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高血壓治療綜述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關鍵詞】高血壓;微創術;綜合護理干預
【中圖分類號】R192 【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4-4949(2014)04-0038-02
高血壓腦出血是腦血管病中的嚴重疾病,也是神經科的多發病和常見病[1]。該病的病情嚴重、發病快、變化快,對患者的生命帶來嚴重危害。當前臨床上治療高血壓腦出血主要由兩種方法:一種是外科開顱手術,一種是內科保守治療[2]。開顱手術因為要在全麻下進行,因此在對顱腦內血腫進行清除的同時又對顱腦造成了新的損傷,使得患者術后的不良反應加重,提高了病死率。保守治療無法完全對顱內高壓進行消除,也不能去除血腫壓迫,恢復受阻神經組織功能。隨著醫療技術的不斷進步,近年來,臨床上采用了全新的微創理念,將微創手術護理技巧運用到對高血壓腦出血患者的手術當中,這種手術護理方法密切關注患者的生命體征,消除患者的緊張情緒,提高患者的麻醉與手術耐受力,提高了手術的成功率。我院近年來將微創術結合術后綜合護理運用到高血壓腦出血患者的治療當中,取得比較理想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我院2011年1月-2013年6月收治的70例高血壓腦出血患者為研究對象,其中男49例,女21例;年齡為48-74歲,平均年齡為58.6±6.1歲;發病時間短于7小時;出血部位分布:丘腦12例,基底節區50例,小腦8例。出血量為36-91ml,平均出血量43.6±9.3ml。所有患者均行微創血腫清除手術結合綜合護理。
1.2 手術治療
按照頭部CT片對穿刺點位置進行選擇,行局麻,以一次性顱內血腫穿刺針(YL-1)進行穿刺,穿透顱腦與硬腦膜之后拔出鉆頭,再插入圓頭針芯對血腫進行穿刺,在進入血腫之后,拔出針芯,經側管抽取液態與半固態血腫,之后以鹽水+地塞米松10mg進行沖洗,在引流液變得清亮之后注入10-20U尿激酶5ml。在夾管術后接引流袋,以無菌敷料對穿刺針進行覆蓋。在留置4小時之后開始引流,根據血腫的大小以與殘留的血量對血腫進行沖洗,一日1次,持續2-4天。在穿刺引流的同時對血壓進行監測調控,預防并發癥,并進行常規治療。之后做CT復查,若血腫清除>70%,關閉引流并觀察24小時,無異常情況后拔針,并對穿刺傷口進行縫合。
1.3 護理
⑴術前護理
患者入院后迅速安置,對其生命體征進行測量,對患者意識進行判斷,并觀察肢體肌力及瞳孔情況。及時給氧氣吸入、心電監護,建立靜脈通路,置留套管針,并使用脫水劑,血壓過高者應進行降壓。
對家屬介紹患者病情、手術方法及目的,以及可能會出現的不良反應與術后注意事項,爭取患者家屬積極配合治療。對意識清醒患者進行心理護理,消除患者緊張恐懼情緒。
⑵術中護理
以生理鹽水沖洗液,經粉碎針高壓對血腫進行沖洗,直到引流液變得清亮,再注入10-20U尿激酶5ml。在沖洗時應保持進出量的平衡,在夾管術后,外接引流袋,以無菌敷料對穿刺針覆蓋,夾管時間為4小時。
⑶術后護理
密切觀察患者的神經功能及生命體征的變化并做好記錄。如果患者出現昏迷進行性加深,且血壓持續偏高,一側瞳孔先縮小后方法或忽大忽小,對光的反應遲鈍,提示患者出現腦疝,應及時報告醫生。
妥善固定引流管,對煩躁患者使用約束帶,避免引流管拔出脫落,在患者翻身時防止壓迫引流管。密切觀察引流管是否通暢,出現異常情況,立即報告醫生。
對患者開展心理及康復護理,當患者的神經癥狀、生命體征比較平穩時實施康復訓練,包括認知、語言及肢體訓練。根據患者的心理特點進行心理護理,解除患者緊張恐懼心理,幫助患者樹立康復信心。
1.3 觀察指標
3 討論
高血壓腦出血是原發性腦實質內的出血,為神經科多發、常見急癥,該病的致殘及致死率一直比較高[3]。治療的方法種類較多,預后差異較大。近年來,微創術結合綜合護理應用到高血壓腦出血患者的治療上,效果引起了廣泛關注[4]。
本文通過對高血壓腦出血患者微創術后進行綜合護理,取得比較理想的效果。患者治療后的NDF評分、GCS評分、Barthel指數均顯著優于治療前,得分分別為:18.3±4.2、9.1±1.2、42.4±5.8;治療前分別為6.2±2.1、13.4±1.3、66.1±8.7,P
總之,微創手術操作簡便安全、損傷小、費用低,術后結合系統科學的綜合護理能夠大大提高手術的成功率,降低并發癥的發生率和死亡率,是治療高血壓腦出血比較理想的方法。
參考文獻
[1] 范紅,劉旭,等. 微創術治療高血壓腦出血綜合護理干預分析[J]. 護士進修雜志. 2012.9(27):1681-1682
[2] 何瓊. 高血壓腦出血病人微創清除術29例護理體會[J]. 昆明醫學院學報. 2010.31(12):157-158
[關鍵詞] 高血壓;中西醫結合;聯合用藥;研究現狀
[中圖分類號] R544.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4721(2012)02(c)-0015-02
高血壓(hypertensive disease)是以動脈血壓持續升高為主要表現的慢性疾病,高血壓本身并不可怕,但其引起的心、腦、腎等重要器官的病變可導致嚴重的后果,危害患者的身體健康。因此,積極預防和治療高血壓,控制其發展是避免高血壓并發癥的關鍵[1-2]。近年來,我國高血壓患病率逐年升高,現已經對我國居民健康構成威脅。隨著研究的深入,對高血壓的治療正在從單一用藥向聯合用藥轉變,中西醫結合的方法也越來越受到關注。
1 中西醫對高血壓的認識
高血壓的發病機制目前尚未完全闡明,現代研究認為其發病與遺傳、年齡、肥胖、食鹽攝入過多、吸煙、過量飲酒、環境以及社會心理因素等有關。西醫對高血壓發病機制的闡述主要有腎素-血管緊張素-醛固酮學說、細胞膜離子轉運異常學說、遺傳基因學說、交感神經活性增加學說、血管內皮功能異常學說、心排血量改變學說和胰島素抵抗學說等。亦有研究表明,高血壓與炎性因子、神經遞質以及相關基因的誘導表達有密切關聯[3]。
在中醫理論中,高血壓屬“頭痛”、“眩暈”等范疇。其基本病機是氣血陰陽失調,風、火、痰、瘀為患。臨證多見虛實夾雜,病證在肝、腎,涉及心、脾。中醫證型研究表明,高血壓主要有痰濁中阻、肝陽上亢、肝腎陰虛、陰虛陽亢、肝風上擾、瘀血阻絡等證型,且痰濕、瘀血可見于疾病的不同發展階段。
2西醫治療高血壓
西醫治療高血壓的藥物主要可分為:(1)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如卡托普利、依那普利等;(2)鈣離子拮抗劑如硝苯地平、氨氯地平等;(3)腎上腺素能受體組滯劑,如β受體阻滯劑鹽酸普奈洛爾,α受體阻滯劑苯芐胺等;(4)利尿降壓劑,如氫氯噻嗪、環戊甲噻嗪、呋塞米等;(5)中樞神經和交感神經抑制劑,如利血平、鹽酸可樂定等;(6)血管擴張劑,如肼苯噠嗪、哌唑嗪、呱氰啶等。近年來,高血壓用藥已從以往的單一用藥向聯合用藥轉變,多項研究表明,聯合用藥的療效明顯高于單一用藥,是高血壓的治療趨勢[4-5]。
3 中西醫結合在高血壓治療中的應用
中醫治療高血壓主要以調理臟腑功能,恢復陰陽平衡為主,是中醫中藥治療高血壓的基本原則。西藥與中藥聯用可增加降壓效果,減少西藥降壓藥物的副作用,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姜丹[6]采用貝那普利與中藥通心絡膠囊聯合應用,并與單純應用貝那普利對照研究發現,聯合用藥較單純西藥治療血液流變學變化指標降低更明顯(P均< 0.05),治療后LVED、LVM1、LVEF指標較治療前顯著降低,較對照組降低更明顯,其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 < 0.05)。聯合用藥組的總有效率及顯效率均優于對照組(P < 0.05)。研究結果表明通心絡膠囊配合貝那普利不僅能夠降低患者的血壓,而且能輔助降低血黏度,提高左室射血分數,改善心功能,從而達到延緩和(或)逆轉左室肥厚的功效。林炎柏[7]將96例老年高血壓患者分為西醫組僅口服苯磺酸氨氯地平片,中西醫結合組在西醫組的基礎上加服自擬中藥方劑加減治療,結果表明中西醫結合組的總治愈率為95.8%,西醫組為89.6%,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喬春風等[8]對高血壓患者在常規治療的基礎上加用燈盞細辛注射液治療,發現治療組降血壓療效與單用西藥組相近,舒張壓的降低較對照組更明顯(P < 0.05),臨床癥狀改善及臨床綜合療效明顯優于對照組(P < 0.05),高切黏度、低切黏度、血漿黏度、紅細胞聚集指數明顯低于對照組(P < 0.05)。表明在常規降壓治療基礎上加用燈盞細辛注射液治療高血壓能提高臨床療效,改善血黏度。岳煜[9]采用天麻鉤藤飲聯合依那普利治療原發性高血壓表明,其能夠明顯改善臨床癥狀和降壓作用。張俊橋[10]對治療組55例患者在西藥治療基礎上加用清腦降壓飲,結果表明降壓效果、中醫癥狀改善均優于單純西藥治療。周日文[11]對73例高血壓患者在給予硝苯地平的基礎上加用中藥湯劑治療,總有效率(97.26%)高于單用硝苯地平(78.08%),表明中西醫結合能夠提高降壓療效,改善臨床癥狀。
4 小結
黃春林教授[12]認為,對于高血壓等心腦血管疾病的治療應在充分發揮中醫學辨證論治優勢的同時,借鑒現代醫學的理論知識指導中西醫結合治療。目前,高血壓治療仍以西藥為主,中藥與西藥相比,療效較慢,但中藥在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提高生活質量,減少臟器損傷及并發癥上有其獨特的優勢,且能夠對西藥產生協同作用,減少西藥用量,從而減少副反應的發生[13]。因此,中西醫結合治療高血壓既能夠克服中藥降壓效果慢、幅度小的不足,又能夠降低西藥用量,更好地改善患者的癥狀,提高降壓療效,中西醫結合是高血壓治療的發展趨勢。
[參考文獻]
[1] 姚晨平. 門診高血壓控制情況調查分析和管理[J].現代預防醫學,2011,38(20):4178-4179.
[2] 王博. 老年高血壓治療進展[J]. 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1,5(17):125-126.
[3] 宗智慧,馮亭亭,陳紅艷,等. 中西醫結合治療高血壓的研究進展[J].中西醫結合心腦血管病雜志,2011,9(8):990-991.
[4] JM Ritter,孫星河(譯),杜昕(校). 高血壓治療中的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和血管緊張素受體拮抗劑[J]. 英國醫學雜志:中文版(BMJ),2011,14(4):243-248.
[5] 沈建宏,謝仁兵,周文杰,等. 聯用不同作用機制的鈣拮抗劑治療頑固性高血壓45例[J]. 中西醫結合心腦血管病雜志,2011,9(10):1158-1159.
[6] 姜丹. 貝那普利合通心絡治療高血壓伴左心室肥厚38例[J]. 河南中醫,2011,31(10):1172-1173.
[7] 林炎柏. 中西醫結合治療老年高血壓的臨床療效分析[J]. 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1,5(17):46-47.
[8] 喬春風,耿新新,王翔,等. 中西藥聯合治療原發性高血壓療效分析[J]. 中國誤診學雜志,2011,11(16):3857.
[9] 岳煜. 天麻鉤藤飲聯合依那普利治療原發性高血壓51例臨床觀察[J]. 中國臨床研究,2010,13(11):1028-1029.
[10] 張俊橋. 中西醫結合治療原發性高血壓55例[J]. 中國中醫急癥,2010,19(10):1774-1775.
[11] 周日文. 中西醫結合治療原發性高血壓的臨床分析[J]. 中醫臨床研究,2010,2(16):93.
[12] 肖艷,吳瑜,黃春林(指導). 黃春林教授治療高血壓病經驗介紹[J]. 新中醫,2010,(8):154-155.
關鍵詞:高血壓;生活方式;降壓藥
1 高血壓病的防治
1.1正確認識高血壓 做為社會健康問題,高血壓病一直是一復雜的概念。在心血管病和腦血管病流行病學的發展中,高血壓病的流行甚至占有主導位置。在世界不同地區人群的高血壓,其收縮壓是在19%范圍內波動變化的,即在146~176mmHg之間變化。世界范圍合作研究項目例如MONICA和INERSALT顯示,其高血壓病的發展變化是依人類學和社會學而變化的。這由1967 Epstein和Eckhoff所揭示,和Intersalt的最新資料所證實。目前國內高血壓診斷采用的是2000年中國高血壓治療指南建議的標準。見表1。
若患者收縮壓、舒張壓所屬級別具差異性,以較高分級標準為準。
1.2治療目的及原則 降壓治療的目的是減少高血壓病患者心、腦血管病的發生率和死亡率。降壓治療應確立血壓控制期望值。另一方面,高血壓常與其他心、腦血管病的危險因素同時存在,如高脂血癥、肥胖、糖尿病、遺傳等,協同加重心血管疾病的危險性,對應的治療措施應是系統綜合性的。 1.2.1改善生活方式 ①控制體重;②減少鈉的攝入;③補充離子鈣和鉀鹽;④減少能量的攝入;⑤加強運動;⑥禁煙戒酒。 1.2.2血壓控制標準 原則上應將血壓降到患者最大耐受水平以下。
1.2.3多重心血管危險因素協同控制 通過降壓治療后盡管血壓控制在正常范圍,血壓升高以外的各種危險因素仍對臨床的預后產生重要影響。
1.3降壓藥物治療
1.3.1降壓藥物種類 ①利尿藥;②β受體阻滯劑;③鈣通道阻滯劑;④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⑤血管緊張素II受體阻滯劑。
1.3.2治療方案 若患者疾病為無任一并發癥或合并癥,則多應用噻嗪類利尿劑、β受體阻滯劑等單一或聯合治療。初始治療時可控制用量,由小遞增后逐步至正常劑量。
臨床選擇降壓藥物時,需考慮患者心血管危險因素狀況、靶器官損害、并發癥、合并癥、降壓療效及不良反應等因素,2級及以上患者初始便可選擇兩類降壓藥聯合治療。
1.4高血壓患者的自我調理
1.4.1堅持服藥 按醫囑規律服藥,不可隨意私自停藥。
1.4.2心情舒暢 保持良好的心態,盡量減少情緒波動。 1.4.3飲食清淡 保持低鹽低脂飲食,避免暴飲暴食,多吃新鮮蔬菜和水果。禁煙戒酒、品茶清淡。
1.4.4作息規律 早睡早起,每日保證7h左右的睡眠時間。可養成午休的習慣。
1.4.5緩慢起床 早上睡醒后,不急于起床,在床上活動四肢和頭頸部,適應起床時的變化后,再下床。
1.4.6適度鍛煉 不應做持久性勞力運動,活動以散步、慢跑等活動為主。
1.4.7控制體型,防止肥胖。
1.4.8定期測量血壓。
2 高血壓的臨床用藥
高血壓的臨床用藥現狀:由于大多數高血壓病患者需要終生服用降壓藥以控制癥狀,國內外臨床試驗和有關研究證實,能夠有效控制血壓并適宜長期治療的藥物就是合理的選擇。醫生在面對患者時要在參考現有標準的基礎上,根據其患者具體情況來判斷該患者最合適的血壓段,并采用針對性的治療措施。現階段,臨床行降壓的藥物種類可分為六大類。
2.1利尿劑 以氫氯噻嗪為主的噻嗪類藥物一直是以利尿劑類降壓藥為基本藥物,優點是:價格便宜,療效突出,降壓作用平和,作用時間長,可降低其它降壓藥所引起的水鈉儲留病癥,并增加它們的降壓效力,特別適用于輕、中度高血壓。臨床實驗研究表明,在降低冠心病發作方面,長期大劑量使用利尿劑會導致低鉀血癥、胰島素抵抗及脂質代謝紊亂等不良反應,故使用此類藥物時,建議從小劑量開始,并多與其它藥物聯用。
2.2 β-受體阻滯劑 主要用于輕、中度高血壓治療,尤其在靜息心率較快(≥80次/min)的中青年患者中或者有高血壓合并心絞痛時,β-受體阻滯劑與利尿劑聯用,可增加降壓效果,且能減少不良反應的發生可能,同時β-受體阻滯劑可以增強左心室的射血分數,改善心率的變異性,增加心衰患者的運動耐量,使急性心梗患者的死亡率降低,故此類藥物適合高血壓合并缺血性心臟病的患者,如心絞痛、冠心病、心律失常以及心梗患者的治療。
2.3鈣拮抗劑 此類藥物適用于各類高血壓病的治療,主要用于高血壓合并冠心病、周圍血管疾病、肺心病、心絞痛、老年高血壓、糖尿病及腎病的患者,對糖代謝和脂代謝沒有不良影響。在現階段國內常用的此類藥物主要是二氫吡啶類鈣拮抗劑,如:尼卡地平,其使用方便,在用藥后幾分鐘內便能將血壓調節到理想范圍,穩定性高,又不會引起低血壓及血壓反跳。
2.4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ACEI) 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廣泛用于臨床已有多年,它不僅是一種安全、有效的降壓藥,用于各階段高血壓的治療,特別適用于高血壓伴有左心室功能不全、左心室肥厚或心力衰竭,左心室重構,糖尿病伴微量蛋白尿、高血壓伴有周圍血管病心肌梗死或雷諾現象。其優點是:心衰患者的預后好、能延緩糖尿病、腎病、高血壓腎病、左心室肥厚,降低血壓同時又不影響心率、糖代謝和脂代謝。值得注意的是:重度血容量減少,重度主動脈瓣、重度充血性心衰、二尖瓣狹窄、腎功不全腎、血管性高血壓時應謹慎使用或禁止使用。通常不與利尿保鉀藥合用,避免發生高鉀血癥,與噻嗪類利尿劑聯用不需要聯合補鉀。
2.5血管緊張素Ⅱ受體拮抗劑 血管緊張素(Ang)是體內主要的血管收縮因子,它在使血管收縮的同時刺激醛固酮分泌增加,引起水鈉潴留,使總血管阻力上升、血壓升高,血管緊張素受體拮抗劑可選擇性的與AngⅡ受體相結合,拮抗的作用導致血壓下降。在與其它藥聯用時,降壓效果好,故可作為抗高血壓主要藥物。
2.6 α-受體阻滯劑 α-受體阻滯劑多用于輕、中度高血壓治療,可改善脂代謝異常和糖耐量異常,減輕前列腺增生尿路梗阻的癥狀,但作用時多現性低血壓等不良反應,多見于老年單純性收縮期高血壓、腦血管病患者,故在藥物治療時應密切監測立位血壓。用藥應該遵循首劑量減半并在入睡前服藥和根據血壓變化調整給藥劑量的原則。
參考文獻:
[1]李瑞.臨床藥理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5:223.
[2]云秀梅.臨床醫學新進展[M].呼和浩特:內蒙遠方出版社,2003:342.
[3]應東.氨氯地平聯合卡托普利治療老年高血壓的臨床觀察[J].廣東醫學院學報,2006,24(2):150一151.
[4]明蘭,齊洋,等.鹽酸地爾硫革臨床療效綜述[J].黑龍江醫藥,2006,19(3):213-214.
[5]趙春杰,尹皓嘩,齊新,等.地爾硫革治療高血壓伴無sT段抬高的急性冠脈綜合征療效觀察[J].山東醫藥,2003,43(i9):6.
高血壓是當前最常見的心血管病之一,國內外諸多學者廣泛深入開展研究工作,且隨著社會發展高血壓發病呈上升趨勢,而更年期高血壓是國內外近幾年研究的一個重要課題。更年期高血壓又稱絕經期高血壓,是指婦女在絕經年齡由于雌性激素逐漸衰退,表現為促性腺激素分泌增多及植物神經系統紊亂癥侯群,同時伴隨血壓升高(排除繼發性高血壓)。臨床多表現為:血壓升高,月經紊亂,陣發性潮熱,心煩汗出,失眠等癥狀。且血壓波動明顯,癥狀有多變性。而中醫無更年期高血壓病名,多屬中醫眩暈、頭痛、肝風、肝郁、臟燥,經斷前后諸證之范疇,現就有關中醫對更年期高血壓研究做以下綜述。
1 更年期高血壓病位病因病機研究
1.1 病位
①肝:《素問·至真要大論》:“諸風掉眩,皆屬于肝”。《類證治裁·眩暈》也曰:“良由肝膽乃風木之臟——震眩不定”說明肝在高血壓的病理變化中有著重要地位。更年期高血壓是一種特殊原發性高血壓,本病常因情志不暢而發[1],而郁怒則易傷肝。②腎:《素問·五臟生成篇》有論:頭痛癲疾——甚則入腎。認為腎陰虧虛可導致頭痛眩暈。腎為先天之臟,現代醫學研究:中醫腎與遺傳有著密切的關系,高血壓易患性體質的形成是先天腎精(基因)和先天腎氣共同作用的結果。[2]更年期婦女多已過七七之年,腎氣漸衰,故發病與腎有關。[3]③沖任:寧廷偉等[4]認為絕經前后腎氣漸衰,二脈虛衰,陰陽二氣不能漸衰平衡。任脈乃陰脈之海,陰血不足,陰不制陽,虛陽上浮,致高血壓。劉望樂認為[5],更年期高血壓病變主要為肝腎兩臟,病位在肝,根源在腎。
1.2 病因
傅仁杰[6]認為,高血壓病的形成是一個長期的病理生理過程,是由素體體質、精神、飲食、勞欲等多種因素交互作用所致。而更年期高血壓作為一種特殊原發性高血壓,最常見病因是情志不暢。林玲[7]李景祥[8]認為情志失調是更年期高血壓一個重要因素,胡強[9]運用疏肝解郁治療本病療效均滿意。
1.3 病機
一般認為更年期高血壓的早期多為肝陽偏盛,中期多屬肝腎陰虛,晚期多屬陰陽兩虛。早期多表現為實證,常見素體陽盛,肝陽上亢,發為眩暈。或因長期憂郁惱怒,氣郁化火,使肝陰暗耗,風陽升動,上擾清空,發為眩暈。中晚期多表現為虛證,祖國醫學認為:女子七歲,腎氣盛,齒更發長,二七而天癸瘀至。任脈通,太沖脈盛,月事時下……直至七七,天癸竭,地道不通,都取決于腎氣的盛衰,而沖任二脈在人體生長發育至關重要。而更年期婦女將界經斷之年腎氣漸衰,沖任虧虛,精血不足形成陰陽俱虛,腎陰虧虛,肝失所養,以致肝陰不足,肝陽上亢,發為眩暈。腎精虧耗,不能生髓,而腦為髓之海,髓海不足,上下俱虛,發為眩暈。不能濡養溫暖其他臟器,而出現種種證侯,真陰虧損,陽失潛藏,則煩燥易怒,腰痛腿酸,陰虧火旺,心肝失養,則心悸而煩,多怒,情志失常,失眠健忘。潮熱汗出,脾腎兩虛,水濕阻滯,則夜寐不安,記憶減退,納差。
總之,更年期高血壓病位以肝、腎,沖任為重點,其中又以肝腎為主,卻始終都有肝腎陰虛,水不涵木。另外,還可有心脾兩虛,氣血不充,腎精不足,髓海失養。實則肝陽上亢,陽化風動,氣血上升。
2 更年期高血壓的辨證分型現狀
關于更年期高血壓的辨證分型認識尚不完全統一,多按下列兩類分型。
2.1 八綱辨證分型
有人認為更年期高血壓的中醫分型應以陰陽為綱,將本病分為陰虛陰亢(分陰虛偏重,陽亢偏重)和陰陽兩虛(分陰虛偏重,陽虛偏重),林玲等[7]認為更年期高血壓辨證關鍵在于辨虛實。
2.2 臟腑辨證分型
多數研究者認為更年期高血壓的發生與肝臟功能失調有關,分型辨證當宜肝為主,如肝陽上亢,肝腎陰虛。劉氏[5]簡單將本病歸納肝腎陰虛和肝陽偏亢。
3 中醫藥對更年期高血壓治療的臨床研究
3.1 中藥方劑對更年期高血壓治療作用
目前研究情況多數學者從中醫角度認為更年期高血壓是由于天癸衰少,陰陽失衡,氣血失調,血隨氣逆,擾動心神。還可有心脾兩虛,氣血不充,腎精不足,髓海失榮。根據辨證分析臨床常用以下經典中藥方劑治療更年期高血壓。①二仙湯:有諸多學者[10~12]在臨床中觀察運用二仙湯治療更年期高血壓療效明確。更年期高血壓不能單純運用苦寒瀉火之劑治之,二仙湯配伍特點是壯陽與滋陰瀉火同用,既能溫補腎陽,又能滋陰益精,濡養沖任。②逍遙散:吳紅等[13]在臨床中觀察運用逍遙散治療更年期高血壓療效明確。此學者認為女性更年期高血壓患者屬于神經性高血壓者為多,血壓受情緒影響較大,收縮壓波動較大,伴有更年期綜合癥。由于生理及心理的壓力,患者情志郁結,肝氣不疏。因此,在臨床治療中應用疏肝解郁,養血柔肝,滋養肝腎,育陰潛陽為治則。③歸脾湯:臨床有學者寧廷偉等[4]發現運用歸脾湯治療更年期高血壓收到理想臨床效果。祖國醫學在《通評虛實論》提出“頭痛耳鳴,九竅不利,腸胃之所生也”。后天不足,水谷生化無源,沖任失養,任脈乃陰脈之海。陰血不足,臟腑失其濡養,心無所主,則心悸,失眠多夢,肝無所藏,陰不制陽,則煩躁易怒,面部潮紅。心主藏血,脾為后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心與脾為母子關系,從總的癥狀而言,心脾兩虛,用歸脾湯正合病機。這充分體現祖國醫學的整體觀念,辨證論治的根本原則。同時有學者劉昌青[14]運用仲菟歸母味龜湯治療婦女更年期高血壓也取得了較好療效。
3.2 中醫其他方法對更年期高血壓治療作用
焦鳳琴[15]在臨床中運用清開靈注射液治療婦女更年期高血壓療效顯著,該作者認為清開靈注射液具有擴張血管、鎮靜、清熱的作用,對改善更年期癥狀及穩定血壓均有效。另有韓晶[16]研究,針灸對更年期高血壓也有作用。該作者在臨床中發現針灸背俞穴:心俞、脾俞、肝俞、神俞及華佗夾脊穴治療更年期高血壓有效。華佗夾脊穴與諸臟腑背穴相臨,針刺夾脊穴與背俞穴可調和臟腑、氣血,陰陽平衡。另外,現代醫學通過大量實驗證明,脊神經及椎旁交感神經干是夾脊穴針灸效應的神經生理學基礎,脊穴針灸效應與植物神經和內分泌調節有關,特別是針灸有雙向調節作用,故針刺夾脊穴與背俞穴是通過神經體液調節影響內分泌系統。
4 中藥對更年期高血壓治療作用研究
長期以來,西醫關于更年期婦女有無必要應用雌激素作代替治療及是否安全,一直存在分歧,而中醫無此憂。中醫認為本病多是肝腎陰虛、肝陽上亢或心脾兩虛。故治則以疏肝解郁,滋補肝腎,補氣養血。治療更年期高血壓的中藥常用有仙茅、仙靈脾、巴戟天溫暖腎陽,神腎生精;知母、黃柏瀉相火而養腎陰;當歸溫養血而調理沖任;杜仲以補腎、壯腰膝;酸棗仁養心安神;柴胡、芍藥、當歸散肝郁。白術、茯苓健脾;牛膝、桑寄生、女貞子補肝腎養肝陰;、鉤藤、石決明平肝潛陽;丹參、絞股蘭養血安神。現代藥理研究發現治療更年期高血壓許多中藥如羊藿具有擴張血管及阻斷鈣離子的功能[17];知母有鎮靜,解熱降壓作用;人參、黃芪具有增加機體免疫功能,提高應急反應能力及利尿作用,黃芪還有降壓作用[4]。車前子、澤瀉、利尿降壓[4]。丹參、絞股蘭降壓[7]。五味子、知母、龜板、杜仲能增強中樞神經系統的興奮與抑制過程,并使之處于平衡。提高工作效能,減輕疲勞,調節心血管系統,改善血液循環,調節胃液分泌,促進膽汁分泌,興奮子宮,降低血壓。
5 今后中醫藥對更年期高血壓的研究趨勢
①更年期高血壓病不僅存在血液動力學異常,而且常同時存在血糖、血脂等代謝紊亂,故胰島素抵抗成為近年來該病的研究熱點[18~19]。②治療更年期高血壓病的目的不僅在于控制血壓,還要對高血壓的靶器官損害進行防治,這樣才能降低心血管并發癥的發生率和死亡率。③對更年期高血壓病的治療單純以血壓指標評價療效很不夠,還應注重對患者生活質量的改善。中醫藥均在這方面具有潛在優勢。綜合來看,中醫藥治療高血壓病強調整體觀點,綜合辨證,多環節調理,具有療效好、副作用少等優勢,但也有起效緩、維持時間短等不足。這都需要廣大中醫藥工作者共同努力,爭取早日研制出服用方便、療效肯定的治療更年期高血壓病中藥制劑,為全人類的健康服務。
參考文獻
[1] 張淞文,王軍華,周 紅,等.北京地區更年期婦女抑郁癥狀調查[J].中國心理衛生雜志,2003,17(5):348~350.
[2] 賈躍勝,袁氏宏,王米渠,等.對原發性高血壓的中醫遺傳學基礎的探討[J].中西醫結合心腦血管病雜志,2003,1(3):166~168.
[3] 伏曉華.從腎論治更年期綜合癥[J].中國中醫基礎醫學雜志,2003,9(6):456~457.
[4] 寧廷偉.歸脾湯治療更年期高血壓102例[J].河南中醫,2003,23(10):70~71.
[5] 劉望樂.應用《金匱》學術思想辨治更年期高血壓體會[J].河南中醫,2003,23(9):10.
[6] 傅仁杰.老年高血壓病的辨證論治[J].中醫雜志,1993,34(8):49~51.
[7] 林 玲,張艷輝,曲 俐,等.辨證論治婦女更年期合并高血壓36例[J].遼寧中醫雜志,2004,31(4):23~25.
[8] 李景祥.論更年期綜合癥[J].中國藥學刊物,2005,23(8):1443.
[9] 胡 強,楊玉敏.中西醫治療更年期高血壓30例[J].遼寧中醫藥雜志,1999,26(8):368.
[10]朱長麗,鄭合社,鞏希鳳,等.二仙湯加減治療婦女更年期高血壓19例臨床觀察[J].河南中醫藥學刊,1994,9(4)46.
[11]景占河.加味二仙湯治療婦女更年期高血壓[J].新疆中醫藥,1998,16(3):56.
[12] 楊曉釗.中西醫治療婦女更年期高血壓60例療效觀察[N].廣西醫科大學學報,2001,18(1):561.
[13] 吳 紅,陳小凱.加減逍遙散治療女性更年期高血壓60例療效觀察[J].安徽中醫臨床雜志,2003,15(6):479.
[14] 劉昌青.仲菟歸母味龜湯治療婦女更年期高血壓30例[J].甘肅中醫,1993,6(3):20~21.
[15] 焦鳳琴.清開靈注射液治療婦女更年期高血壓20例[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03,11(8):741.
[16] 韓 晶.針藥結合治療更年期婦女高血壓31例[J].中醫藥信息,2002,19(3):38.
[17] 黃秀蘭,周亞偉,王 偉.羊藿黃酮類化合物藥理研究進展[J].中成藥,2005,27(6):719~720.
【摘要】目的:探討家庭強化教育對高血壓患者治療依從性的影響。方法:將256例高血壓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對照組健康教育只針對患者本人,觀察組在對患者本人進行健康教育的同時,對患者家庭成員也進行健康教育,6mo后進行評價。結果: 實施家庭強化教育后觀察組患者治療依從性及血壓控制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1。結論:家庭強化教育可提高高血壓病患者對相關知識的知曉率,提高治療依從性,有效控制了血壓。
【關鍵詞】高血壓;家庭強化教育;依從性
Family Strengthening Education on Treatment Compliance in Patients with Hypertension the of Impact
Yang Hong
【Abstract】Objective:To explore the family to strengthen education on treatment compliance of hypertensive patients studied. Methods :256 patients with hypertension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of healthy education is only for patients I observed my group to conduct health education for patients, while family members of patients also carried out health education, 6mo after the evaluation of . Results: The observed after the implementation of family group strengthen the education, patient compliance and blood pressure control rate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p <;0.01. Conclusions: family strengthening education can enhance the hypertensive patients of the relevant knowledge, awareness, improve treatment compliance, effective control of blood pressure.
【Key words】 Hypertension; Family strengthening education; Compliance
原發性高血壓病是世界上最常見的心血管疾病,它既有發病率高、致殘率高、死亡率高的“三高”特點,又有知率低、服藥率低、控制率低的“三低”現象,已成為威脅人類生命的潛在殺手[1]。研究調查顯示,高血壓患者治療依從性不高,在沒有癥狀的患者中更為突出[2]。為探討提高高血壓病患者治療依從性的有效教育方法,筆者對高血壓病患者采取家庭強化教育,并進行對照研究,現將實施方法及結果報告如下。
1對象與方法
1.1 對象:選擇2007年1月至2008年12月在我院心血管內科住院的高血壓病患者256例,均符合“高血壓病”診斷標準[3]。全部病例排出繼發性或惡性高血壓、高血壓合并心肌梗死、心力衰竭、腦血管意外、肝腎功能衰竭等。隨機將患者分為觀察組(130例)和對照組(126例)。觀察組男69例,女,61例,年齡34~75歲,病程0.5~30a,并存疾病:高脂血癥32例,缺血性心臟病41例,糖尿病5例,對照組男65例,女61例,年齡38~78歲,病程0.5~32a,并存疾病:高脂血癥28例,缺血性心臟病43例,糖尿病6例。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病程、并存疾病,治療情況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均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健康教育方法:住院期間即對兩組患者建立健康檔案,進行高血壓病相關知識的健康教育,內容包括高血壓病基礎知識教育,藥物治療教育,飲食治療教育,運動治療教育,自我監測與并發癥防治知識教育等。出院時將患者個人健康檔案移交高血壓門診,將其姓名、性別、年齡、藥物名稱,家庭住址、聯系電話登記入冊,專人計算機管理,開通熱線咨詢電話,由專科護士隨時解答患者咨詢的相關問題。觀察組在此基礎上進行家庭強化教育,對患者及家庭主要護理人員進行治療指導,包括飲食評估,協助制訂運動計劃,了解患者家庭環境采取心理干預、特別進行了服藥專項指導,介紹藥物的適應癥、不良反應、藥物間相互作用等知識。糾正不良的用藥習慣,對服藥不規律或不重視的患者著重講解不規律服藥的危害,督促患者建立良好的服藥習慣。根據患者的病情及家庭經濟情況選擇合適的藥物類型和劑型。告之家屬正確的測壓方法,協助制定一張家庭測壓記錄表,將所有測量結果詳細登記。通知兩組患者出院后1~2wk到高血壓門診測量血壓1次,病情及藥物調整情況錄入記算機,定期整理分析。
1.2.2 評價方法:患者出院半年后采用自行設計的治療依從性調查表調查兩組患者的治療依從情況,內容包括飲食依從性,運動依從性,服藥依從性,自我監測,定期復查等情況。問卷調查由高血壓門診專科護士完成,采用統一指導語,解釋問卷的填寫方法和注意事項,由患者或家屬自行填寫。發放問卷256份(對照組126份,觀察組130份),均有效回收。對兩組患者進行血壓測定,并參照家庭測壓記錄進行療效評定。若舒張壓下降≥10mmHg,并達到正常范圍或舒張壓下降≥20mmHg為顯效。若舒張壓下降<10mmHg,降壓正常;舒張壓下降10~19mmHg或收縮壓下降≥30mmHg為有效。未達到上述標準為無效[4]。
1.2.3 統計學方法:采用χ2檢驗及Wilcoxon秩和檢驗,以P<0.05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 兩組患者治療依從性比較:兩組患者治療依從性比較觀察組高度顯著優于對照組P<0.01,見表1 。
3討論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人口的老齡化,高血壓病的發病率逐年增加,而一旦確定診斷,常須終身治療。調查結果顯示,兩組患者雖然在住院期間接受了健康教育,但效果還是有限的。個體在患病的情況下,社會家庭支持系統對其預后的影響是不容忽視的,良好的社會家庭支持有利于促進患者的身心健康[5]。通過對患者及家庭成員進行高血壓病相關知識教育,使患者家屬能積極主動參與并督導患者自我管理的實施,在心理及經濟上給患者關心、支持,減輕患者心理負擔,滿足其需求。本文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在按時服藥,改善不良生活方式,合理飲食,適當運動,自我監測,定期復查等方面依從性顯著高于對照組,且血壓控制情況顯著優于對照組(P<0.01),說明通過家庭強化教育,把高血壓治療原則及目標告訴患者及家庭成員,取得家庭成員的監督、支持和參與,掌握了疾病的相關知識,培養了合理的飲食和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了自我監測能力,從而達到有效控制疾病的目的。
原發性高血壓是由多個基因和環境因素影響綜合所致的遺傳性疾病。在不同病因的作用下,產生高血壓的病理生理機制也不盡相同,這就決定了每個高血壓患者對不同的降壓藥治療的反應也會有或大或小的差異[6]。因此,在抗高血壓藥物的選擇上必須因人而異,制定個體化治療方案。向患者及家屬講明堅持服藥與疾病控制的關系,了解藥物的名稱、用量、注意事項、可能出現的副作用及臨床表現等,使患者及家屬心中有數,一旦出現副作用及時與醫生聯系,采取相應措施,保證不中斷治療。通過家庭強化教育,了解患者情況,針對性地解決有關問題,指導家屬督促患者服藥。如為防止患者漏服錯服藥物,采用鬧鐘或把藥放在醒目處提醒患者,或用字體較大的彩色標簽標明服藥時間、服藥劑量以便于記憶。家庭強化教育能更好地促進家庭成員之間的交流,家庭成員給患者的支持,可消除疾病帶來的苦悶,保持良好的心態,這樣可以提高高血壓患者的治療依從性,有利于病情控制,減少并發癥的發生,提高生活質量。
參考文獻
[1]韓學杰, 張印生. 擺脫高血壓[M]. 北京:北京出版社, 2003. 9
[2]毛紅娟, 何丹丹, 王煬, 等. 提高原發性高血壓患者藥物治療依從性的護理對策綜述[J]. 中華護理雜志,2004,39(1):50
[3]劉力生. 高血壓[M]. 北京: 人民衛生出版社, 2001. 9
[4]吳兆蘇. 心血管系統疾病流行病學及防治[M]. 北京: 人民衛生出版社, 2002.219~223
[5]戴俊平, 趙振環, 陳志興, 等. 2型糖尿病患者的心理健康狀況調查及其焦慮抑郁情緒的多因素分析[J]. 中國康復, 2008, 23(4):243~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