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色av,短篇公交车高h肉辣全集目录,一个人在线观看免费的视频完整版,最近日本mv字幕免费观看视频

首頁 > 文章中心 > 農村公路養護管理

農村公路養護管理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農村公路養護管理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農村公路養護管理

農村公路養護管理范文第1篇

關鍵詞:農村公路;養護管理;現狀和措施

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如火如荼,從而帶動我國農村公路建設的快速發展,另外,國家對農村公路建設的投資不斷加大,推行的“村村通”公路建設取得顯著的成就,這都進一步促進我國農村區域經濟的發展。我國農村公路在養護和管理過程中,出現各種各樣的難題,嚴重制約農村公路的質量和使用壽命,不利于農村經濟的發展,國家應積極制定公路養護和管理體系,特別是對技術級別較低的農村公路,必須制定行之有效的維護措施,才能確保公路的安全暢通,真正惠利于民。

1 容縣公路概述

1.1 容縣的概況

容縣古稱容州,位于廣西省東南部,隸屬廣西壯族自治區玉林市,北流江(容縣稱之為繡江)中游,它是我國重要的沙田柚原產地,也是廣西最大的僑鄉。全縣共設15個鄉鎮,縣行政區域總面積為2257.39平方公里,總人口78萬人。

容縣位于大容山和云開大山兩大弧形山脈之間,東西南三面高,中部和東北部低。容縣屬南亞熱帶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21.3℃,年平均降雨量1698.9毫米,年平均無霜期335天以上;氣象災害主要有洪澇、干旱、倒春寒、冰雹等;全縣以花崗巖、沙頁巖沖積物母質土壤為主。

1.2 容縣公路概述

近年來,為進一步發展縣區經濟,為僑鄉發展提供便利,容縣政府借助國家加大“村村通”公路等基礎性投資的力度,以“村村通工程”為導向,科學制定、合理規劃縣區公路網絡,并加大農村公路建設的質量和后期養護的控制力度,確保公路質量和壽命,全面鋪就僑鄉農民致富的康莊大道。在2008年,容縣政府先后投入1430多萬元筑路資金,改建縣區公路共49.9公里,新建15個建制村硬化公路,其中投入1138萬元資金,完成市、縣重點公路項目,改建10條共40.5公里的水泥公路;同時,積極開展“交通建設服務年”活動,縣直補水泥536噸,硬化村道近40公里,建設縣污水處理廠進廠道路0.83公里,以及垃圾處理廠進廠道路0.72公里;此外,縣政府又投資182萬元改建近7.5公里的大村坡和竹山間公路,投資155萬元改建近5公里的縣底至篁村公路。為進一步加大農村經濟的發展,縣政府不斷加大公路投入力度,提升公路修筑等級,并加強區域高級公路的建設,構建立足當前、服務全縣的公路網絡。

2 容縣農村公路養護與管理

2.1農村公路養護與管理中的問題

2.1.1 公路維護資金緊缺

由于我國農村“村村通”建設的資金有限,融資渠道較窄,致使后期公路養護的資金少,相應的資金籌措機制不健全,導致農村公路養護與管理工作無法維持。隨著我國公路養護體制進行改革的不斷深入,強化了公路養護的經費來源和管理機制;但由于政府部門僅重視公路建設的投入,忽略公路養護與管理的投入,致使縣鄉公路養護經費不足,公路養護管理不到位,從而降低公路的使用壽命。另外,由于農村公路未納入交通公路部門的管養范圍,缺少固定的養護資金,加之村政府為公路建設付出巨大的投資,無力支撐公路的養護經費,導致鄉村公路無養護的情況普遍存在。

2.1.2 公路技術等級偏低

在我國廣大的農村地區,由于受到資金的限制,地理區域的經濟發展狀況等因素的限制,已建設的農村公路大多數是四級公路,普遍存在技術等級較低、抗災能力差,缺少有效的防水和安全防護設施,如不能開展有效的養護管理,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公路的使用壽命。

2.1.3 養護管理難度較大

根據我國公路管理部門目前掌控的公路實際狀況顯示:農村公路村點多、覆蓋面廣、里程較長且分散性大,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公路人員巡查和管理的力度和難度;同時,隨著農村公路的延伸,對公路損害行為也逐漸增加,而以現有的工程技術和管理人員,根本無法對農村公路實行有效地監管。

2.1.4 公路養護與管理機制不健全

由于縣鄉政府對公路養護與管理工作不夠重視,加之公路養護與管理機制不健全,導致公路質量和壽命不理想,并缺乏對農村公路養護與管理的科學執行機制。由于公路養護與管理的權責不清,且缺乏國外先進經驗和管理方法,加之縣域公路養護與管理技術和設備落后,技術人員綜合素質不高,很難肩負起大面積公路養護與管理重任。

2.2 加強農村公路養護與管理的措施

2.2.1 增加公路建設的資金渠道

在農村公路建設資金中,上級的公路扶助資金占主要地位,地方政府還應不斷發動區域資源,增加融資渠道;積極挖掘和利用僑鄉關系資源,吸引外出企業家為家鄉投資,鼓勵當地企業家、外商、個體戶等為僑鄉公路發展投資;并積極發動廣大人民群眾,科學制定群眾的參與建設的途徑,全面科學地籌措公路建設材料和施工力量;并加強公路建設管理,確保生產資料的合理使用,發揮最大效益,并為后期的公路維護劃定專項資金,確保公路的使用質量和壽命。

2.2.2 加強農村公路的養護與管理工作

根據我國《公路法》的有關規定和“公路建設是發展,公路養護管理也是發展”的公路建養思想,科學制定公路養護與管理體系,努力做好農村公路的養護工序。并在各級公路部門中樹立公路建、養并重的意識,加強群眾養護公路的責任感和主人翁意識,強化公路養護資金的管理與運作,積極探索公路的養護與管理機制,保障公路的安全暢通。通村公路養護總體要求:加固路肩和邊坡,疏通排水設施;加強清理橋涵的淤泥,疏通涵管,保證橋涵安全運行;因地制宜做好公路綠化;強化路政巡查工作,加強對公路設施的保護。

2.2.3 成立農村公路養護隊

在我國,農村公路養護與管理是一項系統性的工作,科學地制定農村公路的維護機制,并建立一支有技術、高質量的公路養護隊,權責明晰。針對農村公路站點多、面廣、線長、管理難的特征,科學篩選農村公路養護隊伍,并對其進行系統的公路養護與管理培訓,目的是提高養護人員的操作和掌握處理公路各類病害的技術技能,提升公路養護的質量,確保公路的安全暢通并增加使用壽命。

2.2.4 制定農村公路養護與管理考核機制

我國應積極建立和完善農村公路的養護與管理考核機制。結合國家相關公路法的政策,并結合各個區域實際,頒布相關農村公路養護標準和管理措施,為公路養護與管理工作提供保障和為考核提供可信的依據;并建立有效的養護經費撥付和激勵機制,實行公路定期目標考核制度,并及時公布考核結果,根據最終考核結果進行適當的獎勵,確保農村公路的養護與管理工作的質量。

結論

隨著我國新農村建設的不斷發展和壯大,國家不斷加大農村基礎性投資的力度,特別是對“村村通公路”工程農村公路建設更加重視。公路建設是一個惠及千家萬戶的民生工程,雖然農村公路的修筑級別較低,但公路建設中必須建立切實可行的施工體系和技術管理體制,加強農村公路的養護和管理力度,拓展融資空間,提升公路的養護與管理制度和質量,提升公路的使用壽命,并不斷加強相關技術人員綜合素質的提升,為農村交通建設和農村經濟健康發展做出應有的貢獻。

參考文獻

[1] 張少,李彬華.農村公路的管理與養護淺析[J].科技致富向導,2011,(26).

[2] 宋彩霞.談農村公路養護存在問題與加強對策[J].科技風,2010,(10).

[3] 柯亮.探討縣級農村公路養護管理措施[J].科技創新導報,2010,(14).

農村公路養護管理范文第2篇

關鍵詞:農村公路;養護;管理

        農村公路是農村重要的公益性基礎設施,不僅方便了農村居民的出行,也促進了農村經濟文化的發展,它在交通運輸業中日益發揮著特殊而不可替代的作用。農村公路建設對于推動農村經濟發展、實現農村現代化具有重要意義。

        1 我國農村公路養護現狀

        在通村公路“以獎代補”政策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政策推動下,我國農村公路建設迅速發展,路面等級和通達能力不斷提高,四通八達的農村公路網絡體系逐步形成,為解決農村的“三農問題”提供了必要的條件,也為建設小康社會的發揮了積極作用。然而,隨著農村公路使用頻率增加,路面損壞嚴重。農村公路養護工作不力,造成農村公路交通狀況遠不能適應農村社會經濟發展。當前農村公路養護方面主要存在以下問題:硬化路面斷、裂現象嚴重;路況下降,部分路段存在難以通行甚至中斷交通狀況;安全標識標志、附屬工程不完善等。農村公路養護主體不明確、責任不落實、養護資金缺少穩定渠道等問題,使農村公路處于“無人管、沒錢養”的境地。在相當多的一些地區,農村公路建設資金已經是按每戶人口數籌集,要再籌集用于公路的日常養護的資金就非常困難了。暴雨等不可預見的自然災害過后,塌方的清理,擋墻、涵洞、路肩、邊溝的修復等等,都需要大量資金。維護與管理經費后繼乏力、力不從心。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路法》第八條規定“縣道縣養、鄉道鄉養、村道村養”的管理體制,隨著農村稅費改革的實施和“民工建勤”的取消,鄉村兩級失去了養護鄉村道路的財力和能力,形成了事實上的鄉村道路養護管理責任主體缺失。公路管理部門目前只能基本滿足主要干線公路,無力將農村公路管理工作納入統一管理。因此,以現有的工程技術人員、路政管理人員的配置和數量,很難對農村公路實行統一管理?;谖覈r村公路養護現狀分析,為加強我國農村公路養護與管理,充分發揮農村公路的效益,建立農村公路養護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已迫在眉睫。

        2 農村公路養護與管理措施

        ①要完善農村公路養護管理體制。必須建立相關的管理體制,完善相應的責任機制。公路管理部門應結合當地實際制訂出一套切實可行的農村公路養護管理辦法,建立相應的規章制度,明確各級責任,擬定農村公路養護質量評定標準,和與之配套的獎懲機制,并逐級簽訂公路養護責任書,明確養護管理人員管養的路段、養護質量要求、責任、工資等。負責相應地段的交通協管員要定期對各線的養護質量進行檢查考核,并按獎懲機制予以兌現,以促使管理措施到位??h級公路管理部門應做好行業管理工作,充當農村公路養護管理的監護人,著重做好養護質量的考核工作,做好養護資金??顚S玫膶徍斯ぷ?。

        ②要組建農村公路專業養護隊伍。農村公路養護是一項長期性、連續性的工作,要對農村公路實行長期有效的管理,必須建立一支強有力的農民養護工隊伍,落實日常養護人員,明確責任,確保有路必養。農民是農村公路的直接受益者,將農民放到農村公路建、養、管的主體地位,縣級公路管理部門應做好交通協管員、養護管理人員的業務技術指導培訓及協調管理工作,實行民路民建、民養、民管、民享,有助于充分發揮他們的積極性,也有益于農村公路養護與管理工作的健康發展。

        ③要拓寬農村公路養護資金渠道。要對農村公路實行有效的養護管理,保障養護資金是關鍵。一方面,縣(區、市)人民政府是農村公路養護與管理的責任主體,負責籌集農村公路養護資金,指導和督察農村公路養護工作,并將農村公路管理養護工作納入年度工作考核目標。另一方面,拓寬籌資渠道,擴大融資方式??刹捎每h級財政安排一點、聯村單位籌一點、社會各界捐一點、各類企業幫一點、沿線群眾擠一點的靈活多樣的方式籌措資金。

  3 農村公路養護工作建議

        農村公路逐漸成為搞活地方經濟、促進地方經濟發展的重要基礎,它與廣大人民群眾的生產生活相關更加密切。因此,必須進一步深化農村公路管理養護體制改革,堅持建、管、養并重的原則,全面提升農村公路的養護與管理質量,體現“建養并重”的方針,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制定農村公路養護的配套政策和措施,統籌安排農村公路養護資金,加強農村公路養護工作的指導和管理。

參考文獻:

[1]李純.農村公路養護管理模式的研究[J].公路,2007,(6):22-25.

農村公路養護管理范文第3篇

[關鍵詞]農村公路養護及管理 管理模式

中圖分類號:G812.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廣西那坡縣農村公路養護管理的現狀

1、農村公路的界定

農村公路是指經交通部門竣工驗收、納入養護里程的公路,包括縣道及鄉道;以及不納入交通部門養護里程的村道。農村公路的行政等級由省級以上人民政府交通行政主管部門根據劃分標準進行認定。這里所指的鄉道和村道是指經縣級以上交通主管部門驗收投入使用的達到四級以上的鄉道、村道,達等級鄉村道分主要鄉村道(通往鄉(鎮)或通往2個以上村委會,1萬以上人口,10公里以上的公路)和一般鄉村道(通往1個村委會,1萬以下人口,10公里以下的公路)

那坡縣農村公路養護存在的問題

由于地域差異比較大,經濟發展不夠平衡,再加上農村公路養護管理工作的長期缺失,使得農村公路基礎都比較薄弱,總體路況偏差,在加上農村公路大部分都是四級或者沒有級別的公路,道路的標志和安全設施都不夠齊全。

《公路法》對縣道、鄉道公路的養護管理主體作了規定,但對村道養護管理的責任主體沒有明確規定。由于村道公路至今未有明確定義、管理主體不明確,養護管理嚴重“缺位”。部分的鄉村道路建好以后,鄉鎮認為養護工作應該是交通部門的事情,并沒有將鄉村公路的養護列入行政管理的工作范圍內,還有部分的政府為了自己的功績,只重視建設,輕視養護。

此外,由于村級公路一直沒有被納入交通公路部門的管養范圍內,沒有固定的養護經費,所以很多的村級公路都沒有辦法籌集到資金來養護,農村公路的養護及管理缺乏長效的機制,沒有固定的養護機構和專業人員,技術和設備都非常落后,根本無法保證養護的質量。

廣西那坡縣農村公路養護管理模式

農村公路管理養護實行“統一領導、分級管理”的原則。農村公路管理養護的責任主體是縣、鄉(鎮)人民政府。本縣內已列入交通公路管理部門養護管理的縣道(以下簡稱“已養公路”),由縣交通主管部門下屬機構縣公路管理所具體負責管理養護工作;本縣內未列入交通公路管理部門養護管理且經縣級以上交通主管部門驗收投入使用的達到四級以上的鄉道、村道(以下簡稱“達等級鄉村道”),由所在地鄉(鎮)人民政府具體負責管理養護工作。多方參與的農村公路養護及管理模式已經形成。

1、對公路養護進行大力宣傳,提高群眾的認識

對農村公路的管理和養護進行大力的宣傳和教育,以保障農村公路的完好和暢通為最基本的出發點,樹立建設和養護同樣都是發展的思想觀,真正的做到建設和管養齊重視。加強宣傳和執法力度,提高群眾護路的意識,使群眾明白農村公路的養護關系到自身的利益,調動起群眾的積極性,讓群眾主動參與到公路的養護工作中。形成部門和群眾齊心協力,共同養護的局面。

2、群眾參與的季節性養護

村委會經公路沿線受益村民同意制定村規民約,村規民約中明確規定對公路養護每年每戶必須義務投工投勞12工日以上,農村公路的日常養護,實行“五定一獎罰”責任制,即定人員、定路段、定時間、定報酬、定標準,根據管理養護質量獎罰。養護員具體負責各責任路段日常養護,及時清除雜物、雜草、修復路面病害、修整路肩邊坡、清除小塌方(5M3以下),回填路基小缺口(5M3以下),確保公路完好暢通。養護員工資費用從養護資金中列支。群眾參與的養護是農村公路養護中最為廣泛采用的一種方式。這種方式利用農村居民農閑的季節集中養護公路,可以充分的發揮農村勞動力的資源,同時還可以彌補農村公路養護資金缺乏的狀況。

3、村民承包養護

根據公路的等級、交通量以及養護的材料來測定每公里養護所需要的費用,跟村民簽訂承包責任書,村民承包的養護內容主要包括路基、路肩、邊坡以及低等級路面的日常養護,這樣的承包養護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養護的成本,而且比較專業化和市場化,易于組織和管理。

4、養護資金的籌措和使用

達等級鄉村道養護管理資金的籌集以鄉(鎮)人民政府為主,縣財政部門與交通部門給予適當補助。根據國家有關標準“每年用于農村公路日常養護資金不得超過農村公路年養護資金總額的40%;其余資金滾動積累,全部用于農村公路的大、中修及改善工程和水毀恢復工程使用。”

通過市交通主管部門驗收列入公路養護里程的主要鄉村道,每年每公里縣財政補助1000元,全部用于小修保養;每年每公里交通部門補助500元,其中小修保養250元,中修、大修和改善工程和水毀修復250元。

對于沒有通過市交通主管部門驗收,沒有列入公路養護里程的鄉村公路,由鄉鎮政府、村委會及自然村自行解決,縣交通運輸局不予補助,縣財政可酌情考慮;對于等外公路,應當計劃逐步改造為符合技術等級的公路,盡快納入公路養護統計里程。

對于鄉村道養護資金鄉鎮人民政府和村委會應多渠道、多方面籌措,可通過“一事一議”等方式籌集養護管理資金,廣泛宣傳發動機關干部、個體商戶、外來客商及外出務工者、農村黨員捐資修路。籌集到的資金由村民委員會管理使用,鄉鎮政府監督。鄉鎮政府、村委會應多動員群眾義務投工投勞,也可以資代勞。

5、農村公路的路政管理

農村公路路政管理實行“統一管理、分級負責、依法行政”的原則。已養公路路政管理由縣人民政府負責,縣交通運輸局路政大隊具體實施;達等級鄉村道路政管理由鄉鎮人民政府負責,鄉鎮農村公路管理養護辦公室具體實施。在農村公路兩側修建永久性工程設施,其建筑物邊緣與公路邊溝外緣的間距,縣道不少于10米,鄉道不少于5米,村道不少于3米。嚴禁在現有和正在修建的公路兩側建筑紅線控制范圍內修建永久性建筑物或者其它工程設施。在農村公路兩側開發和建設時,不得填埋公路路基、邊坡和公路排水系統,并應設立獨立的排水設施,保證排水暢通。超限車輛不得任意通行農村公路;確需通行的,超限運輸承運人應向縣交通運輸局路政管理部門提出書面申請,并按規定繳納路產補償費或技術保護措施費。

總結

隨著新農村建設的推行,農村公路建設也有了新的歷史使命,應該正確的樹立公路建設和養護的思想觀念,落實有關措施,做到建設和養護并重,實行長效的管理和養護機制,使農村公路的養護和管理工作漸漸的走上正軌,使農村公路的建設實現可持續發展的良好勢態。

[參考文獻]

[1] 趙永平;;淺議農村公路養護管理模式[J];山西建筑;2009年10期

[2] 季美珍;;農村公路養護的探索與思考[J];科技風;2008年06期

[3] 丘小婷;呂榆鋒;;淺談農村公路養護的管理問題[J];大眾科技;2011年09期

[4] 劉燕;劉禮剛;;農村公路建設管理養護科學合理化對策思考[J];山西建筑;2011年02期

農村公路養護管理范文第4篇

關鍵詞:農村公路;養護;管理;現狀;策略

中圖分類號:X73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農村公路是農村社會公益通基礎設施,如何加強對農村公路的養護管理是一個重要的陳舊而又嶄新的課題。它要求我們以保障暢、潔、綠、美為宗旨,以廣大車主和行人的利益為本,不斷發揮農村公路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一、農村公路的重要性

1、農村公路建設是實現農村

經濟建設、農民收入提高以及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的基礎和關鍵,因為只有大力的發展農村公路建設, 才能有效的實現農村投資環境以及運輸條件上的改善, 提高農村生產發展效率, 實現農民就業率以及收入上的提高, 實現農民整體生活水平上的提高。同時公路建設所帶來的對外交流和信息傳播上的加快, 傳統農村發展思想觀念和生產生活方式都會受到一定的影響和沖擊, 促進其不斷發展和革新。

2、農村公路建設可以保證公路沿線的農民依靠勞動力投入以及地材供應等手段來獲得直接的勞動收入。同時可以加強城鄉之間的交流和合作, 使農民可以及時根據市場需求變化來調整自身的品種結構和種植結構, 促進農產品的流通, 并提高農業產品的綜合效益和市場組織化程度。此外, 利用農村公路可以引導鄉鎮企業合理聚集, 從而在不斷完善城鎮功能的同時壯大區域經濟,并提高農村剩余勞動力在城鎮的就業率.

二、農村公路養護與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1、 養護管理機制不健全

由于管理辦法缺乏強制力和具體實施細則, 致使農村公路養護管理體制不順, 責任主體不明確??h級道路養護管理主要是縣交通局來實施,但是鄉村兩級都沒有把鄉村道路管理養護工作列入議事日程,更沒有引入考核獎懲機制,導致農村公路管養缺乏動力和活力,效率較低,效果極差。目前。各縣基本建立了地方道路管理機構。負責管理縣級及以下的地方道路??h級公路的養護資金由省負責撥付, 養管人員也按編制配齊。而鄉、村級公路的里程約是縣級公路里程的2.4 倍左右, 卻無專門的機構和人員進行養管。這也是鄉村公路損壞嚴重的根本原因。由此可見, 建立鄉村公路養管機構勢在必行。各鄉鎮設公路管理機構, 人員不得少于2名。負責本鄉鎮的公路建養管工作,納入政府編制, 業務歸縣交通主管部門領導。鄉級公路按路段就近劃分給相關村委會負責養護養護資金由鄉鎮公路專項基金按路段長短支付。各村由村委會聘用專人負責本村公路和劃分的鄉級公路的養護,村路養護費用由村委會籌措。鄉村公路管理機構還應負責本轄區的公路規劃、公路建養管情況的屆時上報, 以便上級及時了解各鄉鎮公路發展及現狀, 制定相應對策, 利于本地區公路事業發展。

2、資金短缺

公路養護與管理離不開充足的資金,而且對于農村經濟發展來說,對農村公路進行良好的養護與管理就顯得尤為重要,但是目前我國絕大多數地區的農村公路養護與管理現狀不容樂觀,在實際工作過程中,資金難成為了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大難題,經費來源主要是上級政府的幫扶與撥款,資金審批工作繁瑣,而且資金數額也難以達到令人滿意,由此造成了農村公路養護和維修經費無法得到充足供應,養護維修無法及時進行,從而造成了農村公路普遍存在技術等級偏低、抵抗災害能力偏弱、容易發生塌方和損毀等安全問題,嚴重影響了公路的使用質量。

3、未能實現有效管理

農村公路建設不同于城市公路建設,由于農地地區面積大、經濟區域較為分散,所以農村公路也就形成了點多、面大、路線長、較分散等等自身特點。正是由于農村公路的具體現狀,造成了在養護與管理過程中難度大,管理困難、維護滯后等問題,此外養護管理人員的數量和質量較低也造成了農村公路的養護與管理難以有效進行。

三、農村公路養護的管理的策略

1、完善農村公路養護管理體制

必須建立相關的管理體制,完善相應的責任機制。公路管理部門應結合當地實際制訂出一套切實可行的農村公路養護管理辦法, 建立相應的規章制度, 明確各級責任, 擬定農村公路養護質量評定標準和與之配套的獎懲機制, 并逐級簽訂公路養護責任書, 明確養護管理人員管養的路段、養護質量要求、責任、工資等。負責相應地段的交通協管員要定期對各線的養護質量進行檢查考核, 并按獎懲機制予以兌現,以促使管理措施到位??h級公路管理部門應做好行業管理工作,充當農村公路養護管理的監護人, 著重做好養護質量的考核工作, 做好養護資金專款專用的審核工作。

2、組建農村公路專業養護隊伍及高效率的機械養護設施

農村公路養護是一項長期性、連續性的工作, 要對農村公路實行長期有效的管理, 必須建立一支強有力的養護工隊伍, 落實日常養護人員, 明確責任, 確保有路必養。必須加快培育和發展公路養護工程市場, 建立適應市場規律的運行機制, 允許和鼓勵組建不同所有制形式的養護工程專業隊或公司, 參與公路養護工程項目競爭。逐步轉為具有一定規模的養護企業, 推向市場。改變目前公路養護生產單位過于分散、效率低下的狀況, 實現規模化、專業化、機械化, 以提高養護質量和投資效益, 也有利于公路管理機構從生產型向管理型的轉變。對公路小修、綠化、水毀專項修復等適宜于市場競爭的養護工程,要逐步推向市場, 以促進養護工程市場的發育, 降低工程造價, 提高資金使用效益。

3、完善排水設施及防護工程

加強路肩的養護。相當一部分農村公路沿線無排水設施, 路肩被水沖毀, 有的路段邊溝及防護都不具備, 這就造成了大氣降水極易進入路面,甚至是路基工作區, 降低道路的承載能力, 使路面出現各種因強度降低而導致的病害。

4、設置齊全的交通標志, 加強管理農村公路線形較差, 路基防護設施及交通服務設施差, 標志標線不齊備, 給使用者帶來不便, 也影響了公路的正常使用狀態及壽命。因此, 應在陡坡急彎、與鐵路交匯等危險路段設置警示等交通標志。同時, 要杜絕“三無車輛” , 加強宣傳, 培養全民保護道路的素質, 提高交通安全意識。

5、加強農村公路養護的技術力量。農村公路管理部門可以在大中專院校招聘一部分本專業的畢業生, 一方面可以提高人員素質, 另一方面也為以后農村公路養護實現自動化打下堅實基礎。

6、拓寬農村公路養護資金渠道。要對農村公路實行有效的養護管理, 保障養護資金是關鍵。一方面, 縣( 區、市) 人民政府是農村公路養護與管理的責任主體, 負責籌集農村公路養護資金, 指導和督察農村公路養護工作, 并將農村公路管理養護工作納入年度工作考核目標。另一方面, 拓寬籌資渠道, 擴大融資方式??刹捎每h級財政安排一點、聯村單位籌一點、社會各界捐一點、各類企業幫一點、沿線群眾擠一點的靈活多樣的方式籌措資金。

目前,農村公路最突出的問題是建成后的養護管理問題。按照新農村建設的要求,建立高效、科學的農村公路管理及養護體制已經成為一項重要任務。

參考文獻:

[1] 李曉華.當前農村公路養護管理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 科技資訊. 2009(25)

農村公路養護管理范文第5篇

(滎陽市交通運輸局,河南 滎陽 450100)

【摘 要】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農村公路近些年來快速發展。自我國在上世紀八十年代第一次大規模修建公路開始,迄今我國公路通車里程已經達到了世界第一。這表明我國的主要公路網絡已經修建成功。但是隨著我國公路網絡的快速發展,我國農村公路損壞問題也逐漸顯現出來。由于我國現今養護技術薄弱、養護設備陳舊以及管理制度不完善等等一系列問題的影響。我國農村公路在養護方面仍然存在著極大的問題。這些問題極大的限制了我國支線公路的發展。為了保證我國農村公路可以收到較好的養護處理。保證我國農村公路的健康狀況。本文提出了對農村公路進行高質量養護的理論。通過對農村公里養護理論進行分析并總結農村公路養護經驗教訓。進行了以下幾點工作:(1)對農村公路早期的損壞特征進行研究。對農村公路路面的衰退規律進行研究;(2)對農村公路進行高質量養護進行理論分析與研究,得到后期養護的必要性;(3)為農村公路瀝青路面后期養護以及養護管理提出建議。

關鍵詞 農村公路;瀝青路面;后期養護;工程管理;公路工程

0 概述

經過近三十年的發展,我國公路通車里程達到了世界第一。在如此龐大的交通網中,農村公路養護工作的養護任務日益嚴重起來。路面養護工作作為公路養護工作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關系著農村公路養護的成敗。而瀝青路面作為我國農村公路路面結構材料的重要形式,針對瀝青路面的預防性養護決定了我國農村公路的運營狀況。所以,針對我國先進的農村公路發展形勢一定要對農村公路瀝青路面預防性養護技術提起重視。保證我國農村公路的長壽運行。

1 我國農村公路養護技術理論研究

1.1 當前我國公路路面養護工作的主要問題

盡管我國的農村公路通車里程達到了世界先進水平。但是由于我國在農村公路管理方面起步較晚。所以我國在農村公路管理與養護方面與世界先進水平相比仍然有較大的差距。特別是在路面養護方面我國無論在管理還是在技術方面都存在著不小的差距。通過對農村公路路面養護工作進行理論分析,結合實際工作經驗得到了我國在農村公路路面養護方面的主要問題有:

(1)養護機構設置過于復雜,管理體制不能滿足時代要求:由于我國公路管理機構仍然是沿用計劃經濟時代的機構設置。所以先進的機構無論是在設置方面還是在體制方面都不能滿足新形勢下的公路養護工程的發展。

(2)養護專業化程度低,機械化生產水平較差:由于體制問題導致我國公路養護部門人員組成多偏重于管理型人才,真正的技術型人才較少,不能在人才結構上保證養護專業化程度。而且由于各個養護公司規模較小,所以由于經濟問題的限制,導致無法購買使用先進的養護設備。

(3)規范以及定額缺乏導致公路養護沒有技術參考,技術設置不規范:由于我國近年來在農村公路養護規范方面缺乏大量的技術工作作為支撐,導致行之有效的規范較少。無法保證公路養護技術的標準化與規范化。

(4)資金投入較少,重建輕養問題嚴重:由于各方面原因,導致我國農村公路工程方面在養護專業投入資金較少,重視建設輕視養護問題嚴重。

1.2 我國農村公路養護技術發展前景

隨著我國農村高質量公路的快速發展,農村公路網的逐漸建立以及養護工作重點難點的逐漸突出。我國必然會在農村公路事后養護方面進行較大的改革。隨著農村公路改革的逐步進行必然會朝以下方向發展:

(1)養護公司專業化,機構人員技術化:隨著公路工程的發展。原有的公路管理機構中的養護部門必然會得到重視。隨著改革的深入,養護公司地位逐漸提升,人才技術層次逐漸增加,專業化必然加強。

(2)管養分離,組建大型養護公司,集中實力專業養護:隨著技術的不斷發展,原有的一路一所的模式難以滿足社會經濟以及科技發展形勢。隨著改革對養護公司進行整合、調整。集中優勢資源統一養護。既可以在經濟上有所節約,也可以保證養護技術專業化發展。

(3)作業機械化、決策科學化、管理網絡化:隨著技術方面的逐漸改進,經過統一合并的養護公司必然要實現作業機械化、決策科學化以及管理網絡化的現代企業管理經營模式。

2 農村公路瀝青路面預先養護技術研究

2.1 農村公路瀝青路面預先養護技術理論研究

農村公路養護策略主要可以分為三個部分:預防性養護、策略性養護以及應急型養護。作為事后養護,養護頻率是三種養護方法中最高的。事后性養護時依靠對農村公路面檢查,及時發現農村公路路面細微破壞與病害預兆,通過分析原因并針對病害原因進行對癥處理,提前對公路進行養護,防止病害進一步加大。在現在我國農村公路快速發展的背景下,我國農村公路事后養護是極其重要的。

2.2 農村公路瀝青路面預防性養護內容以及特點

由于我國農村公路的快速發展,由于一些設計以及施工甚至是使用條件的影響。一些農村公路經常會先天存在著一定的缺陷。在使用以后再加上使用狀況不合理、交通量過大等等一些因素往往會在路面使用性能方面快速下降。農村公路瀝青路面預防性養護主要由以下幾點內容:

(1)養護時間:我國農村公路瀝青路面在其壽命周期內主要有三個分段壽命。依次是建成使用時,瀝青逐漸氧化損耗階段;經過一段時間使用后,瀝青逐漸開始出現細小裂縫損壞階段;路面出現較大病害,大規模的出現裂縫等病害階段。事后性養護由于其自身性質決定了養護時機主要存在于第三階段。

(2)養護周期:由于瀝青路面自身性質的獨特屬性,決定了在進行事后性養護時應當注意的主要問題應該是分周期進行事后性養護。根據常年工作經驗總結并與理論分析相互比較,我們可以認為在一個壽命周期內進行6次事后性養護較為符合我國農村公路使用情況。

(3)應急性:應急性作為農路公路瀝青路面事后性養護的關鍵因素,一定要在首要位置進行考慮。在進行事后性養護期間必須要經過長期監測與預測,確定瀝青路面損毀原因與修復方法后對農村公路進行快速修復。絕對不能盲目進行修復,避免無功而返的錯誤。修復一定要對癥下藥,有的放矢。保證技術合理,程序科學有效,才可以保證農村公路瀝青路面事后性養護發揮作用。

3 結論及展望

3.1 結論

通過對我國農村公路養護技術進行理論研究,并根據自身經驗總結。我們具體得到了以下幾點結論:

(1)瀝青路面應急性養護實施周期在農村公路瀝青路面性能使用較差的階段。

(2)農村公路養護市場化是必然趨勢。

(3)農村公路養護需要進行網絡化市場化模式發展。

(4)針對農村公路養護技術的繼續發展,針對農村公路的監測技術應當在養護技術方面得到重視。

3.2 展望

主站蜘蛛池模板: 思茅市| 沙坪坝区| 开阳县| 阿鲁科尔沁旗| 周至县| 唐河县| 荆门市| 延庆县| 连城县| 隆回县| 青海省| 杂多县| 五原县| 饶河县| 咸丰县| 阿拉善右旗| 大庆市| 外汇| 鲜城| 元氏县| 鄂托克前旗| 东丰县| 常熟市| 望江县| 龙岩市| 湖州市| 界首市| 科尔| 囊谦县| 昭平县| 璧山县| 山东省| 万安县| 宝山区| 会昌县| 包头市| 东乡族自治县| 巫山县| 湖州市| 彝良县| 紫金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