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中非合作論壇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已踏入第三屆的“香港國際汽車零部件及配件展”匯聚了來自10個國家及地區183家參展商,而“香港國際印刷及包裝展”則吸引了來自五個國家及地區的376家參展商參展。
“香港國際汽車零部件及配件展”由香港貿發局、訊通展覽公司及香港電子業商會合辦,本屆展會特別增添了配件產品的類別,包括防盜裝置、定位裝置、安全產品、汽車音響及相關設備等。參展商方面,北泰創業集團首次參展即租用了面積達400平方米的展位。該集團為香港上市公司,產品包括懸架總成、制動系統、傳動系統等關鍵零部件,是多家國際知名汽車企業,如上海通用及北京奔馳――戴姆勒?克萊斯勒的一級配套商。北泰也于4月29日與匯豐銀行攜手舉辦“2008中國汽車工業高峰論壇”。其它主要參展商還包括:吉利汽車控股有限公司、新進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及保捷工業有限公司等。
展覽會的主題展區“科技區”展出了多家教育機構、研發中心和企業的嶄新科技發展項目。而“摩托車展區”則展示各式摩托車設備、零部件和配件。大會于展覽期間舉行了多場研討會及專題論壇,探討亞太區及中國汽車工業的發展路向和汽車零部件科技的最新發展趨勢,為業界提供交流平臺。
“香港國際印刷及包裝展”由香港貿發局及華港國際展覽有限公司合辦。來自廣州、上海、深圳及浙江的參展商于展覽中設置地區展館,向海外買家顯示內地作為優質印刷中心的實力。
展品方面,今年新增了食品包裝、化妝品包裝及藥品包裝類別,部份采用了防偽技術,可用于紙幣及入場證。
展覽會設有兩大主題展區――“數碼印刷及辦公室自動化設備館”及“印前綜合服務專區”,后者展出撰稿、平面及包裝設計等創意服務和技術,以及分色、輸出和其它印前相關的專業服務。同時,第香港印制大獎的50多件得獎作品也于會場內展出。顯示香港在出版、印刷技術和設計的優秀表現。
主辦單位于展覽期間特別舉辦多個研討會和專題論壇,介紹最新的印刷技術,并探討印刷業未來的發展方向。其中一個主題是綠色出版的市場潛力,由綠色和平的代表主講。
香港貿發局動員了全球40個辦事處,共組織了100多個買家團,超過2800名買家來港參觀兩項展覽會。在汽車零部件及配件展方面,香港貿發局邀請了世界各地的汽車配件商會代表,他們分別來自傳統市場如澳洲、加拿大、德國和美國,也有部份來自新興市場如阿根廷、印度、印尼及墨西哥。至于印刷及包裝展,買家團分別來自歐美、亞太地區、中東及中國內地,包括各地印刷、出版及包裝業協會的代表。
澳門舉辦國際環保合作發展論壇與展覽
4月23日,由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主辦,國家環保部特別支持,福建、江西、湖南、廣東、廣西、海南、四川、貴州、云南、香港等泛珠三角省區共同協辦的“2008年澳門國際環保合作發展論壇及展覽”在澳門威尼斯人會展中心揭幕。本次論壇及展覽以“水、能源與可持續發展”為主題,致力于推動無污染和再生能源的合作與交流,以促進可持續發展。眾多與會專家探討了世界范圍內環保產業的合作前景。
論壇邀請了來自美國、比利時、英國等18個國家和地區的59位演講嘉賓。他們在為期2天的會議中就“國際合作議程”、“節能減排”、“水資源有效利用及處理”、“清潔生產”及“智能生態城市與可持續交通”等內容進行了探討。
澳門特區行政長官何厚鏵在開幕式上說,澳門盡管一直在中央政府支持下擁有穩定的淡水和能源供應,但特區政府仍然不遺余力地提高本地公眾的環保意識,倡導節水、節能,以便為可持續發展做出貢獻。
主辦方表示,期望通過這次論壇和展覽能夠借助澳門的地區優勢,為鄰近地區以及長期合作的經濟區域,創造環保產業交流和技術轉移的合作平臺,促進各地環保業界在環保與再生能源方面的合作。
據介紹,澳門特區貿易投資促進局目前已接獲153家來自內地以及德國、芬蘭、法國的公司申請商業配對,洽談項目包括污水及污泥處理、廢物回收利用、工業及工程廢料處理、垃圾處理等,目前已安排配對項目176項。
在同時舉行的環保產業展覽上,有164家機構與企業前來參展。其中澳門展區占地1368平方米,有26家澳門企業與政府部門參展;香港以及內地的福建、江西、湖南、廣東等泛珠省份也搭建各自的展館,并與來自葡萄牙、芬蘭和瑞典等地的參展商交流最新的環保技術和產品。
由澳門貿易投資促進局、中非民間商會主辦,澳門中華總商會、澳門中非商會協辦,北京大學民營經濟研究院中非與葡語國家民間貿易投資研究所作為學術支持單位的“中非民營企業合作論壇(澳門)”將于5月22日下午3時,在澳門威尼斯人會展中心那不勒斯廳舉行。論壇主題確定為“商機?共贏”。
同期舉行的活動還包括“2008中國(澳門)國際茶葉博覽會”,也配合了中非之間茶葉貿易已有相當基礎和發展空間的情況。
“中非民營企業合作論壇(澳門)”將以民營企業通過澳門“走出去”,以及藉澳門與葡語國家的關系,探討中國與非洲的經貿合作與實踐為主要內容,探討中非經貿合作中的茶貿易發展現狀與前景,以及為內地民營企業提供市場信息及交流平臺。
一、組織領導
為進一步做好“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期間的學校安全保衛工作,有效地維護校園及周邊地區治安穩定,學校成立了由黨委魏志敏副書記為組長、校長助理、黨政辦主任張彥通、保衛處處長王有洪為副組長、蔡勁松、陳志英、符俊輝、趙新、張廣、王建昌、劉兵、金東及各院(系)負責人為小組成員的安全領導小組,具體負責學校治安穩定、宣傳發動、安全檢查、組織協調及信息情況匯總和上報等工作任務。
二、任務分工
(一)外勤組:組長:劉兵、金東
負責對學校開展安全大檢查,組織指導學校治安力量預防和打擊工作,了解學校師生對“峰會”的反映和動態。搜集掌握學校內動態。
(二)內勤組:組長:陳志英、趙新、張廣
負責學校上報各類情況信息的匯總、分析判研、上報情況工作。
三、工作措施
(一)做好學校動員發動工作和召開有關部(處)、院(系)會議
10月30日前,學校召開有關部(處)、院(系)會議,對“中非合作論壇”學校安保工作進行動員部署。并對各單位在“中非合作論壇”期間校園安全穩定工作提出具體要求,以確保校園治安秩序穩定。要求各個單位針對學校發案的特點有目的的檢查和布控。一是針對入室盜竊案件的檢查:宿舍管理員、社區管理員的值班情況、登記情況、帶袖標情況、探頭的工作狀況、門禁的工作狀況、門窗防護欄的狀況以及有無工作死角和其他隱患;二是針對學校對外寫字樓和對外出租的公寓進行安全大檢查,特別是對樓房頂層的天窗檢查是否關閉,是否有人看守,要建立責任制;三是針對拎包案件突出的特點設立學生勤工助學崗,組織安保人員和單位職工帶紅袖標對學校的餐廳、教室、自習室、圖書館、體育場館進行看管,防止發生拎包案件;四是針對后半夜鉆窗盜竊案件,組織好校衛隊員、保安員對易發案的宿舍,做好巡邏和蹲守以及做好學生的自防安全教育;五是針對學校丟失自行車比較多的特點,組織好管理員和保安員對學生的自行車進行看管和打擊現行;六是針對學校內詐騙案比較多的特點,加大網上宣傳力度,達到人人皆知。
(二)做好調查摸底工作
1.了解和掌握“中非合作論壇”期間學校活動情況。一是非洲代表團是否到學校進行參觀訪問或演講情況;二是師生對中非論壇、涉日、涉臺、朝鮮核試驗等方面的反映和動態;三是學校舉辦各項大型活動情況;四是“中非合作論壇”期間學校學生是否組織外出和參加活動。
負責單位:學生處、研究生管理處、團委、各院(系)
2.了解和掌握非洲籍留學生情況。了解和掌握非洲留學生情況(國籍、住所、家庭狀況等)。
責任單位:保衛處、國際交流合作處、國際學院
3.調查摸底學校不安定因素。了解和掌握學校不安定因素,對各種辦班糾紛、工程款拖欠、少數民族學生打架斗毆案件等進行調查摸底,要做到底數清、情況明,確保校園穩定。
責任單位:保衛處、學生處、繼續教育學院、后勤管理處、基建處
4.專人負責,落實責任制。“中非合作論壇”會議期間學校安保工作由保衛處處長王有洪同志主抓,并確定一名情況信息員專門負責每日情況信息的收集、匯總、上報工作。
(三)做好校園安全檢查工作
在“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期間,學校保衛處積極配合市公安局做好校園內各項活動的勤務工作,同時協助校園周邊派出所做好校園及周邊治安秩序工作。在市公安局和海淀分局部署的基礎上,實行雙班制,每天有一名處領導帶班。
“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會議期間,學校治安工作重點是加強對學校防范工作的檢查力度。督促學校各單位在完善值班制度的同時,合理安排學校治安巡邏力量,對校園內的重點部位要有時間段的進行重點巡邏。校園防盜、防火等各項措施要落實到位,開展檢查工作要到位,不留死角。
加強對校園學生宿舍、公寓和場所的管理工作。一是學校保安員、社區工作人員、新主樓安全人員、宿舍管理員、圖書管理員、餐廳服務員均佩戴紅袖標上崗,發揮管理人員的作用,為公安機關打擊違法犯罪、提高破案提供線索;二是學校校園巡邏車開警燈在校園進行巡邏;三是針對本校校園及周邊的治安特點,加強與公安機關的配合,對學校及周邊的重點地區和部位,進行有重點的巡邏,確保會議期間不發生侵害師生人身安全的案件。
(四)做好預防和打擊的指導工作
“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會議期間,學校保衛處全體停休,要針對刑事發案和“110”刑事類警情較多的部位,全處除兩人值班外每一名同志聯系2——3個單位,負責指導所聯系單位組織治安力量的巡邏和打擊工作,重點是“壓發案,打現行”。從10月31日到11月6日全部下到各單位,要求是三個單元加一拐彎,要求他們和各單位干部、校衛隊員、保安隊員、宿舍管理員并肩工作、并肩戰斗。
(五)近兩年的“110”刑事警情情況
2005年1月至10月(18日),高校110刑事類警情598件,月均63件,周均14.2件,日均2件;2006年1月至10月(18日)高校110刑事類警情567件,月均59.6件,周均13.5件,日均1.9件;05年10月31日至11月6日高校110刑事類警情12件(入室盜竊5件,盜竊自行車3件,扒竊2件,拎包1件,其他盜竊1件),日均1.7件;今年同期高校110刑事類警情要控制在低于50%。全力以赴的力爭完成分局的指標。
學校治安科、校衛隊、保安隊每天到發案突出的部位。由保衛干部帶領治安力量對學校重要部位和學生活動場所的進行蹲守,多抓違法犯罪人員,為分局打擊防范工作做出貢獻。特別是在后半夜針對學校學生宿舍進行巡邏和蹲守打現行。同時,充分發揮技防設施的作用,提供案件線索,使保安員、校衛隊員在巡邏工作中多抓現行,多破案,確保校園治安秩序的穩定。
為了完成任務我們準備在非常時期,采取非常工作方法。即在社會上動員出80多萬人的基礎上,學校要動員出來180人。(其中:高校保衛干部10人,保安員60人,宿舍、教室、圖書館、體育場館管理員、餐廳服務員、保潔員60人,勤工助學崗50人)全部佩帶紅袖標上勤。同時要求校園110巡邏車亮燈巡邏。
(六)做好情況信息工作
在會議期間,黨政辦公室、保衛處、學生處、研究生管理處和各院(系)加強學校的情況信息的收集,重點掌握和收集學校師生對中非合作論壇的反映和動態,并及時將情況信息地報教工委、市公安局和海淀分局,做到及時、準確無誤。
(七)做好突發事件的處置
在會議期間要做好對突發事件的處置工作。在調查了解和掌握學校節日期間舉辦各種慶祝活動和辦各種培訓班情況的基礎上,提前做好對突發事件處置的準備工作。如遇突發事件時,要反應迅速,按照預案采取有效措施進行控制,力爭做到妥善處置。
四、工作要求
(一)統一思想,高度重視。
要樹立高度的政治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增強憂患意識和防范意識,以最高規格、最高標準和質量完成“峰會”期間的安全保衛工作。
(二)落實崗位責任制。
切實加強領導,精心組織,周密部署,認真落實。要落實責任制,確保責任到位,任務層層落實,責任明確到人,確保安保工作萬無一失。
(三)做好信息的收集
要不斷拓寬情報信息渠道,深入了解和掌握校園內各種可能影響穩定的信息動態。要密切關注師生反映和校園網動態,及時搜集各界民主人士的反映,注意發現嚴重影響師生安全感的突出問題,并及時上報。
(四)開展安全大檢查。
在學校安全檢查中發現問題和治安隱患要逐件登記,及時督促指導各單位進行整改,狠抓各項安全措施的落實。
2009年11月,在埃及召開中非合作論壇部長級會議,無疑為未來中非關系發展做好了準備。會議提出的宣言和政策措施,體現了中國對非洲立場的延續性,但在風格和內容上有重大變化,折射出非洲國家政府和民間團體的對未來雙方發展的擔憂,以及全球經濟衰退對雙方帶來機遇和挑戰。
2006年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引起了一波西方媒體的恐慌報道,稱中國投資和貿易的快速擴張是“新殖民主義”或“新一輪爭奪非洲”的表現。時至2009年,這樣的聲音逐漸消失,反映出人們開始認識到中國是非洲的長期合作伙伴;中國的利益對西方利益是一種補充,而不是對立。越來越多的人認為,無論當下還是歷史性的非洲問題上,中國與西方強國存在不同并不是件壞事。
過去十年,中國對非洲貿易和投資急劇上升。2008年中國對非洲的貿易額已猛增至1070億美元,占當年貿易額的4%,超過法國成為非洲第二大貿易伙伴,僅次于美國對非洲1400億美元的貿易額。中國對非洲的直接投資更是突飛猛進,從1990年的4900萬美元上升至2003年的6億美元。2005年直接投資存量總額已攀升至16億美元,而2008年該數額高達78億美元。總理在中非合作論壇閉幕后的新聞會上表示,2009年前九個月直接投資比2008年同期增長了77%。
認為中國大肆獲取非洲自然資源的觀點是經不起推敲的。舉例來說,非洲的石油總出口中,中國僅占8.7%,而美國和歐盟各占了33%。中國在非洲石油和天然氣產業的投資總額,只相當于全球總額的十六分之一。
中國也曾因其獲取原材料供應的方式備受指責。中國與安哥拉和剛果民主共和國簽訂的一攬子貸款協議,用基礎設施項目貸款換取長期的石油供應。若償付方式隨大宗商品價格的波動而變化,這樣交易可能導致非洲國家外債激增。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要求下,雙方對這個協議作出調整和修正。
另一方面,基礎設施項目投資對于非洲的發展是極為重要的。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報告,“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國家擁有龐大的基礎建設項目赤字和高額的服務成本,甚至比其他低收入國家更為嚴重……他們與世界其他地區的差額如果縮小一半,將給該地區帶來多達2個百分點的增長……撒哈拉以南非洲基礎設施的改善將提高私人投資的收益并可能造成私人投資的大量涌入。”
非洲的基礎設施投資項目并未能吸引西方捐助國、國際機構和私人投資者,中國長期一攬子協議的方式卻大受歡迎――特別是對于承包商來說,資金的直接調撥將減少資金最終僅劃人瑞士銀行賬戶的可能性。在全球經濟衰退的背景下,西方私人投資者的興趣減小,政府援助預算的財政壓力增大,此時中國投資更具優勢。
中國的經濟刺激方案,意味著對非洲資源需求和直接投資都將得到保障,盡管部分基礎設施投資可能會受大宗商品價格的影響。
即使“黃禍論”破產,中國還是面臨各種各樣的批評,而且有的急需解決。
有些批評來自西方媒體,對他們出于偏見或嫉妒的報道可不予重視。但是,也有批評來自非洲民間社會各階層。他們認為,中國只對非洲的原材料感興趣;中國企業無視當地勞工法,破壞環境;中國的不干預政策迎合流氓政權、侵犯人權;雙邊一攬子協議削弱由非盟、非洲發展新伙伴計劃和東非共同體等機構設定的跨境整合和跨區域基礎設施項目。
此外,還有批評者認為,中國出口的劣質廉價商品破壞或排擠了非洲當地產業。非洲公司雇用中國勞工,影響當地就業。中國投資者加入全球搶占土地行列,投資購買非洲土地,破壞當地糧食,犧牲當地農民的利益。
中非合作論壇行動計劃體現了對這些擔憂的重視,作出了回應并確立根本的解決措施。這將為2010年后中非關系發展奠定基礎。
可以佐證的是,2009年初主席的非洲之行訪問四個國家一馬里、塞內加爾、坦桑尼亞和毛里求斯――沒有一個國家是原材料的出口國。
這一主題體現在最后的行動計劃中。在現金方面,未來三年中國設立100億美元優惠貸款,主要用于基礎設施項月投資。計劃還突出對非洲人民福利的重視,采取減免和削減債務或取消關稅壁壘的措施,協助非洲和區域組織醫院和學校建設、培訓和人力發展方案,加強環境保護和清潔能源項目的合作,提高非洲國家農業生產力,把農業和糧食安全放在首位。
一攬子方案的眾多條款都有力駁斥了對中國的指責。保障技術轉讓以及援助小企業將抵消對非洲國家就業帶來的傷害,培訓和人力資源開發計劃也將回應不愿雇用或培養中國勞工的抱怨,把中國的專業技術用于提高非洲國家的農業生產力的計劃可以反擊對包括中國在內的外國投資者“搶占土地”的指責。
雙方對1998年建交以來中南關系快速、全面發展表示滿意并認為中南關系基礎牢固,發展前景廣闊,有必要通過加強政治對話和各領域合作,進一步拓展和深化兩國戰略伙伴關系,促進共同發展,以造福兩國人民。
雙方一致同意保持高層交往;充分發揮中南國家雙邊委員會這一提升雙邊關系的高級別機制在促進兩國各領域交流與合作中的作用,定期評估兩國各領域合作進展;加強兩國立法機關之間的交流與合作;確認雙方在促進多邊主義和國際關系民主化、維護發展中國家共同權益以及推動國際社會更加關注非洲問題等方面具有共識和一致訴求。定期開展戰略對話,并在聯合國系統、更為廣泛的國際組織及其他重要多邊場合加強磋商和協調。
兩國注意到,有必要改革聯合國安理會以使其更為有效并更具代表性,強調應增加非洲成員國在該機構的代表性。雙方同意繼續就此進行探討和合作。中國愿在這方面加強與南非的溝通與合作。
中方將積極推動聯合國安理會關注和幫助解決非洲地區沖突問題,并繼續參與聯合國在非洲維和行動,支持非洲地區和次地區組織維和行動。
中方重視并支持“非洲發展新伙伴計劃”,愿在中非合作論壇框架下,幫助非洲實現自主發展。
南方歡迎中方發表《中國對非洲政策文件》。雙方愿加強磋商,密切配合,共同為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的成功召開作出貢獻。雙方愿共同致力于促進中非政治上平等互信、經濟上合作共贏、文化上交流互鑒的新型戰略伙伴關系。
南非政府重申堅持一個中國政策,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是代表全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臺灣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鼓勵擴大雙邊貿易,以實現平衡、互利的貿易關系。兩國將鼓勵各自企業尋求發掘貿易潛力的機會。
關于南部非洲關稅同盟與中國自由貿易協定,中國期待南部非洲關稅同盟就著手進行具體商談予以積極回應。
南非積極鼓勵中國企業抓住南非經濟增長和有利投資環境所提供的投資機會。中國積極支持南非企業擴大在華投資和商業活動。兩國將繼續致力于加強對重大國際經濟問題的政策磋商,協調對重大國際財經問題的立場。
雙方同意加強在衛生和植物衛生,林業科研等領域的合作。
在農業領域,重點在種植、畜牧、水產養殖、生物技術和政策法規等方面開展交流與合作。
鼓勵在煤炭液化、礦產和礦區安全管理領域的技術與投資合作。
重點在交通科技、農業技術、信息技術、納米技術、新材料、可再生能源、清潔技術、礦產開采技術和采礦安全技術等領域加強合作。
積極落實兩國政府間文化交流計劃,鼓勵兩國開展多種形式的文化藝術交流活動。
中方將于2006年底在南非舉辦“2006年南非感知中國”大型文化活動。推動兩國公共衛生和醫學科學方面的交流與合作。
促進雙方旅游業共同發展。兩國政府鼓勵并支持雙方航空公司探討盡早實現兩國通航的可能性。
中國政府愿在技能培訓、能力建設、漢語教學等人力資源培訓領域向南非“加速和共享增長倡議”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
今天的非洲已經成為全球經濟增長最快的地區之一,連續10多年保持5%以上的增長,并成為繼亞洲、拉美之后的第三個全球“增長極”。目前,在中非關系進入經濟社會發展快車道之時,全國友協舉辦第二屆中非省市長對話正逢其時。
全國政協前副主席、中非地方政府合作論壇理事長阿不來提·阿不都熱西提,山東省省長郭樹清,全國友協會長李小林,山東省副省長夏耕和外交部、商務部、國家開發銀行、中國進出口銀行及山東省17個市長、企業代表等出席。非盟委員會前主席讓·平,塞內加爾領土整治和地方行政部長阿拉姆·恩多耶,加蓬前總理、利伯維爾市市長讓一弗朗索瓦和19個非洲法語區國家的首都市長、省區長等地方政府官員,19國駐華大使或使館外交官及經貿界人士等非方人士應邀與會。
中非來賓圍繞“實業興地方,基礎促發展”的主題,分別舉行了山東與非洲省市合作對話、山東企業與非洲企業對接、山東和與會非洲城市展覽等活動。在閉幕式上,山東省與科特迪瓦阿比讓大區、幾內亞博凱大區、突尼斯蘇斯省分別簽署了進一步加強合作的備忘錄和友好合作意向書,濟南市、棗莊市、泰安市分別與加蓬、摩洛哥、喀麥隆、剛果(金)的城市簽署了《建立友好合作關系意向書》。中國國際商會山東分會、山東德建集團、山東高速集團有限公司等分別與非方簽署了《合作諒解備忘錄》。中非企業家們感到此次參會收獲很大,雙方合作潛力無限,前景廣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