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非小細胞肺癌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AbstractObjectiv:ToascertainclinicalexperienceandtoxicreactionsoftreatingNSCLCbyGefitinib.Methods:Clinicdataof49casesNSCLCwerecollectedanalysedtreatedbyGefitinibfrom2005-2007.Evaluationweremadeaboutcurativeeffect,qualityoflife,mediunsurvivetime,timetoprogression,toxicaction.Result:Forty-ninepationswerefollowup.Meansurvivetimeofallpatiaonswas9months.,totalcliniccontrolratewas66%.Timetoprograsswas6months.Ⅲ-Ⅳgradesoftoxicreactionwerenotfounded.Conclusion:GefitinibmayobviouslyimprovetheclinicalsymptomandQOLofNSCLCpatients.Itisakindofmolecule-tagetsmedicientsuitedwithchineses.
KeywordsGefitinib;Non-smallcelllungcancer
改善生活質量,尤其是改善疾病相關癥狀是晚期NSCLC的一個主要治療目標。吉非替尼(商品名易瑞沙,阿斯利康公司生產)是世界上第一個表皮生長因子受體酪氨酸激酶抑制劑,經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批準于2005年2月25日起正式在中國上市,用于治療既往接受過化學治療的局部晚期或轉移性非小細胞肺癌。回顧性分析2005年至2007年我院49例單藥吉非替尼250mg治療復治的非小細胞肺癌患者至少4周,現報告如下。
1臨床資料
1.1一般資料
經病理和細胞學證實,共49例患者。其中腺癌32例,鱗癌12例,腺鱗癌5例;吸煙者(吸煙指數為每天吸煙支數×吸煙年數大于400)21例,不吸煙者28例;女性22例,男性27例;按TNM國際分期,IIIA期3例,IIIB期5例,Ⅳ期41例;多發性骨轉移40例,腦轉移24例,肝轉移18例,肺轉移28例;兩個器官轉移43例,三個器官轉移28例;均為復治患者,既往均接受過含鉑類藥物化療;卡氏評分30-90分,年齡38-83歲;一線化療失敗者33例,二線化療失敗者16例。
1.2治療與觀察方法
所有患者均單藥口服吉非替尼,250mg,晨起空腹時。至少4周,并獲得隨訪。患者出現以下情況之一者由醫生決定終止用此藥治療:(1)出現III或Ⅳ度不良反應;(2)病灶進展;(3)患者要求退出。服藥前及服藥后第1個月均查血常規、血生化、心電圖、腹部B超及肺CT,之后每2個月復查腹部B超及肺CT,每3個月復查腦CT、6個月骨放射性核素掃描(ECT),記錄隨訪結果。臨床療效評價按實體瘤RECIST評分標準。同時觀察總生存時間,疾病控制率,無進展生存期,藥物III或Ⅳ度毒副反應。
1.3統計學分析
應用SPSS10.0進行統計分析,其中計量資料分析采用t檢驗,累計生存率采用KaPlan一Meier方法計算,對生存率影響的單因素分析采用分層分析方法。以P<0.05為差異有顯著性意義。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P《0.05差異有顯著性意義
2結果
2.1臨床療效
用藥4-8周后療效判定:部分緩解16例,疾病穩定21例,進展12例,疾病控制率76%。其中,女性22例,部分緩解9例,疾病穩定8例,進展5例,疾病控制率77%。男性27例,部分緩解7例,疾病穩定13例,進展7例,疾病控制率74%。腺癌32例疾病控制率84%。鱗癌12例,疾病控制率75%。吸煙21例,疾病控制率71%。不吸煙28例,疾病控制率75%。按性別,病理類型,有無吸煙來分層,結果有顯著性差異。
2.2總生存時間
隨訪時間共兩年半。中位生存時間9月(1-23個月),疾病進展時間6.6月(1-10個月)。
2.3癥狀改善和生存質量改善
癥狀改善指咳嗽減輕,胸悶氣短乏力和疼痛改善,KPS評分上升。主要出現在服藥4周內。其中一周內改善者35例(71.43%),兩周內5例(10.2%),三周內2例(4.08%),四周內1例(2.04%)。部分緩解16例(32.65%)在一周內癥狀全部改善。服藥3周內KPS評分明顯提高。有5例臥床不起需吸氧者4周后能正常行走。癥狀改善者生存質量均有好轉,KPS評分上升,經t檢驗,治療前后KPS評分有顯著性差異。
2.4疾病不良反應并予毒性分級
主要不良反應為腹瀉,皮疹,厭食。其中腹瀉35例(占71.43%),Ⅰ度33例,Ⅱ度2例,口服止瀉藥治療后好轉。皮疹15例(30.61%),Ⅰ度13例,Ⅱ度2例,主要發生在頭面部和胸背部。肝功能輕度異常3例,表現為谷丙谷草轉氨酶的升高及膽紅素的升高。全組均未出現腎功能異常和骨髓功能異常。未出現III度Ⅳ度藥物毒性反應。
3討論
在過去的30年中,盡管肺癌研究取得了重大進展,但此前晚期肺癌病人的生存期一直沒有顯著改進。近年國外進行的應用吉非替尼聯合紫杉醇、卡鉑、吉西他濱等化療藥物治療晚期NSCLC的臨床試驗結果令人失望。
最近國外研究結果顯示〔1〕,患者對吉非替尼的敏感及吉非替尼的客觀療效與發生在EGFR的體細胞突變密切相關。我國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的潘振奎等研究顯示〔2〕,中國NSCLC患者EGFR的突變情況與日本患者的突變情況相似,突變率明顯高于高加索人種,而且腺癌、腺鱗癌和支氣管肺泡癌的突變率高于鱗癌的突變率,非吸煙者的突變率高于吸煙者的突變率,女性患者的突變率高于男性患者的突變率。對多項中國臨床回顧性資料進行分析顯示〔2〕〔3〕,吉非替尼治療者癥狀改善率約為50%,癥狀改善中位時間為8~14天,癥狀改善中位維持時間為5.1個月。更重要的是,吉非替尼癥狀改善與生存期延長有顯著相關性,即癥狀改善者生存期顯著長于無改善者。
吉非替尼(Geftinib,zD1839,商品名易瑞沙)是世界上第一個選擇性表皮生長因子受體酪氨酸激酶(TK)抑制劑,能克服常規治療的弱點,選擇性阻礙EGFR高表達的晚期實體瘤的生長和轉移,增加腫瘤細胞的凋亡。2007年美國ASCO會議提出的機制:抗血管生成藥物會促進腫瘤血管正常化,改善腫瘤局部微環境。尤其是缺氧的改善,有利于藥物的傳送從而減少了化療的耐藥,也可能有利于放療,因此可能使生存時間延長。目前已經注冊為晚期非小細胞肺癌和頭頸部腫瘤的分子靶向治療藥物。已知EGFR-TKI類藥物對腺癌、不吸煙、女性患者這三項非小細胞肺癌可以顯著改善療效,稱為優勢人群。因這部分患者EGFR基因突變率高于對應人群。日本報道〔5〕19外顯子突變者客觀有效率為59%,21外顯子突變者客觀有效率為78%(P=0.4),中位無疾病進展生存時間為11.4個月,1年無疾病進展生存率為46%,中位生存期為20.8個月,1年生存率為73%。本組研究1年存活率30.61%,服藥6個月左右70%的患者已經出現耐藥復發。
優勢人群較非優勢人群有顯著性差異。這與隨機雙盲的3期臨床試驗ISEL研究報告一致。我國數據顯示〔2〕〔3〕:易瑞沙腺癌患者有效率為26.2%,非腺癌患者有效率15.9%,接受易瑞沙治療的鱗癌患者中位生存期可達7個月,其對吸煙患者的有效率也為23.0%。因此,中國男性、吸煙、非腺癌患者仍能從易瑞沙治療中獲益。本組患者中位生存期9月,一年生存率30.61%(15/49例),兩年生存率6.12%(3/49例),三年生存率0%。這與國內外大部分臨床醫生觀察到的數據相同。
既往亞洲的報告顯示〔1〕〔3〕〔4〕,易瑞沙單藥治療組腦轉移緩解率為33.3%,疾病控制率達100%,腫瘤進展中位時間為13個月,1年生存率為100%。我們的觀察顯示,對于腦轉移患者有效率高,部分緩解率33.33%(8/24例),一年生存率16.67%(4/24例),部分緩解率較報告相似,一年生存率較報告生存率低,考慮本組病例均為二線治療有關。與最佳支持治療相比,延長了中位生存期。
吉非替尼作用機制獨特,可以使部分肺癌患者的腫瘤顯著縮小,癌癥癥狀明顯緩解,腦轉移緩解率高,生活質量改善顯著,口服有效,病人耐受性良好,其臨床應用是癌癥治療領域的一個新突破,為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提供了一種重要的治療選擇。非優勢人群亦值得在臨床中使用。進一步檢測人類基因組學,使肺癌個體化治療成為可能,使肺癌成為慢性病成為可能,是我們腫瘤工作者奮斗的目標。
參考資料
[1]Douillardetal;DatapresentedatWCLC2007inSeoul,Korea.
[2]潘振奎,張力,張星,等.中國非小細胞肺癌患者表皮生長因子突變的研究[J]癌癥,2005,24(8):919-923
[3]謝曉冬,鄭振東。屈淑賢。吉非替尼治療非小細胞肺癌51例療效觀察[J].中國實用內科雜志,2007,8(16):1287-1289
【論文摘要】目的觀察及評價紫杉醇聯合卡鉑化療方案對非小細胞肺癌的療效和不良反應。方法36例初治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應用紫杉醇150mg/m2、卡鉑300mg/m2靜脈滴注,聯合化療每21d為1個療程,共2~3個療程。結果36例初治者有效率52.7%,CR5例,PR14例,NC7例,PD9例,中位生存期9個月,1年生存率為41.6%,主要不良反應為骨髓抑制,脫發,惡心,嘔吐,及關節、肌肉痛。結論紫杉醇聯合治療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是療效較佳的方案。
近年來我國肺癌發病率逐年增加,非小細胞肺癌(NSCLC)約占80%。Ⅲ~Ⅳ期患者以聯合化療為主要治療方法。紫杉醇聯合卡鉑治療晚期肺癌方案正在臨床使用。我們應用紫杉醇聯合卡鉑治療晚期NSCLC36例,療效顯著,現報告如下。
1材料和方法
1.1病例選擇36例患者均經組織病理學或細胞學檢查證實為非小細胞肺癌,其中磷癌19例,腺癌14例,腺磷癌3例,男27例,女10例,年齡46~72歲,平均61歲。臨床分期:Ⅲa期17例,Ⅲb期13例,Ⅳ期6例,KPS評分≥60分,均為初治患者。
1.2治療方法紫杉醇150mg/m2靜滴第1天,卡鉑300mg/m2靜脈滴注第1天,21d為一個周期,連續用2~3個療程評價療效。在用紫杉醇前12h、6h各口服地塞米松10mg。輸液前30min肌注苯海拉明30mg,靜脈注射西米替丁300mg,預防過敏反應。輸液過程中注意心率、呼吸、血壓及過敏反應。化療前半小時給予靜脈滴注格拉司瓊6mg止吐。
1.3療效評價標準療效評價標準采用世界衛生組織(WHO)標準:完全緩解(CR),部分緩解(PR),穩定(NC),進展(PD)。不良反應按WHO急性和亞急性毒性分為0(無),Ⅰ(輕度),Ⅱ(中度),Ⅲ(重度),Ⅳ(威脅患者生命)5級,生存期即從化療開始至死亡或末次隨訪時間。
1.4觀察指標所有患者于化療前常規體檢,并查血常規、肝功能、腎功能、X線、B超、心電圖、胸部CT及支氣管纖維鏡檢查,痰找癌細胞檢查。化療期間每周復查血常規,化療1個周期后復查肝、腎功能。化療2個周期后復查胸部CT。
2結果
2.1療效36例化療2~3個周期后進行常規胸部CT檢查評價療效。36例中CR5例、PR14例、NC7例、PD9例。總有效率(CP+PR)52.7%,中位生存時間37周(約9個月)。1年生存率41.6%(15/36)。
2.2不良反應紫杉醇主要不良反應為骨髓抑制,白細胞下降,發生率為75%(27/36),其中大多數為Ⅰ~Ⅱ度反應,Ⅲ-Ⅳ度反應僅為13.8%(5/36),血小板下降發生率為25%(9/36),惡心、嘔吐發生率為47.2%(17/36),大多數為Ⅰ~Ⅱ度反應,Ⅲ~Ⅳ度反應僅為8.3%(3/36),其他不良反應有脫發83.3%(30/36),關節肌肉痛19.4%(7/36),末梢皮膚麻木22.2%(8/36),肝功能異常13.8%(5/36),腎功能異常5.5%(5/36)。
3討論
紫杉醇是紫杉類植物中分離出來的天然產品,是一種新型抗微管藥物,是唯一能促進微管聚合的藥物.可促進微管蛋白聚合成團塊并使其穩定,阻斷在G2期和M期,達到抗腫瘤目的.紫杉醇和鉑類為主的聯合化療方案被美國臨床腫瘤學會(AS-CO)推薦為Ⅲ、Ⅳ期有較好的行為狀態評分的NSCLC患者的治療方案[1]。MDArdrson腫瘤醫院報告,紫杉醇單藥治療NSCLC有效率為24%[2]。幾項研究也表明紫杉醇與卡鉑聯合化療時NSCLC的有效率為58%~62%,中位生存期12.5個月[3-4]。我們通過本組的臨床觀察,輔以G-CSF治療,有效率為52.7%,中位生存期約9個月。與國外報導相接近。證實此方案為治療非小細胞肺癌的較佳方案,可以延長生存期。
本組也觀察到部分患者經2個周期化療后,腫瘤縮小不明顯,化療3個周期后,腫瘤緩慢縮小,甚至達到部分緩解,在患者能耐受的條件下,如能堅持本方案3~4個周期化療,可望獲得更好的療效及延長生存期。
本組方案主要不良反應是骨髓抑制,表現為白細胞減少,以Ⅰ度、Ⅱ度骨髓抑制為主。Ⅳ度骨髓抑制發生率為5.5%(1/36),使用G-CSF恢復正常,其它不良反應如惡心,嘔吐,脫發均可耐受。化療前后均用止吐藥,癥狀可緩解。肌肉關節痛為一過性,給予口服芬必得后緩解。肝腎功能損害少見。由于化療前30min給予苯海拉明,西米替丁,有效地預防過敏,本組未出現一例嚴重過敏反應。
紫杉醇聯合卡鉑治療非小細胞肺癌有效率高,療效肯定。毒副反應小,可以耐受,有臨床應用價值。
參考文獻
[1]AmericanSocietyofClinilalOncology(ACCO),clinicalpracticeguidelicesforfhetreatmentofunresectablenon-smallcelllungcancer.J.clinOncol,1997,15167:2996-3018.
[2]ErringerDsOverviewofpaclitaxl(Taxol)inadvancedlungcancer.SeminOncol,1993,20147:46-49.
關鍵詞:晚期非小細胞肺癌 ;維持治療;中醫藥治療
肺癌是全球范圍內發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惡性腫瘤,在我國無論城市或是鄉村,男性或是女性,死亡率最高的惡性腫瘤都是肺癌,80%以上的肺癌是非小細胞肺癌,70%的肺癌患者在診斷時已經為晚期或局部晚期[1]。晚期NSCLC患者往往伴有廣泛的臟器轉移,對于行為狀態評分(PS)為0,1和2的患者,采用含鉑雙聯方案化療4~6周期,有效率為20%~40%,但大部分患者會在3~4個月病情出現進展,所以近年來隨著現代醫學對腫瘤治療的認識和理念的更新,提出了腫瘤維持治療這一概念。
1晚期NSCLC維持治療現狀
1.1晚期NSCLC的化療維持治療 目前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治療NCCN指南推薦一線標準化療方案為含鉑雙聯方案,如吉西他濱+順鉑,紫杉醇+順鉑(卡鉑),多西他賽+卡鉑,培美曲賽+順鉑,完成4~6周期后,當病情達到完全緩解、部分緩解或穩定,采用其中一種非鉑類藥物維持治療,目前常用吉西他濱1000mg/m2第1,8每3w重復,多西他賽35mg/m2,第1,8,15每4w重復,有研究證實此二藥在維持化療中可見患者無疾病進展生存(PFS)延長的生存益處。培美曲賽600mg/m2,第1d,每3d重復,此藥已經被美國FDA批準用于用于標準一線治療后無進展晚期非肺鱗癌患者的維持治療[2]。此三藥靜點時間短,不良反應輕,耐受性良好。
1.2晚期NSCLC的靶向維持治療 分子靶向治療是利用腫瘤細胞與正常細胞之間的分子生物學差異,通過封閉受體,抑制血管生成,阻斷信號傳導等機制作用于腫瘤細胞特定的靶點,進而抑制腫瘤生長及轉移。以表皮生長因子受體(EGFR)為靶點的抗腫瘤靶向藥物主要有酪氨酸激酶抑制劑(EGFR-TKI),吉非替尼和厄洛替尼,其對于EGFR突變NSCLC的療效已被認可,對于EGFR野生型其作用仍有爭議。埃可替尼是我國資質研制的EGRF-TKI類藥物,二、三線治療NSCLC有效且安全,對于既往化療失敗的晚期NSCLC具有較優的療效和安全性。貝伐單抗是針對腫瘤血管內皮生長因子(VEGF)的靶向藥物,其在晚期NSCLC的維持治療中在PFS的延長上也獲得了陽性結果[3]。
1.3晚期NSCLC化療及靶向維持治療存在的爭議 雖然晚期NSCLC維持治療取得了一定的進展,但目前尚無相關的研究提供循證醫學證據,維持治療是在保證較好的生活質量,在可耐受的不良反應范圍內進行的治療,但化療藥物具有毒性積累的副作用,多次維持化療很可能會造成患者的生活質量下降,免疫功能受損,且目前維持治療的模式尚不完善,臨床醫師很難維持治療的"度"。至于分子靶向藥物,其價格昂貴,讓許多患者望而怯步,同時其皮膚不良反應也使很多患者被迫停止用藥。
2中醫藥在晚期NSCLC中維持治療的應用
2.1中醫藥治療晚期NSCLC的優勢 近幾十年來,在國家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多家臨床醫療單位開展了中醫藥防治腫瘤的重大臨床研究,并取得了可喜的結果。中國中醫科學院腫瘤研究所林洪生教授通過中藥干預晚期NSCLC的臨床研究發現,在中醫藥的參與下,晚期NSCLC患者的癥狀改善,體力狀態評分及中位生存期較西醫組有明顯的統計學優勢,且中醫治療組的中位生存期(10.92個月)較西醫組(8.46個月)延長2.5個月[4]。南方醫院腫瘤中心的一項以中藥中位NSCLC的鞏固性維持治療的隨機對照研究發現,中醫藥維持治療晚期NSCLC患者的2年、3年生存率明顯優于對照組,中位生存期較對照組延長6個月[5]。多項研究均已顯示中醫藥治療腫瘤作用和緩持久,隨不能在短期內縮小瘤體,但在改善癥狀,長期穩定瘤體,減輕毒副作用,提高生存質量,延長生存期方面具有較好的特色和優勢。在我國中醫中藥有著悠久的歷史和廣泛的群眾基礎,目前臨床上中晚期NCSLC患者廣泛地應用中藥湯劑和中成藥,無論PS較好或PS偏差的患者均可從中獲益。
2.2中醫維持治療NSCLC的治療原則 中醫認為,肺腎陰虛內熱及脾虛痰盛貫穿于肺癌的始終,中晚期肺癌的治療應著眼于扶正與祛邪并重。針對晚期NSCLC的中醫維持治療,林洪生教授總結了三個治療原則,即益氣扶正,活血化瘀,清熱解毒。中醫理論認為"邪之所湊,其氣必虛",癌瘤的發生發展與正氣不足或虛衰密不可分,因此益氣固本扶正貫穿治療始終。活血化瘀是中醫抗腫瘤轉移的主要法則,腫瘤患者"定痛不移","晝輕夜重","舌暗紫瘀"等特征與中醫血瘀證密切相關,有研究發現腫瘤患者的血液流變學多處于濃、凝、粘、聚的高凝狀態,這無疑加重了腫瘤轉移的幾率,而活血化瘀藥改善高凝狀態從而降低轉移幾率。"熱毒"病機在腫瘤發病中非常常見,古今文獻中有很多關于惡性腫瘤的發生因熱(火)蘊結所致的論述,研究表明清熱解毒藥可通過直接抑制腫瘤細胞增殖,調解機體免疫力,抑制血管生成等途經發揮抗腫瘤作用。
3結論
目前晚期NSCLC的維持治療尚處于探索發展階段,化療及靶向藥物維持治療仍存在較多爭議,中醫藥的維持治療有優勢,希望更多的腫瘤醫師多多關注中醫藥治療腫瘤的進展,讓更多的腫瘤患者從中醫藥中受益。
參考文獻:
[1]石遠凱.肺癌診斷治療學[M].北京 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300-305.
[2]屠小龍,舒琦瑾.晚期非小細胞肺癌的維持治療進展[J].腫瘤學雜志,2010,16(8):595-599.
[3]張力,黃巖.靶向治療與化療并重[J].臨床腫瘤學論壇,2012,23(11):4-7.
[關鍵詞] 吉非替尼;晚期非小細胞肺癌;化療;毒性作用;耐受性
[中圖分類號] R734.2[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7210(2009)08(b)-035-02
Clinical efficacy analysis of Gefitinib in the treatment of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WANG Cunliang
(Department of Pharmacy,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Zhengzhou University, Zhengzhou450052,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Gefitinib in the treatment of advanced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 Methods: 15 cases of advanced NSCLC patients with oral Gefitinib 250 mg/day until disease progression or non-tolerance drug toxicity occured. Results: After treatment, no CR cases, six cases of PR(40.0%), 5 cases of SD(33.3%),4 cases of PD(26.7%). The overall disease control rate (CR+PR+SD) was 73.3%. Among all 15 cases, rash of I/Ⅱ degree occured in8 cases(53.3%) one week after the medication, Ⅰ/Ⅱ degree severe diarrhea occurred in 2 cases(13.3%), Ⅲ degrees diarrhea occurred in one cases(6.7%);Ⅱ degree Gubing transaminase(AI) increased in 1 cases(6.7%).NO pulmonary fibrosis occurred,no heart, liver, renal dysfunction and other side effects. Conclusion: Oral Gefitinib mono-therapy is effective and has good tolerability in the treatment of NSCLC patients for which the chemicotherapy failed.
[Key words] Gefitinib; Advanced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Chemotherapy; Toxicity; Tolerance
非小細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是常見的惡性腫瘤。吉非替尼是一種具有高度選擇性的、口服的表皮生長因子受體酪氨酸激酶拮抗劑,它通過阻斷腫瘤細胞生存、增殖中的某些信號轉導通路而發揮作用,是一種新型的靶向治療藥物,被用于晚期NSCLC的二線或三線治療。我院腫瘤科2001年12月~2004年2月,共應用吉非替尼治療15例晚期NSCLC,取得較好療效,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
選擇我院2001年12月~2004年2月經病理組織學或細胞學確診為晚期NSCLC患者15例,其中,男11例,女4例,年齡41~78歲,平均54.2歲。PS評分1~2分者7例,3~4分者8例。腺癌8例,鱗癌5例,肺泡細胞癌2例。兩肺彌漫性轉移7例,肺內播散并多發骨轉移4例,心包轉移2例,肺內轉移并腦轉移2例。繼往曾接受手術+放療+化療6例,手術+化療5例,放療+化療3例,單純化療1例。6例接受6個化療周期,8例8個化療周期,1例10個化療周期。
1.2 選擇標準
①入選標準:18歲以上經病理或細胞學證實的晚期NSCLC(臨床分期Ⅲ~Ⅳ期)患者;不能耐受化療或化療失敗;至少有一個可測量病灶,預期生存時間超過1個月,骨髓功能正常,肝、腎功能指標不超過正常值的1.5倍。服用吉非替尼期間患者不接受其他任何抗腫瘤治療,可繼續接受止痛等對癥處理。②排除標準:伴有嚴重心、肺功能不全,包括間質性肺炎;或有嚴重肝、腎功能不全;習慣性腹瀉等可能影響藥物吸收的疾病;妊娠或哺乳。
1.3治療方法
吉非替尼250 mg,每日清晨口服,用至疾病進展或出現不可耐受的毒副反應,或患者要求退出。服藥前及服藥1個月檢查血常規、肝腎功能、腫瘤標志物、心電圖、彩超及胸CT,以后每2個月復查1次,每3個月復查顱腦MR及骨掃描。
1.4 療效判斷標準
療效評定參照WHO關于實體瘤近期療效評價標準[1],分為完全緩解(CR)、部分緩解(PR)、穩定(SD)和進展(PD)。疾病控制率為(CR+PR+SD)%。毒性反應按照WHO分度標準分為0~Ⅳ度。
2 結果
2.1療效
本組15例晚期NSCLC患者隨訪時間為3~15個月,平均隨訪時間8個月。15例服用吉非替尼的時間為1~14個月,平均時間為8.5個月。全組無CR病例,6例PR(40.0%),5例SD(33.3%),4例PD(26.7%)。總的疾病控制率(CR+PR+SD)為73.3%。本組顯效患者服藥后咳嗽減輕,疼痛緩解,睡眠及食欲均明顯改善。中位生存時間為5.7(2~19)個月,中位腫瘤進展時間為6.5個月,治療開始至總結時間滿1年者7例。4例骨轉移及2例腦轉移的患者中,骨及腦部病灶無好轉,但是他們原先存在的肺內轉移灶仍在控制中。另有3例女患者服藥均滿1年,1例在服藥12個月后,新出現腦轉移,其余2例骨轉移患者骨轉移部位增加。在上述患者中,其原先的肺內播散灶仍在控制中,處于CR和PR。見表1。
表1 吉非替尼治療晚期NSCLC療效[n(%)]
2.2 毒副作用
全組15例病例中,8例(53.3%)在服藥1周后出現Ⅰ/Ⅱ度皮疹,表現為痤瘡樣囊泡型皮疹,多分布于頭面和頸部,無瘙癢感,可自行消退,不需特別處理。2例(13.3%)發生Ⅰ、Ⅱ度腹瀉,1例(6.7%)發生Ⅲ度腹瀉,經對癥治療后好轉;1例(6.7%)出現Ⅱ度谷丙轉氨酶(AI)升高,經加用護肝藥物后降至正常,不需停藥。15例患者未見肺纖維化,亦未見心、肝、腎功能損害等毒副作用。
3 討論
目前肺癌的發病率和死亡率在全世界均呈不斷上升趨勢,已成為世界范圍內腫瘤死亡的首要原因,NSCLC約占肺癌的85%。盡管對肺癌的治療有了長足進展,但薈萃分析顯示在應用含鉑方案化療的情況下僅有10%的1年生存受益以及1.5個月的中位生存期延長,肺癌患者5年生存率僅為1%~5%[2]。此外,化療所伴隨的毒副反應仍是不能忽視的問題[3]。因此新的有效藥物及治療方式是亟需的。吉非替尼作為表皮生長因子受體酪氨酸激酶抑制劑,在NSCLC二線治療中顯示出良好的有效性及耐受性。
吉非替尼是一種口服的EGFR酪氨酸激酶小分子抑制劑,能阻斷腫瘤細胞增殖和生存中包含的信號傳導途徑,能促進腫瘤細胞凋亡,是一種新型的靶向性藥物。英、美2個吉非替尼同時化療治療晚期NSCLCⅢ期臨床試驗,吉非替尼與紫杉醇+順鉑以及與吉西他濱+順鉑的聯合,與單純化療相比,并未延長患者的生存期[4]。這可能由于吉非替尼較快地抑制了腫瘤的增殖生長,將癌細胞同步化于G0~G1期,此階段的癌細胞對化療不敏感,從而降低了化療的敏感性;或是吉非替尼和化療藥物均作用于同一類癌細胞,化療的作用掩蓋了吉非替尼的作用;或是化療直接或間接地影響了EGFR的表達和功能,使吉非替尼的相應靶點表達下降或消失,從而使聯合使用達不到協同或相加的效果。吉非替尼與放療同時聯用對生存期和其他研究終點也沒有益處[5]。本組15例晚期NSCLC患者服用吉非替尼的時間1~14個月,平均時間為8.5個月。全組無CR病例,6例PR(40.0%),5例SD(33.3%),4例PD(26.7%)。總的疾病控制率(CR+PR+SD)為73.3%。
分子靶向治療由于靶向作用模式,其毒副作用一般較低,文獻報道,吉非替尼副作用主要為腹瀉和皮疹,極個別患者出現間質性肺炎[6]。本研究中,全組15例病例中,8例(53.3%)在服藥1周后出現Ⅰ/Ⅱ度皮疹,2例(13.3%)發生Ⅰ、Ⅱ度腹瀉,1例(6.7%)發生Ⅲ度腹瀉,經對癥治療后好轉;15例患者未見肺纖維化,亦未見心、肝、腎功能損害等毒副作用。說明吉非替尼耐受性較好,利于長期服用。
綜上所述,吉非替尼是治療非小細胞肺癌的一種有效靶向治療藥物,特別是對于含鉑類化療失敗的非小細胞肺癌患者的二線使用,可以提高患者的臨床獲益率,使患者達到較好的生活質量,延長患者的生存期。
[參考文獻]
[1]殷蔚伯.腫瘤放射治療學[M].北京:中國協和醫科大學出版社,2003.
[2]Monutain CF.Revisions in the International System for Staging Lung Cancer[J].Chest,1997,111:1710.
[3]Souquet PJ,Chauvin F, Boissel JP, et al.Polychemotherapy in advnaced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meta-analysis[J].Lancet,1993,1342(8862):19-21;
[4]Herbat Rs, Giaccone G, Schiller JH,et al.Gefitinib in combination with paelitaxel and carboplatin in advanced non-small-cell lung cancer:a phase Ⅲ trial-INTACT2[J].J Clin Onco,2004,22(5):785.
[5]Birnbaum A, Ready N.Gefitinib therapy for non-small-cell lung cancer[J].Curt Treat Options Onco,2005,6(1):75.
【關鍵詞】吉非替尼;晚期非小細胞肺癌
Clinical observation of gefitinib as the treatment for patients with advanced stage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MENG Chun,QU Zhuo-hui,ZHAI Feng-qi.Department of Oncology,Siping Central Hospital,Jilin Province 1360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response and the side effects of gefitinib as the treatment in patients with advanced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Methods Totally 7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patients,treated from June 2006 to November 2007,were enrolled in our study Gefitinib was prescribed on the oral dose of 250 mg daily.The treatment response and side-effects were recorded.Results CR,PR,SD,PD were achieved 0%(0/7),57.1%(4/7),28.6%(2/7)and 14.3%(1/7),respectively.Symptom improvement was reported by 85.7%.Adverse events included acneiform rash 85.7%(6/7),diarrhea 42.9%(3/7),hepatic dysfunction 14.3%(1/7)and acute 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 14.3%(1/7).Conclusion Gefitinib is an effective therapy for patients with advanced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with acceptable side effects.
【Key words】Gefitinib;Advanced stage NSCLC
肺癌是最常見的惡性腫瘤,其發病率和死亡率均居我國城市居民惡性腫瘤之首。大多數非小細胞肺癌(NSCLC)患者就診時已為中、晚期,已經失去手術根治的機會,只能采取放、化療等姑息性治療手段。根據 NCCN中國版診療規范,目前晚期NSCLC的治療原則:卡鉑+紫杉醇聯合貝伐單抗可作為晚期患者的一線治療,療效優于單用卡鉑+紫杉醇化療。一線治療失敗患者,單藥多烯紫杉醇(Docetaxel)、培美曲塞(Pemetrexed )或吉非替尼(Gifitinib,Iressa)、埃羅替尼(Erlotinib)可作為二線治療藥物。對于未用過酪氨酸激酶抑制劑的患者,吉非替尼可作為三線治療。多西紫杉醇和培美曲塞雖能延長生存時間,但其有效率僅7%左右,且毒副反應重,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在這種情況下,表皮生長因子受體酪氨酸激酶抑制劑的應用為患者帶來希望,吉非替尼作為其中的代表藥物最先在臨床上得到應用。現將本科室2006年6月至2007年11月使用吉非替尼治療晚期NSCLC的情況作以總結。
1 病例與方法
1.1 病例選擇 共7例患者接受吉非替尼治療。男2例,女5例;年齡34~72歲,中位年齡56歲;PS評分0~2分;均有病理或細胞學證據支持,為非小細胞肺癌患者,其中腺癌6例、鱗癌1例;均為不能耐受化療或化療失敗的患者,至少有1個可測量病灶。
1.2 治療方法 吉非替尼口服,250 mg/次,1次/d,空腹或與食物同服;服藥期間不接受任何抗腫瘤治療,但可接受鎮痛、營養等對癥處理;出現疾病進展或不可耐受的毒副反應時停藥。
1.3 療效評價 每隔2個月進行一次影像學檢查,評價腫瘤客觀緩解率和疾病進展時間;按RECIST標準評價腫瘤治療近期療效,分為完全緩解(CR)、部分緩解(PR)、疾病穩定(SD)和疾病進展(PD)。按NCI常見毒性分級標準(第三版)評價毒副反應。
2 結果
2.1 近期療效 本組7例患者均可評價療效,其中CR 0%(0/7)、PR 57.1%(4/7)、SD 28.6%(2/7)、PD 14.3%(1/7)、臨床獲益率(CR+PR+SD)85.7%。根據患者的性別、病理類型、疾病分期、吸煙情況進行分層分析,結果見表1。
2.2 毒副作用 本組患者唑瘡樣皮疹發生率 85.7%(6/7)、腹瀉發生率 42.9%(3/7)、轉氨酶升高 14.3%(1/7)、急性間質性肺病發生率14.3%(1/7)。7例患者毒副反應為1~2級,沒有因為不能耐受毒副反應而終止服用吉非替尼的。根據患者的性別、病理類型、疾病分期、吸煙情況進行分層分析,結果見表2。
3 討論
吉非替尼(易瑞沙)是表皮生長因子受體(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劑,與EGFR的ATP激酶結合位點上的三磷酸腺苷競爭,阻斷其酪氨酸激酶活性,阻斷EGFR的信號傳導通路,阻斷腫瘤細胞生長和進展的關鍵過程。吉非替尼是惟一擁有充分一致亞洲證據的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劑[1],是中國晚期非小細胞肺癌二線標準治療方案[2]。國內多家臨床研究報道吉非替尼二線或三線治療非小細胞肺癌的有效率為30%左右,臨床獲益率可達70%左右。INTACT1[3]和INTACT2[4](Iressa NSCLC trial assessing combination treatment 1 and 2) 的研究結果顯示Iressa作為一線用藥與標準的含鉑化療方案合用并不能提高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的生存率,也不能延緩疾病的進展時間(P>0.05)。在IDEAL1和IDEAL2 (Iressa dose evaluation in advanced lung cancer 1 and 2)研究中,吉非替尼二線或三線治療非小細胞肺癌的有效率為9%~19%,優于常規二線化療藥物多西他賽的7%~10%的有效率[5]。而最近一項關于Iressa 延長肺癌患者生存期的國際多中心臨床試驗ISEL (Iressa Survival Evaluation in Lung Cancer)[6]的初步結果顯示,東方人群組的中位生存期延長了4 個月,幾乎是非亞洲人組的2倍。該試驗顯示亞洲患者的生存時間和客觀緩解率較高。
Ho等[7]報告應用吉非替尼一線治療中晚期非小細胞肺癌31例,6例PR,13例SD,9例PD,3例未知。18例進行腫瘤標記物評價,7例降低,4例穩定,7例升高。毒副反應輕微,僅1例見Ⅲ級血液學毒副反應。分析發現,女性、亞洲人、不吸煙者以及腺癌或支氣管肺泡癌易于顯效。筆者應用吉非替尼單藥治療晚期非小細胞肺癌7例,PR 57.1%(4/7)、SD 28.6%(2/7)、PD 14.3%(1/7)、臨床獲益率(CR+PR+SD)85.7%,腫瘤相關癥狀的改善常出現在服藥后8~10 d。分層分析顯示,吉非替尼對不同性別、不同病理類型、不同疾病分期的患者均有益處,因為病例數較少沒有進行統計學分析。初步觀察結果顯示,應用吉非替尼治療晚期非小細胞肺癌療效較好。關于毒副反應,本研究未見到3、4級不良反應,其中唑瘡樣皮疹85.7%(6/7)、腹瀉42.9%(3/7)、轉氨酶升高 14.3%(1/7)、急性間質性肺病14.3%(1/7)。分層分析顯示,女性皮疹、腹瀉發生率高于男性。因為病例數少,也沒有進行統計學分析。
4 結論
吉非替尼治療晚期非小細胞肺癌療效較好,毒副反應輕微,臨床獲益率高,能明顯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我們相信:隨著分子生物學技術的進一步提高,必將有更多的分子靶向治療的藥物用于臨床,給更多的腫瘤患者帶來新的福音!
參 考 文 獻
[1] Park k,Goto k A Review of the benefit-risk profile of gefitinib in Asian patients with advanced non-small-cell lung cancer.Current Medical Research and Opinion,2006,22(3):561.
[2] 非小細胞肺癌臨床實踐指南(中國版)2006:14.
[3] Giaccone G,Herbst RS,Manegold C,et al.Gefitinib in combination with gemcitabine and cisplatin in advanced non-small-cell lung cancer:a phase Ⅲ trial-INTACT1.J Clin Oncol,2004,22(5):777-784.
[4] Herbst RS,Giaccone G,Schiller JH,et al.Gefitinib in combination with paclitaxel and carboplatin in advanced non-small-cell lung cancer:a phase Ⅲ trial-INTACT 2.J Clin Oncol,2004,22(5):785-794.
[5] 李勇,張湘茹,孫燕.非小細胞肺癌的靶向治療進展.癌癥進展雜志,2007,5(2):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