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色av,短篇公交车高h肉辣全集目录,一个人在线观看免费的视频完整版,最近日本mv字幕免费观看视频

首頁 > 文章中心 > 醫院醫療應急演練方案

醫院醫療應急演練方案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醫院醫療應急演練方案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醫院醫療應急演練方案

醫院醫療應急演練方案范文第1篇

一、領導重視

1、為確保此次演練能成功舉辦,衛生局組織各衛生單位主此次演練進行了充分討論,并安排專人制定了《縣衛生局甲型H1N1流感疫情應急處理和醫療救治模擬演練方案》并成立了演練指揮部,衛生局張局長親任總指揮,各單位分管領導為副總指揮。

2、縣政府熊茶珍副縣長、市衛生局方正科長與市疾控中心應急辦屈主任親臨現場觀摩并作技術點評。

3、各參演成員單位為確保演練成功舉行,都組織了參演應急隊員認真學習了《演練方案》并就各個細節進行了具體分工與安排,同時對往年演練易發生問題進行了強調。

二、演練過程有條不紊

演練于上午9時開始,縣人民醫院急救中心接到病人電話,根據病人講述為一高度可疑甲型H1N1流感病例,120急救中心立即派出急救人員按二級防護于15分鐘內到病人家中接診病人,隨后演練依次按病人診斷、專家會診、疫情報告、啟動應急預案、疫情流調、病人采樣、疫點劃分、疫點消毒、密切接觸者追蹤留觀、醫療救治、疫情終止響應等各環節分設場景進行模擬演練。各考評組針對各環節進行現場觀摩考評。

三、剖析演練、總結經驗

演練結束后各考評組針對病人接診、疾病控制、醫療救治等重點環節進行了點評,如病人運轉流程、院內感染、疫情報告、防護服穿脫等,對暴露的問題和不足進行了剖析并提出了改進意見。市衛生局方科長與市疾控中心應急辦屈主任首先對此次演練取得的成績表示肯定,然后就演練過程中暴露出的問題進行了補充講解。最后衛生局張局長對演練情況進行了總體點評,就進一步做好疫情應急處置技術準備工作提出了明確要求,并就端正思想、提高認識、加強培訓、做好儲備等方面進行了再次強調。

縣有線電視臺記者及縣疾控中心健教人員對此次演練進行了全程錄像,并就此次演練活動的目的與意義及應急隊員通過此次演練活動心得體會進行了專題采訪與報道。

醫院醫療應急演練方案范文第2篇

    按照創建三甲醫院的工作要求,為提高全院護理隊伍應對突發事件的應急能力和處置能力、提高科室間工作配合能力、提升突發事件領導組的組織協調領導能力以及緊急救備隊員的實踐能力,特安排本次演練。

  一、應急演練目的

  演練目的:

  1、檢驗預案

  2、完善準備

  3、鍛煉隊伍

  4、磨合機制

  二、組織機構

  1、突發事件演練領導小組:負責應急演練活動全過程的組織領導。組長(總指揮)王淑彬副組長(副總指揮):王秀霞、謝靈芝成員:周衛華、劉萍

  2、策劃協調組:總策劃是演練準備、實施等階段工作的主要組織者。由領導小組人員擔任策劃,負責應急演練策劃、演練方案設計,演練實施的組織協調,負責協調人員,設備、協調電工班、維修組、維修,上報領導。組長:王秀霞成員:林逸軒、王曉丹

  3、信息組:負責科室演練的信息搜集、整理、并做好記錄。組長:周衛華成員:張文瑜、王蓓蓓

  4、控制組:負責演練過程的具體實施,在總策劃的直接指揮下,向演練人員傳送各類控制信息,引導演練進程按計劃落實。組長:邵蘭真成員:康娜、張慧燕

  5、演練組:科室內各組相關人員

  三、演練方案

  (一)、演練目標:

  1、市一院重癥醫學科突然停電,科室內重癥患者生命安全面臨難以保障的危險。以《商丘市第一人民醫院重大意外傷害事故急救應急預案及程序》及《緊急狀態下調配護理人力資源應急預案及程序》為標準,要求科室值班人員及時到位,科室二線人員緊急集結、迅速組織、匯報及時、合理搶救、記錄詳細。

  2、科室所有人員做好停電緊急集合,迅速開展保障患者安全,保障科室內儀器的運轉,科室內工作有序進行。要求搶救及時、保障患者安全、物資供應保障得力。

  3、演練領導小組現場統一指揮,及時協調各項工作、下達指令,使模擬演練有序進行。

  (二)、演練的過程

  總用時:30分鐘(10:00—10:30)

  演練地點:重癥醫學科

  背景設置:

  上午10:00,重癥醫學科病房突然停電,科內有住院患者12人,其中上呼吸機患者6人,其中呼吸機有儲電功能3臺,科內UBS電源兩個,需迅速做好人員調配工作,迅速展開對患者的急救工作,尤其是帶呼吸機患者的安全。

  演練情景與實施步驟:

  1、總指揮宣布演練開始,并授權總策劃對演練全過程進行控制。信息組以錄像、拍照等形式對演練過程進行記錄。

  2、科內急救啟動應急預案:

  1)科室內突然停電,科室內值班護理組長判斷是否是全病區停電,并評估病區環境和患者情況,備好急救物品,立即向“突發事件領導小組”報告,并報告電修班。總策劃決定實施方案,負責分工,統一指揮,調配人力、物力,急救物資的配合,以保證人員及物資的充足使用。

  2)突發事件領導小組立即啟動《商丘市第一人民醫院突發醫療事件應急處置預案》、《緊急狀態下調配護理人力資源應急預案及程序》,演練領導組立即通知護理部、后勤和保衛部門做好應急準備工作;通知外科系統科護士長和高年資護理人員到重癥醫學科待命,負責患者的急救工作;通知電工班,維修班人員做好檢修電路的準備

  3、應急處置措施:

  1)指揮組(責任人:王淑彬)

  主要職責:統一指揮、分組配合、將待命的醫生、護士按患者數量1:1比例分組,現場分類協調救治。

  2)協調組(責任人:王秀霞組員2人)

  主要職責:協調各小組、各部門、協調醫療應急資源和傷員收治、信息匯總、統計、上報工作。

  3)搶救組I:(責任人:劉萍、組員12人劉萍負責在1—6床、朱留勤負責7—12床患者的搶救),首先判斷是否是全病區停電,評估病區環境,患者情況(明確哪些事UPS供電,哪些患者帶呼吸機),由搶救組II備好急救物品,提供物資支援,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保障各儀器的正常運轉,處理各種突發事件。

  人員組成:相應管床醫生,值班護士。

  主要職責:實施確定性治療:簡易呼吸器輔助呼吸、監測生命體征、備好搶救藥品、物品,做好清醒患者的安撫工作等,等待電力恢復地點:重癥醫學科病房。呼吸機、監護儀、輸液泵等儀器繼續使用嚴密觀察儀器正常運作情況嚴密觀察病人生命體征:呼吸頻率、面色、血氧飽和度等,清醒病人做好心理護理

  機械通氣病人沒有UPS供電情況下,繼續以下工作:

  判斷呼吸情況,保持呼吸道通暢。

  無自主呼吸,使用呼吸囊人工輔助呼吸。

  有自主呼吸,保持呼吸道通暢,給予吸氧立即通知醫生。

  方法與人工呼吸囊輔助呼吸方法相同。

  嚴密檢測病人生命體征(呼吸頻率、面色、血氧飽和度)。

  隨時處理緊急情況,遵醫囑用藥緊急檢修,盡快恢復供電。

  遵醫囑調整呼吸機參數。

  儀器恢復使用情況。

  整個過程準確記錄病人的生命體征。

  4)搶救組II:(責任人:李靜組員4人)負責調配各種儀器,組織協調各種搶救、急救設備、物品,保障急救順利有序進行。人員組成:科室內護士、醫生。地點:重癥醫學科病房。

醫院醫療應急演練方案范文第3篇

9時10分,內蒙古醫學院附屬醫院門診部。 43歲張某來醫院就診,當他剛走進門診部大樓時,設在門口的紅外線快速體溫監測儀顯示其體溫為39℃,在一旁的預檢分診處護士立即給他佩戴了口罩,并且進行了登記,隨即引導他從側門走向附近的發熱門診就診排查。 9時15分,發熱門診。預檢分診處的護士與發熱門診接診護士進行交接后,后者給“患者”發放防護用品,并且護送他到醫師接診室。在那里,首診醫師詢問“患者”癥狀,“患者”回答,他10天前曾受邀去墨西哥講學,3天前返回呼市,前天凌晨開始發高燒,而且全身肌肉酸痛、咳嗽、流鼻涕,這種癥狀已經持續了1天時間。首診醫師又為其測體溫,并且進行醫學影像等相關檢查。隨后,根據檢查結果及流行病學史,首診醫師初步考慮“患者”為疑似甲型h1n1流感病例。隨后附屬醫院院內甲型h1n1流感專家組進行會診,同意首診醫師的初步診斷,隨后附屬醫院的應急預案正式啟動。

醫院防控領導小組通知預防保健部疫情組和感控組,將“患者”和陪同人員在發熱門診就地留觀隔離,首診醫師填寫傳染病卡及傳染病登記簿。

經過緊急逐級匯報,呼和浩特市回民區防疫站、疾控中心的派出流行病學、檢驗、消毒等組成的疫情處置組趕赴附院對“患者”開展調查核實以及采集咽拭子標本。疾控工作人員按照要求標本妥善包裝后乘專車將標本送達自治區cdc實驗室。市防控甲型h1n1流感領導小組派出由呼吸、重癥醫學(icu)、感染、中蒙醫、預防保健、醫學影像、醫學檢驗和護理人員組成的專家組對患者進行會診。此時,附屬醫院將“患者”陪同人員按防護要求轉送到指定隔離點進行醫學留觀。

附屬醫院根據流調、會診結果撥打120急救電話,準備將“患者”轉送至甲型h1n1流感定點醫院內蒙古第四醫院。

120指揮中心接到要車電話,按照該中心防控甲型h1n1流感醫療救治預案,立即指示派出15號車轉送病人。

上午10時20分,120負壓救護車駛入內蒙古第四醫院。

由安全保衛人員引領到達應急救治病房前,120救護人員與內蒙古第四醫院醫護人員進行了患者病情和病歷資料交接。與此同時,醫護人員迅速把“患者”由救護車轉至擔架上給予吸氧并迅速送入重癥搶救室,按醫囑進行搶救。內蒙古第四醫院就地對120救護人員、車輛、設備等進行終末消毒。

“患者”進入搶救室后,一名醫生迅速檢查生命體征,并且下達口頭遺囑進行搶救。同時與治療室聯系配藥。由于患者病情較重,呼吸衰竭,需要人工輔助呼吸,由醫師口頭下達遺囑通知icu醫生到達病房,上呼吸機,并且準備氣管插管及氣管切開。院內專家在接到要求會診信息后,立即會診并做出下一步治療方案。內蒙古第四醫院院感科對“患者”生活和醫用垃圾進行處理,對病房進行消殺。

醫院醫療應急演練方案范文第4篇

【關鍵詞】創建;衛生應急;體會

【文章編號】1004-7484(2014)06-3514-02

晉江市通過開展衛生應急綜合示范市創建工作,有效地優化和整合了全市各類應急資源,促進各級各部門衛生應急組織體系的建立和健全,構建科學靈敏、全面準確的衛生應急決策指揮、衛生應急監測預警和信息報告系統,完善應急預案體系建設,優化工作流轉機制,強化衛生應急隊伍建設和應急物資儲備,規范開展應急處置,普及衛生應急知識,衛生應急管理水平和衛生應急能力顯著提升。現將基本做法與體會報告如下。

1 一般情況

晉江地處福建東南沿海,全市陸域面積649平方公里,轄13個鎮、6個街道,293個村,94個社區,戶籍人口106萬,外來人口110萬左右,祖籍晉江的華僑華人、臺港澳同胞300萬左右。經濟實力連續19年保持“福建省十強縣(市)”首位,縣域經濟基本競爭力列全國百強縣(市)第5位。2012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223.69億元,增長12.2%;公共財政總收入161.02億元,增長18.3%;農民人均純收入13508元,增長12.9%。在經濟社會持續快速健康發展的同時,晉江市高度重視醫療衛生事業,以“建設衛生強市”為目標,以醫改為主線,加快衛生事業發展,全市各類醫療衛生機構共有858家,其中公立醫療衛生機構28家,民營醫療機構45家,個體診所33家,社區衛生服務站85家,村衛生所667家;衛技人員總數4487人,開放病床數3930張,形成比較完善的三級醫療衛生服務網絡,疾病防治能力不斷增強,群眾健康水平顯著提高。

2 主要做法及成效

2.1 健全組織體系,明確工作職責

將衛生應急體系建設納入《晉江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成立以分管副市長為總指揮的市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指揮部,及時修訂《晉江市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進一步明確了各級各部門的職責。把“完善應急救治體系”和“創建衛生應急示范市”分別列入2013年市委、市政府為民辦實事項目和市政府工作報告目標任務,多次召開全市衛生應急工作會議,總結成效、查擺不足、部署工作。經市委編辦批準在市衛生局設立市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置辦公室,核編3人。各醫療衛生單位設立應急管理辦公室,明確專人負責衛生應急工作,辦公用房、設施設備按工作職責需要配置。各鎮(街道)、村(社區)和學校、危化企業等重點單位成立衛生應急管理組織,指定專人負責衛生應急值守和信息上報等日常工作,各級各部門衛生應急組織機構日臻健全。

2.2 搭建指揮平臺,建立聯動機制

以國家社會管理創新試點為契機,整合110、120、122、119四個報警臺,成立晉江市社會管理應急指揮中心,構建全市綜合應急指揮決策平臺,負責全市突發事件應急指揮與聯動協調工作。市衛生局搭建“晉江市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指揮與決策系統”,負責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置的指揮和決策。應急指揮系統具備信息共享、指揮決策和視頻會商等基本功能,并實現與上級突發事件應急指揮決策系統、本級政府各部門、各鎮(街道)和醫療衛生單位的有效對接,進一步提高全市衛生應急指揮協調和聯防聯控能力。在市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置領導小組的統一領導下,建立起宣傳、衛生、安監、教育、農業、公安等多部門協調聯動機制,醫療衛生機構之間建立突發事件衛生應急協調聯動機制。單位間平時注重聯合開展應急培訓與演練,戰時聯合開展應急處置。2012年以來,市衛生局分別與安監局、地震辦、人武部、經濟開發區、企業等多部門聯合開展“企業化學品泄漏燃燒事故應急互助救援演練”、“地震應急救援演練”、“災民安置演練”和“航班災難事故應急救援演練”等活動,有效地提高部門間應急隊伍協同作戰能力和隊員的實戰水平。在應對霍亂、禽流感、甲型H1N1流感等重大傳染病疫情時,部門間的協作聯動更是得到充分磨合和展現,最大限度地減少了疫情帶來的危害。

2.3 完善預案體系,優化工作流程

市政府印發《晉江市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晉江市突發公共事件醫療衛生救援應急預案》和《晉江市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理機制實施方案》,各鎮政府(街道辦事處)制定本區域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市衛生局制定并完善重點急性傳染病、食物中毒、職業中毒、自然災害和不明原因群體性疾病等專項或單項預案20個,建立了預案管理制度,并根據人員變動、技術或標準改變及時進行修訂。醫療衛生單位和重點單位結合自身職責和實際需要制定衛生應急預案、工作方案或技術方案。同時,在實踐中對處置流程不斷進行優化和細化,提高預案的可操作性。建立起縱向到底、橫向到邊、系統全面、切合實際的衛生應急預案體系,為各級各部門規范開展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置提供可靠的依據。

2.4 加強隊伍建設,強化培訓演練

以“晉江干部學堂”為載體,開設《公共突發事件與政府危機管理》專題培訓,有效地提升了政府各部門工作人員應對突發事件的意識和能力。對衛生應急專家咨詢委員會進行調整、充實,充分發揮專家咨詢委員會的咨詢、指導、建議和評估作用;以市直醫療衛生單位專業人員為主力,組建了市級傳染病、中毒、核和輻射以及醫療救援等專業應急隊,在基層醫療衛生單位建立衛生應急綜合隊伍并配置相應裝備;制定并實施專業隊伍、管理干部和醫療衛生人員分類培訓和演練計劃,要求各醫療衛生單位結合自身業務定期開展衛生應急相關培訓和演練,推動各單位培訓和演練工作的常態化。通過培訓和演練,促使應急隊員更加熟練地掌握衛生應急處置流程和相關技能,時刻保持高度警惕性,做到召則能來,來則能戰,戰則必勝,提高了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能力。

2.5 加大投入保障,充實物資儲備

市政府將衛生應急經費列入財政專項預算,每年劃撥70萬元作為衛生應急日常工作經費,投入衛生應急體系建設經費不少于200萬元;印發《晉江市突發公共事件財政資金保障應急預案》,為開展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置安排臨時經費提供依據。市衛生局結合實際情況制訂《衛生應急基本物資儲備目錄》,并指導市直各醫療衛生單位依照“滿足需求、平戰結合、實物儲備與信息儲備相結合”的原則,完善衛生應急裝備配置和物資儲備,同時制定并完善應急物資采購、驗收、保管、領用、補充、更新、安全等方面的制度。全市公立醫療機構現有急救車56部,醫療應急救治設施設備齊全,建立起以市120急救中心為樞紐,以市中醫院、安海醫院和市醫院晉南分院急救分中心,金井中心衛生院、東石中心衛生院和英墩華僑醫院急救站和各醫療單位急診(救)科為網點,覆蓋全市城鎮、功能完善、高效快捷、指揮統一的醫療應急救治網絡體系。市疾控中心設立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物資儲備庫,各類衛生應急物資較齊全,并擁有A、B級防化服各5套、C級防化服6套,能較好地滿足一般級別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置的需要。

2.6 構建預警體系,及時監測報告

全市二級以上醫療機構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鎮(中心)衛生院規范開展預檢分診工作,設立發熱門診、腸道門診;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網絡直報覆蓋率達100%,設備設施運轉良好,近10年通過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信息系統報告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及相關信息30起。教育機構建立晨、午檢制度和因病缺課登記制度;市疾控中心定期對轄區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監測數據和風險進行分析、評估,及時發現各類事件苗頭,及早開展采取干預措施。市衛生局根據歷年來傳染病疫情概況和監測結果制定了部分重點傳染病預警線,市疾控中心根據預警線指標實時預警,為政府制定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防控策略提供及時、準確的科學依據。

2.7 規范應急機制,科學高效處置

通過開展衛生應急綜合示范市創建,晉江市已形成了預案較完善、體制較健全、機制較順暢、準備較充分、宣傳較到位的衛生應急新局面,衛生應急能力大幅度提高。2012年以來,轄區內發生的183起傳染病散發或聚集性疫情、疑似食物中毒事件均控制在萌芽狀態,未發生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較好地保障了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在CBA聯賽、“4?19中國(晉江)國際鞋業博覽會”、“世界晉江同鄉懇親暨愛心城市公益活動”、“2013年全國沙灘排球巡回賽(晉江站)比賽”和“2013年中國?晉江自行車公開賽”等重大活動中,組織市疾控中心、市衛生監督所等單位科學開展公共衛生風險排查和評估工作,順利完成了醫療救治、流行病學調查、實驗室檢測、衛生監督等醫療衛生保障任務,為活動的順利進行提供強有力的保障。

2.8 全面宣傳教育,普及應急知識

制定全市衛生應急健康教育和法制學習宣傳計劃,由市衛生局聯合團市委、教育局、總工會、紅十字會、各鎮(街道)、村(社區)、電視臺、經濟報社等有關單位,通過有線電視、報紙、廣告牌、宣傳欄、墻報、傳單、講座和培訓等多種形式,在機關企事業單位、學校、社區中開展衛生應急知識和《傳染病防治法》、《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等法律法規的宣傳教育。衛生應急知識宣傳效果良好,宣傳覆蓋率超過80%,居民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相關知識知曉率達80.53%(244/303),群眾普遍掌握衛生應急相關知識,掌握自救、互救基本技能。團市委、市紅十字會各組建了一支衛生應急救援志愿者隊伍,并制定管理制度,定期開展培訓、演練,幫助志愿者掌握基本救援知識與技能。

3 工作體會

3.1 領導重視是創建衛生應急綜合示范市的前提

全面提高衛生應急綜合管理水平和處置能力,是關系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和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的大事。晉江市委、市政府對此高度重視,在多種會議上和場合中,市領導對創建衛生應急綜合示范市的任務要求、進度安排和工作目標均進行強調,并組織督查組開展專項督導檢查。各有關單位把創建活動列入議事日程,嚴格按照《晉江市衛生應急綜合示范市創建活動工作方案》要求履行職責,有效落實,按時完成各項創建工作任務。

3.2 經費充足是創建衛生應急綜合示范市的保障

衛生應急工作是一項以社會效益為主、涉及民生的公益性工作,在應急指揮體系建設、物質儲備、隊伍裝備、宣傳發動、應急處置和培訓演練等方面均需要大量經費支持。晉江市政府將衛生應急經費列入財政專項預算,并印發《晉江市突發公共事件財政資金保障應急預案》,為開展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置安排臨時經費提供依據,充足的經費支持是晉江開展衛生應急綜合示范市創建工作的厚實保障。

3.3 部門聯動是創建衛生應急綜合示范市的關鍵

在創建衛生應急示范市過程中,衛生系統是創建的主力軍,責無旁貸,而且必須能起到示范作用。各有關單位從大局出發,不僅加強了本單位的應急管理工作,落實好自己職責,還加強縱向和橫向的協同配合工作,主動加強與相關單位或部門的聯系,建立了聯動機制,密切配合、齊心協力開展創建工作。部門協作在本次創建工作中發揮了關鍵性作用。

3.4 廣泛發動是創建衛生應急綜合示范市的基礎

國家衛生應急綜合示范市創建工作共涉及衛生應急組織體系、指揮協調、預案體系、應急準備、監測預警、應急處置、社會動員和總結評估等8個項目48項工作指標,要全面保質保量完成這些任務指標,就必須廣泛發動,全民動員,共同參與創建活動。晉江市委、市政府通過召開動員會、階段性工作匯報會,深入開展宣傳發動,并組織專項督導檢查和模擬檢查工作,確保創建的各項工作措施得到有效的落實,為如期完成創建的目標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3.5 真抓實干是創建衛生應急綜合示范市的根本

醫院醫療應急演練方案范文第5篇

For the dealing with common health accident,all levels the hospitals must predetermine the blue print and establishing the emergency system,perfecting the emergency measure. To guarantees answer the each kinds of the common health accident promptly,rapid,highly effective and sequence,to safeguard the area of domination populaces health and to maintain the area of domination the security to be stable. How does the emergency predetermined plan and perfect hospital emergency system this article on formulate,puts forward the proposal and the discussion.

【Key words】

predetermined precept;system;sudden accident

【摘要】: 為了應對突發的公共衛生事件,各級醫院都要制訂出一套實用完備的應急預案,健全應急系統,完善應急措施,確保及時、迅速、高效、有序地應對各種突發的公共衛生事件,保障轄區內群眾的身體健康,維護轄區的安全穩定。本文就如何制訂應急預案,健全醫院應急體系,防備突發的公共衛生事件提出建議和探討。

【關鍵詞】: 預案;系統;突發事件

突發性公共衛生事件具有突發性、緊急性、高度不確定性以及廣泛的社會影響破壞性特征,它直接關系到公眾的健康、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安定,并日益成為社會普遍關注的熱點問題。在當今交通事故、自然災害、恐怖襲擊、疾病流行等各種公共衛生事件頻發的社會環境下,各級醫院除了完成轄區內群眾的醫療工作,還要承擔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緊急救援、指導疏散等任務。為了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平時必須預先制訂出一套實用完備的應急方案,健全應急系統,完善應急措施,并保持常備不懈、經常演練。在突發事件出現時能夠迅速完成信息采集、危機判定、決策分析、命令部署、聯動指揮、排險救援、安全轉送、后勤支持等各項應急任務,確保及時、迅速、高效、有序地應對各類突發性公共衛生事件,將突發事件的危害降低到最小程度[1]。

1 加強應急的組織領導,健全各級應急體系是關鍵

面對突如其來的突發性公共衛生事件,往往會超出醫院的救治承受能力,如果醫院事先準備不充分,必然會反應遲緩、應接不暇、顧此失彼。因此,各級醫院應該有備無患、居安思危、未雨綢繆,預先制訂各種針對各類突發性公共衛生事件的應急方案,以備不時之需。

1.1 健全各類應急機構 在突發性公共衛生事件來臨時,只有在高度統一指揮下才能最大限度地發揮各方面力量,調集所有資源積極應對。醫院平時要組建好應急指揮部(組)和各類應急組織、機構,以急診科為骨干,制訂包括人員調集、物資供應、聯絡轉運等一整套應急預案,做到分工明確、職責落實、反應靈敏。預案必須系統地反映在不同情況下的指揮程序和內容,主要包括指令的順序、要求、人員和裝備的數量及編組,指揮員分工及指揮位置等,各種后勤保障工作必須在統一指揮下協調進行。

1.2 健全應急規章制度 制度是完成任務的保證。醫院要制訂重大傳染病、中毒事件、自然災害及重大意外傷害等公共衛生事件的報告制度和各級各類人員在突發事件中的崗位職責、行動規范;要制訂成批傷病員的分類、診治、轉送等環節的規章流程;要針對自然災害(如地震、臺風、洪澇等)、意外事故(如車禍、工傷)、疾病流行(如非典、中毒)及恐怖襲擊等造成大批傷病員的情況制訂分類救治的預案。

制訂的應急預案要傳達到每個責任人,每個責任人要明確自己的職責,以確保預案準確實行。

1.3 建立應急通訊網絡 所有參與應急預案的人員應該保持即時聯絡才能做到招之即來,迅速啟動。各級指揮員與上級和下級人員之間要有便捷迅速的聯系方式和通訊工具,并保持聯系暢通。移動通訊是必不可少的聯系工具,對骨干人員必要時可以配備備用聯系工具。信息互通是公共衛生突發事件應急反應體系中至關重要的部分,沒有良好的信息互通就不可能有良好的各個部門的聯手反應。醫院要收集準確的信息,加強上下級之間以及兄弟醫院之間的信息交流,才能及時準確地獲取各種信息,在最快的時間啟動應急體系,最大限度地降低傷亡、經濟損失和政治影響。同時,醫院要把收集的準確信息和搶救經驗及時向上級機關報告,為領導決策提供參考。

2 加強應急的技能培訓,不斷提高應急能力是基礎

在突發性公共衛生事件發生時,醫務人員常常是最先來到災害現場最先參加搶救的人員。無論是傳染性疾病還是意外事故或自然災害,他們的應急處置能力對控制災害蔓延、減少災害損失、救治受災人員都起著重要作用。突發事件早期處置的好壞,常常關系到整個事件的最后結果[1,2]。因此,必須建立一套完善的在職培訓制度,并納入繼續醫學教育計劃,定期進行應急處置相關知識及能力的培訓和演練,不斷提高醫院各類人員的應急能力和反應速度。

2.1 培訓內容 主要包括:《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醫療救治體系建設規劃》、《傳染病防治法》、《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理流程》等法律、法規;急救醫學知識包括CPR;急危重病人的急救技能;突發事件應急預案;群體傷病員處理流程;傳染病和常見中毒的急救知識;自然災害、意外事故狀態下自救互救技能;心理素質培訓以及怎樣聯絡報警,怎樣接近傷員等。要制訂培訓計劃和編寫培訓教材,要有考核標準和獎懲措施,確保培訓實效。

2.2 模擬演習 模擬訓練可以提高應急隊伍的救治水平和反應速度,各種預案只有在反復演練中才能確保啟動時順利實施。演練形式包括緊急集合出動、模擬意外事故現場搶救、模擬啟動各級預案等。通過演練不僅可以使大家了解、掌握預案,還可以檢驗預案是否合理、科學、全面,以便及時進一步修改完善。建議每年都要進行應急模擬演習,提高醫務人員綜合應急處理能力。

2.3 部門演練 醫院各個部門在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來臨時承擔的任務不同,可以結合本部門的情況制訂預案進行演練;可以借鑒國內外公共衛生事件的經驗,進一步修正和完善本部門的各種預案、預警指標和實施細則。要樹立應急觀念,加強應急的制度化、現代化和系統化建設,建立快速反應體系,在應急事件處置中發揮應有的作用。

3 加強應急的指揮管理,確保預案快速啟動是核心

3.1 三級預案、明確分工 醫院要制訂三級應急預案:一級事件啟動“紅色預案”(本次事件需要救治30位以上傷病員時)。二級事件啟動“橙色預案”(本次事件需要救治10~30位傷病員時)。三級事件啟動“黃色預案”(本次事件需要救治10位以下傷病員時)。一、二級事件往往需要同時啟動院前、院內兩套急救隊伍;三級事件可以根據情況不啟動應急預案,由醫院急診科處置。醫院急診科和急診“120”是擔任院前、院內急救的部門,一旦發生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在傷病員搶救、轉運中具有重要作用。因此,醫院要加強急診科和急診“120”的建設,完善急救車載搶救設施,保證急救醫生、急救藥品到位。醫院要結合現有衛生裝備,整合分散的醫療急救資源,制訂“預備役”急救車輛、人員及設備等,平時加強急診急救隊伍培訓、鍛煉提高應急能力,瞬間投入一線,參與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搶救工作。同時要加強急診重癥監護病房(EICU)和急診手術室的建設,提高危重病人救治水平[3]。

3.2 統一指揮、層層負責 在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應急工作中,一定要統一指揮、統一調度、統一行動。各級各位參加應急搶救工作的機構和人員必須服從領導、層層負責,保質保量地完成本職任務。要發揮每個單位和個人的主動性、積極性、創造性,克服各種困難完成應急任務。

醫院要成立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指揮部(組)和專家技術指導組,由內科、外科、急診科、ICU、放射科、檢驗科等科室專家組成。要充分發揮專家組的作用。專家組要負責全院危重癥病人會診、搶救,積極收集各種信息,不斷總結經驗,制訂切實可行的診斷標準、治療預防原則和救治方案,及時發放給全院醫務人員并向上級機關報告。專家組應24小時在位值班,隨叫隨到。

3.3 快速分診、分級處理 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傷病員要在手腕或胸前系上專用“傷票(牌)”,包括主要傷情、危急程度、年齡、性別等。傷病員要統一編號掛牌,便于醫務人員識別傷員、快速分診、分級處理、轉送搶救。通常用不同顏色的“傷牌”表示傷情指示醫護人員。如紅色“傷票(牌)”表示有內外出血、休克、危急;黃色“傷票(牌)”表示有骨折;綠色“傷票(牌)”表示病情不嚴重,可以先搶救重傷員;黑色“傷票(牌)”表示已經死亡,不必再去檢查搶救等。現場指揮員要沉著冷靜,先搶救傷員脫離險境,再快速分診分級處理轉送搶救各類傷病員。

3.4 醫院要加強門急診應急能力[3] 門急診是接診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第一線,也是院前搶救的部門。醫務人員要學會識別各種傳染病的特征、發現線索,收集資料、分析判斷、及時報告。醫院要不斷提高和加強門急診的應急能力和基本建設,對突發群體傷病員要制訂一套完整的運行體系。要加強對院內感染的控制,要設立專病診室、隔離觀察病房;嚴格執行消毒隔離措施,嚴格執行各項規章制度和操作規程。

3.5 思想準備和心理支持 面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醫院要有足夠的思想準備。要向社會進行不同形式的宣傳咨詢。可以通過廣播、電視、講座等形式廣泛開展心理衛生宣傳教育,提高人民群眾的心理素質,改善和提高應對水平。醫院要定期對醫務人員進行心理衛生講座,提高醫務人員心理素質,當出現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時,早有思想準備,提高應對能力。

4 加強應急的物質儲備,保證應急后勤支援是保障

4.1 制訂應急物資的儲備計劃 由于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突發性、復雜性、艱巨性、危險性等,應急物資的儲備是實施應急預案的基本保證和先決條件。應急物資包括醫療設備、急救器材、藥品血源、救護車輛、防護設施、生活物品、通信設備等。要制訂應急物資的儲備計劃,在預案中應當包括這些應急物資的種類、數量、存放地點、責任人等[4]。

4.2 應急物資要處于良好的待用狀態 為了保障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來臨時的物資供應和后勤支援,預案中要明確后勤各個部門在應急工作中的職責。應急物資必須要處于良好的待用狀態,指派專人定期檢查、試用、維護、管理,藥品要防潮、防過期、防變質。醫院要有針對性地儲備一定數量的藥品、器械、物資以滿足應急需要。要加強應急救治器材藥品物資的管理,添置和優化一些應急救治的醫療器材和設備,尤其是現場使用的物資裝備和車載設備,使之保持完好性和先進性,以提高應急救治的水平和成效。

【參考文獻】

1 王正國.現代創傷學研究的某些進展.中華創傷雜志,1995;11:262-265.

2 程天民.對加強創傷醫學研究的思考.中華創傷雜志,1999;15:1-2.

主站蜘蛛池模板: 鲁山县| 茶陵县| 苍梧县| 永安市| 淮阳县| 手机| 昭通市| 颍上县| 北碚区| 玛纳斯县| 金沙县| 外汇| 南皮县| 白城市| 利辛县| 广丰县| 汤阴县| 法库县| 齐齐哈尔市| 毕节市| 谷城县| 淅川县| 定陶县| 金溪县| 泗水县| 阜南县| 顺义区| 定边县| 崇州市| 京山县| 河津市| 新和县| 大新县| 瑞金市| 侯马市| 云龙县| 阳原县| 宁强县| 当涂县| 顺义区| 舞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