界的廣泛關注,并在隨后的全國兩會報道中首推“中央廚房”新模式。這是《人民日報》全媒體平臺項目的首次亮相。7月7日,以“中央廚房”式新型全媒體采編發空間揭幕和一批新技術系統的啟用為標志,新華社全媒報道平臺正式啟動運行。“中央廚房”是人民日報社和新華社深入推進媒體融合的創新之舉,也是中央媒體探索實現全媒體采編發流程再造、一體化運行和產品研發的實驗田和孵化器。為了全面推動各種新聞要素深度融合、各種報道資源充分共享、各種媒介互聯互通,“中央廚房”平臺由媒體單位總編室組織協調、各編輯部和技術人員共同組成專業團隊,進行跨部門、跨媒介、跨終端全媒體新聞產品的生產、和監測評估。通過“中央廚房”,初步實現報道流程平臺化、報道內容定制化、報道形式可視化,并全景多維立體記錄和展現重大新聞事件。更重要的是,這些技術系統通過平臺的試驗,將逐步應用于各家媒體單位的各類采編業務,并不斷迭代升級。全面推進媒體融合發展戰略,中央媒體大膽嘗試、先行先試,充分彰顯了政治擔當與主動作為。

三、《南方都市報》簽約成為廣東衛視一級廣告商――有效拓展紙質媒體與廣電媒體經營融合發展的新空間

6月9日,以“做中國最好的報紙”為目標的《南方都市報》與以“重返中國廣電第一陣營”為目標的廣東衛視正式簽約,成為廣東衛視廣告的一級商,完成了這場傳統媒體之間的跨界聯姻,為推動兩家媒體的融合轉型奠定了堅實基礎。作為兩個不同領域主流媒體的杰出代表,《南方都市報》與廣東衛視的跨界合作,是品牌優勢、平臺優勢、資源優勢、渠道優勢的深度融合,必然會產生“1+1>2”的良好效應與效果。甚至可以說,《南方都市報》與廣東衛視的此次合作,既是紙質媒體與廣電媒體融合發展的重要嘗試,也是傳統媒體應對新常態、把握主動權的勇敢選擇,更是傳統媒體轉型道路上的抱團取暖之良策,必將不斷拓展傳統媒體之間深度融合發展的新空間。

四、湖北特別關注傳媒股份有限公司成功登陸新三板,成為“華文期刊第一股”――開啟雜志傳媒試水資本市場的新路徑

6月29日,湖北特別關注傳媒股份有限公司在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新三板)掛牌上市,上市名稱為“特別傳媒”,中國郵政集團公司認購20%股份。這是湖北日報傳媒集團控股并在新三板掛牌的第二家公司,也是第一個登陸新三板的華文期刊。擁有《特別關注》《前衛》《特別健康》《楚天法制》期刊群的“特別傳媒”,以其卓越的品質和廣泛的美譽度成功掛牌新三板,打開了文化產業資本市場的又一扇大門,開創了我國雜志傳媒進入資本市場的先河,為新三板增添了活力和動力,真正讓“一本雜志打造一個品牌、帶動一個產業、提升一個區域”的期刊產業夢想變為現實,為中國乃至全球期刊業轉型發展提供了樣本。

五、全新整合的湖南日報報業集團、湖南廣播影視集團同時揭牌運營――標志著打造形態多樣、手段先進、競爭力強的新型傳媒集團戰略正在探索中穩步前行

7月2日,湖南日報報業集團有限公司、湖南廣播影視集團有限公司揭牌儀式在長沙舉行。此次兩家集團公司掛牌后,均采取“一個黨委、兩個機構、一體化運行”的管理模式運作。兩大省級傳媒集團將以建設新型主流媒體集團為目標,逐步從體制內走出去,陸續剝離所有經營性資產,由集團統一運營,打造統一的市場主體。借助新體制和新機制,湖南廣電距離“千億芒果夢”更進一步。全新整合的湖南日報報業集團、湖南廣播影視集團,既是湖南省文化資源整合重組、著力打造省級新型傳媒集團的重要階段性成果,也是該省打造形態多樣、手段先進、具有競爭力的新型主流媒體的重大實踐,更是省級媒體機構從事業集團向企業集團跨越邁出的重要一步,有利于最大化地釋放國有文化資源的活力,引領文化湘軍的加速發展。

六、《讀者》聯合微軟、英特爾推出高端商務辦公平板――以新技術、新應用引領期刊媒體融合發展,努力走出一條內容與技術雙輪驅動的融合發展之路

8月17日,“亞洲第一刊”《讀者》聯合微軟、英特爾共同研發推出的高端商務辦公平板DZ108在蘭州舉行首發式。英特爾提供硬件,微軟提供軟件,《讀者》提供內容,這三家品牌企業強強聯合、優勢互補的創新舉措,顯然是《讀者》主動應對“互聯網閱讀”沖擊“紙品閱讀”新常態,積極探路新媒體轉型的非常之舉。互聯網時代,雖然我們無法讓讀者再回到“紙品閱讀”的傳統習慣,但紙質媒體可以主動順應和深度服務當下讀者閱讀習慣的改變,深入研究數字化出版的思維方式、商業模式和人員管理方式,給讀者和客戶提供更多的附加值。《讀者》此次基于文化和科技融合作出的積極嘗試,為傳統媒體摸索了一條十分可貴的融合發展經驗:發展文化產業,推動媒體融合,離不開觀念更新、內容為王,也離不開科技助力、技術革新,特別是尖端科技貼近民生的實際應用。

七、《光明日報》融媒體成果并與十四個單位簽約合作――向全世界傳遞和展示傳統媒體與新媒體融合發展的信心和決心

9月29日,媒體融合戰略實施一周年之際,《光明日報》融媒體成果暨合作簽約儀式在北京師范大學京師學堂舉行,推介了“光明云媒3.0版”“光明微站”“光明都市傳媒”“光明校園傳媒”“光明媒體云”等一系列創新產品。與此同時,光明日報社就旗下的系列融媒體創新產品,與中國有線等十四家合作單位簽署了合作協議。光明日報社媒體融合的基本路徑是:以創新性的融媒體產品為軸心重組資源,創新和拓展傳播渠道,不斷提升媒體的傳播力和影響力。光明日報社媒體融合的積極推進,不僅實現了與市場接軌、擦亮了“光明”傳媒品牌,還極大地提升了自身在教科文衛理等領域的輿論引導能力和在新媒體領域的可持續發展能力,更是向世界傳遞和展示我國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融合發展的信心和決心。

八、中影股份與北京電影學院合作成立中國電影衍生產業研究院――創新國家級電影衍生產業產學研一體化平臺建設,開拓中國電影產業延伸發展的新格局

10月14日,中國電影產業巨頭“中影股份”與國內最知名的電影藝術院校“北京電影學院”成功聯姻,合作共建“中國電影衍生產業研究院”,對外招收“電影衍生品設計專業”全日制本科生。這標志著“中影”“北電”兩大中國影業品牌以產學研深度融合的模式攜手推進中國電影衍生產業的發展。雖然中國電影票房屢創新高,已成為僅次于北美的全球第二大電影市場,但中國電影市場結構還很不完善,市場構成比較單一,特別是票房收入占到電影業總收入的80%以上,與好萊塢票房收入僅占電影業總收入三成左右的成熟模式相差甚遠。“中國電影衍生產業研究院”的成立,可以充分發揮中影股份與北京電影學院在產學研方面的優勢資源,實現強強聯合,打造國家級電影衍生產業產學研一體化平臺,為中國電影衍生產業的發展提供人才保證和學術支持,進而開拓中國電影衍生產業發展新格局,引領中國電影衍生產業健康持續快速發展。

九、阿里巴巴投資10億元培養青年影人,將開創中國喜劇“漫威模式”――補齊中國青年電影人才短板,為國產喜劇電影帶來新平臺、新機遇

10月28日,阿里巴巴影業舉辦“生來無畏”A計劃啟動儀式,計劃拿出10億元培養“全球范圍年齡45歲以下的電影從業者”,選拔出的青年電影人團隊將無時機制造投資上限5000萬元的院線電影。阿里影業大力推崇富有幽默感的喜劇風格,重點選拔和培養喜劇電影人才,并借鑒美國漫威電影的成功經驗,開發持久穩定的創業、創新、創意IP孵化體系。與此同時,阿里影業邀請了國際重量級導演,將喜劇與動漫結合起來,著力培養新人,延伸產業鏈,構建可持續發展的新體制和新機制,而不是依賴于某一個巨匠或某一部電影的成功。這些創新舉措必將會催生一股中國電影新生代力量,有助于補齊中國青年電影人才短板,為打造中國喜劇“漫威模式”提供新探索,為中國電影特別是喜劇電影發展帶來新機遇。

十、中國紀錄片發展基金成立,“中國紀錄片第一股”三多堂傳媒掛牌新三板――開啟中國紀錄片從“精英事業”邁向“大眾事業”的新征程

掛牌儀式流程范文第4篇

“普樂安膠囊、九味羌活顆粒……”瀏覽了桌上的購買清單后,他打開“重慶醫藥公信網”。

進入交易系統,輸入需要采購的藥名,藥品生產商、藥品規格、當日掛牌價等信息便顯示出來。

很快,王維就下了單。

12點過,王維就收到了采購的藥品。

“價格低,速度快,真好。”王維感嘆。

讓“王維們”叫好的,是重慶藥品交易所探索構建的醫藥流通新機制。

藥交所斬斷灰色流通鏈

“大病拖,小病捱,病死就往山上抬。”這是一些農民常念叨的一句話。

看不起病、吃不起藥,是很多老百姓心中難以言說的痛。

重慶華森制藥公司董事長游洪濤繪制了一幅藥品流通示意圖:藥品出廠全國總省級藥品招標采購區市縣級醫藥公司醫院患者。

“一粒藥從出廠到患者手里,至少要倒六次手,而每一次倒手都會產生交易成本。”游洪濤說。

于是,一盒藥到達消費者手中時,就比出廠價高了幾倍到幾十倍。

多級、層層加價的流通體系,不僅推高了藥價,還滋生出一大弊端——醫藥腐敗。

“在有些地方,藥品集中招標采購已異化成了‘腐敗工程’。”市醫藥行業協會副會長劉群說。

老百姓看不起病、吃不起藥之痛,引起了市領導的高度重視。

如何化解這個民生難題呢?

“必須要讓藥品流通在醫院、生產商、商、老百姓中形成良性循環。”這是決策層調研后的結論。2009年9月,在全市醫改工作會上,時任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黃奇帆提出了改革醫藥流通體制的構想,目的是探索建立醫藥采購供應保障新機制,構建規范的醫藥流通環境和市場秩序,切實推動保障和改善民生。

2010年9月29日,渝中區重慶交易大廈。

“咚——”隨著一聲清脆鑼響,全國首創的第三方醫藥電子交易平臺——重慶藥品交易所誕生了。“藥交所要發揮巨大的集聚和輻射作用,它不僅要承擔市內的交易,還要吸納全國的藥品交易。”在重慶藥交所首批循環類藥品正式上線交易啟動儀式上,市委副書記、市長黃奇帆規劃出藥交所平衡藥品價格、規范醫藥流通秩序、遏制醫藥交易腐敗、結算中心、招商引資五大功能。

藥交所交易與藥品招標采購有何不同?

“藥交所只負責藥品價格招標一個環節。作為獨立第三方,我們建立了全流程電子交易模式,實施藥品交易、交收配送、限時結算、考核評價等全程網絡交易和監管。”藥交所相關負責人說。

重慶藥交所采用會員制,藥品生產企業為賣方會員,醫療機構為買方會員,經營企業為配送會員,三方均須在交易平臺進行網上申報注冊。

“就是讓買、賣、配三方各自歸位——生產企業掛牌售藥、經營企業負責配送、醫療機構采購藥品。這就改變了藥品從廠家到多級商再到醫院的模式,大大縮短了交易流程。”藥交所相關負責人說。

“在藥交所下單有點像淘寶購物,可以通過議價系統和對方砍價,而且議價是公開透明的。”一位采購人員說。

縮短交易流程,就避免了層層加碼。公開議價,不但保證了低價購買,還避免了腐敗。

“醫療機構購買的藥便宜了,賣出去的藥自然就便宜了。”藥交所相關負責人說。

百姓受益

家住南岸區萬壽路的陳惠英,是個老病號。

“患腦血栓、高血壓好多年了,每個月都要去醫院拿藥。”陳惠英說。

藥品太貴,陳惠英的退休工資基本都用在了買藥上。

“我都幾年沒添置新衣服了。”陳惠英說。

2011年初,陳惠英又走進南岸區第六人民醫院。

“五盒長春西汀,150元。”醫生說。

“你是不是算錯了?”陳惠英不相信自己的耳朵。

“沒有啊!”

“原來不是賣50多元一盒嗎?”

“哦,降價了,現在30元一盒。”

“為什么一下降了這么多?”

“現在藥都是從藥交所進的,很便宜。”

這一天,陳惠英逢人就說好:“我買藥省了近一半的錢。”

2011年藥交所藥品成交價格與2010年醫療機構采購價格相比,平均下降了28%,一些常用藥降價幅度達80%——“陳惠英們”為此開心不已。

但高興之余,“陳惠英們”又產生了小期待。

“醫院的藥雖比以前便宜了,但還是有點貴,而且我們又不可能經常去醫院,要是能直接購買更便宜的藥就好了。”陳惠英說。

購藥新平臺

“重慶藥交所基本藥物及醫療器械上線交易,在重慶藥交所的發展史上又是一個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事件。”2011年12月29日,黃奇帆再次來到藥交所,為基本藥物及醫療器械電子掛牌交易鳴鑼開市,在接下來的一年里,藥交所不斷豐富和擴大交易范圍:2012年6月,醫用普通耗材上線;2012年8月,基本藥物全面交易;2013年6月,檢驗試劑全面上線交易。至此,重慶藥交所電子掛牌交易范圍對基本藥物、非基本藥物和醫用耗材、檢驗試劑初步實現全覆蓋。四大品種,一個平臺,統一模式,全流程服務,標志著重慶藥品交易所作為政府主導與市場機制相結合的第三方醫藥全流程電子交易公共服務綜合平臺基本建成,但藥交所的改革探索并沒止步。

2012年8月,重慶藥交所項目被列為醫藥流通全程電子商務全國試點工程。

2013年8月,重慶藥交所獲得《國家互聯網藥品交易服務許可證》(A類),取得全國性醫藥電商資質。

2013年10月,重慶藥交所醫藥電商平臺——“重慶醫藥公信網”正式上線運營。

“我們正著手構建B2B、B2C醫藥電子商務平臺,開展藥品、醫療器械、中藥材等醫藥綜合交易。”藥交所相關負責人說。

以前,只有醫療機構才能在重慶藥交所交易平臺購買藥品和醫療器械。“建立B2B、B2C醫藥電商平臺后,不僅是醫藥企業、診所藥店,老百姓也可以直接在網上購買所需要的非處方藥、保健品、醫療器械了。”藥交所相關負責人說。

2014年3月,陳惠英在家中讀報紙。

“今年底,重慶藥交所B2C醫藥電商平臺將上線運營。”讀到這一句,陳惠英高興地說,“今后我可以不去醫院開藥了。”

掛牌儀式流程范文第5篇

“‘互聯網+’的概念越來越火。但所謂‘+’,在中文只有一個讀法‘JIA’,在英文中卻有兩種含義:一是‘PLUS’,量上變大,更高、更好;第二種含義是‘update’更新、升級。”6月17日,在京舉行的由博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博彥科技)主辦的“博彥科技+”創新合作論壇暨20周年慶典儀式上,中國軟件行業協會理事長趙小凡在致辭中詳細解讀了“互聯網+”概念中“+”的含義。

論壇上,趙小凡還與大家分享了新形勢下軟件產業的現狀和未來的發展方向。他介紹,去年我國軟件行業收入達到3.7萬億元,行業內有3萬多家企業,每位員工為企業創造的價值,既平均整個行業年人均創造收入為20萬元,行業內年人均創造收入高的企業其值可以達到70萬~100萬元。

博彥科技的年人均創造收入與行業平均水平基本一致。博彥科技公開財報信息顯示,2014年度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56,146.33萬元,同比增長17.51%,實現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17,044.88萬元,同比增長33.26%,公司擁有員工總數為7545名。

“近年來是我國軟件服務外包、系統集成企業的瓶頸期。博彥科技20年發展成績斐然,但仍需用新觀念、新思路、新模式迎接新挑戰,獲取新發展。”趙小凡語重心長地說。

博彥科技董事長王斌在論壇上發表了“堅信的力量”主題演講,在演講中他感慨道:“從公司成立至今,已有20年,說長不長,說短不短。”他回憶:1995年,他聯合同學,4個年輕人創立博彥科技。1995年至2001年是博彥科技的起步階段,業務穩定增長。其間,博彥科技也嘗試做過產品。但后來發現,做產品的商業模式和以服務為核心的業務模式有很大差別,故于2001年全線退出產品業務,全面轉向服務外包。

2002年至2010年,軟件外包市場蓬勃發展,博彥科技堅持大客戶策略,成長速度非常快。2012年,博彥科技在深交所掛牌上市,公司進入一個全新階段,采取內生性增長和外延式擴張的方式。內生性增長方面從基礎業務向價值鏈高端業務遷移,從單純的做外包公司向解決方案提供商轉型。外延式擴張方面,博彥科技先后展開多項收購,收購具有系統集成一級資質的網鼎;收購大展信息提升對日本IT外包業務能力,與主攻歐美市場形成互補:收購上海泓智,提升利用大數據技術管理銀行結構化和非結構化數據的解決方案的能力;收購美國TPG公司,提高公司在高附加值行業應用和IT商業咨詢服務方面的業務能力,加強公司在北美市場的業務布局。

最新的消息是,6月15日,博彥科技5000萬元收購紅麥聚信,拓展大數據業務。紅麥聚信成立于2008年,專注于滿足市場對互聯網海量信息的融合與分析需求,使企業用戶高效、便捷地進行互聯網大數據管理和價值實現。

發展至今,博彥科技全公司有約8000人,在全球三大洲的六個國家設有超過30個分支機構和交付中心,具備全球范圍的交付能力和靈活多樣的交付方式,業務范圍涵蓋咨詢、產品研發、信息技術服務、系統集成、業務流程外包等服務。

王斌強調,20年來公司發展取得一定成績,但還是要挑戰自己,不止關注大客戶,也要關注中小客戶,通過內生和外延方式,爭取取得更好的發展。“做企業還是需要‘軸’一些,但也不能太‘軸’,要在‘軸’與‘不軸’之間做好取舍均衡。”

主站蜘蛛池模板: 壤塘县| 秦皇岛市| 财经| 封开县| 将乐县| 玛曲县| 东宁县| 临西县| 抚远县| 邮箱| 长春市| 商水县| 裕民县| 台州市| 庆云县| 新郑市| 小金县| 湖南省| 尉犁县| 化州市| 吉首市| 泸州市| 同江市| 任丘市| 威海市| 鲜城| 浦城县| 田林县| 海原县| 邮箱| 札达县| 泰顺县| 龙南县| 新昌县| 泸溪县| 阳谷县| 泸州市| 闽侯县| 泸西县| 普定县| 呼玛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