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如夢令李清照詞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1、《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描繪了作者對年少時外出游玩的經歷的回憶,抒發了作者對少時生活的懷念之情。
2、《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的作者是宋代詞人李清照,這首詞是李清照的早期作品,大約寫于李清照到達汴京后,還未出嫁前。
3、《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的原文: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
4、《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譯文:經常回憶起日暮時分曾在溪邊亭中游玩,沉迷在美景中而忘了回家的路。直到盡興了,才在天黑時乘船返回,不小心進入荷花池的深處。奮力把船劃出去呀!奮力把船劃出去!劃船聲驚起了一群鷗鷺。
(來源:文章屋網 )
關鍵詞:《如夢令》 意境美 多媒體教學
《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是宋代詞人李清照所作。詞人回憶了一次愉快的郊游情景,因酒醉在歸途中誤入藕花叢中,把棲息的水鳥都嚇飛了。表現了作者早期生活的情趣和心境。
詞對于小學生而言還比較生疏。課堂上,如何解析和賞讀這首詞,除了有效運用多媒體的教學外,把李清照其人放進詞中,知人論世,聯系她的有代表性的幾首詞,充分展示她一唱三嘆的人生經歷,體悟她的人生境界,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一.李清照跌宕起伏,百轉千回的傳奇人生
1、少女時代的她天真活潑,自由快樂,熱愛自然、熱愛生活,就像《如夢令》中所展示的那樣清新、自然、率性而真誠。這是本節課的教學重點;2、中年李清照的個性特點是從這堂課的開端——李清照的一首愛國名詩《夏日絕句》為序幕拉開的。那時的李清照身處山河破碎的歷史轉折點,她的沉郁悲壯,慷慨激烈,那巾幗不讓須眉的愛國豪情讓人敬佩萬分。3、晚境凄涼的李清照是以《武陵春》這首詞落幕的,“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載不動,許多愁”的淡淡哀傷憂傷穿越了時空,穿透了一代又一代人的心扉!
二.如何通過《如夢令》這首詞展現古典文學藝術獨特的美——音樂美、意境美、語言美
1、初讀詩詞,感受詞的富有節奏的音樂美感。那長短句的更迭,那韻腳齊整的文字的協調,以及文字本身所傳遞的一種奧妙無窮的感覺,讓學生每讀一遍都有一種別樣的。
2、聯想和想象這首詞中意境美的三個畫面可以說是這節課的另一條線索,同時也是教學的一段。
(1)“溪亭日暮”的唯美境界讓學生如夢如幻,亦真亦幻。雖然學生不能把畫面描繪得如何清晰動人,但那種美得無法用語言表達的迷惑以及“此時無聲勝有聲”的迷醉足以達到“未成言語先有境”的效果。
(2)“誤入”“藕塘深處”所帶來的是驚,還是喜?不言而喻,是驚喜!這種驚喜讓作者魂牽夢縈,終生難忘!那誤入荷塘的初始的慌亂;那于荷塘深處呼朋引伴的焦急;及至最后留戀荷塘的嬉戲與享受,讓學生對荷塘充滿了無限的遐想與渴望。于是孩子們一句句贊美荷塘的詩噴薄而出:“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江南可采蓮,蓮葉何田田”。“荷花入暮猶愁熱,低面深藏碧傘中。”這些美麗的女孩子們,到底是想出去還是早已沉醉荷塘中了呢?孩子們各抒己見,猶如荷花競放,千姿百態!
(3)蔚為奇觀的“一灘鷗鷺”更給孩子們留下了絕美的人間奇跡。作者寫到此處戛然而止,但那被驚起的一灘鷗鷺翩然紛飛的畫面,那驚起的一灘鷗鷺所引起的少女們驚訝與陶醉的神態,那揣測鷗鷺內心世界的各種奇思妙想都永遠定格在孩子們的內心世界里了。
3、咀嚼文字之美,感受用字精妙。
有人說,李清照的詞無一首不精,無一字不妙。讓學生說說在這首詞中你認為哪個字精妙。其實學生們咬文嚼字的功底一點都不比老師差。當老師把他們帶到那種境界之后,他們對文字的敏銳的感悟能力是可圈可點的。
一個“誤”字讓全詞異境突起,蹊徑獨辟,揭開了一個全新的視覺盛宴——藕塘深處;最是那一個“醉”字,幾乎讓學生熱血沸騰。“醉”在美酒,葡萄美酒醇香味,絲絲縷縷沁心脾,如癡如醉;“醉”在美景。“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落日熔金,暮云合璧,如詩如畫。“醉”在美好的友情中,“酒逢知己千杯少,酒不醉人人自醉”!一個醉字,真是醉到了深處,醉到了極處,醉倒了妙處;恰恰又來一“驚”字,猶如平地起風云,沙漠幻影“海市蜃樓”,與意外之中又撩起一個意外的“驚喜”。那“一行白鷺上青天”的壯觀成就了李清照一生追求唯美境界的永恒浪漫。最不能小看一個“灘”字,說不定學生也會產生萬千遐想,那隨意而棲的優雅、閑適的鷗鷺們的形態他們會浮想聯翩的……
至于老師,也可選中一字——“常”,談談自己的感受:是什么讓李清照“常”記自己這段少女時光的歡樂郊游,難道她后來的歲月里再也沒有什么愉快的記憶了嗎?是這段經歷太奇妙了,還是后來的她生活太凄涼了?
三.一首《武陵春》,李清照跌宕多姿的人生落幕
在一個“常”字設置的懸疑中,李清照的另一首詞《武陵春》在緩慢的音樂聲中悠然響起:“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睹物思人,見物傷情,她流淚了;“聞說雙溪春尚好,也擬泛輕舟。”聽說雙溪的春天很美,她也曾打算去蕩舟游玩。但是僅僅是設想一下而已,最終沒有再去看看“溪亭日暮”的美景,再去沉醉一回不知歸路的頑皮,再去找尋一灘鷗鷺的蹤跡……
出門去散散心,賞賞春這又何妨?她曾是那樣一個天真爛漫,率性真純的人,她曾和朋友醉酒斗詩,她曾和丈夫踏雪尋梅,她喜歡享受這超然于世俗之外的樂趣,可如今她為什么連看一眼春天都要流淚了呢?
“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她有多少憂?她有多少愁?國破家亡,摯愛的丈夫壯年辭世,花了畢生心血的收藏毀于顛沛流離中。“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里嘆零丁!”這些難道還不能打垮一個曾經是書香人家、宰相之媳的李清照嗎?這些難道還不足以讓一個曾經只會“琴棋書畫詩酒花”的纖弱女子李清照以淚洗面嗎?但是災難并沒有真的打倒她,她在深深的悲哀里把丈夫未盡的遺作《金石錄》考證、修訂、作后序;她把她畢生的才華都凝結在一首首凄愴、悲涼的詞作中,她的《漱玉詞》成為中國古典詩詞寶庫中價值連城的文化珍品!
這就是李清照,這就是在中國文化寶典中熠熠生輝,光彩奪目的李清照。
1987年,國際天文學家用世界上最具盛名的15個歷史名人命名太陽系中15座環形山的名字,李清照就是其中的一座!
詞對于小學生而言還比較陌生。課堂上,如何解析和賞讀這首詞,除了有效運用多媒體的教學外,把李清照本人放進詞中,再聯系她的有代表性的幾首詞,充分展示她一唱三嘆的人生經歷,感悟她婉轉多姿的人生境界,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一、李清照跌宕起伏、百轉千回的傳奇人生
少女時代的她天真活潑、自由快樂、熱愛自然、熱愛生活,就像《如夢令》中所展示的那樣清新、自然、率性而真誠,這是本節課的教學重點。中年李清照的個性特點是從這堂課的開端――李清照的一首愛國名詩《夏日絕句》為序幕拉開的。那時的李清照身處山河破碎的歷史轉折點,她的沉郁悲壯,慷慨激烈,那巾幗不讓須眉的愛國豪情讓人敬佩萬分。晚境凄涼的李清照是以《武陵春》這首詞落幕的,“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載不動,許多愁”的淡淡哀傷憂傷穿越了時空,穿透了一代又一代人的心扉!
二、如何通過《如夢令》這首詞展現古典文學藝術獨特的美―音樂美、意境美、語言美
1.初讀詩詞,感受詞富有節奏的音樂美感
長短句更迭的交換,韻腳齊整的文字的協調,以及文字本身所傳遞的一種奧妙無窮的感覺,讓學生每讀一遍都有一種別樣的。
2.聯想和想象這首詞中意境美的三個畫面是這節課的另一條線索,同時也是教學的片段
(1)“溪亭日暮”的唯美境界讓學生如夢如幻、亦真亦幻。雖然學生不能把畫面描繪得那么清晰動人,但那種美得無法用語言表達的迷惑以及“此時無聲勝有聲”的迷醉足以達到“未成言語先有境”的效果。
(2)“誤入”“藕塘深處”所帶來的是驚還是喜?不言而喻,是驚喜!這種驚喜讓作者魂牽夢縈,終生難忘!那誤入荷塘的初始的慌亂,那于荷塘深處呼朋引伴的焦急,及至最后留戀荷塘的嬉戲與享受,讓學生對荷塘充滿了無限的遐想與渴望。于是孩子們一句句贊美荷塘的詩噴薄而出:“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江南可采蓮,蓮葉何田田”……這些美麗的女孩們,到底是想出去還是早已沉醉荷塘中了呢?孩子們各抒己見,猶如荷花競放,千姿百態!
(3)蔚為奇觀的“一灘鷗鷺”更給孩子們留下了絕美的人間奇跡。作者寫到此處戛然而止,但那被驚起的一灘鷗鷺翩然紛飛的畫面,那驚起的一灘鷗鷺所引起的少女們驚訝與陶醉的神態,那揣測鷗鷺內心世界的各種奇思妙想都永遠定格在孩子們的內心世界里了。
3.咀嚼文字之美,感受用字精妙
有人說,李清照的詞無一首不精,無一字不妙。一個“誤”字讓全詞異境突起、蹊徑獨辟,揭開了一個全新的視覺盛宴――藕塘深處。那一個“醉”字,幾乎讓學生熱血沸騰。“醉”在美酒,葡萄美酒醇香味,絲絲縷縷沁心脾,如癡如醉;“醉”在美景,“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落日熔金,暮云合璧,如詩如畫;“醉”在美好的友情中,“酒逢知己千杯少,酒不醉人人自醉”!一個醉字,真是醉到了深處,醉到了極處,醉到了妙處。恰恰又來一“驚”字,猶如平地起風云,沙漠幻影“海市蜃樓”,于意外之中又撩起一個意外的“驚喜”。最不能小看一個“灘”字,說不定學生也會產生萬千遐想,那隨意而棲的優雅、閑適的鷗鷺的形態,他們會浮想聯翩的……
三、一首《武陵春》,李清照跌宕多姿的人生落幕
在一個“常”字設置的懸疑中,李清照的另一首詞《武陵春》在緩慢的音樂聲中走進學生的學習:“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睹物思人,見物傷情,她流淚了;“聞說雙溪春尚好,也擬泛輕舟”,聽說雙溪的春天很美,她也曾打算去蕩舟游玩。但是僅僅是設想一下而已,最終沒有再去看看“溪亭日暮”的美景,再去沉醉一回不知歸路的頑皮,再去找尋一灘鷗鷺的蹤跡……
“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她有多少憂?她有多少愁?國破家亡,摯愛的丈夫壯年辭世,畢生心血的收藏毀于顛沛流離中。但是災難真的并沒有打倒她,她在深深的悲哀里把丈夫未盡的遺作《金石錄》考證、修訂、作后序;她把她畢生的才華都凝結在一首首凄愴、悲涼的詞作中,她的《漱玉詞》成為中國古典詩詞寶庫中價值連城的文化珍品!
【關鍵詞】 五步自主互助閱讀法 引導 語文教學
【中圖分類號】 G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6-5962(2012)07(b)-0116-01
3月12日下午第二節課,我的心情經歷了由緊張到欣喜,直到此時欣喜還在綿延·······
課前,我向往常一樣提前2分鐘在教室外候課,看到教育局杜局長、許主任和學校領導朝我們教室走來,我思忖:杜局長要聽課?不可能,他那么忙,估計是來檢查工作。誰知,走近時,許主任笑瞇瞇地說:“局長來聽課。”說完,他們徑直走進了教室。
我一下子就蒙了,手心都冒汗了。心亂如麻:杜局長要聽課,而且在沒打招呼的情況下,我要不要改變思路······這時無情的上課音樂打斷了我的思緒,容不得多想,我快步走進教室······
師生問好后,看到杜局長那平易近人的微笑,我拿定主意:不需要改變什么,平時怎么上現在就這么上。
這節課我上的是語言實踐運用課:發揮想象改寫李清照的情景詞《如夢令》。我把題目設計為《為詞插上想象的翅膀》。這節課上我設計了四個學習環節:誦(背)古詞----想象練寫----展示實踐----拓展延伸。
善教者貴在善導。整節課上我牢牢記著教師的作用——導學。首先,學生誦(背)古詞、感悟詞情后,我提出一個開放性的問題:請同學們展開想象,在腦海中形成畫面,想象詞的美好意境,用筆寫下來。正因為這一問題導的好,學生們興趣盎然地想象、思考、動筆。為后邊展示做好準備。其次,展示前我作了必要的指導:1小組主持人要開動腦筋,創新展示方法,必須全員參與,力爭使你組展示與從不同。2發言的小組成員要團結協助,聲音洪亮,態度大方。3不發言小組要善于傾聽,邊聽邊完善本小組的展示,取他組的優點補自己組的缺點。聽完后要給與恰當評價,提出合理化建議。再者,展示過程中我也不失時機地給予指導。
善導者定能好學。由于導得成功,小組展示便精彩紛呈:
表達方式各有千秋。博士組、一鳴驚人組、前進組將藕花、鷗鷺擬人化,采用對話描寫,增添了文章的情趣;拼搏組、馳騁組、奮斗組用了環境渲染法,花大量筆墨描寫環境增強了文章的感染力;發奮組、雄鷹組、好學組對李清照的心理進行了細致入微的描寫;活力組,超越組采用了倒敘手法;有的組采用第一人稱,有的采用第二人稱······
展示形式靈活多樣。一鳴驚人組先誦詞后讀文;雄鷹組先讀文后背詞;博士組、活力組采用組員對話的形式展示;陽光租、奮斗組采用圖文并茂的形式展示,為文章配上了栩栩如生的畫面;超越組、發奮組進行了表演展示······
評價語言妙語連珠。有真誠的肯定,“你們組展示的形式新穎,內容豐富,尤其是擬人手法為文章增色不少,值得我們小組學習。”有善意的批評,“馳騁組組長,你們的內容寫的好,但你應該調動小組組員的積極性,給他們合理分配任務,而不應該是展示自己的獨角戲。”更有合理化的建議,“發奮組的梁澤川同學,你在表演時的一句臺詞荷花生氣地說:‘你沒長眼呀’!我認為在文中太煞風景了。這出言不遜與外表漂亮的荷花太不般配了,更成文章中的敗筆。我想幫你改一下,荷花關心地說:‘小姐,你是不是迷路了,怎么來到了我家,天色已經不早了,快回去吧,你父母該等急了。’”
想象內容異常豐富。各小組展示的文章源于詞又高于詞,想象豐富,意境優美,帶給人無盡的美感。為我們插上想象的翅膀,遨游在語言的王國里。這里我擷取了雄鷹組的文章與大家共享——
一個夏天的傍晚,夕陽像一個頑皮的孩子,抖落下身上的赤朱丹紅,準備回家了。晚霞映紅了天空,也染紅了湖面。湖邊綠樹掩映,兩三座白色的亭子隱約可見。湖面上荷葉青翠欲滴,荷花爭奇斗艷。天色不早了,游人們紛紛回家了。
咦,湖面上怎么還泛著一只小舟!這不是大詩人李清照嗎?她喝著美酒,欣賞著這美不勝收的景色,樂而忘返。一陣風吹來,有幾分醉意的李清照仿佛聽見荷花們在提醒她:“天色已晚,快回去吧!明天還可以再來欣賞呀!”李清照忙劃船往回走,可是她忘記了回家的路,卻不心誤入了荷花深處。“錯了,錯了,這兒不是回家的路”荷花、荷葉焦急地提醒李清照。此時的李清照一驚,酒醒了一半,連忙對荷花、荷葉道歉:“對不起!我不會傷害你們的。”她趕緊搖動漿劃呀,劃呀,卻不曾想驚動樹上棲息的水鳥,水鳥們撲棱棱扇動翅膀,發出了一聲有節奏的鳴叫······李清照啞然失笑,情不自禁地吟誦出一首膾炙人口的詞:
如夢令
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
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
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
課將結束時,拼搏組的李佳佳同學站起來說:“劉老師,我即興為您寫了一首詞,作為三八節送給您遲到的禮物。”
如夢令·女人花
古有木蘭從軍,現有巖霞執教。
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選自李清照《聲聲慢》
人須要記憶,但記憶總會沉睡,依稀的記憶便需要提醒。
李清照,宋代詞人,婉約派代表人。一開始認識李清照,并不怎么喜歡她的詞,總是體現出女子本擁有的柔美。比如《一剪梅》和《如夢令》,這兩首詞是李清照的早期詞。
她的早期詞是應有的甜蜜和柔美。當時的女子有如此偉大的地位,付出的努力是常人無法想象的。李清照的丈夫趙明誠常年在外,所以她的很多詞都是思念丈夫的。
很喜歡這首《聲聲慢》,帶給人一種依稀凄涼的感覺。而我,卻是如此的喜歡這種凄涼。這首詞作于趙明誠死后,李清照的這中思緒是常人無法琢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