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幼兒園環境布置與設計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關鍵詞: 幼兒教學 環境布置 美術手工制作教學
美術手工制作課程,是幼兒師范美術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而其中的幼兒園環境布置課程,則是學前教育師范院校的美術手工制作課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之所以有這樣的課程安排,是因為根據教育師范學院對于幼教人才的培養要求,學前教育專業的師范畢業學生必須根據幼兒園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以及幼兒園教育教學的實際需要,對幼兒園的環境作合理的設計和布置。鑒于此,教師在美術手工制作課堂教學過程中,對于幼兒園環境布置課程的教學應給予充分的重視。
一、對幼兒園環境布置課程教學的分析
根據對于學前教育專業的師范學生進行的相關調查情況發現,學生在美術課堂上對于手工制作知識的學習還是感覺輕松和愉悅的,制作時也感覺“得心應手”,但對于幼兒園環境布置這一內容的學習卻難以“入門”。筆者在教學實踐中經過認真回顧和深入研究,發現其內在緣由是教學方式存在的一定弊端,使得學生不能學以致用,導致學生的學習與實踐的相互脫節。即學生雖然掌握了一定的手工制作的技巧與技能,但是在幼兒園中卻不能付諸實踐,從而使學生學習的美術知識難以適應實際需要。
具體來說,教學方式存在的弊端之一是:教師在美術手工制作的教學過程中,只注重技巧的傳授,不注重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即在課堂上進行灌輸式的教學活動,一昧地為學生提供制作示范,為學生規定制作的統一方法,一定程度地限制了學生的靈活思維,使得學生對于制作的過程缺乏應有的認知和深入的分析,從而不能因地制宜地、舉一反三地應用于幼兒園的環境布置;弊端之二,根據相關要求,學前教學專業的師范學生有充裕的校外實訓的時間,但在教學實踐過程中,教師往往片面地注重師范學生的教學能力的鍛煉,卻忽略美術手工制作課程的學習與幼兒園環境布置的有機結合,即沒有指導師范學生對于幼兒園的實際環境進行仔細的觀察和深入的研究,從而造成學生在學會技能技巧后卻不能在幼兒園的真實環境中合理設計和布置。
二、幼兒園環境布置課程教學方法改進的途徑
根據對于幼兒園環境布置課程教學問題的分析,要求教師在美術課程教學過程中更新教學理念,改變傳統的美術課堂教學策略,即在幼兒園環境布置課程的教學中,在講授手工制作技巧的基礎上積極培養生的創造性思維,并通過適量的實踐活動,鍛煉和提升師范生的觀察、分析、自主創作等綜合能力,使得學生在走上幼兒教學崗位之后,能夠設計與布置好幼兒園環境,切實為幼兒園的教育教學工作提供優質的服務。筆者針對幼兒園環境布置課程的教學方法有如下思考與改進,現簡述如下。
1.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應樹立學生的主體地位,注重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和創新思維能力。比如,教師在帶領學生學習幼兒園的環境布置時,并不是照本宣科地向學生講授幼兒園環境(包括室內環境與室外環境)的所謂規定的設計或者制作的“法則”,而是充分地發揮學生的發散思維和自主探究精神,引導學生以分組討論與交流的方式進行自主分析與學習。例如,在學習“幼兒園的主題墻飾”這一內容時,可以引導學生分析墻飾的內容與材質,鼓勵學生查找和搜集相關的資料,還可以帶領學生到附近的幼兒園進行“實地參觀考察”,要求學生根據“考察”的實際情況及自己的獨立思考和大膽構思繪制草圖,提交學習小組或者課堂,共同討論其“可行性”,并作進一步的修正和改進。需要說明的是,教師把學生當成課堂的“主人”,鼓勵學生在有限的空間充分發揮無限的創意,并不是“任馬馳騁”,聽之任之,而是在教學過程中切實發揮指導者的重要作用,誘導學生更好地參與學習過程,即教會學生如何更好地選材和制作,并對于學生的“創作”進行必要的修正與改進等,從而使學生更好地“學會學習”,而不僅僅是“學會知識”。
2.教師在美術教學過程中,不僅要培養學生實踐能力,還要培養學生良好的團隊合作的精神。幼兒園環境的布置,往往不是一個人的“成果”,通常需要多人的合作才能完成,因此,將要走上幼教工作崗位的師范學生,不僅要有熟練的手工制作的技巧技能,還要具備良好的協作能力與服務的意識,這樣才能使得幼兒園環境的裝飾“工程”通過和諧的交流與互助得以順利完成。為了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教師在課堂上可以為學生擬定一個主題,并將全班同學劃分為幾個小組,為每一個小組明確分工任務,再要求每一個小組的成員探討設計的思路、表現的形式、材料的運用、制作的法則等,最后教師再指導各個小組進一步溝通、磋商和整合,以共同完成幼兒園環境的裝飾。
綜上所述,美術手工制作課程與幼兒園環境布置有著密切的聯系,因此,教師在美術手工制作的教學過程中,針對幼兒園環境布置這一課程應更新教學理念,大膽探索,積極實踐,在鍛煉學生實際操作能力的同時,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從而使得學生對幼兒園環境進行合理的設計和布置,切實勝任幼兒園的教學工作。
參考文獻:
[1]李敏.淺談幼兒手工活動指導,2010.12.
[2]論教學過程最優化.教育教學出版社,2005.
[3]百度文庫網站.在美工活動中對幼兒創造性的培養,2012.3.
[4]中國民間美術造型.湖南美術出版社,2007.
一、幼兒園物質環境創設力求“三有三不”
幼兒園物質環境是指園所內影響幼兒身心發展的物化形態的教育條件。它包括園舍建筑、設施設備、活動場地、教學器材、玩具學具、圖書聲像資料、環境布置、空間布置以及綠化等有形的東西。它可分為園所環境、區角環境、教室環境。如上案例,幼兒園物質環境主要出現了三個問題。第一,缺乏有目的的規劃和管理。第二,過于關注視覺效果,關注成人的價值觀。教師更多地用成人的價值觀來進行審視,將大部分注意力集中于美觀和認知。第三,忽略環境的教育性,忽略幼兒的參與性。在進行墻面環境創設的過程中,無法通過墻面環境向幼兒傳達其他的教育信息,使得墻面環境與幼兒缺乏互動。尤其是不能有效地引發、支持幼兒與周圍環境之間積極的相互作用。
(―)環創富有童真童趣,但不失統一協調
幼兒園服務的對象是3~6歲的兒童。那么根據這個年齡段的幼兒身心特點,園所創設環境時則要充滿童真童趣但不失統一協調。固然,幼兒以無意注意為主,對色彩鮮艷、形象鮮明、新異多變、生動直觀的事物容易引起注意并產生興趣,根據這一特點,幼兒園的環境布置就應該色彩明亮,富有童真童趣。但同時也要注意,不要以為幼兒園的環境創設幼兒們會照單全收。相反,凌亂的、無序的、不協調的色彩和圖案搭配卻會讓幼兒感到煩燥、緊張,沒有安全感。
(二)環創富有品味格調,但不失互動參與
品味,是指事物具有一定的水平與品質。格調,是指事物具有一定的風格和樣式。在此,幼兒園環境創設要求有品味和格調,它是指環境的總體布局及所布置的物品既要符合幼兒的審美要求,也要具備一定的藝術品味和藝術風格。著名教育家陳鶴琴先生曾說過:“環境藝術化,是教育的一種手段。”愛美是兒童的天性,幼兒園環境在符合整潔簡單、統一協調、絢麗多彩的基礎上,還要注意有風格、有品味、有主題、有內涵。有人說:“大園所環境彰顯品質,小園所環境彰顯文化。”實則都是指園所環境創設要有品有格。有的園所戶外活動場地不寬敞,但經過精心規劃,美化設計,同樣可使幼兒一進入園內就置身于整潔、幽美的環境中,怡情怡性,得到一種美的享受,這對培養孩子們健康的審美觀,促進理智感和道德感,發展積極良好的情感都有很大的益處。皮亞杰說:“兒童的認知發展在其不斷地與環境的交互作用中獲得。”為此,園所在進行環境創設時務必要幼兒參與其中。也就是說園所在追求風格和品味的同時,要讓幼兒成為環境設計的一員,如:涂鴉墻讓孩子們來大膽操作。走廊上掛出作品可以讓幼兒來繪畫,幼兒的手工作品經過教師的美化組合后,成為某一個角落的藝術品。幼兒周末參加社會實踐活動的過程性圖片組合設計成一幅幅作品進行展覽。由此,幼兒園的環境互動參與不僅蘊含在作品展示中,也蘊含于環境創設的過程之中。
(三)創設的環境會說話,但不失課程整體性
眾所周知,幼兒園環境的創設應該對幼兒體、智、德、美等有全方位的促進作用。馬克思曾說過:“人創造環境,同樣,環境也創造人。”這很好地證實了幼兒園的環境要具有教育性,要成為會與孩子對話的環境,這正揭示了人與環境之間作用與反作用的辨證關系。為此,園所在創設環境時,要有利于促進幼兒的視覺、嗅覺、觸覺的發展,如讓幼兒一年四季都能看到絢麗的色彩,聞到各種花草的香味。同時,教師要結合課程整體要求、主題內容制作墻飾布置,既讓幼兒參與其中,也讓幼兒通過環境參與增加自然知識、科學知識,發展幼兒的各種能力。在幼兒園的空間設計、區角擺放、活動材料收集中讓環境與幼兒對話,有效地引發、支持幼兒的各種活動。從而有效地實施幼兒園的整體課程。
二、幼兒園心理環境營造力求做好兩種角色
幼兒園作為群體式的保育和教育機構,其心理環境包括了幼兒生活、學習和游戲的全部空間。幼兒園心理環境是指存在于幼兒周圍并對幼兒心理發生影響的環境。它分為園所所給予幼兒的心理氛圍,營造的人際關系以及園所文化積淀所給孩子的熏陶。幼兒園的心理環境除了影響著幼兒現在的情緒情感,如快樂、積極、熱情抑或悲傷、消極、冷漠等。還會影響到幼兒未來的情緒和情感,決定著幼兒在未來是一個積極熱情感情豐富樂群的人,還是一個消極、冷漠感情貧乏孤僻的人。
(一) 園長要做幼兒園的總設計師
作為一園之長,園所的辦園理念、辦園目標決定著幼兒園未來的發展方向,也決定著幼兒的終身發展。作為園所的總設計師,園長引領著幼兒園航標,只有擁有現代的、國際化的教育理念,擁有精細化的管理,踐行科學的幼兒園課程,才會帶領出一批高質量、高水平、專業的保教師資隊伍。從而使教師、保育員甚至保安的一言一行中,滲透出園所強大的辦園文化與理念,也才會從一日活動細節中培養出有修養、有禮貌、做事專注執著、內心寧靜的一群幼兒。為此,要想幼兒在幼兒園一言一行表現出寧靜與溫和,作為總設計師的園長除了打造出有優質的幼兒園物質環境之外,更不可忽視園所和諧的、健康的和有沉淀的良好的心理環境。
(二) 教師要學會做幼兒的“粉絲”
關鍵詞:幼兒園;環境設計;空間安全;設計的重要性
1引言
對于幼兒來說,幼兒園的空間環境是幼兒活動和學習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幼兒的生活和教育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幼兒園建筑空間環境設計不僅要為孩子提供一個保護的容器,而且要組織一個擁有這不同的物質空間,創造人工的兒童生活環境。這就要求我們從整體上考慮幼兒園建筑空間環境的設計,從更廣闊的視角和更深的層次去理解和把握兒童建筑的本質,尋找其意義和價值。
2幼兒環境對幼兒教育的重要性
環境造就人才,環境也可以毀滅人才,所以才有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這句至理名言。環境的重要性就好比狼孩兒,把一個剛出生的嬰兒交給母狼去撫養,自然就會成為一個具有狼習性的人。內因起主導作用,外因起決定作用。這說明了社會環境對人類生活和教育有著直接的聯系。幼兒年齡特征決定了他們對世界的認識還是感性的、具體的、形象的,常常需要實物和動作的幫助。因此可以說物資環境是孩子學習的中介和橋梁。所以我們要將教育目標和內容物化,將期待幼兒獲得的知識經驗蘊藏在物質環境中,使幼兒通過與環境不斷相互作用獲得最基本的知識經驗。在教育上,環境所扮演的角色相當重要因為孩子從環境中吸取所以東西,并將其融入到自身當中去,總總跡象都說明了兒童早期教育環境的重要性,創造一個好的環境兒童教育必不可少的。
3當代幼兒園環境中存在的問題
我們常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今天,人們要創造幼兒園環境的重要地位,被稱為“兒童第三任老師”!好的幼兒園環境是豐富多彩的,是充滿活力的。一部不用說教而是潛移默化的教科書是所有人都喜聞樂見的。這些年來,我們的室內設計師在幼兒園環境創設過程中,以獨具匠心的創意和小心仔細的觀察巧妙的構思出來一個又一個具有教育作用又不失童趣的幼兒環境。然而,許多訪問,發現一些幼兒園在具體的創作過程中,存在許多問題:3.1首先,用成年人的審美眼光去看待兒童的環境。大多數幼兒園的環境布置都是根據幼兒園老師的理解和審美去布置設計的,一味的追求方便和漂亮,缺乏了自然和童趣。這種環境可以一時吸引住孩子的目光,可是時間久了,孩子就會失去興趣。反而是一些大人覺得不合理、不漂亮的設計可以獲得小朋友的喜歡。這是孩子們的一些我們這種“奇怪的大人”不會懂得的,只屬于孩子的特殊癖好。3.2在我國的大多數幼兒園中,幼兒園的室內空間設計都是由一個有這豐富教育經驗的班主任來設計的,沒有一定的專業設計知識和設計審美,所以設計出來的幼兒園往往更注意一些教育方面的細節,從而忽略了兒童的生理健康,這是外行人在設計師的一些無知。3.3設計缺乏自主創造性。在幼兒園環境裝飾設計的選擇上,過于強調兒童的年齡特點,設計的東西充滿了許許多多的卡通人物,努力把幼兒園布置成了一個現實中的童話書。這是對“童趣”兩個字的片面理解,童趣不代表幼稚和單一。應該留給一些孩子進行自我選擇的空間。3.4只有大主題,沒有具體的主次。老師們在環境布置上有太多的想法個構思,總想把一切能想到的教育元素和設計元素融入到幼兒園的環境中去,這就好比一顆大樹枝繁葉茂卻沒有主干,看上去華美異常其實卻沒有內在美,這使得幼兒園看上去雜亂無章,非常的無序。反而失去了這些布置本來所想表達的含義。3.5過分強硬,限制住了兒童思維的發散和想象力的發展。幼兒的教育應該是在一個輕松愉快的環境下,被潛移默化的影響著,學習著。這種過度計算出來的設計并不適宜,商品都是可供選擇的,何況學習。我們應該多設計有一些類似國外的可以讓孩子接觸到大自然,完全以玩耍為主的可以釋放孩子天性的幼兒園。
4幼兒園設計思路
在設計方向上我們應注意:1、結合孩子們的心理特點運用當代的材料和技術,來體現空間的趣味性和現代氣息。2、運用一些大自然的元素和符號來增加空間的活躍感和韻律感。3、結合主體建筑,合理設計,巧妙利用幾何形狀增加空間的時尚氣息和刺激孩子的發散思維并加強孩子的認知能力。4、色彩要明亮自然,3-5歲的孩子一般喜歡明亮和諧的顏色。設計中可以運用一些明亮的大色塊進行點綴和空間的劃分,更具有時尚氣息。5、根據不同年齡的孩子規劃活動布局,不同年齡不同高度的孩子使用不同高度的桌椅和玩具柜。
5總結
幼兒園環境創設是一個常談常新的話題,環境的創設要有利于幼兒長遠的積極參與,孩子的創造力和審美情趣,年輕的孩子得到鍛煉和提高孩子的自信心和勇氣,培養能力。根據孩子的需要,對墻的內容創作主題繼續豐富,讓孩子繼續收集、存儲、組織、交流和分享信息,充分發揮環境教育的作用。
參考文獻:
[1]陸雅雯.《淺談幼兒園環境教育的重要性》[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4(10):1~5.
江蘇省淮安市淮安區,位于江蘇中北部,江淮平原東北部、里下河平原北部,淮安市東南部,處于淮、揚、鹽三市交界地帶,地處京杭大運河與蘇北灌溉總渠交匯處。境內地勢平坦,氣候溫和,四季分明。
淮安區現有幼兒園142所,擁有獨立法人資格幼兒園 26所。 有成型幼兒園107所,其中省級優質幼兒園占比8.41%,市級優質幼兒園占比 25.23%,合格幼兒園占比66.36%。
城市幼兒園占比9.86%,農村幼兒園占比90.14%。城市中省優幼兒園占比35.71%,農村中省優幼兒園占比3.12%。
從以上數據可以看出,淮安區幼兒園中,城市和農村幼兒園在數量上有很大差距,農村幼兒園占有很大的比例。
通過實地調查、測量,以及與教育局相關領導、幼兒園資深教師的交流,不難發現,雖然農村幼兒園在數量上占有很大優勢,但是與城市幼兒園相比,農村幼兒園的軟硬件設施明顯落后,其中以幼兒園的建筑差異最為明顯。在對幼兒的觀察中也發現,農村幼兒園幼兒與城市幼兒園幼兒相比,在身體素質,藝術技能,社會交往能力,日常常規養成等方面均存在較大差異。
本次調查旨在通過對比淮安區城市幼兒園中軟硬件設施良好的新安盛世豪庭幼兒園以及農村軟硬件較不完善的季橋鎮中心幼兒園建筑的差異以及教育效果的差異,得出建筑差異與教育效果差異的相關性關系。
2 幼兒園概況
新安小學盛世豪庭幼兒園,是由淮安市新安小學于2009年9月創辦的一所公立幼兒園;幼兒園坐落在楚州區華西路9號,盛世豪庭小區東南角,地理位置得天獨厚,既依傍小區又相對獨立。幼兒園占地面積4300平方米,建筑面積2200平方米,綠化面積1500平方米。園內主體建筑活潑明快,小巧靈動的戲水池幽雅別致,花園式綠化帶芳草如茵,四季如春;活動室、寢室、衛生間等配套設施齊全,現代化的教育教學設備一應俱備;良好的物質條件為幼兒全面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季橋鎮中心幼兒園位于季橋鎮季橋計劃生育指導站后面—手套廠南100米,是季橋鎮唯一的一所合法的幼兒園,季橋鎮中心幼兒園管理現代化,師資力量雄厚,環境寬敞優美,教學設施齊全。幼兒園有良好的通風條件,幼兒園周圍沒有高大的建筑,視野開闊,幼兒園的日光充足,采光良好,其周圍有大片農田和樹木,空氣清新。
3建筑方面的差異
3.1幼兒園的選址
盛世豪庭幼兒園位于淮安區華西路盛世豪庭小區東南角,緊鄰淮安區汽車站,該幼兒園交通條件十分便利,但由于華西路是連接主城市和京滬高速的主干道,因而,在幼兒上放學時易造成一定程度的交通擁擠。而季橋鎮中心幼兒園位于季橋鎮季橋計劃生育指導站后面—手套廠南100米,有獨立的交通,但道路狹窄,在離園高峰期容易造成擁擠。在選址上面,城市幼兒園和農村幼兒園各有自己的優勢和劣勢。
3.2幼兒園總平面
新安小學盛世豪庭幼兒園活動場地很開闊,在安排上充分考慮了幼兒需求的特殊性,將整個活動場地按照大中小班的要求具體分配到班,并且在周圍的欄桿和墻上都布置了幼兒的作品,家長通過這些作品可以看出幼兒成長的痕跡,而幼兒在布置有自己作品的場地開展活動,對其來說是一種無形的肯定,更有利于幼兒自信心的樹立。
季橋鎮中心幼兒園其活動場地為二房之間的空地,地面部分為綠色塑膠,布置有兒童滑梯,東面墻上布置有維尼小熊的彩圖,充滿趣味。
3.3幼兒園的平面
新安小學盛世豪庭幼兒園建筑功能分區合理,園區包含生活用房,服務用房,附屬用房。
季橋鎮中心幼兒園建筑功能分區存在著一定的問題,其只有活動室和公共衛生間,而無其他一些生活用房、服務用房、附屬用房。
3.4幼兒園建筑細部
新安小學盛世豪庭幼兒園和季橋鎮中心幼兒園的建筑細節部分處理的都十分到位。
但是在幼兒園的室內布置、樓梯上城鄉幼兒園還存在一定的差異。
城市幼兒園在布置教室時往往以幼兒作品為主,無論是教室內部還是室外活動場地,隨處可見幼兒的作品。而農村幼兒園的布置則主要以花花草草為主,幼兒園的綠化相比城市幼兒園來說做的更到位,有專門的植物角,幼兒可以充分觀察植物的生長過程;在樓梯方面,城市幼兒園的樓梯鋪設有塑膠墊,還利用樓梯口的空余墻面布置有關幼兒安全教育和常規教育的掛圖,張貼有最新的育兒知識,農村幼兒園的樓梯相比較來說顯得很單調,樓梯采用水泥鋪設,既不安全也不美觀,樓梯的墻面也是多為空白,沒有過多的裝飾。
3.5幼兒園立面
盛世豪庭幼兒園立面為波浪形符號,顏色以天藍、黃色、橙色為主,點綴彩色的五角星,立面整體設計給人柔和,溫馨的感覺。幼兒在這種柔和的顏色環境下可以更快的適應幼兒園的生活。其富有趣味的符號造型又使得幼兒園的整體不因顏色的柔和而單調,反而更是一種童趣的象征。
季橋鎮中心幼兒園整體建筑簡潔方便,為普通瓦房和普通二層樓房,與鄉村普通建筑無異,設計無新穎。
通過對比認為城鄉幼兒園建筑差異對教育效果影響最大的在于幼兒園建筑的總平面設計和幼兒園平面。
4幼兒園總平面對教育的影響
4.1幼兒園總平面
幼兒園應根據設計任務書的要求對建筑物、室外游戲場地、綠化用地及雜物院等進行總體布置,做到功能分區合理,方便管理,朝向適宜,游戲場地日照充足,創造符合幼兒生理、心理特點的環境空間。
4.2室外活動場地對教育的影響
在觀察中不難發現,城鄉幼兒園在室外活動場地方面存在很大差距。由活動場地的差異引起的幼兒社會往能力發展的差異也十分顯著;城市幼兒的社會往能力強于農村幼兒。
在幼兒園的教育教學活動中,環境作為一種“隱性課程”,已漸漸成為幼兒園課程的一部分,在開發幼兒智力、促進個性發展方面,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也明確提出:“環境是重要的教育資源,應通過環境的創設和利用,有效促進幼兒的發展。”“幼兒就是在與環境的互動中發展的。”日本教育家鈴木鎮一曾說:“人是‘環境之子’,這是一句古老的格言,石器時代的嬰兒,乃是石器時代能力的人。”幼兒年齡雖小,但他們感情充沛,愛憎分明,求知欲旺盛,環境的好壞直接影響著孩子的發展。因此,在創設幼兒園環境時,要考慮它的教育性,使環境創設的目標與幼兒園教育目標相一致,同時,要注重創設與幼兒身心發展特點和發展需要相適宜的環境,讓幼兒在寓教于樂、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環境中富有個性地發展。
一、讓幼兒在濃郁的教科研特色環境中學習和成長
曾經在一本有關幼兒園環境創設的書上看到這樣一句話:當你一走進幼兒園,不用介紹,無須交談,只要留意整個環境,你就能閱讀出其中蘊含著的教育信息和課程價值取向。我想,這樣的環境正是我們老師在環境創設中所追求的。我們都知道在幼兒園里,除了每個班有兩位老師以外,環境還是“第三位老師”。在老師精心設計、創設環境以及合理調控下,能發揮幼兒園每一個空間、每一堵墻面、每一種活動區域、每一個圖形符號的功能和意義,當環境具有教育的意義時,環境已經不再是沒有生命意義的完全物化的東西,而成為一種富有人格魅力的教育力量。例如,我園長期進行著有關幼兒早起閱讀的課題研究,而圖文并茂的環境布置已成為我們幼兒園環境教育特色的一部分。因此,在幼兒園,我們利用一切可利用的墻面,以孩子的視角為高度,創設了孩子們可閱讀的環境,使孩子們走到哪里,哪里就成為激發他們潛力的資源。在這樣的環境中,我們涉及的內容又是豐富多彩的,根據幼兒的不同年齡特點,將幼兒園教育的五大領域蘊含其中,分類創設,使每個幼兒都能真正參與到環境之中,獲得主動發展。
二、幫助幼兒搭建成為環境創設主人的舞臺
記得意大利瑞吉歐學前教育模式的構想創始人洛利斯?馬拉古奇曾說:“我們的學前學校的墻壁會說話,也有記錄作用,利用壁面的空間暫時或永久地展示幼兒及成人的生活。”所以,我們一直努力在創設一種“讓人走進幼兒園,不用言語,只要留意幼兒園的環境,就能閱讀我們孩子的學習和成長”的互動式環境。我們都知道幼兒園的環境已改變過去開學前提前布置,歡迎幼兒入園的模式,而將一部分墻飾作為一種教育活動、門飾和活動區域留給幼兒,讓幼兒自主地參與到環境創設中去,體現幼兒園墻面布置的參與性。顧名思義,“參與性”即指幼兒共同參與墻面布置,使其在此過程中受到教育,獲得發展。我們幼兒園也不例外,這幾年,我們主要是通過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將孩子的學習作品通過主題展板的形式來豐富幼兒園的整體環境和班級活動室環境。這樣不僅激發了孩子參與環境創設的積極性,讓孩子成為環境的主人,還留下了孩子們的成長足跡,更重要的是幼兒通過自己的親身參與、動手操作,感到溫暖和快樂,能從周圍的環境布置中引發好奇心,萌發求知欲,能習以為常地進入角色,成為“幼兒天地”的主人。
三、引領幼兒在環境布置的變化中靈動、創新
生命的本質在于“動”,只有變化的環境才是生生不息的。幼兒園的環境就像一個“會運動的生命體”,它不僅屬于硬件層次的一個空間,也包括了時間運用的方式以及環境中人的期望,因此幼兒園的環境應該是根據課程內容、季節、幼兒興趣和心智不斷變化的。如一年有四個季節、很多的節日,幼兒園的環境就可以根據不同的季節、節日,進行適當的布置,如教師節、國慶節、重陽節、環保日等,讓孩子在這樣的環境中體驗到生活的美好、人類的美好,從而使幼兒萌發對大自然、社會,對生活中人、事、物的熱愛之情。如在我園老師和孩子一起制作“秋天”的主題展板中,我們先組織孩子走進自然,讓他們觀察秋天的樹、秋天的花、秋天的果實等,讓幼兒在充分理解秋天的基礎上,和他們一起開展樹葉貼花、畫、果實雕刻等,幼兒可根據自己的興趣、能力進行活動,這樣不僅可以發展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還可以發展孩子的思維能力、想象力和創造能力。因此,無論是教師為幼兒創設的環境,還是教師與幼兒一起創設的環境,都要營造一種能激發幼兒想象和創新的氛圍。
四、啟迪幼兒感受環境創設中的藝術美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的藝術領域中指出:“每個幼兒心里都有一顆美的種子。幼兒藝術領域學習的關鍵在于充分創造條件和機會,在大自然和社文化生活中萌發幼兒對美的感受和體驗,豐富其想象力和創造力,引導幼兒學會用心靈去感受和發現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現和創造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