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思想政治教育輔導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高職院校學生教育管理工作是復雜的系統工程。目前的大學生中,獨生子女占絕大多數,在這種背景下,在高職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情感的運用尤為重要,而對大學生進行“愛”的教育也顯得尤為迫切。高職院校輔導員作為大學生身邊最近的對接者和引領者,只有用真情真意面對學生,才能以情感人,才能更好的體現以愛育人,才能使教育在道德引領層面發揮最大限度的作用。因此,高職院校輔導員要樹立“以愛育人、以情感人”的教育理念與管理理念,以培育學生大愛精神為中心,以學生全面發展為目標,以思想道德建設為基礎,以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為載體,使廣大青年學生深刻感悟愛的理念與道德的力量,做一個有道德有修養富有愛心的人。通過交流、對話、關愛、理解等諸多雙向互動方式,真情實意地關懷青年學生,從而實現傳統的管理模式向“以愛育人、以情感人”的管理模式的轉變。
熱愛學生是熱愛教育事業本身,是教師職業道德的根本,對高校輔導員來說,尤其如此。然而真情實意的熱愛學生并不是一件容易做到的事情,讓學生體會到老師的愛也不是容易的事情。尤其是高職院校的學生,在之前的教育階段獲得教師的關注與關愛相對較少,在師生間與他人間形成情感交流的空白地帶,輕易不會體悟到教師的關愛,常常會在自己與教師之間保留一定的距離,并不斷的審視與確認。因此,高職院校輔導員在日常的學生工作中首先要尊重信任學生、用愛的情懷關心愛護學生、并用真誠與真情換得學生的信任從而不斷的觸動學生。這樣,高職院校輔導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是鮮活的,就是有生命的,才能夠引領學生,幫助學生,從而獲得學生發自內心的敬愛與信任,并讓這份愛與信任伴隨其一生的成長,最終實現我們最初的育人目標。在這個過程中,育人實現了其根本功能。以愛育人、以情感人是開展好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方式也是最有效的方式。
要塑造他人的靈魂,前提是自己要有高尚的靈魂。良好的思想品行是教師人格力量的體現。身為高職院校的輔導員更應時時刻刻注意自身的行為規范,不僅要言傳,更要注重身教。在教育與管理中、在與青年學生的日常交流與溝通中,不僅要以高尚的人格感動學生,以整潔的儀表示范于學生,以和藹的態度相交于學生,更要以豐富的學識引導于學生,以博大的胸懷關愛于學生。教師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對學生人格的發展都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而關愛學生就是讓我們能夠走進學生的心理,與青年學生在心靈之間搭起一座親近彼此的彩虹橋,在近距離的交流與溝通中達到“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育人效果,進而讓學生親其師而信其道。只有擁有這樣理念和品格的高職輔導員才能更好的讓高職院校的育人工作情通而理達,才能真正成為青年學生健康成長的指導者和引路人。原教育部周濟部長說過“愛與責任是師德之魂”,是教師素質的核心,也是教師從業者的最基本要求。因此我們的高職院校輔導員要懂得愛是在短暫的人生歲月中實現生命意義和價值的所在。教育是一項事關民族和國家興旺的事業。作為這項事業的主導者———教師,應該把它當作一項光榮而神圣的事業來看待,而不應該僅僅把教書育人當作一種謀生的手段。
作為高職院校教師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實施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主體,輔導員肩負著一個神圣的使命———培養具有高尚品行和思想覺悟的人。因此,高職院校輔導員必須對自己所從事的職業有清醒的認識和準確的定位,同時還要有強烈的責任感,將愛崗敬業與奉獻的精神落實到日常工作的實處。能從事被人們稱為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不是每個人都有的機會。我們每位輔導員應該為自己能從事這份職業感到光榮。高職院校輔導員工作是一種奉獻,更是一種學習,要靜下心來教書,潛下心來育人,要努力做一個讓學生喜愛并愿意親近、讓家長放心并滿意的高職院校輔導員,這里需要有承擔責任的勇氣,更需要有愛的灌注。
作者:張頻單位:伊犁職業技術學院
關鍵詞:輔導員;網絡時代;思想政治教育;創新
一、創新輔導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必要性
在互聯網普及的今天,大學生作為社會的新生力量,對互聯網有著較強的接受能力。大學生的學習和生活已經離不開互聯網。互聯網為大學生的學習和生活提供了極大的便利。但是,互聯網的虛擬性和互聯網信息的復雜性也會危害大學生的成長,使大學生在使用互連網的過程中容易出現網絡行為失范現象。大學生網絡行為失范主要包括道德失范和法律失范這兩個方面的行為。大學生出現網絡行為失范的原因是多方面因素所導致的,主要包括自身原因和外在原因。作為大學生大學校園生活的主要管理者,輔導員教師要切實認識到社會網絡化對大學生的積極影響和不良影響,以思想政治教育為武器不斷鞏固大學生的思想堡壘、充實大學生精神、塑造大學生堅毅不拔的性格。在創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基礎上以一種更加有效的思政教育模式、手段,將學生的關注點從紛繁雜亂的網絡文化中轉移到社會主流思想文化的傳播和樹立上,使學生在科學思想政治指導思想的指導下順利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各類問題,使大學生在青年思想政治行為準則的基礎上不斷審視自我,以此來減少大學生網絡失范行為的產生,促進大學生的健康發展。
二、創新輔導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路徑和模式
(一)促進教學信息化發展
面對當今社會網絡化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響,高校應積極針對網絡化時代的各項突出表現,以課程教學為陣地,通過信息化教學體系的構建,來做好網絡環境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防御機制,以此來有效防御網絡文化對大學生的不良影響。為此,在大數據條件下,為促進輔導員思想政治工作實效性的提升,高校應加快建設思政教育數據體系,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發展信息化教學。如,建設網絡思政教室、引入電子化思政教材、開設思政MOOC課程、構建思政教育微平臺等信息化的教學要素。以此來為網絡環境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開展奠定堅實的基礎保障,在增強輔導員思政教育工作有效性的同時,促進大學生的健康成長、成才。
(二)開展數據對話
網絡時代一個最顯著的特點就是數據之間的高速流通和共享。為增強輔導員思政教育工作有效性的提升,輔導員教師要在認識到網絡時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創新緊迫性的同時,利用好網絡時代賦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良好機遇。在計算機網絡技術的支持作用下,積極開展網絡數據對話,以此來增強不同專業、不同院校、不同地區之間的教師交流,在豐富輔導員教師數據信息量的基礎上,促進輔導員教師數據素養的發展,為其思想政治教育創新工作的開展構建豐富的數據資源庫。為此,高校加強與其他高校之間的合作,構建數據對話體系、共享共建數據資源庫,將各院校日常思想政治教學工作中的相關問題、對策、成果、突發事件、創新改革措施等相關信息全部到對應的數據交流平臺上,以供輔導員教師參考。
關鍵詞 高校輔導員 形象 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中圖分類號:G47 文獻標識碼:A
Image of College Counsellors and Their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Function
QIU Ailing, LIU Wanbin
(College of Marxism, Northeast Normal University, Changchun, Jilin 130024)
AbstractThe image of the university instructor including many aspects of content, we can from internal and external image to analyze and grasp the image. Correct image of university counsellors has an important function for students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Key wordsuniversity counselors imag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function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第24號令》鼓勵高校輔導員“努力成為學生的人生導師和健康成長的知心朋友”,這是新時期對高校輔導員角色的全新定位,同時也是側面的對高校輔導員形象的高度期待。實際上,高校輔導員具有正確的形象對學生來說具有重要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1 高校輔導員形象的具體內涵及其表現
高校輔導員形象即指社會公眾對高校輔導員總的印象和評價。“輔導員是高等學校教師隊伍和管理隊伍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教師和干部的雙重身份。輔導員是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學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組織者、實施者和指導者”,①是學生的人生導師和健康成長的知心朋友。對此,筆者認為從內在形象和外在形象來分析高校輔導員的具體形象能夠最大限度的囊括和展現輔導員的形象,具體分析如下:
1.1 內在形象方面
人格形象:高校輔導員的人格形象具體是指高校輔導員對學生的態度以及高校輔導員自己的氣質和性格等方面。高校輔導員應當具備良好的人格形象,具體的有要對學生熱情積極,公平正義,幽默風趣,性格開朗,講究談吐,有正確的價值判斷,能夠堅持正確的原則。
政治品質形象:高校輔導員是教師隊伍中的一員,要為大學生的積極健康發展樹立良好的榜樣,成為他們學習效仿的對象。高校輔導員的政治品質形象要求高校輔導員能夠關心國家大事,了解時事政治,具有鮮明的政治立場,具備較高的政治理論水平,成為大學生思想政治上的引路人,有較高的思想覺悟,能夠勤勞節儉,謙虛禮讓,律己寬人,公正無私,努力成為學生思想上的益友。
知識儲備形象:高校輔導員要具備淵博的學識。博聞強識、多元的知識結構和良好的知識儲備是高校輔導員做好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石,②足夠的知識儲備是擴展學生精神世界、積極有效促進學生求知欲的良好方法。高校輔導員不僅要對自己的專業知識有所鉆研,還要更多的涉獵其他各個領域的知識,例如管理學、教育學、社會學、心理學等等,以期能夠更好的解決學生中出現的問題,更好的與學生進行溝通和交流,同時,這也是使高校輔導員增加人格魅力、獲得獨到見解、提升各方面素質的必要方法和途徑。
心理素質形象:高校輔導員每天都會遇到發生在學生中的各種各樣的問題,沒有好的心理素質是不可能完成好輔導員工作的。良好的心理素質形象包括積極開放,遇事沉著冷靜,在處理重大問題是不慌張,能夠從大局出發,有較強的心理承受能力,機制果斷等。
職業素質形象:高校輔導員是高校基層學生工作的組織者和倡導者,因此,在工作過程中,要注意職業素質形象,要尊重和理解學生,熱愛本職工作,以學生為本,對學生樂于奉獻,能夠正確及時地處理學生中出現的問題,認真負責,關心愛護學生,工作方法靈活,工作態度積極。
1.2 外在方面
語言形象:高校輔導員經常要與學生進行語言上的溝通,以此來糾正學生的思想或行為的錯誤,或者是傳達某種信息,因此高校輔導員要講究說話的尺度、分寸以及說話的藝術。良好的語言表達能力不僅能體現輔導員清晰的思維,而且也體現著輔導員的精神和氣質風范,③同樣的事情,采取不同的說話方式就會取得不同的效果。其次,高校輔導員應該說話算數,講求信用,說謊話和空話不僅不會取得預期的結果,還會自己以后的工作無法進行下去。
行為形象:人的行為可以分為外顯和內在行為。內顯行為是指不能被他人看到的意識、思維活動等,外顯行為是指能被人們觀察到的,因此,高校輔導員要格外注意外顯行為,時刻反省自己的外顯行為是不是給學生樹立了正確的學習榜樣。其身正,不令而從;身不正,雖令不從。教育者(下轉第173頁)(上接第158頁)要注重言教,更要注重身教,④高校輔導員的重要職責是教育大學生們,親身示范的作用是十分巨大的。
儀表形象:高校輔導員作為傳遞美的重要使者要十分注重自己的衣著和自己整體的儀表。教育部的相關文件也對高校輔導員的衣著做出了規定,即高校輔導員的衣著應該大方得體,樸素整齊,高雅有文化涵養。除了衣著之外,高校輔導員還要注意自己的精神風貌,積極昂揚的情緒與萎靡不振的情緒對學生的影響意義是截然相反的。
2 高校輔導員形象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高校輔導員與高校大學生的相處時間比較長,由于其工作的特殊性,高校輔導員可以通過很多途徑對高校大學生進行教育,但形象的教育作為一種不同于傳統方式的教育往往能夠產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高校輔導員的形象具有十分重要的文化意義,即傳遞社會文化價值與標準的意義,還有就是榜樣的力量的意義,即在潛移默化中高校輔導員會被大學生當作是學習的對象和言行的榜樣。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它可以對學生的道德人格心理等各方面的形成起到重要的激發和整合的作用,甚至會維系或引領著一定數量群體的審美觀念、道德面貌以及精神風貌。
從這個意義上講,高校輔導員可以把高校輔導員形象作為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一個有效的載體,高校輔導員時刻注重自己的形象其實就是在進行十分有效的形象教育,這也就是所謂的形象教育法。形象教育法是一種美學教育的方法,主要是指通過美的直觀、感性形象來引導教育對象感受美、欣賞美、理解美、創造美,使教育對象產生審美愉悅,以提高其審美鑒賞力和創造力的教育方法。⑤高校大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以及價值觀還沒有完全形成,因此還具有一定的可塑性,高校輔導員可以通過觀察、判斷、選擇等采取正確的教育方式豐富他們的道德情感,堅定他們的道德意志,進而使他們養成正確的道德行為,這也就是高校輔導員的思想政治教育任務。
更為重要的是,高校大學生與高校輔導員在一起的時間比較多,高校輔導員的一言一行、穿著打扮都會對學生產生或大或小的影響,久而久之會在學生的心中就會形成一定的感性認識,這種感性認識會上升到理性認識,進而影響學生自己的思想和行為方式。良好的高校輔導員形象能將原本就枯燥的思想政治教育在無形中滲透到學生之中,在學生無意識的情況下進行教育、感染、熏陶,而不會遭到學生們的反感和抵制。因此高校輔導員形象教育方法是一種直觀、輕松、不容易被人察覺的教育方法,有助于大學生形成正確的審美觀,學生會通過這種內在或外在的形象以及潤物細無聲的教育方式所影響,不僅會受益,也會大大的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
注釋
①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第24號令.
②孫定建.淺議高校輔導員的素質建設[J].吉林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3(6).
③汪強.論新時期高校輔導員的修養[J].江蘇高教,2007(4).
【關鍵詞】主題教育;高校輔導員;思想政治教育實效
在新形勢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臨著諸多新的機遇和挑戰。高校輔導員作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推動力量,必須注意適時調整工作方法,切實提高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主題教育無疑是一種重要的方式,值得輔導員隊伍的高度重視并積極推行運用。
所謂“主題教育”活動,是指教育者綜合教育環境、受教育者發展和成長特點,而策劃和形成特定的主題,并圍繞該主題開展,旨在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系列相關教育活動。它是把學生視為行為的發動者、主動者,讓學生在實踐中發展,在體驗中成長的一項“寓教于樂”的活動。
“主題教育”作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載體之一,其不僅可以豐富校園精神文化生活,展現當代大學生風貌,而且可以進一步有效地促進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創新,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實效性。
1.主題教育模式有利于高校輔導員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1.1新時期大學生的特點要求必須開展主題教育
新時期的高校大學生大多為“80后”“90后”,這些大學生有著一些區別于普通人群的特點。新時期的大學生時代感強,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強、速度快,自主性強,但責任意識淡薄,誠信意識薄弱,抗挫折能力等相對較弱。新時期大學生的上述諸多特點要求輔導員必須依據學生特點,立足現實,不斷對大學生開展各種內容的主題教育,提高其思想道德素質。
1.2主題教育的特點決定其不失為輔導員開展工作的一項重要方法
主題教育作為思想政治教育一種重要方法,有其鮮明的特點,輔導員可以依據這些特點,開展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主題教育活動,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意識,提高思想政治素養。
1.2.1針對性
主題教育以適應實際情況為設定的原則。活動主題的設定和具體活動的開展往往都是針對特定的受教育群體和特定的實際情況而提出和開展。
1.2.2靈活性
大學生主題教育活動并非是一成不變,單一枯燥。相反,主題教育活動可以采用諸如講座、黨(團)日活動,展覽等多種形式開展。同時,主題教育活動也可以根據具體實際的發展變化發展創新新的主題開展活動加強對大學生的思想道德引導。
1.2.3實踐性
這也是大學生主題教育的一個重要特點。主題教育是圍繞某一特定主題而開展的,以具體的活動為載體,著重點在引導學生在具體的實踐活動中充實和發展自己,提升活動參與者的素質。
另外,主題教育還具有時代性、發展性、層次性和階段性等特點。正因為主題教育具有上述鮮明的特點,決定了其必然成為輔導員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種重要方法。
1.3主題教育的作用決定了輔導員必須選擇和推行此種教育模式
1.3.1主題教育可以更好地促進大學生成長、成才和成功
高校在大學生教育的過程中,不斷地推進和深化著“三成”教育。“三成”教育可以創新性融入到主題教育中去。通過主題教育活動的開展,可以增強大學生的責任感意識、集體主義觀念,提高其實際工作的能力,為成長、成才和成功奠定基礎,提供保障。
1.3.2主題教育可以進一步豐富校園文化
校園文化對大學生的進步和發展有極其重要的促進作用。主題教育也可作為推廣和發展校園文化的一種重要載體。主題教育活動的開展,可以使更多的大學生擁有不同的機會參與到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中去,在活動中鍛煉和提高自己。
1.3.3主題教育可以促進和諧校園建設
和諧校園的建設同樣需要通過加強主題教育來推進。通過開展主題教育豐富校園文化,可以形成和諧良好的校園氛圍,使學校的學生和教職員工處于和諧穩定的關系中,真正實現以和諧促發展,推動學校的發展進步。
2.輔導員隊伍推進主題教育模式對策分析
主題教育作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種重要方式。輔導員隊伍應對于主題教育給予高度的重視,充分發揮主題教育的巨大作用,豐富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優化主題教育的活動方式,提高主題教育的實效。
2.1與時俱進,不斷創新和完善教育的內容
主題教育的內容并非是一成不變的,輔導員必須與時俱進,不斷創新和充分完善主題教育的內容,力爭使創設和籌劃的主題囊括大學生生涯的各個方面,全面提高大學生的思想政治素質,切實提高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
主題教育應作為高校輔導員教育學生的一種常規性工作,但內容卻是不斷充實和發展著的。輔導員可在每學期開學初重點觀察和調研學生在學習和生活尤其是心理等所面臨的新問題,在學期中及時發現和總結學生出現的問題,適時調整和開展相應內容的主題教育。如輔導員必須在每年新生入學之際對其進行新生主題教育,引導學生了解校園文化、校風校紀,對所學專業形成更為深刻的認識,對自己大學生涯合理、科學規劃。此類新生主題教育,對學生更好地認識學校和專業,更好地定位自己的大學和人生具有重大促進意義。
2.2以主題定方式,增強主題教育實效性
主題教育可以選擇和運用不同的方式。輔導員隊伍作為主題教育的重要推動者和實踐者,必須依據不同的教育主題,進行科學的分析,選擇適合學生特點的,能體現該主題的最佳方式,提高教育的實效。
主題教育的方式多種多樣,主要有如下三種:一種是會議的形式,對于某些時政問題等的宣傳和學習可以采用座談會或者宣講會的形式,在不同的思想的碰撞和交融中,加深學生對該問題的理解;二是表演的形式,如誠信主題,輔導員可引導學生策劃一些相關主題的話劇、小品等,使學生在表演的過程中切實認識到講求誠信的重要性;三是歷奇的方式,如保護環境的教育主題,輔導員可以組織學生走出校園,到一些污染嚴重的河流、湖泊等附近,親身體驗、感悟保護環境的重要性。
當然,一個活動主題也并非僅能以一種方式開展和踐行。輔導員要充分考量活動主題,學校和學生實際,因地、因時、因人制宜的采用一種或幾種不同的方式來詮釋、深化主題,以期實現最顯著的教育效果。
2.3科學規劃,綜合部署,形成一套完整科學的教育體系
輔導員是高校學生的引路人,在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要保障主題教育的實效,切實提高學生思想政治素質,輔導員必須科學規劃、綜合部署,依據學生的特點和學校教育的側重點,建立形成一套完整科學的主題教育的體系,使主題教育雜而不亂、有章可循,逐步推進。
高校輔導員要做好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須積極推進和落實主題教育,豐富主題教育內容,建立科學完整的主題教育體系,切實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推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的進步和發展。
【參考文獻】
[1]柏鐵山,羅廣思.主題教育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J].文教資料,2010(1).
一、新媒體技術的基本特征
在信息化時代,人們的生活節奏日益加快,個人生活休閑時間較少,人與人之間的交流、溝通越來越少。新媒體的發展為人們的交流提供了一個更為廣闊、自由的平臺,人們可以以QQ、微信、微博等多種媒介獲取信息,和他人交流。大學生常常會通過這些新媒體媒介獲取各種信息,而且也會通過這個平臺表達自己的想法。新媒體信息傳播方式中間環節較少,具有扁平化的特征,一般是點對面或者點對點傳播,因此具有傳播效率高、傳播速度快等優點。但是網絡發言并沒有設定門檻,加上缺乏有效的網絡信息監管,導致新媒體平臺的信息質量低下,大學生的思想很容易受到一些劣質信息的影響。
二、新媒體對高校輔導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響分析
1.新媒體的發展豐富了高校輔導員思想政治工作的內容
新媒體改變了大學生的思維方式以及思想觀念,高校輔導員的工作內容也更多。首先,應重視媒介素養教育,可以組織班會、講座等方式向大學生們講解關于媒介素養的相關內容,同時應積極開展各種實踐活動,使大學生在親身實踐中不斷提高自身的網絡素養。或者可以嘗試在寢室文明建設工作中增加媒介素養教育的相關內容,使媒介素養教育更加生活化,使大學生能夠在寢室生活中形成良好的媒介素養。其次,輔導員應做好網絡信息管理及監控工作,一方面應實時跟蹤監控網絡信息,并且全面分析這些網絡信息是否會對大學生造成不利影響,及時做好相應的思想政治教育對策。另一方面,輔導員應密切關注大學生的信息情況,時刻了解大學生的思想動態,引導學生共同建設一種文明、和諧的網絡氛圍。
2.新媒體進一步拓展了輔導員的工作平臺
以往高校輔導員主要是通過電話、短信或者是面對面交流等方式和學生聯系、交流,進行一系列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媒體發展后,進一步拓展了輔導員的工作平臺。輔導員可以更快、更好地和大學生進行溝通,可以大大減少信息傳播過程中的流失,提高在信息傳遞的完整性、有效性、及時性。因此,新媒體的推廣為高校輔導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創新、改革帶來了福音,有利于提高輔導員工作的實效性,隨時隨地獲取信息、信息,提供及時的服務、教育、管理。
3.新媒體發展對高校輔導員工作的要求更高
傳統的媒介傳播一般都是真實可觸的方式,新媒體傳播雖然加快了信息傳遞效率,但是缺乏真實性,這種虛擬的網絡交流平臺很容易使大學生產生人機關系危機、信任危機,使大學生出現現實人際交往障礙。目前,很多大學生寧愿在虛擬的網絡交流平臺交流,而不愿意在現實生活中進行面對面交流,刻意回避現實人際交往。另外,近年來網絡詐騙案越來越多,很多不法分子為了自己的一己私欲,通過網絡獲取他人的信息安排詐騙活動,使很多大學生財產安全受到威脅。大學生正處于價值觀、世界觀、人生觀逐步成型的重要時期,思想并不成熟,極易受到外界環境的干擾,網絡平臺上的一些不良輿論會使大學生對是非判斷的標準發生歪曲,形成不正確的價值觀,有的大學生甚至會自甘墮落,因此,輔導員應指導大學生學會正確鑒別網絡信息的真偽。
三、新媒體下進一步完善輔導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對策
1.充分利用新媒體
新媒體環境下,輔導員應充分意識到大學生的主體地位,明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新媒體下發生的變化,轉變傳統的師生關系觀念,和大學生建立一種互助、互動、平等的新型師生關系,引導大學生構建和諧、健康的學習環境、校園文化。輔導員在進行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最重要的是交流、溝通,使學生能夠大膽抒發自己的想法,做到敢想敢干,這就要求輔導員充分掌握新媒體技術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作用,不斷引進新的媒體工具,并且以大學生的個性發展及全面發展為目標,不斷開發新媒體內容,通過新媒體傳播平臺向大學生傳播一些正能量信息。同時,在推送信息過程中,輔導員應充分了解不同學生群體的特點,進行針對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增強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吸引力、感染力。另外,最重要是引導大學生養成強烈的法律意識,形成正確的網絡應用理念,在新媒體平臺上不隨意發表任何不負責任的信息,能夠對自己的言行負責。
2.學習網絡語言,加強和學生之間的良性互動
隨著新媒體的發展,也興起了網絡流行語言,如果在交流、溝通的過程中,輔導員能夠合理地應用這些網絡語言,會使大學生倍感親切,頓時拉近和大學生之間的距離,贏得大學生的信任。比如,輔導員可以建立自己的博客平臺,在博客上及時一些國家最新出臺的就業政策等和大學生密切相關的信息,可以使大四即將畢業的大學生及時了解自己的就業形勢,掌握全面的就業信息,提前做好就業準備。又如,可以安排輔導員進行網絡值班,定期、定時通過網絡平臺解答大學生的疑惑,學生們可以匿名提出問題,這樣有利于保護學生的個人隱私,也有利于輔導員及時了解大學生的思想動態,不斷改進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3.加強網絡監控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