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清明詩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文/思無邪
祭奠飄過的情
把希冀留在來生
塵封的記憶
如洪水決堤
我的心理防線土崩瓦解了
/
春風吹拂
紙鳶歡快的舞蹈
是你來看我了嗎
你在哪邊還好嗎
我不迷信
此刻,卻希望
有奈何橋、孟婆湯
很慶幸你還記得我
淚水模糊了我的眼睛
你還是那樣美麗
一抔黃土,兩個世界隔絕
/
經年的煙塵彌漫
我的臉淚痕斑斑
你是否在告訴我
該把過去塵封
去支付時日不多的幸福
我答應你
來年再來分享我的幸福
那也是屬于你的幸福
/
外一首微型詩:
文/藍色丘比特
幾代人
清明為什么要吃青團?這種風俗可追溯到兩千多年前的周朝。據《周禮》記載,當時有“仲春以木鐸循火禁于國中”的法規,于是百姓熄炊,“寒食三日”。在寒食期間,即清明前一二日,還特定為“寒食節”。古代寒食節的傳統食品有糯米酪、麥酪、杏仁酪揚,這些食品都可事前制就,供寒食節充饑,不必舉火為炊。
不過,青團誕生之初,主要是祭祀用的。據考證,“青團”之稱大約始于唐代,每逢清明,江南幾乎家家戶戶蒸青團,那時候人們做青團主要用作祭祀。“相傳百五禁煙廚,紅藕青團各祭先。”這首《吳門竹枝詞》說的就是人們在清明節吃冷食青團,并用紅藕、青團祭祀祖先。雖然青團流傳千百年形制未變,但現在人們更多的是時令嘗新,青團作為祭祀品的功能已日益淡化。
關于青團,還有一個相當有趣的故事。傳說有一年清明節,將領李秀成被清兵追捕,附近耕田的一位農民上前幫忙,將李秀成化裝成農民模樣,與自己一起耕地。沒有抓到李秀成,清兵并未善罷甘休,于是在村里添兵設崗,每一個出村人都要接受檢查,防止他們給李秀成帶吃的東西。
回家后,那位農民在思索帶什么東西給李秀成吃時,一腳踩在一叢艾草上,滑了一跤,爬起來時只見手上、膝蓋上都染上了綠瑩瑩的顏色。他頓時計上心頭,連忙采了些艾草回家,洗凈煮爛擠汁,揉進糯米粉內,做成一只只米團子。他把青溜溜的團子放在青草里,混過村口的哨兵。李秀成食過青團,待天黑后繞過清兵哨卡,安全返回大本營。后來,李秀成想起當年救過自己一命,又香又糯還不粘牙的青團,就下令太平軍學習制作青團,以御敵自保。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這首詩出自《清明》,詩人杜牧。此詩寫清明春雨中所見,色彩清淡,心境凄冷,歷來廣為傳誦。全詩運用由低而高、逐步上升、頂點放在最后的手法,余韻邈然,耐人尋味。
杜牧(803年-約852年),字牧之,號樊川居士,漢族,京兆萬年(今陜西西安)人。杜牧是唐代杰出的詩人、散文家,是宰相杜佑之孫,杜從郁之子。唐文宗大和二年26歲中進士,授弘文館校書郎。后赴江西觀察使幕,轉淮南節度使幕,又入觀察使幕,歷任國史館修撰,膳部、比部、司勛員外郎,黃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職。
(來源:文章屋網 )
清明節詩句1、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清明》(唐)杜牧
2、賞芳時節清明日,清明把酒釋別愁。《清明祭詩》
3、試上吳門窺郡郭,清明幾處有新煙。《閭門即事》
4、晚霽龍門雨,春生汝穴風。《清明日自西午橋至瓜》
5、問西樓禁煙何處好?綠野晴天道。馬穿楊柳嘶,人倚秋千笑,探鶯花總教春醉倒。《清江引 清明日出游》(明)王磐
6、無花無酒過清明,興味蕭然似野僧。昨日鄰家乞新火,曉窗分與讀書燈。 《清明》(宋)王禹俏
7、新鶯嘹亂柳煙低,斷魂春雨斷腸期。《清明祭詩》
8、游客趨梁邸,朝光入楚臺。 槐煙乘曉散,榆火應春開。日帶晴虹上,花隨早蝶來。 雄風乘令節,馀吹拂輕灰。《寒食清明日早赴王門率成》 【唐】李嶠
9、欲清明把酒釋別愁,欲賞春花且忘憂。《清明祭詩》
10、鐘鼓喧離日,車徒促夜裝。 曉廚新變火,輕柳暗翻霜。傳鏡看華發,持杯話故鄉。 每嫌兒女淚,今日自沾裳。《清明日送鄧芮二子還鄉》 【唐】戴叔倫
11、清明暮春里,悵望北山陲。燧火開新焰,桐花發故枝。 《清明》
12、清明節氣杏花天,詩酒清吟祭華年。折盡長條倚春雨,為君垂淚小窗邊。《清明祭詩》
13、輕紅沾雨不勝衣,才回倦眼又迷離。《清明祭詩》
14、南北山頭多墓田,清明祭掃各紛然。紙灰飛作白蝴蝶,血淚染成紅杜鵑。《清明》
15、內官初賜清明火,上相閑分白打錢。《長安清明》
16、漫見新柳嬌眼垂,疑君逸影踏風歸。《清明祭詩》
17、滿衣血淚與塵埃,亂后還鄉亦可哀。風雨梨花寒食過,幾家墳上子孫來?《送陳秀才還沙上省墓》(明)高啟
18、滿城風絮一層紗,寂寂青山不見家。料得百年身作土,人間孤月映梨花。《清明》
19、馬上逢寒食,途中屬暮春。可憐江浦望,不見洛橋人。北極懷明主,南溟作逐臣。故園腸斷處,日夜柳條新。《途中寒食》(唐)宋之問
20、撩亂春風惹杏花,斷送清芬到天涯。《清明祭詩》
21、梨花風起正清明,游子尋春半出城。日暮笙歌收拾去,萬株楊柳屬流鶯。《蘇堤清明即事》(宋)吳惟信
22、況是清明好天氣,不妨游衍莫忘歸。《郊行即事》
23、看舞顏如玉,聽詩韻似金。 綺羅從許笑,弦管不妨吟。可惜春風老,無嫌酒盞深。 辭花送寒食,并在此時心。《清明日觀妓舞聽客詩》 【唐】白居易
24、逕直夫何細!橋危可免扶?遠山楓外淡,破屋麥邊孤。宿草春風又,新阡去歲無。梨花自寒食,進節只愁余。《寒食上冢》(宋)楊萬里
25、江南煙雨畫屏中,半鏡斜窗弄小紅。燕子不來樓閣回,柳絲今日向東風。《清明》
清明節經典詩句1、欲清明把酒釋別愁,欲賞春花且忘憂。《清明祭詩》
2、一沾春雨一斷腸,飄零無計覓君鄉。《清明祭詩》
3、新鶯嘹亂柳煙低,斷魂春雨斷腸期。《清明祭詩》
4、無花無酒過清明,興味蕭然似野僧。《清明》
5、晚霽龍門雨,春生汝穴風。《清明日自西午橋至瓜》
6、試上吳門窺郡郭,清明幾處有新煙。《閭門即事》
7、賞芳時節清明日,清明把酒釋別愁。《清明祭詩》
8、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清明》
9、清明暮春里,悵望北山陲。燧火開新焰,桐花發故枝。 《清明》
10、清明節氣杏花天,詩酒清吟祭華年。折盡長條倚春雨,為君垂淚小窗邊。《清明祭詩》
11、輕紅沾雨不勝衣,才回倦眼又迷離。《清明祭詩》
12、南北山頭多墓田,清明祭掃各紛然。紙灰飛作白蝴蝶,血淚染成紅杜鵑。《清明》
13、內官初賜清明火,上相閑分白打錢。《長安清明》
14、漫見新柳嬌眼垂,疑君逸影踏風歸。《清明祭詩》
15、滿城風絮一層紗,寂寂青山不見家。料得百年身作土,人間孤月映梨花。《清明》
16、馬上逢寒食,途中屬暮春。《途中寒食》
17、撩亂春風惹杏花,斷送清芬到天涯。《清明祭詩》
18、梨花風起正清明,游子尋春半出城。《蘇堤清明》
19、況是清明好天氣,不妨游衍莫忘歸。《郊行即事》
20、江南煙雨畫屏中,半鏡斜窗弄小紅。燕子不來樓閣回,柳絲今日向東風。《清明》
清明節好詞好句1、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
2、又是一個清明節,又是一個緬懷烈士的日子。我懷著崇敬的心情,佇立在烈士們的墳前,我用鮮花和真情祭奠著烈士們的英靈,心中久久不能平靜。我在心里默默的說:“安息吧!烈士們,史冊會記下你們響亮的名字;祖國會永遠記住你們的豐功偉績;我們會永遠記住你們的壯志豪情!”想到這里,我的耳邊似乎又響起了那扣人心弦的旋律:“起來,不愿做奴隸的人們,把我們的血肉鑄成我們新的長城!……”。
3、嚴冬過去,春風又綠江南。清明時節,楊柳綻芽,桃花綻放,小草青青,大氣潔凈。“潔齊清明”形象地道出了冬去春來的世界萬象,祝朋友們清明健康。
4、云朵裝點著天空的精彩,問候裝點著友誼的精彩,真情裝點著歲月的精彩,清明裝點著春天的精彩!盼結伴踏青去,發條短信問候你,折柳祈相逢!
5、清明到,掃墓節,緬先人,孝子孫,傳統日,不忘懷,齊心做,合家祭;清明到,踏青日,出郊游,一起樂,朋友聚,祝開心,愿快樂!
6、清明時節來踏青,賞花觀景好心情;植樹成林好遮蔭,美化環境一份力;寒食日里吃雞蛋,破殼重生好前景;清明節里放風箏,趕走晦氣來好運!
7、清明時節,思緒滿懷。曾經一起,笑鬧江湖。昔日親朋,天各一方。夢中淚灑,醉酒當歌。祈求蒼天,靈魂馳騁。但愿依舊,不忘擁有。
文·詩詞整理/無矩
再過幾天清明節就要到了,“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唐朝詩人杜牧的絕句,似乎應是對于清明時節情景的最好描述,清明,是一個沉重的節日。祭祀已故親人,是一種形式,追憶,才是實質,有思、有感、有悔、更有痛。“月有陰晴圓缺,人有悲歡離合”,人生本來就是一對矛盾體,有生就有死。生老病死是自然的規律,無論你是富有還是貧窮,無論你是高貴還是低賤,無論你是情愿還是心有所不甘···這就是現實,實實在在的、不以意志為轉移的現實。因此,我們只有祈禱,逝去的親人一路走好。因此,我們只有做到,活著的我們更加珍惜,珍惜親人、珍惜親情、珍惜生命、珍惜身邊現實中擁有的一切··· ···
面對這樣一個傳統的節日,也實在寫不出像樣的東西以示紀念。整理了部分古今對清明節描述的詩詞歌賦,表達一下對清明節日的情懷。
清明節對聯:
春風重拂地;佳節倍思親。
燕子來時春社;梨花落后清明。
三月光陰槐火換;二分消息杏花知。
相逢馬上紛桃雨;喜見樹前鬧杏花。
清風明月本無價;近水遙山皆有情。
槐火光陽春替換;杏花消自雨傳知。
睹物思親常入夢;訓言在耳猶記心。
山清水秀風光好;月明星稀祭掃多。
年年祭掃先人墓;處處猶存長者風。
禁火今年逢節早;飛花鎮日為誰忙。
寒食雨傳百五日;花信風來廿四春。
春風已解千層雪;后輩難忘先烈恩。
有胸中韜略無窮 流水夕陽千古恨;
春風落日萬人思 落花殘日幾多愁
有關清明節的詩歌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途中寒食》 (唐)宋之問
馬上逢寒食,途中屬暮春。可憐江浦望,不見洛橋人。
北極懷明主,南溟作逐臣。故園腸斷處,日夜柳條新。
《寒食》 (唐)韓翃
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
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
《閭門即事》 (唐)張繼
耕夫召募愛樓船,春草青青萬項田;
試上吳門窺郡郭,清明幾處有新煙。
《清明》 (宋)王禹俏
無花無酒過清明,興味蕭然似野僧。
昨日鄰家乞新火,曉窗分與讀書燈。
《蘇堤清明即事》 (宋)吳惟信
梨花風起正清明,游子尋春半出城。
日暮笙歌收拾去,萬株楊柳屬流鶯。
《寒食上冢》
(宋)楊萬里
逕直夫何細!橋危可免扶?
遠山楓外淡,破屋麥邊孤。
宿草春風又,新阡去歲無。
梨花自寒食,進節只愁余。
《郊行即事》
(宋)程顥
芳草綠野恣行事,春入遙山碧四周;
興逐亂紅穿柳巷,固因流水坐苔磯;
莫辭盞酒十分勸,只恐風花一片紅;
況是清明好天氣,不妨游衍莫忘歸。
《送陳秀才還沙上省墓》
(明)高啟
滿衣血淚與塵埃,亂后還鄉亦可哀。
風雨梨花寒食過,幾家墳上子孫來?
清明節詩歌
清明夜
【唐】白居易
好風朧月清明夜,碧砌紅軒刺史家。
獨繞回廊行復歇,遙聽弦管暗看花。
清明日登老君閣望洛城贈韓道士
【唐】白居易
風光煙火清明日,歌哭悲歡城市間。
何事不隨東洛水,誰家又葬北邙山。
中橋車馬長無已,下渡舟航亦不閑。
冢墓累累人擾擾,遼東悵望鶴飛還。
清明日觀妓舞聽客詩
【唐】白居易
看舞顏如玉,聽詩韻似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