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色av,短篇公交车高h肉辣全集目录,一个人在线观看免费的视频完整版,最近日本mv字幕免费观看视频

首頁 > 文章中心 > 森林資源培育方法

森林資源培育方法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森林資源培育方法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森林資源培育方法

森林資源培育方法范文第1篇

[關鍵詞]森林資源培育;管護 ;合理利用

中圖分類號:F32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914X(2015)36-0345-01

引言

目前,要想實現社會快速的發展,就需要從實際情況出發,遵循自然發展規律,實現社會、環境共同協調發展的愿望。森林資源在是自然環境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一個極其復雜的生態系統,具有生物多樣性的特征,通過其中生物鏈的循環可以穩定生態系統,保護生態環境,避免各種災害的發生。森林系統不僅關乎到人們的日常生活,還能夠有效的促進社會經濟的健康發展,因此我們需要合理開發利用森林資源。

1 森林資源的培育工作

所謂森林產業也就是在林業建設過程中,通過對木材經營,對森林資源合理的開發利用而向社會提供一定的林業副產品的一項服務活動。該活動主要包括營林造林、培育工作、林木砍伐以及森林保護等。在整個過程中,營林工作者必須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對森林資源進行規范化的管理。在社會新形勢下,環境問題一直是人們最關注的問題,因此在實際工作中,我們需要在實踐工作中不斷改進方法,保護森林資源,避免過度砍伐,實現可持續發展戰略。

1.1 以科學技術為基礎來培育森林資源

在現代化社會發展中,只有運用現代化科技才能夠更快的實現可持續發展。可持續發展的內容主要包括經濟、環境以及資源的發展。要想實現經濟、環境以及資源實現可持續發展,那么就需要以科學技術為基礎,將從粗放型管理轉變為集約型管理,改變過去犧牲環境為代價實現經濟發展的模式。

1.2 優化林業結構

林業建設在社會發展中占有至關重要的作用,不僅需要適當調整其發展模式,該需要在實踐中不斷調整其產業結構,對其合理分配。

需要做到以下幾點:(1)加強生長周期短的林木的培育工作,因為它能夠使林業在短時間內提高其經濟效益,促進林業企業的健康發展;(2)在當前的社會發展中,我們可以開發利用一些新的林木樹種,提高其生產效率,合理利用森林資源。(3)不斷拓展林業的產業鏈,不僅對林產品進行加工處理,還可以發展旅游業,將林業產品的價值充分發揮出來。只有適當調整林業的產業結構,以先進的科學技術為基礎,提高其競爭實力,才能夠促進林業企業更快更好的發展。

1.3 重視林業企業的綜合效益

林業企業的綜合效益主要包括生態效益、社會效益、經濟效益等。其中生態效益的價值比經濟效益的價值要大很多。然而在實際工作中,林業企業在發展過程中往往只注重經濟效益,使生態環境遭到了嚴重的破壞,目前,人們逐漸意識到生態效益的重要性,對其關注度也越來越高,并將生態效益與經濟效益有機的結合起來,在提高林業企業生態效益的基礎上創造更好的經濟效益,實現可持續發展。

2 森林資源的管護工作

2.1 建設并強化森林資源檔案

在林業企業管理森林資源的過程中,需要在實現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基礎上堅持科學發展觀,充分發揮森林資源的價值,合理開發利用森林資源。因此我們必須要從根本抓起,加強森林資源的建設工作,通過系統收集信息進一步了解森林資源的各方面情況,從而做出更好的決策,保證森林資源的生長質量。

2.2 加強森林資源的分類經營工作

對森林資源進行分類經營是管理工作中的戰略性方針。在實際工作中,營林工作者需要遵循“三種林”的原則,根據其不同功能來對其進行劃分,然后采用不同的戰略方針來對森林資源有針對性的經營,一般來說,我們采用的措施有:重點生態公益林管嚴、一般生態公益林管住、人工商品林管活。抓好調查設計管理和調查設計檢查工作,解決好人為虛假設計問題,努力提高森調人員的業務素質.技術水平和實際操作能力,做好森調隊的提檔升級工作,滿足實際需求。

2.3 認真履行森林資源管理部門的職能

在實際工作中,我們需要將依法行政、依法治林當做森林資源經營管理的戰略保障,使森林資源管理部門的職能得到充分發揮。一般情況下,營林工作者需要嚴格抓好林地管理工作,對于征占林地嚴格履行申報審批程序,對亂占林地,特別是毀林開荒行為,實施嚴厲打擊。

2.4 建立“嚴管林”的長效機制

把建立“嚴管林”的長效機制作為森林資源經營管理的戰略措施,從制度上確保森林資源安全。把限額管理.限量采伐落到實處。抓好伐區管理和伐區檢查工作,堅決杜絕超證采伐.超量采伐.超強度采伐和界采伐,保證林分,從而促進森林資源與林業企業的健康發展。

2.5 創新森林資源管理和運行機制

把建立森林資源的管理和運行機制作為森林資源經營管理的戰略任務,責.權.利相統一,利用主體和管理主體相分離是實現森林資源可持續發展的治本措施。重點抓好機構改革和機制創新,同時要認真貫徹落實中央文件精神。一是做好“三權”流轉的摸底.調研.推進工作,先行試點,分步實施;二是搞好民有林林權發證準備工作,為營林改革創造條件。

3 森林資源的合理利用

對于森林資源的合理利用,不僅體現在通過對木材以及林產品獲得的經濟效益上,同時還要充分的考慮到對森林的可持續利用。在實現經濟效益的同時,還要發揮生態效益以及社會效益,實現對森林資源的合理利用。只有實現科學的管理方法,才能夠充分的發揮合理的利用,對于森林資源的利用,要具有長遠的發展理念,從戰略的發展角度進行考慮。

在我國提出的經濟可持續發展的理念下,必須對森林資源的發展進行調整,使其適應我國的經濟發展,在為經濟建設提供資源的基礎上,還要充分的發揮生態功能,促進我國的生態發展,對社會的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

4 結束語

森林資源的保護和利用是一項比較系統而復雜的工程,對于我國的經濟建設具有重要的作用。做好森林資源管理需要系統的規劃管理,利用科學的管理方法,對其合理的利用。在對森林資源進行管理的過程中,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在相關的法律法規上給予支持,加強林業法制建設。同時還需要廣大人民群眾的支持,發動社會公眾共同投入到林業建設中來,實現全民參與。在對林業資源科學管護的過程中,還要充分的發揮合理的利用,實現林業的可持續發展,實現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共同發展。

參考文獻

森林資源培育方法范文第2篇

環境與發展,是當今社會普遍關注的重大問題。保護和改善生態環境。是人類面臨的緊要而艱巨的任務。人類對自然的生態經歷了物我敵對、物我所用、物我可親時期,從而走上了建設生態文明的道路。建設生態文明所強調的是人類的發展不應該威脅自然的整體性和其他物種的生存,即人類和自然界的其他物種共存共榮。森林作為陸地生態系統的主體和重要的社會資源。擔負著維護生態平衡和促進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雙重使命。林業的可持續發展只有建立在擁有一定數量和質量的森林資源基礎上才能發揮森林的多功能效益。而這種效益必須是在保證森林的永續利用原則下獲得。因此,解決林業可持續發展的關鍵就是擴大森林資源,把各類林地充分利用起來,保護好森林資源,對森林資源加強保護和集約化管理。合理利用森林資源,科學地開發森林資源的利用和加工技術。從鞏固森林資源基礎和促進經濟發展來實現林業的可持續發展。

一、增強森林資源總量,提高森林資源質量。是森林資源管理的最終目標

森林資源的培育是林業可持續發展的關鍵,沒有資源的保障,就不能實現森林生態和物產的可持續發展。實踐證明,森林培育的發展,要靠技術的進步。按照《全國生態環境規劃》、《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個五年計劃綱要》要求,肇東市到2010年每年要增加2 000公頃森林面積,這是新時期林業工作的根本目標。其做法是下硬性指標,采取科學辦法解決當前森林資源總量不足,質量不高問題。首先從分類經營,造林設計,提前整地。無性繁殖,適地造林,良種壯苗,抗旱造林,集約經營,幼林撫育,現代栽培技術,定向培育等方面實現技術和管理突破。保證林業科技更好地轉化為生產力。其次是加強對現有林的撫育。加快對低產林分和殘次林分的改造,合理調整林種樹種和林齡結合,提高森林的質量。

二、科學經營管理好森林資源是實現可持續發展的保證

森林資源是林業進行生產活動的物質基礎。森林資源的多少、質量的好壞、能否可持續利用,直接關系到社會和林業多種功能的發揮。關系到社會和林業的可持續發展。森林資源管理的任務是對森林資源培育、保護、利用實行全面的監督和管理,解決好森林資源和開發利用中的各種問題。為擴大森林資源。提高森林資源質量,保護森林資源,充分發揮森林資源的多功能利用奠定基礎。

森林資源的管理內容,首先是建立森林資源檔案,掌握森林資源的動態數據,對森林資源進行科學規劃,分類經營,建立法律和科學的規章制度,確立森林資源的技術體系。其次是森林的利用管理,科學規劃,組織森林資源利用,實現森林資源正常合理消長的宏觀控制。再次是監督檢查森林資源管理中的有關法律、經濟、行政、技術的執行和落實情況。保證森林資源管理的順利進行。

三、加強森林資源林政管理。是實現林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手段

林業執法部門通過法律手段對林業進行宏觀調控有著重大意義,林業是具有生產和公益功能的行業。對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但由于自身存在的特點在市場經濟發展中具有許多阻礙,通過法律的強制對林業的發展加以保護,是促進林業可持續發展的一個重要手段。

第一,加強采伐限額管理,確保采伐限額嚴格執行,嚴格控制森林資源不合理消耗。

首先把采伐限額分解落實到鄉鎮。對申請辦理采伐許可證的單位和個人提交的申請認真審核,嚴格把關,科學合理確定森林采伐利用方式和強度。然后提交上級林業主管部門審批。其次是嚴格執行伐區設計,嚴禁在撫育采伐中“砍大留小”、“砍壞留好”。做到伐中檢查,伐后驗收。再次是強化憑證采伐,憑證運輸。憑證經營加工,違者依法查處。

第二,嚴格控制限額采伐,解決林地逆轉問題。

根據以往在培育,發展森林資源時,忽視對現有森林資源的保護管理,一些鄉鎮的局部利益,短期行為,林業抓的落實不夠,造成超限額采伐問題,使有林地變成疏林地,疏林地變成無林地,使林地逆轉,嚴重制約了林業可持續發展。針對上述問題,一是進行了林權證發怔工作。二是明確落實責任,建立了責任追究制度。凡是出現超限額采伐。毀林造成林地逆轉的一發追究責任人的行政責任。三是加強了征占用林地的審核審批,杜絕了非法占用林地,毀林開墾的事件發生。四是對一些低產林,疏林地由林業局下去調查,合理確定更新。五是加大了執法力度。制定了林地保護利用規劃,按照規劃確定使用用途,采取相應的林地保護措施。嚴格實行林地用途管制。從而使超限額采伐,有林地逆轉得到根治。

第三,加強對木材加工點的檢查監督。

對肇東市的木材經營加工單位進行了定期清理整頓,對未經過林業局批準的,依法取締。對已批準的嚴格審查木材來源。

第四,建立森林資源監測體系。

肇東市已基本建立了森林資源監測體系,正準備3S技術的應用。森林資源監測的技術水平將得到進一步提高,人工造林、殘次林更新、森林采伐、征占用林地、三總調查等專項調查方法逐漸科學化。對造林綠化成效提高。林地保護管理的監督。資源檔案的修檔。控制森林資源消耗起到重要作用。

第五,加強執法隊伍的建設。提高執法隊素質。

一是對資源林政執法人員的政治上過硬,作風正派,業務精通,管理規范,執法嚴格。二是要建立了執法的內部監督約束機制,對執法人員違法亂紀。,執法犯法行為嚴肅處理。保證執法隊伍的純潔性和執法力度。三是改善了執法條件和執法經費,保證基層資源林政執法隊伍的穩定。四是發揮群眾的監督作用,為資源林政工作創造了良好的群眾基礎。

森林資源培育方法范文第3篇

【關鍵詞】 林業資源 造林技術 造林方法

1 林業資源情況

根據森林資源二類調查統計,我縣林業用地面積81771.7hm2,占土地總面積的32.55%,其中:有林地面積11485hm2,疏林地面積293.6hm2,灌木林地面積60975.4hm2,未成林造林地面積6137.7hm2,無立木林地面積49.5hm2,宜林地2428.4hm2,苗圃地面積402.1hm2;活立木蓄積量119.19萬m3;森林覆蓋率29.23%,葡萄和三紅產業是我縣的兩大優勢林業資源,已成為當地農村經濟的支柱產業和農民增收的重要途徑。但是和其他縣區林業相比,我縣林業既有一定的優勢,也有多方面的劣勢,優勢與劣勢并存。所以我們在營林建設中不斷的探索,提出了一些整地、造林樹種選擇,造林季節選擇的方法,因地制宜、適地適樹開展造林綠化。

1.1 林木資源發展空間大

我縣森林資源總的變化趨勢是:森林面積逐年增加,林木生長量開始大于消耗量,森林資源的發展在數量上開始走出“低谷”,扭轉長期以來森林資源下降的局面,實現了森林面積和森林蓄積的“雙增長”。 森林資源是決定林業生存和發展的基礎,通過對森林資源轉換為森林資產、資本、資金的探索,盤活了我縣森林資源,推進了我縣森林資源的保護,從而加快了林業發展的步伐,真正實現了縣委、政府提出的建設生態家園、開發綠色產業的綠色發展戰略,真正體現了森林資源在發展中保護,在保護中利用,在利用中發展的可持續發展的良性循環。

1.2 經濟林資源豐富

民樂縣經濟林面積2558.6公頃,其中:產前期面積416.1 hm2,初產期面積479.1 hm2,盛產期面積1461.5 hm2,衰產期面積201.9 hm2。主要名特優經濟林產品有紅梨、葡萄、蘋果梨、杏等,全縣經濟林產量3.3萬噸,產值近19萬元。經濟林產業科技水平明顯提高,研究內容涉及良種選育、豐產栽培、低產林改造、產品加工等各個領域。經濟林科技成果的推廣應用,為經濟林科學發展、快速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1.3 森林資源存量小、質量低

我縣是森林資源貧乏,其特點是存量小、分布不均、森林質量下降、結構不合理,經營管理水平低,林木生長量不高,林農重視程度不高。在這樣的條件下,很難履行森林向人們提供生態環保和供應木材的重任。由于森林資源的數量、質量等方面的不足,必將導致木材供不應求、優質木材短缺,產品價格下跌等一系列問題,影響對林產工業的發展程度,直接影響到林產品的市場競爭能力。

2 培育資源的一些技術措施

通過近幾年我縣林業科技攻關項目,有計劃,系統地開展了鄉土樹種培育,優樹選擇,雜交育種,無性系抗性育種,無性系繁殖,無性系測定等方面研究,并建立了云杉、圓柏母樹林,植苗培育有了一定的基礎。同時在歷年的工程建設中,總結成功經驗,在整地、造林模式、樹種選擇上探索出了理想路子,為及時供應林業產品市場,發展林業經濟,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2.1 資源培育方法

資源培育方法有多種,就當前形勢,可通過植苗培育更新法、 人工促天然培育更新法、封山育林培育更新法,加快資源的培育。根據我縣資源特點及立地條件,多采用植苗更新培育法(即采用實生苗造林)培育資源,能達到較為理想的效果。

2.2 整地、造林、樹種選擇的一些程序

整地可以改善造林的立地條件、清除灌木、雜草和采伐剩余物。在造林前后的一段時間里,增加直接投射到地面的透光度,還可以改變小地形,使透光度增加減少。整地清除了地表植被,增加透光度,因而在白天地表層的溫度要比有植被覆蓋時上升得快,整地后改變了土壤物理性,使土壤溫度狀況發生變化同時增加土壤肥力。因而,能提高造林成活率及使幼林的生長情況顯著改善。整地還能保持水土、減免土壤侵蝕,同時也有利于造林施工,提高造林質量。

2.2.1 造林地的清理

造林整地翻墾土壤前的一道工序,把造林地上的灌木、雜草、以及采伐跡地上的枝丫、梢頭、站稈、倒木、伐根等清除掉。清理方法:分為全面清理、帶狀清理和塊狀清理3種方式。清理的方法也可分為割除清理、火燒清理和用化學藥劑清理。割除清理可以是人工,也可以用機具,如推土機、割灌機、切碎機等機具。清理后歸堆和平鋪,并用火燒方法清除。也可以采用噴灑化學除草劑,殺死灌木叢和草類等植物。

2.2.2 整地方式和方法

全面整地是翻墾造林地全部土壤,主要用于平坦地區。局部整地是翻墾造林地部分土壤的整地方式。包括帶狀整地和塊狀整地。帶狀整地是呈長條狀翻墾造林地的土壤。在山地帶狀整地方法有:水平帶狀、水平階、水平溝、反坡梯田、撩壕等;平坦地的整地方法有:犁溝、帶狀、高壟等。塊狀整地是呈塊狀的翻墾造林地的整地方法。山地應用的塊狀整地方法有:穴狀、塊狀、魚鱗坑;平原應用的方法有:坑狀、塊狀等。

3 造林方法

3.1 播種造林法

將林木種子直接播種在造林地進行造林的方法。這種方法省去了育苗工序,而且,施工容易,便于在大面積造林地上進行造林。但是這種方法造林對造林立地條件要求較嚴格,造林后的幼林撫育管理措施要求也較高。播種造林的適用條件:適合于種粒大、發芽容易、種源充足的樹種,如榆葉梅、山杏等大粒種子。其要求造林地土壤水分充足,各種災害性因素較輕,對山區造林更為適宜。播種造林的方法有:塊狀播種、穴播、縫插、條插和撒播等。

3.2 分殖造林法

利用樹木的營養器官作為造林材料直接進行造林的方法。其特點是能夠節省育苗時間和費用,造林技術簡單,操作容易,成活率較高,幼樹初期生長較快,而且在遺傳性能上保持母本的優良性狀。但要求有立地條件較高的造林地,同時分殖造林材料來源,受母樹的數量與分布狀況的限制,這種方法主要用于適用營養繁殖的樹種,如松樹、楊樹、柳樹等。

3.3 植苗造林法

植苗造林是目前生產上廣泛應用的造林方法。適宜條件,基本沒有什么限制,尤其在干旱地區、水土流失嚴重地區,流動沙地或半固定沙地,極易滋長雜草的造林地,容易發生凍害的造林地以及鳥獸害嚴重地區和播種造林不易成功的地塊,采用植苗造林更為可靠。植苗造林可分為裸根苗栽植和帶土苗栽植兩類。當前,大面積造林主要采用裸根苗。人工植苗常用的方法有穴植、靠壁植和縫植等方法。

3.4 因地制宜選擇造林樹種

根據現代生態學原理,營造林技術方法應講究適地適樹的實效要求,提倡因地制宜、因地而異、合理安排選擇種植各種樹種或塊狀套種混交的原則。適當提高種植闊葉林面積的比例,一方面,能加快改善土壤環境結構和提高林分質量。闊葉樹落葉層能保持土壤濕潤,落葉腐殖質又能增加土壤肥力,使林木容易吸收土層養分,達到速生豐產的效果。另一方面,又能改變林相林貌,增加生物多樣性和生態旅游的觀賞性,豐富森林資源景觀,還可提高抗病蟲害能力,對于保持水土、涵養水源、調節氣候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義。

3.5 選擇造林最佳時間

造林時間,以往以春季為主,近年由于造林樹種多樣性,引種工作和技術推廣工作做得比較好,造林季節普遍提早,成活率普遍提高。冬末春初氣溫較低,蒸發量小,苗木地上部分處于休眠狀態,起苗栽苗不致過多失水,栽后容易成活。同時樹苗根系活動較早,造林之后,先扎根,后長葉,抗旱能力強,當年生長量比春季造林大20%以上。冬季造林時間充裕,有利于勞力安排,保證造林質,值得提倡。我縣冬季干旱和嚴寒,仍以春天造林為宜。栽樹天氣要選陰雨天和雨后晴天,土壤過旱,連續大雨或結冰、霜凍期間以及刮大風天,均不宜種樹。

3.6 造林栽植方法

一般采用穴植,不論全墾帶整地,都要挖不小于40cm~60cm見方,深30cm-50cm的植穴底要平,松、闊株行距為2m×2m,密度達到160~170株/畝左右。栽時苗木要保持端正,根系順向水平舒展,苗梢向山下。要適當洚淺,抑制根勁萌蘗,擴大生根部位,增強抗旱能力。栽植一年生長苗木,苗莖入土三分之一左右,苗高大于40cm的以苗莖入土15cm~20cm左右為宜。

3.7 營造混交林

隨著針闊造林面擴大,商品林追求經濟效益,純林的弱點是不利改善土壤地力,對不良環境適應性差,易發生病蟲害等自然災害,因此,從生態和植物的多樣性及穩定林型結構出發,更提倡發展以針、闊混交為主的多樹種發展模式,多林種的混交林,將會在今后工作中多數運用于經營方面。

在立地條件較差的造林地。采用一些適應性強的樹種套種,實踐證明,針闊混交效果是好的,這是由于針葉樹耐干旱瘠薄,主根發達,穿透力強可洚入下層,不僅改變地面環境,為針葉樹造成庇蔭條件,而且可以增加土壤空隙度,特別是云杉間伐后,腐殖質層養分充足,根系容易腐爛,形成空隙,有利于闊葉樹根系發育。

在立地條件變化較大的造林地。可根據土壤變化情況,采用不規則塊狀混交,如山窩、山洼、山腳造闊葉樹純林,其他部位選松樹,即做到適地適樹,又達到混交效果。此外,造林時應注意種源選擇。

4 結語

在林業生產經營活動中,不僅要掌握造林整地,樹種選擇,造林時間的選擇,還要掌握撫育,病蟲害防治,森林防火等重要的“管、護、防”等問題,才能有效地培育資源,加快林業發展,更好地為林業生產服務,使森林資源做到“青山常在,永續利用”。

參考文獻

森林資源培育方法范文第4篇

[關鍵詞]林業資源;造林技術;造林方法

中圖分類號:S72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914X(2015)06-0130-01

1 我國當前林業資源情況

我國林業資源豐富,但由于較長時間粗放型經濟發展的推進,使我國可利用森林面積不斷減少,造成生態系統的不平衡。為解決以上問題,有效地對林業資源加以管理,合理的開發利用日益減少的林業資源,切實加強營林造林方法的研究,在科學利用的前提下,及時對林業資源進行更新,保證林業資源在服務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同時,為我國民眾構建穩定、和諧的生態環境。

1.1 林木資源發展空間大

我國森林資源總的變化趨勢是:森林面積逐年增加,每年以200萬公頃速度遞增,林木生長量開始大于消耗量,森林資源的發展在數量上開始走出“低谷”,扭轉長期以來森林資源下降的局面,實現了森林面積和森林蓄積的“雙增長”。森林資源是決定林業生存和發展的基礎。加WTO后沖擊的重點雖然是林產工業,但競爭的焦點卻在于林業產品,而林產品的關鍵原料在于森林資源。

1.2 竹資源豐富

我國是世界竹類資源最豐富、竹類栽培和加工利用最為悠久的國家。其竹林面積達700萬公頃,約占世界竹林面積的1/3、用材竹林總蓄積量約9700萬噸。竹材和竹制品,無論在品種還是在產量方面,在世界上我國均為首位。竹林中的竹筍和竹蓀是天然保健食品,也是出口創匯的重要資源。

1.3 森林資源存量小、質量低

我國是一個森林資源貧乏的國家,其特點是存量小、分布不均、森林質量下降、結構不合理,經營管理水平低,林木生長量不高。在這樣的條件下,很難履行森林向人們提供生態環保和供應木材的重任。由于森林資源的數量、質量等方面的不足,必將導致木材供不應求、優質木材短缺,價格上揚等一系列問題,影響對林產工業的發展程度,直接影響到林產品的市場競爭能力。

2 當前培育資源的一些技術措施

2.1 為能及時供應林業產品市場,發展林業經濟,我區資源培育方法主要是:

植苗培育更新法。人工促天然培育更新法。封山育林培育更新法,就當前形勢,加快資源的培育,多采用植苗更新培育法(即采用實生苗造林)培育資源,能達到較為理想的效果。

2.2 整地、造林樹種選擇,造林季節的選擇的一些程序、方法造林地的整理是在造林前改善環境條件的一道主要工序。通過整地可以改善造林的立地條件、清除灌木、雜草和采伐剩余物。在造林前后的一段時間里,增加直接投射到地面的透光度;還可以改變小地形,使透光度增加減少。整地清除了地表植被,增加透光度,因而在白天地表層的溫度要比有植被覆蓋時上升得快,整地后改變了土壤物理性,使土壤溫度狀況發生變化同時增加土壤肥力。因而,能提高造林成活率及使幼林的生長情況顯著改善。整地還能保持水土、減免土壤侵蝕,同時也有利于造林施工,提高造林質量。

2.2.1 造林地的清理。造林地的清理,是造林整地翻墾土壤前的一道工序,把造林地上的灌木、雜草、竹類以及采伐跡地上的枝丫、梢頭、站稈、倒木、伐根等清除掉。

2.2.2 整地方式和方法。整地方式分為全面整地和局部整地。局部整地又分為帶狀整地和塊狀整地。全面整地是翻墾造林地全部土壤,主要用于平坦地區。局部整地是翻墾造林地部分土壤的整地方式。包括帶狀整地和塊狀整地。帶狀整地是呈長條狀翻墾造林地的土壤。在山地帶狀整地方法有:水平帶狀、水平階、水平溝、反坡梯田、撩壕等;平坦地的整地方法有:犁溝、帶狀、高壟等。塊狀整地是呈塊狀的翻墾造林地的整地方法。山地應用的塊狀整地方法有:穴狀、塊狀、魚鱗坑;平原應用的方法有:坑狀、塊狀、高臺等。

3 造林方法

3.1 播種造林法:又稱直播造林,是將林木種子直接播種在造林地進行造林的方法。這種方法省去了育苗工序,而且。施工容易,便于在大面積造林地上進行造林。但是這種方法造林對造林立地條件要求較嚴格,造林后的幼林撫育管理措施要求也較高。播種造林的適用條件:適合于種粒大、發芽容易、種源充足的樹種,如橡櫟類、核桃、油茶、油桐和山杏等大粒種子。其要求造林地土壤水分充足,各種災害性因素較輕,對于邊遠且人煙稀少地區的造林更為適宜。播種造林的方法有:塊狀播種、穴播、縫插、條插和撒播等。

3.2 分殖造林法:是利用樹木的營養器官(干、枝、根等)及竹子的地下莖作為造林材料直接進行造林的方法。其特點是能夠節省育苗時間和費用,造林技術簡單,操作容易,成活率較高,幼樹初期生長較快,而且在遺傳性能上保持母本的優良性狀。但要求有立地條件較高的造林地,同時分殖造林材料來源,受母樹的數量與分布狀況的限制,這種方法主要用于適用營養繁殖的樹種,如松樹、楊樹、柳樹、泡桐和竹類等。

3.3 植苗造林法:除了上述采用一些播種造林法和分蘗造林法外,則主要采用植苗造林法(大多數采用一年生實生苗造林)。

3.4 因地制宜選擇造林樹種。根據現代生態學原理,營造林技術方法應講究適地適樹的實效要求,提倡因地制宜、因地而異、合理安排選擇種植各種樹種或塊狀套種混交的原則。適當提高種植闊葉林面積的比例,一方面,能加快改善土壤環境結構和提高林分質量。闊葉樹落葉層能保持土壤濕潤,落葉腐殖質又能增加土壤肥力,使林木容易吸收土層養分,達到速生豐產的效果。另一方面,又能改變林相林貌,增加生物多樣性和生態旅游的觀賞性,豐富森林資源景觀,還可提高抗病蟲害能力,對于保持水土、涵養水源、調節氣候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義。

3.5 選擇造林最佳時間:造林時間,以往以春季為主,近年由于各地造林樹種多樣性,引種工作和技術推廣工作做得比較好,造林季節普遍提早,效果很好,成活率普遍提高。冬末春初氣溫較低,蒸發量小,苗木地上部分處于休眠狀態,起苗栽苗不致過多失水,栽后容易成活。同時樹苗根系活動較早(冬末即已開始),造林之后,先扎根,后長葉,抗旱能力強,當年生長量比春季造林大20%以上。冬季造林時間充裕,有利于勞力安排,保證造林質,值得提倡。但在冬季干旱和嚴寒的地區,仍以春天造林為宜。栽樹天氣要選陰雨天和雨后晴天,土壤過旱,連續大雨或結冰、霜凍期間以及刮大風天,均不宜種樹。

3.6 營造混交林:隨著杉、松造林面擴大,商品林追求經濟效益,純林的弱點是不利改善土壤地力,對不良環境適應性差,易發生病蟲害等自然災害,各地都有出現,因此,從生態和植物的多樣性及穩定林型結構出發,更提倡發展以杉、松、闊為主的多樹種的發展模式,多林種的混交林,將會在今后工作中多數運用于經營方面。

4.總結

林業的快速發展對于造林方法及管理方式提出了新要求,各地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因地制宜的采取科學方法,快速提升造林質量,才能更好的發揮林業功能,更快的提高營林生產效率,為社會造福。

森林資源培育方法范文第5篇

[關鍵詞] 林業資源 造林技術 造林方法

[中圖分類號] F326.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3-1650 (2014)03-0100-01

一、我國當前林業資源情況

我國林業產業總產值達5860億元;松香年產44萬噸,出口量居世界首位;出口家具13億件,出口數量居世界首位。經濟林產品年產量也已達7000多萬噸。林業產業已成為當地農村經濟的支柱產業和農民增收的重要途徑。據統計,中國目前林業產業的發展每年可解決4500多萬勞動力的就業問題,大約占到農村剩余勞動力的37.5%。在南方集體林區158個林業重點縣,農民收入的40%以上來自于林業產業。但是和國外林業相比,我國林業既有一定的優勢,也有多方面的劣勢,優勢與劣勢并存。所以我們還要重視營林建設,同時提出了一些整地、造林樹種選擇,造林季節的選擇的方法與全國聯系更加緊密,合作更加廣泛。

1. 林木資源發展空間大

我國森林資源總的變化趨勢是:森林面積逐年增加,每年以200萬公頃速度遞增,林木生長量開始大于消耗量,森林資源的發展在數量上開始走出“低谷”,扭轉長期以來森林資源下降的局面,實現了森林面積和森林蓄積的“雙增長”。森林資源是決定林業生存和發展的基礎。加WTO后沖擊的重點雖然是林產工業,但競爭的焦點卻在于林業產品,而林產品的關鍵原料在于森林資源。

2. 竹資源豐富

我國是世界竹類資源最豐富、竹類栽培和加工利用最為悠久的國家。其竹林面積達700萬公頃,約占世界竹林面積的1/3、用材竹林總蓄積量約9700萬噸。竹材和竹制品,無論在品種還是在產量方面,在世界上我國均為首位。竹林中的竹筍和竹蓀是天然保健食品,也是出口創匯的重要資源。

3. 森林資源存量小、質量低

我國是一個森林資源貧乏的國家,其特點是存量小、分布不均、森林質量下降、結構不合理,經營管理水平低,林木生長量不高。在這樣的條件下,很難履行森林向人們提供生態環保和供應木材的重任。由于森林資源的數量、質量等方面的不足,必將導致木材供不應求、優質木材短缺,價格上揚等一系列問題,影響對林產工業的發展程度,直接影響到林產品的市場競爭能力。

4. 人造板工業落后

我國木材加工業,特別是人造板制造業普遍存在規模小、設備落后、技術力量不足、生產效率低、產品質量差的問題。加上生產管理水平跟不上、木材價格偏高和原料生產浪費嚴重等原因,造成我國人造板事業與世界水平的明顯差距。在缺乏必要的競爭條件,整體水平屬于低效型結構情況下,很難在加入WTO后,保持我國人造板工業的穩定。

二、當前我縣培育資源的一些技術措施

1. 為能及時供應林業產品市場,發展林業經濟,我區資源培育方法主要是:

1.1 植苗培育更新法。

1.2 人工促天然培育更新法。

1.3 封山育林培育更新法,就當前形勢,加快資源的培育,多采用植苗更新培育法(即采用實生苗造林)培育資源,能達到較為理想的效果。

2. 整地、造林樹種選擇,造林季節的選擇的一些程序、方法造林地的整理是在造林前改善環境條件的一道主要工序。通過整地可以改善造林的立地條件、清除灌木、雜草和采伐剩余物。在造林前后的一段時間里,增加直接投射到地面的透光度;還可以改變小地形,使透光度增加減少。整地清除了地表植被,增加透光度,因而在白天地表層的溫度要比有植被覆蓋時上升得快,整地后改變了土壤物理性,使土壤溫度狀況發生變化同時增加土壤肥力。因而,能提高造林成活率及使幼林的生長情況顯著改善。整地還能保持水土、減免土壤侵蝕,同時也有利于造林施工,提高造林質量。

2.1 造林地的清理

造林地的清理,是造林整地翻墾土壤前的一道工序,把造林地上的灌木、雜草、竹類以及采伐跡地上的枝丫、梢頭、站稈、倒木、伐根等清除掉。清理方法:分為全面清理、帶狀清理和塊狀清理3種方式。清理的方法也可分為割除清理、火燒清理和用化學藥劑清理。割除清理可以是人工,也可以用機具,如推土機、割灌機、切碎機等機具。清理后歸堆和平鋪,并用火燒方法清除(也叫煉山)。也可以采用噴灑化學除草劑,殺死灌木叢和草類等植物。

2.2 整地方式和方法

主站蜘蛛池模板: 白城市| 赤城县| 阳城县| 确山县| 顺义区| 郯城县| 安丘市| 内江市| 新绛县| 高阳县| 乌什县| 光山县| 磐安县| 承德县| 化州市| 柘荣县| 法库县| 新和县| 明光市| 东乌珠穆沁旗| 柞水县| 赫章县| 新余市| 阳高县| 贵德县| 珠海市| 乌拉特中旗| 岳普湖县| 合川市| 宿迁市| 文山县| 文成县| 鹿邑县| 屏山县| 北安市| 凯里市| 策勒县| 湖口县| 获嘉县| 江孜县| 武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