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空氣污染的治理方法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關鍵詞:空氣污染;治理技術;區域協同治理;公眾參與;環境保護 文獻標識碼:A
中圖分類號:X832 文章編號:1009-2374(2016)22-0082-02 DOI:10.13535/ki.11-4406/n.2016.22.040
1 我國空氣污染治理的現狀
近年來,伴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和城市化程度的提高,我國空氣污染問題凸顯,引起了政府的高度重視和社會公眾的廣泛關注。城市化和工業化的快速發展過程中,高污染高能耗的生產方式,是造成城市空氣污染的原因之一。我國政府已經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出臺了相關政策法規來治理空氣污染問題。2012年9月,國務院批復了《重點區域大氣污染防治應急方案(試行)》,2013年9月,國務院了《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2016年1月1日執行的新修訂的《大氣污染防治法》,在修訂過程中廣泛征求社會各界的意見,對于污染物排放等各方面都有了更為明確和嚴格的規定。通過與法律配套的節能減排、新能源的應用等一些政策的推行,空氣污染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控制,空氣質量有所好轉,但還存在著一些問題。
2 空氣污染治理存在的問題
2.1 空氣污染治理還需加強
政府采取了多種措施來治理空氣污染,但在空氣污染治理相關法律法規、激勵政策等方面還有不完善的地方。完善的空氣污染治理制度能夠調動各方參與主體相互配合、共同治理,然而法律體系的不完善,對各方的約束力不夠。我國近年來在空氣污染治理方面出臺了一系列法律法規,對大氣污染防治標準、達標規劃、大氣污染防治的監督管理等方面作了規定。但是,我國的大氣污染相關法律法規還需要不斷地細化、擴充、修訂。目前關于空氣污染治理的法律體系還不夠完善,給實際的執法過程帶來了一些困難。目前對違法排放的懲罰以行政執法、罰款等手段為主,沒有形成長效的制約機制。此外,對企業自主節能減排的激勵機制不夠完善,通過稅收、貸款、政府采購等手段能夠激勵企業自主節能減排來治理空氣污染,但我國目前以經濟為主的污染治理機制還不完善,企業缺乏從內部提升技術水平,減少污染的動力。目前,政府在空氣污染治理中開始嘗試區域聯防的治理方法。空氣在地域之間的流動性也給空氣污染的監督和管理帶來了困難,通過政府間的合作,對區域內的重大環保相關項目的建設進行統一規劃,對區域內空氣污染事件實現聯合執法,通過政府合作實現區域內對空氣污染的協同治理。對空氣污染的協同治理還處在起步階段,對于地方政府間合作的權責劃分還要有相關的法律為保障,建立合理的制度體系,推動區域聯防治理空氣污染治理。
2.2 治理技術有待提升
空氣污染的治理需要技術的支持,需要先進有效的空氣檢測技術及時監控空氣質量指標,目前對空氣污染的檢測經常受到資金和技術水平的限制,未采用最先進省時的設備和技術,影響了檢測的時效性,不利于執法部門及時采取措施處理違規排放行為。
空氣污染的治理和改善不僅需要政府的外部監管,更需要企業內部技術的提升,通過先進的技術,提高材料的利用率以及對于廢氣的處理能力,實現企業節能減排,這對企業在資金、科研能力和科技人才方面都會有比較高的要求,需要企業投入大量時間和人力到技術研發中去,同時技術研發、引入國外先進的廢氣處理技術以及吸納優秀的科研人員都需要大量的資金支持。一些中小企業由于規模比較小,缺乏足夠的人力和資金進行技術的研發和改進,靠企業自身實現技術提升困難比較大,很難通過技術的改進提高能源利用率來減少廢氣的排放,這些企業的發展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
2.3 公眾參與的有效性不足
空氣污染問題的治理還需要完善和有力的公眾參與和社會監督。對企業的監管僅僅靠政府的行政監管是不夠的,更需要社會的力量。通過非政府組織和公民對企業污染排放的監督是改進企業污染的有效方式,特別是借助新聞媒體平臺,公眾的意見可以更加快捷有效地傳遞,可以對相關事件展開充分的討論,表達對于空氣污染相關事件和政策的看法和見解,這有助于政府政策的制定和對空氣污染的監督。但由于信息的公開程度的不足,向環境組織和公眾公開空氣質量信息的制度不健全,公眾獲取空氣質量的信息并不容易。同時由于制度的不完善,公眾對于違法排放企業的監督效果有限,公眾參與的有效性不足,這在一定程度上減損了公眾監督的力度。
3 治理空氣污染的對策建議
3.1 健全空氣污染治理相關法律法規
完善的法律體系是治理空氣污染的必要前提。在進一步完善、修訂《大氣污染防治法》和《環境保護法》的同時,還需要制定更加細化的專項法律法規,增強法律法規的可操作性。而且還要完善公眾參與大氣污染治理的相關法律,為公眾參與空氣污染治理提供法律保障。對于違反大氣保護相關法律法規,違規排放廢氣,造成嚴重污染的企業,政府應加大懲治力度。在有法可依的基礎上,還要做到執法必嚴。此外,在區域聯防治理空氣污染中,政府要制定完善的區域合作治理機制,協調區域合作中利益相關者的關系,并探索這種模式的有效推廣。
【關鍵詞】城市;空氣污染;優治理
1.城市空氣污染狀況與特征
城市環境空氣污染同企事業單位從事經濟活動緊密相連,從我國實施工業化發展以來,城市空氣污染便一直長期存在。七十年代,蘭州石化基地的淡藍色煙霧現象、八十年代二氧化硫總體排放量的迅猛增長、酸雨現象的形成、九十年代氮氧化物污染現象以及當前我國多地持續的霧霾天氣,無不說明,城市空氣污染現象已越發嚴峻,并呈現出一種逐步上升的趨勢。
2010年我國頒布的機動車污染預防治理年報,公布了機動車形成污染、排放毒害氣體的狀況。目前該類污染現象越發嚴重,機動車尾氣逐步變成我國較多城市空氣污染的主體來源。同時呈現出較多區域高濃度顆粒物污染以及臭氧污染的雙高污染特征,還顯現為污染的區域性以及復雜性特點。
2.城市空氣污染治理包含的問題
城市空氣污染治理過程中首先在質量標準層面存在一定的問題。標準對于治理污染發揮了基礎作用。該過程中需要明確大氣出現的污染物種類,具體濃度,對大眾生活形成的影響等,方能制定有效的治理措施。環境質量標準為在一定時期階段中,對空氣污染物質最大準許的質量濃度限定。
對人類健康形成影響作用的空氣污染物質均應囊括到該標準范疇之中。而當前城市空氣污染治理過程中,該標準卻沒能全面顯現出確保大眾健康的工作原則,同時無法及時全面的映射大氣環境的具體狀態以及發展變化。尤其是PM2.5變成污染物區域能見度降低的顯著空氣污染特征,卻沒能在我國全部各城市囊括到評價因子之中,同時還存在監測技術應用的困難問題。
另外,城市空氣污染治理工作中,還存在區域治理方式較為單一的問題。例如就煙塵污染明確相應控制區域,并配置消煙除塵系統裝置。對于二氧化硫污染,制定控制區域預防規劃,限定高硫煤應用開采,注重管控火電廠生產污染、化工、冶金行業發展,并降低排放總量。而當氮氧化物變成主要污染物質之時,則進行機動車污染治理,并分階段履行管理標準。該類單一模式下雖然在治理專項污染物層面呈現出一定效果,然而當前以臭氧以及霧霾為主體的空氣污染現象,仍舊沿用單一方式則無法契合新時期復合性空氣污染治理的工作需要。
另外,對于觸犯大氣污染預防治理法規的行為懲處的力度較為有限,無法實現威懾作用。通常處理形式為罰款,并制定上限,不會超出限定金額。對于謊報、拒絕檢查、弄虛作假、不當處置、應用污染物、擅自、超標排放等行為,處罰的金額往往低于企業違規所得。進而導致企業甘愿繳納罰款也不會遵循規定要求做好防污治理工作。同時處罰管理通常針對企業,而責任人卻沒能實施相應處罰。
3.城市空氣污染治理有效機制
3.1實施區域聯合防控機制
區域聯合防控管理機制,是治理區域空氣污染的良好手段。我們應總結北京奧運會、上海世博會工作的成功經驗,遵循聯防聯控管理、優化區域空氣環境質量有關指導意見的要求,進一步明確工作思想、基礎原則,把握具體目標、掌握重點防控區域。應創新工作機制,基于科學研究之上進行統一規劃。應將區域視為核心整體,利用科學分析明確區域空氣環境污染的總體排放量以及物質分布狀況,呈現出的時空變化特征、大氣污染相互影響作用的強度以及傳輸的具體規律,而后制定有效的防范治理策略。可引入數值模擬手段技術,掌控污染特征,通過聯合制定,確保空氣治理合乎標準。應把握屬地管理以及不同區域聯動的工作原則,通過橫向合作、簽署協議履行預防治理工作規劃。倘若區域中各個主體經濟實力相當,而大氣污染為急需應對處理的問題,則可進行合作治理。相反區域經濟主體水平包含明顯差別,治理問題等級不一致,便可履行非合作策略。
3.2多重污染物質同步治理
針對單一污染物治理實效性不強的狀況,應基于當前大氣污染復合性特征,采用多重污染物質同步治理的工作模式。由傳統單一物質治理發展形成多污染物質全面治理的局面。應樹立戰略目標,開始時期可進行一類主要污染物質的管理治理,而后可基于一類物質的治理逐步發展為防控復雜性二次污染的治理。接下來通過多類主體污染物質治理防控二次污染物質。最終形成同步治理多類二次有毒污染物質的模式。
應樹立協同治理的工作理念,汲取發達國家成功經驗,將污染環境治理、能源管理政策以及管控溫室氣體總體排放的整合管理策略,通過互相關聯影響,達到事半功倍的工作效果,以合理的成本投入創建合理的共同利益。該類更豐富意義的多類污染同步治理的工作模式,可使空氣質量符合相應標準限值要求,同時可達到減排的工作效果。
另外,可引入低碳環保策略控制硫化物、氮氧化物以及顆粒物等污染物的總體排放量,降低額外投入成本,營造健康環保的空間環境。
3.3加大懲處力度,優化法治管理機制
縱觀城市空氣污染治理工作發展,不難看出,目前逐步嚴峻的城市空氣污染形勢,同懲處違規行為力度較輕有緊密聯系。為此,應優化法制化管理工作機制,加大懲治力度。進一步修訂相關環境空氣防治污染法規。正視提升環境執法力度不僅不會對經濟建設發展形成負面影響,還可良好的管控污染物總體排放。
為此,應有效的降低行政命令,杜絕責令行為導致的較多爭議現象。應強化強制執行效果,通過行政處罰,達到良好效果。另外,應豐富行政處罰類別,不應對明顯的盈利工作進行懲處,沒收違規所得。
還應對其他類非直接性,但卻包含間接盈利特征的行為進行必要的處罰。例如,違法進行排污的行為,雖然企業沒有通過排污的過程取得直接的利潤,卻節約了用于污染物治理的經費投入,進而實現了間接獲利的目標。因此針對以上情況,也應懲罰并剝奪其相應的經濟利益。針對情節過于嚴重或屢次違規的行為應責令停產。另外應對有關負責人進行違規懲處,進行刑事指控,或者判處行政拘留。還應確保處罰金額高出違規所得,進而提升管理防控威懾力。
4.結語
綜上所述,只有針對城市空氣污染特點、環保治理工作特征、存在的問題等,合理制定科學有效的工作機制,有效的彌補漏洞與不足,提升工作實效性,開創潔凈環保型城市,優化提升城市行駛,達到社會效益、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的統一,真正實現健康、可持續、生態化、綠色化的發展要求。 [科]
【參考文獻】
[1]劉永紅,余志,黃艷玲,蔡銘,徐偉嘉,李璐.城市空氣污染分布不均勻特征分析[J].中國環境監測,2011(3).
[2]勤耕,夏思佳,萬祎雪.當前城市空氣污染預報方法存在的問題及新思路[J].環境科學與技術,2009(3).
人類文明的發展伴隨著對自然環境的破壞,特別是工業革命之后,世界各國都發展到了一個新的水平,但是工業革命所帶來的不僅是人類社會飛速的發展,更伴隨著對于自然環境更大的破壞。自從工業革命之后,大氣,森林,海洋,土壤都不同程度的受到了工業革命的破壞,而這其中對于人們影響最大的就要數對大氣的污染了,一直到現在,大氣污染仍然是一個十分嚴峻的問題。為了使人們的日常生活可以正常進行,氣象部門對于空氣污染程度進行準確的報告,以便于控制空氣污染程度就顯得尤為重要。因此,一定要嚴格的對空氣質量進行檢測,并對空氣污染數據進行建模。
關鍵詞:
空氣污染;監測;建模
近年來,隨著我國工業企業的迅猛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逐漸提高,人們也越來越重視空氣質量和居住環境,但是,在經濟迅猛發展的同時,各種不斷發展的企業也給環境造成了巨大的破壞,使得我國的空氣質量大幅度下降,在我國的大部分地區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霧霾天氣,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許多負面的影響,因此,治理空氣污染就成為了人們熱議的話題。但是,要治理空氣污染,必須要先做好對空氣污染的監測和建模工作。通過對空氣污染的監測數據進行建模,從而根據監測數據,對污染環境的工業進行整治,最終提高空氣質量。
1淺談空氣污染監測
1.1空氣污染監測的必要性
人類社會的發展一直都伴隨著對自然環境的破壞,這帶來了嚴重的環境污染問題,主要表現在水污染嚴重、空氣質量下降、森林面積減小三方面上,其中,空氣質量下降是對人們影響最為廣泛的,例如:pm2.5、二氧化硫等可吸入顆粒物以及有害氣體可以進入人體,對人的消化道以及肺造成較大的損害,而懸浮在空氣中的顆粒物會使空氣能見度降低,嚴重威脅人們的出行安全。由此可見,空氣污染問題已經嚴重影響到了人們的正常生活,因此,必須要治理空氣污染,而要治理空氣污染,就必須對空氣質量進行監測,這樣才能對空氣質量有較深入的了解,相關部門才能正確做出決策,選擇正確的方法來改善空氣污染的現狀。
1.2空氣污染監測的現狀
建國以來,我國一直致力于發展工業,綜合國力水平大幅度提高,但是卻嚴重的污染了環境。為了改善環境污染,我國已經頒布了一系列的環保條例,并將環境監測作為環境保護的一項基礎工作,形成了較全面的監測范圍,具有很強的專業性。目前,我國已經在各地方設立了環境監測站,引進了先進的儀器設備對空氣污染進行監測。主要是對環境空氣進行監測,測定空氣中污染物的成分、含量等信息,并通過這些信息對空氣環境質量進行評價。現階段,我國的空氣污染監測主要分為環境空氣污染源監測、環境空氣質量監測、特定目的應急監測等三種,在整體的環境監測上并沒有漏洞,但是由于采取的一些監測手段,設備等較為落后,導致監測結果不夠準確,因此,需要采取一些更為科學的監測措施進行彌補,同時還要加快對監測技術的革新。
1.3加強空氣污染監測的方法
空氣污染監測與人們的生活密切相關,所以做好空氣污染監測工作是極為重要的。工作人員首先要做的是明確監測內容,當對空氣污染源進行監測時,主要監測的是煙塵、粉塵、二氧化硫等物質;當對空氣質量進行監測時,主要監測的是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總懸浮顆粒物、可吸人懸浮顆粒物等物質。其次,工作人員要對所使用的儀器進行定期的護理,防止因設備出現故障而導致無法收集數據或監測結果出現偏差。除此之外,監測工作的準確度還取決于使用設備的先進程度,所以環境檢測站的工作人員要注意引進先進的空氣污染監測儀器和空氣質量分析設備,使得工作人員可以及時地總結出空氣污染指數及相應的空氣質量等數據,這樣才能切實加強空氣污染監測工作的準確度。
2空氣污染數據建模的概述
2.1空氣污染數據建模的必要性
首先,對空氣污染數據建模是對空氣污染監測工作的補充,因為一組空氣污染數據只能代表該地區在某一時間的空氣質量,而不能反映出在接下來一段時間的變化趨勢以及對周邊地區的影響,但是空氣總是相對流動的,每個地區的空氣質量變化都會對其他地區的空氣質量造成影響,這就體現了對空氣污染數據建模的重要性。科學、合理的進行建模會大大的提高空氣質量檢測工作的效率,建模得到的數據也能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一大片區域在近些時間段內的空氣質量變化。這樣雖然在前期的工作量會加大,但是在建模之后,就會大大減少監測工作的工作量。
2.2空氣污染數據建模的注意事項
空氣污染數據建模是一項復雜的工作,需要考慮多方面不同的因素,這其中最應該注意的是要明確空氣污染監測的監測對象,空氣污染監測主要包括污染源對環境影響的監測和城市環境空氣質量的監測,這兩種應該分開進行討論,如果是前者,建模所考慮和調查的主要因素就是污染源,從污染源出發討論對空氣造成的影響;如果是后者,應當監測的數據就變成了空氣質量,通過對空氣質量的監測,探討該片地區污染物的分布規律,從而進行治理。除此之外,還要確定污染源的狀況,不同的污染源應該采取不同的方式進行建模工作,相關人員應該事先調查清楚污染源的狀況和分布,確保建模工作的順利進行。
2.3空氣質量監測點的選取原則
合理地選擇空氣質量監測點是空氣污染建模工作的重中之重,不同的監測點應當具備不完全相同的地質地形條件,每個監測點都應當由其代表性,例如:不同的污染源、不同的海拔高度、不同的土壤條件等等,只有把所有的情況都考慮進去,建模的結果才會更加準確。除此之外,還需要考慮建模工作的實際情況,如果只是間實行的進行監測,就需要多設置一些監測點,防止出現偶然情況,使得建模結果出現較大的偏頗;如果是要進行長期的監測,就少設置一些監測點,畢竟過多的監測點會消耗掉大量的人力物力。工作人員應當充分考慮監測點的選取,形成一個覆蓋全地區的監測點網,更好的完成空氣質量監測工作。
3結束語
空氣質量監測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我國的空氣質量監測工作雖然也在迅猛發展,但是其中還是存在著或多或少的問題,這些問題的存在使得工作人員對于空氣質量的預報總是不那么準確,但是,相信當空氣質量的監測部門做好空氣質量監測與建模工作以后,我國的空氣質量預報的準確度會逐步提升,只有這樣,環境保護部門才能有針對性的采取一定措施來治理空氣污染,使得我國的空氣污染程度得到控制,人們的生命安全得到保障。
參考文獻
[1]李希燦,程汝光,李克志空氣環境質量模糊綜合評價及趨勢灰色預測系統工程理論與實踐,2013(4)56-58.
關鍵詞:室內空氣污染;來源;濃度;治理
大量資料表明室內空氣污染程度往往比室外還高,是繼“煤煙型”“光化學煙霧型”污染后的第三污染時期。所以,建設部于2002年頒布了《民用建筑工程室內環境污染控制規范》,并與2006年進行了修訂,對建筑工程室內污染物甲醛、苯、tvoc、氡、氨進行進行控制。
室內空氣污染物來源于裝修材料。甲醛的來源:室內裝修或家具中使用的材料,諸如膠合板、細木工板、中密度纖維板、刨花板、貼墻布、壁紙、化纖地毯、油漆、涂料、粘合劑等等均不同程度地含有甲醛或可水解為甲醛的化學物質。這些殘留的或分解出來的甲醛會逐漸向周圍環境中釋放,最長釋放期可達十幾年。苯及甲苯、二甲苯的來源:① 作為有機溶劑,如油漆的添加劑和稀釋劑; ② 防水材料添加劑; ③ 裝飾材料、人造板家具等使用的粘合劑的溶液。因為國家對苯含量控制比較嚴格,所以很多材料以甲苯、二甲苯替代苯,苯對人體的危害性大于甲苯和二甲苯。氨主要來源:建筑材料中的混凝土外加劑,在我們南方地區,防凍劑使用較少,所以氨的含量相對較少,還有來自于室內裝飾材料中的添加劑和增白劑;總揮發有機化合物tvoc主要來源:各種涂料,粘合劑和各種人造材料等。氡是一種放射性氣體,主要在水泥、沙石、磚塊中形成后,一部分會跑到空氣中來,各種污染物對人體都造成一定的危害。
根據《民用建筑工程室內環境污染控制規范》,室內環境甲醛、苯、tvoc、氨濃度進行檢測時,對采用自然通風的民用建筑工程,檢測應在對外門窗關畢1h后進行。門窗只關閉一小時時,時間太短,室內污染物濃度一般不會超標,但是人們在房間睡眠時間一般不會低于8小時,此時房間大都是緊閉的,所以家庭室內環境檢測時,建議門窗關閉關畢8小時-12小時,這樣才能真正代表室內污染物的濃度,因為門窗關閉時間直接影響污染物濃度的積聚。夏季,是甲醛、苯等裝修“隱形殺手”活動最為猖獗的時期。高溫、高濕、低壓的環境加劇了潛藏在木地板、櫥柜、墻面等各處的污染氣體的散發,釋放量比平時高出50%~70%。所以夏天7、8、9三個月是污染濃度最高的時候,一般建議新房裝修后避開這三個月入住,至少空置3個月以上在入住,并且時常保持通風狀態。
此外,雖然現在很多人裝修時都打著“環保”的旗幟,但往往污染隱患也是層出不窮。這就涉及到一個家裝污染的新概念“疊加污染”。據了解,目前很多人在裝修時都以為采用環保材料就沒有問題了,殊不知,即使采用是國家認定的環保板材,還是有一定釋放量的,大量使用環保材料制作家具、吊頂、鋪設地板等,過多地使用會令室內有害物質累積量增多,不利于有害物質揮發,加大空氣污染,造成“疊加污染”,從而成為影響人體健康的元兇。
目前,市場上流行竹炭、活性炭、光觸媒、負離子等多種室內空氣污染治理方法,不同的治理方法有不同的利弊特點,哪種治理辦法適合你,需要根據具體情況而定,不要盲目選擇。
1. 光觸媒
光觸媒技術是新近從國外引入,應用較多的一種,對重度污染具有治理見效快的顯著特點,但價格也最高。而且,據資料,光觸媒在進行光合作用,發生化學反應過程中,有可能產生少量二次污染,對壁紙、木制家具的油漆表面等會有所影響。
2. 臭氧
另一種被較多采用的治理技術是利用臭氧強氧化性,凈化空氣,殺除空氣中的有害成分。這是目前國際公認的室內空氣治理的一種常用、安全的物理方法,適用于中度、輕度污染。現在這一技術已經被醫院等公共場所廣泛采用。其最大的特點是不會生成任何殘留物及二次污染。但采用這種技術對居室進行治理時,人要暫時離開房間,避免臭氧中毒。
3. 高壓電負離子
還有一種利用高壓電離分解苯、甲醛等有害氣體的辦法,主要是用一種產生高壓電的儀器,使苯、甲醛等有害氣體經高壓電離,快速氧化成負離子,與空氣結合后,還原成氧氣、水和二氧化碳。這種辦法有見效快,無污染,不留死角的特點。可以定期采用,作為定期集中治理室內空氣超標問題的選擇。
4. 炭
竹炭、活性炭等都是利用炭的吸收異味、吸附有害氣體的原理,來治理室內空氣污染。成本低廉,無毒無副作用,但是見效
較慢。建議這種辦法可以作為室內空氣輕微超標的房間長期治理采用。
此外,常打開窗戶通風換氣是清除室內廢氣最簡單、最有效的方法。如果不是有害氣體嚴重超標,一套居室在自然通風條件下,三個月左右,就能揮發掉大部分有害物質。另外,在居室內放一些抗污染的花草,也能起到“空氣凈化器”的作用。如:常青藤能讓90%的苯消失;吊蘭能“吞食”室內96%的一氧化碳、86%的甲醛和過氧化氮等;天南星的苞葉能吸收80%的苯、50%的三氯乙烯,仙人球、蘆薈等都具有空氣凈化功能。
室內空氣中大概有四五百種有機揮發物,其中致病的病毒就有兩百種,致癌的有二十多種。室內空氣污染已成為人類健康的隱形殺手,危害到全人類的健康,所以研究空氣污染防治技術成為了全世界共同研究的課題。
2室內空氣污染的種類以及危害
我國室內空氣污染物總體來說主要有以下幾種:
2.1大氣顆粒物污染
大氣顆粒物主要有:1)農民焚燒秸稈、燃料燃燒產生的煤煙、汽車尾氣;2)石棉纖維、花粉、螨蟲;3)廚房油煙;4)空調系統產生的粉塵。
2.2裝飾材料、家具釋放的甲醛、苯、二甲苯、TVOC、氡等有害氣體
2.2.1甲醛
甲醛是一種帶有揮發性的有機化合物,無色,易溶于刺激性氣味中,其主要來源是各種油漆,墻漆及復合板等家具。一般而言,當室內甲醛濃度達到一定量時,會給人帶來以下危害:流淚、咽痛、咳嗽、氣短、呼吸困難等癥狀。甲醛還個特點就是揮發期長,有時達數十年。
2.2.2苯及苯系物
苯以及苯系物為無色帶芳香氣味的液體,易燃易揮發,毒性較高。主要來源為廁所的消毒劑,殺蟲劑,涂料或油漆中的稀釋劑。苯通過呼吸道和皮膚進到體內,就會引起苯中毒,在體內生成苯酚,破壞人的神經系統,引起神經痙攣,嚴重的會導致死亡。
2.3室內放射性污染物及其危害
氡是天然放射性的惰性氣體,無色無味。氡的主要來源是建筑材料,例如花崗巖,房基混泥土,各種裝飾石材等。當人吸入氡后,會引發肺癌,美國的數據顯示氡氣污染已成為引起肺癌的第二大因素。
3室內空氣污染的特點
室內空氣污染的特點表現在以下幾點:1)人體接觸的時間較長。2)涉及人群廣,影響范圍大。3)污染物可發生病變重新生成新的污染物,據統計污染物種類起碼有1000種。4)濃度高,尤其是新裝修的房子,污染物濃度尤其高。5)危害時間長,排放周期長,像有些夾板里面的甲醛,釋放十年也不一定釋放完全。很多劣質的家具,多年后仍然散發刺激性氣味。
4防治對策
4.1從源頭上控制
1)選用環保材料。選用正規廠家生產的對人體健康無害的綠色產品,最好有國家權威部門檢測報告的。不要選用便宜劣質的夾板,不要使用劣質的油漆和墻漆,因為劣質夾板和油漆、墻漆中甲醛、苯、TVOC含量極高,選用綠色環保的裝飾材料。2)購買石材和陶瓷時,記得選擇放射性小的材料,讓賣家提供放射性檢測報告,或者請專門的檢測機構檢測材料的放射性,不要貪圖便宜而買有害材料。3)選用實木型的環保家具。家具是每個家庭裝修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目前市面上很多廠家為了追求利潤,不顧消費者的健康,生產的家具大多不符合環保要求,所以選購的時候盡量選擇知名品牌,最好是實木的家具。4)加強室內的通風排氣。新房裝修完后,有害氣體的濃度最大,這時每天都開窗通風排氣,經常讓室內空氣進行流通可有效的減少室內空氣污染。
4.2選用空氣凈化裝置
空氣中的污染物包括有害氣體和懸浮物,包括細菌、病毒、灰塵、花粉、霉菌孢子,還有臭氣、有毒化學品。針對我國越來越嚴重的霧霾問題和空氣污染,設計的空氣凈化器也主要是針對PM2.5以及部分有害氣體如甲醛、苯系物、TVOC等。目前常見的室內空氣凈化方法主要為高效Hepa過濾、吸附、靜電、負離子、光催化、和臭氧殺菌等。
4.2.1高效HEPA過濾法
HEPA,中文叫高效率空氣微粒濾芯,是目前國際上供認最具凈化效果的濾材。HEPA最開始是用于軍工的核能研究防護,人們看到了它的凈化效果后,最后廣泛應用于民用領域,例如醫藥生產,外科手術,無塵實驗室等。普通的HEPA過濾器通常是由玻璃纖維亦或者化學纖維組成,霧霾空氣中的塵埃經過這些細微的纖維后就被攔截在過濾網中。HEPA過濾網大概可以攔截99%的直徑大于0.3mm的懸浮顆粒,對于細菌、花粉、化學煙霧等也有很好的過濾作用,但是無法過濾甲醛苯等有害氣體。
4.2.2活性炭吸附法凈化
活性炭、竹炭吸附法是利用其吸附劑吸附有害氣體、吸收異味的原理來達到清除污染物的目的。活性炭的優點是成本低且無副作用,但缺陷就是吸附一段時間后達到飽和狀態就無法再吸附。科學家們現研發出了蜂窩狀活性炭以及纖維活性炭,這不僅使得活性炭的吸附力大大增強,且還能吸附空氣中散發的SO等有害氣體,同時對PM2.5也有一定的凈化效果,而且作用更加持久強效。
4.2.3靜電技術
靜電技術是一種新型的空氣凈化方法,其原理是利用高壓靜電場形成電暈,從而使灰塵帶上電荷,荷電后的粉塵等微粒在電場力作用下,沉積并滑落,達到使空氣潔凈的目的。靜電技術的使用會有適量臭氧的產生,而臭氧對人體是有害的,所以靜電技術的重點是如何有效控制臭氧的釋放量。
4.2.4負離子技術
此方法是利用一定濃度的空氣負離子來達到凈化空氣的目的。因負離子極易與空氣中微小污染顆粒互相吸附,成為帶電的大離子,沉落在地面,所以該技術能有效地除去空氣中的細菌及塵埃,但是卻使塵埃易吸附在墻紙和玻璃等處,不能清除出室內。該技術的重點是如何有效解決高濃度負離子并有效控制臭氧的產生量。
4.3光觸媒空氣凈化
光觸媒凈化方法是國外比較流行的一種方法,此方法對重度污染治理見效尤其快。光觸媒凈化的原理是利用紫外線來照射光觸媒,接著光觸媒釋放出帶負電荷的電子,并產生強氧化劑,來分解空氣的有害氣體,達到空氣凈化的目標。此方法對去除甲醛、苯、TVOC等有害氣體效果極佳,但此種方法價格昂貴,還會損害木制家具的油漆表面、壁紙。
4.4臭氧治理技術
臭氧屬強氧化性,是公認的常用、安全的凈化方法,適用于中度、輕度污染。采用時,人要暫時離開房間,以免中毒。其對甲醛的去除效果為40%左右,對苯的去除效果在90%以上,對TVOC的去除效果在50%左右。其特點是不產生任何殘留物及二次污染。
5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