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森林防火防范措施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關鍵詞 森林防火;性質;措施;山區
中圖分類號 S762.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4)12-0193-01
1 森林火災的性質
森林火災是森林最大的自然災害,尤其在北方干旱地區,森林火災是森林資源管護中最大最難的問題。火災一旦發生,往往具有火勢蔓延迅速、火區溫度高、成災面積大、控制難、撲救難等特點,而且撲救森林火災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及財力。森林火災不僅燒毀森林,降低林分密度,而且破壞森林結構,降低森林的利用價值。被林火燒過的林地表土在幾年之內寸草不生,灰土,水土流失嚴重。森林生態系統被嚴重破壞,需要經過幾十年或更長時間才能恢復,嚴重影響和制約了林內動植物資源的利用及營林生產的發展,甚至威脅森林附近村鎮居民的安全[1-3]。
2 森林火災預防的必要性
防止森林火災發生的先決條件是加強預防,貫徹執行“預防為主,積極消滅”的森林防火方針,只有認真做好該項工作,才能最大限度地減少森林火災發生的次數,降低火災造成的損失,從而達到保護生態環境,維護森林資源和構建和諧社會目的。
3 森林火災的防范措施
森林火災破壞性大、突發性強、處置求助困難,因此,預防措施在森林防火中顯得尤為重要。只有盡最大努力減少火源,才能最大限度地防止森林火災發生。
3.1 行政措施
嚴明的組織紀律和明確的責任制度是森林防火的前提保證。應加強組織領導,完善林區防火的領導責任制,實行政府監管、林區監護的森林防火管理體制[4]。才能確保森林防火工作的有序開展。行政主管領導部門領導林場場長護林人員層層簽訂責任書,劃段責任,各負其責,各司其職,做到“管理到山頭,責任到人頭”,嚴格執行森林防火管理制度。
3.2 宣傳措施
森林防火是一項涉及面極廣的工作,防火宣傳必須起到全方位、多角度、全覆蓋、求實效的作用。應通過各種宣傳方式,使全民的法制觀念及森林防火意識得以加強,使各級領導認識到森林防火工作的重要性,從而最終使森林防火工作變成全民的自覺行動。
3.2.1 宣傳內容。宣傳內容包括森林火災的危害性、森林防火的各種規章制度、森林火災發生的原因、《森林防火條例》、森林火災肇事的典型案例和防火的先進典型等。
3.2.2 宣傳形式。森林防火要求多種多樣的宣傳形式,一是利用具有權威性的政府森林防火命令、指示,領導發表講話、文章逐級傳達;二是通過廣播、電視、報刊等新聞媒體開展森林防火宣傳教育;三是印制森林防火宣傳單、宣傳手冊,漫畫圖片;四是在進山路口、林緣地帶等醒目處懸掛森林火險等級圖標和防火警示圖標,針對性地對旅游等進山人員進行宣傳[5]。
3.3 管理措施
3.3.1 時刻重視巡查。各級防火辦公室和護林點要堅持24 h防火值班制度,時刻不放松巡山力度,堅持巡護到位,不留死角,在“三節”(春節、春分、清明)高風險期,對林區內民俗用火實行定人定點看守,還要加大對重點地帶的巡護、監查力度。林地內上墳、祭祀等活動盡量避免用明火。努力做到“上山不著火,野外不吸煙”。
3.3.2 認真實時監測。林火監測能夠及時發現火情,達到“打早、打小、打了”的目的。森林火災的預測主要是依據天氣的變化及氣候的濕潤情況來分析森林火災發生的可能性。北方地區的冬季氣候干燥,加之林下枯枝、枯草、落葉層比較厚,因此整個冬季都是火險高峰期,護林員必須晝夜巡查,認真監測。進入夏季干旱期,要更加注意監測林地的溫濕度,定時將監測結果通過手機信息、電視等形式向社會公布,以引起全民的防范[6]。
3.3.3 加強防火交通工具、提升信息化水平。每個林場要配備森林消防車輛,每個護林員都要配備巡護摩托車。各護林點和每個護林員都要配備衛星通迅工具,以確保通行便利、信息暢通。
3.3.4 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林區道路和護林點是最重要的基礎設施,林區道路既是林區的交通線又是林火的阻隔帶,暢通無阻的林區公路能及時運送撲救隊員和救火物資,護林點林區的哨所,因此,有計劃地逐年修筑林區公路和護林點,是一項長遠的預防措施。此外,林區內必須設建相應規格的防火線和防火帶。有充足水源的林區要壓設自來水管,無水源的可打一定數量的機井。
3.3.5 強化專業防火人員技能培訓。對專業防火人員要定期進行培訓和演練,不斷提高其專業知識水平和自身素質,加強他們的應急處置能力。使每個專業撲火人員在實踐工作中都能熟練掌握操作規程,并能獨立處理小的火情,在火災現場能夠實行自救。
3.3.6 嚴格規范消防車輛的管理使用。森林消防車輛必須常年堅守崗位,不準駛離本轄區。護林防火車載臺,司機要專人負責,保證通訊聯絡暢通,防火巡護車經常保持裝載齊備,森林防火車要加強維修和保養,及時排除故障,確保車輛經常處于完好狀態。
3.4 法律措施
森林防火要嚴格執行國家的《森林法》和《森林防火條例》等林業法規,對森林防火工作進行依法管理。森林公安機關要依法及時查處森林火災案件,依法嚴厲打擊各種涉火違法犯罪行為,同時,對因失職、瀆職引發森林火災或貽誤撲救時機,組織不得力而造成重大損失的,要依法依紀追究領導和直接管理人的責任。森林公安派出所要同公安、檢察、司法部門緊密配合,共同懲治縱火毀林的不法分子。
4 參考文獻
[1] 陳德傳,徐有琪,梅盛根,等.淺談森林火災的防范措施與對策[J].內蒙古農業科技,2011(4):128-129.
[2] 金國紅,陳開偉.淺談林火綜合防治的幾項措施[J].北京農業,2012(6):176-177.
[3] 章基正.對新時期森林防火工作措施的探討[J].北京農業,2012(18):136-137.
[4] 劉濤,李寶玉.淺談我國森林防火的主要途徑[J].科技信息,2008(35):756.
關鍵詞:三峽庫區;森林防火;難點;措施
お
1 引言
森林火災嚴重危害森林資源,危害人民生命安全,破壞自然生態環境,是當今世界發生面廣、突發性強、破壞性大、處置撲救較為困難的自然災害。森林防火工作是保護森林,保護環境,保護人類文明,也是保護人類賴以生存的根基。近年來,各級林業部門、各級政府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取得了較為顯著的成效,然而森林防火形勢仍然十分嚴峻――莫斯科火災成了俄羅斯的國難,希臘火災影響著整個歐洲的生態安全,我國的大興安嶺火災也造成了巨大的損失。
2 三峽庫區森林防火存在的問題
2.1 地形復雜,交通不便,滅火難度大
三峽庫區,大部分區域為山地。以秭歸縣為例,高山區占30%,半高山區占54.9%。三峽庫區的地形也極其復雜,山體陡峭、峽谷眾多、交通不便,雖然不少地區完成了公路交通建設,但是由于村民居住過于分散,能通車的也只是人口相對集中的少部分區域。很多林地即便使用摩托車也無法到達,還有不少地方的森林片區是無法從陸地上到達的。這樣的區域一旦發生火災,滅火的人和設備都很難進行有效的施救,滅火難度非常大。
2.2 林相組成單一,對火災的抵御能力弱
三峽庫區森林立地條件較差,林相組成單一。以芭茅,櫟類為優勢物種的灌木林占有很大比例,而這樣組成的灌木林是極易發生火災的。喬木林大多也是以馬尾松和柏木為優勢樹種。馬尾松、柏木都是油脂含量較高的樹種,易著火。此外由于林相組成單一,對火災的抵御能力弱,發生火災后,植被恢復難度也很大。
2.3 基礎設施不完備,預警能力差
三峽庫區的經濟欠發達,基礎設施不完備。雖然當地各級政府和相關單位都非常重視林業的發展,但是對森林火災的預警能力還是很差。有些地方已經建立t望塔、觀測站,但由于交通不便,缺少相關技術人員,這些設施長期處于閑置狀態,有的由于遭受人為破壞而無法發揮相應的預警功能。
2.4 群眾防火意識淡薄,防范能力差
三峽庫區有大量的外出務工人員,特別是高山、半高山區常住人口多為老人和兒童。他們的森林防火意識比較淡薄,防范能力也比較差。以秭歸縣為例,在對住居在海拔在500m以上的農戶進行抽樣調查,結果顯示:高達73.3%的農戶占近1年內至少燒1次火糞;45.7%的農戶近1年內燒過田邊地坎;100%的農戶春節上墳會燒紙,但只有48.1%的采取了火災防范措施;75.2%的農戶清明節時上墳會燒紙,采取火災防范措施的只有25.3%;82.2%的農戶冬季和早春燒柴取暖;知道火災報警電話的只占52.5%。
2.5 村民森林防火隊伍缺乏保障
(1)缺乏人力保障,不少村莊都組建了村民自助防火隊,但是很多都是形式上的防火隊伍。不少防火隊員年紀偏高,防火能力較差,有的防火隊有一半以上的隊員在外地打工。
(2)缺乏技術和資金保障,不少防火隊沒有進行過任何的防火技能培訓,沒有任何的滅火器材,滅火過程中對自身造成的損失沒有任何的補償。這樣導致村民防火隊的防火能力很差,同時隊員的積極性也很低。
2.6 新的易發生火災區缺乏管理
國家和各級政府對三峽庫區的生態保護和生態修復給予了大力扶持,退耕還林,荒山造林,封山育林等林業工程大力推進。一方面確實增加了森林覆蓋率,有效的改善了庫區的生態環境,另一方面也加大了森林防火的面積。這些耕地、荒山通過人工造林或是通過封山育林增加了森林植被,但這些新生林地往往雜灌叢生,可燃物、易燃物多。并且這些新生林地多在農戶附近,人為活動頻繁,易發生火災。人們往往認為這些地方以前沒發生過火災,就不會發生火災,因此不易引起人們的警覺。這些新生林地還有可能將以前不是連成片的林地連接在一起,增加了森林防火的難度。
三峽庫區周邊的山體大坡度大、土層薄、土壤含水、保水能力差、森林的郁閉度低,因此林木的蓄水能力不強,林地處于較比較干燥的狀態。以秭歸縣水田壩鄉庫區周邊不同林份2010年10月份土壤含水量為例(10月1號,10號,20號,30號用測墑儀測4次再求其平均值)。退耕還林地10月份土壤平均含水量是14.15%,封山育林地10月份土壤平均含水量是16.36%,次生林地10月份土壤平均含水量是257%。這3種林地的土壤含水量都是很低的,處于干燥狀態,易發生火災。
3 推動三峽庫區森林防火工作的措施
3.1 科學的管理措施
3.1.1 建立和完善森林防火責任制
按照《森林防火條例》的要求,從省、市、縣到鄉、村各級領導干部均有責任人,負責森林防火工作部署、組織和指揮調度,鄉 (鎮) 長、村主任、村民小組長、戶主、林權所有者均有具體的責任區域或山頭地塊,負責平時監管,一旦發生森林火災,均在火險一線組織搶險和善后。建立基層聯防聯保機制,層層簽訂責任狀,做到山有人管,林有人護,火有人滅,責有人當┆。
3.1.2 建立健全森林防火預測預報體系和指揮は低
充分運用高科技的林火監控技術和網上指揮系統,實現局、場、站三級聯網,建立信息數據庫,建立具有文本防撲火資源人力資源圖形圖像等內容的數據庫,實現上下數據共享。做好森林防火信息化的服務保障工作,提高人員業務素質,提高整體管理水平配合望臺(哨),隨時掌握轄區內的林火狀況,提供最新快捷準確的信息,為正確判斷和科學決策與指揮奠定基礎。林場要健全嚴格的值班調度制度,建立以護林員為主體的巡山查火護林隊,在野外用火期起到查禁用火和火情報告作用,對審批后的用火,起到監督護林作用。各級森林防火指揮部要制定切實可行的森林火災撲救預案,規范森林火災撲救程序,明確指揮職責,一旦發生森林火警火災,必須做到先電話報告上一級森林防火指揮部辦公室,確保各級森林防火指揮系統調度,及時信息暢通,強化野外火源管理。
3.1.3 強化森林火災撲救隊伍建設
處置森林火災具有高度危險性和時效性,撲救工作必須樹立以人為本,科學撲救的思想,堅持專群結合,以專為主的原則,實現撲火隊伍專業化。成立消防中隊,由森林防火指揮部負責指揮調度,應對本轄區范圍內森林火災撲救。實現森林防火工作的制度化規范化現代化,改變撲火使用人海戰術原始方法。同時森林防火指揮部負責定期組織指揮員撲火隊員的撲火技能,加強安全知識的教育,強化撲救訓練,提高機動能力,并做好撲火物資的儲備和保養。此外要充分發揮村民自建防火隊的積極性,給予相應的技能培育,發放一些簡便實用的滅火設備,為防火隊員買好保險,給予一定的經費保障。
3.1.4 對特殊人員做好看護
對智障人士、殘障人士特別是盲人、耳聾者和精神病人做好看護。這些特殊人群由于身體或智力上的缺陷而缺少對火災危害的敏感度。由于庫區經濟欠發達,當地的農民勞動量大,要做到專人一對一的看護確實很困難。但是這些特許人士他們的活動范圍有限,大多在居住區附近,不會跑到太偏遠的地方,因此可以發揮群眾的作用,村民共同看護。
3.1.5 對野外用火進行科學管理
加強野外用火控制,對違規用火者進行查處和責任追究。但同時應考慮到當地的生產和生活習慣,如燒火糞等傳統生產習慣,也是由于當地的經濟欠發達,生產技術落后造成的。因此,政府一方面要加大對農業的補貼力度,另一方面要加強控制盡量減少這種生產方式。
3.2 加強防范措施
3.2.1 加強宣傳力度
我國近年來每年發生數以萬計的森林火災,其中99%是人為因素造成的┆。從這一數據可以看出如果提高老百姓的防火意識,相當一部分災害是可以避免的。如何做好森林防火宣傳和教育其實是一個技術性問題。每年的森林防火的宣傳有很多,傳單、橫幅、標語到處可見。但是往往宣傳工作僅處在材料的發放上,這樣的后果就是花了大量人力、物力、財力,但起到的效果并不顯著。有效的宣傳首先需要認清被宣傳對象的特征。被宣傳的主要對象是住居在林區的農戶,他們的文化程度相對較低,敏銳性較差,對外界信息的接受能力較差。針對這些特點,宣傳就要做到簡短、明確、醒目。在宣傳標語的選擇上要簡練,有時可適當利用當地方言。防火宣傳的材料可以編成順口溜的形式,可以印制在年畫掛歷上發放給民眾。此外宣傳要有多種途徑,除了平面宣傳。還可以選擇廣播、電視等多媒體進行宣傳。有條件的地方還可以制作防火宣傳動畫片或是幻燈片在學校或是村委會人員比較集中的地方播放。
3.2.2 建立聯防機制
三峽庫區包括湖北省、重慶市的多個縣市,該區域的交通不便,山區人口住居比較分散,有大量的外出務工人員,當地的勞動力不足。森林防火的人力、財力都比較缺乏。建立省與省,各相鄰縣市,鄉鎮之間的聯防機制。做到信息共享、共同預警、共同預防、共同施救。將有限的資源進行有效的整合,發揮集體優勢。
3.3 利用實用的科技措施
3.3.1 提高林分的防火能力
在易發森林火災地段,如人為活動頻繁處的林分、上墳燒紙周圍的林分、農田邊緣的林分等,種植一定比例的防火樹種,增強森林的自身防火功能。在容易受到人為活動影響的林分,特別是在山下道路邊的林子,混交種植一些阻燃性能較強的樹種,如木荷、銀木荷、花櫚木、油茶、茶樹、石筆木、火力楠、馬蹄荷、楊梅、桃葉石楠、阿丁楓、樂東擬單性木蘭、深山含笑、乳源木蓮、絲栗栲、苦櫧、甜櫧、青岡、冬青、米老排、交讓木、欏木石楠、女貞、竹柏等防火性能較好的鄉土樹種,以增強森林自身的防火功能,降低發生森林火災的風險。據統計,防火樹種達到25%~30%的比例,林分自身的防火功能能夠得到較好的體現┆。
3.3.2 修建農林間防火帶
實踐證明,僅僅靠嚴禁“燒田坎”的一刀切的做法,效果不甚理想。一方面要繼續宣傳不準燒田坎;另一方面應該采取標本兼治、疏導的方法,可以在路邊做些防火的技術處理,即在山腳下有農田的地方,沿農田與林分交界處靠林分一側修建一定寬度的防火帶,可以是防火林帶,也可以是不種樹草的防火帶┆。
3.3.3 修建森林防火蓄水池
對重點防火區域定點定量修建森林防火蓄水池。給予一定的獎勵政策鼓勵村民自建森林防火蓄水池。建立森林防火蓄水池要結合山勢,水源,交通,森林分布多方面因素以發揮最大效應。對建在比較偏僻林地中的森林防火蓄水池要做好醒目的標記,以便可以快速找到,方便利用。
3.3.4 合理運用數字技術
將林區居民的手機號碼,林分組成,地形,林間通道,森林防火蓄水池的具體地點進行整理存檔。與移動、聯通等通訊機構進行合作在預防和施救時可以將相關信息及時傳達給當地居民,提高預防能力,提升居民的自救能力。
3.3.5 大力推廣安全節能爐灶
由于燒柴草取暖造成火災甚至引發周圍森林火災的案例時有發生。由于柴草比較便捷,便宜所以三峽庫區有很大比例的居民燒柴火取暖。用安全節能灶取代傳統的地爐不僅有效的提高能源利用率減少林木的消耗,還可以提高安全性能。
3.3.6 推廣祭祀用電子燈
三峽庫區的居民在春節祭祀時要點蠟燭,這是當地的傳統習俗。蠟燭在野外夜間燃燒,無人看管,有很大的安全隱患。推廣祭祀用電子燈就可以有效消除安全隱患。
4 結語
三峽庫區的森林防火面臨很多難點,但是只要能清楚的認識到問題所在,針對問題找出相應的解決措施。科學的管理措施可以提高工作效率,盡可能的消除安全隱患;有效的預防措施可以大大減少森林火災發生的可能,提高人們的防范意識;實用的技術措施就能提高森林自身的抗火災能力和人們面對森林火災的施救能力。
お
參考文獻:
耿曉雪,陳 輝.淺談做好森林防火工作的措施與對策.價值工程,2010:96~197.
李宜生,欒忠平.淺談山區森林防火預防及應對措施.科技創新導報,2009(19):122~123.
吳明波.鄉鎮林業加強森林防火工作的思考及對策.理論與研究,2010(3):64~65.
姜漢輝,劉師雄,劉中輝,等.林權制度改革后森林防火機制創新的思考.湖南林業科技,2009,(36)6:63~65.
董加成.淺談森林火災發生原因及防范措施.安徽農學通報,2010(16):141~142.
Analysis of Difficulties and Solutions in Forest Fire Prevention in Three Gorges Reservoir Area
Wang Sheng1,Shi Yongxin2,Wang An1,Dong Qiuyan3,Wang Dongwei4,Qin Ling1
(1.ShuiTianBa Forestry Station,Zigui County,YiChang City,Hubei Province,443605;
2.Moping Forestry Station,Zigui County,YiChang City,Hubei Province,443615;
3.Graduate School,Fujian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University,Fuzhou,350002;
4.Shazhenxi Forestry Station,Zigui County,YiChang City,Hubei Province,443611)
一、加強領導,明確責任
為加強安全生產工作的領導,成立了以鎮黨委副書記、鎮長為組長,各分管領導為副組長,各辦、中心負責人為成員的工作領導小組,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鎮社會治理辦。召開森林防火暨安全生產大排查大整治工作安排會,明確了各級各部門職責。制定了集中開展安全生產大檢查工作實施方案,按照“黨政同責、一崗雙責”要求,各分管領導負責檢查分管行業、領域安全生產工作。
二、強化宣傳教育,樹牢安全風險防范意識
為提高全民安全風險防范意識,我鎮大力開展安全事故和森林防火教育工作,及時組建宣傳分隊在集鎮區、學校、村委會、村小組開展宣傳,制作大型戶外宣傳廣告4塊、發放森林防火宣傳單30000余份;小型宣傳牌5000塊、累計出動宣傳車133臺次,出動人員379人;廣播宣傳22場次;累計巡山護林100余次,落實殘疾人監護。在重點林區、重點路口、連片墳場設置卡點發放各類宣傳資料5000余份,拉橫幅20條。
三、突出重點,強化措施
鎮黨政主要領導牽頭,認真落實大檢查各項工作。重點檢查森林防火、地質災害點、道路交通、煙花爆竹等工作。
1.森林防火。一是嚴格執行森林防火鎮黨政班子領導輪流帶班制和防火辦工作人員值班制,堅持做到森林高火險期24小時值班。二是設置卡點。在進村必經路口設置森林防火宣傳檢查點,配備一名村干部和一名網格員,對進出車輛和行人特別是上山祭祀人員做好登記、宣傳。三是組織巡邏。各村成立由村干部、網格員、志愿者等組成的一支30人的民兵應急分隊和54支540人的應急義務撲火隊伍,(其中:鎮1支30人、各村10人),每天上山巡邏。
2.地質災害點。加強轄區內地質災害防治工作,在汛期內對可能發生滑坡、崩塌、地面塌陷等地質災害區段進行監測和巡回檢查,發現險情應及時處理和報告;做好汛期值班值守工作,嚴格落實村干部帶班、監測人員24小時值班制度,確保相關信息及時、準確上報和處置;加強群眾特別是地質災害隱患區群眾的防災和安全教育,特別樹立好“預防為主”的觀念,進一步加強群測群防工作,努力提高對地質災害的防范意識和安全意識。
3.道路交通。每月召開一次道路交通安全工作例會,認真研究我鎮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的重大問題。落實交通安全責任制,以各村(社區)委員會為單位,簽訂道路交通安全目標責任書。加大對轄區內兩輪、三輪摩托車管理,利用各類交通事故圖片及傳單的形式在群眾中廣泛宣傳,大大的提高了駕駛員的安全意識。組織轄區內機動車駕駛員參加道路交通法律法規培訓,并印發《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規宣傳手冊》。有效遏制了重特大交通安全事故的發生。
4.危險化學品和煙花爆竹。加強危險化學品生產儲運、煙花爆竹企業安全生產。加強防雷電設施的檢測維護,對易受洪水、泥石流等自然災害威脅的化工企業和煙花爆竹倉庫,提前采取相應的防范措施,防止災害事故發生;對于油氣長輸管線周圍存在滑坡、山洪等地質災害的,采取相應的工程防災措施,確保安全運行。
5.水庫。預報有強降雨時,要立即部署停產撤人,組織開展對水庫排洪設施、壩體穩定性以及周邊環境的檢查,確保防排水系統暢通。切實落實各項安全防范措施,嚴格落實汛期24小時專人值守監控制度。
6.建筑施工場所。加強對建筑工地、生產廠房、臨建設施的排查,嚴格落實龍門吊等起重機械設備和腳手架、模板支撐系統等高空作業設備設施的防風加固措施,對營地、工棚、倉庫要合理選址,嚴格控制安全距離;對施工工地存在滑坡、崩塌、洪水、等地質災害危險全面掌握、超前防范、徹底治理。加強對施工作業現場的防災保護工作,遇雷雨、大風等極端天氣時,要按規定停止相關作業。
作為開展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和作風建設年活動的重要內容,充分認識當前森林草原防火形勢的嚴峻性和緊迫性,嚴格落實森林防火行政首長負責制和部門責任制。各縣區及時落實防撲火經費和專業撲火隊伍專項經費,抓緊對外地森林草原防火工作進行一次再動員、再部署,把責任逐級落實到人。縣區政府或管委會主要負責同志要親自安排安排、親自指揮調度,分管負責同志要靠前指揮,加強各項工作的組織協調和防范措施的檢查落實。
二、加大監管力度,嚴格火源管控。
各縣區特別是、等臨近的縣區要圍繞確保萬無一失的要求,結合當地實際,及時政府公告,確定高火險期,劃定高火險區,實行全面封山,嚴禁燎地邊、野炊、吸煙、上墳燒紙等一切野外違法用火行為,并嚴格落實“五增”六看”措施,堅持在重點時段對重點地區進行重點防范,實行死看死守;要嚴格入山制度,確保火種不進山,火源不入林;要嚴格管理特殊人群,落實監護責任,嚴防玩火、失火引發森林火災;要深入開展打擊野外違法用火專項行動,形成強大打壓態勢,嚴厲打擊違法用火行為。
三、加強宣傳教育,增強防火意識。
各地要充分利用各種媒體,廣泛開展防火宣傳教育活動,通過電視廣播、發放明白紙、出動宣傳車等形式公開曝光違法用火引發火災的典型案例,大力宣傳森林防火法律法規、防火知識和平安撲救知識,重點宣傳建議上墳祭祖的文明方式,引導群眾文明祭祀,全面提高群眾防火意識,營造全社會關注防火、參與防火、支持防火的良好氛圍。
四、強化督導巡護,清除火災隱患。
各級各部門要嚴格實行領導分包責任制,對火災高發區、高火險區、防火單薄區進行蹲點督導,現場辦公,現場檢查。各級政府要組成督導組,深入一線檢查指導工作,及時查找存在問題,及時清除火災隱患。清明節期間,各地巡邏隊、護林員要提前進入臨戰狀態,加大巡護力度和巡護密度,做到林區有人巡、路口有人守、墳頭有人盯、山頭有人護,確保各項防范措施落實到位,不留任何死角。
五、嚴格備崗值勤,做好應急準備。
各專業撲火隊要立即進入臨戰狀態,集中食宿,開展集中演練;各半專業撲火隊要做好組織準備、撲火準備,開展戰前培訓,做到召之即來,來之能戰。要提前檢查好撲火裝備、機具、車輛,備好撲火物資,特別是要做好撲火工作中的通信保證準備工作,確保遇有火情能夠快速反應,實現打早、打小、打了要牢記撲火平安,防止人身傷亡事故發生。
六、強化責任追究,確保措施到位。
各地要加大火災案件查處力度,及時偵破火災案件,對火災肇事者,要徹查嚴懲,決不姑息。各級要認真貫徹落實《省森林防火責任追究暫行方法》火災預防和撲救工作中失職、瀆職行為,嚴肅追究相關人員的責任。火災發生后,對火情演講不及時、撲救組織不力、貽誤撲火戰機,甚至造成人員傷亡的要逐級追究相關領導的責任。
一、自查結果
(一)領導重視,森林防火機構健全
為了從根本上解決我縣以往森林火災發生這個實際問題,盡快改變我縣森林防火工作的面貌,我局高度重視森林防火工作。一是認真貫徹上級精神,多次召開森林防火工作會議,分析研究了我縣森林發生的原因和森林防火工作存在的問題,及時部署森林防火工作。二是為徹底改變我縣防火工作的局面,先后制定了《來縣森林火災處置預案》轉發了《省森林防火工作責任追究暫行規定》等。三是為了落實森林防火行政領導負責制度,進一步推進我縣森林防火工作的開展。我局主要領導和分管領導一得到火災(情)報告,在最短的時間內趕赴現場,靠前指揮,撲救隊伍不時都有他們的身影。為實現“打早、打小、打了”提供了強有力的組織保證,并且極大地鼓舞了撲救隊伍的士氣,使人民財產的損失減少到了最低程度。
(二)明確工作目標,全面落實森林防火工作責任制
為進一步強化森林防火行政領導負責制,切實做好森林防火工作,有效地保護我縣森林資源安全,維護林區社會穩定。縣政府根據我縣的實際情況和森林防火目標責任制的要求,與各鄉鎮主要領導簽訂森林防火責任狀,明確了森林防火責任目標。在防火緊要關頭,實行領導帶班,24小時值班,做到信息暢通,調度準確,反饋及時,組織有力。
(三)深入開展宣傳教育,不斷強化野外火源管理
為加強野外用火管理,認真落實野外用火審批制度,加大了對農事用火的監管力度。在春、冬季森林火險期到來之前,統一組織,開展以森林防火法律法規和防火知識宣傳教育為主的宣傳活動,大張旗鼓對開展各種宣傳教育活動,在國有林場設置固定宣傳墻個。在主要路口、公路兩側設置宣傳牌面,印發森林防火宣傳單份,書寫標語張,為做好清明、春節重要等時段及節日的防范工作,還利用來縣人民政府網站、電視等進行森林防火宣傳教育,力求做到“家喻戶曉,人人皆知”。大大消除了火災隱患,控制了森林火災的發生。
二、存在問題和今后打算
我縣森林防火工作雖取得了階段性的成績,但與上級要求還有差距,主要表現在:一是邊遠山區群眾農事活動中燒田埂草習慣還存在,尤其是拋荒農地,林間空地采用燒田草,使得防火工作量大增。二是邊遠山區交通不便,通訊條件落后,宣傳工作還留有死角。三是近年農村大部分青壯年外出打工謀先,留守人員多為年老體弱者,用火隨意性很大,造成隱患。也增加了野外用火管理難度。針對以上這些存在的不足和問題,我們認為要做好我縣今后的森林防火工作要突出抓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1、進一步廣泛深入地加強森林防火宣傳教育工作。一是繼續完善各種形式的森林防火責任區以及宣傳包干責任制,切實把森林防火宣傳工作更加深入,努力做到森林防火知識家喻戶曉、老幼皆知。二是組織人員,適時深入山場、田間地塊,特別要深入偏遠山區,教育引導群眾改變不良傳統陋習,變燒田埂草為劈田埂草,變燒雜草為堆肥,變燒紙錢、燃放鞭炮為壓紙錢、撒鮮花,消除火源隱患。三是繼續加大森林防火宣傳設施的投入,擴大森林防火宣傳覆蓋,充分利用廣播、電視、網絡、宣傳車、標語、宣傳單、等形式大造聲勢,廣泛宣傳。特別是在森林高火險期、農事用火集中期、重大節假日等時期,在旅游點、風景區等重點地段,加大宣傳聲勢,營造濃厚的防火氛圍。
2、牢固樹立預防為主的觀念,進一步加強火源管理工作。嚴格野外用火審批制度,加強巡山護林,嚴把火源關。在高火險期,適時禁火令,查禁一切野外用火,嚴懲違章用火者。對重點地方嚴防死守,要從嚴從快查處森林火災案件,依法嚴懲,以震懾肇事者,教育一方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