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色av,短篇公交车高h肉辣全集目录,一个人在线观看免费的视频完整版,最近日本mv字幕免费观看视频

首頁 > 文章中心 > 簡述移動通信的演變

簡述移動通信的演變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簡述移動通信的演變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簡述移動通信的演變

簡述移動通信的演變范文第1篇

【關鍵詞】頻譜重耕 覆蓋能力 網絡負荷 數字紅利 干擾協調

[Abstract] Based on the concept of spectrum re-farming, the value of spectrum re-farming in terms of spectrum ability was analyzed. Spectrum allocations of three major operators were elaborated and practical spectrum re-farming schemes were presented. The necessity of spectrum re-farming for digital bonus frequency band was addressed. Finally, some potential problems of spectrum re-farming were discussed from aspects of equipment support, re-farming chance and industry barrier.

[Key words]spectrum re-farming coverage ability network load digital bonus interference coordination.

1 頻譜重耕的概念

頻譜重耕指將現有某種或某些通信網絡占用的頻譜遷移出來,讓其它制式來使用,從而獲取更高的網絡價值[1]。頻譜重耕并非一個新概念,其最早在5年前就已開始被討論、研究并實施。GSM、CDMA 1X等2G系統由于制式的落后,采取TDMA或IS95的技術,因此只能提供話音和吞吐量較低的數據流量。而目前隨著移動互聯網的迅猛發展[2],以微信、支付寶為首的移動APP正在快速吞噬著移動網絡帶寬,以毫米波、大規模陣列天線為代表的新技術應用5G技術[3]正以前所未有的態勢席卷整個行業,產業鏈的上下游順序正在重構,傳統通信運營商正慢慢演變成管道運營商[4]。因此,以中國移動為首的運營商開始考慮建立可持續的流量經營體系[5],或者發展類似移動互聯網運營模式的融合通信[6]。這些舉措固然可以暫解燃眉之急,但隨著用戶使用習慣的轉變,流量替代話音的趨勢不可逆轉,而流量對移動網絡資源的消耗遠非話音業務所能比擬,導致運營商量收剪刀差越來越大。因此,如何構建出更具性價比,充分利用現有的網絡資源才是需重點考慮的問題,這亦在不考慮改變用戶使用模式的前提下更容易操作。總而言之,就是要將主要承載話音業務的2G網絡頻譜資源釋放以承建更多的3G/4G網絡,即頻譜重耕。

2 頻譜重耕的價值

移動頻譜資源是不可再生的,一旦占用就無法短期回收,中國電信的小靈通就是最典型的例子,其占用1900―1920MHz合計20MHz的頻譜資源,從2007年開始至今仍未完全清網。由此可見,頻譜規劃是一個極富戰略性的工作,同時,頻譜資源的高低好壞將直接影響到運營商在整個網絡的投資和成本回收,甚至網絡的覆蓋、容量和質量能力。

因此,首先分析一下不同頻段的頻譜能力。

以目前承載話音量最大的GSM網絡(占用900MHz頻譜)以及承載數據流量最大的LTE網絡(占用2600MHz頻譜)為例,結合Cost231-Hata傳播模型進行分析,如圖1所示:

在相同的覆蓋能力下,900MHz比2600MHz頻段允許的路徑損耗低10%左右,且如表1所示,隨著覆蓋半徑的增加,允許的路徑損耗持續減少。

由表1可知,在相同區域、允許相同路徑損耗的前提下,900MHz的覆蓋距離比2600MHz高出50%~60%,根據現有網絡三葉草的蜂窩模型,900MHz的單站覆蓋面積將是2600MHz的6倍以上,在郊區以外的開闊區域,面積相差將會更大。當然,不同的傳播模型會有一定程度上的差別,但大致相似。對運營商而言,單站覆蓋面積與網絡總投資息息相關,覆蓋能力越差,在總體覆蓋面積一定的情況下,所需的基站數量越多,投資也越大,在設備折舊和攤銷年限相同的情況下,資本回收期也就越長。

再考慮到目前主要承載數據的網絡為LTE,包括中國移動的TD-LTE以及中國電信和中國聯通的LTE FDD,都運行在高頻段(1.8GHz和2.6GHz),因此如果能對低頻段進行重耕,清網并對LTE進行遷移,將會產生巨大的經濟與社會效應[7]。

3 頻譜重耕的實施策略

3.1 運營商頻譜分析

限于篇幅,這里主要分析低頻段2GHz(含800MHz的CDMA與900MHz的GSM)與高頻段的4GHz(含1.8GHz的LTE FDD與2.6GHz的TD-LTE)的頻譜重耕。

三家運營商的主要運營頻譜[8]如表2所示。

作為數據網絡,中國移動主要運營TD-LTE網絡,頻段為1.9GHz和2.6GHz,1.9GHz作為低頻段廣覆蓋,2.6GHz作深度覆蓋;中國聯通主要運營LTE FDD,頻段為2.6GHz;中國電信主要運營LTE FDD,頻段為1.8GHz。相對而言,中國電信的頻段能力比中國聯通及中國移動都要強,而中國聯通稍好于中國移動。再考慮到中國電信是重耕至800MHz的CDMA,比GSM的900MHz頻段更低,因此,中國電信的重耕效果最好,性價比最高,而中國移動的對比效果最明顯,考慮到其網絡規模最大,所節省的投資也最多。

3.2 頻耕方案

頻耕講究“戰略規劃、分步實施”。考慮到900MHz的重耕效果比1800MHz更好,且DCS也只是為了對GSM進行補充覆蓋,因此三大運營商應盡快釋放DCS頻段;而數據網絡LTE的頻譜效果比2G/3G更好(如圖2所示),因此應盡快實施重耕。

(1)第一步:逐步釋放DCS 1800MHz頻段,將GSM用戶通過換卡、套餐等形式遷往LTE網絡,中國移動短期內可空出20MHz頻段來布置TD-LTE,而中國聯通考慮到DCS頻段不多,初期暫不進行頻譜重耕,中國電信CDMA可以空出5MHz作為對LTE FDD的重耕。

(2)第二步:在GSM網絡負載率大小合適的時候,對中國移動另一個20MHz進行頻譜重耕,中國聯通可以釋放DCS的10MHz頻譜資源,對LTE FDD進行重耕,在與1.8GHz的LTE頻段匹配上,既可以作為主輔覆蓋,也可以利用CA技術進行載波聚合。

(3)第三步:頻耕遠期階段,對GSM和CDMA的頻譜進行清空,全部用以布署LTE,以響應移動互聯網的需求。此階段的應用前提在于VoLTE技術純熟并達到商用要求,且完成部署。

3.3 數字紅利頻段

數字紅利頻段[9]指的是廣播電信由模擬技術轉換到數字技術后所節省出來的頻譜資源,在國內主要指廣電的700MHz頻段,在國際上,700MHz應用于LTE已經成為趨勢。

如圖3所示,700MHz相比GSM的900MHz而言,單站覆蓋能力高出3%~5%左右,單站覆蓋面積是后者的3倍左右,因此如果能釋放700MHz的紅利,可以進一步縮減建網投資,加快網絡建設進度,提升客戶滿意度。

4 存在問題分析

雖然將2.1GHz或2.6GHz的LTE頻譜重耕至700―900MHz大有裨益,但頻譜作為移動通信網絡最重要的資源,其規劃與分配往往涉及到復雜冗余的行政審批程序,不可能一蹴而就。同時,頻譜重耕必然會涉及到網絡設備或終端對新頻段的支持能力,而網絡部署也需要漫長的時間,因此需要盡早推動[10]。

(1)問題一:設備支持度

該問題主要考慮到網絡側及終端側設備的支持,畢竟LTE 900MHz的商用網絡還未大規模興建,而在我國,800MHz和900MHz仍然未重新規劃,因此設備廠商尚未正式研發。但考慮到目前扁平化的BBU+RRU設備,頻段升級更多的是基于軟件及部分主控和基帶板的升級,因此問題不大,更重要的是需要考慮由于頻譜重耕帶來的天饋系統升級所需的工程量和現場評估。而在終端側,引發的問題會更多。目前所謂的全網通,包括中國移動定制的“五模十頻”并不包括LTE 900MHz和LTE 800MHz,更不用說LTE 700MHz,因此在頻耕后期,如同任何一項新制式運營前夕一樣,終端鏈的完善將是一個困難、長期而又不得不堅持持續推動的工作。

(2)問題二:頻耕時機

上文只簡述了頻耕的步驟,但要掌握好頻耕的具體時機,這與不同運營商的制式、網絡負荷和市場營銷策略息息相關。其一,如何加強市場的宣傳,以推動GSM或CDMA用戶向LTE遷移,在VoLTE成熟的情況下可以加快2G網絡的清網工作;其二,網絡負荷決定了頻耕的具體落地時機,只有在輕度負荷時才可能啟動頻譜重耕,否則會對運營商長期經營的品牌、口碑和用戶粘性造成破壞性的負面效應。

(3)問題三:行業壁壘

在我國,數字紅利700MHz頻段為廣電所用,而三大運營商的頻譜卻為工業和信息化部所分配,因此如果要對數字紅利頻段進行重耕,必然會涉及到兩個行業的協調與溝通,事實證明這將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也需要盡早推動。

此外,頻譜重耕由于涉及到頻率變動,還需要謹慎考慮不同網絡之間的干擾與隔離協調,預留出一定的頻率保護帶防止鄰頻干擾。

總之,頻率重耕是一項具備挑戰性的工作,在頻譜資源越來越稀缺以及新技術替代越來越快的今天,將問題顯式化并提前做好準備工作是實施頻譜重耕的重要保證。

參考文獻:

[1] 朱東照. 移動寬帶的協調發展[J]. 移動通信, 2014(15): 24-26.

[2] 羅軍舟,吳文甲. 移動互聯網:終端、網絡與服務[J]. 計算機學報, 2011(11): 2029-2051.

[3] 肖清華. 蓄勢待發、萬物互連的5G技術[J]. 移動通信, 2015(1): 33-36.

[4] 肖清華. 國內運營商智能管道的發展研究[J]. 移動通信, 2015(9): 18-21.

[5] 肖清華. 關于可持續發展的流量經營體系建立的探討[J]. 移動通信, 2015(23): 39-41.

[6] 肖清華. 國內融合通信的發展建議分析[J]. 移動通信, 2015(15): 3-6.

[7] 朱東照,史俊瀟. 我國移動通信頻譜重耕的價值探討和實施策略[J]. 電信科學, 2015(1): 1-7.

[8] 林輝,劉思揚. LTE的頻譜資源分析[J]. 移動通信, 2012(36): 23-25.

簡述移動通信的演變范文第2篇

關鍵詞:通信消費;信息;危機

一、金融危機爆發簡述

2007年始自美國的次債危機最終演變成為全球金融危機,給世界各國經濟、社會帶來了巨大的影響,美國金融市場中的資產估值泡沫以及房地產市場的衰退不僅拖累了美國經濟,還拖累了世界其他經濟體,一場日益嚴重的美國次級房貸危機迅速向全球金融市場甚至實體經濟深度蔓延,幾乎所有國家都未能幸免。

次貸危機給我國經濟帶來較大沖擊:國內金融市場動蕩加劇,給金融等行業帶來一定的虧損;對我國外貿出口形成巨大“擠壓效應”;加劇國際貿易摩擦;國外企業對我國企業欠款壞賬大幅增加;人民幣升值預期加大;等等這些,為國內經濟造成空前壓力,部分行業出現嚴重產能過剩,市場有支付能力的需求不足,勞動就業困難加大,通貨膨脹壓力加劇,國內經濟形勢比較嚴峻。

二、次貸危機給電信業帶來的影響

在如今經濟全球化的時代,聯動效應大大增強,任何經濟體都不能獨善其身,而身處資本市場的全球電信業也同其他行業一樣,由于次貸風暴而蒙上了一層陰影。盡管電信類服務具備日常消費品的特性,但總體經濟環境的波動多少會影響電信業的發展前景。

首先,金融危機給電信業帶來嚴峻的阻力。一是運營商融資困難將成為妨礙其發展的一堵墻。在次貸危機的影響下,銀行業普遍不景氣,運營商普遍存面臨融資困難的局面。美國電信業巨頭美國電話電報公司近日就表示,由于受到全球性的金融危機影響,資本貨幣流動緊縮,公司不得不依靠尋求短期融資。二是全球電信行業并購活動的下降。在次貸危機帶來金融風暴的環境下,杠桿收購者很難得到信貸服務,因此其“出手”時會更為謹慎,這就導致了通信業并購活動下降。三是電信運營商的實體投資減少。在金融風暴的影響下,資本市場普遍不景氣,投資的熱情大大降低,運營商從資本市場上融資的能力將受到考驗,這將直接導致運營商不得不減少對于實體的投資,以確保充足的資本過“冬”。四是高端集團用戶的已經開始流失。當雷曼兄弟及貝爾斯登這樣的大企業用戶淪落到今天這般境地,為他們提供服務的電信公司顯然將面臨一大筆虧損。五是全球經濟衰退可能會導致通信開支削減。對于通信業來說,不利之處在于,本次經濟危機將使得全球經濟的活躍性降低,從而降低通信需求。無論是個人還是企業,在面臨成本壓力的情況下,有可能尋找替代性的通信手段,如求助于免費的互聯網。

其次,金融危機在給全球電信業帶來挑戰的同時也帶來了機遇。一是通信消費可以減少差旅成本。本次危機可能迫使企業削減差旅費用,而更多采用遠程溝通的模式維持經營運作,如視頻通話、視頻會議。二是通信信息化手段能幫助企業降低成本。次貸危機帶來的經濟不景氣,迫使企業通過信息化的手段提高生產效率減少運營成本,如移動信息化。此外,相信會有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考慮選擇更節省成本、人力、物力的電子商務等信息化應用,從而更大范圍地尋找交易的可能也是通信業所擅長的。

再次,次貸危機對中國電信行業影響有利有弊。第一,在如今這個經濟敏感的時刻,中國通信行業面臨資本市場、低消費市場緊縮、電信業務的市場需求下降等一系列的挑戰。一是消費者消費能力下跌令運營商利潤下降。一旦金融領域的影響蔓延到實體經濟,進而縮減開支、降低成本,最終必然影響到通信行業上下游的設備商、內容供應商等。次貸危機帶來了消費市場的緊縮,也對電信業務的市場需求產生了一定的影響。如電信運營商所服務的大型金融機構在這次金融風暴中損失慘重,其對通信服務的需求也會隨之降低。二是移動數據類業務的發展會受到更大的影響。從目前的發展態勢以及機構分析來看,多數觀點認為數據業務受影響較大。這是因為該類業務目前尚屬于高端業務,對支付能力的變化比較敏感。用戶在經濟衰退期收入降低的情況下,首先減少的就是此類業務。三是產業升級帶來的負面影響。次貸危機同時加速了產業的調整及升級,而產業調整是一個宏觀經濟環境發生變化的過程,它先作用于大環境,進而作用于整個通信行業,最后涉及到具體的各個運營商。產業調整的過程往往伴隨著企業的遷入、遷出和消亡,涉及到勞動力轉移,人口流動性增強,所以產業轉移會導致運營商存量客戶的流失,包括個人層面和集團客戶層面的用戶。上半年通信市場新增用戶發展已經趨緩,這其中就有產業調整帶來的一定影響。四是股價產生直接影響。作為上市公司,國際金融市場的任何風吹草動都會對中國的通信企業,特別是這些企業的股票產生影響。第二,金融市場的疲軟可能給中國電信業的某些領域帶來沖擊,但是卻有另一些領域可能會因此獲得更多的發展機會。一是信息化類產品應用增減。電信業甚至可能從此次經濟衰退中獲益,其原因是,企業因收入下降而進行成本控制,導致信息化類產品增減,越來越多的人減少出行,代之以電話、電子郵件、視頻會議等通信方式溝通,還可以通過技術手段減少差旅活動等。二是通信消費日常化。在經濟不好的情況下,人們多會取消或是推遲耐用型產品的消費計劃,但是通信、娛樂、網絡社交等活動則依然進行。三是產業轉移帶來的正面影響。產業轉移對從業人員素質提出新的要求,運營商的在線培訓、遠程教育等業務可以滿足人們對技能培訓的需求。這些都可能推動電信設備和移動數據類業務的發展。

三、電信運營商的應對策略

(一)緊抓信息化服務的契機

企業利用信息化手段提升企業競爭力、渡過次貸危機帶來經濟不景氣的難關的觀點,已經成為各界共識,特別是能夠幫助開源節流的產品,也就是能夠實實在在節省企業運營成本和管理費用以及提高產品銷售額的信息化產品。所以電信運營商應該借此契機,推出針對集團客戶具體情況的相應信息化解決方案,在切實幫助企業客戶提高生產效率的同時找到集團客戶的切入點。

(二)把握政策動向,獲取發展機會

面對經濟新形勢,也結合政府管理新需求,推出一系列信息化服務加速實現電子商務、信息化遠程監控和管理等功能,大幅降低企業運營成本,使企業快速發展。電信運營商可憑借自身強大的信息化技術優勢送教下鄉,為普及農村勞動技能而作出有益貢獻;采用靈活多樣的方式,多層次、多途徑、多手段地對農民進行職業技能培訓,對在崗職工進行技能提升;提供形式多樣的社區信息服務。

(三)維系存量客戶,開拓新增客戶市場,滿足用戶新需求

次貸危機帶來的一系列影響,意味著電信運營商要在一個相對動態的環境里盡量維系存量客戶,開拓新增客戶市場,并滿足用戶的新需求。

首先,為了減少客戶流失帶來的影響,運營商需要對產品進行梳理,劃分具備日常消費特征、奢侈消費特征的產品,在客戶消費需求下降時,有針對性地重點營銷具備日常消費特性的產品,以維系存量客戶。

其次,運營商要通過不斷開發新興市場(農村市場)進一步擴大內需,擴大消費,從而有效分散經濟衰退所帶來的市場風險,在一片低迷的市場中,走出自己的高增長之路。

再次,運營商需要對用戶需求再次開發。產業轉移帶來新型人才流入將促使個人客戶群體素質的提升,個人客戶對通信產品的消費意愿和消費能力有所提高以及消費需求重點將有所改變;人均消費存在一定的提升空間,有利于通信行業挖掘新業務。

(四)苦練內功,提升自身盈利能力

面對次貸危機,國內電信運營商需要通過自身的升級、開源節流應對次貸危機帶來的沖擊。掌握當前產業實時動態,便于公司及時應對大環境的變化帶來的影響。

一方面應通過大力培養人才,提高客戶經理、行業經理的綜合能力和素質水平,提高自身的生產效率及服務水平;另一方面應完善和鞏固良性發展的產業鏈上下游、社會資源的合作模式,優化現有實體渠道,大力發展電子渠道,借助第三方社會量(優秀商、分銷商),規范與完善社會渠道,從而實現開源節流的目的。

(五)投資應謹慎把握機會

國內電信運營商應該關注海外并購機會,同時防止投資上的冒進行為。

在次貸危機影響下,最好的辦法就是繼續堅定執行穩健的財務政策,由于現在還無法判斷次貸危機引起的金融風暴會在何時以何種方式結束,但經濟衰退期是海外并購的最好時機,國外很多優質資源的價值受到低估,可以挑選高投資價值的企業進行謹慎并購,實現企業走出去的戰略,開拓國際市場。

參考文獻:

1、袁燕.中國移動通信行業定價及其管制[J].企業改革與發展,2009(1).

2、王紅梅.電信全球競爭[M].人民郵電出版社,2001.

主站蜘蛛池模板: 通州市| 延吉市| 永春县| 板桥市| 双峰县| 兴化市| 湘潭县| 梁河县| 上饶市| 鹤山市| 盐池县| 汽车| 杭锦旗| 永修县| 贵溪市| 舟山市| 马鞍山市| 永丰县| 吴川市| 临泉县| 阿巴嘎旗| 福州市| 台北县| 阳东县| 栖霞市| 衢州市| 中宁县| 泰宁县| 新竹县| 广水市| 高安市| 墨江| 合江县| 巨野县| 梅河口市| 班玛县| 河源市| 瑞金市| 涞水县| 中江县| 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