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色av,短篇公交车高h肉辣全集目录,一个人在线观看免费的视频完整版,最近日本mv字幕免费观看视频

首頁 > 文章中心 > 地籍測量技術論文

地籍測量技術論文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地籍測量技術論文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地籍測量技術論文

地籍測量技術論文范文第1篇

現階段,衛星定位測量系統主要包括控制部分、空間部分和用戶部分這三個方面。其中控制部分主要由主控站、監控站和注入站組成,主控站主要對監控站所傳輸過來的數據進行有效計算,來確定衛星的軌道參數,而注入站則主要用于糾正衛星的軌道信息,并對其控制命令,衛星定位測量的精確度較高具有明顯的可靠性[2]。

2水下地形測量技術方案探討

2.1水下地形測量技術的測量設備選擇

(1)水下地形測量中測深儀的選擇:傳統的測深儀器與工具主要包括測深錘、測深桿和回聲探測儀等,而現階段這些設備通常被當作輔助工具來進行選用。現階段的水深測量工作都是通過回聲探測儀來完成的,測深儀的機型主要分為雙頻測深儀和單頻測深儀兩種,其中單頻測深儀能夠滿足普通的深度測量需要,但一旦碰到需要進行土方計算的測量就顯得比較困難,所以通常需要兩個測深儀的配合使用才能更好的進行水深的測量工作。(2)水下地形測量中GPS的選擇:在水下地形的測量設備中,GPS主要用于完成水上的導航與定位工作,這就要求我們必須依照測圖比例尺來進行GPS的機型選擇工作,同時要對測距精度和定位精度等進行充分考慮,結合實際選用的應用系統和探測儀,來進一步提高所采用的技術線路的可操作性。(3)水下地形測量中測深船的選擇:在波浪等的影響下,使得測深船容易形成前后與上下波動,導致架設在船體上的GPS天線也會受到一定的波動影響,從而進一步影響到垂直方向的測量結果。專業的測量船對于各個方位的波動情況都能夠進行準確的儀器測定,如果測深船體積過大,雖然能夠確保船體的穩定性,卻影響到其靈活性,不能有效的進行淺水區的水深測量工作,因此,測量人員必須依據作業環境的實際情況,來對測深船進行有針對性的船型選擇[3]。

2.2水下地形測量技術的測量線路選擇

所有的測量工作都需要在技術確定之前,充分的結合客戶需要以及測區的實際特點來進行測量線路的合理規劃,進行水下地形的測量工作也不例外。在對大型的河道進行水下地形的測量工作時,受到水域面積與水域特征的影響,提高了測量工作的難度,加大了測量工程的安全隱患,這就需要測量人員對測量點進行充分的調查了解,來確定出一條更加合理的測量路線,從而保障測量工作能夠順利開展。

2.3水下地形測量技術的測量軟件選擇

現階段,一般的水下地形測量儀器都有與之配套的后處理軟件系統,而依據測量儀的探頭數量,我們又可以把測量系統劃分為單波束測探系統和多波束測探系統這兩種主要形式。多波束測量具有明顯的測探速度更快,測探點更多,且測探覆蓋范圍更廣泛等特點,有效的運用了旋轉定向技術,提高了系統的測量效率與測量精度,降低了數據的處理時間,能夠更好的保證測量的成圖質量。

2.4水下地形測量技術的測量方式選擇

我們常見的水下地形測量方式主要是踏勘測區,即運用先前掌握的數據資料來進行控制點的布設,在進行控制測量的計算之后,有效的利用全站儀岸上的觀測,將測深數據整合成一份完整的操作報告,最后將數據輸出到編輯軟件中進行合理的修改,從而得到一副符合1:10000國際分幅的水下地形圖。

3結語

地籍測量技術論文范文第2篇

關鍵詞:全站儀論文,地籍測量論文,宗地圖

中圖分類號:P2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一、地籍測量的意義和作用

地籍測量是獲取和表述宗地的權屬、位置、形狀、面積、用途等基本情況的工作。地籍調查測量的成果,是土地登記所必需的基礎資料,查清土地權屬關系,測定宗地界址點、線及面積,登記土地準確數據,發放合格土地使用證,建立完整地籍檔案,是地籍管理必須要完成的工作,也是建立和健全現代化地籍管理的保證。數字化地籍測量是采用數字測量技術進行的地籍測量,它在野外是全數字采集,室內是在計算機上處理,它的成果主要是各種資料的數據光盤,非常便于用計算機來管理和今后計算機在土地管理中的使用,同時也是地理信息系統必備的基礎。在測量同時得出的數字化地形圖,也是其它各有關部門如城建、規劃、郵電、水利、公路等單位進行計算機管理的一個基礎圖件資料。

二、測量方案的實施

以我國第二次土地調查中進行的地藉測量為例闡述全站儀在地籍測量中的作用。

2.1全站儀的導線控制測量

導線控制測量是用于圖根控制測量的一種基本手段,往往采用近似平差即可。由全站儀直接測定各導線點的近似坐標值,平差計算就不用像傳統的導線近似平差計算那樣,先進行角度閉合差計算和調整,然后推算方位角,再進行坐標增量閉合差的計算和調整,最后根據平差后的坐標增量計算導線點的坐標。全站儀導線控制測量可以直接按坐標平差計算,,采用坐標法進行導線近似平差,直接在已經測得導線點的坐標上進行改正,方法簡單,易于掌握,避免了傳統近似平差法的方位角的推算和改正,以及坐標增量的計算和改正,能大大提高工作效率,而且不易出錯。同時可以看出傳統附和導線測量需要兩條已知邊,作為方位角的檢核條件,而直接坐標法,只需要一條已知邊和一個已知點即可,使導線的布網更加靈活。

2.2全站儀在地籍測量中的碎步測量

全站儀在地籍測量中的碎步測量主要采取極坐標法,用全站儀進行量測角度,距離,全站儀自動記錄野外采集數據每個組三人組成:一名立鏡,另一名觀測員,第三名繪圖員進行現場點號標注及野外草圖繪制。

2.3幾種特殊的測量方法及內業成圖

2.3.1幾種特殊的測量方法

在外業測量中有些點無法用常規方法進行測量,所以必須運用全站儀的一些特殊方法并借助內業手段將圖成功畫出,下面就結合“全國二調”測量中遇到的幾種測量方法介紹如下:

(1)距離交會

假設A、B為已知控制點,P為待定點,測量了邊長DAP和DBP,根據A、B點的已知坐標及邊長DAP和DBP,通過計算求出P點坐標,這就是距離交會。

在實際工作中,為了保證定點的精度,避免邊長測量錯誤的發生,一般要求從三個已知點A、B、C分別向P點測量三段水平距離DAP、DBP、DCP,作兩組距離交會。計算出P點的兩組坐標,當兩組坐標較差滿足要求時,取其平均值作為P點的最后坐標。

(2)偏心測量

假設A、B為已知點坐標分別為A(Xa,Ya)B(Xb,Yb),P點為待測點,由于棱鏡無法到達P點,用全站儀中偏心測量的方法測量界址點P的坐標。運用全站儀中自帶的偏心測量,在A點設站,將全站儀調到偏心測量,輸入后視點B的坐標,輸入CP之間的距離,并注明C點位于P點的左側,然后照準后視B點,在C點立鏡,在此情況下測得C點為P點坐標

2.3.2內業成圖

對應于外業測量分組情況,內業工作配備了相應的計算機,采用CASS7.0繪圖軟件,可以進行圖形編輯,最終生成地籍圖和宗地圖,并自動進行面積計算。野外采集的界址點和地物的原始數據,經傳輸設備發送到計算機,形成數據文件,有內業人員編輯后使之成為CASS7.0適用的數據文件,建立數據庫計算界址點坐標,同時參照有關地籍調查圖和外業測量時繪制的草圖,在計算機屏幕上進行圖形編輯,對宗地錯,漏現象的檢查及相鄰圖幅的接邊工作,并對每個街坊內的界址點進行統一編號,經檢查確認無誤后,繪制成界址點及界址線等權屬界址線宗地要素的組成的地籍圖

(1)繪制宗地圖

完成繪制地籍圖后,在計算機屏幕上去掉相應的圖層要素,只保留界址點。街坊劃分,將同一街坊進行重新統一編號,在計算機上再定義一個個封閉的宗地,標注界址點的邊長宗地號及地物類別等,形成包含宗地號,地類號,宗地面積和界址點號等項內容的宗地圖。

(2)檢查與驗收

為了確保所有地籍圖的質量,除了施測過程中加強檢查外,在地籍圖測完后,必須對成圖質量作一次全面檢查。首先是小組自查、互查的過程檢查,然后是作業單位最終檢查;一級驗收:即甲方對測繪產品的一次性驗收。質檢工作貫穿于生產全過程,各級檢查配備足夠的技術力量,有計劃有組織地工作,各級檢查不得省略或代替,各級檢查應認真填寫檢查記錄和精度統計表。過程檢查和最終檢查應作為生產的工序,納入到生產中。過程檢查的時間間隔應短、批量應少,項目運行過程中質檢組人員根據實際情況合理制定過程產品上交期限,及時反饋質量信息,使得后續工作規范運行。最終檢查項目要齊全,要嚴格執行技術標準和質量評定標準。確認測繪產品作業質量合格后,方可將最終成果交甲方驗收。過程檢查后評定成果作業質量,單位檢查后,核定成果成圖質量,不合格成果返工重測,一定保證提供給用戶的都是優良產品。

三、結論

地籍測量技術論文范文第3篇

關鍵詞:GPS技術;土地測繪;應用

GPS技術在當前發展中取得了較好的成就,也被應用到不同的領域中。對此,本篇文章主要針對GPS技術在土地測繪中的相關應用,給相關人員提出建議,僅供參考。

1 GPS技術應用原理及現狀

GPS技術簡單的說是通過裝置在接收過程中對無線信號進行測量所得出的時間,來對距離進行測量,進而對衛星在太空中的所處位置進行了準確判定。主要使用了基本三角定位的相關原理,GPS衛星定位系統主要包括以下兩點內容:一點是擁有全球性的精準型GPS網,主要在精準度很高的坐標框架中對地球的運行情況進行合理分析;另一點GPS衛星定位系統不但具有GPS相關的城市網,而且建立的目的是給經濟建設提供了便利。因為GPS的載波以及相關調制碼可以進行測量,因此在測量時主要是對距離或者載波的位置采取測量的方式。根據地籍測繪的基本情況,GPS主要體現在以下兩種方式:一種是RTK定位測量;另一種是差分GPS定位測量。RTK定位測量主要是通過載波的相應數值從而進行實時動態的一種定位技術,能夠將精確度體現到厘米的效果。差分GPS定位可以理解是通過基準站發出的數值進行改正,然后在移動站接收過程中與修正結果采取精確定位的方式。

在20世紀的80年代時間,我國就已經存在很多高品質的測量儀器,例如:電子經緯儀等相關儀器。這些儀器的誕生促進我國工程測量的不斷進步,為我國的經濟建設提供了保障。在1994年期間,GPS在美國完成,通過讀該技術的使用給測繪帶來了重要的變化,因為GPS定位技術具有很多的優勢,比如:節約成本、測量速度快等,在相關的領域中得到普遍認可。我國的GPS定位技術不但在國家大地網得到應用,而且在城市相關控制網中也得到了應用。隨著GPS的測量種類的不斷發展,定位的準確度在大幅度提高,GPS技術在石油物探點等多種領域使用中同樣也得到了較好的發展。

2 GPS技術在地籍測量中的應用

2.1 GPS技術在地籍控制測量中的應用

隨著GPS技術的快速發展給測繪工作帶來了較多的益處。主要讓地籍測繪工作量發生了質的變化,GPS的發展給地籍控制測量帶來重要的影響。由于GPS網狀結構不能對網精度造成干擾,所以GPS技術在測量時不需要通視,避免在選擇點位時出現問題。因為GPS技術存在了較多的優勢,因此在相關領域中得到了廣泛使用。

根據國家土地局所頒布的《城鎮地籍調查規則》里要求到:地籍平面控制網設有二、三、四等三角網、三邊網和邊角網,一、二級導線網及相應等級的GPS網,和一、二級小三角網。在各個地籍平面的控制點,均可根據城鎮規模作為首級控制。

2.2 GPS地籍控制網點的密度和精度

地籍控制網點的密度和精度,是為了滿足土地權屬范圍內的特征點,也是俗成的界址點服務。作為地籍測量的主要任務,全區的控制測量是制作宗地圖、測繪地籍圖的首要數據基礎條件。網點的密度根據測區范圍和先后次序分為首級控制網以及加密控制網兩大類。局限于城鎮地區界址點密度加大的特點,在保證網點點位精度條件下,控制點密度需要增大至便于測定界址點,有時還需在GPS網下增加一級圖根導線。方便直接在圖根點測量界址點。由于GPS網各邊要比常規網編長兵器長短邊結合靈活方便,因此,各級網根據需要可分期布設,抑或是一次性混合布設到需要的密度下。

2.3 位置基準點對GPS網的影響

GPS網的基準點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第一,尺寸基準;第二,位置基準;第三,方向基準。相關人員采取普遍的方式對地籍控制網進行建設,通常將假定坐標當做起算點,從而建立相關的坐標系。相關人員在使用GPS定位技術過程中,因為定位測得的結果是三位坐標差,所以將GPS網的相關網形位置作為基準是有必要的。在經度的位置上,位置出現偏差的現象會對GPS網整體帶來一定的影響,以高差不大的GPS網為例,在經緯方向上出現的差異不需要計算。只有存在較大差距時的GPS網可以進行精確測量。倘若位置基準投影會給GPS網帶來影響,那么可以使用常規的手段對高程進行準確測量。

2.4 GPS技術在地籍細部測量的應用

通過GPS技術對地籍細部進行測量時是為了讓每一寸土地上中的位置、形狀等進行詳細測定,在地籍勘察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地籍調查規則指出,相關人員在對地籍細部進行測量時,應當對界質點和有關界址點之間出現的距離可以出現10厘米左右的誤差。而對于隱蔽界址點以及相關內部界址點可以出現15厘米左右的誤差。相關人員在對GPSRTK的技術的使用下,可以將精度的標準性達到理想效果。

3 GPS測量技術的特點及優越性

GPS測量系統目前是在導航定位領域應用最為廣泛的系統,相比于其他測量技術具有多功能、全天候、高效率、操作簡便、精度高、應用廣泛等諸多優點,有較強的發展優勢。

GPS的測量自動化程度高,在觀察中的測量員主要只需按照和開關儀器、采集環境的氣象數據、量取天線高、監視儀器工作狀態等簡單操作。其余的如衛星的跟蹤觀察、記錄、捕獲等都可由儀器自動完成。GPS用戶接收機通常質量輕、體積小、自動化程度高,野外測量時,甚至只需一鍵開關,方便使用和攜帶。

GPS衛星很多,在均勻的分布下保證了全球地面覆蓋率,任何時候在地球上的任何地點都可進行觀測工作,通常只在雷雨天氣下不適宜觀測,多數情況不受天氣的影響。可以說,GPS定位技術的發展是經典測量技術的一次打突破。它不僅是經典的測量理論及方法發生了深刻的改變,還使得測量學和其他學科之間有了滲透性的交流,促進了測繪科學的發展。

GPS接收機與紅外儀器的標稱分辨率可謂旗鼓相當,并且隨著間隙距離的進一步增加,GPS的測量更具有優越性和可操作性。同時GPS能夠提供全球統一的三維地心坐標。測量中,不僅可以精確測出觀測站平面位置,還可以準確測量觀測站的大地高程,這一特點,為研究大地準面的性質和確立地面點高程開辟了新途徑,也為航空攝影等提供了重要的高程數據。

結束語

由于GPS技術的使用,給不同種類的測繪帶來了新型的技術和手段,讓人們的思維模式,視野都發生了一定的改變。GPS系統具有一定的特色、速到快、效率高的特點促進了工程測量的發展,給工程施工的整體品質得到了保障。因此,相關人員應當將GPS技術應用到不同的領域中,同樣也將該技術應用到未來的發展建設中,讓其功能發揮出最大的作用。除此之外,相關人員掌握該技術的使用方式以及注意事項,從而在實際測量中能夠游刃有余,給工程建設做出貢獻。

參考文獻

[1]朱建宇.淺談地籍測量在城鎮地籍測量中的構建[J].科技創新與應用,2015(16).

[2]還欣.淺析地籍測量的技術與方法[J].城市地理,2015(10).

[3]胡仁輝.關于地籍測量內容及作用的具體分析[J].民營科技,2014(1).

地籍測量技術論文范文第4篇

關鍵詞 地籍要素;地籍編碼;地籍數據庫

中圖分類號:C3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7597(2013)11-0000-00

隨著地籍和地籍管理的不斷發展和完善,自建國以來,我國已開展了多次全國土地資源調查,形成了各級土地管理機構,并生成了一套有中國特色的土地管理體系,全國大部分省、市縣已完成了土地利用整體規劃,但是隨著土地信息化管理工作的深入開展,傳統的地籍信息分類與編碼的方式,越來越難以滿足地籍信息化管理工作的需要。所以,對地籍信息進行分類并編制代碼,也就成為最為迫切的任務。本論文從地籍信息代碼的屬性特征入手,在全國統一的規范和國家標準的基礎上,遵循唯一性、適用性、合理性、可擴充性、簡單性、規范性和完整性等基本原則,在制定符合國家規定和國家標準的基于屬性的地籍信息分類代碼的同時,分析分類內部、分類與分類之間的關系,給出分類和屬性的完整描述。并總結基于屬性的地籍信息分類代碼表在建立地籍數據庫中的重要意義以及在各項數據庫流程中的應用。

1 地籍信息分類編碼的基本原則和方法

在地籍信息系統中,把地籍信息按一定的方法和原則進行分類是非常重要的工作,所以經濟地籍信息系統必須建立統一、合理的分類體系,而這樣一個分類體系必須要做到科學性、系統性、兼容性、可延性以及綜合實用性。

信息分類有兩種基本的方法,線分類法和面分類法,線分類法也叫層級分類法,它是將初始的分類對象按照所選定的屬性,逐次地分成相應的若干個層級類目。

2 地籍要素分類與代碼表

制定統一的標準化的地籍信息分類與編碼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地籍信息編碼分層分類編碼主要參照國家土地的行業標準,測量規程及地圖規范等。既要考慮到科學性、可擴展性,唯一性、規范性、穩定性和兼容性又便于操作。新的地籍信息編碼表是在《土地信息學》中地籍信息編碼表,結合《新的土地利用分類》,并參照《地籍測量規范》、《地籍圖圖式》、GB-14804-93《1:500、1:1000、1:2000地形圖要素分類與編碼》和《城鎮地籍調查規程》為依據,采用線性分類法,編制出一套完整的地籍信息分類與編碼,如下,該類代碼采用數字碼組成,該數字碼由四位數字組成,逐次的排成的一個有層次,有順序的代碼,結構如下。

X X X X

| | | |

大 小 一 二

類 類 級 級

碼 碼 碼 碼

其中:

1)大類碼、小類碼、一級碼、二級碼用一位數字順序排列。

2)一級類以下的代碼可以用二級碼進行擴充。

3)二級碼一般為0。

該分類體系是以原有的《土地信息學》—地籍信息分類表為基礎,分類代碼由四位數字碼組成,要素代碼項首位數字為大類碼;第二位數字為小類碼;第三位數字為一級代碼;第四位數字為二級代碼,大類碼、小類碼、一級代碼和二級代碼分別用一位十進制數字表示。本設計地籍信息分類與編碼的基本原則是實用性和科學性相結合的原則、連續性原則、多途徑滿足土地管理,地籍管理需要的原則、精簡協調的原則,編碼字符采用的是四位數字編碼的方法。

3 地籍信息代碼分類的分析與評價

3.1 地籍信息編碼在地籍數據庫中的意義

地籍信息編碼的種類繁多,內容豐富,涉及到很多要素,怎么樣把它們有機地進行管理和應用是一件非常重要的工作。它直接影響到數據庫乃至整個城鎮土地信息系統的應用效率,只有將它們按照一定的規律分類與編碼,有序的輸入到計算機中,才能把它們按類別存貯、按代碼檢索,以滿足各種應用分析的需求。否則,這些代碼進入數據庫后,會成為一堆毫無規律可循的代碼,不是無法找到,就是檢索出的數據與要求不一定,甚至有可能使數據庫完全失去使用價值,因此對地籍信息編碼對于地籍信息數據庫的建立有重要意義。

3.2 屬性的地籍信息編碼在數據庫流程中的應用

隨著我國經濟的持續、快速的發展,各級土地管理部門的業務量急劇增大,因此,數據獨立性、系統靈活性和伸縮性是數據庫建設所需要考慮到的方面。其次土地管理部門各個業務,科室之間,既有較強的聯系,又有較強的獨立性,表現在數據處理流程上,就要對數據集中管理,又要突出數據的獨立性。

在采集數據時,利用地籍信息代碼來作為用戶標識碼(即ID),要素屬性碼的輸入方式有手工輸入和屬性碼菜單輸入兩種。前者通過鍵盤用手工方式輸入,后者則是在數字化板上設計一種由相互垂直的網格線分割成許多小方格的屬性菜單碼,每個小方格代表某一屬性碼,數字化時將手扶跟蹤器在小方格內取點,所得點位坐標,經計算機處理,便可得屬性碼然后賦給相應的要素,實現土地利用現狀資料由手工操作到計算機操作,由紙質到電子化的重大轉變,方便了成果資料的應用。

在維護數據時,地籍信息代碼可以用于檢查數據的精度和完整性,同時也可以對數據層次進行調整和重新組織。在對地籍數據進行修改和更新時,也需要地籍信息分類代碼;同時還可以通過地籍信息分類代碼與符號庫連接,顯示輸出符號化的地圖;在信息服務與共享時,地籍信息分類代碼是非常重要的;總之它是實現系統與系統之間數據共享的重要依據。

4 結束語

目前,對于基于屬性的地籍信息要素代碼編制的研究與分析而言,我所做的工作只是全部地籍信息編碼分析研究的一部分,當前已經完成的工作還有不足,比如地籍信息編碼在地籍數據庫和地籍信息系統中的應用沒有深入介紹,以及地籍信息編碼在土地調查和地籍管理中的應用沒有分析,隨著技術發展,我們的對于基于屬性的地籍編碼的研究也會逐步完善和強化,我們會在此基礎上,把基于幾何形狀的地籍信息編碼納入此來,建立更加完善的地籍信息編碼系統.要讓國土管理部門的所有人員體驗到技術的高速發展和工作中的便利。

參考文獻

[1]宋其友,楊喜敏,李泰軒,李正華.土地信息學第1版[M].北京:測繪出版社,1997.

[2]喬仰文,武文波,趙剛,楊貴軍,宋偉東.數字地籍測量第1版[M].沈陽:東北大學出版社,2004.

地籍測量技術論文范文第5篇

關鍵字:地籍入庫;地籍圖;坐標文本;登記面積

中圖分類號: P27 文獻標識碼: A

0 引言

城鎮地籍是用來記載城鎮土地及其附著物的位置、界址、類型、數量、權屬和用途等基本狀況的簿冊。當前,隨著社會經濟和科學技術的進步與發展,地籍已成為國家依法管理土地、鞏固土地的社會主義公有制、保護土地所有者和使用者的合法權益、制定社會經濟發展計劃、珍惜和合理利用土地、促進國民經濟協調、健康、持續發展的重要依據。地籍圖形最為土地權益證明材料中具有重要法律效益的證明材料,歷來為各級國土資源管理部門所重視。隨著計算機技術的飛速發展,采用計算機輔助制圖的地籍圖形數據處理模式正在興起。但是這種數據管理模式多采用文件管理模式,在數據管理、數據時效性及歷史信息的保護等方面不能很好兼顧,時空數據庫技術應運而生。地籍數據不同于一般地形數據,其對數據的各類關系,如拓撲關系,歷史變更關系等及精度等都具有很高的要求。特別自物權法頒布后,地籍數據作為物權證明材料,它的客觀準確及各種社會關系等,必須客觀準確。因此如何滿足社會對地籍數據的各種要求,又能在技術上實現數據的順利入庫,研究地籍數據的各種特點, 將其與數據入庫過程結合,實現科學合理、精準高效的地籍數據入庫模式就很有必要。

1 地籍數據特點分析

地籍是指一個國家記載土地基本狀況的簿冊。其內容一般包括土地的位置、界址、權屬、質量、數量和用途等,有時還包括土地等級、地價及有關文件、數據和圖件。地籍是由國家建立和管理的,其核心內容就是土地的權屬。宗地是地籍的最小單元,是指以權屬界線組成的封閉地塊,是地球表面一塊有確定邊界、有確定權屬的土地,其面積不包括公用的道路、公共綠地、大型市政及公共設施用地等。以宗地為基本單位統一編號,叫宗地號,又稱地號,其有四層含義,稱為:區、帶、片、宗,從大范圍逐級體現其所在的地理位置。

如前所述,地籍數據的基本單位為宗地,是一個由界址線封閉而成的地塊。它具有以下特點:

宗地是一個閉合的面;

宗地之間不能有重疊;

宗地的權屬、地類等信息必須完整;

地籍信息是具有法律效益的用戶合法權益的體現,它的入庫不同于以往地形入庫或土地利用入庫。入庫的過程對圖形信息、界址點信息及權屬信息具有嚴格的一致性和完整性要求,具體如下:

宗地的特征點由界址點構成;

界址點計算面積必須與宗地面積一致;

宗地面積必須與土地登記面積一致。

因此地籍數據入庫必須滿足三者的協調一致,才能正確入庫。

宗地主要由閉合的面圖形表示,宗地界址點主要以文本格式,土地登記主要以土地使用面積屬性記錄,三者關系圖如下:

圖 三種面積關系圖

2 地籍數據入庫過程

地籍數據入庫一般分為以下幾個階段:

地籍圖入庫構面;

獲取地籍圖中宗地的圖形面積;

獲取由界址點構成的宗地地塊面積;

獲取土地登記中對應地塊的土地登記面積;

以登記面積為主,對三者進行判斷,將產生如下4種可能:

圖形面積、文本面積與登記面積相同;

圖形面積與登記面積相同,與文本面積不同;

文本面積與登記面積相同,與圖形面積不同;

文本面積、圖形面積與登記面積皆不相同;

因此,針對這四種情形分別作如下處理:對于第一種,直接入庫;對于第二種情況,若文本面積與登記面積相差不大,圖形直接入庫,反之則查檔分析原因,但圖形給予入庫;對于第三種情況,作如下分析,若通過界址點展繪的圖形在空間上不與其他宗地交叉重疊,則以文本構建新的宗地圖形入庫,若存在交叉重疊,查檔分析原因或提交業務會解決;對于第四種情況,直接提交業務會處理。

具體的實現代碼如下:

Private sub AreaAnalyse( GraphicArea as double, TextArea as double,RegisterArea as double, TempRegion as soGeoRegion)

'數據容差默認設置為0.1平方米

Dim BOverlap as boolean

Ifabs(GraphicArea-RegisterArea)

UpdateRegionToDataBaseTempRegion

End if

If abs(GraphicArea-RegisterArea)0.1 then

Msgbox "本宗地文本面積超限,請檢查!"

UpdateRegionToDataBaseTempRegion

End if

If abs(GraphicArea-RegisterArea)>0.1 and (TextArea-RegisterArea)

Msgbox "本宗地圖形面積超限,請檢查!"

BOverlap=OverlapRegion(TempRegion)

If BOverlap=False then

'不存在宗地重疊

UpdateRegionToDataBaseTempRegion

Else

Msgbox "本宗地文本展繪圖形與周邊

宗地存在重疊,請檢查!"

End if

End if

If abs(GraphicArea-RegisterArea)>0.1 and (TextArea-RegisterArea)>0.1 then

Msgbox "本宗地圖形面積、文本面積超限,請檢查!"

End if

End sub

3 案例分析

某國土局擬對全市五十個街坊約一萬宗宗地進行入庫,擬定工期為三個月。為了保證工期,又能保證數據入庫的質量,本項目擬采用如下模式進行:

前期數據檢查工具的開發,預計5至10個工作日;

按照以上思路,對數據進行編輯處理,初步入庫,約需20-30個工作日;

對不能入庫的數據分類,提交業務會處理;

數據整理,正式入庫,約需20個工作日。

通過這種模式,某國土局在3個月內,完成了全市宗地圖形入庫,大大提升了該局地籍信息化管理水平,并在全國地籍大會上獲得許多兄弟單位的高度評價,社會影響良好。

4 結論

地籍入庫是具有嚴肅法律效益的地籍管理活動,其數據質量,直接影響地籍數據管理效率和管理水平。隨著金土工程與二次調查成果應用的推進,高質量的地籍數據必將為地籍管理提供更快捷、高效、優質的數據服務。

參考文獻

[1] 北京超圖軟件股份有限公司, SuperMap 2008 聯機幫助文件,2008

[2] Microsoft LTD,VB6.0 聯機幫助文件,1998

[3] 盧有勛 建設城鎮地籍數據庫中數據質量控制的關鍵性 [期刊論文] -甘肅科技2008(10)

[4] 劉慶元;韋建超;左廷英 城鎮地籍建庫的數據質量控制 [期刊論文] -城市勘測2007(02)

[5] 第二次土地調查數據庫屬性數據錄入方法探討 - 測繪技術裝備 - 2009, 11(4)

作者簡介

韋俊部(1979----),男,工程師,工程測量、地籍測量、地理信息系統的應用、空間數據庫。

地址:廣西南寧市建政東路88號

E_mail:

電話:13878857031

Research of Plot Data Input in Cadastral Management

WEI Jin-zhan1 TANG Yuan2

(2.Nanning Explore and Survey Geoinformation Insititute, NanningGuangxi, 530021; 2.Nanning city real estate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ervice center,Nanning, 530022)

主站蜘蛛池模板: 永德县| 满城县| 天全县| 安阳县| 吴川市| 辉县市| 嘉定区| 桐梓县| 鄂尔多斯市| 启东市| 勐海县| 双流县| 宁阳县| 凤城市| 丰台区| 渭南市| 沅陵县| 新巴尔虎左旗| 定南县| 泰州市| 黔南| 和静县| 玉林市| 哈尔滨市| 宁河县| 都江堰市| 辉县市| 绿春县| 临猗县| 赤水市| 藁城市| 太和县| 德令哈市| 江北区| 乐平市| 青海省| 安远县| 株洲县| 额敏县| 洞头县| 缙云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