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中秋節作文結尾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區級相關部門、各街鎮:
根據市委辦公廳、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建立城鄉困難群眾節日送溫暖長效機制的意見》(**委辦發〔2010〕42號)文件精神,現將做好2011年“國慶中秋”節日走訪慰問工作有關事宜通知如下:
一、慰問時間
2011年9月1日至10月10日。
二、慰問對象
1、區屬城鄉低保對象、重點優撫對象、城鎮“三孤人員”、農村五保對象、受災困難群眾、空巢老人、百歲老人。(由區民政局負責);
2、貧困黨員(由區委組織部負責);
3、生活困難的老干部(由區老干局負責);
4、企業困難職工、勞動模范(由區總工會負責);
5、下崗失業人員(由區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局負責);
6、留守兒童、困難家庭學生(由區教委負責);
7、貧困婦女(由區婦聯負責)。
三、組織形式
本次慰問活動由區委辦、區政府辦負責統籌,區民政局具體牽頭實施。以全區各街鎮為平臺和依托,分為以下三個方面進行慰問:區領導走訪慰問;區級各牽頭部門統一慰問;各街鎮、經濟板塊、非牽頭的區級部門、社會有關幫扶單位分別慰問。
四、慰問標準
根據市規定每個節按不低于20元/每人(戶)慰問金的發放標準,我區此次慰問按50元/每人(戶)發放,原則上以實物發放為主。
五、經費來源
按各部門經費渠道解決。
六、工作要求
(一)區級各部門、各街鎮要按照統籌安排、分級負責的原則,精心組織、周密部署,有序推進。尤其是主要領導同志要親自部署,分管領導要具體實施,明確責任,狠抓落實。要采取領導帶隊、分片包干方式,組織機關干部深入村(社)、學校、企業和困難群眾家中,開展走訪慰問活動,向困難群眾送去過節物品和中秋節愛心月餅,確保困難群眾度過歡樂祥和的節日。
(二)區級各部門和各經濟板塊都要組織對本部門本系統困難職工、對口援助地區(單位)的困難群眾進行走訪慰問。各街鎮要對轄區內的困難群體進行認真摸底,合理安排。區內各級部門要把慰問活動和“三進三同”活動結合起來,同時開展好中秋節期間對“窮親”的慰問。各街鎮、各部門、各經濟板塊之間要加強協作,緊密配合,既要確保慰問對象全覆蓋、無遺漏,也要保證慰問不交叉重復、發送無矛盾。
(三)此次慰問工作要與創先爭優活動和“唱讀講傳”活動結合起來,宣傳部門要認真做好宣傳報道工作,精心選排一批群眾喜聞樂見的文藝節目,豐富節日文化生活,營造關心困難群眾、促進社會和諧的良好氛圍,要在節日期間組織社區、村、居民小區、村民院落開展豐富的群眾性文化活動,要把節日文化、傳統禮儀、民風習俗等融入“唱讀講傳”活動中,吸引廣大群眾積極參與,確保各企業困難職工、農民工友和生產一線職工要吃上月餅,確保學校困難家庭學生、農村留守兒童、社區特困居民吃上月餅,真正感受到節日喜慶與歡樂。
(四)區級各部門、各街鎮要認真做好統計上報工作, 10月12日(星期三)12:00前將15類困難群眾慰問活動開展情況報送到區民政局救災救濟科(聯系人:xxx,聯系電話:12345678)。
妥否,請批示。
附件:1. 2011年**區區級領導走訪慰問活動安排表
2. 2011年慰問活動開展情況統計表
一、立體的語言――修辭運用升格,讓平淡瞬間閃光
寫文章力求用詞準確、生動、形象,善用修辭,定會讓習作文采斐然,豐滿立體,能將閱卷老師帶入一個詩與畫相融合的美妙境界,詩意蕩漾,情韻無窮。
升格示例:修改考場作文《屬于我的精彩》片段練習。
升格前:我努力彈奏好每一個音符,用心演奏出旋律的無限美妙和精彩。
升格后:悠揚的音符在我周圍浮動,猶如一條上下流淌的律帶。十指翻飛,前前后后地觸碰黑白鍵。修長的手指好像帶有魔力似的。略抬指尖,便從鋼琴里吸出了難忘的和弦。我看著這一個個小精靈撲閃著晶瑩潔白的翅膀,流光閃爍間,竟美得令人窒息。
二、詩化的語言――心理描寫升格,讓內心涌起波瀾
心理活動能夠把人物刃淖鉅秘的角落、最真實的生命狀態顯示出來,能喚起讀者強烈的審美期待和審美體驗。習作中充分關注人物的心理狀態,并把它們細致入微地揭示出來,就會對人物的塑造和文章主題的表達發揮重要作用。
升格示例:修改考場作文《那一次,我流淚了》片段練習。
升格前:我的淚在打轉,看著父親的背影,心里涌起一陣心酸。
升格后:淚在眼眶里打轉,想起父親曾經的模樣,不免有些黯然。我真的讓父親太過操心了,以至于銀白色悄悄爬上他的頭發都驀然不知。我總是那么孩子氣,而父親也總是縱容著我。想到這兒,淚不自覺地流了下來。我獨自蹲在地上,兩眼凝視著遠方。淚順著臉頰流到嘴邊,澀澀的,任它打濕我的臉頰。一陣酸楚涌上心頭,或雨,或淚,模糊了我的視線……
三、厚重的語言――借鑒模仿升格,讓名家引領提升
文質兼美的經典美文,名師大家的遣詞造句,是激發寫作靈感的源頭活水,是提高語言表現力的標桿。對經典詩句的巧妙化用,既是作者情動于中的抒寫,又令人心扉顫動。
升格示例:修改考場作文《我眼中的風景》片段練習。
升格前:我的眼前出現了一大片稻田,成片成片的,微風拂過,翻起金色的波浪。汽車在往前行駛,我猛地發現有兩個老人正在忙著收割,臉上露出豐收的喜悅。
升格后:突然,眼前一亮,隔著一條小河有一大片稻田,稻子還未成熟,成片成片的,稻田旁的土路上栽著一排排常青樹,綠油油的煞是好看。樹木把稻田分成好幾塊,十分整齊,映入眼簾的是金黃的顏色,突然想到“麥浪”一詞,或許是偶然得到,也許是經過幾番細細斟酌的,這個詞,用來形容麥子確實是最合適的了。
四、靈動的語言――細節描寫升格,化腐朽為神奇
“于細微處見真情”,從最小處、最細微的地方入手,描繪其情景,挖掘其內涵,透露其真情,捕捉其細處,這樣的文章才有血有肉,把情感推向。
升格示例:考場作文《那一天,我真高興》片段練習。
升格前:中秋節晚會上,我和同學們一起“揉捏”起面團,親手制作了一個個精致的冰皮月餅。而且是群英薈萃,令人大飽眼福和口福。
升格后:我先在小球上蘸了一些粉末,然后將光滑的一面朝上,將模具蓋在小球上。最后用力地按了下去,當推出來時,居然就是一個精致花紋的冰皮月餅了。再看看同學們做的,可謂“五花八門”,無奇不有,完全可以開一個“月餅博物館”了。小樂的月餅笑得“咧開了嘴”,“口水”一直在往外流;小青的“皮薄肉多”,一口咬下去,全是豆沙。最奇特的要屬小陽的了:奇形怪狀,有“包子”,有“春卷”,有“饅頭”,可以來一個“月餅群英會”了。
五、哲理的語言――議論抒情升格,化淺顯為濃重
記敘文中,尤其在文章的結尾處,靈活、簡潔、適當地運用好抒情、議論,有利于渲染氣氛,凸顯主題,使感情升華,打動閱卷老師,引起強烈的情感共鳴。
升格示例:修改考場作文《享受快節奏里的慢生活》結尾。
升格前:慢生活,來自于人不同的心態。
升格后:慢,其實是每個人心態的悠閑。學會用從容的心情去發現生活中的美好,即使再快的節奏,也能享受到“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愜意。
六、獨特的語言――景物烘托升格,化直白為雋永
適當的景物融入會讓文章顯得綺麗,增強形象感和畫面感,同時能烘托人物心理、性格,暗示主旨,增強作品的美感。
升格示例:修改學生習作《難忘那一幕》。
升格前:“咯咯咯……”妹妹笑著,笑得拍起了手,多么讓人難忘的一幕!
升格后:“咯咯咯……”妹妹笑著,笑得拍起了手,笑得身子顫抖,兩個酒窩也越陷越深。
秋風又牽走了一片樹葉,它靜靜地在空中飄蕩、旋轉,然后無聲地落下……樹上就這樣漸漸稀零起來。唉,我輕嘆一聲,那一幕卻怎么都無法忘卻。
七、時尚的語言――創新表達升格,化粗糙為精致
縱觀近年來的中考滿分作文大多是創新之作,那就要求語言也必須創新。鄭板橋說:“不拘古法,不執幾見,唯在活而已”。只有善于思考,善于發現,善于創新,才能“言人之所欲言”“言人之所未能言”,真正做到同中有新、新中有異、獨一無二。
如寫“樂觀”――“上帝關上了你的一扇門,必會為你打開一扇窗”,遠不如“要是火柴在你的衣袋里燃起來,那你應該高興,而且感謝上蒼:幸虧你的衣袋不是火藥庫。要是你的手指頭扎了一根刺,那你應當高興:挺好,幸虧這根刺不是扎在眼睛里!要是你的一顆牙痛起來,那你就應當高興:幸虧不是滿口的牙痛起來”(契訶夫)更有深意。
《新課標》指出:"寫作要感情真摯,力求表達自己對自然、社會、人生的獨特感受和真切體驗。多角度地觀察生活,發現生活的豐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創意的表達。"我們農村有美麗而神奇的大自然,有豐富的人文底蘊,也有都市的現代氣息。這為農村的小學生提供了取之不盡的作文素材。我們為何不發揮、利用這一資源,幫助學生尋找到作文的活水之源,進而達到作文育人這一目的呢?因此,我們應大力拓寬語文學習的渠道,開展綜合實踐活動,讓學生飛出單一、封閉的課堂,接觸自然、社會,在廣闊的天地中學語文,用語文。因此,我利用農村的語文教育資源,在作文教學中嘗試地開展了綜合實踐活動。
1、體驗自然風光,暢談家鄉之美
小學生的思維以直觀形象為主,占據豐富的表象是作文的前提,作文的興趣在具體形象面前、具體的情境之中也更易激發。農村的小學生,生在農村,長在農村,如畫的大自然就是他們的搖籃。讓同學們擁抱大自然,看綠樹紅花,聽百蟲啾啾,吸新鮮空氣,享拂面清風;春之綠、冬之雪,夏之泳,秋之游。同學在大自然的懷抱中盡情玩耍,讓學生深深地體驗到大自然之美!
當學生心盈自然之美時,我只要稍作點撥,如問:玩得高興嗎?美嗎?你喜歡嗎?說說好嗎?學生躍躍欲試,爭相暢敘心中之美。因為這不是冥思苦想地作文,而是在敘述享美之樂,學生思維特別活躍,有感而發,描述心中美麗的家鄉,同時也陶冶了情操。
2、體驗先輩精神,敘述崇敬之情
先輩們的事跡與艱苦奮斗,不屈不撓精神是我們語文教育的一筆寶貴的資源。他們展示出一幅幅昂揚奮發、堅貞不屈的精神畫卷。這些既是作文的好素材,也是德育的好教材。我讓學生去采訪了解烈士事跡的老人,拜訪目睹英雄事跡的前輩;參觀烈士陵園;查閱資料等活動,讓學生真切地感受到種種感人的精神,崇敬之情油然而生,繼而產生了強烈的傾吐欲。此時,進行習作練習,學生的語言慷慨激昂,字里行間都充滿了感情,多數同學還聯系自己做了真誠的反思,這與以前空洞的口號式習作截然相反!--習作的過程再次升華了同學們的感情,凈化了同學的心靈。
3、體驗家鄉富饒,傾訴自豪之情
對于一般動植物的認識,城市里的小學生大多數是通過圖片資料獲得相關的知識,缺乏感性的認識,而習作干癟,很難體現出真情實感。這方面農村的小學生卻恰恰相反。
生活在農村里的小學生可以聞到稻花的幽幽清香,摘到雪白的棉花,可以看到蠶豆生根、發芽、開花、結果,可以目睹蠶兒入眠、蛻皮、吐絲結繭,也可以捉到活蹦亂跳的魚兒。使同學們深深覺得:生在魚米之鄉的幸福,從而激發了為家鄉自豪的情感,讓學生滿懷著為家鄉的富饒而自豪的激情去寫作文,這樣,作文就水到渠成地言之有物,言之有情了。
4、體驗家鄉飛速發展,抒發振奮之情
隨著我國經濟的持續發展,農村的發展可謂日新月異,令我們每個生活在農村的人不斷地驚喜,更無比的振奮!--這又是作文綜合實踐活動的極好素材!我帶著孩子參觀養殖專業戶、經濟農作物種植專業戶、成片的小麥玉米綠帶等,并通過采訪了解家鄉的過去,在過去與現在的巨大落差中感受今天的飛速發展。接著,在班上開展討論會,讓學生說說"家鄉的變化":有的從自己家里的生活變化談起,有的從門前路的更新說起……同學們還情不自禁地張開了想象的翅膀,帶著一顆顆童心飛向未來……學生太興奮了,這時提出作文的要求,就會促使學生把這種振奮之情流于筆端。同時,也教育了學生要熱愛家鄉,促使他們從小樹立起把農村建設得更繁榮富饒的理想。
5、體驗鄉情親情,贊揚純樸民風
城市里因種種因素,還較多地存在著"對門老死不相往來"現象,但農村卻廣為流傳著:"鄰里好,賽金寶"這句話--農村人特別重視鄰里之間、鄉親之間的感情聯系,其間蘊含著純樸的民風。和睦相處之情,尊老愛幼之德,勤儉節約之風等等,這些方面生動的事例層出不窮,活生生地就發生在同學們的身邊。農村那一年一度的春節、一家團圓的中秋節、飄著粽子香的端午節……男婚女嫁,移風易俗等等,無不帶給同學們許多歡樂。這些都是同學們喜聞樂道的,抓住節日的契機,或借助一定的情境,讓學生體驗到其中濃濃的鄉情親情和勞動人民的樸實情懷,而不由自主地贊之于筆端。
6、體驗農活艱辛,說勞動之苦甜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我們的作文教學地點不僅是教室,也可以在室外進行,甚至可以走出校門,走進農村的大自然中進行!"農活"就是我們農村特有的教育資源。在家學做些力所能及的農活,在校于"班級責任田"大顯身手。讓學生體會到勞動的苦與甜,勞動的體驗是刻骨銘心地,有了這刻骨銘心的體驗,學生就會更加珍惜糧食,尊重他人的勞動成果。當然,在這刻骨銘心的體驗中同學們的習作不再"干癟",而變得很"飽滿"!讓習作的過程成為學生生命歷程中一段段真實的生活。
【升格之前】
她讓我憶起
江林娟
一個星期過得可真快,星期五的最后一節課鈴聲剛響,同學們便飛似的跑出教室,奔向家里。而我,卻不想回家,因為每次回家,都會聽見繼母的嘮叨。
還記得中秋節的前一天,繼母把家里僅有的三百元錢放在我的大衣柜里。這天,繼母想拿錢買東西,在我大衣柜里翻,見只有二百元錢了。于是就大嚷:“那一百元錢呢?”
“我不知道?!蔽壹泵Τ吻?。可是這根本無濟于事。
繼母拿起身邊的掃帚,兩眼一瞪,大聲向我喊道:“錢在你柜里,你沒拿誰還會拿呢?你是不是拿走放到你二娘家了,讓你二娘給你存起來了?”
聽到繼母對我的冤枉之詞,我不爭氣的眼淚瞬時流了下來。正在這時,爺爺走過來,他看我很傷心,就對繼母說:“你再去找找,是不是放別的地方了?你也不想想,一百不是小數目,小娟那么老實,她可能拿嗎?”
繼母氣鼓鼓地扔下掃帚,到里屋去找了。這時我很傷心難過,淚水一股腦地從眼中,不,是從我心里流出。
這個星期我回到家,卻與往常不一樣了。繼母的兇惡變成了慈祥。繼母看我回來了,急忙出來幫我拎書包,邊走邊說:“一定很累吧,快回屋歇歇?!?/p>
“不累?!蔽覒椭?。
我進了屋,繼母從食品袋里拿出兩個橘子給我吃。我不明白這是怎么回事。繼母今天怎么了?和往常一點也不一樣。給我的感覺好像一股暖流在心底流淌。
是她的慈祥讓我憶起她的兇惡,是她讓我憶起許許多多,她――我的繼母。
升格建議:
本文所寫,有繼母對自己的虐待,也有對自己的慈祥,但卻未能體現出主題來,到底是抨擊繼母還是贊揚繼母?使讀者看了不得而知。建議修改時著重將主題突出。如果是以頌揚為主,可以用欲揚先抑的手法,先寫從心理上難以接受她做自己的母親,用生活中的小細節(如生活習慣的不統一、意見不統一等)來體現對她的厭惡。接著就可以詳寫繼母的為人了,無論對女兒還是對待身邊的人,都表現出她的善良、勤勞,愛女兒,讓人看了自然就會生發一種敬愛之情。
【升格作文】
記憶中有了牽掛
江林娟
一個星期過得可真快。星期五最后一節課的下課鈴聲剛響,同學們就飛奔出去,準備回家。而我卻呆呆地坐在那里。說實話,我真的不愿回家,更不愿看后母的臉。
我十歲那年,就沒了母親,是病魔奪走了媽媽的生命。我哭,我喊,我揪著父親蓬亂的頭發要媽媽,可是,我依舊喊不回媽媽。也許由于我太小,爸爸不能照顧我。無論我多么的不情愿,在我十三歲那年,爸爸領回了我現在的這個后媽。
于是,我的生活中多了一個陌生人的影子。而這個影子,竟然在代替媽媽的位置。我把這份不情愿化為了一種惱怒:我從不喊她媽媽,從不正眼看她,從不幫她干活。有一次,她竟然還懷疑我偷拿了家中的一百元錢――我無法接受她。
可是,我不回家,又能去哪里呢?我不情愿地向家挪去。
“娟,你回來了?”
一進院,就聽到她的招呼聲。我頭也沒抬,徑直向我的屋子走去。
“娟,你看這是什么!”她拎著一袋橘子,要遞給我。我沒接,雖然我愛吃,但我寧愿忍著咽口水,也不愿接納她。她將橘子放在了我的屋里。
“你吃吧,我這就做飯去,給我姑娘包餃子吃?!彼琅f笑瞇瞇的。
于是,我聽到了剁菜聲,和面聲,搟餃子皮聲。
“娟回來了嗎?”奶奶來看我了。
“回來了。”她在外屋答應著,“一周給她包一次餃子,也不知這孩子領情不。”我知道她對我的不領情一直很難過。管她呢。
“娟,”奶奶進了我的屋,“瞧這衣服弄得這么臟,每周你媽給你洗一大堆,也不知道個干凈?!?/p>
“我也沒求她給我洗?!蔽矣珠_始耍蠻了。“娟,不是奶奶說你。這么大了,也應懂點人情了。你爸長期不在家,你媽進了咱家門之后,真是又當爹又當媽地伺候你。為了你,她都不打算給我生孫子了。”奶奶轉過身抹了抹眼淚。哦,我只感覺自己渾身一激靈。我忽然可憐起她來。
每周面對我這張冰冷的臉,每次為我拆洗被褥,每次為我買高檔服裝,每次為我編織毛衣,每次做我最愛吃的食物……這么多的每一次我竟然總是在忽視。而她,本身就有關節炎,家里的活全包,卻從來沒讓我幫一點忙――我都對她做了些什么呀?
我眼望窗外,淚水不知不覺已溢滿了眼眶。
“娟,吃飯了!”她在喊我,聲音并不清脆,而這喊聲,包含了多少的心酸委屈與長久的等待??!
“哎,我來了?!蔽抑牢业穆曇魪膩頉]有這樣溫柔過。
這頓飯,我吃得最香甜。勞碌的她更加忙碌了,問我明天想吃什么,穿哪套衣服,買多少書,需多少錢,凡所能操的心都操到了。她樂了,發自內心地樂了。我竟也樂意享受這種幸福了。
又要上學了,我卻有些戀戀不舍。臨走前,她塞給我一百元錢?!跋氤陨毒唾I點啥?!蔽壹也⒉桓辉?,這錢是她撿蘑菇、替人侍弄莊稼掙來的,來之不易。我難以抗拒她的熱情。把錢拿在手里,感受著她的體溫,那股暖流足以讓我潸然淚下。
從此,在我心里多了一份牽掛,那是女兒對媽媽的牽掛。
升格點評:
和前文相比,升格文塑造了一個慈祥的繼母形象。作者緊緊地圍繞著親情主題,敘述了一個家庭生活故事,將兩代人的情感沖突置于矛盾之中,有力地揭示了所要表達的主題。通觀全文,亮點有三:1.用一個恰當的標題出色地表現了中心,而且具有濃濃深情。2.對比手法的運用凸現了主題,先是下學不愿意回,現在是上學也不愿意走。前者是因為對繼母情感上難以接受,后者是為繼母的親情所感動。3.綜合運用語言描寫、動作描寫、心理描寫以及側面描寫,有力地表現了人物的性格和品質,讓讀者感受到不是親人勝似親人的親情之美。
作文手把手
“大嘴”媽媽
鄭艷萍
“平平,快去看看你爸,啥時候了還不回來?”
看,媽媽又開始用她的“嘴功”了。唉,她這“嘴功”一發,誰也得聽從。我只能打著手電,去找爸爸。(開門見山,點出了媽媽的特點,開篇點題。)
夜好靜,黑夜吞噬著周圍的一切。只有我這微弱的手電筒光在黑夜中晃動。我有些害怕,不自覺地拔腳往回走,但耳邊突然響起媽媽的話“什么事都不要怕,要堅持走下去。”我倒退的腳步停了下來,又繼續向前走,所有的恐懼都被回憶所替代。(初寫媽媽的教育,要“我”學會自立。)
媽媽的嘴很大,嘴唇很薄,所以家里人都叫她“大嘴”媽媽(交代了名稱的由來)。媽媽的嘴功可以算是天下獨一無二的?。ㄟ^渡自然。)
最讓我難忘的是媽媽那段光榮的歷史。
那是一年夏天,村里的一戶人家從富到窮,漸漸地,生活狀況還不如一般人家;原因是其兒子在外賭博,把家里的錢輸光了。直到現在,他們的兒子也沒回來,只剩下他的父母在家整日悲傷。媽媽知道他們的情況后,連忙趕去,卻不是去安慰他們,反而訓斥他們說:“你們呀!每天在家里打麻將,兒子做錯什么你們都不在乎,這不是‘上梁不正下梁歪’嗎?”這時,他們家的電話鈴響了,老頭去接電話。沒想到竟是他兒子打來的,支吾了半天卻什么也沒說。他老伴早已淚流滿面?!按笞臁眿寢屢幌掳央娫拸睦项^手里搶過來,沖著電話就是一通“狂嘯”,接著停了一會兒,那只拿著電話的手才慢慢放下。不知什么事讓她的“殺氣”一下子消失了。(動作神態的改變,使人生疑,設置了懸念,吸引讀者。)
回到家,經不住好奇心的驅使,我和爸爸共同“逼供”,“大嘴”媽媽終于“招”了。原來那天“大嘴”媽媽在電話里訓斥完后,老頭兒子說自己因賭博被抓,現在在警察局,并囑咐“大嘴”媽媽不要告訴他的老爹老媽?!按笞臁眿寢屄牶篌@訝之余覺得也對,這事就瞞了下來?!按笞臁眿寢尣幌胱屛乙材菢樱源撕髮ξ乙筇貏e嚴。那時,我才發現“大嘴”媽媽不是“大嘴”,而是一個讓人佩服的“巧嘴”媽媽。(一切都已明白,大嘴媽媽對“我”嚴厲的良苦用心可見一斑。)
不知不覺已來到了爸爸在的地方,我高興地走進去。爸爸很奇怪,這么黑的天,我一個人竟沒有嚇得尿褲子。我偷偷地笑,誰也不會知道為什么,只有我自己知道。
我的“大嘴”媽媽,倘使我的性格中多了些許的潑辣,倘使我擁有了那一點點的善良,倘使我走了正確的人生路,我知道,這都是你給我的最珍貴的禮物?!按笞臁眿寢?,我愛你?。ńY尾點題,同時直抒胸臆,表達對媽媽的敬重,熱愛之情。)
總評:
本文是以“瑣憶”為話題,以“親情”為主題來展開記敘的。抓住了媽媽“大嘴”的特點,描繪了媽媽的語言、動作、神態,逼真地再現了一位潑辣、熱情、善良、堅持正義的女性形象。在物質發達的今天,人情淡漠,明哲保身已成了人們的至理名言。“大嘴”媽媽之所以值得贊賞,是因為她超脫了現實中的污穢,張揚了人性的優點,讓人既佩服,又替她擔心。雖是如此,作者仍以媽媽為豪,學了她的潑辣、善良、熱情、正直。本文寫人物,述親情,脫離了煩瑣的細心照顧,用大氣的文筆譜寫了一曲贊歌。
精評一條龍
■
憶起那杯熱茶
王建
五爺爺留著花白的長胡須,常常穿著一件藍色的外套,這么多年,生活的負荷早已將他的脊梁壓彎了。
五爺爺很勤勞,他那雙粗糙的大手整日不停地在勞作著,洗衣、做飯、刷碗等,日常家務他全包了。
兒時的我經常會在晚飯后,去五爺爺那里聽他講故事,每天去都會看到他端著一杯熱茶,坐在竹椅里,聽著收音機,偶爾抽上一袋煙,仰望天空發呆,似乎將這一天的疲勞都在這一刻的寧靜中釋放。這時我便會爬到他的腿上,去拔他胡子,疼得他“嗷嗷”叫;如果我再用小手去揉他疼得不行的下巴,他便會高興得笑起來。
沒過多久,五爺爺最大的一個孫子結婚了。他很高興,可他的孫媳卻不高興,每天挑剔五爺爺,這里不好,那里不對,總在挑撥五爺爺與他孫子的關系。
這天,我吃過午飯興沖沖來到五爺爺家,看到他那惡狠的孫媳正拿著棍子在看五爺爺掃院子,原來五爺爺將家中的一個花瓶打碎了,正在挨罰。年事已高的五爺爺,駝著背拿著掃帚的手青筋暴露,顫抖的身子在極力支撐著,神情木然。我真是看不過,但又無能為力。
后來,我進了中學,五爺爺更老了。
天冷了,大人們便坐在炕上議論五爺爺,說五爺爺從小就苦,四歲沒了爹,六歲就拾破爛養活全家。二十歲好不容易成了家,結果五年之后老伴留下三個兒子悄然去世了。此后,五爺爺又當爹又當媽拉扯著兒子們。兒子相繼長大,小兒子還讀了大學。沒想到大兒子年紀輕輕就去世了,大兒媳后來改嫁了,五爺又將這個孫子養大成人,娶了妻,蓋了房,自己不知不覺也老了,可是還不省心,可憐啊可憐!我的心中常常揣著一種不安。
那天放學回家,家里無人,桌上放著一杯泡好的熱茶,五爺爺的那臺小收音機也到我家來了。我的心猛地一顫,直覺告訴我,五爺爺走了。
我跑到五爺爺的屋中,只有那把椅子還孤獨地留在那里,他的孫媳在使勁地打掃灰塵。
后來我才知道,考上大學有了工作的小兒子接走了他的老父親,并且生活得很不錯。我的心釋然了,不僅僅是因為五爺爺。
窗外的老榆樹葉子綠了又黃,但五爺爺的那杯熱茶依然在我的手心里握著――那是無法更改的,無法忘懷的親情啊!
同窗視點:
王剛同學:本文寫的是沒有血緣關系的五爺爺,沒有親情卻勝似親情。選材脫離了俗套。
柳佳淅同學:親情的體現是相互的依賴與牽掛。小時候的拔胡子要好于給五爺爺倒茶。
白羽同學:結尾的抒情點了題,同時也表達了作者的思念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