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色av,短篇公交车高h肉辣全集目录,一个人在线观看免费的视频完整版,最近日本mv字幕免费观看视频

首頁 > 文章中心 > 大型體育賽事策劃方案

大型體育賽事策劃方案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大型體育賽事策劃方案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大型體育賽事策劃方案范文第1篇

 

1研究的理論依據及研究方法

 

1.1理論依據——主導產業擴散效應理論主導產業是一個國家或地區最重要的戰略產業之_。主導產業推動著產業結構的高級化和合理化,從而促進經濟的快速發展。擴散效應(ExpansionEffect),又稱擴張效應,1956年美國著名經濟學家、麻省理工學院教授羅斯托(Rostow)指出,應該選擇具有較強擴散效應的產業作為主導產業,將主導產業的產業優勢輻射傳遞到產業相關鏈上的各產業中,以帶動整個產業結構的升級,促進區域經濟的全面發展,并對其他產業部門及整個經濟增長有重要的、廣泛的直接和間接誘發作用,即主導產業產生3種擴散效應——前向效應、旁側效應、后向效應。羅斯托認為從傳統經濟向現代經濟的轉型和起飛,_方面取決于主導產業部門的迅速成長,另一方面還取決于主導產業部門對相關產業的帶動程度,即擴散效應3。

 

1.2研究方法主要采用文獻資料法,借助于豐富的網絡資源和數據庫方面在中國學術期刊網絡出版總庫中(cnki.net),檢索到文化創意產業、主導產業擴散效應等相關論文1647篇,可見文化創意業相關領域近年已成為國內產業經濟學界的研究熱點;但以“體育文化創意產業”為關鍵詞檢索到相關論文僅有6篇,有關英國等國外體育文化創意業的實證研究理論成果更是難得一見。另一面,適時跟蹤查詢專業網站,比如歐盟委員會(ec.europa.eu)、英國文化媒體和體育部(culture.gov.uk)等政府公開網站、全球最大的專業咨詢服務公司一普華永道國際有限公司(pwc.com)、歐洲的體育論文數據庫SPORTDiscus等,了解國內外相關體育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最新動態,采集客觀、權威的相關數據資料。在查閱資料的基礎上,以產業經濟學和宏觀經濟學等理論與方法為指導,對相關的國民生產總值、產業增加值、行業關聯系數等權威經濟數據指標進行對比分析、定性定量分析及綜合系統分析。

 

2體育文化創意業相關概念

 

2.1文化創意產業概念英國是全球首個提出文化創意產業概念的國家,1998年英國創意產業工作組(CITF)了第一份《創意產業專題報告》,英國政府提出“創意產業”(CreativeIndustries)概念,指“從個體的創造性、個體技藝和才能中獲取發展動力的企業,以及那些通過對知識產權的開發可創造潛在財富和就業機會的活動”4。它通常包括通過廣告、建筑藝術、工藝設計、表演藝術、體育娛樂等方面。世界創意產業之父英國學者約翰霍金斯(JohnHowkins)將創意產業定義為其產品都在知識產權法保護范圍內的經濟部門,即專利、版權、商標和設計的每一類都產生于保護不同種類的創造性產品的愿望,而這4種要素組成了創造性產業和創造性經濟。

 

2.2體育文化創意業概念參照上述文化創意的概念,我們可將體育文化創意業定義為通過融合賽事、場館、競技人才等體育資源,注入知識和創意等生產要素,通過對知識產權的開發創造潛在財富和就業機會的商業部門。本研究依據1998年出臺的《英國創意產業路徑文件》13類創意產業分類體系行業劃分方法,提出體育文化創意業也相應涵蓋其手工制售、創意服務、內容生產3個體系12個特定相關行業。體育文化創意產品主要通過包括專利、版權于技術創新和研發等產業價值鏈的高端環節,極大地改變了體育產品原有的形態及其在市場中的地位,是一種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高附加值、高收益性產業。英國將體育文化創意業作為體育產業的主導產業,商業賽事的轉播權和門票收入、體育廣告贊助、電子競技游戲軟件、體育用品的商標使用權和專利轉讓等已成為其重要的經濟產值創收手段。

 

3英國體育文化創意業發展概況

 

英國作為全球創意經濟的領潮者,20世紀90年代中期就把體育文化創意業列為體育經濟發展戰略的先導產業,充分發揮其作為全球現代體育和體育產業的出生地的固有歷史文化優勢6,經過近20年的發展,英國體育文化創意產品中的體育賽事轉播版權收益及商業競賽門票收入等年增長率都遠高于英國國內生產總值和體育總產值,目前體育文化創意業已成為英國體育經濟中的主導產業。

 

3.1體育文化創意業在英國體育產業中的主導地位

 

3.1.1持續的高增長率且形成了相當規模由于體育文化創意業產品日益多樣,我們僅將商業競賽的門票收入和電視廣播轉播版權收入作為其數據代表,從圖3可見這兩項收益增長率在近15a間均明顯高于體育產業和國內生產總值的增長,這兩項收入總和已從1995年占體育產業的11%增長到2010年占體育產業27%,2010年實現增加值55億英鎊,超過了11億英鎊的體育彩票,成為英國商業體育第一大部門8,隨著其他體育文化創意業衍生產品不斷涌現,其在體育產業中的主導地位將更加顯著。

 

3.1.2新科技引入與制度創新,創造了新的市場需求和新的贏利模式在傳統的體育產業中,簡單加工與售賣的體育用品和普通的體育賽事都不能算作完整意義上的體育文化創意產業產品。只有形成知識產權部分如賽事電視轉播、冠名,知名體育品牌的銷售策劃方案、大品牌體育賽事的營銷推廣等,因其體現創新和研發等科技與文化的附加值方可列入體育文化創意產業的范疇,體育文化創意業產品經濟附加值就明顯高于普通體育產品和服務的經濟附加值。英國體育文化創意業充分發掘其現代競技體育誕生地的體育文化優勢,結合制度創新、科技融合等創意手段,大幅大提升了其體育產品的經濟附加值9。比如英國獨立制片人的體育轉播與制播分離制度推進了商業競技體育版權的產業化,英超足球聯賽從2001年開始實行了職業裁判制度和溫布爾頓網球錦標賽從2007年率先將鷹眼技術引入網球裁判施線,這些創新促進了商業體育競賽公平性;從高清晰電視轉播、再到3D數字通訊技術,2013年溫網愛好者即可通過個人蘋果手機運用iPadApp應用軟件實現手觸式放大和縮小畫面,隨心所欲地了解比賽和具體數據,并且還有360。全方位視頻、高空圖像、收聽和觀看英國體育頻道的內容,這些數字化通訊轉播技術的引入,促進英國商業體育賽事的觀賞性和收視率同步提升;英國的商業體育賽事轉播版版權已成為英國體育文化創意業的拳頭產品(圖3),為英超足球聯賽、溫布爾頓網球錦標賽、斯洛克英國錦標賽等開辟了新的體育消費市場,2013年英超聯賽的轉播版權收益高達17.33億英鎊;為期3d的溫網,其轉播版權收益就超過3000多萬英鎊,賽事的版權收益已占英國商業競賽收入的一半以上。

 

英國拉夫堡大學體育技術學院將最新科技運用到足球的材料開發與外觀設計,如使用異形拼塊和無縫壓合專利技術開發出2002年日韓世界杯比賽用足球一“飛火流星”;將PSC-Texture技術應用于2008年歐洲杯足球賽專用“Europass”足球制造。英國體育場館建設公司(StadiArena)擁有體育場館的改造專利技術,可以快速把場館加以改造,做成適合音樂會的演出場所,可大幅提升體育場館的使用效率。英國“Sub-4”公司綜合各界研究發現,人體并非絕對的對稱,對于專業運動員來說,兩條腿“長短不一”可能更容易受傷,研發出可調節身體平衡的鞋墊,每雙價格可達190英鎊,比名牌運動鞋還要貴出不少,如果運動員要專門訂制,造價更是普通鞋墊的數百倍[11]。體育文化創意產業還具有較強的融合性特征,作為一種新興產業,它是體育、文化、科技交融的產物,比如體育娛樂業中的體育彩票創意,電子競技(機器人體育競技)、創意型的大型體育賽事(如每年一次的倫敦國際馬拉松賽事)、體育文化傳播(體育賽事電視直播、錄播)等等,不論是文化藝術、音樂唱片、出版影視、網絡服務、工藝美術這些文化藝術門類在體育產業中都存在,都能在體育文化創意業中得到挖掘。

 

3.2體育文化創意業在英國經濟中所發揮的擴散效應體育文化創意業具有強烈的主導產業擴散效應,對其他產業乃至所在區域經濟的增長產生積極影響,并在社會經濟發展、產業結構調整中發揮重要作用。

 

3.2.1后向效應體育文化創意業當前正處于高速增長時期,對各類體育文化創意生產要素如體育人才、文化元素、體育場館、設施、科技產生新的投入需求,這些投入,反過來又要求現代設計觀念和方法的發展,從而帶動一批后向關聯行業如體育教育、場館建設和其他工業部門的迅速發展。根據《歐盟各國體育對經濟發展與就業貢獻力研究報告》統計報告顯示[12(表1)體育場館與體育文化創意業關聯系數高達2.06,顯現出高度的關聯性,英國發達商業賽事,帶動了其場館建造,英國溫布萊體育場的建筑設計方-Populous/HOK體育建筑設計公司已發展成為全世界頂尖的設計體育、休閑和娛樂設施的建筑設計公司,在世界范圍內完成的項目達1000多個,主持設計體育場、賽馬場、體育館以及對諸如奧運會等重大賽事場館的規劃方案;英國建筑公司奧雅納全球公司更承擔設計、建造中國國家游泳中心一水立方。在體育文化創意業的帶動下,英國建造業因其出色體育場館建造經驗、先進的設計和工程管理理念而享譽全球。

大型體育賽事策劃方案范文第2篇

關鍵詞:扎蘭屯;特色生態旅游;區域經濟發展

中圖分類號:F127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3)10-0156-03

一、扎蘭屯市總體概括

扎蘭屯市是呼倫貝爾市下轄的縣級市,位于大興安嶺東麓,與黑龍江省的交匯點上。東西長210 km,南北寬60 km,轄區總面積1.69萬km2,總人口約43萬,境內民族成分眾多,是一個以蒙古族為主體漢族居多數的多民族和睦相處的現代化城市。

扎蘭屯市作為哈大齊呼(哈爾濱—大慶—齊齊哈爾—呼倫貝爾)經濟協作帶中的重要節點城市,區位優勢明顯。該地區生態系統完好,森林覆蓋率達70.04%,土壤有機質含量高,適宜耕種農作物。扎蘭屯旅游資源獨特,以它清新秀美的自然風光,底蘊深厚的歷史文化,以及異彩紛呈的民族風情贏得了“北國江南,賽外蘇杭”的美譽。扎蘭屯市立足于自身獨特的地理和資源優勢,該市形成了農業、綠色加工業、旅游業為先導的產業格局。

(一)區位優勢

扎蘭屯市作為呼倫貝爾副中心城市,既是俄、蒙商品進入中國內地的重要城市,也是滿洲里口岸輻射全國各地的潛在中心。地處哈大齊呼經濟走廊重要節點,又是黑龍江與內蒙古東北部的重要連接點。扎蘭屯在經濟發展過程中不僅享受民族區域自治政策,更得益于“西部大開發”優惠政策和國家“振興東北”計劃的強力拉動,突出了其區位優勢。

(二)資源優勢

扎蘭屯市耕地、草場資源豐富,野生動植物近千種,森林覆蓋率高。該市大面積的森林、濕地,形成了與內蒙古地區的草原不同的另一種奇特的自然環境,兼顧內蒙古草原與東北原始森林之美。扎蘭屯市的自然風光行程的景點已在區域范圍內形成了一定的影響力,這其中包括月亮泉天池、天然壁畫、百年吊橋等許多極具開發潛力的內蒙古獨特旅游資源。

(三)人文資源

扎蘭屯市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是歷代北方少數民族游獵棲息之地。歷史上元太祖成吉思汗曾在此屯兵扎寨;金國曾在此修建橫貫南北的長城。此外,扎蘭屯市現有41個民族,文化資源多種多樣,其中不乏“三少民族”這樣在全國都具有特色的人文資源。

二、扎蘭屯市經濟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幾個問題

(一)生態旅游產業尚處起步階段

扎蘭屯市憑借自身獨特秀麗的自然風光,在工農業相對其他周邊城市落后的情況下,旅游業異軍突起,成為該地區經濟發展的主導產業。但目前的主要客源以周邊地區的游客為主,旅游規模和收入受到限制。而且,由于資金投入有限、規模偏小、交通不便等多方面的不利因素,使得該區生態旅游產業還處于起步階段,具體問題如下:

1.旅游產品定位不突出。扎蘭屯市旅游相關產業隨處可見紀念品、特產包裝盒、文件手冊等均以前蘇聯式建筑風格的百年吊橋作為封面,體現不出當地的民族特色。在旅游標語方面將“北國江南,賽外蘇杭”作為宣傳語,并沒有完全突出該市與東北及內蒙古其他地區的與眾不同之處,這對旅游產業的全面快速發展不利。

2.旅游區周邊的配套設施不健全。在扎蘭屯大多數的旅游景區都存在著旅游服務設施缺失的情況,其中最明顯的要屬垃圾桶、公共廁所等公共設施配套不足,旅游景點缺少相關的人文歷史介紹。例如,在月亮泉天池和天然壁畫景點,幾乎沒有講解員和便攜指示地圖;位于市區內百年吊橋公園公共設施配套不足,垃圾桶數量稀少,使得外地游客和當地市民在休閑和游玩過程中亂扔垃圾的現象嚴重,這不僅僅破壞旅游景點的生態環境,也使扎蘭屯整體形象在游客心目中大打折扣。

3.民族文化在旅游中未充分體現,自然景觀缺少文化內涵。發展旅游業最主要的是優美的自然景觀和悠久的人文資源相結合,體現出“特”字。民族文化是人文資源中最能體現獨特的元素之一,在旅游業發展過程中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扎蘭屯要成為世界知曉的現代化生態旅游城市,神奇的自然風光固然重要,更重要的在于挖掘出具有豐富內蒙古 “三少民族”文化內涵的特色人文資源,形成特色文化旅游。如果說自然景觀只是一個吸引游客的先決條件,那么體現出民族文化底蘊才能獨樹一幟、經久不衰,擁有文化內容的旅游總能給世界各地的游客帶來全方位的享受。

4.旅游點相對分散,增加游客的時間成本。通過對該區大多數旅游景點的實地考察,發現這些景點大多離市區較遠,公共交通不便。由于景點之間相對分散,現階段只通過自駕車才能便捷地瀏覽這些景點,這無形中增加了外地游客的時間成本和費用支出。目前自費前往該地區的游客主要集中在夏、秋季,范圍也僅限于東北地區臨近幾個城市的居民。

(二)農業生產相對落后

2011年扎蘭屯市糧食產量已達20億斤,進入了國家產糧大縣的行列;牧業年度牲畜存欄364萬頭,亦是全國牧業大縣。該地區物產相對豐富,農作物品種繁多,農業生產的規模化經營與機械化水平不斷在提高,但與東北發達地區的現代化農業相比還存在著一些問題:

1.農作物的加工問題。扎蘭屯市對農作物只是進行初級加工,并沒有充分利用,農產品附加值一般比較低。與此相對應,農戶的家庭年收入增長相對有限。

2.生產設施不完善。扎蘭屯市處于內蒙古東北部,位于北方農牧交錯帶上,水量不足,灌溉水缺乏往往成為發展農業的一個制約因素,再加上扎蘭屯距離水量較大的雅礱河位置較遠,農業發展基本上是靠天吃飯,灌溉增收方面有待加強。

3.農戶與農產品企業之間的聯動性不強。相對于內蒙古地區內一線城市的發展狀況,扎蘭屯市第二產業發展無論從規模上還是發展速度上都嚴重滯后,坐落在本市的農產品企業有限,農戶跟企業之間的聯動性不強,農產品并不能完全轉化為企業進行工業生產和實行進一步深加工的原材料。此外,農產品浪費現象比較嚴重,這也進一步阻礙了農業的發展和農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三)城市發展的制約因素

1.節能減排的制約。節能減排是指節約物質資源和能量資源,減少廢棄物和環境有害物排放,扎蘭屯市在發展過程中,依托雄厚的農業產品、林業資源和礦產資源,形成了初具規模的農產品加工業、煤炭加工業、和化工產業。但在發展這些行業的同時也面臨著環境污染和節能減排的壓力,尤其是在“十二五”發展期間,玉米化工、煤炭深加工、新興材料、金屬冶煉、能源建材等產業的大規模發展將使得城市面臨的發展與治污、效率與效益平衡的雙重考驗。

2.主體功能區的制約。主體功能區即各地區所具有的、代表該地區的核心功能。各個地區因為核心功能的不同,相互分工協作,共同富裕、共同發展。核心(主體)功能是自身資源環境條件、社會經濟基礎所決定的,也是更高層級的區域所賦予的。主體功能不同,區域類型就會有差異。扎蘭屯市目前主要以發展農業、畜牧業、特色旅游業為主,第一產業所占比重很大,這是由它自身的地緣優勢決定的,但因而也制約了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的資金投入規模和快速發展。

3.林業用地的制約。國家對林業用地有明確的標準,扎蘭屯市雖然林業資源豐富,但是主要以護林造林為主。為了確保林業用地占一定的規模,耕地面積受限,因而林業用地直接制約了可耕地的面積,從而也制約了可提供為化工業的農產品數量。

三、扎蘭屯市發展的幾點建議

針對扎蘭屯現階段在經濟發展中存在的一些問題,本文提出以下四點對策建議:

(一)大力扶持發展特色生態旅游業

1.實行旅游品牌化建設。作為扎蘭屯的主導產業,旅游業的健康發展對扎蘭屯有舉足輕重的意義。扎蘭屯市旅游資源豐富、得天獨厚。扎蘭屯有眾多的少數民族分布,合理開發民族特色的人文旅游資源是當務之急。在開發特色生態旅游,要注重樹立品牌意識,在人力、物力、財力有限的情況下,先集中各種資源重點建設幾個以天然生態資源為支撐的特色旅游品牌,并針對特色品牌實施精品建設戰略,借鑒國內一線旅游城市的先進經驗,實現從策劃、包裝、到配套設施的健全管理機制。

2.打造精品旅游線路。扎蘭屯市未來發展應重點打造以文化為主的綠色生態旅游業,形成區域內的旅游品牌,并根據不同的旅游資源設計不同的旅游業態,比如健康休閑游、家庭自駕游、民族風情游、農家采摘游等。另外,該市的旅游景點比較分散,各個景點之間的距離比較遠,建議開辟生態旅游專線,為旅游者出游提供便利條件。以游客的角度出發,通過與國內大型旅行社合作的方式設計出豐富、合理的沿線景點,提供多彩的旅游線路。在重點旅游區和市區之間開辟周末或節假日生態旅游專線,為外地游客提供便利。同時,在景區內部也應提供充足的交通設施,讓游客真正能進得來,出得去,游得快。

3.加強監管,進一步完善配套設施。政府要做好配套服務,基礎設施建設,以及監督監管工作。要避粗放式的旅游管理;避免與當地百姓爭利,設置鼓勵措施,只有百姓通過旅游業先富,政府才能長久實現高稅收;要善用產業基金,必要時要集中有限的財政資金辦大事。針對旅游業自身發展的情況做出一整套策劃方案,從旅游帶打造到旅游品牌定位到線路規劃等一系列建設,融入人文內涵和民族特色,同時要注重旅游的短期投入應與政府財政長期收入相匹配。值得一提的是,在2013年年初的1月7—9日,扎蘭屯市承辦2012—2013年度全國單板滑雪U型場地錦標賽,這是該地區第二次承辦國家甲級一類體育賽事,利用舉辦體育賽事和文化節等方式擴大影響,不斷強化自身的區位優勢和交通設施,對旅游業的全面發展大有裨益。

(二)加快農業科技發展

1.實行產地粗加工項目。扎蘭屯市已形成有一些具備一定規模農業加工企業,比如藍莓加工和沙果加工等,但這些企業普遍規模不大,不能形成大的品牌。政府應加快利用自身的地緣優勢和國家扶持政策引進大型企業,實行產地粗加工項目,塑造真正有影響力的區域品牌。

2.建立農業生產合作社。要想使農民的生產積極性真正被調動起來,最好的辦法就是建立現代化模式農業生產合作社。政府可以對農民進行合理引導,讓他們把土地集中起來,并對農業基礎設施進行調整,這樣有利于形成集中化生產,從而降低生產成本,提高收益。提高農業的機械化程度,科學合理的利用黑土地資源,保護草場,切實提高當地農民、牧民的經濟收益。

3.實行現代企業和農戶生產聯合的模式。扎蘭屯市有很多農產品粗加工企業,因為為了更好地組織生產,同時也是為了增進農民的利益,有必要實行企業和農戶“1+1”的生產模式,企業首先對農產品提出收購要求,農民再根據企業的標準來種植和生產,這樣可以解決很多企業和農戶之間供求不對稱的問題。農民與當地企業聯動性差,應提高農產品的品牌化,發展原地深加工,增加知名度的同時還可以提升農產品附加值。

(三)實現新興化工產業可持續發展

扎蘭屯市在原有的釀酒業、造紙業、綠色食品加工業的基礎上,又積極引進了以生產氨基酸及衍生制品的阜豐集團為代表的一批技術先進、規模龐大、效益高又能實現自我治污的綠色工業企業。

在今后的發展過程中爭取把生態工業作為主打產業,協調好生態保護與工業發展的關系。并在發展過程中注意兩個原則:一是要發展本地域地緣優勢的特色工業產業;二是可以優先考慮具備一定發展基礎的產業,在人才、技術上可以得到當地更多的支持。扎蘭屯化工企業之間聯動性還不夠強,在未來引入企業或自主發展時,可以從處于已有產業上下游的產業、企業考慮入手,企業間更多的對接也有利于減少成本,實現更多的利益。

(四)利用地緣優勢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

扎蘭屯市應充分利用自身的地緣優勢和自然資源優勢,加快實現經濟高效發展,走可持續發展道路,為此要做到以下三個結合:

1.民族文化與旅游相結合。扎蘭屯市在發展旅游業應該走民族文化旅游路線,達到在開發中保護民族文化的目的。“三少民族”是當地最有特色的民族,他們的傳統文化也是獨特的,以此為一個旅游特色將吸引大批的游客。在實際的經濟發展規劃中切實做到以本市獨特的資源為基礎,以政府的宏觀規劃為指導的和諧發展的特色產業格局。

2.工業與服務業相結合。工業和服務業在一個地區的發展起著重要的作用,一個地區要想得到長遠的發展,必須以第二、第三產業作為主導產業,工業的發展有賴于第三產業的發展第二產業對第三產業也同樣如此。扎蘭屯在工業發展過程中,存在一個不足之處,即交通運輸相對滯后,這就要求發展人流和物流的現代運輸業,為農業、工業和生態旅游業的發展提供便捷的交通。

3.城市建設與鄉鎮發展相結合。城市是中心,周邊的小城鎮是發展的節點,在發展中心城市的同時,也要發展節點,擴大城市的輻射面,把城市的人流、物流、信息流更多地擴散到鄉鎮,實現城鄉的共同繁榮。扎蘭屯經濟的發展離不開周邊地區的經濟協作,應注意加強與周邊地區的產業對接。

總之,民族地區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是“十二五”期間全國經濟發展一個非常重要的研究課題。扎蘭屯市的憑借“西部大開發”戰略機遇和“振興東北”扶持政策,充分發揮自身的區域優勢和發展潛力,相信將在未來能夠真正實現全市經濟和諧有序的可持續發展,成為國內外知名的現代化綠色生態旅游城市。

參考文獻:

[1] 黃莉.論制約民族地區社會經濟發展的非經濟因素[J].貴州民族研究,2000,(4):53-55.

[2] 玉蘇甫江.經濟文化類型與少數民族經濟發展[J].新疆社會科學,2005,(2):51-56.

[3] 張秀生,張文彬.中部地區的對外開放:現狀與對策[J].武漢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4).

[4] 馬林.民族地區實現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基本思路[J].大連民族學院學報,2007,(4):1-5.

[5] 包玉山.中國少數民族經濟:核心概念、概念體系及理論意義[J].民族研究,2010,(5).

[6] 鄭長德.中國少數民族地區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研究仁[J].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0,(10).

主站蜘蛛池模板: 朝阳市| 礼泉县| 沅陵县| 兴仁县| 凌海市| 隆安县| 泽库县| 德化县| 合川市| 大埔区| 台湾省| 长子县| 辉南县| 永康市| 长丰县| 中西区| 宁晋县| 清河县| 红原县| 会东县| 武冈市| 鹤壁市| 海门市| 宣化县| 正蓝旗| 柯坪县| 卫辉市| 瑞安市| 富阳市| 武汉市| 平邑县| 彩票| 鲁山县| 靖远县| 江津市| 盖州市| 巴马| 抚宁县| 华阴市| 吉木萨尔县| 芦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