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圖書管理系統解決方案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關鍵詞] 智能算法 圖書管理系統 關聯分析 聚類分析
1.引言
隨著圖書館館藏資源的不斷增加,圖書館資源管理的難度也不斷加劇。從上世紀八十年代圖書館管理的自動化變革開始到如今大多數圖書館自動化管理系統的使用時間均已超過15年。在15年間產生的各類歷史數據如資源搜索記錄、讀者借閱記錄、圖書采購記錄等,已變成一筆寶貴的財富,然而,受到現有管理系統功能的限制,這些數據僅能作簡單的存儲及查詢,其無法進行開發利用。在對圖書管理系統的多年開發和研究中,人們發現各類智能算法的數據挖掘能力將能夠大大提升圖書管理系統的管理能力及對數據的利用深度。本文將概括介紹近年來提到的一些智能算法在圖書管理系統中的應用實例,并展望智能算法在圖書管理系統中的應用前景。
2.智能算法在圖書管理系統中的應用
智能算法是指在各類復雜問題中,能夠從大量復雜、模糊、隨機的應用數據中找出數據產生規律,并對其進行自我啟發式優化的計算機算法。通過智能算法從各類大型管理系統的數據庫中挖掘出來的規律和知識可以用在查詢響應、決策支持、信息管理等許多方面。通過研究人員多年的研究,該類算法在圖書館系統中的應用研究已取得一定成果,本部分將著重介紹幾類經常被提到的算法利用方式及實驗效果。
2.1 關聯分析算法
關聯規則挖掘技術由R.Agrawal于1993年提出,其強大的數據挖掘能力,在金融業、工業領域及圖書管理系統等大型數據庫中得到充分運用[1]。
關聯規則分析技術算法的主要思想是首先尋找給定數據集中的頻繁項集,然后通過頻繁項集生產強關聯規則[2]。在針對圖書管理系統的應用研究中,其主要包含三個步驟:第一步:將相關讀者數據經過預處理形成讀者數據事務庫;第二步,迭代識別事務數據庫中所有支持度不低于用戶設定閥值min_sup的頻繁項集;第二步,在頻繁項集中構造所有滿足最小置信度閥值min_conf的關聯規則,得到相應的讀者行為規律。算法的復雜度主要受到項數、事務數、事務平均寬度等因素限制,因此在實際應用中存在以下缺陷:頻繁掃描數據庫、不適用于稠密集的關聯規則挖掘、可能生成的關聯規則過于龐大等。針對這些缺陷,近年來不少學者提出了改進策略,如基于逆向運算的優化策略、基于哈希表的優化策略、基于劃分的優化策略等[3]。在關于將關聯分析算法應用到圖書管理系統的研究中,主要包括以下幾類:
(1)2009年鮑靜提出了一類基于數據預處理技術和經典關聯分析方法Apriori算法的讀者借閱挖掘工具,并利用該工具對安徽省圖書館圖書流通數據進行關聯挖掘,仿真實驗結果表明,通過引入興趣度對挖掘出的關聯規則進行分析,證明該讀者借閱挖掘工具可以實現對讀者興趣度的分析,從而幫助圖書館館員為讀者提供個性化服務[4];
(2)2010年陳康提出利用改進的Eclat算法設計圖書推薦系統,該改進算法源自Zaki提出的一種比較典型的深度優先搜索和交叉計數的頻繁模式挖掘算法。改進算法充分利用了垂直數據表示和交叉技術的高效優勢,直接在垂直數據表示的數據集上通過廣度優先搜索和交叉計數產生頻繁項集。仿真實驗結果表明該算法可以在大數據量的情況下實現關聯規則的高效挖掘,產生的知識庫在圖書推薦系統中取得了良好的應用效果[5];
(3)2011年林郎蝶、王燦輝提出了一類基于劃分優化策略的改進Apriori算法――L-Apriori算法,該算法利用《中國圖書館分類法》將圖書按分類號信息進行分類形成子圖書館,算法首先在各子圖書館中進行關聯規則的挖掘,再將所挖掘到的關聯規則進行整合,從而得到最終的挖掘結果[3]。該算法的優勢在于通過劃分優化后,L-Apriori算法的空間復雜度僅為Apriori算法的1/n,其中n為子圖書館的個數。
2.2 聚類分析算法
聚類分析(Cluster Analysis)是數據挖掘技術中的一種典型方法,該類算法可在要劃分的類未知的情況下,將數據對象分組成不同的類。聚類的基本方法在建立基于分析對象的數據矩陣或相異度矩陣中,通過計算對象之間的距離來衡量對象之間的相似性或相異性,從而對數據對象進行分類。由于該技術仿真了一個無監督的學習過程,因此被廣泛應用于各類大型數據庫中。現有的聚類技術種類很多,主要有層次方法、劃分方法、基于密度的方法、基于網格的方法、基于模型的方法等[2]。目前,在針對圖書管理系統的研發中,研究人員嘗試將多種基于聚類分析技術的算法使用在圖書管理系統中,并在仿真實驗中取得了一些成果。下面內容將具體介紹幾類算法。
(1)2010年武建偉、俞曉紅、陳文清等人提出了利用基于密度的動態協同過濾算法改進現有的圖書推薦系統[6]。與傳統的靜態協同過濾算法不同,動態協同過濾算法首先利用模糊隸屬函數根據讀者借閱圖書的時間長度篩選出讀者對借閱圖書的興趣度,并利用基于密度的DB-SCAN算法在按中圖法劃分的區域中進行聚類操作,從而建立用戶的興趣模型。在數據的增長和變化中,用戶的興趣聚類區域密度及權重將發生變化,從而實現動態的協同過濾推薦[6]。在仿真實驗中,作者以洛陽理工學院圖書管理系統讀者借閱數據為實驗對象進行仿真計算。結果表明,改進后的動態算法在鄰居數從5增加到26時,其平均絕對偏差值均小于靜態算法0.05,說明基于密度動態的協同過濾推薦算法在預測讀者興趣度方面精度更高[6]。
(2)2011年楊雪霞提出利用遺傳算法(Genetic Algorithm,GA)為模糊K-prototypes尋找初始聚類中心的GA-FKP算法,并取得了良好的仿真實驗效果[7]。模糊K-prototypes(Fuzzy K-prototypes,FKP)算法可以針對由多類型數據構成且分類模糊的數據集合進行分類,然而FKP算法存在易陷入局部最優解和初始化敏感的缺點,為解決這個問題,楊雪霞提出了利用遺傳算法幫助FKP算法進行選取初始參數,然后通過KFP算法對個體進行優化從而得到最終結果。在GA-FKP算法的數據結構中對遺傳算法在知識表示方面的缺陷做了很好的處理:使用聚類中心來表示組成問題的結果,即一個聚類中心向量表示一個基因,而所有聚類中心則組成了遺傳算法中的個體,如公式2-1所示。個體Y中的每個基因表示如公式2-2所示。
公式2-1
公式2-2
其中,表示個體結構,為i位置基因,N為樣本數,K為目標聚類數[7]。利用該類編碼方式,解決了遺傳算法與KFP算法間的接口問題,使得兩類算法可以相互融合,從而形成適合處理讀者細分問題的GA-FKP算法。在仿真實驗中,作者選用了河南師范大學圖書館2006年到2010年的讀者數據集進行細分,通過細分結果可以幫助館員了解不同類型讀者對圖書的利用狀況,從而為讀者提供更好的個性化服務。
(3)2011年茹蓓、趙芳提出了利用K-means算法分析讀者借閱行為,為圖書館管理提供有用信息。K-means算法是去類算法中的經典算法之一,該算法首先接收輸入量k,并把n個數據對象劃分為k個聚類,然后基于對象之間的距離來計算相異度[8]。算法的主要流程包含四個步驟:第一步,隨機選擇k個對象,以每個對象為中心來代表數據集將被分成的k個類;第二步,根據“距離中心最近”的原則,尋找與對象相似的類并將其劃分到相應的類中;第三步,完成對象分配后,計算每一個類中所有對象的平均值,作為新的中心;第四步,根據“距離中心最近”的原則,重新劃分所有對象。反復執行第三步和第四步,直到所有產生的類沒有變化為止。利用該算法,可以將分散的讀者借閱數據進行有效劃分,找出讀者借閱行為中的規律,從而幫助圖書館管理人員制定相應的服務方案及館藏發展計劃。
3.前景展望
隨著圖書管理系統研究的不斷深入,及讀者對服務質量要求的不斷提升。圖書館的作用早已不僅僅只是借閱圖書。為各類讀者提供個性化服務,為學校提供教學、科研和發展規劃的有效信息資源已成為當前圖書館員的工作目標。然而,要從海量的系統數據中,挖掘出并準確把握住不同讀者的需求,找出最有效的資源是當前圖書館界的難題。智能算法的出現,為解決這一難題提供了很好的解決方案,因此,眾多研究人員進入到這一領域進行了積極嘗試并獲得了良好的實驗效果。隨著研究的不斷深入,相信這些算法將不斷成熟,并最終應用到實際的圖書管理系統中。
參考文獻:
[1]趙霞彤.數據挖掘技術在圖書管理系統中的應用[D].南京:南京郵電大學,2009.
[2]朱福喜,杜有福,夏定純.人工智能引論[M].武漢大學出版社,2006.283-305.
[3]林郎蝶,王燦輝.Apriori算法在圖書推薦服務中的應用與研究[J].計算機技術與發展,2011,5(21):22-28.
[4]鮑 靜.關聯規則挖掘及其在圖書流通數據中的應用研究[D].合肥:合肥工業大學,2007.
[5]陳康.基于Eclat算法的圖書推薦系統仿真[J].計算機仿真,2010,9(27):311-314.
[6]武建偉,俞曉紅,陳文清.基于密度的動態協同過濾圖書推薦算法[J].計算機應用研究,2010,27(8):3013-3015.
[7]楊雪霞.基于聚類的圖書館讀者細分算法研究與應用[J].福建電腦,2011,6:9-10.
[8]茹 蓓,趙 芳.聚類算法在圖書館中的應用[J].新鄉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1,1(28):41-43.
圖書資產主要包括紙質圖書、紙質期刊報紙和電子資源。本文主要是針對紙質圖書的清查進行詳細的介紹,期刊目前主要是按年裝訂成冊后貼上條碼按紙質圖書進行管理,報紙也是按月或年進行分類存放管理。
一、圖書資產清查的思路
圖書資產清查的目的:一是要弄清楚丟失圖書的數量 ,也就是館藏信息與現存圖書實物之間的差;二是要弄清楚圖書資產的價值、每年購買圖書的經費和總經費使用情況。任何一本書成為館藏圖書之前,采編人員首先都要給其貼上一個唯一的標識條碼,因此要對館藏進行清點,必須提取圖書的條碼信息[2],然后根據提取的條碼信息從館藏中調出相應的圖書信息。因此圖書資產清查的主要思路是從圖書管理系統調出所有館藏圖書和所有借出圖書,然后提取現有館藏圖書(exist book)的條碼信息,則丟失圖書的數量可由下面的公式得出:丟失圖書的數量=所有館藏圖書數量-所有借出圖書數量-現有館藏圖書數量。[3]圖書資產價值則是現存圖書的總價值。
二、圖書資產清查的準備工作
首先,要確定圖書清點的時間和參與圖書清點人員的分組。本館根據實際利用寒假學生不在校之際進行圖書清點,圖書數量根據圖書管理系統統計約41萬冊圖書,去掉借出的圖書數量約2萬冊,要實際清點的圖書數量約39萬冊,參與清點的人員共18名,分6組,每組3人。實際清點之前預計每天按6小時計,每組能清點的圖書數量約5 000冊,約13天能清點完成。
其次,圖書條碼提取方案的確定。提取圖書條碼信息要用到條碼掃描槍,建議購買目前市場上常用的商品盤點設備手持條碼掃描槍,它其實就是一個終端設備[4],掃描的條碼可以保存在終端設備上,一般都具備功能,如果重復掃描條碼,會有提示,條碼掃描完后會將數據導出到電腦上。選購時要注意其存儲的條碼信息數量,也就是內存大小,還有其識別條碼的性能如何,質量差的掃描槍不少條碼不能識別,需要手動輸入,影響盤點速度。如果不購買這種終端條碼掃描槍,使用圖書借閱的掃描槍進行圖書清點也是可以的,但不能脫機使用,另外還需要編寫條碼存儲程序(可用VB+Access數據庫),把錄入的條碼直接存入數據庫,否則容易丟失掃描條碼數據。
最后,把所有歸還圖書上架,從圖書管理系統導出所有館藏信息和借出圖書信息,統計各大類圖書數量,給各清點小組分配清點任務。
三、圖書資產的具體清點
各清點小組按計劃利用手持條碼掃描槍進行條碼的提取,各小組根據情況可自由配合以提高清點效率。為了數據的安全,每天都需要對各小組的掃描數據進行備份和匯總,并把匯總數據報給領導,讓領導掌握圖書清點的進度情況。根據需要,每天清點完后,各小組組長可開會交流,總結清點的經驗,以便提高效率。[3]
四、條碼掃描數據的處理
條碼掃描槍掃描的條碼導出數據格式一般都是文本文件,把數據導入到SQL2000數據庫,通過一定的數據轉換匯總在一個表中,叫“掃描條碼表”,表中有兩個字段:ID(自動編號)、條碼(數字)。然后對“掃描條碼表”進行,即在SQL查詢分析器通過查詢語句“select distinct 條碼 from 掃描條碼表”即可得到不重復的所有掃描條碼數據。
從圖書管理系統中導出借出圖書的信息,把借出圖書的條碼與 “掃描條碼表”后的數據匯總成一個新表,叫“匯總條碼表”,然后把導出的所有館藏信息匯總到SQL2000的一個新表中,叫“館藏表”,表中字段:條碼、ISBN、索取號、題名、入檔日期、單冊價格和出版年月。在SQL2000查詢分析器書寫簡單的查詢語句就可以知道現有館藏情況和丟失圖書情況。
現有館藏情況:通過查詢語句“select * from 館藏表 where館藏表.條碼in (select條碼from匯總條碼表)”可以查詢出目前現有的館藏實際圖書信息。
丟失圖書情況:通過查詢語句“select * from館藏表where 館藏表.條碼 not in (select 條碼 from 匯總條碼表)”可以查詢出目前圖書丟失的信息,即圖書館丟失圖書的情況。
數據處理過程中遇到的問題。通過仔細觀察條碼掃描槍讀取的數據發現,一些數據是帶有一些字母(如00w45230或者空格等)的非法字符,這些數據顯然與實際的條碼數據不符,屬于讀取條碼錯誤,這些數據所占整個掃描數據的比例約萬分之二,比例較小。在數據處理時當作丟失數據處理。2.5 圖書資產價值的清查
圖書資產的清查最終要弄清楚現有館藏圖書的館藏情況和圖書資產的總值,目的在于加強對以后圖書資產的科學管理,防止圖書資產流失。因此在這里,圖書資產的清查要說明兩點:一是不考慮圖書折舊;二是不考慮珍貴圖書的價值,有的珍貴圖書原價可能幾元,但就實際價值而言可能是無價之寶。下面結合本館此次實際圖書資產清查遇到的困難和解決方法進行探討。
1.套書價格的問題,即套冊價問題。一般從圖書管理系統能夠調出圖書相關信息,即圖書條碼、ISBN、題名和索取號、出版的信息和圖書單冊價格等。圖書的大部分信息可根據圖書的MARC數據字段調出,但圖書的單冊價格就沒有那么簡單。因為當購買圖書時,書商提供MARC數據,由采編人員通過貼條碼錄入館藏,如果在做數據時不在 215@a字段(以ILAS管理系統為例)注明冊數,則錄入的館藏數據對于整套書錄入時默認都是套冊價格而不是單冊價格,也就是整套書種每一本圖書價格都是按整套書的價格計算,這就造成了統計出來的價格不準確。要解決這個問題就需要采編人員在編目時在215字段中注明冊數,例如“215@a5冊”,這樣從館藏庫中調出的單冊價格才是準確的。但一般學校在編目時都沒有要求這樣做。
2.圖書的折扣價問題。目前圖書采購業內都知道有一個折扣價的問題,即實洋和碼洋。實洋就是購買圖書折扣后的價格,碼洋就是圖書書本后面標明的價格,碼洋折扣后就是實洋。由于通常每年采購的圖書不同批次的折扣價都不相同,這就給統計圖書的實際價值造成了較大的困難,如果圖書管理系統里面有根據批號記錄每批書的折扣,并能把圖書的實洋也寫進數據庫,并能準確的統計出來就比較好辦。但問題是目前大多數圖書管理系統沒有這個功能。我館使用的圖書管理系統是深圳圖書館的ILAS系統,對這個圖書的折扣問題沒有較好的處理辦法。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本館采取自建一個數據庫系統的辦法,把所有館藏數據信息(包括圖書單冊價)都導入自建的數據庫系統,然后通過添加圖書的折扣和批號兩個字段利用數據庫查詢操作加以解決。
3.原來的圖書資產如何計算和弄清楚。進行圖書資產清查的目的是為了以后圖書資產的科學管理,所以對以前那些圖書可以根據財務處每年存檔圖書購買的賬目折扣和圖書管理系統的圖書入檔日期進行推算,能基本弄清楚每本書的實洋。重點是對以后每年新增的圖書加強科學管理,要分清楚圖書的來源信息和折扣問題。圖書來源主要為三個方面,即圖書館批量購買、教師自購和捐贈圖書,圖書編目時就要分清楚這三種書。至于折扣問題,圖書館批量購置的圖書就是實際折扣;教師自購書通常沒有折扣,折扣就為零;一般捐贈書可以把圖書碼洋設置為零,可以設置不同的批號來記錄和區分圖書來源信息,然后把信息寫進自建數據系統,以后每年的管理賬目和數量就一目了然了。
通過本次圖書資產的清查,弄清楚了圖書的丟失情況和圖書資產的總價值。同時,圖書館也發現了管理中的一些漏洞,為今后圖書館加強管理提供了決策依據,加強了圖書資產的管理,整理了館藏,提高了圖書的流通效率。
通過這樣的清理,使得所有館藏數據都是有效的,同時弄清楚了丟書的情況及丟書質量的好壞,以便以后加強管理。
參考文獻:
[1]黃曉靜.高校圖書資料固定資產管理的突出問題與解決方案[J].圖書館建設,2009(10):56-59.
[2]朱莉.圖書資料資產清查工作的實踐與探索[J].農業圖書情報學刊,2004,4(15):58-61.
關鍵詞:統一建模語言;面向對象;設計模式;橋模式;策略模式
中圖分類號:TP31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3044(2007)16-30889-01
Application Design Pattern in Library Manage System on UML
LI Cui-ling,SUN Wu-hua
(Faculty of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Jiujiang University,Jiujiang 332005,China)
Abstract:Because of the complic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about software,the tradition process and normal object-oriented can't satisfy Today's software development and maintain,follow as: Rigidity―It is difficult to addition a new property, Fragility―before modify, we can't expect the interact somewhere, Immobility、Viscosity―when we want use something, we will find that this codes act with some else. Suffer from this we need the thinking of Extensibility ,Flexibility, Pluggability,So the design pattern take the important roles.
Key words:UML Object-oriented;Design pattern;Bridge;Strategy
1 引言
以前我們大多采用非面向對象的技術進行軟件設計,所以當我們轉而使用面向對象的方法設計軟件時感到非常困難,而設計可復用的面向對象軟件就更加困難。因為軟件設計既要針對現有的問題,同時又要對將來潛在的問題和需求有足夠的通用性,盡可能減少重復設計和更改。設計模式為我們提供了有效的解決思路,使我們可以方便、高效地設計和復用成功的設計和已有的體系結構。
2 設計模式
2.1設計模式的基本概念
從程序設計的角度理解,一個設計模式提供了一個針對某一特定問題的解決方案。在面向對象的程序設計中,一個設計模式有一個特定的結構。使用這樣的結構,程序的體系結構更加靈活、代碼可以更加方便地被復用,程序具有更好的適應性。
2.2設計模式的基本要素
2.3橋模式
能夠分別實現類的抽象和行為的實現,使其相互間沒有影響,降低了程序的耦合度能夠很方便地擴展類的功能,能夠在擴展功能的同時隱藏內部機制,保證透明度。
參與者和協作者:
2.4策略模式
策略模式定義一系列的算法,把這些算法一個個封裝起來,使它們可以相互替換,而對用戶提供統一的接口。因而,這些算法可以獨立于使用它的客戶而變化。
參與者和協作者:
3 設計模式在圖書管理系統中的應用
3.1問題的產生
首先,要對圖書管理系統進行分析,即運用基于UML的面向對象方法,我們知道,系統核心功能必須滿足面對各種角色,如老師、博士、研究生、本科生、專科生、其他,提供各種服務,如借書、還書、預定等等。
區分各種角色的目的是由于各種角色的接、還、預定、等功能的不同限制,如借書的期限不同,借書的本數不同等等。
而且,如果管理要提供新的服務功能,或者要加入一種新的角色,還有可能,要改變借書期限和借書本數,我們如果用傳統的方法編寫的代碼那么我們勢必會對代碼的修改產生一些負面影響。
3.2解決方法
針對以上問題,我們發現各種角色和各種服務正好對應這樣一個抽象和行為,于是橋模式就自然而然的浮現出來了。
UML圖如下:
如果系統要面向新的借書者,要提供新的服務功能,只需在上圖的“橋”的左右兩邊分別加上Actor 和 imp的繼承類即可,這樣對與系統的這個影響的波動就會相當的小,十分容易被開發者掌握范圍和預測其影響。
同時我們還要清楚的認識到,“橋”模式是提供系統的一個最大范圍的一個場景,即是系統領域方面的最大的骨架。
此外,我們還有這樣的一個問題需要解決,即當要改變各種借閱者借書期限和借書本數,或者其他的限制條件時我們又該怎么辦?
一個辦法就是,將這些限制作為各個角色的成員變量,這樣就能解決問題。的確可以,但是也許會涉及到可維護性。如果我們用設計模式里的策略模式效果就不同了,因為策略模式對用戶提供統一的接口,算法可以獨立于使用它的用戶,所以改變借書天數和借書本數就不會對使用用戶產生影響。
如下UML圖:
其中的Strategy1、2、3分別代表不同的借書期限和本數的計算方式,并且還可以計算過期的各種算法。
由此,對于該圖書管理系統的總的橋模式和策略模式的綜合使用如下UML圖:
通過以上的關于圖書管理系統整體設計模式的研究我們的系統具有了如下性質:
(1)可擴展性
很容易向系統加入新性能。例如,我們可以十分輕松的添加新的角色―教授,添加新的服務等等(在橋兩邊加),根本不影響整體構架。
(2)靈活性
允許代碼修改平穩地發生,不會波及很多其他模塊。
(3)可插入性
可以很容易地將一個類抽出去,同時將另一個有同樣接口的類加進來。如實現了上述策略。
4 設計模式對軟件設計的指導
設計模式是對學習OO設計原則的具體指導。
優越性:
(1)通過擴展已有的軟件系統,可以提供新的行為,滿足新需求,使系統有一定適應性和靈活性。
(2)已有的軟件模塊,特別是最重要的抽象層模塊不能再修改,這就使系統有一定的穩定性和延續性。
(3)抽象化是關鍵。
可以給出一個或多個抽象類或接口,規定出所有具體類必須提供的方法的特征,作為系統設計的抽象層。這個抽象層預見了所有可能的擴展,因此在任何擴展情況下都不會改變,使得系統的抽象層不需修改。(對修改關閉)同時,從抽象層導出一個或多個新的具體類可以改變系統的行為,因此系統的設計對擴展是開放的。
(4)對可變性的封裝原則
找到一個系統的可變因素,將它封裝起來。這意味著,一種可變性不應當散落在代碼的很多角落里,而應當被封裝到一個對象里面;一種可變性不應當與另一種可變性混合在一起(設計模式中所有類圖的繼承結構一般不會超過兩層,否則意味著將兩種不同的可變性混合在一起了)。
5 結束語
當我們在進行軟件設計的時候,我們要多考慮用一些經典的設計模式來指導自己,這樣對于系統的總體穩定性十分有益,只要我們善于觀察,總會發現模式和提高自己的設計分析能力,同時我們還要牢記以下三點面向對象的重要原則:
(1)遵從開―閉原則對擴展開放,對修改關閉。
(2)組合優于繼承。
(3)面向接口編程。
通過這樣,我們一定會使面向對象的設計和分析方法上一個新的臺階。
參考文獻:
[1]ErichGamma RichardHelm RalphJohnson john Vlissides設計模式―可復用面向對象軟件的基礎[M].機械工業出版社,2000.
[2]Alan Shalloway, James R.Trott.設計模式精辟[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4.
[3]Craig Larman.UML和模式應用――面向對象分析和設計導論[M].機械工業出版社,2002.
關鍵詞:技校生 數據庫 模式
隨著各地技工院校計算機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化,實訓教學在整個計算機課程體系建設中的地位越來越得到加強。如何在技工院校計算機實訓教學中,激發技校生的學習興趣,培養技校生學習的主動性,并激發他們的創造性,使他們在學習過程中充滿成就感和富有探索精神,并更快地適應實際工作,已成為技工院校計算機實訓教師亟待解決的課題。
一、數據庫管理與應用的課程內容分析
數據庫技術是計算機技術的一個重要分支,數據處理技術隨著計算機技術的發展經歷了網狀和層次數據庫系統、關系數據庫系統階段,現在正向面向對象數據庫系統發展。在數據庫相關的基本概念中包含了數據、數據庫、數據庫管理系統和數據庫系統。數據模型經歷了網狀模型、層次模型和關系模型的演變。從SQL Server 2000到SQL Server 2005,新版本的數據庫系統不僅具有更高的性能、處理能力,而且還增加了許多新的、在舊版本中從未出現過的特性,而這些新特性都是與現代數據庫的發展方向相一致的。為此,筆者所在學院選用的數據庫管理與應用的課程內容是基于SQL Server 2005的數據庫管理系統,它是微軟公司在SQL Server2000基礎上開發的關系型數據庫管理系統,是目前主流數據庫管理系統之一。它在關系型數據庫、關系數據的XML集成、圖形管理、復制、數據轉換服務以及聯機幫助等方面的功能均得到了更大的增強;在Internet方面,數據安全性更高,而且使用更方便,是進行數據庫管理和開發的首選工具;同時提供了一個完整的數據管理和分析的解決方案,在企業級支持、商業智能應用、管理開發效率等方面都有了顯著的增強,是集數據管理與商務智能分析于一體的新一代數據管理與分析平臺。因此學院選用此課程可以有效地克服以往職業院校計算機專業教材遠遠滯后于技術發展的弊端,從而更有利于學生在較短的時間內掌握新技術。
二、數據庫管理與應用實訓課程的教學原則
職校學生生源素質差,學習態度不端正,許多學生報讀計算機專業是為了每天可以上機聊天、玩游戲。不少學生由于學習基礎較差,導致在學習數據庫等邏輯性較強的課程時,經常感到力不從心,慢慢地喪失了學習的興趣。因此,學院在開展計算機實訓教學的過程中,第一步就是明確實訓原則。首先,實訓課程的設置要根據學生今后的崗位能力要求,以真實項目為中心,在此基礎上將項目分解為多個既獨立又耦合的功能模塊,使學生在完成各模塊的功能過程中,達到訓練編程技能和培養職業素養的目標。其次,實訓教學要符合職校學生的認知規律,這就要求將教師的知識講解和操作示范與學生的技能訓練設計在同一教學單元和教學地點完成,真正做到“教、學、練”于一體。最后,教師要針對數據庫管理與應用課程的教學特點,合理設計理論教學與技能訓練的課時比例分配,力爭達到實訓教學內容能充分滿足職校學生今后企業就業與自我發展的需要。
三、數據庫管理與應用實訓課程教學的開展
【關鍵詞】圖書館;圖書管理;轉變理念;技術提檔;資源共享
作為承載知識和資源的平臺與載體,圖書館在傳播知識和提供知識服務方面發揮著巨大作用。雖然在“互聯網+”時代,傳統圖書館在信息整合與檢索方面的優勢,仍然存在一些優勢,但是,在“互聯網+”時代,互聯網多媒體技術和移動電子終端的迅猛發展,人民物質文化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對于傳統的圖書館管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傳統的圖書管理中,目前還普遍存在許多不符合時展的問題,面對新時代和新形勢,亟待進行相應改進和提高。只有在圖書管理方面不斷創新與完善,才能適應社會的發展,發揮圖書館應有的作用。
一、傳統圖書管理的問題分析
(一)管理體制禁錮發展。在傳統圖書館的管理工作中,特別是地方圖書館及單位和培訓機構的圖書館管理制度落后,而對于創新性和開放性最大的阻礙,就是圖書管理體制存在的問題,由于一般圖書館的工作人員都是具有事業編制的工作人員,但工資和福利待遇不高,所以普遍存在積極性不高的問題,造成了服務的局限性,這也導致了工作人員不愿意做出改變,沒法突破過去利益固化的藩籬,很難做出創新,也缺乏創新工作的動力。另外,即使在一定范圍的區域內,各圖書館之間也各自為政,缺乏專業的圖書管理人員和先進的技術和設備,也由于管理體制的原因,基本沒有辦法進行互相交流,所以也嚴重制約了現代圖書館的發展,對于圖書管理和讀者的滿意度提升,都產生了不良的影響。
(二)圖書管理經費投入不夠。縱觀全國各層次圖書館,除了各大高校和省級以上圖書館,一般的地方圖書館及單位和培訓機構的圖書館,都存在著圖書管理經費投入不夠的現象,導致了書籍陳舊,書源不足的問題。這些遍布各地的圖書館,在一定程度上起著方便讀者閱讀的功能,但是,這些圖書館的許多書籍陳舊,保存不善,基本沒有讀者借閱,使用率極低,還有一些圖書內容過時,失去了圖書應有的參考作用,甚至可能誤導讀者。書源不足的問題總共有兩個方面:一方面是紙質版圖書不足,現代技術高速發展導致資源的更迭不斷加快,升級換代速率提升,也帶來了書籍的快速升級換代,作為以傳統紙質版圖書為依托的圖書館而言,這樣的淘汰壓力是巨大的,很多圖書館由于經費不足,很難適應這樣的壓力,從而出現知識、信息老舊,跟不上現代化形勢的問題。另一方面是電子圖書資源的不足,在這個互聯網信息時代,電子書籍升級換代的速度更快,并且有很多大型的知識和數據庫,由于需要付出較高的使用年費,讓很多經費不足的小型圖書館和單位圖書館望而卻步,進而造成了圖書資源的不足,縮減了服務功能,降低了服務質量,無法滿足讀者的需求。
(三)領導不夠重視。許多部門和單位的領導把日常事務當作首要任務,忽視了圖書館的重要性,對圖書資料的作用認識不到位,因此很不重視圖書館的建設與發展。許多領導認為圖書館是應付上級檢查時的必要硬件設施,只是一種擺設,不需要投入太多的財力、物力和人力,這就導致了這些部門的圖書館書源不足,管理水平低下,喪失了大部分的存在價值。
二、現代圖書管理的基本價值
圖書館把人類的社會實踐、文化、知識等保存并傳承,成為人類最寶貴的財富。基于新時期知識型社會建設過程中呈現出的新特點以及知識型社會建設對圖書管理工作提出的新要求,現代圖書館又展現出與以往時代不一樣的目標與價值。對現代圖書管理基本價值進行分析可知,開展現代圖書管理工作的宗旨是緊隨社會發展的節奏,根據廣大讀者的實際閱讀需求,運用先進的管理方式,促使圖書管理工作質量和效率得到顯著提升。同時,在社會、經濟、文化、教育快速發展的形勢下,還要求圖書管理工作能夠推動讀者自身知識體系的構建,使其知識得到科學的分類管理。保證圖書管理工作的創新能夠滿足社會大眾終身學習和自主學習需求,促進讀者自身得到進一步發展,使圖書館管理工作能夠得到社會大眾的廣泛認同。
三、現代圖書管理的實現路徑
(一)提高素養,適應發展。首先,應該要自我的學習與進修與考核制度、薪資調整、職稱評聘相關聯,鼓勵圖書館的管理人員努力學習,不斷提高的自身的職業道德和專業素養,適應當今社會的發展,促進圖書館工作的變革和創新;其次,領導部門要加強圖書管理人員的隊伍建設,通過外出學習,引進專家講座等方式,提高圖書管理人員的專業技能和業務水平。只有具備了相應的素養,圖書館管理者才能掌握圖書館的藏書情況同時,又能了解到讀者的需求,做讀者滿意的指引者。
(二)轉變理念,精準定位。強化“理念更新”在圖書管理過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有著十分重要的價值。要實現現代化圖書館的提檔升級,要先從提升圖書館管理者的管理理念入手,特別是一些地方的小圖書館的圖書資源不足問題,大多數人通常是首先考慮增加圖書購置的經費,而很多地方小圖書館大都經費有限,因此無法從增加經費這一渠道解決問題。此時就需要管理者轉變理念,精確定位,科學開創新型管理模式了。比如:首先,可以考慮改變“大而全”的理念,立足于“專而精”的定位去進行圖書館的特色化建設。在當今社會,對知識的要求呈現專業化的態勢,所以讀者在信息需求上,也需要專業化的服務,很多地方圖書館,由于資源有限,并不適合開展的大規模的發展和建設,而要根據地方的特殊要求,考慮目標讀者的需求,在完善基礎資料的基礎上,在圖書館分工和職能上,明確各部分的職能所在,不斷創新發展,克服過去傳統圖書館的弊端,針對某一專業領域進行“專而精”的特色建設。其次,可以考慮改變“各自為政”的理念,著眼于“開放聯盟”的思維去進行圖書館的特色建設。先通過不同的“專而精”的圖書館現代化特色建設,然后再運用連理、結盟等形式,利用互聯網共同打造知識提供的綜合平臺,實現優勢和功能互補,實現圖書管理的現代化提升。第三,可以考慮改變以往“自我為主”的理念,著眼于“讀者為主”的宗旨去進行圖書館經營模式的特色建設。比如,為了更好地發揮圖書館在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中的作用,滿足廣大市民不斷提高的文獻借閱需求,延長圖書館開放時間,很多地方圖書館已開設24小時自助借閱室,能讓市民隨時借書,隨時學習。總之,只有不斷地更新理念,才可能跟進社會發展的需求,開創出圖書管理的新模式。
(三)技術提檔,服務升級。在現代信息技術發展的浪潮中,圖書館作為社會信息重要的存儲和交流的部門,不可避免地會受到極大的影響。一方面,現代信息技術積極的推動作用圖書館的發展,不斷地提供了良好的技術支持和技術環境;另一方面,現代信息技術又巨大地沖擊傳統圖書館,甚至影響到圖書館的生存。如何在圖書館的管理和服務中綜合運用先進的現代信息技術,促進日常工作,改變圖書館的傳統模式,致力營造以知識導航為服務理念的圖書館服務模式。在當前,有效運用現代化信息技術手段,是所有傳統圖書館都要面對的難題和重點,同時也是機遇,也是現代圖書管理的工作重心。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海量的電子信息開始在各種數據庫及網絡上出現,傳統圖書館要適當引進電子資源,通過專門和系統的檢索工具,為讀者提供高效、優質的信息化數字服務,從而提升讀者的體驗感和黏性,讓圖書館真正成為給讀者提供信息和資源的載體,擺脫傳統的單純信息檢索工具的地位。在實踐操作過程中,要體現“人本理念”,一切資源的建設,都要以讀者的需求作為根本出發點,為讀者提供優質服務,改變以往單一的灌輸式的信息提供模式,而是要考慮不同讀者和單位的現實需求,貼合實際,實現信息傳遞和信息收集的現代化改進。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這種基于大數據和云計算的讀者需求分析,已經具有了可能性,并且隨著信息技術成本的降低,大范圍的應用已經成為可能,其應用也存在很大的效用空間。
(四)資源共享,共生發展。在一個城市或者一個行政區劃內,一般都會存在若干個圖書館和圖書服務機構,單兵作戰,顯然很難適應現代讀者的復雜多元化需求,如何整合資源,發揮各個圖書館的特色和功能,打造綜合性的信息服務平臺,是工作重點,也是工作難點。隨著互聯網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實現資源共享,顯然是傳統圖書館發展的必然趨勢,這樣的融合共生,在沒有全國性機構統籌的情況下,要加強一定區域的聯系和溝通,通過有目標、有計劃的圖書系統建設,從而滿足讀者需求,在技術和條件成熟后,可將交流范圍不斷擴大,實現更大區域內的資源統籌,為讀者提供更優質更全面的知識信息服務。創新作為現代圖書管理的根本路徑方法,要求圖書管理面對現代科技的機遇和挑戰,不斷創新理念,研究新的管理辦法和管理方式,實現圖書管理的提檔升級。隨著知識經濟的快速發展,網絡技術實現了全球資源的一體化,在這樣的進程之下,既會對傳統圖書館有所沖擊,同時也會帶來很好的機遇。因此,要適用現代化形勢,實現高點站位,用開闊的視野感知現展脈搏。在圖書管理過程中,妥善處理傳統資源和現代技術、讀者新需求和現實管理現狀之間的矛盾和有機關系。這也要求圖書管理工作者,既要不斷調整工作方式,與世界接軌、與現代化信息技術接軌,實現圖書管理上的提檔升級,還要爭取本部門領導,甚至上級領導對圖書館的重要性重新認知,使其充分理解并重視圖書館的作用,從而將信息化、現代化融入圖書館的建設與發展中去,并不斷地提高圖書館的建設水平。
【參考文獻】
[1]江立功.高校圖書管理信息化建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研究[J].河南圖書館學刊,2010,30(3):62-63.
[2]謝憬憬,丁愛萍.關聯規則在圖書管理中的應用[J].河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8,38(4):422-424.
[3]張偉陽.云計算技術在圖書管理中的應用[J].信息技術,2011(6):56-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