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色av,短篇公交车高h肉辣全集目录,一个人在线观看免费的视频完整版,最近日本mv字幕免费观看视频

首頁 > 文章中心 > 建筑設計案例

建筑設計案例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建筑設計案例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建筑設計案例

建筑設計案例范文第1篇

【關鍵字】會議中心;可持續;能源;回收;再利用

可持續建筑如今已成為建筑設計的趨勢,但是“可持續”往往被誤看作是普通建筑的錦上添花,然而實際上可持續建筑在設計理念和設計方法上發生了根本性的改變,是建筑自身的被動節能,并非普通建筑的基礎上施以主動措施。

國外建筑師很早便開始有關可持續建筑設計的探索,試圖通過可持續設計的手段使建筑的美觀、堅固、實用與建筑的舒適度、能耗量及周圍的環境相聯系。很多優秀的可持續設計案例相繼誕生,它們很好地結合了當地社會、經濟、環境等條件,下面將要講述的多功能生態會議中心便是其中之一。

多功能生態會議中心位于英國某個生態主題公園中,此公園的原址是兩個廢棄的煤礦廠。當然生態公園的會議中心也是以綠色節能為主題,大量使用可再生、可循環利用、可降解的無毒建筑材料,在一定程度上減小對傳統材料的依賴,運用各種被動技術以減少建筑物在使用過程中環境的破壞和能源的消耗,從而實現了在建造、使用、廢棄拆毀工程中的可持續。

建筑師在主被動技術的應用方面,著重設計了建筑的自然通風、采暖制冷和自然采光系統,以盡量降低建筑對能源的需求,并用盡量少的可再生能源來滿足建筑的能源需求,而傳統的常規能源只作為可再生能源的一種補充。會議中心是個覆土建筑,一半的體量掩映在山坡中,屋頂的綠植是它與周邊的山坡融為一體,建筑自身也變成了園內的自然景觀。屋頂的草皮土壤為建筑提供了天然的保護層,冬暖夏涼,屋頂順勢山坡形成一定的角度,減少了不利風向的影響;建筑的結構墻構造也是著眼于節能可持續的特殊結構,它是內部填滿混凝土塊的金屬筐,并在中間夾一層300mm厚的隔熱層,暴露在外側的混凝土塊具有良好的保溫性能,可充當保溫材料;窗戶為三層夾氣玻璃窗,內充氪氣,玻璃的反射涂層一方面吸收太陽能一方面減少玻璃的熱損失;另外建筑還有良好的氣密性設計。基于以上的一系列設計措施,會議中心的具有強大的保溫隔熱系統。

與此同時,自然通風系統、自然采光系統、太陽能采暖系統,也大大降低了對常規能源的依賴。

會議中心采用的熱交換自然通風系統,與BedZED住宅項目的自然通風系統概念相似。建筑實現自然通風,從而避免了主動制冷制熱技術的使用,比如空調系統,從而避免了對自然環境和使用者身體健康的影響。熱交換系統也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通風帶來的熱量損失,使建筑達到真實的節能效果。

主會議廳的屋頂上安裝有大量的太陽能熱水器,這是此建筑太陽能采暖系統最主要的能量來源。為了盡可能多地獲得能量,增大太陽光直射的接觸面積,主會議廳屋頂向南傾斜,為太陽能集熱板提供了吸收入射太陽光線的最佳角度。此處安裝有兩種不同性能的集熱器:晴天時,主要是平板集熱器吸收太陽能;陰天時,敏感的真空管集熱器起主要作用。建筑的基礎則被設計成一個混凝土蓄水池,其上附有400mm厚的隔熱層。因為這個超級隔熱層的存在,在冬季,夏季儲存的熱水可以用來采暖。另外,場地上安裝的風力發電機和屋頂上的太陽能光電板可以提供電能,一部分被水泵用來使水在建筑中循環,一部分用作室內的照明。在冬季極度寒冷時,水的溫度往往偏低,不能滿足熱舒適度的要求,此時安裝在休息大廳的高效燃木鍋爐將會起作用,繼續加熱使水溫升高以滿足室內熱舒適的要求。而用作高效燃木鍋爐燃料的木材都來自速生林,管理良好,每砍伐一棵樹便栽種一顆樹來補充,以實現對環境的零影響及建筑的可持續性。

在材料可持續性上,建筑師的設計理念是:減少新材料的使用,盡可能使用舊場地中回收的可再生材料,以避免新材料生產過程中能源的消耗,盡量減少建造過程中的建筑垃圾。此會議中心的材料約80%是直接回收或者再生后的,因此會議中心也被戲稱為垃圾建成的建筑【1】。

作為可持續建筑,在選擇材料的時候,除了要考慮到建造及使用過程的耗能外,適當減小建筑廢棄拆毀后對自然環境的不利影響也是很重要的。在建筑設計選擇材料時,建筑師對每種材料產品的生產耗能和對自然環境的影響進行了精細的對比調研,放棄使用含聚氯乙烯等有毒化學物質的材料,真正意義地實現綠色建筑的可持續性。

結語

多功能生態會議中心,本身是生態技術和可持續理念的教育基地,在綠色節能技術的推廣中起了重要作用。另外它的設計和營造過程,對以后的生態建筑項目具有很好的借鑒意義。

參考文獻

[1]A. Pearson. These buildings are rubbish. Building. January, 2001, pp. 40-45.

建筑設計案例范文第2篇

項目基地位于主城區東北部蘭花片區,太岳路北側,蘭花路西側,緊鄰城市公共綠軸。用地周邊分別為:商業金融用地、居住用地、教育用地、公共設施用地。基地地形北高南低,高差較大,平均高差約為10米。本項目總建筑面積約25萬平方米(計容建筑面積為18萬平方米,地下部分為7萬平方米)。地下室兩層,地下二層用于停車庫、設備用房,地下一層用于商業、設備用房。裙樓六層,用于酒店、會議、會展和商業。塔樓部分由兩棟塔樓組成,其中主塔樓用做辦公、酒店客房,約150米高。副塔樓用做宿舍,約89米高。項目功能由酒店、會議、會展中心、辦公、商業和宿舍及其配套6個功能組成,功能類型多樣。作為完善城市功能的綜合性建筑體,除建立自身內在的聯系體系之外,還應與周邊的區位及環境資源充分結合,形成建筑內外互動互補的城市序列。使項目成為城市綠軸乃至整個城市的一個重要的節點。

設計理念

再筑鳳棲臺

該城市古稱澤州又稱‘鳳凰城’,是華夏文化的發祥地之一。本地“鳳來棲”的美麗傳說給城市帶來富饒的自然資源和深厚人文底韻。作為承載國際會展,會議,商業服務為一體的國際會展中心,展示城市形象的重要窗口,設計應能反映城市的氣質,方案本著“鳳來棲”的這個美好愿景,塑造具有地方特色文化內涵的國際會展中心。

活力核心帶

本項目主要由商業服務設施和城市公共設施兩功能塊組成,我們主張從整體區域出發進行功能布局:商業、辦公、酒店及其宿舍配套靠北側布置,與基地北側商業金融用地形成呼應,適合城市生長的脈絡。會議、會展中心沿基地南側布置,與南側城市公共空間,形成相對集中的公共區域,并在南側依次形成會展室外擴展廣場、入口廣場,禮儀廣場,并與城市公共廣場形成很好的序列。各功能塊結合室外地勢高差由一條由北至南的‘活力核心帶’緊密聯系在一起,方便各功能體相互交融,讓各種事件發生共生互補的聯系,同時提供富有趣味的戶外擴展空間。

綠色軸線

設計中東西向綠色軸線的置入,把公共綠帶向基地內側進行延伸,是‘活力核心帶’的綠色擴展空間。

建筑設計

設計中會議中心,會展中心通過共享大廳聯合在一起,組成大體量的城市公共建筑,橢圓形建筑界面為城市各個方向提供良好的界面,共享大廳為會展形象主入口會議中心輔助入口,并通過活力核心帶聯系酒店和商業,有效帶動商業配套功能,同時形成會展北側的人行入口,讓各方向人流能方便進入會展中心,會議中心形象出入口設置在基地東側,面向城市綠軸,景觀視野開闊,靠近酒店及宴會廳,方便使用。酒店配套和商業動線統一考慮,聯系緊密,這樣各功能塊可以相互補充,相得益彰,避免重復。康樂中心設在5-6樓連接體內,酒店和宿舍勻可方便到達。主塔樓高148M,共36層,20-36層為酒店客房,8-18層為辦公用房,標準層設計方正實用,合適的進深保證良好的采光通風。

交通組織

我們主張通過一條串聯基地南北廣場的“活力核心帶”組織人行交通,通過一條貫穿基地東西的“綠色交通樞紐”組織場地車行交通,兩大流線立體設置,簡化處理基地南北10米高差,形成人車分流、互不干擾的動線體系,建筑利用場地高差形成多層級的進入形式,商業可實現雙首層進入,形成豐富的商業動線。雙環路的綠色樞紐有效的組織各建筑車行交通,在入口處分別設置會議中心、會展中心公共落客區,綠色樞紐的上環路組織辦公、商業、宿舍及宴會落客接送流線,下環路組織會展、會議的地面停車區和貨運流線。酒店和商業后勤流線就近下地下車庫,通過垂直交通到達各區域,與辦公、商業、宿舍的落客區互不干擾。酒店沿曉莊路設單獨車行出入口。集中化的環形路網解放出大量人行空間,各人流均可方便進入各建筑群體,通過‘活力核心帶’組織起有效的聯系(如圖1)。

建筑表情

建筑設計案例范文第3篇

關鍵詞:信息時代;檔案館;設計理念

檔案館是一定社會條件下的產物,檔案館和圖書館、博物館、美術館、文化館一起,是很具品位和特色的文化場所,其建筑是與所在行政區域或國家歷史相匹配的標志性建筑,已成為衡量一個城市(地區)和國家文明程度、管理水平和發展水平的重要標尺之一。

當今電子信息技術日新月異,檔案館建筑從建筑風格、平面設計、內外環境設計以及管理等方面,都令當代建筑師和檔案館專家們感到既困惑又興奮。因此,我們在建設一所新的檔案館時,不僅需要新技術,而且還需要能展示檔案館信息環境中新形象的建筑。建筑與設計在新的信息時代將發揮其特殊的作用——創造新穎獨特的建筑效果,使人們從建筑外觀上就能感受到其所表現的內涵。

1 信息時代對檔案館建筑的影響

1.1 檔案館社會功能的開拓

檔案館的功能屬性包括自然功能和社會功能。檔案館的自然功能能夠超越時空,只有量的增減而無質的變化;檔案館的社會功能卻要接受社會制度和一定發展階段的影響,隨時發生變化并作相應調整。現代社會正邁向信息時代,檔案館的社會功能也相應發生變化,如有的檔案館建立了檔案寄存中心、圖書資料中心、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等,還有檔案價值鑒定評估、技術服務等中介服務機構的大量出現,大大拓展了檔案館的社會功能。

1.2 現代信息技術的高速發展

信息化技術在檔案方面的應用,使電子文件在信息采集、管理及利用各方面與傳統紙質檔案有很大的不同,從而帶來管理模式、運作程序、技術方法等諸方面的變革,數字檔案館、網站的建設,網上提供利用已成為檔案現代化建設發展的方向。這些變革與發展都對檔案館的建筑提出了新的要求。

2 信息時代檔案館的建筑設計理念

2.1 開放的檔案館

2000年的全國檔案工作會議明確提出:要轉變觀念,改變認識。把檔案館建成“兩個基地,一個中心。”即檔案保存基地,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檔案信息服務中心。時代要求檔案館從封閉走向開放,檔案館的功能也要由檔案保存、檔案借閱、技術管理3種模式轉變為保存、借閱、技術管理、對外開放4種模式。檔案工作理念的改變,導致了建筑設計理念的變化。

2.2 智能化的檔案館

新檔案館建筑最受關注的是建筑師如何處理好數字化信息與檔案的關系,構建智能化的空間。可以說,智能化的建筑是信息時代的必然產物,隨著建筑智能技術的發展,智能化建筑技術逐步應用于檔案館建筑之中。作為現代化智能建筑,應設立3A系統,即樓宇自控系統(BAS)、辦公自動化系統(OAS)、通訊自動化系統(CAS)。智能化建筑是將建筑物的結構、系統、服務和管理4個基本要素進行最優組合,提供一個安全、方便、舒適和高效的工作環境。信息時代檔案館的設計應將其功能需求、信息化、智能化及現代技術充分結合,從而使其既有傳統檔案館的優點,又能適應現代化管理需要。

2.3 綠色的檔案館

社會的發展使建筑能耗問題已引起我國政府的高度重視。從建筑的全過程看,目前我國單位建筑面積能耗是發達國家的2-3倍以上,整個建筑能耗占我國全部能耗的50%。因此,發展綠色建筑刻不容緩,推動綠色檔案館將成為我國未來檔案建筑主流。根據綠色建筑的定義。綠色檔案館至少應該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的含義:①在規劃領域,綠色檔案館首先強調辨識場地的生態特征和開發定位。②在設計領域,綠色檔案館采用建筑集成設計方法并遵守環境設計準則,將檔案館作為一個完整的系統,綜合考慮建筑的間距、朝向、通風、形狀、結構體系、圍護結構等因素。③在施工領域,綠色檔案館的目標是減少對環境造成嚴重影響。對所使用的燃料、電氣產品、建筑用材、用水設施均選用綠色環保產品。

3 檔案館建筑設計實例

3.1 總體布局

某市檔案館位于市中心城區西北側,職業學院的南地塊,與某市博物館緊鄰,西、南面兩面均有城市次干道,規劃總用地0.893 hm2,實際用地0.795 hm2,博物館按“地一級”的要求興建,擬建建筑面積為12 600 m2,總投資3 000萬元。

檔案館建筑用地為長方形,東西面寬小,南北進深大,這種場地的特點,決定了方案大致的合理布局,應該是前面為裙樓,后面為檔案館主樓。

在總體布局上,充分考慮了當今檔案館的設計趨勢,以及南方建筑的特點,根據相對寬松的用地,‘采用了傳統檔案館典型的空間布局,并考慮南方建筑對自然通風采光、降低能耗的要求,將對公眾開放的裙房和主樓拉開一段距離,以形成內部的院落和綠化空間。

在建筑的南面,設置了步行入口和大片的樹林,機動車人口在用地的西北角,內部道路可以環繞建筑物,建筑的周邊,還設置了綠化和荷花池。

3.2 設計構思

檔案館作為城市各種主要檔案收集、整理、儲藏的場所,應力求反映檔案館的特征。設計構思從場地、功能和城市文脈分析人手,并結合當代檔案館發展的趨勢,通過整體的形象,力求展現出檔案館簡練大方、整體大氣的特點。

設計采用裙房和主樓組合的模式,來反映檔案館最基本的功能要求,裙房部分對外開放的公共空間,猶如兩個疊合的檔案盒,其巨大的懸挑,表明了建筑所具有的重要性。而主樓和裙樓之間的院落和綠化空間,能很好地滿足了建筑的通風和采光。

建筑的外墻,吸取了檔案館卷宗排列時的特點,將其轉化為一種立面上不斷變化的開窗方式。而主樓和裙樓彎曲的建筑邊緣,就像一個把各種卷宗收集起來的盒子,寓意這是一個城市的檔案建筑。

3.3 平面設計

檔案館裙房共兩層,其平面為方形,設計采取開放的布置方式,將人口大廳和各種功能組織在一起,人口大廳的西側,為樓梯和自動扶梯,通過樓梯一側的分隔墻,劃分為公共部分的功能空間。

二層除了報告廳外,不設任何封閉的墻體。開放、高大的空間,賦予檔案館鮮明的個性,而位于南面的玻璃幕墻,則可以使公眾毫無遮擋地觀看到室外的大片樹林。

裙房和主樓之間設置的橋梁,既是相互聯系的通道,也是觀景、休息的廊道。

考慮檔案庫房的要求,設計將主樓的交通設施布置于兩端,從而為檔案館提供了巨大的儲存空間。主樓一層的西面,為辦公入口,門廳一側設置有檔案接收用房。主樓一層除了部分為開放的閱覽、目錄、咖啡、餐廳等用房外。其余為內部用房,2~6層均為內部的辦公以及技術用房。檔案庫房設置于主樓的7~10層。地下室為水電空調設備用房。

3.4 建筑造型

檔案館力求體現檔案館的特點,在設計中尤其注重對整體的把握。

比如裙房,是兩個疊合在一起的體塊,一層的外墻完全采用玻璃,它一方面為室內大廳提供了充足的光線,另一方面,透明的玻璃使二層看上去好象懸浮起來,脫離了地面;二層的造型,東西兩面采用上下彎曲的實墻面,以遮擋陽光的直射,它也暗示某種類似卷宗的意味,而懸浮的建筑體塊,強化了檔案館在城市中的重要性。

主樓采用簡潔的設計手法,包裹立面的建筑邊框,和裙房一起形成設計語匯的一致與對應,而墻面上。類似卷宗的開窗方式和墻面處理方式,增強了檔案館建筑的特點。整個建筑在造型上力求簡潔、抽象、具有力度。通過現代的設計手法,賦予建筑強烈的個性。

3.5 消防與疏散設計

建筑設計案例范文第4篇

關鍵詞:建筑;給排水系統;設計

一、工程概況

本工程建筑面積52.06萬 m ,為地鐵車輛段上蓋物業工程,0.00m層為地鐵車輛段、局部有住宅大堂、生活及消防水池和水泵房、雨水回用水池及泵房、垃圾處理站;9m層為車庫、商業、柴油發電機房、變配電房、住宅配套用房等;15m層包括塔式住宅、板式住宅、幼兒園等,住宅消防車道位于15m平臺,平臺上的住宅為20層~35層,最高建筑高度為99.2m.

二、系統設計方案

2.1 生活給水系統

2.1.1水源

水源為市政環狀管網,據甲方提供的資料本地區市政供水壓力約為0.30MPa。

給水水源由深南路市政給水管道引入兩路DN200供水管,在紅線內成環,供給室外消防用水、地下水泵房內生活水池、消防水池的補水、裙房商業用水、室外綠化及澆灑用水、游泳池補水。

本工程需采取增壓供水的量為724.5 m3/d,地下室設置200m3生活儲水池,分為兩隔,生活儲水池采用不銹鋼裝配式水箱。

2.1.2系統設計

市政給水壓力為0.30MPa,生活給水系統采用分區給水方式:

地下室沖洗地面、裙房商業用水、室外綠化及澆灑用水、游泳池補水均由市政壓力直接供水。三層及以上辦公、酒店式公寓1、空調補水:水泵-水箱聯合供水,辦公樓屋頂設置40立方的水箱,供辦公樓、酒店生活水及辦公樓屋面空調冷卻塔補水。四層及以上酒店式公寓2:均采取水泵-水箱聯合供水,公寓屋頂設置40立方米的冷水箱,供公寓生活冷熱水。水箱出水管上設置紫外線消毒裝置。公寓按最低衛生潔具承壓不超0.35MPa分區,供水分區為:

1區:4至10層,由屋頂水箱供水,各樓層用水點采用支管減壓閥,閥后壓力0.15MPa。

2區:11層至17層,由屋頂水箱供水,各樓層用水點采用支管減壓閥,閥后壓力0.15MPa。

3區:18層至24層,由屋頂水箱供水。

4區:25層以上,由屋頂水箱-增壓穩壓泵聯合供水,保證供水壓力不低于0.15MPa。

2.2 熱水系統

本工程裙房餐飲廚房熱水采用燃氣熱水裝置,由廚具專業公司設計施工

酒店式公寓1、酒店式公寓2:設24h集中熱水供水系統,熱源為溴化鋰機組提供的高溫熱水,熱源供水水溫為90℃, 回水水溫為74℃;熱水供水溫度60℃,回水溫度55℃,冷水計算溫度10℃,用水點混合水溫40攝氏度。

考慮到酒店式公寓1、酒店式公寓2設置24h冷熱水供應,水壓要求相對穩定,供水舒適度、安全度要求高,故熱水供應系統形式同冷水系統,均采取水泵-水箱聯合供水方式,熱水系統的豎向分區均同冷水系統。公寓及商業每個用戶熱水用水點設遠傳水表,用水量數據顯示在管理中心。

2.3 污、廢水系統

3.3.1住宅的污水與廢水采用分流制,在9m層管溝內合流排至管溝內污水井。按本工程給排水專業統一技術措施要求生活污水直接排入市政污水管網,由附近污水處理站統一處理。

3.3.2廚房排水經隔油池一次隔油處理后排入市政污水管網 (隔油器位置待餐飲廚房位置確定后設置在各管溝內)。

3.3.30m 層及9m層每個集水坑設 2臺潛水泵,互為備用,輪換工作,水泵啟停由集水坑水位控制到啟泵水位時,1臺泵啟動,當降至最低水位時停泵。如果水位繼續上升至報警水位時,兩臺泵同時投入工作。當水位達到報警水位時,由音響及燈光向值班室報警。

2.4 雨水系統,空調冷凝水系統

2.4.1屋面雨水采用內排水,經雨水斗收集后排至 9m層管溝內檢查井,然后排至室外雨水干管。屋面雨水設計重現期為 10年,屋頂及 16m平臺按 50年設置溢流口。

2.4.2室外地面雨水設計重現期

根據深圳市暴雨強度公式計算其雨水總排水量:Q=3940.65(L/s值

深圳市暴雨強度公式:q= 998.0002(1+0.568LgP) / (t+1.983)

2.4.3 空調冷凝水在室內自成排水系統,經匯集后排至排水溝或間接排入室外雨水口。

2.5 消防系統

2.5.1室內消火栓系統

⑴本工程消防用水水源為市政給水管網,各單體消防用水量為:各塔樓及板樓住宅室外消火栓30L/s,火災延續時間2h;室內消火栓40L/s ;幼兒園室外消火栓 20L/s,火災延續時間 2h;室內消火栓 20L/s,火災延續時間按取較大值原則。本工程消防用水量取住宅用水量值 (即上述第一條 ),一次火災設計總用水量(含室內、外消火栓系統、自動噴水滅火系統)為720立方。消防水池有效貯水容積為 720立方蓋。

⑵本系統分高、低兩區 ,設一組消防泵供水:

低區:0m層 ~18F 由低區供水管減壓供水;閥后壓力為 1.0MP8。

高區:19F~35F 由高區供水管供水;工作壓力為 1.5MP8。

⑶12號樓屋頂設高位消防水箱,有效貯水容積不小于 18立方,保證滅火火初期消防用水。

⑷本系統采用單栓消火栓箱。箱內設 DN65mm消火栓 ,L=25m麻質襯膠龍帶一條,? 19mm水槍一支 ,JPS09-19自救式消防卷盤一套。消防按鈕和指示燈各一個。

2.5.2自動噴水滅火濕式系統

⑴本工程9m層車庫按中危險Ⅱ級設計,噴水強度為8L/Min.m,作用面積160m自噴淋流量為30L/s,火災延續時間2h(按《關于前海灣地鐵上蓋項目消防協調會議的匯報》編號 820081112)。

⑵本工程自動噴水滅火系統不分區,車庫、超市按中危II級設計,其余均按中危險 I級設計,用水量為30l/s彎噴頭主要設置在車庫、商業等位置.火災初期用水均由屋頂高位水箱供給。高位水箱與消火栓系統共用。

⑶每個報警閥控制噴頭數量不超過800個。供水動壓>0.4Mpa的配水管上水流指示器前加減壓孔板,其前后管段長度不宜小于 5倍管段直徑。

⑷噴頭選用

①直立型、下垂型噴頭與梁、通風管道的距離宜符合下表的規定。

②直立型、下垂型標準噴頭的濺水盤以下 0.45m,其它直立型、下垂型噴頭的濺水盤以下 0.90m范圍內,如有屋架等間斷障礙物或管道時,噴頭與鄰近障礙物的間距宜符合下表的規定。

③當梁、風管、排管、橋架等障礙物的寬度大于 1.20m時,其下方應增設噴頭。

④直立型、下垂型噴頭與不到頂隔墻的水平距離,不得大于噴頭濺水盤與不到頂隔墻頂面垂。

⑤直立型、下垂型噴頭與靠墻障礙物的距離,應符合下列規定。

障礙物橫截面邊長e小于 750mm時,噴頭障礙物的距離,應按公式 a≥(e -200)+b確定。障礙物橫截面邊長e大于或等于 750mm或 a的計算值大于 1.7m(或 1.8m)時,應在靠墻障礙物下增設噴頭。

三.結語

總的來說,給排水系統與我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一些設計施工中的細節處理不細致,常常給住戶帶來諸多問題,設計及施工人員,應本著技術、安全、美觀、實用、經濟的原則,在實踐中努力創新,將問題消除于萌芽狀態。本設計方案合理,符合現行規范的要求,在技術和經濟兩方面做到優化設計。

參考文獻:

(1)《建筑給水排水設計規范》GB50015-2003(2009年版)

(2)《建筑設計防火規范》GB50016-2014

(3)《消防給水及消火栓系統技術規范》GB50974-2014

(4)《民用建筑節水設計標準》GB50555-2010

建筑設計案例范文第5篇

1、按照建設部頒發的《建筑安全檢查標準》(jgj59-99),建筑企業施工現場合格率達到100%。其中一二級企業施工現場,優良率達到30%以上;三級企業施工現場優良率達到20%以上。

2、依據《遼寧省建筑施工現場文明施工管理規定》,樹立30個以上安全生產文明施工樣板施工現場,帶動本地區建筑施工現場達到標準。

3、杜絕使用國家有關部門指定淘汰的吊車。

4、死亡事故結案率達到100%。5、建筑工程事故百億元產值死亡率控制在7人以內,減少一般事故,遏制三級以上重大事故發生,杜絕特大傷亡事故。為實現上述工作目標,重點做好以下幾方面工作:一、認真宣傳貫徹執行《條例》,依法加強建設工程安全工作《條例》是我國第一部規范建設工程安全生產的行政法規,對于依法加強建設工程安全生產工作具有重大意義。為做好《條例》的宣傳貫徹工作,進一步提高我市建設系統安全生產管理工作,使廣大干部職工深刻領會《條例》精神,建委決定于上半年分期舉辦《條例》學習培訓班,并充分利用報紙、網絡等新聞媒介廣泛進行宣傳。各單位要認真制定學習貫徹《條例》工作計劃,企業內部要舉辦多層次、多形式的培訓班。特別是建筑業和工程監理企業要針對實際,開展好全員學習活動,重點對一線作業人員進行崗前培訓教育。二、全面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企業安全生產責任制的建立和實施是2009年安全生產檢查的一個重點。各企業要建立健全嚴格的安全生產責任制,一級抓一級,逐級抓落實。同時要在責任制的落實上下大力氣,不斷探索,制定出符合企業自身特點的落實辦法,使安全生產責任制真正落到實處。三、進一步加大檢查監管和處罰力度2009年繼續落實遼寧省建設系統“十五”期間安全達標方案,廣泛開展施工現場安全達標和創建文明工地活動。同時轉變工作重點和工作方法,從重點監督檢查企業施工過程實體安全,轉變為重點監督檢查企業安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旬阳县| 商河县| 申扎县| 昌都县| 嘉义市| 万载县| 永寿县| 潞西市| 竹山县| 新和县| 紫阳县| 池州市| 长岭县| 盱眙县| 广宗县| 安宁市| 济阳县| 盐池县| 高要市| 商都县| 绿春县| 万年县| 华池县| 色达县| 孙吴县| 延川县| 汝阳县| 邢台市| 嘉禾县| 威宁| 四会市| 洛隆县| 武夷山市| 拜城县| 清水河县| 济阳县| 茂名市| 博野县| 扶沟县| 石屏县| 乌鲁木齐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