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色av,短篇公交车高h肉辣全集目录,一个人在线观看免费的视频完整版,最近日本mv字幕免费观看视频

首頁 > 文章中心 > 大概念和大概念教學

大概念和大概念教學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大概念和大概念教學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大概念和大概念教學

大概念和大概念教學范文第1篇

關鍵詞:大學教育;教育觀念;觀念改進;素質教育;對策

中圖分類號:G6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5349(2016)03-0247-02

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教育全球化的腳步逐漸加快,我國高等教育也隨之取得了很大的進步,國家在高等教育辦學中逐步放寬政策,呈現出多元化辦學的新局面。在新的形勢下,我國高等教育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和機遇,在教育管理中發現原有的教育管理思想和制度已經適應不了創新培養新人才發展的需要,阻礙了創新性人才的培養步伐。

一、我國教育管理存在的現狀問題

(一)教育管理價值的沖突

1. “集權領導”普遍

民主管理在我國大學教育管理中得到一致認可和呼吁,都認同民主管理在教育管理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但在實際中民主管理還僅停留在表面的呼吁上,并未采用這種領導方式,更多還是沿襲“集權領導”的模式,由管理者或少數管理人員決定,完全沒有考慮被管理者的想法和意見。所以導致不了解廣大師生的真實需求,在教學中自主性也不能夠體現出來。[1]

2.思想觀念的沖突

在大學教學管理中普遍存在“以人為本”和“以事為本”兩種觀念,“以人為本”是指價值判斷的標準,在任何物之間存在一定的關系,體現出人的價值和重要性。目前在教學管理中主要是“以事為本”,“以人為本”的思想還未激發出教師的潛能,學生的需求還未重視。

3.管理重心的差異

我國大學教育管理主要圍繞行政管理和教學管理,由于現實的種種原因,兩者存在著嚴重的失衡現象。大學是學術組織,而不同于政府行政機構,它的使命是追求真知、堅持真理、傳遞知識。[2]因此應該更多地依靠專家、學者開展管理工作,去充分履行大學的教育職責和社會職責。

(二)教育管理制度的問題

1科層式教育制度

我國大學主要采用科層式教育制度,像金字塔一樣從上至下的結構,離金字塔頂端越近權利就越大,決定著大學管理職責和權利的核心。科層式是一種嚴密的管理機制,但其忽略了人性,沒有一個“人性構建”制度,抹殺了人的情感和需求。

2缺乏管理彈性

我國當前的教育制度是學習蘇聯的,奉行“管理者本位”的思想,因而造成大學管理缺乏彈性,限制了學生自由選擇專業和興趣的發展,同時對學生的培養方案較僵硬和死板,同時存在配套設施不完善,教學時間不充分等因素,不利于學生充分拓展視野,培養綜合素質。

3教育管理制度繁瑣

目前我國大學在教學中的控制過多,在教學的眾多環節中都做了具體的硬性規定,這種制度造成教學效果不理想,師生創新性難被激發出來。大學教育應該改變現狀,充分調動師生的積極性,給予其一定的自和自由,通過自我引導和學習,激發出創新。

二、我國素質教育現狀及影響因素

從心理學的角度分析,“素”是構成事物的元素,“質”代表事物的特點。隨著社會的發展,素質的含義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實際上素質是指個人的先天生理為基礎,通過外在的教育和實踐培養出的穩定的外表和品質的特點。素質教育是我國大學教育實踐的基本理念,是為了適應國家社會發展和人才培養的需要,是踐行教育現代化的要求,也是我國教育改革時代的基本任務。[3]

(一)素質教育的現狀

1.應試教育的摧殘

由于我國的國情決定,在基礎教育領域中所有學校以追求升學率為目的,混淆了教育的性質和目的,其把升學率作為學校教育乃至基礎教育的唯一目的,把學生培養成“考試機器”,而社會也把升學率作為評價學校教育質量的指標。學校所教授的知識僅僅是為了應試,而不是為了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和創新能力;同時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和理解也有所不同。[4]

2.素質教育出現失衡現象

我國治國策略采用“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大學生是我國經濟發展的后續重要力量,是我國經濟建設發展的重要力量。因此,要加強大學生的素質教育,加強思想道德的建設。

3.文學素質方面

我國大學生文學素養不足,文化底蘊不深厚。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時代,大學生變得很浮躁,因此個性化的差異越來越明顯。大學教育應該因材施教,針對不同學生的興趣愛好和性格特點開展教學工作,彌補在專業設置和人才培養模式上的不足,培養順應時代的,具有人文素質的大學生。

4.哲學素質方面

我國大學生在哲學素質方面十分欠缺。哲學素質一般是指普通人對哲學問題和哲學理論的理解,并對此作出思考和評判。在新的生活環境和成長環境中,大學生的就業壓力隨之加劇,生活節奏也變得很快,所以影響了大學生的思想。在遇到很多問題時,由于大學生不具備基本的哲學素質,所以不能夠去判斷事物,一時找不到方向致使走向極端。

5.自主創新方面

在知識經濟時代的今天,對大學生的整體素質有了更高要求。中國大學的創新能力極其匱乏,傳統教育限制了素質教育的實施。因此,對大學生的要求必須更加嚴格,在學習理論知識的同時,要不斷增強實踐經驗和實際操作能力,不斷培養大學的自主創新能力,通過創新比賽鼓勵大學生多思、多實踐、多分享。

(二)素質教育不足的根本原因

外因方面:第一,社會大環境的負面影響。眾所周知,社會環境的好壞,以及社會產生的社會風氣都對大學生思想起到很大影響。隨著國家經濟的快速發展,國家越來越重視大學生的個性化發展,造成部分大學生的個性主義和個人英雄主義有所抬頭。第二,現有教育制度的不足。我國的應試教育存在很多弊端,在教學過程中只追求高分,而忽視了對學生素質的培養,所以培養出來的學生不能夠適應中國現代化人才的要求。第三,教育環境還不能夠適應發展需要。提高大學生的綜合素質主要責任在教師身上,首先要求大學教師具備高的素質,才能培養學生的全面發展。

內因方面:第一,大學生“三觀”的取向發生變化。第二,專業素質和能力不足。目前在校大學生在選擇專業時,都是出于隨大流和盲目選擇,沒有根據自身的性格和愛好去選擇,所以導致對專業的不喜歡,因此專業知識掌握不夠扎實和深入。

四、改進和提高對策

1.更新教育觀念

我國大學教育必須更新教育觀念,不僅教師要貫徹“以人為本”的思想,學生作為素質教育的主體,教師是作為素質教育的實施者。教師要改變教育觀念,通過教學發現和啟迪學生的創新思維,同時需要國家政府引導人文素質教育,讓大學生真正認識到人文素質教育對自身成長的重要性。

2.完善教育政策

我國教育政策改革需要由政府主導和實施,所以政府應該完善大學高校教育的素質教育政策,指明我國高等教育素質教育的發展方向。同時還需要各院校不斷完善素質教育政策,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靈活變通。更需建立一支高素質、高水平的教師隊伍,不僅要傳承知識,還要通過教學提升自身的影響力,去影響學生。

參考文獻:

[1]王旭玲.樹立素質教育觀念 改進初中英語課堂教學[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2(S1):68-69.

[2]逄錦聚,李毅.新形勢下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徑探索[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5(03):57-62.

大概念和大概念教學范文第2篇

【關鍵詞】父母教養方式;自我概念;成就動機

一、問題的提出

最開始研究父母的養育風格的人是西蒙茲。他認為養育方法中有兩個維度,即接受、拒絕;支配、服從。鮑姆林特將父母養育子女的方法分為權威型、寬容型和放縱型。后來鮑德研究發現教育程度高的父母,教養方式更加寬容,這使子女具有更強的親社會意識。相反,家長的文化程度很差,那么就會使用低級錯誤的方法教養孩子。促使子女的意識升高。

自我概念是由威廉?詹姆斯最開始研究的,他把自我概念分為物質自我、社會自我、精神自我和純自我四個部分。至此對自我概念的研究越來越多。羅杰斯提出了現象學的觀點,他認為,自我概念是指一個人自我覺知的組織系統,以及他及看待自己的方式。

成就動機概念的是麥克里蘭提出的。成就動機是人們在達到目標的過程中,力求獲得成功的內部動因,即個體對自己認為十分重要的,有意義的事情樂于去做,并盡力達到完美的一種內部力量。Atkinson認為個體的成就動機由希望成功和害怕失敗兩種傾向組成。即一個人既渴望成功,同時也害怕自己失敗。

為進一步了解大學生的父母教養方式、自我概念與成就動機的現狀,探討三者之間的關系,以明確這三個變量之間相互作用的內在機制。可以為健全父母教養方式、完善大學生的自我概念、提高成就動機,提出一定的建議和指導。

二、研究方法

(一)被試

隨機抽取黑龍江省哈爾濱市三所高校的大學生。其中家庭所在地為農村的學生為 142人占 51.3%,城鎮學生為 136 人占 48.7%,農村學生和城鎮學生的數目基本相當;男生 126人占 45.6%,女生 152 人占 54.4%。

(二)研究工具

《父母教養方式量表》又稱EMBU,本研究采用了岳冬梅的修訂版。量表共66個題目,共分為11個因子每個題目4個等級,分別為“從不、偶爾、經常和總是”。內部一致性系數為0.889。

《田納西自我概念量表》是由臺灣學者林邦杰修訂后的第三版,共包括70個題目,分為九個因子:量表每個題目分為1-5個等級計分,分別為完全相同、大部分相同、部分相同、大部分不相同、完全不相同。問卷內部一致性信度是0.826。

《成就動機量表》又稱AMS,是由上海師大葉仁敏和Hagtvet譯制和修訂的。此量表共30個項目,此量表分為追求成功動機和避免失敗動機兩個維度,每個維度各有15個項目。分半信度為0.77,效度為0.58,內部一致性系數為0.68。

三、結果與討論

(一)父母教養方式與自我概念的關系研究

首先將父親教育方法各維度和自我概念做相關分析。父親的情感溫暖、理解用父I表示。懲罰嚴厲用父II表示。偏愛用父III表示。過分干涉用父IV表示。過度保護用父V表示。拒絕、否認用父VI表示。母親的情感溫暖、理解用母I表示。拒絕、否認用母II表示。過分干涉、過度保護用母III表示。偏愛用母IV表示。懲罰嚴厲用母V表示。結果見表1 。

由表 1數據表明,父親情感溫暖、理解的養育方法和兒女自我意識有明顯的正相關。對兒女的關愛、理解、支持和自我批評因素有負相關。父親拒絕否認、懲罰嚴厲和兒女自我概念有明顯的負相關.母親的過干涉、偏愛以及嚴厲懲罰維度,和除自我批評外的各維度之間有負相關。母親的關愛理解和自我批評存在著明顯負相關。對子女的偏愛、懲罰嚴厲、過度干涉和批評維度有正相關。

(二)父母教養方式與成就動機的關系研究

將278名被試的父母教育方法各維度與成就動機各維度進行相關分析,結果見表2。

由表2可知,父母養育子女的方法與追求成功動機沒有明顯的相關。避免失敗動機和父親的拒絕否認、過分干涉有正相關。和母親的過度保護、過分干涉有明顯的正相關。

四、結論

父母的教育方法和大學生自我概念有一定的相關。父母如果使用溫暖、理解的方法教育孩子,那么兒女的自我概念越高。相反,如果父母總是一味的寵著孩子,不給他們自己獨立的空間,總是為他們做決定,那么孩子的自我概念則很低。甚至無法自己做決定。

父母的教育方法和大學生的成就動機有一定的相關。家長的鼓勵的教育方法會使孩子渴望成功的動機越高,不會怕失敗。反之如果家長在孩子失敗時總是責怪他們,那么孩子面對困難時,則十分害怕,不愿意接受挑戰。

大學生的成就動機和自我概念之間有一定的相關。且自我概念水平越高,個體就越渴望成功,不害怕失敗。

由以上的討論可知,父母的教育兒女的方法對兒女的各方面都會產生影響。所以家長應該意識到這個問題的重要性,改變以往錯誤的教育方法。應該多鼓勵兒女,給他們一定的空間,自己做出決定,這樣兒女才會正確的認識自己,勇敢的面對挫折并迎接挑戰。

參考文獻

[1] 趙汗青.父母教養方式的研究發展進程[J].商丘師范學院學報,2006,22(6):160-162.

[2] 李丹.兒童發展心理學[M].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94: 457-459.

[3] 岑延遠.自我概念的研究進展及展望[J].社會心理科學, 2001,61(3):19-23.

[4] 朱海英.兒童自我概念與重要他人評價的相關研究[D].華南師范大學,2002.

[5] 楊碧秀.中小學生心理問題及干預對策研究[J].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2006:393-394.

大概念和大概念教學范文第3篇

學習進展序列提供一個有序列的、有聯系的步驟,描述了學生為掌握一個大概念或核心概念時,理解程度和思維技巧從簡單到復雜的過程中所需要的典型技能和知識。學習進展序列需要以科學研究為基礎,并體現一定的靈活性,給出時間分段和對應的特定內容。

下面以學生學習沉浮現象,建立物體密度概念為例:

了解小學科學教育的教師都知道,孩子很喜歡水。不管是玩水,還是自己學游泳,孩子從小就會接觸到沉浮現象。但是教師也都知道,建立密度的概念是小學階段科學教育中的難點,也一直是科學教育研究的熱點課題。皮亞杰認為:建立為什么物體會沉浮的解釋,孩子需要經歷4個主要的階段。第一階段(4-5歲)孩子解釋沉浮的原因是道德上的,如“這塊石頭聰明”。第二階段(5-6歲)認為重的物體會沉,因為物體重,表示強大,用的是擬人力量的解釋,而非客觀的原因。第三階段(6-8歲)開始找客觀的原因。第四階段(9歲以后)開始把重量和容積聯系起來,才可能逐步建立密度的概念。這就是皮亞杰提出的兒童獲得密度概念的進展序列。皮亞杰理論的問題在于把這種進展序列看成是兒童天生具 有的過程,不受到文化和社會背景的影響。他的這個觀點被實踐和腦科學證明是錯誤的。兒童,甚至于是沒有接受過良好科學教育的成年人,都會對沉浮現象有許多錯誤的前概念。這些錯誤的前概念,不經過精心設計的科學教育,是很難改變的。而有了好的教育方法,兒童才能夠較早地建立正確的概念。

威爾遜(Wilson)等用漸進的變量來描繪學生對沉浮概念掌握的進展過程,一共分為9個等級,如表1所示。作為一個例子,它說明不同的科學概念可以分解成隨著時間進展而發展的詳細過程。在給出的學習進展序列中并沒有像皮亞杰那樣給出年齡的階段。因為,根據社會建構理論和腦科學的研究,已經證明學生的學習進展的進度各不相同,既與先天的條件有關,更會受到后天文化和社會條件的影響,語言和教育就是一個重要的學習背景。

有的學者還主張,學生的學習進展序列不一定是樓梯式的,可能會出現拼圖式和螺旋式的進展過程。莎奈娜(Salina)把拼圖式稱為風景照式。迄今為止,我們還沒有見到螺旋進展式的實際案例。

我們在圖1中給出了階梯式和拼圖式的示意圖。

本文摘自韋鈺院士的論文《小學科學課要以探究式學習為主要的學習方式》,有刪改。學教育的原則和大概念,科學普及出版社2011年7月

[1] Ivan Salina. Learning Progression in Science Education: Two Approaches For Development. Paper presented at the Learning Progressions in Science (LeaPS) Conference, June 2009, Iowa City

[2] Esther Dabagyan,What Makes Things Float? Density and Buoyancy Misconceptions,California State University Northridge csun.edu/~eed39911/.../Density/ Misconceptions/Paper.pdf

[3] Cathleen A. Kennedy & Mark Wilson. Using Progress Variables to Interpret Student Achievement and Progress. (BEAR Technical Report No. 2006-12-01). Berkeley Evaluation & Assessment Research (BEAR) Center

大概念和大概念教學范文第4篇

【片段一】

認識千克

課前準備,以小組為單位,每人準備1千克的物品。有容易數的物品:果凍、蘋果、土豆、橘子、洋蔥、本子等。難數物品:大豆、玉米、棗子、大米等。不可數的物品:水、洗衣粉、牛奶、鹽等。

課上,學生在用手掂1千克的物品時,要求學生閉上嘴巴,用心感受,記住1千克的感覺。

然后,讓學生掂一袋500克的鹽,思考:與先前掂的1千克的物品比較,感覺輕還是重?學生很容易感覺到沒有1千克重,再請他把兩袋鹽合在一起掂,與1千克比,怎么樣?學生感覺有1千克重的。再用秤稱一稱,確實有1千克。再掂掂,記住這感覺。

請學生上來掂班級的一套《補充習題》,比1千克重,拿掉多余的《補充習題》至10本,大約有1千克重。

點評:在日常生活中,使學生把動態感知與靜心體悟相結合,促使概念由外在的具體可感知物象,逐步過渡到學生頭腦中內在的概念表象,這其實也是一個逐步抽象、概括和凝練的過程。

【片段二】

請學生說說自己帶的1千克物品。

學生1:我帶的蘋果大約有4個就有1千克了。

學生2:我帶的果凍大約有17個就有1千克了。

學生3:我帶的土豆大約5個就有1千克了。

學生4:我帶的飲料大約2瓶就有1千克了。

學生5:我帶的這么多水大約就有1千克了。(放在橙汁瓶里)

學生6:我帶這么多米大約就有1千克了。(放在方便袋里)

學生依次展示自己所帶的玉米、棗子、洗衣粉、牛奶等。

多方位地讓學生感受1千克物品有多重。

師:剛才我們知道4個這么大的蘋果大約是1千克,那么這樣大的雞蛋1千克會有幾個呢?

學生1:5個

學生2:10個

學生3:50個

學生4:16個

師生一起來稱一稱1千克雞蛋大約有幾個?結果大約是17個。

師:誰估計的最接近?請他說說是怎么估計的?

生:4個這么大的蘋果大約是1千克,這一個蘋果大約有4個雞蛋這么重,16個雞蛋差不多了!

師:同學們,你們聽懂他估的方法了嗎?對,用他的這種方法估計的話,就不會有50個,5個這樣的答案了!

師:同學們,我們知道10本《補充習題》大約有1千克重,你能估計,全班的《補充習題》大約有多重嗎?

生:大約是4千克。

師:請你說說方法?

生:10本《補充習題》大約有1千克重,我們班有45個學生,就有45本《補充習題》,大約有4個10本,所以大約是4千克。

點評:在日常生活中,引導學生操作前估計、操作中調整、操作后對比和反思,在反復調整放入過程中建立概念。經常這樣的強化,學生就會用數學的眼光來看待身邊的事物。

【片段三】

師:請看這個橙汁瓶里的水是1千克,你能估計我們喝的純凈水一大桶有多重嗎?

生:4千克,10千克,6千克,20千克,100千克,50千克……(瞎估計)

師:答案太多了,有的同學開始瞎猜了,有的同學不知所措。我們把1千克的水倒入臉盆,看有多深?你能估計一臉盆水有多重嗎?

生:4千克,6千克,8千克……

師:我們請估計6千克的同學說說你是怎么估計的?

生:1千克的水就那么深,臉盆大約有6個那么深,估計大約是6千克。

師:老師告訴你們,這位同學很會學習數學,用這種方法估計得很準確。如果現在請你估計這桶純凈水有多重?

生:10千克,20千克,15千克,18千克……(估計得比較在譜)

師:請估計18千克的學生說估計的方法。

生:一臉盆水大約是6千克,這桶純凈水大概有3個這么多,估計是18千克。

師:我們為什么這次就這么容易估計了,因為我們1千克水和一桶水相差太大了,以1千克水做標準的時候難估計,如果把這個標準換成1臉盆水,就好估計多了。所以我們再估計的時候可要找對標準哦!

師:你能估計我的體重嗎?

生:無從下手。

師:提示,你知道你自己的體重嗎?

生:知道。

師:請同學們與自己最好的朋友抱一抱,你可以抱起他來嗎?感覺怎樣?

生:相互抱抱。

生1:我可以抱起來我最好的朋友,他很輕。

生2:我抱不動他,他太重了。

……

師:請個抱得最認真的同學上來,抱一抱老師,抱完后,請你估計老師大約有多重?

生:差點抱起老師。估計老師大概50千克,因為我的同桌有25千克,抱起來不太重。抱老師用了很大的勁,差點抱起來,我估計有50千克。

師:你今天學得很認真!同學們,我們在估計的時候還可以像他這樣拎、抱、掂。

你可以估計了嗎?并說說你是怎么估計的?

生1:我是25千克,老師的體重大概是我的兩倍,約是50千克。

生2:我是50千克,老師大概和我差不多,也是50千克。

生3:我是38千克,老師比我重一些,大概是50千克。

師:同學們,用自己的體重作標準,估計得很準確。

點評:用數學的思維來學習千克的知識,在不斷的對比、反思、辨析中盡可能使學生頭腦中存在的概念表象由模糊狀態進入到清晰化狀態。在用1千克作標準來估計物體的重量有困難的話,我們得改變標準。也就是說,根據不同的事物找準合適的估計標準。這也是本節課需要學生認識的知識點。1千克水的概念和18千克水的概念相差太大,在學生的腦海里很難形成這種聯系,中間用一臉盆水作為跳板,以一臉盆水為標準來估計一桶水的話,就簡單多了。用這種方法,通過以自己的體重作為標準估計老師的體重,也就容易估計了,以此來鼓勵學生主動選擇自己熟悉的物體作參照物估計身邊物體的重量。在填合適的單位中,如,一頭豬100(千克),一筐水果50(千克),一頭牛400(千克)這樣的題目就迎刃而解了。

大概念和大概念教學范文第5篇

一、理解、掌握內涵和外延,明晰概念的本質特征

概念的內涵是指概念所反映的對象的本質屬性,它是這類事物與其他事物區別開來的標志。小學生理解和掌握概念往往把非本質的特征當作本質的特征,如:“只有水平放置的平行四邊形才叫平行四邊形”,如果斜著放,有的學生就辨認不出來。因此,教學時要注重變式教學,讓學生從各個側面來掌握概念的內涵。

概念的外延是具有概念所反映的本質屬性的一切事物。由于概念的外延的增加或縮小都可能引起概念的變化,產生新的概念。一般地說,在一個概念的前面冠以一個詞或詞素來修飾,就可以使原來概念的內涵得到加深,從而形成一個新的概念。例如:“約數”這個概念,“添上幾個數公有的”這一特性,就引出“公約數”的概念,如果再添上“其中最大的一個”的限制,又可以引出“最大公約數”的概念。但無論是“約數”還是“公約數”或是“最大公約數”都是指某個(或幾個)數的約數,約數的本質屬性沒有改變(只有增加)。因此,只要弄清這些概念的外延,就可以避免造成混淆。又如:“質數”與“互質數”在字眼上只相差一個“互”字,但他們的定義是完全不同的,一個數只有1和它本身兩個約數,這樣的數叫做質數(也叫做素數);公約數只有1的兩個數,叫做互質數。有的學生只從概念本身的文字看,以為“互質數”是“質數”前面添了一個“互”字(其實是“數”的前面添上兩個字)。所以,片面地理解為互質的兩個數應該都是質數,把互質數與質數混淆起來,就是不恰當地縮小了互質數的外延。因此,只要認清“質數”的外延:一個數只有“1”和本身兩個約數;“互質數”的外延:幾個數,只有公約數1。這樣就可以明確了這兩個概念,消除了混淆。

在小學數學教材中有許多概念的外延其中一部分是互相重合的,如果在教學時不注意各個概念的外延,就很容易造成混淆。如:教學的時候,根據一個數能否被2整除來判斷是奇數還是偶數的;根據一個數的約數的個數來判斷是質數和合數的。偶數和合數,奇數和質數,均屬于交叉關系的概念,即它們的外延有一部分是重合的,但是由于絕大部分的偶數都是合數,絕大部分的質數都是奇數。這樣學生就很容易將這兩對不同的概念混淆起來,教學中教師要讓學生通過分析、比較、綜合、抽象、概括等方法,加深對事物本質和規律的理解。例如,在《倍數與因數的復習》教學中,可以設計如下練習:你們想知道老師家的電話號碼嗎?(生:想。)不過我給每個數字都設置了密碼,請大家來破譯。

出示電話號碼的密碼為:ABCDEFGH.

(2)A:是偶數也是質數。

(4)B:最小的合數。

(8)C:最小質數的4倍。

(5)D:5和10的最大公因數。

(9)E:是10以內的奇數也是合數。

(5)F:5的最大因數。

(8)G:2和8的最小公倍數。

(1)H:既不是質數也不是合數。

讓學生自由破解,最后得出結果:出示電話號碼為24859581。這個練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樣通過變換敘述的語言、不同的角度、對有聯系的概念進行對比等方法,幫助學生準確地掌握概念的內涵與外延,深化概念的本質屬性。

概念的分類是明確概念的外延的邏輯方法,即根據外延不同把同屬概念分成不同的種類。概念分類的規則:(1)所分的各個數必須互不相容。(2)所分的各類和必須等于原來的屬。(3)必須按照同一個標準分類。例如:分類三角形時,如果沒有按照同一個標準來分,就可能出現把三角形分為銳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鈍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和等邊三角形五種的錯誤。這就違反了概念分類的規則。

二、充分利用韋恩圖,明了概念的從屬關系

在小學數學教材中,有許多屬于從屬關系的概念,大概念反映的是共性,小概念反映的是個性。可是,有相當部分的學生只看到緊密聯系的共同點,把本是從屬關系的兩個概念所反映的對象,看作是完全重合的,就把這樣的兩個概念完全等同起來。為使學生減少甚至完全杜絕這方面的概念混淆,在教學時可以用韋恩圖表示出兩個概念內涵的從屬關系,講清楚大概念的內涵和小概念內涵的從屬關系。例如:正方形本是特殊的長方形,長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邊形。如果在教學時沒有講清楚它們各個圖形的內涵以及緊密的聯系就很容易產生這是三種毫無聯系的圖形的認識。甚至影響到今后長方體與正方體概念的學習。所以在教學正方形、長方形、平行四邊形時,可以采用下面韋恩圖進行說明(見圖1),這樣學生就很清楚地看出:正方形是特殊的長方形,長方形又是特殊的平行四邊形。又如:在教學“整除”時,除了用具體的事例進行對比,說明“整除”與“除盡”的不同外,還可以用下面的韋恩圖進行補充說明緊密的聯系與從屬關系(見圖2)。這樣學生就很容易看出:“整除”僅是“除盡”的一種特例,它們之間是從屬關系。再如:非0的自然數,可分為奇數和偶數,可用韋恩圖表示(見圖3);又可分為質數、合數和1,又可用韋恩圖表示(見圖4);把韋恩圖(圖3)和韋恩圖(圖4)進行合并,產生新的韋恩圖(見圖5)。這樣學生就能很直觀看出:2是偶數也是質數但不是合數,1是奇數但不是合數也不是質數。就不會把“偶數”都當作“合數”,把“奇數”都當作“質數”。

三、建構數學問題串,實現概念的系統化和結構化

主站蜘蛛池模板: 辽宁省| 克什克腾旗| 云霄县| 东阿县| 怀集县| 武汉市| 塔城市| 恭城| 富平县| 丰宁| 浦东新区| 米泉市| 峨山| 怀宁县| 时尚| 庄河市| 富裕县| 建阳市| 永城市| 安溪县| 宜兰县| 遵义市| 宁阳县| 太仓市| 额济纳旗| 大田县| 新闻| 伊吾县| 阜阳市| 德庆县| 延长县| 天津市| 唐海县| 依兰县| 历史| 盘锦市| 塘沽区| 宜丰县| 布尔津县| 济南市| 裕民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