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峨眉山游記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fā)現(xiàn)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擁抱小溪
深遠的山,綠得那樣濃,使我們恨不得馬上就融入其中。一條石板小路,長長的,彎彎曲曲不見盡頭。我們拾階而上,一側(cè)是綠得醉人的翠竹林,密密匝匝不通一絲亮光,偶爾有一叢散發(fā)著淡淡幽香的野花點綴其中。另一側(cè)有流水潺潺,尋聲探望,原來是一條清澈見底的山澗小溪,溪流歡快地奔下山去。望著這可愛的溪水,我們和許多游人一樣,情不自禁地歡呼著,奔向它,撲進它的懷抱。溪水清涼,甘甜爽口,使游人頓覺神清氣爽,一掃疲態(tài)。清澈的小溪淌過,沖擊著小石橋。我們沿著蜿蜒曲折小路前行,山間的小溪仿佛在說:“快走,前面的景色更美呢”!
途中戲猴
峨嵋山的猴子特別膽大、調(diào)皮,這一點我們早有耳聞。為了應(yīng)付猴子搗亂,大家從老鄉(xiāng)那里買來好多花生。來到猴山,剛剛站定,幾只賊頭賊腦、滿臉無賴相、尾巴翹得老高的猴子就把我“包圍”了起來。它們個個使出了自己的拿手好戲,有的給我表演金雞獨立,有的給我抓背,討好我,其中一只屁股特紅的猴子還給我跳起了猴舞。我根本不吃那一套,在那里巍然不動。猴子急了,沖我呲牙咧嘴。其中一只見恐嚇不湊效,便使用潑皮無賴的方法,“拿”走了我的花生。我正與猴子嬉戲斗智,忽然傳來了媽媽的尖叫聲,原來是幾只頑皮的小猴子抓住了媽媽的花裙子不放。爸爸急忙沖過去,把花生送給它們。那些猴子經(jīng)不起“物質(zhì)利誘”,紛紛退卻。接著,它們又滿懷豪情地沖向其他游客。
金頂覽勝
第二天我們早早地就出發(fā)了。因為我們要去金頂看佛光。導游說佛光不是每個人都能看到的。如果誰有幸看到它,這一生都會帶來好運。早行的人們在晨光中前行,周圍的一切仍隱沒在黑暗之中。晨光中起伏的連山就好像一只巨獸的脊背,顯得更加神秘。
關(guān)鍵詞:峨眉山;梵唄;儀軌;民間音樂
中圖分類號:J6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3)02-0152-03
一、峨眉山佛教音樂的起源
峨嵋山是中國四大佛教名山之一,在東晉以前,峨眉山曾是道教的天下,據(jù)《峨嵋山志》記載,東晉慧持大師(337――412年)登峨嵋劈地建寺,講經(jīng)弘法。可后來山上寺廟幾遭火劫,十分蕭條,到唐代佛盛道微,唐僖宗時(874―879),慧通禪師和師妹慧續(xù)到峨嵋山重修了普賢寺、延福寺、中鋒寺和華嚴寺,創(chuàng)建了黑水寺,這時峨眉山的五大寺廟才初具規(guī)模。佛教音樂也可能是這段時間才傳入峨嵋的,有據(jù)可考的是五代蜀王(847―918年)徐太妃的《夜觀圣燈》(又名《三學山夜看圣燈》)中,“磬敲金地響,佛唱梵天聲”此詩句就描繪了當時峨眉山佛事活動中,僧人念經(jīng)文擊磬的聲音、僧人用梵唄聲唱梵唄的聲音響徹了整個峨嵋的佛教盛況。因此從那時起,峨眉山的僧眾和善男信女們就開始用梵唄來頌唱經(jīng)文了。
二、峨眉山佛教音樂在佛事中的用途
佛經(jīng)既然要講,就需要優(yōu)秀的傳播方式。要讓佛法口口相傳,梵唄是最好的形式。“梵”是清靜的意思,“唄”是贊嘆的意思。佛樂的功能有兩個:一是傳遞佛的旨意,這樣佛樂就像廣播一樣,一種文字廣播,在一個有回聲的環(huán)境――寺廟里傳播、在頌唱梵唄的過程中,僧侶們和信眾們可以更好地表達經(jīng)文的意思。如果你把經(jīng)文唱出來,而不是單單靠朗讀,歌唱的表達能起到更好的回應(yīng)。二是,因為旋律的拉長,給人以充分的時間來思考經(jīng)文的內(nèi)容。中國的佛樂的最大特點就是利用現(xiàn)成的民間音樂,現(xiàn)成的當?shù)卣Z言,讓經(jīng)文變得朗朗上口、簡單易記,從而吸引人們來信仰佛教,音樂是最容易與人產(chǎn)生共鳴也是最容易被傳唱的,歌曲因為旋律,容易被記住,因此梵唄的傳唱對于佛教道義的傳播以及在與人精神上是最容易產(chǎn)生共鳴的。儀軌一詞來源于梵語kalpa su^tra,即禮法規(guī)矩,為記述儀式軌則之經(jīng)典的通稱,它就是一般的佛事典禮。峨眉山的佛教儀軌自古以來都是口口相傳。直到1998年峨眉山伏虎寺法師釋演慈所著的《峨眉山佛事》中,峨眉山的佛事儀軌才有了文字記載。書中談到了峨眉山現(xiàn)有的32種佛事活動及活動中所使用的佛教音樂。峨眉山現(xiàn)有的佛教儀軌大體可以分為課誦儀軌和焰口儀軌兩類。
(一)課誦儀軌
朝暮課誦是寺廟僧尼每日早晚必做的佛教儀軌。峨眉山僧尼嚴格遵照佛教儀規(guī),堅持朝暮課誦佛節(jié)佛事活動。在峨嵋山寺院中,朝暮課誦是每日必做的功課,所以音樂較為簡單,是由一人舉腔領(lǐng)唱,而后眾僧合之。音樂平緩,安靜,而顯莊嚴。
(二)焰口儀軌
瑜伽焰口,瑜伽是印度語相應(yīng)的意思,他是給餓鬼施食、施水,救其饑渴之苦的一種儀式,俗稱放焰口。放焰口是峨眉山的一種小型佛事活動,凡是重大法會的圓滿之日或喪事都會以放焰口。放焰口的音樂形式比較完整、系統(tǒng)。演唱者有十到二十人,每個僧人手里都有一件樂器,有:木魚、鈴、鼓、鐺、q、磬等法器,還有笛子、笙、蕭等民族樂器。放焰口的唱腔緩慢拖沓,曲調(diào)悲涼,開始很緩慢,結(jié)尾稍快。
三、峨嵋山音樂的特點
峨嵋山佛教音樂的特點主要表現(xiàn)在梵唄的曲調(diào)和語言上,佛教傳入中國時,因為語言的原因,形成了“梵唄”,“轉(zhuǎn)讀”以及宣唱法理的“唱道”等誦經(jīng)形式。
中國的地域廣大,梵唄在中國流傳后,起音調(diào)因地域的不同而有所差別,根據(jù)梵唄最高、低音的不同和特有的音律差別,梵唄形成南北二派不同的風格,南曲清綺,北曲高亢。而南韻佛樂沿長江流域以湖北為界又分為風格迥異的上江腔和下江腔。峨嵋山佛教音樂的曲調(diào)風格來看,應(yīng)該是屬于南派的佛樂、下江腔,它很可能是從“江南吳歌”發(fā)展演變而來的。佛樂從功能上分可以分為兩大類,一類稱為法事音樂或者廟堂音樂,主要是唱奏給佛、鬼、菩薩等非現(xiàn)實對象聽的。它包括佛教儀軌、朝暮課誦,道場懺法中使用的音樂。這類音樂有很深的淵源,它們因為使用場合和傳授方式的特殊性,導致這類音樂在口口相傳的過程中,不容易改變,具有一定的神圣性。另一類佛樂稱為民間佛樂,是唱給佛教信徒或者塵世中的人聽的。這類佛樂與各地民間音樂融為一體,具有很強烈的地方特色。峨嵋山佛教音樂經(jīng)過峨眉山歷代僧眾們的積極探討和改編,以及和峨眉山樂山地區(qū)的語言和民歌曲調(diào)相滲透、融合,已經(jīng)形成了自己獨有的特色。峨眉山寺院里的本地僧人居多,他們在念誦經(jīng)文,詠唱梵唄的時候常常是用的本地方言,具有很強的地方語言風格特征,峨嵋山的方言比較婉轉(zhuǎn),柔和,富有音樂美。而梵唄在峨眉山千年的傳唱過程中,還受到了川劇等曲調(diào)的影響,因此峨眉山佛教音樂是我國佛教音樂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峨眉山市民間音樂的重要組成部分。
峨眉山的佛教音樂是以聲樂為主,器樂為輔的形式。峨眉山的音樂文體有唱、偈、咒、誦四類,贊是稱贊、歌頌、祈禱之意,偈是梵文的唱詞,咒是咒文,梵音的轉(zhuǎn)讀,只可意會而不可解。誦是唱誦,它是音樂性很強的韻腔體。峨眉山的佛教音樂沒有單獨的器樂曲,樂器主要是配合梵唄起伴奏的作用。樂器主要有:木魚、鈴、鼓、鐺、q、大罄,引罄,笛子、笙、蕭等,根據(jù)法事的需要和所唱梵唄的需要,有時候使用其中兩種樂器,有時候全部都用。有時候單純的念誦中,只用木魚作為伴奏。近年來,峨眉山的佛教唱誦中,加入了新型的低音木魚作為伴奏樂器,低音木魚的聲音柔和、深沉,用這種木魚充當佛曲低音聲部的伴奏,使佛曲更加肅穆、莊嚴。
四、在當代社會中佛樂的現(xiàn)狀
當前我國經(jīng)濟高速發(fā)展,物質(zhì)文明大大提高的同時,電子產(chǎn)品的普及和推廣,人們在物質(zhì)生活日益豐富的生活中,內(nèi)心卻越來越變得浮躁而空虛,他們渴望遠離塵世的紛擾,尋求心靈的安靜和撫慰,這樣佛樂作為一種既有藝術(shù)價值,又有審美價值,同時又具有教育和感化作用的音樂形式,而受到了世人的關(guān)注。隨著佛樂熱的出現(xiàn),在一個由商品經(jīng)濟統(tǒng)治的社會,商品的原則也無處不在地推進到了包括佛教文化在內(nèi)的一切領(lǐng)域中。在商品經(jīng)濟的沖擊下,佛教文化已經(jīng)被市場化,佛教文化的教義、價值觀、以及道德規(guī)范,都無一例外得受到市場經(jīng)濟的挑戰(zhàn),佛樂也熔化于普通的商品生產(chǎn)當中。佛樂同樣淪為了以盈利為目的的“音樂商品”。當前市面上的佛樂磁帶或碟片,多由唱片公司出品,有些佛樂的制作人和出品人可能根本不諳佛理,更不懂寺院的梵唄,甚至不懂佛教的教義。走進全國很多的寺院,你都可以聽到由CD播放的,由流行歌手演唱的《大悲咒》、《藥師咒》、《心經(jīng)》等音樂,大有全國大統(tǒng)一的趨勢,當佛樂淪為通俗商品時,其宗教功能和感化功能、美感等都在商品化音樂中消亡了。
五、當代社會的精神狀態(tài)
中國是一個不缺乏信仰的民族,我們的信仰一直藏于豐富的中國文化里,藏在日常的行為禮儀里,中國人曾經(jīng)敬畏自然,尊重教育,懂得適可而止。但是從到,所有的信仰被摧毀得蕩然無存,而改革大潮的到來,在拜金主義和利益的驅(qū)使下,欲望急速膨脹,在沒有信仰的空地上恣意生長。打開電視,打開電腦,我們看到了很多道德缺乏的負面新聞。當今社會科技高速發(fā)展,物質(zhì)生活也非常富足,,但是生活在其間的人們卻并不感到快樂,物質(zhì)的富足是無法讓人真正得到滿足的,因此人們空虛的內(nèi)心深處渴望建立一種能讓內(nèi)心安靜和平和的信仰。佛教的教義主要是“無常、慈悲、因果、自錄”,這些對于讓幫助人們尋求內(nèi)心的安靜和平和都有很積極的作用。所以在近年來,峨眉山的香火非常的旺盛,每逢有大型的法事活動,峨眉山更是呈現(xiàn)出人山人海的繁榮景象。
六、峨眉山佛教音樂的佛樂旅游開發(fā)措施
峨眉山佛教音樂是是峨眉山佛教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也是樂山市、峨眉山市民間音樂的重要組成部分。如同所有的民間歌曲具有口頭性、即興性、傳承性和變異性的特點一樣。峨眉山的佛樂從南北朝的慧園法師推行唱導制到唐朝佛樂的興盛,從宋以后的佛曲與民間曲調(diào)合流再到南派北派,在世代相襲的傳承過程中,受不同方言,不同嗓音,以及不同性別的影響,峨眉山梵唄的曲調(diào)發(fā)生了一些不同程度的變異。但無論怎樣流傳變化,峨眉山的佛樂依然以寺院傳統(tǒng)的音樂主線為主,嚴格規(guī)范,仍表現(xiàn)出鮮明的地方語言特點和旋律風格。如果說五臺山的佛樂代表著北方佛樂的典范,那么峨眉山佛樂應(yīng)該是峨嵋普賢文化的精髓。在這些嘗試之后,我們更應(yīng)該為峨眉山的佛樂傳承找到一條切實可行的路。
(一)與旅游相結(jié)合
在樂山、峨眉山旅游日益發(fā)達的今天,以樂山大佛和峨眉山等旅游資源為基礎(chǔ),以峨眉山的佛樂文化為特色,這樣不僅可以大大拓展樂山、峨眉山的旅游發(fā)展空間,還大大提高樂山、峨眉山旅游的文化內(nèi)涵。2005年,二胡演奏家劉平安老先生的組建了樂山大佛佛樂團,樂團以峨眉山,樂山的佛樂旋律為元素,創(chuàng)造了一系列原創(chuàng)的佛樂作品如:《玄奘頌》、《取經(jīng)行》,洪鐘大呂般的《普賢十大行愿》,《禮贊佛陀》、《禮贊普賢》、《晨鐘》等等,在樂山、香港、韓國的多場演出,都受到極大的好評。這無疑是一個非常好的嘗試。
(二)與峨眉山佛教法事相結(jié)合
峨嵋山是普賢菩薩的道場,普賢文化是樂山、峨眉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每逢初一、十五,樂山、峨眉山的信眾都有到寺院上香、祈福的習慣,每逢春節(jié)期間,樂山大佛、峨眉山的香火更是格外旺盛。在春節(jié)期間,峨眉山的法事活動也特別多。例如:今年春節(jié)期間,峨眉山就有:“普同供養(yǎng)”大法會;萬人辭歲祈福撞鐘迎新年法會;萬人朝禮金頂十方普賢菩薩大法會;“萬盞明燈供普賢”大型祈愿法會,在這些法會中,佛樂的頌唱是必不可少的。目前應(yīng)該充分利用這些有利于佛樂發(fā)展的平臺,做一些佛樂傳唱的新嘗試。例如印制法事梵唄的樂譜,激發(fā)參與法事活動的信眾的念誦意識,與參與熱情。
(三)與佛教文化的旅游相結(jié)合
可以以佛理夏令營的方式,讓信眾更深層次地來修煉佛法,誦唱梵唄。重慶華巖寺的道堅法師就曾經(jīng)嘗試辦過佛理夏令營,為期10到15天的集體生活中,信眾們每天參加早晚課誦,聽佛理課,練習瑜伽健身,打掃庭院,幫助廚房干活等等。很多參加的信眾都覺得十幾天的時間,好像經(jīng)歷了一場心靈的洗禮。我認為峨嵋山的寺院也可以效仿這樣的方式。參與此活動的信眾可以更深程度的接觸和學習峨眉山梵唄的念誦,這樣更有助于峨眉山佛樂的發(fā)展和傳唱。
峨眉山佛樂是博大精深的,要繼承峨眉山千年不息佛樂文化,更需要的是一份持久的耐心和恒心。唐代高僧道宣曾用:“地分鄭衛(wèi),聲亦參差”,“神州一境,聲類既各不同”(唐道宣《續(xù)高僧傳》)來來描述遼闊的中國大地上,佛樂的多樣性和地域之間極大的差異性。據(jù)峨眉山佛學院的法師們介紹,峨眉山的佛樂是獨成一派的,走出峨眉山,在其它的寺廟里聽到的梵唄就算是同一首內(nèi)容的梵唄,無論是在旋律上還是語言上,都有很大的差異。峨眉山佛樂與其他寺院的佛樂有著炯然不同的風格。據(jù)筆者考證,峨眉山佛樂的唱誦仍然是以川話方言為基礎(chǔ),而且?guī)в泻芏鄻飞健⒍脶耶數(shù)氐姆窖蕴攸c。但是這樣的狀況正在經(jīng)受著巨大的考驗,在普通話在全國的推廣的大氣候下,佛樂也被全國一統(tǒng)化的融合在以普通話為基礎(chǔ)的音樂中。也就是說“地分鄭衛(wèi),聲亦參差”的狀況在慢慢的消失。其實,很多時候融合就等于消失。我認為如果你真的熱愛某種文化,就該帶著崇敬的心情來堅守。有了這樣的堅守,那么不一樣的文化才能世代地傳承下去。
此文為2009年四川省教育廳社會科學重點研究課題《峨眉山佛教音樂旅游資源的開發(fā)研究》的研究成果(課題編號:川教科09SA)
參考文獻:
[1]胡麗娟.佛教音樂對構(gòu)建當代和諧社會的積極意義.文教資料,2006年3月號.
[2]李姣.峨眉山佛事梵唄微探.中央音樂學院學報,2007年 4期.
上官伊繁
快樂的西嶺雪山
西嶺雪山前后都是白茫茫的一片,滑雪場很大,在山坡上能看見很遠的風景。如果坐纜車到滑雪場最高的地方,再滑著雪橇下來,風吹著,又刺激又舒服,爽得不得了,滑雪場上充滿笑聲。
我們坐纜車上山,導游阿姨告訴我們,山頂?shù)年庩柦缡且淮笞匀黄嬗^,你站在山崖邊,一半是太陽,一半是云,像飄起來似的。我們到那里以身試“景”,果然如此。
晚上,我們住在花水灣的賓館里,院子里有溫泉。我們泡在溫泉里,一邊享受著大自然的溫暖,一邊看著夜晚的禮花,別有風味。第二天早晨,下著蒙蒙的細雨,我一起床便跳進溫泉,泡在溫水里,看著熱氣蒸騰,望著遠處的山影,仿佛浸泡在天堂。
峨眉山的雪景
春節(jié)剛過,我們一家到峨眉山去玩。在旅游觀光車上,我便看到了路邊的雪樹和枝椏上掛著的冰凌,別提心里面有多高興了!車停了,司機叔叔讓我們自由活動一下。我飛快地跑下車,一屁股坐在雪地上,從樹上摘下冰凌就往嘴里塞。
到了雷洞坪,看見高大的松樹和低矮的灌木,都披上了銀白色的大衣,在陽光下閃著晶瑩的光芒。順著雪路往上爬,“哎喲”,我滑了一下,摔倒了。我爬了起來,繼續(xù)走,終于可以坐會兒纜車了。
纜車懸在空中,徐徐往山頂行駛,我把眼睛閉得緊緊的,不敢看外面的風景。下了纜車,我們爬了一會兒山,就到了金頂。從山頂往下看,白雪覆蓋的莽莽群山,變得那么低矮,我好像站在天空中,在俯視著它們。爸爸隨口念出一句古詩:“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我到了“天湖”納木措
成都川師附中 譚唱
“納木措”意為天湖、靈湖或神湖,是的三大圣湖之一。湖面海拔4718米,從湖東岸到西岸全長70多公里,由南岸到北岸寬30多公里,總面積為1900多平方公里,是我國的第二大咸水湖,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咸水湖。
納木措很遠,距離拉薩市200多公里。清晨,我們同啟明星一起上路了。汽車緩慢地行駛在青藏公路上,窗外是一片漆黑和寂靜。我在輕輕的搖晃中,繼續(xù)在神奇的高原夢中徜徉。
到達海拔5000多米的納根山口時,汽車停了下來。我下了車,高原的風吹得山體嗡嗡作響,掀起我的衣服,吹亂我的頭發(fā),仿佛一揚手就可乘風飛去。放眼前方,我們一陣驚呼:納木措,美麗的納木措!它在銀閃閃的雪山腳下,在圍繞牧草和羊群的地方,連接著草原與天空。
在這個特定的時間出生,真是緣分,但外面的世界,跟徐弘祖并沒有多大關(guān)系。他的老家在江陰,山清水秀。
當然,清凈歸清凈,在那個年頭,要想出人頭地、青史留名,只有一條路――考試(似乎今天也是)。徐弘祖不想考試,不想出人頭地,也不想青史留名,他只想玩。
按史籍說的,他從小就好玩,且玩得比較狠,比較特別。他不扔沙包,不滾鐵環(huán),只是四處瞎轉(zhuǎn)悠,遇到山就爬,遇到河就下。人小,膽子卻大。
剛開始,他旅游的范圍主要是江浙一帶,比如紫金山、太湖、普陀山等,后來愈發(fā)勇猛,又去了雁蕩山、九華山、黃山、武夷山、廬山等。
但是這里存在一個問題――錢。旅行家和大俠的區(qū)別在于,旅行家是要花錢的,大致包括以下費用:交通費、住宿費、導游費、餐飲費、門票費,如果地方不地道,還有個挨宰費。
徐家是有錢的,但不多。按今天的標準,一年去旅游一次,也就夠了,但徐弘祖的旅行日程是:一年休息一次。
從俗世的角度來看,徐弘祖是個怪人,這人不考功名,不求做官,不成家立業(yè),按很多人的說法,前程是毀了。
我知道,很多人還會說,這種生活很荒謬,不符合常規(guī),不正常,這種人腦筋缺根弦,精神有問題。但徐弘祖并不是渾渾噩噩的,他還是有自己的想法的。
徐弘祖旅行的唯一阻力是他的母親。他的父親去世較早,剩下他的母親無人照料。圣人曾經(jīng)教導我們:“父母在,不遠游。”所以在出發(fā)前,徐弘祖總是很猶豫。然而他的母親對他說了這樣一番話:“好男兒志在四方,當往天地間一展胸懷!”
就這樣,徐弘祖開始了他的偉大旅程。
他二十歲離家,穿著布衣,沒有政府支持,沒有朋友幫助,獨自一人游歷天下二十余年。他去過的地方,包括湖廣、四川、遼東、西北,簡單地說,全國兩京十三省,全部走遍。
他爬過的山,包括泰山、華山、衡山、嵩山、終南山、峨眉山,簡單地說,你聽過的他都去過,你沒聽過的他也去過。
此外,黃河、長江、洞庭湖、鄱陽湖、金沙江、漢江,幾乎所有的江河湖泊,他全部游歷過。
在游歷的過程中,他曾三次遭遇強盜,被劫去財物,身負刀傷;還由于走進大山,無法找到出路,數(shù)次斷糧,幾乎餓死。最懸的一次,是在西南。
當時,他前往云貴一帶,結(jié)果走到半路,突然發(fā)現(xiàn)交通中斷,住處被土著人圍住。過了幾天,外面又來了明軍,雙方開戰(zhàn)。徐弘祖好歹是見過世面的,跑得快,總算順利脫身。
在旅行的過程中,他開始記筆記。每天的經(jīng)歷,他都詳細記錄下來。鑒于他本人除姓名外,還有個號,叫做霞客,所以后來他的這本筆記,就被稱為《徐霞客游記》。
崇禎九年(1636年),近五十歲的徐弘祖決定再次出游。這也是他最后一次出游。
正當他考慮出游方向的時候,一個和尚找到了他。
這個和尚的法號叫做靜聞,家住南京。他十分虔誠,非常崇敬雞足山迦葉殿的菩薩,還曾刺破手指,用血寫過一本《法華經(jīng)》。
雞足山在云南。當時云南的雞足山,算是蠻荒之地,路也不通,要去只能走著去。
很明顯,靜聞是個明白人,他知道自己要是一個人去,估計到半路就歇了,所以必須找一個同伴。
徐弘祖的名氣在當時已經(jīng)很大了,所以靜聞專門找上門來,要跟他一起走。對徐弘祖而言,去哪里倒是無所謂的事,就答應(yīng)了他,于是兩個人一起出發(fā)了。
他們的路線是這樣的:先從直隸出發(fā),過湖廣,到廣西,進入四川,最后到達云貴。
還沒到達云貴,在湖廣就出事了。
走到湖廣湘江(今湖南),沒法走了,兩人坐船準備渡江。渡到一半,遇上了強盜。
對徐弘祖而言,從事這種職業(yè)的人,他已經(jīng)遇到好幾次了,但靜聞大師應(yīng)該是第一次。這次遭遇的具體細節(jié)不太清楚,反正徐弘祖趕跑了強盜,靜聞卻在這次遭遇中受了傷,加上他的體質(zhì)較弱,剛撐到廣西,就圓寂了。
徐弘祖停了下來,料理靜聞的后事。
由于路遇強盜,此時徐弘祖的路費已經(jīng)不足了,如果繼續(xù)往前走,后果難以預(yù)料。所以當?shù)厝藙袼屗艞壡斑M的念頭,回家。
徐弘祖跟靜聞素不相識,說到底,也就是個伴兒,各有各的想法。靜聞沒打算寫游記,徐弘祖也沒打算去禮佛,實在沒有什么交情。而且他此前去過雞足山,這次旅行對他而言,并沒有太大的意義。
然而他決定繼續(xù)前進,去雞足山。
當?shù)厝藛査骸盀槭裁催€要去?”
徐弘祖答:“我答應(yīng)了他,要帶他去雞足山。”
“可是,他已經(jīng)去世了。”
“我?guī)е墓腔胰ァ4饝?yīng)他的事情,我要幫他做到。”
徐弘祖出發(fā)了,為了一個逝者的愿望,為了實現(xiàn)自己的承諾,雖然這個逝者他并不熟悉。旅程很艱苦,沒有路費的徐弘祖背著靜聞的骨灰,沒有任何資助,只能住在荒野,靠野菜干糧充饑。為了能夠繼續(xù)前行,他還當?shù)袅俗约核墚數(shù)舻臇|西,只是為了一個承諾。就這樣,他按照原定路線,帶著靜聞的骨灰,翻越了廣西許多大山,然后進入四川,越過峨眉山,沿著岷江,到達甘孜松潘;又渡過金沙江、瀾滄江,經(jīng)過麗江、西雙版納,最終到達雞足山。
在迦葉殿里,他解開了背上的包裹,拿出了靜聞的骨灰。
“到了,我們到了。”他鄭重地把骨灰埋在了迦葉殿里。在這里,他兌現(xiàn)了承諾。
然后,他應(yīng)該回家了。
但他沒有。
從某個角度講,這是上天對他的恩賜,因為這將是他的最后一次旅途,能走多遠,就走多遠吧。
他離開雞足山,又繼續(xù)前行。行進半年,翻越了昆侖山;又行進半年,進入藏區(qū)。在那里游歷幾個月后,踏上歸途。回家沒多久,就病了,估計是長年勞累所致。
他終究病倒了,沒能再次出行。崇禎十四年(1641年),徐弘祖病重逝世,享年五十四歲。
他所留下的筆記,據(jù)說總共有兩百多萬字,可惜沒有全部保留下來,留存的大約有幾十萬字,被后人編成《徐霞客游記》一書。
在這本書里,他記載了祖國山川的詳細情況,涉及地理、水利、地貌等,被譽為17世紀最偉大的地理學著作,被翻譯成幾十種語言,流傳世界。
其實講述這個人的故事,我只想探討一個問題:他為何要這樣做?沒有資助,不被承認(至少生前沒有),沒有利益,沒有前途,放棄一切,用一生的時間,難道只是為了游歷?
從6月28日到7月8日,由著名美籍華裔導演陳士爭執(zhí)導的歌劇版《猴子?西游記》在英國曼徹斯特國際藝術(shù)節(jié)亮相。演出12天場場爆滿,好評如潮。這部改編自中國四大名著的音樂劇,表演形式豐富,場面恢弘驚艷,被當?shù)卦u論認為“融合了《獅子王》、《臥虎藏龍》和‘太陽馬戲’于一身”。
而該劇強大的演出和制作陣容匯聚了中、英、法、德四國的頂尖藝術(shù)人才,由法國巴黎的查特萊劇院制作,德國國家歌劇院與曼徹斯特國際藝術(shù)節(jié)聯(lián)手打造。創(chuàng)作方面,該劇邀請華裔導演陳士爭擔綱總導演,由英國流行搖滾樂壇頂級鬼才戴蒙?阿爾本(Damon Albarn)作曲,英國著名漫畫家杰米?休略特(Jamie Hewlett)擔任舞美和形象設(shè)計。
英國主要媒體對該劇有很高評價。《泰晤士報》藝術(shù)專欄作家莫里森給制作和表演打了五星滿分,他認為《西游記》與其說是西方意義上的歌劇,不如說是馬戲、舞蹈、喜劇以及功夫電影的集合體。《觀察家報》的劇評人凱蒂做了這樣的比喻:想象一下,中國國家雜技團用《十面埋伏》的方式表演《指環(huán)王》,這顯然是一只能抓住你所有注意力的“猴子”。
《猴子?西游記》宣傳力度也令人印象深刻,除高密度廣告轟炸之外,英國維京鐵路公司甚至推出了一列長217米、往返倫敦與曼城之間的列車,用劇中人物的動漫造型重新包裝車廂外部,吸引倫敦觀眾前往觀賞這部超大制作。
結(jié)束在曼徹斯特的表演,《猴子?西游記》劇組將轉(zhuǎn)赴巴黎、柏林、紐約、雅典和東京巡回演出。
擅長改編中國古典文學的導演
該劇導演陳士爭,一向以擅長將中國古典藝術(shù)題材與西方表現(xiàn)形式結(jié)合著稱。
1999年,由他執(zhí)導的全本昆曲《牡丹亭》上演于美國林肯中心,陳士爭由此一炮而紅。在那之后,他陸續(xù)推出《趙氏孤兒》、《六月雪》、《桃花扇》,步步為營地鞏固自己在歐美戲劇界的地位。其中《趙氏孤兒》有中、英文兩種版本,中文版的音樂采用元曲;而《六月雪》中,只保留了一段元曲;到了2004年的《桃花扇》,舞臺配樂完全是西方音樂,以音樂劇形式演出。
3年前,法國巴黎著名的夏特萊劇院院長邀請陳士爭導演一部中國題材作品參加曼徹斯特國際藝術(shù)節(jié)開幕演出時,他首先想到的就是《西游記》。“8歲那年,我在床底下發(fā)現(xiàn)了一個涂漆的珠寶盒,里面裝有多部經(jīng)典明清小說,其中之一就是《西游記》。1987年,我赴美留學,不忘將《西游記》帶在身邊,之后每年都會趁空閑期重讀一遍。”陳士爭如是說。
通過《猴子?西游記》,人們可以發(fā)現(xiàn),陳士爭“讓西方觀眾接受東方故事”的本事已經(jīng)修煉得爐火純青。在這出音樂劇的一開始,主人公“猴子”站在一片竹林前。他剛從石頭里蹦出來,在最初的興奮與狂喜過后突然意識到了什么,開始傷心地哭泣。一只猩猩走過來問他怎么了。“我為我有一天會死去而傷心。”猴子哽咽著回答。接下去的故事,便是猴子苦苦追尋“長生不老”的歷程。孫悟空因為害怕死亡而出門學藝――這確實是《西游記》原著中的內(nèi)容,很難說陳士爭是“歪曲”了原著;但那從來就不是中國人在《西游記》中關(guān)注的重點,而陳士爭對它的抽離與強調(diào),恰恰讓西方觀眾比較方便地接受了這個故事。音樂劇的最后,師徒四人抵達了西方樂土,在那里,羅漢打扮的演員表演著令人匪夷所思的印度瑜伽,天女們踩在彼此的肩膀上玩著轉(zhuǎn)盤的雜技。
在陳士爭看來,要讓西方觀眾接受中國古典故事,首先要用吸引的方式將其引進門。而音樂、動畫、服裝等視覺形象和國際語言都為來自不同文化的觀眾提供了較為寬泛的切入點,讓他們在欣賞異域文化時沒有陌生感和語言障礙,不分男女老幼都能接受這部中國傳奇。
搖滾音樂鬼才為《西游記》作曲
世界最著名虛擬動畫樂隊“街頭霸王”(Gorillaz)的核心主創(chuàng)人物――英國流行搖滾樂壇頂級鬼才戴蒙?阿爾本(Damon Albarn)擔綱作曲,英國著名漫畫家杰米?休略特(Jamie Hewlett)負責該劇舞美和形象設(shè)計合作,為《猴子?西游記》增色甚多。
西方樂壇評價戴蒙?阿爾本是繼“披頭士”以后英國最好的詞曲作者之一。他1968年3月23日出生于一個有著濃厚藝術(shù)氛圍的英國上層家庭,從小就受父母的影響,接觸現(xiàn)代戲劇、音樂與藝術(shù)。學校里的阿爾本與其他孩子相比顯得尤為與眾不同,他漂亮、沉著、自信、拉小提琴、讀馬克思、戴耳環(huán)和媽媽做的玻璃珠項鏈、對戲劇尤其狂熱。
1989年,阿爾本和其他3位成員在英國科爾切斯特組建了“模糊”樂隊,僅短短兩年時間就橫掃英國流行樂界,成為英式搖滾的首席代表。
到了2000年,樂隊成績停滯不前,生性自由的阿爾本從人們對“模糊”那種固定的期待模式中擺脫出來,另辟蹊徑,與漫畫家休利特一拍即合成立“街頭霸王”Gorillaz。
這個由4個鼻孔外翻、充滿未來感的卡通人物的虛擬樂隊橫掃流行樂壇,由阿爾本創(chuàng)作的變化多端的風格令整個樂壇震驚――嘻哈、另類搖滾、另類說唱被大量運用,某些曲子還糅合了牙買加雷鬼、古巴傳統(tǒng)情歌以及英倫朋克搖滾。
三次中國行尋找靈感
在此次《猴子?西游記》的作曲中,阿爾本同樣采用了糅合多種風格的做法:受東方影響的極簡主義、銅管樂部分大篇幅的即興重復段落、童聲般的合唱,還有偶爾融入其中的悅耳旋律。整個歌劇用中文普通話演唱,樂隊是古典音樂的弦樂、管樂與現(xiàn)代電子打擊樂、中國民樂的琵琶、古箏、中阮等樂器的全新組合。
阿爾本在接受媒體采訪時透露,Gorillaz在接到陳士爭的合作邀請時,他和休略特對《西游記》的了解僅僅是多年前看過的一部由日本拍攝的《西游記》。為了幫助他們更好地了解中國文學,也為了讓該歌劇體現(xiàn)出21世紀的中國新貌,2005年,陳士爭3次帶他們?nèi)ブ袊?在云南、貴州、湖南等地,看地方戲,聽侗族大歌和古箏、琵琶等民樂演奏,還去峨眉山朝佛,讓他們加深對佛的印象,重新想象古代的故事,努力使傳統(tǒng)名著與現(xiàn)代生活產(chǎn)生聯(lián)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