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已亥雜詩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
故鄉,一種惆悵而溫暖的記憶
人生易老。永遠不會拋棄你的,是故鄉。
想起席慕容的那首小詩:“故鄉的歌是一支清遠的笛/總在有月亮的晚上響起/故鄉的面貌是一種模糊的悵惘,仿佛霧里的揮手別離/離別后/故鄉是一棵沒有年輪的樹/永不老去”
賀知章當然不可能讀過這首詩,然而那種久別之后重返故里的心情卻是那樣地相似。他早年離鄉,算是“少小”,耄耋之年辭去朝廷官職,回到故鄉越州永興(今浙江蕭山),已是“老大”,匆匆歲月,五十多個年頭,驚風飄過。
歲月催人老,卻改變不了游子濃重的鄉音。只是當年離家,風華正茂;今日返歸,鬢毛疏落。雖說一生仕途順遂,很少遇到什么傷懷、遺憾之事。然而,“物是人非”,一句“笑問客從何處來”,言盡而意難止。
“我不忘故鄉,故鄉還認得我嗎?”兒童的“笑問”出于天真自然,然而在詩人心中卻是重重的一擊,引出他的無窮感慨,老邁衰頹與反主為賓的悲哀,盡都包含在看似平常的一問中了。
賀知章的這首詩可以說婦孺皆知,其語言風格是一貫的明朗。然而正是這看似明朗的詩句中蘊含著的復雜的說不清的心緒。全詩就在這有問無答處悄然結束。而弦外之音,卻如空谷傳響,久久不絕,即使我們不為詩人久客傷老之情所感染,卻也不能不被這一饒有趣味的生活場景所打動。
心中忽然響起一首久遠的老歌:“彎彎的小河,青青的山岡,藍藍的天空,陣陣的花香,怎不叫人為你向往?啊,問故鄉,問故鄉別來是否無恙?我時常時常地想念你,我愿意我愿意回到你身旁……”故鄉,就像記憶深處的那片蘆葦。風一吹,蘆絮四起。
己亥雜詩
【清】龔自珍
九州生氣恃風雷,萬馬齊喑究可哀。
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
向著明亮那方
喜歡日本著名的童謠詩人金子美玲,喜歡她的一首小詩《向著明亮那方》:“哪怕是一片葉子/也要向著日光灑下的方向/灌木叢中的小草啊//哪怕燒焦了翅膀/也要飛向燈火閃爍的方向/夜里的飛蟲啊”金子美玲短暫的一生曲折坎坷,卻寫出如此明亮、清澈、溫暖、向上的詩句;龔自珍的人生也并不如意,卻能于“萬馬齊喑”的時出“不拘一格降人才”的吶喊,都實在可敬。
龔自珍身世非凡,他的親人中,以文出名者不乏其人。其父龔麗正是著名的學者,其母段馴是有名的詩人,他的外祖父段玉裁,更是清代為數不多的樸學大師。
龔自珍二十來歲時,寫就一組恣肆的《明良論》,博學的外祖父讀后感慨不已,覺得自己老了,還能見到這樣有才華的年輕人,死也無憾。
然而,龔自珍卻生不逢時。這位敏感而疏狂的詩人,充滿對那個不可救藥的時代的絕望。
詩的前兩句描寫的就是前夕的沉悶現實。“喑”,啞。“萬馬齊喑”意為:所有的馬兒都不發出聲音。比喻整個社會噤若寒蟬,毫無生氣。“究可哀”,這終究是一件令人感到悲哀的事情。
“九州”,整個中國的代稱。“九州生氣恃風雷”意思是:要改變這種沉悶、腐朽的觀狀,必須憑借疾風迅雷般的社會變革。詩的后兩句,既是詩人胸懷大志,卻無處可施的深沉嘆息;也是詩人渴望打破常規,任人唯賢的仰天吶喊。現在我們知道了“不拘一格”這個成語,就出自這首詩。
清代詩壇,能讓我深深喜歡的,除了被王國維稱之為“北宋以來,一人而已”的納蘭容若,似乎只剩下一個人,便是柳亞子先生曾贊不絕口的“三百年來第一流”――龔自珍。
“哪怕只有分寸的寬敞,也要向著陽光照射的方向。住在都會的孩子們啊。”
無論如何,我們都應該像詩人一樣――向著明亮那方!
(郭學萍,特級教師,南京市下關第二實驗小學副校長)
《大眾醫學》在無錫設立“讀者聯系點”
前不久,無錫市報刊發行公司與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共同舉辦了《大眾醫學》等雜志的“百日三好競賽”活動,并舉行了表彰大會。會后,還在無錫市的錫惠路報刊亭、二院報刊亭、學前街報刊亭建立了《大眾醫學》的“讀者聯系點”,以聽取讀者的意見,加強與讀者的聯系。
3元6角治好了兩三年的病
江蘇省的一位報刊銷售員向本刊反映了這么一件事:一位常購買《大眾醫學》的顧客,其家人患了尿路感染,曾到好幾家醫院診治,兩三年都沒看好,醫藥費花了2000多元。后來,他在《大眾醫學》上看到專家寫的文章,按照專家介紹的配了藥,結果只花了3元6角藥費,只吃了半瓶藥病就好了。據他了解,類似情況不少,在讀者心目中,《大眾醫學》的確是一本科學性強、權威性高的雜志。
提醒讀者:
1、東晉才女謝道蘊的“未若柳絮因風起”,以柳絮喻雪,給人春天般的溫暖,被譽為千古名句。唐朝詩人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中的“_________,_________”與此有異曲同工之妙。
2、山水花鳥,常成為文人墨客情感的寄托,心意的象征。國都淪陷之時,杜甫借花鳥抒悲痛之情:“_______,______”(《春望》);棄官離職之時,龔自珍借落花吟報國之志:“_______ ,_______”。(《已亥雜詩》)
3、①什么是心系天下的情懷?早在北宋年間,范仲淹就在《岳陽樓記》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給我們做了詮釋;南宋年間,愛國詩人文天祥面對國難當頭,在《過零丁洋》詩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表達了詩人的情懷。
②“月”常常入詩。蘇軾《水調歌頭》中的“________ ,________”表達了詩人的深深思念和美好祝愿;李白《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中的“________,________”想象奇特,賦予月亮濃濃的感彩。
4、白居易用“可憐身上衣正單,心憂炭賤愿天寒”表現賣炭翁的矛盾心理,在《觀刈麥》中詩人也通過類似句子“_______,______”來表達對勞動人民的同情。
5、宋代詩人常寫一些哲理詩。如王安石《登飛來峰》中“_________,自緣身在最高層”、朱熹《春日》中“等閑識得東風面,__________”這樣的詩句包含著豐富的哲理。
6、①詩言志。曹操在《觀滄海》中表達了“老驥伏櫪,_______”的心聲,文天祥在《過零丁洋》中表達了“人生自古誰無死,__________ ”的心志,龔自珍在《已亥雜詩》中表達了“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的心愿。
②人生難免有別離。當我們面臨分別時,也許會有岑參“山回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的依依不舍,也許會有王維“________ ,西出陽關無故人”的殷切勸告,也許會有王勃“海內存知己,________ ”的大氣豪邁。
7、杜甫是唐代大詩人,他見證了唐王朝由盛轉衰的歷史。青年時代,身處開元盛世的他有著“________ ,_________ ”(《望岳》)的遠大抱負;安史之亂時,他以博大的濟世情懷體察人間冷暖,道出了“________,_________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的理想;而面對朝廷昏庸、國家動蕩的時局,晚年的他只能以“___________,_________”(《登樓》)來抒發個人感慨。
8、“生于憂患,以自強不息成就人生傳奇;逝于安樂,用赤誠贏得生前身后名。”這是“感動中國人物”霍英東的頒獎詞中的一句,化用了孟子“_________,_________”和南宋詞人______“______________,贏得生前身后名”的句子。
9、岳飛的《滿江紅》中“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說明了年少時珍惜時間的重要性,蘇軾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與這一句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四月正是春暖花開的時候,小區里的桃花在一片綠草如茵的草地上花團錦簇,細長的樹枝上襯托著粉紅色的花朵兒,六片花瓣在清風中不停地搖曳著,簡直就像一個可愛的小朋友的臉兒,向路過的人們微笑呢!不幸的是,一陣冷空氣襲來,剛剛還綻放在枝頭花朵便紛紛撲向大地的懷抱,落英繽紛,這不由得讓我想起了龔自珍寫的《已亥雜詩》里的一句名句:“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看著草坪上的一地落花,我不由得納悶了,你說這襲自珍一個大詩人他為什么偏偏就愛上了落花?是不是所有文人的愛好都和我們有所區別呢?
我帶著這個疑問跑到了媽媽的房間,問媽媽:“媽媽,為什么這位大文人竟然會喜歡落下來的花,真是奇怪,敗花殘柳有什么好看的?”媽媽聽了,不由得“撲哧”一聲笑了,對我耐心地說:“哎,真是小孩子,你沒有真正理解襲自珍,襲自珍要贊揚的并非是落花的美麗,而是落花它有一種舍己為人的可貴品質。”我出于好奇,便一連幾天都在樓下的草地上觀察落花,我發現:初到地面的落花起初還鮮嫩鮮嫩的,但沒過多久顏色變黃,身形縮小,最后與土地融為了一體。我想腐爛了的落花一定變成了養分,為大樹施肥,讓大樹可以茁壯成長,讓大樹可以結出碩大的果實。
生活中這樣的例子也不少,之所以我能健康成長,這跟媽媽的教導分不開的,媽媽的教導跟落花的表現一樣,有了媽媽的不斷付出,我才會不斷完善。
我要向落花學習,學習它舍已為人的精神。
愛國,其實每一個人都愛。只是程度不同,愛的方式也不同。就像都德在《最后一課》中寫到:小弗朗士、韓麥爾先生、同學們、鎮上的人們用他們認真的學習,來體現他們的愛國情懷。而我的爺爺他用生命的最后時光,教會了我什么叫愛國。
爺爺病得很重。全家人都很傷心,天天去陪爺爺。雖然我們沒告訴爺爺他的病,但是他心里明白。爺爺很樂觀,常常在醫院給我們講以前他當警察的事。本來退休后他在家里享清福,但是閑不過,就去幼兒園當了校警。但他的病,令他癱瘓了,一天24小時都在醫院。他常常說:“等我好了,我還要去當警察。但是我的腳……”“沒事爺爺,到時候你就成為第一個輪椅警察,記者會來采訪你的。”爺爺笑了,很高興。一天我去看他,路上碰到爸爸,他說:“爺爺哭了快去看看。”我很不解,問到:“病痛,爺爺都沒哼聲,怎么就哭了?”爸爸說:“昨天我守夜,爺爺做夢,夢到有個地方失火,他想去救火,但那些警察不讓他進去,說他坐著輪椅怎么救人?”我笑了,爺爺真是返老還童,為這么點事都可以哭!我示意讓爸爸走,我去勸勸爺爺。
到了醫院,爺爺一聲不吭,我想他還在糾結他做夢的事。他的眼睛一直望向窗外,好像新生的老鷹,想飛向高空。我知道爺爺有幾個月沒出去了,但他知道爸爸照顧他很累,就一直沒要求要出去,都是爸爸一直勸他,他才肯出去。爺爺的眼角有幾條淚痕,表現得心事重重的樣子。我走過去,安慰爺爺,爺爺給我講述著他的夢:一場火災,燒死了很多人,連國家總理都來了。爺爺想去,可是那些人把爺爺攔著,不讓他去,爺爺很傷心,自己是警察,但是現在沒有能力救別人。醫生告訴我,是因為吃了那種藥,爺爺才會胡思亂想。但爺爺想的不是家里的事,而是國家的事。雖說是場夢,但我很強烈的感受到,爺爺的愛國激情。
過了一段日子,爺爺危在旦夕。那個星期五就是爺爺逝世的日子。我趕到醫院去,爺爺呼吸困難,頻率很快,氧氣開到最大,都沒有用。爺爺很痛苦,想一把結束自己的生命。我拉著爺爺的手,強含痛苦,安慰地說:“爺爺你一定要支撐住啊,堅持,挺過去就沒事了!要知道,你是一個警察,不能輕言放棄。還有很多人等著你去“救”啊!爺爺!”爺爺似乎聽懂了我的話,慢慢地調整自己的呼吸,他不想讓我失望。他又堅持了十幾分鐘,最后爺爺還是駕鶴西去,微笑地離開了人世,他是那么地安靜,那么地慈祥。
一位老人,用他生命的最后時光,給我們詮釋了什么叫愛國。雖然很多人都不知道,但也代表了他的一份心意。爺爺一生為人老實,做官清廉、公正,受很多人的愛戴!我很傷心失去了一個愛我的爺爺,我想他,不知不覺翻到了他的照片,所有的照片都是爺爺穿著軍裝照的,就連送他最后一程的時候,爺爺也是穿的軍裝,這是他的遺愿。他是多么帥氣呀!爺爺,希望你在天國過得很好,繼續做一位好警察,來世再續爺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