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色av,短篇公交车高h肉辣全集目录,一个人在线观看免费的视频完整版,最近日本mv字幕免费观看视频

首頁 > 文章中心 > 紡織品的功能性

紡織品的功能性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紡織品的功能性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紡織品的功能性范文第1篇

關鍵詞:家用紡織品;抗菌;吸濕排汗;功能性整理

中圖分類號:TS195.6 文獻標志碼:A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功能性家紡產品日益受到人們青睞。根據美國棉花公司在2012年針對中國家用紡織品消費市場進行的一項調研,78%的消費者稱他們在購買家紡用品時會重點考量產品是否具有功能性。而根據筆者之前在上海市具有代表性的市場所做的調研,有85%的消費者認為家用紡織品(主要是床品)的吸濕透氣性能非常必要,認為抗菌性能非常必要的則達到84.2%。鑒于此,本文以此兩項功能為重點,介紹國內外相關整理技術的新進展。

1.抗菌整理劑

1.1無機抗菌劑

1.1.1金屬及金屬鹽

無機抗菌劑主要包括載體與抗菌成分,其中載體為氟石、硅膠等多孔材料,抗菌成分為金屬離子(Hg、Ag、Cu、Zn等以及它們的化合物)。目前最常用的是銀系抗菌劑。

Agion公司開發了具有吸附除臭功能的Ag基系列的抗菌防臭整理劑及其工藝,可應用于床單、地毯等的除臭,成本低且工藝簡單。有研究者采用納米級銀微粒直接處理紡織品,獲得了抗菌率超過98%的抗菌紡織品,但耐洗性較差,且顏色也發生了很明顯的變化。

但銀離子化學性質較活潑,對光和熱較敏感,特別是經紫外線長時間照射后會還原為黑色的單質銀,影響織物外觀,國外使用銀絡合離子替代銀離子,或者使用變色抑制劑來解決這一問題。

1.1.2TiO2光催化抗菌劑

光催化抗菌劑能夠同時殺滅細菌及其殘骸,并能分解細菌所分泌的毒素,其中研究最多的是銳鈦型納米TiO2,但其對光的利用率不高,而且對織物有一定損傷,限制了其應用。一些研究者通過摻雜其他離子(如N、C)的方式,拓寬光使用范圍,提高抗菌性能,但應用在織物上的研究不多。目前,一些研究者將銀以納米TiO2為載體制成納米級復合粉體,并通過一定方法處理到纖維上,使纖維獲得銀離子溶出抗菌和TiO2光催化抗菌的雙重殺菌功能,且兩種抗菌作用相互促進,使得抗菌效果遠優于含量相同的單一抗菌劑,可廣泛用于床單、地毯等產品。

1.2有機抗菌劑

目前,有機抗菌劑多采用雙胍類、有機硅季銨鹽類、胍類、鹵化物和酚類等溶出型有機抗菌劑,其抗菌性能好、殺菌速度快,但使用壽命短、易分解、耐熱性差,長期使用易產生耐藥性菌種,大大影響了抗菌效果。

季銨鹽化合物是最常用的抗菌劑,但由于其與纖維的結合力差,常與反應性樹脂并用,以提高其耐久性。胍類抗菌劑為聚陽離子化合物,能被纖維吸附于表面,但此類研究不多。目前已工業化生產的PHMB(聚六甲撐基雙胍)具有廣譜抗菌作用,其陽荷性可以通過酸堿中和反應使其牢固地與纖維素相結合,并成功地運用于棉、羊毛及混紡織物。日本東麗公司生產的MAKSPEC就是用后整理的方式將雙胍組分深入擴散到纖維內部而制得的服裝面料及家紡產品,其具有優越的抗菌性能和耐久性,可經得起醫院等特殊洗滌條件的洗滌。

此外,Sanitized TH 27-24是活性成分基于吡啶硫酮鋅[雙(2-吡啶)-N-氧化鋅]的一種高耐洗性抗菌織物整理劑,專用于紡織品領域;還有Sanitized T99-19,是一種含硅的四烷基胺乙二醇化合物,它以化學鍵和纖維結合,所以有極其優異的耐水洗性,可完全生物降解,且具有持久的衛生清爽和優異的舒適性,可用于直接與皮膚接觸的各種織物。

1.3天然抗菌劑

天然抗菌劑中應用較為廣泛的為殼聚糖。目前,可通過化學改性(如酰化、磺化、烷基化、酯化、醚化、羧烷基化、季銨化、席夫堿化等)制造出殼聚糖的衍生物,增強殼聚糖的水溶性和抗菌活性,且分子質量越高,抗菌性越強。但其局限性在于通過引入陽離子等方法增加其抑菌性,但陽離子本身帶有的毒性使得產品又與環保要求不符。也有人制備了氨基胍化的殼聚糖,并用于整理純棉織物,其制備方法簡單,反應條件溫和,但經整理后的棉織物斷裂強力略有下降,手感也稍變差。

此外,日本研究者將茶多酚混入腈綸中,應用于抗菌地毯的制作;還有人制成了基于海藻酸鈉與纖維素共混的復合改性粘膠纖維,具有一定的保健功能,并用其開發了一系列高檔服飾產品和床上用品;還有研究者提取了蛇床子的藥效成分,并處理在棉織物上,抗菌效果較好,但由于本身的褐素,整理后織物白度明顯下降。

1.4微膠囊技術

近年來,微膠囊技術在紡織品后整理中得到廣泛應用。利用微膠囊技術把一些耐久性差、廣譜性不夠的抗菌劑或抗菌性物質包覆起來制成微膠囊抗菌劑,用后整理技術把微膠囊處理到織物上,織物在使用過程中,被包覆的抗菌劑緩慢釋放出來,以提高抗菌耐洗性和持久性。國內有人以阿拉伯膠、殼聚糖為壁材,納米銀材料為芯材,采用復合凝聚法制備出抗菌微膠囊,并采用噴霧法對織物進行抗菌整理,處理后的織物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和大腸桿菌的抑菌率都在98%左右,且耐洗性極好,非常適合用在家紡產品上。日本研究者將艾蒿提取物吸附于多空微膠囊狀無機物中,再處理到織物上,制成的睡衣褲甚至可供皮炎患者使用。雖然如此,但由于成本太高、制備工藝繁瑣以及國內起步較晚等原因,微膠囊技術的發展受到一定限制。

2.吸濕排汗后整理

人體在夜間睡眠中會排出大量水汽,如果所用床品沒有吸濕排汗的功能,不僅會造成人體不適,時間一長還會滋生大量細菌,對人體健康造成影響。

2.1吸濕排汗整理劑

吸濕排汗整理劑HMW8871是有機硅三元共聚物含有環氧基團和聚醚基團。而聚醚基團為親水基團,能提高滌綸織物的親水性。有研究表明HMW8871整理劑影響織物吸濕透氣性的最大因素是整理劑用量,其次是烘焙溫度,焙烘時間影響極小。隨著整理劑HMW8871用量的增加,滌棉織物的吸濕排汗性能提高。

HF-1親水整理劑是由蘭州理工大學與雅戈爾公司聯合開發的非離子水溶性聚酯樹脂親水整理劑,對滌綸織物具有良好的親水整理效果,能顯著改善織物的吸濕排汗性能,而且整理效果的耐洗滌性能較好。經HF-1整理后的滌綸長絲織物散發著淡淡的清香,并且手感比未整理前柔軟舒適。另外,HF-1親水整理劑水溶性很好,在水溶液中不聚集、不沉淀,而且耐硬水,使用非常方便。因此選用較低的整理溫度和較短的整理時間以及較低的整理劑濃度對織物進行整理,用量較省,大大節約了能源,節約了成本。用以上整理劑處理的織物可作為內衣、運動服、床單及被套等的面料。

2.2吸濕排汗柔軟整理劑

國內有研究者使用陰離子型吸濕排汗柔軟整理劑XY-WST對滌/粘、純粘膠、滌/棉織物進行處理,分別采用垂直芯吸法和透濕杯法對不同整理工藝條件下織物的濕傳遞性進行測試。結果表明吸濕透氣整理劑用量以10-15mL為宜,對織物的濕傳遞性能的改善最為明顯。織物經過吸濕排汗整理后,其芯吸高度及透濕量的變化隨著整理劑用量的增加而增加,但整理劑的使用量不宜過多,否則會在織物表面形成膜,厚度相應增加,阻礙液體在織物中的傳遞。這種整理劑非常適合處理內衣、床單及被套等紡織品。

紡織品的功能性范文第2篇

關鍵詞:創新能力;品質績效;績效考核;供應商精簡

中圖分類號:F4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69X(2010)01-0008-04

1 引 言

制造性企業均有各自的供應商隊伍,就大型企業而言,一般均有一二十年甚至更長時間的發展歷程,其供應商隊伍變得越來越龐大。盡管日常也有一些要求來管理這些供應商,但是采購部門在選擇下訂單給哪家現有供應商時,一籌莫展,好像下給誰都可以,同時下給誰又都感覺有缺陷,不合理,只好看誰的價格低就下訂單給誰,或干脆輪流坐莊來下單,導致供應商激勵與良性競爭機制無從談起,偷工減料或無序化低價外包作業,成了舊有供應商爭奪訂單的第一選擇;另一方面,開發單位還在持續開發新的產品,還想于其BOM(Bill of Material)中添加績效未知的新供應商,而新供應商一旦在設計階段未加資格考核就輕易進入新產品的BOM中,后來再想調換綜合績效更佳的廠商,驗證與核準的流程將會漫長而復雜。新供應商的選擇變得越來越主觀化和人情世故化,有時甚至是不擇手段。其結果是:已有供應商素質日益下降,不合供應商資格績效條件的新供應商爭先恐后涌入,企業的供應商隊伍滾雪球似的無序化膨脹,即使采取某種臨時措施強行精簡,也會很快再膨脹,無法執行系統化的供應商管理。可見,企業研究制定一套有效的供應商精簡和防止再膨脹的方法,并在此基礎上對其實施持續的跟蹤管理,勢在必行。

2 以創新能力和品質績效評價考核供應商

一個企業要生存和發展,必須要有一支高效優秀的供應商隊伍為后盾,雙方的關系應是基于互利共贏的伙伴關系而非簡單的買方與賣方的關系[1~3],且這種伙伴關系是基于可度量的優良績效基礎之上的。如果企業建立了這樣一套有效的績效考核評價系統,就能很方便地對公司整個供應商隊伍的績效進行持續的評比和績效排名,該排名應遵循公正、公開、公平的原則,它為執行供應商精簡、構建高績效的供應商伙伴團隊提供了坐標。可見,如何建立適合企業自身實際需要的供應商績效考核評價系統是問題的關鍵。

企業供應商規模各異,各有千秋,縱觀世界500強,他們均有一個共同的特質:以創新+高品質為基石并貫徹于公司經營的始終。可以說,供應商的創新能力評價和品質績效評價是供應商績效管理的核心。目前,各企業有著各式各樣的供應商績效考核模式,但基本上還主要停留在來料檢驗結果和價格高低的環節上的考評,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建立以創新能力IC(Innovation Capability)評價和品質績效QP(Quality Performance)評價為核心的供應商績效SP(Supplier Performance)考核評價模式,就能夠有效偵測到供應商的內在特質,從而決定是否能為我所用。同時,持續對已有供應商績效變化進行監控,并作為動態精簡的依據,可有效避免供應商隊伍膨脹或再膨脹。

3 建立供應商績效考核系統

企業技術創新是企業的核心競爭力[4],創新是科學發展觀的核心內容之一。沒有創新,就沒有未來。供應商若沒有創新能力的話,明天的路就必然越來越窄,企業不應該選擇這樣的供應商作為自己的伙伴供應商;品質是工作品質、產品品質和服務品質的總稱,供應商品質績效QP也就包含交貨實物品質Qg(Quality of goods)和服務品質Qs(Quality of service)及價格優劣性Qp(Quality of price performance)。供應商的績效應是其創新能力評價和品質及價格績效評價結果經加權后的綜合。即:供應商績效SP=IC×pi + QP×pq(其中pi, pq為權重)。完成考核后,要對考核的結果進行評定,供應商績效評定的規則定義如下:

合格供應商:85~100%;有條件合格供應商:60~84.9;不合格供應商:

3.1 創新能力的評價

許多企業認為:創新與否是供應商自身的事,供應商只要能交出合格產品就行,其它與本企業無關,這是短視的觀念。供應商沒有創新能力,就沒有發展后勁,其命運只能是一步步走向衰竭。高度關注供應商的內部創新能力,對于保證企業自身長遠發展息息相關。著眼于供應商創新能力評價的客觀性、可量化性、可追溯性、可比較性的考量,并結合供應商經營運作過程的實際,可每季度按表1對供應商創新能力進行一次評價。

3.2 品質績效評價

如果說創新能力決定了供應商的未來,也決定了其是否有技術能力成為企業的長期伙伴供應商。那么,品質績效則是企業現有供應商合格資格能否得以維持的前提條件。SQE(Supplier Quality Engineer)人員每月對供應商產品品質和品質改善狀況進行Qg績效評價,采購人員則每月對其交付及時性、售后服務績效和價格績效進行Qs和Qp評價,并按照其重要程度予以權重處理,得到供應商月度QP: QP=Qg×g + Qs×s + Qt×t(其中,g,s,t為權重);依據每月QP實績可求得每季度供應商的平均品質績效SP=IC×pi + Σ(QPi)×pq/3。

3.2.1 供應商產品品質與品質改善評價(Qg)

SQE人員針對進料品質Qi(Quality of incoming material),客戶對材料品質抱怨Cc(Customer complaint)和品質管理Qm(Quality management)三方面的績效分別按q1/q2/q3予以加權處理,得到供應商實物品質和管制績效評價結果,評價要素如圖1,計算公式:Qg=Qi×q1 + Cc×q2 + Qm×q3 (其中,q1,q2,q3為權重)

3.2.2 交付及售后服務品質評價(Qs)

由采購人員針對準時交付率Od(On-time delivery),交付彈性處理Df(Delivery frexibility)和售后服務As(After sales)績效,按照d1/d2/d3的權重進行評價,評價要素如圖2,計算公式:Qs=Od×d1 + Df×d2 + Cq×d3 (其中,d1,d2,d3為權重)

圖2 供應商交付績效評價要素構成

3.2.3 價格績效評價(Qp)

由采購人員針對供應商的價格競爭性Pc(Price competitiveness)、降價率Pr(Price reduction)、付款條件Pt(Payment term)和主動降價性Pp(Proactive price reduction),依據p1/p2/p3/p4的權重進行評價。評價要素如圖3,計算公式:Qp=Pc×p1 + Pr×p2 + Pt×p3 + Pp×p4 (其中,p1,p2,p3,p4為權重)

4 考核的供應商的流程、步驟與方法

依據上述供應商季度績效,企業就可以很客觀公正地對其供應商隊伍進行評比,優勝劣汰,實現供應商精簡。具體步驟按圖4流程展開執行。具體流程闡述如下:

4.1 按物料類別對應分類列管現有供應商

首先將企業的主要物料按制造/工藝差異分為幾個大類如:PCB、五金、塑膠、連接器等,依據物料類別將供應商對應分類列管,后續周期考核、評比與精簡均在各類別內對供應商展開。

4.2 對現有供應商資格歸為六類列管

第1類:依據供應商與企業的合作現況與交付實績,將在兩年左右時間內無業務往來的供應商定義為冬眠供應商;

第2類:將在過去相互互動業務過程中,經審核不能達到企業要求的供應商定義為不合格供應商;

第3類:重新審查合格供應商資料,甄別出因歷史原因造成的資料錯誤的供應商定義為廢棄供應商;

第4類:客戶核準并指定的供應商定義為客戶指定供應商,此類供應商企業僅進行正常的周期績效考核和來料品質管制,并將結果反饋客戶,其合格供應商資格的維持或取消由客戶裁定;

第5類:供應商與企業的合作現況與交付實績一直處于比較平穩優良狀態的供應商,暫定義為合格供應商,并納入后續周期SP考核進一步考察;

第6類:對于當初以有條件合格或在后續互動合作中,實際績效狀況表現較差的供應商,暫繼續列為有條件合格供應商,并納入后續周期SP考核。

4.3 首輪立即式精簡

對上述第1~3類因歷史原因沉淀下來的長久已無交易或績效差的各類別供應商,在對應類別內給予立即精簡(屬于單一供應商暫不能立即精簡的,列入特別管制如每次來料執行100%篩選后入庫等。同時,繼續執行后續SP考核,且啟動替代供應商選擇流程)。

4.4 對剩余的供應商考核

對第4~6類供應商進行首輪創新能力和品質SP考核。對于考核不合格的第4類客戶指定供應商,通報客戶處置;對于考核不合格的第5~6類供應商,要求供應商限期改善。

4.5 周期SP績效考核

首輪績效考核合格的供應商,納入后續每月持續的周期品質績效考核并推動持續改善。

4.6 限期對策改善

對首輪或周期績效考核不合格的供應商,企業必須要求其提交改善對策,要求限期改善,并對對策的有效性執行驗證確認。對于改善有效的供應商,繼續納入后續周期績效考核,監控其績效。對改善無效的客戶指定供應商,同樣需要反饋給客戶處置。

4.7 動態性供應商精簡

針對限期改善無效的供應商或無意愿執行改善的供應商,發現一個,及時精簡一個。

4.8 維持適度規模的合格供應商隊伍

經過持續動態供應商的精簡,必要時再尋找新供應商,來滿足不斷變化的市場/客戶需求,并推動合格供應商間的良性競爭,企業的合格供應商隊伍將維持在適度規模。

5 應用案例

US公司是一家具有30年歷史的大型全球化的電子設計與制造服務企業,與一系列全球大公司有著近三十年的長期穩固的合作關系,但其在冊合格供應商數目也高達5100家之多。按以上步驟,將US公司物料分成9大類,將提供每類物料的供應商分成1~6六個小類,其中1~3類占40%,5~6類僅占23%,第4類也高達37%(1887家),我們將其中的1~3類執行首輪立即性精簡,US公司供應商隊伍立即就被精簡了40%(2039家)。我們再對其中的5~6(1173家)供應商執行首輪創新能力和品質績效評估,發現第5~6類供應商中約有20%(236家)評價得分低于60,屬于不合格供應商。SQE發出改善對策要求書,要求供應商限期改善。SQE持續對供應商的改善跟進確認。經確認,這些供應商中還是有約35%(83家)不能達到有條件合格供應商資格標準,US公司按規則執行首次動態供應商精簡,再次精簡83家供應商,共成功地精簡了42%共計2122家不合格供應商。以上精簡均基于統一的量化標準,體現了客觀公正性。US公司正按計劃持續進行周期供應商SP績效考核和動態精簡,并必要時增補新合格供應商。可以預見,US公司的供應商隊伍將能持續維持在高效和適度的規模上。

6 結論

案例證明:基于創新能力評價和品質績效評價為核心的供應商績效考核系統,是企業執行供應商精簡并防止再膨脹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參考文獻:

[1] 馬士華,林勇,林志祥.供應鏈管理[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0.

[2] 詹姆斯L,博薩特.王劍譯.供應商管理手冊[M].北京:中國城市出版社,2004.

[3] 王成,劉慧,趙媛媛.供應商管理業務精要[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0.

[4] 馬衛國,王歡.淺議技術創新與企業核心競爭力[EB/OL].公文易文秘資源網/2009-10-08.

Research of Suppliers Retrenchment Method for Large CompaniesBase on the Core

Performance Rating of Innovation & Quality from Suppliers Performance Review

Jin Xing,Balance Zhou

(Department of Electronic Information & Mechanics,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Wuhan 430074,China)

紡織品的功能性范文第3篇

關鍵詞:針織內衣;檢測;功能性;遠紅外;智能調溫

中圖分類號:TS187+.4 文獻標志碼:A

1 針織內衣的發展趨勢

針織內衣是指用針織面料做成的、與人體表面皮膚直接接觸的針織服裝,包括緊身胸衣、乳罩、掐腰、連胸緊身衣、背心式襯裙、短腰等許多種類。由于其手感柔軟、富有彈性,且穿著適體,長久以來深受人們的喜愛,因此針織內衣又有“人體第二肌膚之稱”。

進入21世紀,針織工藝設備和染整后處理技術得到了很大的進步,新型材料的應用也更加多樣化,因此,很多具有特種功能的針織內衣應運而生,如抗菌內衣、保暖內衣、遠紅外內衣等。如在2013中國功能性紡織品技術創新與應用研討會上,國內首款自潔內衣――康綸航天內衣首次亮相。這款內衣宣稱自潔、抗菌、防臭、吸濕排汗等功效,可有效抑制MRSA、NDM-1、H1N1三大病菌。

目前市場上銷售的功能性針織內衣可謂五花八門,包括整形美體、保暖調溫、抗菌保健等等,各公司對功能性內衣的研究也在如火如荼的進行。有的塑身針織內衣還增加了養生保健功能的宣傳,宣稱可以加速血液循環、增強免疫或保護脊椎、防止腰酸背痛。有的塑身針織內衣甚至打起了“磁療”的招牌,宣稱能疏通經絡、消炎止痛、活血化瘀、加速微循環、提高免疫能力。但是這些功能性針織內衣的效果是否真的如商家所宣揚的那樣呢?這就需要有專業的檢測技術手段來進行檢驗。

2 針織內衣常規的檢測項目介紹

針織內衣常規的檢測項目一般有纖維成分和含量、染色牢度、洗滌性能、物理性能、外觀質量和安全性能等,具體檢測方法和執行標準見表1。

3 針織內衣功能性檢測技術介紹

3.1保暖功能性檢測

目前,市場上銷售最多的功能性針織內衣是保暖內衣。關于針織保暖內衣的檢測,主要依據FZ/T 73016―2000《針織保暖內衣(絮片類)》和FZ/T 73022―2004《針織保暖內衣》標準。前者對絮片類保暖內衣的保溫率、透氣率和透濕量等指標做出了規定,而后者規定了針織保暖內衣的保溫率。國外對于針織內衣保暖性的檢測標準有ISO11092:1993、ASTM F1868―09等標準。

吸濕發熱針織內衣是市場上新出現的一種保暖針織內衣。吸濕發熱針織內衣的發熱原理是利用纖維的高吸濕性將水分子吸收到纖維表面,將水分子的動能轉化為熱能釋放出來,從而起到主動發熱的作用。目前的主要處理方法是對纖維進行高親水化處理,包括引入親水性基團、增加纖維的裂縫或微孔而增加纖維的比表面積、在纖維內部添加或在纖維表面涂覆吸濕發熱材料顆粒等。我國于2010年制訂了FZ/T 73036《吸濕發熱針織內衣》標準,對吸濕發熱針織內衣的最高升溫值和30min內平均升溫值做出了明確規定。但是,該標準的不足之處是沒有考核吸濕發熱性能的耐久性。若產品本身是通過后整理方法獲得吸濕發熱性能,那么其耐久性的考核也是不可缺少的。

3.2抗菌功能性檢測

一般而言,紡織品的抗菌功能可以通過兩種途徑獲得,一種是先制得抗菌纖維,然后再制得各種抗菌織物;另外一種方法是通過后處理的手段使紡織品獲得抗菌效果。天然的竹原纖維確實有抗菌效果,但是也要含量較多才會有效。市面上的紡織品所采用的大部分是竹漿纖維,基本沒有抗菌效果。

紡織品的抗菌功能測試目前已發展的較為成熟,分為定量和定性測試方法。主要有ISO 20645《紡織織物抗菌活性的測定瓊脂平皿擴散試驗》、ISO/DIS 20743《紡織品抗菌整理產品抗菌活性的測定》、AATCC Test Method 100(菌數測定法)、AATCC Test Method 90(暈圈法)、AATCC Test Method 124(平行劃線法)、JIS Z 2911(抗微生物性實驗法)、JIS L 1902(紡織品抗菌活性劑效果測試)、GB/T 20944《紡織品抗菌性能的評價》(包括瓊脂平皿擴散法、吸收法和振蕩法)等。

抗菌針織內衣產品可以根據需要,選擇一種或幾種方法進行抗菌功能測試。我國行業標準FZ/T 73023―2006《抗菌針織品》規定了4種測試方法,即奎因法、吸收法、振蕩法和暈圈法,是參照上述國外標準并作出了適當的改進。其中暈圈法可用于判定測定織物是否為溶出型抗菌織物。另外,CAS 115―2005《保健功能紡織品》也規定了紡織品抗菌性能的測試方法。

3.3生理舒適性檢測

針織內衣的舒適性包括客觀舒適性和主觀舒適性。由于主觀舒適性的評價因人而異,目前還沒有統一的評價方法。客觀舒適性主要是指熱濕舒適性,一般是用針織內衣的熱阻、濕阻和透氣率來衡量。

關于針織內衣的熱阻、濕阻和透氣率的測試,我國和歐美目前都有相應的標準。如GB/T 11048《紡織品生理舒適性穩態條件下熱阻和濕阻的測定》、GB/T 5453《紡織品織物透氣性的測定》、ISO 9237、ASTM D737、BS 7209、ASTM E96/E96M、ISO 11092、ASTM F1868等。上述標準的測試對象都是指向面料,不能精確反映針織內衣穿著在人體上時整衣的生理舒適性能。

GB/T 18398―2001《服裝熱阻測試方法暖體假人法》測定針織內衣的熱阻是將針織內衣穿著在假人上,通過假人皮膚上的溫度傳感器進行測量,而且假人能夠維持靜止站立和動態步行兩種姿勢,步速為30~60步/min。暖體假人符合人體解剖生理特點,能模擬人體表面溫度分布,可進行與人體有關的熱學研究,也是進行針織內衣隔熱值試驗研究的理想測試設備,它可以接受任何試驗條件,由于沒有生理、心理因素的影響,試驗結果穩定,誤差較小,測量精確合理。這種假人的缺點是不能模擬人體出汗條件下針織內衣的熱阻。

3.4智能調溫功能性檢測

智能調溫功能一般是通過使用相變調溫材料來實現的。自然界的物質以氣、固、液等3個狀態存在,在一定條件下,物質在這3個狀態之間的轉變稱為相變。在這一過程中,存在吸熱或放熱的現象。相變材料就是一種利用相變潛熱來儲能和放能的化學材料,是智能調溫紡織品的重要組成部分。將相變材料加入到紡織纖維中一般有浸漬法、復合法紡絲法和微膠囊法等3種方法。

關于相變調溫針織內衣的溫度調節性能,目前還沒有統一的測試方法與標準。相變材料的科學研究工作經常用到的方法是熱分析法,包括差熱分析法(DTA)、差示掃描量熱法(DSC)和熱重分析法(TGA)。DSC是針對性的測量方法,用于測量相變材料吸熱和放熱的相轉變點、熔點、結晶點和溫度變化的范圍,并可提供熱轉變中的能量損耗。TGA用于測量微膠囊中相變材料的熱應力。但是這些方法對于實際的檢測工作卻不太適用。因為在實際的檢測工作中,只需要直觀的了解該智能紡織品隨環境溫度變化保持自身溫度穩定的能力。

Youngmi Park等人在研究相轉變材料制成的服裝的性能時,采用了一種新的測試儀器,人體服裝環境模擬器HCE(human clothing environment simulator)。該儀器由以下幾個部分組成:溫度控制單元,出汗熱板(模擬人體皮膚,保持溫度在33℃),兩個環境控制艙(溫度分別為《30~18)±0.5)℃、((10~50)±0.5)℃),相對濕度RH(30%~98%)±2%),數據記錄系統,發汗裝置。該HCE裝置設有3個溫度和濕度感應器,不僅可以測試單個樣品,還可以模擬人體的穿衣習慣,測試穿著兩件或3件服裝時每件服裝的性能。在測試期間,溫度和濕度感應器實時測定溫度Tmi和濕度RHmi,并將數據通過數據記錄系統記入計算機。測試時先將織物置于(35±0.5)℃、(50%±5%)的環境下,10 min后噴灑1.2mL的汗液(模擬人體出汗),再過30min后將織物置于(-10±0.5)℃的環境下30min。以Tmi和RHmi分別對時間作圖,就能清楚的看到服裝在穿著環境變化過程中的性能。

該方法具有直觀、準確的特點,能夠真正模擬服裝在穿著過程中的服用性能,不僅適用于智能調溫針織內衣產品的檢測,也適用于其他保暖服裝和防風服的檢測。

3.5遠紅外功能性檢測

關于遠紅外針織內衣產品的檢測,目前可供選用的有以下3個標準:FZ/T 64010―2000《遠紅外紡織品》、GB/T 18319―2001《紡織品紅外蓄熱保暖性的試驗方法》和CAS 115―2005《保健功能紡織品》。

國際上通用的方法是采用測定法向發射率的方法來測定針織內衣產品的遠紅外功能。FZ/T 64010~HCAS 115也采用測定法向發射率的方法。此外,CAS 115還規定了生物微循環血流量變化率測定法和生物組織微循環灌注改善評價方法。其中,法向發射率測定方法可以衡量遠紅外針織內衣產品的保暖效果,而生物微循環血流量變化率測定法和生物組織微循環灌注改善評價方法可以衡量遠紅外針織內衣產品的保健功能,如促進血液循環等。

法向發射率的測試方法涉及到參照黑體的選擇問題,但是自然界是不存在絕對黑體的,只能選擇近似的黑體,因此不同的測試儀器選擇的參照黑體的近似程度是不同的,這就對實驗結果造成了一定的誤差。生物微循環血流量變化率測定法和生物組織微循環灌注改善評價方法都需要用到小白鼠來進行試驗,不符合當今生態環保的潮流。

Yu Guan和Yi Zhang采用近紅外光譜對遠紅外聚丙烯纖維和聚酯纖維進行定性分析,使用的主要儀器是近紅外分析儀。其方法是首先使用近紅外分析儀分別掃描聚丙烯纖維和聚酯纖維,獲得它們的標準紅外光譜圖,然后采用PLS(部分最小二乘法)方法進行擬合,分別建立聚丙烯纖維和聚酯纖維的定性分析模型。將被測試纖維的紅外光譜圖和已知的標準模型進行比較,判定該纖維是否為遠紅外纖維。

這種模型的回歸系數大干0.96,具有一定的預測穩定性,而且使用方便快速。但是這種模型的建立需要對大量的纖維進行掃描,以保證模型的精度。

3.6磁功能性檢測

磁性纖維是近來流行的一種纖維,宣稱可以疏通經絡、消炎止痛、活血化瘀、加速微循環等。15~50 Gs的磁感應強度是對人體有益的,在這個磁感應強度下,磁力線能穿透的織物厚度是有限的,因此磁性纖維比較適合應用于貼身衣物,如針織內衣。

目前,關于磁性針織內衣的檢測還沒有形成統一的方法和標準,主要是以磁通量大小來衡量產品的磁性強弱。CAS 115在附錄C中規定了磁場強度的測定方法,該方法適用于測定加載永磁體的磁性針織內衣織物表面磁感應強度,采用霍爾探頭感應織物內永磁體在其表面的磁感應強度。附錄D是磁物數量及分布評價表。

但是該標準也存在不完善的地方。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目前的磁性紡織品和早期的具有磁的紡織品已經有了很大差別,早期的具有磁的紡織品是將磁性材料如磁條、磁片或磁塊縫制在紡織品上。而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目前磁性纖維主要是通過共混紡絲、化學物理改性、表面合成、定位合成等方法制得含有磁性材料的纖維,然后對纖維進行充磁使之獲得磁性。所以CAS 115規定的測試方法已經不再適用于當前的磁性針織內衣產品的檢測。

因此,制定評價磁性針織內衣性能的檢測標準就顯得非常緊迫。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考核針織內衣的磁功能:(1)功能性:評估磁性纖維對人體血液流動的影響,判定是否有或者在何種條件下有促進血液循環的作用;(2)安全性:規定合適的磁感應強度。磁感應強度太大對人體有損傷,磁感應強度太小亦不能起到作用;(3)耐久性:評估在保持產品效果的同時產品的耐洗滌次數。

紡織品的功能性范文第4篇

關鍵詞:紡織品;功能整理;創新技術;趨勢

中國分類號:TS195.6 文獻標志碼:A

Development Modes of Functional Finishing Textiles

Abstract: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developing trends of muti-functional finishing technology for apparel fabric and protective textiles, this paper expounded the modes and ideas for developing functional textiles.

Key words: textile fabrics; functional finishing; innovation technology; trend

功能性紡織面料,是指面料除了自身的服用、裝飾等屬性外,通過運用新技術賦予其一種或幾種特殊的性能,如防水透氣、抗菌、消臭、防紫外等。

隨著科技的發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環保、安全、健康的消費理念逐漸深入人心,消費者對紡織品的功能要求有了本質的變化,更加注重面料的舒適性、功能性和保健性。紡織面料的發展趨勢有舒適化、時尚化、環保化、多元化、多功能化。功能紡織品逐漸成為當今紡織品的主要發展趨勢之一,而且單一功能的產品已經不能滿足市場需求,吸濕速干、殺菌抑菌、阻燃、抗靜電、防紫外線、防電磁輻射等多種功能的復合化、細特、超細特化及高仿真系列產品都將會受到消費者的青睞。

紡織面料的競爭將成為新型纖維、高科技加工裝備和環保染化料的競爭,其中,結合新型纖維和高科技加工設備并達到一定環保效果的紡織品功能整理技術成為開發重點。

1 染整加工開發功能紡織品的思路

1.1 紡織面料舒適性整理思路

舒適性是紡織面料尤其是服用紡織品永恒的需求。對服用紡織面料進行舒適性整理,主要從 4 個方面入手:視覺、嗅覺、觸覺和穿覺。視覺方面包括色、光、圖和樣式;嗅覺方面,如芳香整理和除臭整理等;觸覺整理,如柔軟、蓬松整理等;穿覺整理,指的是人體和服裝之間環境的濕熱平衡狀態控制,如吸濕透氣整理、易去污整理、表里異機能整理、舒適保濕機能整理等。

1.1.1 從視覺入手

面料流行趨勢主要是通過色彩和圖案來表達的,它們最能反映消費者的消費心理和文化訴求,滿足消費者的個性化需求。比如牛仔面料的各種懷舊視覺效果,可以通過各種水洗整理工藝實現;朦朧感和奢華感的爛花織物,配合相應的不同原材料和后整理工藝也可以實現多種風格獨特的效果;配合相應的織物組織結構,運用泡沫立體印花、多彩染色、泡沫整理等多種復合工藝,可以實現織物表面的多彩炫色、異質化效果,細膩多樣的紋理。

比如時尚變幻花呢系列采用軋光整理技術,形成明暗相間的花型圖案,隨著光線照射的不同角度,會呈現出變幻莫測的花紋。

1.1.2 從嗅覺入手

人體的汗液、皮膚分泌物、護理品的殘留、微生物的繁殖都會產生的異味,影響紡織品在穿著時的服用性能,這可通過芳香整理、防臭整理來消除異味。

微膠囊芳香整理是將天然芳香精油包覆在微膠囊內,通過特殊后整理工藝把微膠囊牢固、均勻地施加在面料上。目前應用較多的香料是薰衣草、薄荷等,研究者通過多元羧酸交聯法,以聚丙烯酸作為交聯劑將β-CD接枝到棉織物上,β-CD包合香精或藥物,可賦予織物更多功能,如香料的釋放等。

采用天然抗菌消臭植物的提取物整理織物,開發抗菌、消臭環保功能性紡織品有重要意義。比如從綠茶、蘆薈、竹葉、楊梅樹皮和柑橘皮等 5 種植物提取抗菌效果的提取物整理滌綸織物。研究發現綠茶提取物(茶多酚)、蘆薈提取物整理織物具有較好的抗菌效果。

1.1.3 從觸覺入手

手感整理技術可根據面料的自身特性以及未來的用途,進行多種不同的、有針對性的整理設計,如孩童服飾的手感方面強調松軟、絲滑、親膚;職業裝強調更多的是柔彈、有質感;宴會裙裝則強調飄逸、蓬軟;休閑裝側重的是滑糯、有張力感。

液氨整理技術能提高面料的水洗外觀、改善手感、增強面料穩定性、提升色織面料品質。磨毛面料多用于冬季襯衫面料,通過磨毛整理,高支高密色織面料會有類似桃皮絨效果,手感柔滑。

有機硅類柔軟劑在染整后整理加工中將會有很大的發展空間。比如為了獲得持久的回彈性和柔軟的手感,歐美和日本正在競相開發棉超柔軟劑,重點研究改性有機硅類柔軟劑。道康寧攜手東麒紡織科技有限公司推出的天鵝絨整理、超彈手感、水晶手感、干爽手感等一系列產品都是利用了有機硅分子的特性并在其改性的基礎上,根據纖維本身特性和消費者需求,有針對性地將其他化學品復配整理,從而產生不同手感和風格。

1.1.4 從穿覺入手

服裝設計領域提出“人體-衣著-環境”系統理念,即紡織面料介于人體和環境之間,作為平衡身體與環境熱交換的一種“媒介”,既要防護外界環境中的風、霜、雨、雪,又要使人體產生的熱與濕氣、汗水適當地轉移出去,因此面料本身及其對于熱、濕、空氣的傳遞能力是影響穿著舒適性的重要因素;其次,皮膚與衣著之間的狹小空間稱為“衣服內氣候”,其溫度、濕度、氣流變化必須維持在很小的范圍內,在這樣的范圍之內,穿著的舒適性就會體現出來。防水透氣面料一般是通過涂層、復合等特殊技術將防水透氣膜處理到一定密度的織物上。

未來防水透氣織物研究開發的重點是降低成本,開發出更具舒適性和功能性的織物。防水透氣整理已經不再是把化學助劑簡單地涂抹在面料上,而是將添加方法、效果處理與服用者的舒適性相結合,理論和功能上都具有了創新性和實用性。

1.2 防護用紡織品多功能整理思路

防護用紡織品是指能保護穿著者免受各種環境因素造成的傷害的一類紡織品。關于紡織面料安全防護功能整理的研究熱點,近階段主要集中在三防整理、易去污整理、抗菌防霉整理、防輻射整理、阻燃整理、抗靜電整理這幾個方面。

1.2.1 三防整理(拒水、拒油、自清潔)的研究思路

(1)紡織面料表面改性

通過對紡織面料表面改性,使之同時兼具優異的拒水、拒油、易去污等性能,是目前相對成熟、易于產業化的加工方法。拒水拒油劑多以具有高表面活性、高化學穩定性、高熱穩定性、憎水憎油的含氟整理劑為主,比如杜邦的Teflon?面料,具備優異的防水防油性能,殘留物可以輕松擦去或用清潔的棉布吸干。該技術適用于棉、合纖服裝、家用紡織品及戶外運動休閑服裝等。

研究者莊偉等人在無醇溶膠-凝膠體系中,以甲基三甲氧基硅烷為前驅體,氨水為催化劑,十六烷基三甲氧基硅烷為添加劑,在表面活性劑十二烷基苯磺酸鈉作用下,制備了改性納米SiO2水溶膠,并將其成功應用于棉織物的超疏水整理,構筑了無氟耐久性超疏水表面,之后用添加2%正硅酸四乙酯(TEOS)制得改性SiO2水溶膠,整理后棉織物具有耐久的拒水效果,皂洗20次后,棉織物的接觸角和滾動角分別可達141.5°和25.0°,沾水評級75分,工藝簡便,成本低廉,方便應用,可適用于滌綸、棉、錦綸、羊毛等。

(2)紡織面料種植金屬氧化物

通過在紡織面料表面附著TiO2、ZnO等具有光氧化催化能力的光催化劑,這類光催化劑在紫外線或陽光的照射下能釋放出電子,與空氣中的氧氣發生反應,產生具有強氧化能力的氧自由基,能使沾附在紡織面料上的有機污垢氧化降解,最終形成CO2和H2O。

(3)改變紡織面料表面結構

通過仿生學原理改變紡織面料的表面結構,使之形成微乳狀突出表面的“荷葉結構”賦予“荷葉效應”,從而賦予紡織面料優異的拒水拒油效果,是制造具有自清潔效能紡織面料有效途徑。

Xue等研究者使用帶有氨基的APTS修飾SiO2顆粒整理棉織物,再通過GPTMS環氧基功能化的SiO2顆粒進行整理,從而在織物表面形成微納米粗糙表面。疏水整理同時用了硬脂酸和全氟十二烷基三氯硅烷(PFTDS)作為疏水劑。

具有良好生物兼容性的綠色環保型織物整理劑將是未來的主導開發領域。由于低表面能物質是制備超疏水表面的必需原料,而目前主要使用的含氟化合物價格昂貴,很難短時間內生物降解。氟碳拒水整理劑單體全氟辛酸(PFOA)和全氟辛烷磺酰基化合物(PFOS)是潛在的致癌物質,在整理過程中和整理后會釋放有毒氟化物,危害人體和環境。

三防整理的熱點是開發高效無氟防水整理劑及超疏水表面的構建,研究熱點中的焦點是超疏水的持久耐用性以及防油性能的提高。

1.2.2 抗菌防霉整理的研究思路

抗菌防霉整理除應用于紡織面料抗菌處理外,還可用于農業生產中殺滅蟲害、工業中的循環水處理、醫療衛生中的疾病預防、軍事中的傷口抗感染處理以及日常用品中等。一些特殊的抗菌劑,如有機硅季銨和季鏻鹽,用于織物抗菌處理的同時,還能夠賦予織物良好的吸水性、吸汗性、柔軟性、平滑性、回彈性、防靜電性。

(1)常見抗菌劑

長期以來國內外開發抗菌整理功能紡織品一直選用 3種典型的細菌(金黃色葡萄球菌、大腸桿菌和白色念珠菌)進行抗菌試驗。我國已在部分領域的抗菌服裝上,通過檢測這 3 種細菌來確定服裝的抗菌效果,旨在提高和調整我國抗菌紡織品的適用性。

由表 1 可見,已被開發的抗菌整理劑有多種,主要有重金屬離子(Ag+)、光催化性金屬氧化物(TiO2)、聚銨鹽、三氯新(C12H7Cl3O2)、殼聚糖等,這些抗菌劑通過不同的抗菌機理,都具有廣譜抗菌性,但是也分別存在各自的一些缺點,比如Cu2+離子影響織物色澤,有機系列抗菌劑毒性大、耐熱性差、易于遷移并且會使細菌產生耐藥性,甚至可能會損傷纖維。

(2)可再生抗菌劑

鹵胺結構和過酸結構殺菌而失去活性后,可通過簡單的漂白或氧化過程,賦予紡織面料可再生的抗菌性(代表性的抗菌劑和再生機制)。可應用于滌綸、棉、尼龍等纖維制品。

目前市場上大多數采用溶出型載銀無機抗菌劑及非溶出型天然抗菌劑殼聚糖。具有更全面優良性能的新型抗菌劑亟待開發。開發新型可再生植物源抗菌劑將會是未來抗菌劑發展的方向之一。

1.2.3 抗靜電整理研究思路

抗靜電織物作為一類重要的智能材料已引起國內外材料界的廣泛關注,其研究和開發方興未艾,并在服裝、傳感器及產業等方面具有良好的應用前景。

抗靜電整理作用機制主要基于兩方面:(1)表面離子化。整理劑受纖維表面層含水的作用,發生電離,形成導電功能,從而降低靜電的積聚;(2)定向排列。疏水基吸附于織物表面,而親水基卻向外排列成一層吸水層,從而提高導電性,具有抗靜電效果。

納米技術和納米材料的發展為抗靜電產品提供了新的途徑和思路。納米二氧化鈦、納米二氧化硅、納米氧化鋅和納米三氧化二鐵等氧化物,具有抗靜電功能,將其溶膠整理在織物上,可在滌綸纖維表面形成一層連續的導電薄膜,具有散逸電荷的功能,使織物具有良好的抗靜電性能。

國內目前大量使用的主要是聚丙烯酸酯類和聚醚酯類,季媛等人用聚醚酯物PEE和脂肪長鏈類化合物J進行復配生成一種新型的抗靜電整理劑PEEJ。這種整理劑對整理后的抗靜電性能會有所提高,而且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織物的手感和其他服用性能。

殼聚糖具有其他單一抗靜電整理劑(如烷基磷酸酯、季胺鹽型抗靜電劑TM、SN等)所不具有的優異性能,常用于丙綸、滌綸、毛織物的抗靜電整理,是一種天然堿性多糖,無毒、無害、可生物降解、生物相容性好,具有良好的抗菌性,是理想的環保型織物功能整理劑。

1.2.4 防輻射整理研究思路

目前對于防紫外線整理較廣泛的是用紫外線屏蔽劑對織物進行浸軋或涂層,達到防護效果。理想的紫外吸收劑大多具有共軛結構和氫鍵,吸收紫外線后能轉成熱能、熒光和磷光。為提高整理效果的耐久性,通常可采用微膠囊技術,將吸收劑裝入微膠囊中,再進行后整理。

將紫外吸收劑分子結構引入到染料分子結構中,是一種新的提高染料的光牢度和紫外整理的新方法。將二苯甲酮、苯基三嗪、苯并三唑、水楊酸酯等紫外吸收基團引入染料發色體中,便可得抗紫外功能染料。紫外吸收染料由于兼具著色與抗紫外整理雙重功能,可實現染整的同步進行,并且提高染料發色體的光牢度,因此紫外吸收染料的研究也得到了染料化學工作者的廣泛關注。

1.2.5 無鹵、無甲醛阻燃整理研究思路

近年來世界各國都對交通工具(飛機、動車、高鐵、游艇、巴士等)、公共場所室內裝飾、日用家俱用的紡織品的防火、阻燃性能做了嚴格的規定,出臺了各種標準。由于含鹵阻燃劑存在環境問題,無機阻燃劑添加量大,國內多家公司通過產學研合作開發出集碳源、氣源、酸源于一體的新型三位一體膨脹型阻燃劑、無鹵無甲醛的磷-氮系阻燃劑。

含磷阻燃劑和含氮阻燃劑都有可能替代含鹵阻燃劑,但是阻燃效果有待提升。世界各國要求生產和進口的紡織品無毒、無污染,中國作為一個紡織品出口大國,應該朝著低煙、低毒、無鹵、高效新型綠色環保阻燃劑的方向發展。

闞道遠等人以自制P-N系膨脹型阻燃劑為原料,與結晶Ⅱ型聚磷酸銨、水性聚丙烯酸酯復合制成環保的阻燃涂層膠,并用于滌綸織物的阻燃涂層整理,該阻燃涂層膠對滌綸織物具有優良的阻燃效果,集炭源、酸源、氣源于一體的自制阻燃劑具有較好的阻燃作用,且無傳統聚磷酸銨復配體系吸濕或“白霜”等問題,是一種經濟環保的阻燃助劑。

國外有研究者在聚酯聚合過程中或紡絲熔體中加入納米層狀硅酸鹽材料來改性聚酯材料的燃燒性能。國內中科院化學研究所也展開了這方面的研究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聚合物納米復合材料展現出了美好的發展前景。

2.2 功能紡織品開發的技術思路

功能紡織品的開發是紡織品開發的重要部分,在紡織品一般功能的基礎上強化或附加一項或多項特殊功能是功能紡織品開發的具體任務。開發功能紡織品,使紡織品的某項或多項功能被強化或其他某項或多項功能被附加于紡織品中,可以通過不同的技術思路實現。

2.2.1 功能性纖維是功能性紡織品的基礎

纖維是構成紡織品的基礎材料,纖維的性能影響紡織品的功能,纖維的性能也需要通過紡織品的具體形式來表現。功能性纖維按其屬性可分 4 類:物理纖維、化學纖維、物質分離纖維、生物適應纖維等。

直接利用功能纖維,通過紡織產品的紗線、組織結構設計、外觀形狀設計來開發功能紡織品。可以全部使用功能纖維,也可以用功能纖維與其他紡織纖維混紡或交織的方式。采用功能纖維與其他紡織纖維混紡或交織時,要考慮織物的類型、織物的組織結構對紡織品性能的影響等等。

2.2.2 染整加工是功能性紡織品開發的關鍵

前面已述及,常規紡織品通過染整加工進行化學與物理的整理可賦予各種功能,開發功能紡織品。紡織面料功能整理新技術主要體現如下 3 個特征:

(1)單功能到多功能。如從簡單防水、抗皺、阻燃等單功能整理,發展到目前同時具有防水、防油、防皺、易去污等多功能復合整理。

(2)小批量到即時化。傳統意義上的小批量、多品種加工過程向即時化生產、一次準確化生產過程轉變。

(3)傳統技術到高新技術。從簡單的整理技術發展到多重技術復合、高新技術融合,如低溫等離子體處理技術、微波、超聲波在發展加工中的應用等。

國內紡織品消費市場正處于穩步上升期,為了適應微利時代紡織品市場的競爭需要,在產品開發和技術創新過程中,染整企業應該在密切關注市場動態、科技發展趨勢,結合公司具體發展情況,通過“政產學研用”結合進行技術攻關。清潔生產、綠色環保、舒適健康是紡織面料及后整理技術發展的大趨勢。參考文獻

[1] 潘克霖,劉傳勛.全球功能性紡織產品發展趨勢[J],紡織月刊,2001(6):34-43.

[2] 潘煜標.Autofoam 泡沫整理系統[J].印染,2003,29(25):60-62.

[3] 王俊華,王峰,蔡再生.芳香保健微膠囊的研制及其在紡織品中的應用[J].染整技術,2008(1):32-35.

[4] 紀俊玲,陳水林,汪信.薰衣草納米膠囊制備及其在彩棉針織物上的應用[J].上海紡織科技,2006(4):14-16.

[5] 史會彩,吳贊敏,陳丹.基于環糊精包合技術的棉織物芳香整理測試[J].棉紡織技術,2011(12):35-38.

[6] 陳鎖,吳明華,李慧玲.天然植物提取物整理滌綸織物抗菌消臭性能研究[J].印染助劑,2012(11):47-50.

[7] 張慧茹,董繼紅.濕熱舒適功能紡織品[J].合成纖維,2010(3):9-16.

[8] 莊偉,蔡再生,徐壁.硅水溶膠法棉織物無氟超疏水整理研究[J].印染助劑,2011(3):35-38.

紡織品的功能性范文第5篇

關鍵詞:納米技術 紡織印染 應用前景 能源

目前我國已經形成了熱塑性高聚物與無機納米功能顆粒,有效復合及其復合樹脂的高溫、高壓、高剪切細旦化纖維成形和聚丙烯基體中有機分散相的一維納米化形態結構控制關鍵技術,首次實現了功能性、舒適性與可紡性的有效統一。與微米技術相比,功能組分的加入量同比減少最高可達50%,紡絲組件的更換周期從1周延長至4周,大大提高了纖維制成率,降低了設備損耗及生產成本,節省了能源。

一、納米生態染料

1.納米生態染料是一種新型染料,粒徑小于100 nm,色牢度非常好,它符合Oeko-Tex Stan-dard l00的要求,研究人員已對納米生態染料的概念、性質、技術創新以及應用作了專門的論述。染料染色有非常久遠的歷史,染料印染使紡織品五顏六色,光彩照人。但是染料印染仍存在著以下嚴重缺點:染色后的織物有大量浮色,必須水洗,由此產生大量廢水;印染工藝長、設備多,設備投資大;能源消耗高、成本高、利潤低;色牢度低,大部分產品達不到生態紡織品的要求。

2.對于某種功能來說,不同種類、不同尺度和不同晶型的粉體有著各自特有的作用,因此,將不同尺度、不同晶型、不同品種的納米材料有選擇地進行改性、復配,就可以得到具有理想功能的納米粉體。同樣,針對紡織行業的需要,經過有目的的深度加工,即可得到系列化紡織專用的納米粉體。

3.多種功能復合即指將兩種或多種功能復合于一種紡織品的研究與開發,如具有抗紫外線和抗菌功能的纖維,可用來織造泳裝、登山服和T 恤衫;具有防水、透濕、抗菌功能的纖維,可用于舒適性內衣;具有抗紫外線、抗紅外線和抗菌功能(涼爽、抗菌型)的纖維,可用于高性能的運動服、休閑服等。同時,應用納米材料對純棉或棉-化纖混紡織物進行多種功能的復合后整理,這些多功能的紡織產品都具有巨大的市場需求。

二、納米技術在我國紡織工業應用的現狀

1. 2010年我國紡織工業規模以上企業產值突破4萬億元,出口額超過2000億美元,利潤突破2000億元,利潤增幅達40%。一批有代表性的新型纖維、新型紡織技術、新型產業用紡織品和生態紡織品技術等得到廣泛應用;信息技術、納米技術、生物技術及精細化工技術在紡織領域得到快速推廣。2011年是《紡織工業調整和振興規劃》實施的最后一年,淘汰落后產能,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發展結構優化、技術進步、清潔安全、附加值高、吸納就業力強的現代紡織工業體系是行業發展的重點。

2.作為中國國民經濟的傳統支柱產業、重要的民生產業和國際競爭優勢明顯產業的紡織工業,如何在2011年開好局必將關系到未來5年能否為實現紡織強國這一宏偉目標打下堅實的基礎。作為行業發展的晴雨表,在整個紡織行業的發展中一直發揮著積極的作用。中國紡織業將突出科技創新、低碳環保和可持續發展,著力展示紡織業的新技術和新趨勢,從而促進整個紡織產業的提升。

3.類似這種技術的出現是為了順應市場競爭的需要,要求企業深加工,精加工,小批量,多品種,快交貨,以及加強功能性紡織品的開發。在目前的紡織品中,色織布的市場份額比例越來越高,開發的功能性產品也越來越多,如免燙,抗菌,抗紫外線,親水整理,護膚,蓄熱加工,阻燃,抗靜電等等,有的是在纖維中直接添加助劑形成功能化。有的是通過整理技術形成功能化,然而總體來說,單一功能的產品比較多,而具有三種以上功能的色織布面料還比較少。

三、納米生態技術在新型紡織原料及產品上的應用

1.有效地應用納米材料和納米技術,是當前制約納米材料產業發展的瓶頸,相信納米技術將在紡織印染領域開辟出一個嶄新的天地,更多更好的納米紡織品將成為21世紀紡織科技的新的亮點。納米抗菌紡織品已大量面世,其發展態勢看好,但其安全衛生性的研究遠遠滯后于產品的開發。今后將會加強這方面的研究工作,使紡織行業對納米材料產業形成持續、有效的拉動。同時,我們還要加強納米紡織品的相關基礎研究工作,如用納米助劑對紡織品進行整理時,納米粒子在紡織品上的附著率、附著于纖維表面或纖維內部的方式等, 目前均尚無有效的表征和測定方法。這勢必難以保證納米紡織品的產品質量,影響納米紡織品的研發。

2.紡織品數字噴墨印花技術是集信息、計算機圖像處理和新材料等于一體的新型印花技術,是辦公室噴墨打印技術在紡織品領域的延伸。涂料印染工藝因具有工藝簡單、仿色準確、無需水洗等特點,在國外印染加工中得到廣泛的應用,所占比重超過50%以上。

四、結語

納米技術還存在一系列的問題,香港理工大學和東華大學已對此展開了研究,并于低溫(100℃左右)下在棉織物上成功制備了銳鐵礦型納米TiO2。此外,負載在紡織品上的納米ZnO和TiO2經紫外光照射后,在分解污物、殺滅細菌的同時也會降解纖維,導致織物強度等物理機械性能劣化。國外有研究者用一層惰性多孔質膜覆蓋光觸媒或利用無機材料對織物進行隔層預處理等。

參考文獻

[1]郭艷茹;;用納米技術 智能紡織品創造時尚[J];紡織服裝周刊;2007.

[2] 楊華;;納米紡織材料的應用[J];精細化工原料及中間體;2007.

主站蜘蛛池模板: 枝江市| 公安县| 邯郸市| 莱西市| 惠水县| 通榆县| 五莲县| 英德市| 随州市| 杂多县| 石屏县| 涟源市| 清镇市| 贵南县| 阜城县| 贵溪市| 三河市| 历史| 芷江| 醴陵市| 隆回县| 绍兴市| 太保市| 同心县| 明水县| 吴旗县| 和龙市| 甘孜县| 岳阳县| 同江市| 韩城市| 丽水市| 新晃| 尚志市| 镇平县| 凤城市| 林周县| 泸溪县| 革吉县| 淄博市| 河源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