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意料之外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關鍵詞:化學;實驗;動態生成;處理
新授課《芳香烴及其同系物》,做苯與甲苯性質對比實驗,按照備課時的設計,準備好實驗藥品備用。上課伊始,我首先引導學生回憶苯與酸性高錳酸鉀反應的現象,并由此引入實驗,引導學生通過對比實驗掌握苯的同系物與苯在化學性質上的異同。我采用邊講邊實驗的方法,讓學生與實驗直接對話,讓他們通過實驗探究掌握相關知識。學生動手實驗后,展開交流:
(1)苯與苯的同系物在結構上有什么不同?
(2)苯與苯的同系物與酸性高錳酸鉀反應的現象有何區別?
學生對這些問題有問有答,討論得還真熱烈。我不由暗暗自喜,看到了自主學習的一線曙光,傳統的堅冰已被打破。我由衷地贊揚道:“同學們觀察實驗現象很仔細。”“老師,我有一個問題,我做的苯、甲苯與酸性高錳酸鉀反應的現象差不多,酸性高錳酸鉀溶液都不褪色,這是為什么?”實驗室立刻安靜下來,大家的目光“唰”地向這異樣的聲音投去——邱明,班內有名的“后進生”,正帶著挑釁的目光看著我和大家。他見我沒有答復,立刻舉起手中的試管讓我們看,果然兩支試管都沒有褪色,這時也有幾個同學小聲附和:我們的現象跟他一樣,溶液也沒褪色。再到同學們中間走了一圈,結果讓我大吃一驚:幾乎所有實驗組的兩溶液也都沒褪色!為什么?難道是學生實驗操作中有問題?于是我決定做一個演示實驗讓全體同學認真地觀察實驗現象,同時也請邱明等同學思考一下自己在實驗操作中的不當之處。于是開始取試管添加試劑,做性質對比實驗——糟糕、兩支試管中溶液竟然也都沒有褪色!震蕩試管仍不見褪色,再做一遍現象仍然相同!我一下懵了,這個實驗現象應該很明顯的呀。再問學生,這時才有同學說:“其實我們也沒做出現象來,只不過書上說苯的同系物能使酸性高錳酸鉀溶液褪色,我們才說現象不同的。”怎么辦?這個問題不能避而不談,更不能武斷地按照書本告訴學生實驗現象,這對學生形成尊重客觀事實、敢于懷疑、堅持真理和勇于反思等科學素養極為不利。對啊,我的眼前突然一亮,這不正是新課改所倡導的,讓學生由被動接受者變為主動探究者嗎?走出傳統模式,學出新意。于是我對同學們說:“我很想請大家幫助老師一起分析、尋找實驗失敗原因。”這時課堂氣氛又活躍起來:
“我認為,可能是反應的溫度有點低,反應速率慢造成的,我們可以加熱后再來觀察,可能實驗現象就有了。”
“我認為,可能是酸性高錳酸鉀過量造成的,因為苯的同系物量不足,過量部分的酸性高錳酸鉀仍然使溶液有顏色而沒有
褪色。”
“我認為……”
啊!這些原因分析得都有一定道理,是我在以前的教學中從來沒有注意到的問題。我趁熱打鐵,興奮地對學生說:“同學們,你們分析得都很有道理,請你們根據分析,各實驗小組能否設計一套實驗方案,來驗證我們的假設。”
學生紛紛討論交流,準備實驗。十幾分鐘的時間很快過去了,有的小組還在不斷地改變實驗條件來驗證理論。這時研究增加高錳酸鉀溶液酸度的實驗小組突然驚喜地叫了起來:“老師,快來
看,我們組的高錳酸鉀溶液褪色了,我們的實驗成功了!”隨后,我與其他同學一起重復做這個實驗,果然高錳酸鉀溶液褪色了。
同學們的臉上也都露出了成功的喜悅。
氣氛熱烈的一節課就要結束了,我激動地說:“同學們!你們的實驗都做得非常成功,真是出乎老師的意料,特別值得肯定的是,你們不僅很好地完成了性質對比實驗,對實驗失敗的可能原因也進行了分析,設計出了新的實驗步驟,很富有科學的探究精神和創新意識,這是今后我們要繼續努力發揚的。”
看著他們臉上陽光般的笑容,我感受頗多,我實實在在地感受到了新課程理念下學習方式給我們教學帶來的一線曙光,也真切地感受到了“老教材出新意”“常教常新”的真正含義。
新課程非常關注并提倡課堂動態生成,課堂上也確實會出現難以預料的因素,這就需要教師憑借教學機智去藝術性地應對。
我翻開這厚重、陰森、腐爛的上古之書,發現第一頁沒有任何字跡,只是一片混沌,這應當就是人類誕生之前的亙古吧。后來,人類突兀地從書的角落里鉆了出來,于是,這本書迎來了人類的篇章。到了秦末的時候,有個名叫劉邦的痞子站了出來,領著手下同樣一幫痞子與正規軍頭頭項羽“試比高”。戰勢出乎這本書的意料,痞子戰勝了正規軍。于是,這本書又多了一個意外。
隨后,朝代更迭,到了近現代,大洋彼岸的美國獨立了,而英國確立了資本主義制度。落魄的瓦特,在某天偶然看見熱水壺的蓋子被蒸汽頂了起來,于是,又是一個意外的發現,使他迎來了事業的春天,同時蒸汽機把人類帶入了一個嶄新的時代。
可以這樣說,這個不算小、不算大、不痛又不癢的意外發現改變了人類歷史的命運。于是歐美國家螞蟻、蝗蟲肆虐,瘋狂侵入麥田、草場。亞非拉人民都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殖民統治,麥田里連一根麥苗都沒有,草場中連一粒草籽也沒有。舊中國走向沒落,而法西斯侵略戰爭又像是一群群籠罩著世界天空的蝗蟲,人民的血肉慘遭吞噬,文明被毀滅,人類文明的曙光蒙上了陰霾。且不說人民遭受了怎樣的厄運,光是對于地球而言已是一場浩劫。
暫且合上這書,我坐在書上想,這也不過是一個意外。瓦特發明蒸汽機的意外,再追根刨底,便是痞子戰勝貴族的意外,再不厭其煩地隨思緒去追溯,就是人類誕生的意外,便是水生動物到陸地上生活的意外,便是某個年代生物的大爆發的意外,最后便是宇宙的出現的意外。
我們可以不承認生活中少有意外,也可以承認“存在決定意志”,也可以有百分百地認為自己百分之百就應當存在,但是毋庸置疑的是,我們就是意外的產物,我們身上刻滿“意外”兩字,我們就是意外。
所以,朋友,請不要抱怨“意外”或悔恨“意外”,因為你這樣做的時候,你就是在抱怨悔恨你自己。
請熱愛“意外”吧!它就是你存在的一種表現,你若是不存在,那么你永遠沒有“意外”。但是,對你而言,你已經擁有比一切都更美好的生命,你是存在的,所以更應當熱愛“意外”,把它當做你自己來熱愛吧!
“意外”能帶來許許多多,若是你因意外而堅強了,那么“意外”給了你勇氣的堅毅;若是你因此而失敗了,那么你所得的,可能是懦弱與妥協。
“意外”是一扇不知道門后是什么的門,你可能打開之后發現了黑洞洞的混沌,你也可能發現光明的坦途。但是,朋友,請你無論如何都要嘗試,因為后面是你的世界。
評委點評:
國產動畫很久都沒有出現這樣的場面了。
進入今年暑期檔以來,預期之內的票房強片《小時代4》《梔子花開》和爭議不斷的《道士下山》至今票房都未能過5億元。但幾部意料之外的影片《大圣歸來》、《捉妖記》和《煎餅俠》讓觀影興奮。
7月18日過去的這個周末,全國單日總票房達到4.19億元,超過《速度與激情7》公映時創下的3.8億元紀錄。上映10天,《大圣歸來》的票房就突破5億元,成為國產動畫大電影里的票房冠軍,在內地放映的動畫電影中排行第四。
投資方再樂觀也沒想到能有這一成績。當天慶祝外更重要的議題,其實是“《大圣歸來》之后該做些什么?”
同期上映的《捉妖記》顯然準備得更充分。上映前,主人公胡巴已經和聯想推出了定制款筆記本電腦,正版玩偶、抱枕等衍生品也同步在影院銷售。直到淘寶上出現大批大圣造型仿制品,投資方才意識到,一旦電影受歡迎,票房之外的衍生品也會成為重要的收入來源。
不過在這種討論中,導演田曉鵬往往保持沉默。
田曉鵬戴著黑框眼睛,喜歡穿自己做的文化衫,上面印著大圣最初設計出來的形象―一個更邪惡的版本。在面對媒體反復追問“8年籌備4年制作”的苦情問題,以及不斷上升的高票房時,也只是淡淡地說,“主要是運氣比較好,可能壓抑太久,大家看到一個還湊合的東西,就過分褒獎。”
但好運氣的到來并不像說得這么輕松。電影制作方十月數碼的辦公室座落在北京西三環外一棟商住兩用樓內。最熱鬧的時候,不到500平方米的辦公區擠進過120多名動畫師。等到《大圣歸來》完成時,公司卻只剩下了20多名員工。4年中,因動畫師水平參差不齊,人員流動頻繁。很多媒體報道中都提到的“600人團隊”,按照制作總監金大勇的說法,應理解為先后進出達600人。
幾年前,人們也進行過對國產動畫的一番討論。2011年,一部同樣以孫悟空為原型的動畫大電影《魁拔》曾短暫吸引過觀眾的注意力。但第一部《魁拔》只取得300多萬元的票房,當時評論認為,《魁拔》鎖定的目標觀影人群大都在網上看過一堆日本漫畫,也因此缺乏進影院的動力。等到第二部被制作成3D版本后,觀眾也有了更好的觀影習慣,票房迅速漲到2500萬元。
吸取了《魁拔》的經驗,《大圣歸來》一上來就是三維動畫,注重技術和特效配合,操作中也更復雜。設計出角色原型圖后,要建模型、上材質,然后加骨骼和關節。影片中最驚艷的打斗部分,加關節時要反復調節位置,檢查是否能連貫流暢的完成各種動作。模型制成后,要根據分鏡圖做鏡頭的運動和人物的走位,然后加細節、做特效調整和燈光渲染。以最后一場懸空寺的戲為例,建筑模型經過了4個月制作,再加上其他環節,一場戲制作完成耗時一年左右。《大圣歸來》中總共有90多場戲,由多個團隊平行操作。
制作《大圣歸來》之前,十月數碼曾接了很多好萊塢電影公司的訂單,兩者在具體操作中有很多差異。比如在這些訂單中,人物笑的時候揚起嘴角的程度,回頭看的角度都是固定的。這樣做的好處是,動畫師水平參差不齊時,失誤率很低。“但弊端是做出來的東西沒那么生動,這套模版可能并不適合用在東方人的臉上,我們盡量還是一個人一個人的做。”金大勇說。
《大圣歸來》里的對手戲往往都有真人演員預演過,田曉鵬和金大勇還找來電影學院的朋友,他們在劇情預演中貢獻了很多即興發揮的臺詞。比如電影中,江流兒第一次見到大圣的十萬個為什么―“哪吒是男的還是女的?托塔天王真的有塔嗎?塔里有人么?”這些對話都是預演演員臨場搭戲搭出來的,最后那個拔毛動作也是動畫師根據女演員的即興表演制作而成。
他們還請到周星馳《功夫》的音樂總監黃英華來配樂。片頭的《闖將令》、打斗時的《爭鋒》,部分大圣化身英雄歸來的那一刻,配樂用的是大話西游系列的大圣面世的音樂。
即便慢工打磨,《大圣歸來》也有很多不足。比如音樂風格略顯凌亂,妖怪現出的原型也有點好萊塢化,一些關鍵轉折交待得并不清楚。但和《喜羊羊和灰太狼》《熊出沒》等動畫相比,終于出現一部給成年人看的國產動畫。國產動畫發展的趨勢不再只是低幼類,而轉變為全民消費。
從《魁拔》《十萬個冷笑話》《秦時明月》,國產動畫的票房都不盡人意,《大圣歸來》主投方橫店影視之前還投過動畫片《龍之谷》,最終票房只有5000多萬元,甚至沒能收回成本。在劉志江看來,上次動畫大電影的嘗試并沒有成功,主要是片子的后期營銷出現了問題。
與同期的《捉妖記》和《煎餅俠》相比,動畫電影沒有明星、新聞點弱、靠素材曝光又容易泄露劇情。《大圣歸來》原本定檔在2月6日春節檔前后上映―2013年另一部以大圣為題材的電影《大鬧天宮》就在這個檔期里實現了10.5億元的票房―最終因沒找到合適的宣發方案,上映推遲了。接下來,暑期檔成為了最好的選擇,在這個特殊的國產電影保護月中,它幸運地避免了與好萊塢大片的正面沖突,北美地區7月10日上映的《小黃人》最終被挪到了8月底才能進入中國。
《大圣歸來》的宣傳更多借用了電影節的影響力。
先是與和《聶隱娘》《山河故人》《尋龍訣》《兔俠傳奇》《搖滾藏獒》一同亮相戛納,預告片。有消息說,它在戛納電影節上成為中國近年銷售最好的動畫電影,之后又在上海電影節期間參加展映,劉志江邀請了《黑客帝國》的制片人安德魯?梅森背書。不久,它又利用明星在橫店拍戲的機會,邀請了百名明星在微博上推薦。這些策略達到的效果依然僅僅停留在圈內人范圍里,并沒有擴散到普通觀眾中。
在另一投資方微影時代的幫助下,通過在線提前售票,《大圣歸來》總共舉行了兩次幾千場的大規模點映,大部分觀眾都是動畫片愛好者以及影評人和媒體。觀影后評分達8.9的《大圣歸來》開始在社交媒體上傳播。嗶哩嗶哩(B站)作為二次元動漫迷的聚集地也開始注意到了《大圣歸來》MV在上傳1天內點擊量達到了20萬次,同時伴隨著1.3萬條彈幕信息。
之后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
《大圣歸來》上映第一天,院線對這部電影的排片只有8.7%,但上座率遠遠超過了《小時代》,之后一場“自來水”(自發水軍)的推廣也逐漸展開。上座率意味著市場熱度,通常情況下,電影院的上座率達到30%以上才能開始盈利,之后一周,《大圣歸來》的排片率慢慢上升到了24%。
《大圣歸來》突破了受眾人群的界限,對于國產動畫行業來講,這釋放出積極的信號。
目前,動畫大片制作已不存在技術壁壘,技術方面的迭代很快可以共享到產業相關的各家公司。只要有充足的投資,中國公司一樣能制造出和好萊塢動畫大片同等質量的畫面。
《大圣歸來》的成功,將帶動資本迅速進入中國原創動畫行業。接下來一年里,更多國產動畫片將進入市場。王微在賣掉他所創立的土豆網后成立了新公司追光動畫,第一部作品《小門神》將在2016年元旦上映。夢工廠和華人文化產業基金聯合投資的東方夢工廠也制訂出詳細的出產計劃,《功夫熊貓3》也預計在明年上映。摩天輪文化出品的《天生我刺》也已完成制作。
光線傳媒在7月14日公布了一攬子對外投資計劃,其中便包括與《大圣歸來》核心團隊的合作,共同設立十月文化,光線持股20%,該合資公司將擁有《西游記3D》等多個原創項目的開發權。
但終究故事本身才是動畫制作的核心競爭力,更多要完善的是如何用優質故事創意匹配一流的技術。
情理之中
EOS 600D,作為佳能一年一度的入門級單反小改款機型,在成像核心CMOS方面仍然延續了550D那塊1800萬像素的CMOS傳感器,以及同樣的DIGIC 4圖像處理引擎。如果說核心元件的雷同還不足以說明問題,那么63區雙層測光感應器和9點對焦都說明了600D其實和前代并無任何的差別。當然,這并不能說明600D完全沒有存在的價值,因為單看這些配置仍然高于大多數入門級機型,尤其是63區雙層測光感應器在測光方面的優異表現,足以保證600D在入門級市場上的領先優勢。
去年,EOS 60D已經率先搭載了熱門的創意濾鏡功能,作為入門級旗艦的600D將濾鏡內置其中就顯得有些順利成章了。創意濾鏡之所以成為各家廠商競相搭載的熱門功能,主要還是為了照顧大多數對于照片后期不夠拿手的普通用戶。而600D搭載的濾鏡效果包括了顆粒黑白、柔焦、魚眼效果、玩具相機和微縮景觀5種效果,相對而言,也許沒有奧林巴斯(Olympus)等廠商的機型提供的那樣豐富,但是它卻有著自己獨特的優勢。為了讓濾鏡更加具有創意,600D在拍攝中可以將5種濾鏡進行疊加使用,比如玩具相機+顆粒黑白效果、魚眼+玩具相機效果,各種的組合方式都能為照片賦予更多的個性。值得注意的是,即便是加入了這樣的后期濾鏡效果,畫質上并不會出現任何的下降,這讓長期使用《光影魔術手》這樣有損畫質的后期軟件修改照片的入門級用戶省心不少。
意料之外
如果說硬件的延續和創意濾鏡的加入,都是情理之中的進化,那么600D意料之外的驚喜則讓MI對其入門級旗艦的定位,更為認同了。首先,我們還是來看看感光度吧,畢竟600D與前代在ISO使用范圍上均為ISO100~6400,以及擴展后最高能達到的ISO12800。理論上,硬件幾乎相同的600D不會有更加優秀的高感表現,但是結果卻讓MI出乎意料。如果說ISO1600是550D的極限,那么600D達到ISO3200后仍然擁有的可用度,的確讓MI感到欣喜。當達到ISO3200時,600D所拍攝的畫面整體并沒有出現非常明顯的噪點,而在細節方面銳度下降也不多,即使在亮部出現了明顯的噪點,但是并不影響整體。并且,當MI開啟NR降噪功能后,亮部的噪點得到了很好的抑制,如果再經過《DPP》加持一番,JSO3200絕對是600D秒殺所有其他入門級單反的必殺技。
無線引閃功能,也許是佳能中低端單反,最讓粉絲們糾結的所在。此次加入這一功能的親民之舉,肯定會成為眾多攝友為600D掏腰包得理由吧。600D新加入的無線引閃功能即便是對閃光燈沒有概念的初學者也能從中得到一些創意的想法,因為佳能將這一功能設計的夠簡單。為了更好的使用無線引閃功能,內置的輕松無線閃光選項,只需將外置閃光燈設定為Slave,便可以執行E-TTL II的無線閃光操作了。利用內閃配合外閃的用光,攝友們能夠拍攝出創意十足的畫面,這在棚內拍攝靜物時非常有用。當然,600D不僅是提供了輕松無線閃光選項,還有能夠自定義外閃的光量和聯動方式,這為技術進階提供了更加全面的考慮。
小說通過對主人公蘇比的刻畫呈現出當時,美國社會的不公——窮人的悲慘命運及靈魂扭曲。而作品名稱中的兩個意象警察與贊美詩分別喻指者當時美國的法律與宗教兩個領域。這兩個領域跟窮人們的生活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
然而美國窮人的不幸真的僅僅是美國社會制度等的因素造成的嗎?我想不盡然吧。身在跨時代的我們,不是同樣會耳聞“警察與贊美詩”式的任務與事件嘛。所以我們應該擺正姿態看待這個問題。
論文關鍵字:警察 法律 贊美詩 宗教 悲慘命運 靈魂扭曲
《警察與贊美詩》是美國偉大作家歐•亨利的代表作之一。
歐•亨利本人善于描寫平凡人物,特別是紐約普通老百姓的生活,文筆幽默,被譽為“美國生活的幽默百科全書”。他的《最后一片葉子》 ,《麥琪的禮物》還有就是這篇《警察與贊美詩》 無一不體現了其獨特的藝術風格——“含淚的微笑”。
歐•亨利的聞名還在于他文章的結尾,被美國文學界稱為“歐•亨利式的結尾”。用8個字概括就是“情理之中,意料之外” ,《警察與贊美詩》中也充分體現和詮釋了這一特點。
蘇比是本篇小說的主人公,作品可被分為三部分:1、寒冬迫近,食宿無著,乞求入獄;2、故意犯罪,警察不抓,我從入獄;3、聽贊美詩,決意改善,被抓入獄。結局出人意料。
小說以蘇比被抓而告終,也許在讀完上部分的時候我會認為這樣的結尾無可厚非,可是蘇比最終被抓卻是在他聽贊美詩決意從善的時候。這樣的結局確實是讓人很費解,這也難免會引人深思。
在讀到蘇比第六次故意犯罪,還是不能“落入法網”,警察們“認為他是個不會犯錯的國王”時,我有設想過故事將如何結局。大體上無非不是喜劇就是悲劇兩類。悲劇的結局有:凍餓而死;終于入獄;徹底墮落等等。喜劇結局有洗心革面,重新做人;再好點可能就是擠進上流社會等等。那么小說以喜劇告終到底可不可以呢?我想如果是喜劇可能就沒有批判性這一層面了,那沒了批判也就悖于上文情節以及作者寫文章的宗旨;相反悲劇的結尾更合乎邏輯的發展。
小說的前部分主要是通過對主人公蘇比在寒冬迫近卻食宿無著的凄涼境遇的描寫來表現當時美國窮人的悲慘命運和靈魂扭曲:
悲慘命運
作者通過對比的手法寫出社會的貧富不均,突出窮人的命運悲慘。如:冬天到了,富人想的是“海豹皮大衣”;而蘇比“躺在街心公園長登上輾轉反側”,“吧三份星期天的厚報紙塞在上衣里,蓋在腳踝和膝蓋上,都沒能擋住寒氣”。(順著這個思路,我們會認為蘇比會是“凍餓而死”的結局。)
靈魂扭曲
蘇比乞求入獄,是反常的心態;他甚至為了入獄使盡了手段,是反常的行為。哪些手段?總結出6種:(1)騙食(未遂),(2)砸破櫥窗,(3)白吃(挨揍,)(4)調戲女人,(5)擾亂治安(6)偷盜綢傘。哪些行為?如“調戲女人”的“表演”,“擾亂治安”的行動,寫得是非常幽默,富有諷刺性。這些行為都是“靈魂扭曲”的表現。(順著這個發展,我們會認為蘇比:“終會入獄”或“徹底墮落”,的結局。)
喜劇的結局都是相似的,悲劇的結局,各有各的悲劇。不管是什么樣式的悲,都試圖告訴我們那個社會給窮人帶來悲慘的命運,扭曲了人的靈魂。這也是歐•亨利要告訴人們的。可是,歐•亨利并沒有像我上面那樣設想的那樣安排結局,而是用贊美詩來感召蘇比,用警察來抓他來結束小說。出人意料。
為什么最終要寫警察抓蘇比?我想只要讀過這篇小說的人都會懷有這個疑問。
故事第二部分寫了很多蘇比的“罪行”,按道理他進十八次牢房都不為過,然而事實卻非如此。有關蘇比6次故意犯罪時警察的反映的描寫很具有戲劇性,可簡單的概括為(1)騙食未遂——警察不知;(2)砸破櫥窗,“在警察是、的腦子里蘇比連個旁證都算不上”——警察不信(3)白吃挨揍,“警察先是笑了笑,順著街走開去了”——警察不理(4)調戲女人,警察“盯住他”,“還在盯著”,“老盯著”,蘇比“懊喪地在警察身邊走了過去”——警察不管(5)擾亂治安,“警察讓警棍打著旋,身子轉過去背對蘇比,向一個市民解釋”——警察不究;(6)偷盜綢傘,警察“急匆匆地跑過去攙一位穿晚禮服的金發高個兒女士過馬路”——警察不暇。總之警察就是不抓。
那么在警察的眼里究竟蘇比干什么才能被抓呢?
正當蘇比被贊美詩感召,心靈得到慰藉,決心從善的時候,原文結尾寫道:蘇比感到有只手按在他的胳膊上。他霍地扭過頭來,只見一位警察的寬臉盤。“你在這兒干什么呀?”警察問道。“沒干什么”蘇比說。“那就跟我來”警察說。第二天早晨,警察局法庭的法官宣判道:“布萊克韋爾島,三個月。”作者對他在聽贊美詩時的心理活動以濃墨重筆,寫了他決意棄惡從善后的一系列夢想如莊嚴虔誠的贊美詩喚起他對一生中美好時刻的回憶“生活中有母愛、玫瑰、雄心、朋友以及潔白無瑕的思想和白領”;對墮落現實的憎惡——他憎厭“那墮落的時光,低俗的欲望,心灰意懶才能衰退,動機不良”;棄惡從善的決心——“要重新做一個好樣兒的人”,“要重新振作當年的雄心壯志”,“要做一個?@赫一時的人”等。蘇比的夢想破滅了。我驚愕了,為之惆悵。驚愕惆悵之余是深刻的思思,蘇比故意犯罪6次,作為法律執行者的警察不抓他,而在他潛心聆聽贊美詩,心靈得到慰藉,決意從善時,警察把他抓了。這正是:違法時直至法外,守法時繩之以“法”。這是一個多么富有諷刺意味的喜劇沖突及多么觸目驚心的是給顛倒!歐•亨利這樣安排情節,應是把他那支鋒利的諷刺的筆伸向美國社會上層建筑里的法律領域——警察是法律的執行者。
“警察”暗指法律,“贊美詩”應是指宗教領域。上面說到作者通過警察對蘇比行為的反映的矛盾的描寫來批判美國當時法律,那“贊美詩”意象的刻畫是對宗教的批判諷刺還是肯定贊揚,有人說,歐•亨利在這里夸大了宗教的作用,美化了宗教,他們試想不要小說最后五行文字;在“他要做一個?@赫一時的人,他要......”之后,接著寫:“想著想著,天亮了,蘇比邁開大步,迎著晨曦,向著充滿希望的商業區去咯......”以這樣的結尾結束全文,就是有夸大宗教的意味,甚至有些美化宗教了。
歐•亨利式的結尾的出人意料之處我想就在于他沒有這樣寫。他讓聽了贊美詩心靈受到慰藉的蘇比,給警察抓走了。這樣寫不但沒有美化宗教,而且諷刺了宗教——贊美詩只能慰藉心靈,不能改變厄運。而既然不能改變厄運,那么,慰藉心靈的意義也就微乎其微了,心靈得到慰藉之后還要去坐牢,去受苦受難;受苦受難時還要虔誠地履行宗教教義。這樣的宗教對于窮人來說還有什么作用!所以說,小說這樣的結尾根本不是在美化夸大當時美國的宗教,他是要表達宗教是不可能使窮人消除貧困,擺脫苦難,宗教的作用甚微。
作者把“警察”和“贊美詩”放在一起是有用意的:(1)標題是小說情節的高度概括,通篇其實就是在寫主人公蘇比一警察及贊美詩的關系。(2)標題是小說主題的集中表現,警察是法律的執行人,贊美詩是宗教的代名詞,蘇比是社會底層窮人的典型;小說揭示的其實就是窮人與法律及宗教的關系。
歐•亨利創作《警察與贊美詩》的精彩之處在于其結局的出人意料、情理之中和標題的深刻意蘊;高明之處就在于其主題的升華:它不僅僅表現了美國社會下層人民悲慘的命運和扭曲的靈魂,而且把批判的矛頭指向哪個社會的上層建筑法律和宗教兩個領域。歐•亨利就是用這樣出人意料的結局使得先前那些含而不露的內容一下子閃現出來,使得全篇的境界一下子達到一個新的高度,仿佛全篇那么多內容就是為了這一筆。這就是“歐•亨利式結尾”的巨大的藝術力量。
警察、蘇比、贊美詩三者可以用連線表很清楚地透析文章主題:
警察 和 贊美詩
(法律) 蘇 比 (宗教)
(窮人)
違 法 時置之法外 只能慰藉其心靈
守法時繩之以“法” 悲劇命運 不能改變其厄運
靈魂扭曲
是非顛倒 作用甚微
但是《警察與贊美詩》這篇小說難道僅僅就是為了寫當時美國社會的制度給窮人所帶來的悲慘命運而已嗎?當時窮人的悲劇命運和靈魂的扭曲真的是美國制度所造成的嗎?我在想不盡然吧。
最近不是有報道的標題為“《警察與贊美詩》的中國版”嘛,是一個真實性的案例。其主要內容不再是蘇比為了度過嚴冬挑戰法律,而是身患重病的中國公民李大偉為了免費治病故意搶劫。也許包括歐•亨利本人都無法預料的是,小說所描述的情景在100年后的今天,在大洋彼岸的中國會上演。
很容易發現,現代版《警察與贊美詩》是社會保障制度不健全的產物。試想,如果李大偉在身患重病,家庭又無力承擔治療費用的情況下社會能夠擔負起基本的保障之責,他就不會走向故意搶劫的道路,也就是說,正是由于罪犯享受的社會保障待遇要明顯好于普通人,才使得李大偉為了能夠獲得免費治療而主要尋找和制造搶劫的機會。從李大偉個人的角度來看,他是無奈的,也是無辜的,因為他之所以犯罪,是在生命與自由之間選擇了前者,為了挽救自己的生命而寧愿犧牲自由。
完全有理由相信,由李大偉主演的當代版《警察與贊美詩》一定不是個案,在我們現實生活中,類似的情形還有許多,起初,他們也和絕大多數人一樣純樸善良,只是出于求生的本能和對生命的無比熱愛,才在別無選擇的情況下犯了罪。社保制度應防止無辜傷及無辜。
我們應該以平常心去看待美國,也應以平常心去看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