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河流防治措施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關鍵詞:水土流失;防治措施
【分類號】:U416.2
水土流失是指地球表面的土壤及其水力、風力、凍融、重力等外力的作用,在各種自然因素和人為因素的影響下,發生的各種破壞、分離(分散)、搬運(移動)和沉積的現象。其本質是土壤肥力下降,理化性質變劣,土壤利用率降低,生態環境惡化。水土流失是世界上頭字號的環境問題,中國是水土流失最為嚴重的國家之一,全國的水土流失面積高達356萬km2,占國土面積的37.1%。在漫長的時間里,由于遭到人類不當經濟活動和干擾破壞,致使水土流失加劇。
1.水土流失的現狀
隨著人口增長、資源缺乏、能源危機、糧食不足等問題的出現,人們為了滿足社會發展之需,對土地資源的破壞越來越嚴重,破壞了生態環境的平衡,制約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和社會的安定團結,水土流失問題顯得更為嚴峻。我國水土流失之所以成為其環境問題之首,還在于嚴重的水土流失破壞了水土資源的平衡,加劇了洪澇干旱和風沙災害,形成全國90%左右的貧困人口,帶來了一系列的生態和社會經濟問題。特別是我國的西部地區山區面積遼闊,資源豐富,山區面積占國土面積的3/4,山區人口占總人口的1/2,因人為破壞,西部地區多是山地,丘陵和沙漠,戈壁所覆蓋,為冬春多水和夏季降雨集中的氣候特點,非耕地資源占土地面積的96%,西南缺土,水土資源匹配欠佳,西北缺水,干旱,風沙嚴重。據水利部2002年1月公布的全國第二次遙感數據統計,西部12個省、自治區、直轄市水土流失面積為293.7萬km2,占西部國土總面積的42.876%,占全國總水土流失面積82.5%。西部12個省區的水蝕面積106.84萬km2,占全國水蝕面積的64.8%,新疆、內蒙古、甘肅、青海、5省區風蝕面積183.62萬km2,占全國風蝕總面積的96.26%。西部地區有3.64億人口受到荒漠化的威脅,而且荒漠化還在以每3,436km2的速度繼續擴展。西部地區的水土流失不僅分布廣,面積大,而且侵蝕類型復雜,侵蝕量大。黃河上中游、長江上中游和珠江流域以水蝕為主,局部伴有滑坡、泥石流等重力侵獨;西北風草原區以風蝕為主,西南青藏高原區以凍融侵蝕為主,西北半干旱的農牧交錯區則是風蝕水蝕共存。我國屬于世界上水土流失較嚴重的國家之一,且主要發生在西部,西部水土流失的基本特點是分布廣、類型多、強度高、危害深、治理難度大。水土流失遍布于各省,不論是山區、丘陵區、平原區,還是農村、工礦、城市都有不同程度的水土流失問題。
2.水土流失的影響因素
2.1自然因素
土壤的結構與顆粒組成,是土壤重要的物理性質,影響土壤抗沖性和抗蝕性,決定水土流失的程度。一般說來,土壤容易受到侵蝕有兩種原因即土壤易分散和土壤通水性不良。我國黃土高原土壤中砂粒及粉砂粒含量多,粘粒少,顆粒間粒結力弱,穩定性差,易遭水蝕和風蝕。黃土結構松散,土質疏松,遇水很容易分散、崩解,擾侵蝕能力低。降雨。降雨是水土流失發生的動力,除直接擊打土壤,形成擊濺侵蝕,還形成地表徑流,沖刷土體,并參與形成土壤內的一些特征,以一種綜合的效應來影響侵蝕。一般說來,降雨量是影響侵蝕的主要因子之一,高強降雨和高度降雨是決定水土流失總量的決定性因素。水土流失往往只發生在幾場暴雨之中,一次大的降雨有時占全年侵蝕量的80%~90%左右。黃土高原地區降雨集中、強度大、暴雨高,徑流沖刷和搬運能力強,水土流失強烈。大的降雨過程,加劇了河流的淤積,陜北是黃河中游水土流失的重點區,也是全國水土流失最為嚴重的地區之一。植被。植被覆蓋的多與少,決定著水土流失的強與弱。由于森林在下雨的時候,茂密的森林可以截留一部分雨水。森林、草地中有一層的枯枝落葉,具有很強的涵蓄水分能力,隨降落物量的增加,其平均蓄水量和平均蓄水率也在增加,整地造林對強化降雨入滲也有一定的影響,而且隨著降雨強度的增大而減少。因此,植樹造林是治理水土流失的有效途徑之一。
2.2人為造成的因素
毀壞植被。歷史上西部地區長期處于中國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社會經濟發達,人類活動極為頻繁,特別是連綿不斷的戰爭,對森林草原植被破壞嚴重。2000年來,人們不斷開墾農田,云貴高原、青藏高原和黃土高原大片的森林被砍伐,草地被辟為農田,植被破壞后地表毫無蓄水功能。超載放牧。西部的三大高原地區是中國畜牧業基地之一,長期以來,由于放牧失控,放牧強度的增大直接影響到草地的覆蓋程度,有時對草場的破壞甚至是毀滅性的。超載使草地利用不平衡,造成水土流失嚴重。亂挖藥材。工程建設。全國每年開礦、修路等新增水土流失面積達1萬km2。西部地區礦產資源種類多,開采過程中缺乏合理的規劃和水土保持工程和植被措施,亂采、濫挖、隨意濫倒、棄土棄渣,地表徑流和集中徑流流失嚴重,切溝密布,進而發展成為崩塌、滑坡、泥石流。陡坡開荒。我國是一個歷史悠久的農業大國,長期以來生產方式落后,生產力水平低下,許多地區都是廣種薄收的生產方式。隨著人增地減,為了維持基本生活,人們不是大力在耕作方式上求得進步,而是擴大耕種面積。
3.水土流失的防治措施
更新觀念,生態修復。水土保持與生態建設的基本任務是保證恢復和重建自然的生態系統,而不是脫離原有的自然基礎,去盲目地建設一個新的生態環境。因此,新時期的水土流失防治工作必須注重依靠大自然的力量,充分發揮生態的自我修復功能,改善生態環境,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處。預防為主,強化監督。半個多世紀以來,中國曾經歷過兩次西部開發,成果顯著,但多以環境為代價,教訓極深。
這次的西部大開發,會不會帶來人們不愿意看到的“大開挖”局面?我們以為,人們的這種憂慮是不無道理的。未來的生態環境是繼續惡化還是得到遏制,一定程度上取決于對各種人為因素的控制程度。集中資金,重點防治。1983年,經國務院批準,財政部、水利部在全國八個水土流失嚴重,群眾生活貧困的地區開展水土保持工作。其范圍主要在西部,包括黃河流域的無定河、長江三峽工程庫區等。它是我國第一個國家列專款,有計劃、有步驟,集中連片大規模開展水土流失綜合治理的國家生態建設重點工程。此后,國家又安排專項資金,先后開展了長江上中游水土保持重點防治工程和黃河水土保持生態工程建設。
結語:
水土流失災害會使人們的生命和財產造成極大的損失,通過本文的研究我們發現,在水土流失的形成和發生過程中,都收到人為因素的影響,這些影響會直接或者間接地導致災害的發生,因此,應當減少破壞性的開發工作。同時災害的發生還受到自然環境尤其是惡劣天氣的影響,因此,相關部門要加強對于氣候狀況的監控和保護性工作的進行,才能夠更好地開展防治工作。
參考文獻:
【關鍵詞】 產后尿潴留;原因;防治;措施
產后尿潴留表現為產婦分娩后8 小時內膀胱充滿尿液(>600 ml)且不能自行排出,是產后較為常見的并發癥之一[1],可影響子宮收縮,引起產后陰道大量出血,導致尿路感染的發生,增加產婦的身心痛苦,增加護理工作的難度。為避免產后尿潴留的發生,應分析其引起病因,并針對病因采取相應的防止措施,促進產婦盡早能自行有效的排尿,有效避免尿潴留的發生。回顧性分析我院婦產科近些年發生尿潴留患者的臨床資料,分析其原因和防治措施,現報道如下。
1 臨床資料
我院婦產科于2010年5 月~2011年5月共收治產婦834例,發生產后尿潴留35例,發生率為4.2%。產后尿潴留患者中,年齡21~40歲,平均年齡(28.4±10.4)歲,其中,初產婦22例,經產婦13例。分娩狀態:剖宮產11例,會陰側切9例,會陰裂傷8例,陰道順產7例。臨床癥狀:產后產婦臥床休息,產后6~8小時內未排尿,產婦有明顯尿意但不能自行有效排出,下腹部憋脹,膀胱明顯充盈,檢查子宮底下方有包塊,所有患者沒有出現尿道感染或產后大出血。
2 尿潴留的原因分析
發生產后尿潴留的原因較多,本組病例中發生原因及例數如表1所示,其中,生理因素引起尿潴留的發生最多,18例,占51.4%。
表1. 產后尿潴留發生的原因(例(%))
2.1 心理情緒因素:部分尿潴留患者由于缺乏分娩知識,精神過度緊張,產生焦慮、恐懼等心理,導致排尿困難發生產后尿潴留;部分患者不習慣床上排尿,尿液積存于膀胱導致膀胱收縮無力,最終發生尿潴留。
2.2 疼痛因素:產后腹部傷口、會陰側切或撕裂的傷口敏感疼痛,產婦懼怕疼痛或擔心傷口感染,即使有尿意也不愿意排尿,排尿不及時,膀胱充滿尿液,感覺和張力均明顯減退,反射性地引起尿道括約肌痙攣,排尿阻力增加,發生產后尿潴留。
2.3 藥物因素:產前或產程中應用大劑量的鎮痛、解痙、鎮靜藥物,使用硬膜外麻醉無痛分娩技術并使用止痛泵,對合并妊娠期高血壓的患者使用硫酸鎂、地西泮、莨菪類等,導致膀胱敏感性降低而不能自行排尿,引起尿潴留。
3 尿潴留的防治措施
3.1 加強健康教育:術前仔細觀察和詢問病史,結合患者的教育學歷,針對性地對產婦進行健康教育,宣講分娩的知識,緩解其緊張情緒,告知產婦產后及時排尿的重要性。
3.2 物理方法治療:通過物理方法治療產后尿潴留,促進患者自行排尿,減輕膀胱黏膜充血和水腫,恢復膀胱神經功能。物理治療方法多種,可在會陰下放盆行熱氣熏蒸,用溫水沖洗外陰,水蒸氣可刺激尿道周圍神經感受器而促進排尿;讓產婦聽流水聲,利用條件反射使產婦產生尿意,促使排尿;用熱毛巾或熱水袋熱敷腹部膀胱處,利用熱力使松弛的腹肌收縮,腹壓升高而促進排尿;將手置于產婦膀胱充盈處,左右各輕輕按摩15次,鼓勵多喝水,早期下床活動;用紅外線照射膀胱區15 min左右刺激神經傳導,解除膀胱括約肌痙攣,促進尿液排出。
3.4 藥物排尿治療:適當的藥物治療可以彌補物理治療效果不明顯的患者。應用開塞露塞肛,可以刺激直腸黏膜,促進腸蠕動,反射性地促使排尿,逼尿肌收縮、內括約肌松弛,尿液順利排出。肌肉注射新斯的明,可興奮膀胱平滑肌發生收縮,減輕黏膜水腫,有利于順利排尿。
3.5 中醫針刺治療:通過針灸穴位治療可以促進產后尿潴留的產婦排尿,刺激中極、關元、曲骨、三陰交等穴位治療產后尿潴留,刺激腎俞、三焦俞等穴位可以緩解膀胱充盈但無尿意的患者。
3.7 治療結果 通過分析產后尿潴留的原因并針對性的給予治療,所有尿潴留患者均能自行有效排尿,恢復良好,2例通過導尿治療,無1例發生尿路感染。
4 討論
產后尿潴留是臨床產后常見并發癥,醫護人員和產婦應積極防止產后尿潴留的發生,產后定時檢測膀胱充盈程度,若發生尿潴留,應及時分析原因并采取相應的治療措施,緩解產婦的緊張情緒,鼓勵自行排尿,若一種治療方法效果不明顯,可采用多種方法治療,最大程度減輕產婦的痛苦,促進產婦排尿功能的恢復,爭取早日康復。
參考文獻
[1] 樂杰. 婦產科學[M]. 5版. 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 2001:99 - 101.
[2]周萍.產后尿潴留的護理進展[J].中國實用醫藥,2008,3(28):187-188.
【關鍵詞】中小河流 存在問題 治理措施 建議
1、基本情況
梅花河發源于馬壩鎮山子背,集雨面積80.9km2,河流長度26.4km,河床坡降3.81‰,在馬壩鎮曹溪坪匯入馬壩河,屬北江二級支流。國有企業韶關鋼鐵廠位于梅花河中上游,韶鋼的工業廢水及生活污水全部排入梅花河,污水攜帶大量的有機質及重金屬導致河水嚴重污染,據河流污染物調查,梅花河水中總懸浮物、氫化物、六價鉻、鎘、鉛、砷等全部超標,由于污水排放量大,河流已失去了自凈能力,因此整條河水一直到馬壩河交匯處就像一條排污渠黑臭刺鼻,而這樣嚴重污染的河水也最終流入了北江。
韶關市地處粵北山區腹部,全市總面積約1000平方公里,市內保護耕地面積約1000多萬畝,人口300多萬人,全市轄7個縣3個區,境內河網縱橫交錯,所有河流均屬珠江河流域水系。由于中小河流分布廣、戰線長、因地方財政困難、經費等因素制約,河流治理投入有限,治理難度大。盡管市財政困難,但在治理城防洪工程中,全市從“輕重緩急”考慮,多方面的爭取資金,在上級扶持下,人民群眾義務投工投勞,全市防洪工程在各部門的大力配合下,已建城區及部分鄉鎮防洪工程約300多km。但中小河流建設難以滿足經濟社會發展對防洪減災的需求。多年來洪水威脅嚴重、洪澇災害較頻繁、損失較大、嚴重影響區域經濟社會發展。
2、目前中小河流存在的問題
2.1防洪基礎設施薄弱
中小河流的特點是源短流急,洪水暴漲暴落。由于許多中小河流,特別是河流沿岸的縣城、重要集鎮和糧食生產基地的防洪設施少、標準低,甚至很多處于不設防狀態,遇到常遇洪水就可能造成較大洪澇災害。一些中小河流流域水土流失嚴重,加之不合理的采砂以及攔河設障、向河道傾倒垃圾、違章建筑等侵占河道的現象日漸增多,多年未實施清淤,致使河道萎縮嚴重,行洪能力逐步降低, 對所在地區城鄉的防洪安全構成了嚴重威脅。
2.2 堤防殘缺不全、單薄且溝口不封閉
由于缺乏有效管理,加之耕種、人為取土,堤防損毀現象較普遍,現有堤防大多堤身單薄、高程低于設計標準。近年來,在豐水年份常有漫堤和決口現象發生。另外匯入中小河流的大、中溝較多,由于溝口缺少防洪設施,汛期易發生洪水倒灌現象,加重了低洼地區的洪澇災害。
2.3 低洼地區缺少抽排設施
韶關市中小河流的地面比降一般在1/8000 ~ 1/15000,地勢平緩,一般在河流的下游存在部分地面高程低于外河設計排澇水位的圩區,由于受下游洪水的頂托及上游高水位的影響,區內澇水無法自流排出,每年均會遭受到不同程度的洪澇災害。
2.4 管理機構不健全
水利工程長期存在著重建輕管、建而不管以及只管建、不管理的現象,目前中小河流大多由鄉鎮、村群管理甚至無人管理,管理機構不健全,沒有制定具體的管理規章制度和獎懲辦法,工程缺乏管護資金,管護隊伍未能真正組建到位, 損毀堤防、侵占河道的事件屢屢發生。
3、中小河流治理措施
3.1 打通排水通道,建立完善的排水系統
首先按5年一遇排澇、20年一遇防洪標準實施骨干河流整治工程。由于骨干河流一般涉及到幾個縣、區,因此應統一規劃,自下而上逐步實施,確保排水通道暢通。其次應加大面上大、中溝的治理力度,逐步建立、健全面上排水溝洫, 形成“高水高排,低水低排,洼地抽排”的排水系統。
3.2 配套建筑物,充分發揮河流治理效益
現有中小河流上已建橋、閘、涵眾多,在方便交通及工、農業生產的同時,也給排水帶來一定的負面影響。對于排水標準低,阻水嚴重的橋、閘、涵必須按標準進行擴建或重建,使其達到排澇標準的要求,以充分發揮河流治理的效益。
3.3 健全河流整治管護運行機制
真正建立起河流管護隊伍。各區縣要在現有河道管理機構的基礎上,建立健全針對每一條河流的管護機構,明確管護責任,制定考核、獎懲辦法,落實工資報酬;明確河流整治與管護的重點。把堤防取土、耕種、侵占河道、違章建房作為管護重點,明確具體要求及懲罰措施;在具備條件的地方實行所有權和經營權的分離,在服從河流整治和行洪需要的前提下,行洪灘地和護堤地可按平等、公開、競爭的原則承包給沿河村民利用,受益區鄉村與個人收益按比例分成,以河養河,切實發揮河流治理的工程實效和經營效益。
4、治理經驗及建議
河道整治工程所追求的重要目標就是要協調城鎮發展與河道生態保護之間的關系,同時盡量維護河道原有的自然地貌和水文特征,保持河流景觀與其周圍環境和諧。根據梅花河所處的地理位置與河流特點,我認為要從兩個方面來進行整治。
4.1水質修復治理
水質修復主要措施包括污染水源的攔截、河床的清淤處理、有源活水和污水處理等方面,并輔以必要的植物措施,恢復河流的自凈能力。河道污水治理關鍵要從污染源治理與截污入手,加強截污工程建設力度,也就是污柒源的制造者要提倡清潔生產,大力控制污水的排放和處理。韶關鋼鐵廠年產鋼600萬噸、年用水量5000萬立方,雖然韶鋼在污水處理問題上做了很多工作,但還有相當一部分工業廢水直接排入梅花河,使梅花河的各項指標嚴重超標。因此,我的建議是希望政府出面與韶鋼溝通,督促其加強污水處理能力,爭取做到污水零排放。
在污水排放問題得到解決的基礎上,將環境工程中的生物修復技術應用到水利工程的河道整治中,進一步提高水質、美化環境。這一步需要的材力、物力比較大,目前條件下還無法達到。
4.2修建生態護坡工程
生態護坡技術是基于水土保持學、生態學、水利工程學和生物科學等學科的基本原理,利用植物及植物與工程材料相結合的方法,在邊坡上構建具有生態功能的護坡系統,通過生態工程的自支撐、自我組織與自我修復等功能,實現邊坡的抗沖蝕、抗滑動和生態恢復,以達到減少水土流失、維持坡面植物生存環境、提高坡面動物和微生物棲息地的質量、營造健康的河流生態系統和改善人居環境等目的。
梅花河河堤自韶南大道公路橋到入河口段已進行了改造,公路橋以上還是原始河堤,建議將左岸河堤改造成用鍍鋅鐵絲網籠裝碎石、肥料與種植土的復合種植基,使河堤不僅能達到抗洪、防沖的能力,還能促使植物及水生生物共同生長。右岸河堤采用植被型生態混凝土進行改造,種植耐水、根系發達的樹種,坡面采用混凝土、保水材料、難溶性肥料及表土層組成的一個集防護與生態共存的生態防護堤。需要整治的河堤長度左、右岸共約10公里,工程造價約為2500萬元。
生態河堤建設是目前國際上河流治理與建設的新趨勢,它以保護、創造生物良好的生存環境和自然景觀為前提,在考慮具有一定強度、安全性、耐久性的同時,充分考慮生態效果,把河堤改造成水體和土體、水體和生物相互涵養,適合生物生長的仿自然狀態。
關鍵詞:軌道交通;綜合監控;拆解
1 概述
在城市軌道交通的建設過程中,經常會由于規劃和建設的原因,把既有線的一段支線拆解到新線中,成為新線的一部分。這個拆解過程在既有線的運營過程中進行,因此會對既有線的運營產生一定影響。如何在拆解時把對既有線的運營影響降到最低,則應該在原既有線建設時就做好設計。本文以蘇州地鐵4號線為例,探討綜合監控系統的支線拆解預留措施方案。蘇州地鐵4號線由主線和支線構成,支線在遠期將與主線拆解,成為8號線的一部分。
2 拆解方案
2.1 用戶技術需求分析
蘇州4號線及支線拆解完成后,4號線和并入8號線的支線將實現獨立運行,要求能夠在中央控制室內對4號線和8號線進行分別監視與控制,并實現分線管理。
蘇州4號線ISCS擬利用通信專業的通信通道建立系統全線網絡。根據通信系統拆解方案,通信系統分別為4號線、8號線提供通信通道,建立4號線、8號線ISCS主干網。4號線中央級設備在控制中心和通信系統設有接口,實現與車站級數據交換和傳輸。
根據對上述用戶需求的分析,首先對主干網進行了拆解與劃分,分別建立了4號線的主干網和8號線的主干網。分析如下:
⑴4號線的主干網都是獨立的網絡,除OCC外,二網之間沒有路由、沒有網絡通信設備的連接。兩個主干網之間沒有直連通道。
⑵4號線主干網分別提供1路通道經接口轉換器接入OCC的局域網。
⑶4號線主干網將采用相同的網絡形式、相同的網絡傳輸協議。
⑷4號線主干網將連接既有的4號線車站。
⑸8號線主干網將連接既有的4號線支線車站和新建的8號線車站。
2.2 4號線及支線拆解技術方案
既有4號線及支線的車站和控制中心工作站均采用了Thales SCADASoft軟件平臺。在新建的8號線車站控制中心建議依舊采用Thales SCADASoft軟件平臺。它對已經存在的系統結構完全透明,從而可以繼續利用原有的HMI/SCADA方面的投資而無須對系統重新配置。
BAS中央級的設置,考慮到將來4號線的延伸,本次將重新建立1個OCC,這個OCC的要承擔4號線所有車站的BAS運行,要對既有車站的BAS數據可以進行處理與操作,對新建車站的BAS數據進行處理與操作。同時將車站按所屬線路分成2號線調度中心、8號線的調度中心分別運行與操作,維修調度也按運行線路分開操作。共享的只有服務器、網絡與大屏幕。
系統的容量主要考慮3個方面:服務器的容量、中央監控軟件的容量、數據庫的容量。
線路的拆分、主干網的拆分給按線路劃分調度運行工作提供了基礎。拆分后的OCC,調度、維修工作站的操作功能將完全按線路分開。在HMI的建立與圖形配置上按2條線路設計,畫面的風格與操作方式一致。
3 拆解工程措施
既有的4號線拆解為新的4號線,ISCS的拆解工作將盡量減少對原4號線站點和中央級運營的影響。綜合監控承包商應在工程實施中,充分考慮既有線的運營,以既有線、既有車站的正常運營為前提,合理進行方案設計、合理安排施工方案、合理安排施工工期,將工程風險降至最小,不發生影響既有車站運行的事件。
3.1 中央級ISCS拆解的解決方案
蘇州地鐵4號線為國內首條ISCS拆解線路。拆解后的4號線支線與新建的8號線獨立組網,原地鐵4號線在紅莊車站拆解后,支線車站的各車站綜合監控系統不變,通信系統完成拆解,改接入8號線通信主干網。此方案確保了在運行中,4、8號線的各自組件(交換機,車站級設備等)各自獨立成網,互不干涉,從物理連接結構上直接排除了任何相互干擾的情況,免除了任何人為操作可能產生的兩系統之間的擾動,從而使得后期的運行維護,系統管理具有最大的可靠性和簡潔性,最大程度滿足系統穩定,可靠運行的要求。
整個ISCS系統拆解實施的難點在于既要測試新的系統還要測試既有系統,同時原4號線要保持正常運營,每天允許拆解測試時間比較短,還要能快速恢復原系統,拆解實施工作不能影響地鐵當天按時運營。
經過對系統的認真研究,如采用與4號線服務器同系列軟硬件用于4,8號線,原有數據和程序都完全可以保留和借鑒使用,可升級到新的版本軟件中,在此基礎上進行改造,可以最大限度利用現有資源保證系統平順,穩定過渡,此操作風險和工作量相對全新系統是極小的。
⑴首先既有ISCS系統保留不變,通信骨干網絡暫時不要拆解。先對每個新老車站進行調試,OCC部分增加二臺實時服務器,用于8號線新的ISCS系統,原服務器依舊用于既有的系統。對新的部分、既有的部分通過網絡可分別同時調試,從而逐站逐段的完成系統調試。由于原4號線軟件采用的是Thales的SCADASoft綜合監控軟件平臺,它和各車站控制器通訊可以做到無縫隙地結合,不用考慮軟件和控制器通訊兼容問題,原4號線的程序也可無縫升級,原系統操作畫面可保持不變。可以利用既有系統很多部分內容,所以這一部分系統調試工作量就可相對較小、出錯風險可降到較低。
⑵每個新老車站、OCC新的部分、OCC既有的部分分別調試好以后,將OCC部分二臺服務器的程序進行合并,然后對所有車站進行聯調。軟件都采用SCADASoft綜合監控軟件平臺,那么整個網絡都用Modbus TCP協議,各站程序可以設成同一格式,4臺服務器的程序進行合并、修改、調試就比較簡單,出錯風險就相對較低。
⑶由于沒有拆解網絡,原系統保留不變,前面工作基本不影響原4號線正常運營。OCC部分合并后對所有車站進行聯調好以后,最后拆解網絡,8號線獨立組網,然后聯調,此時軟件工作量和操作風險相對較小,就看4號線新的網絡的通訊兼容、可靠性,如用同一種以太網通訊協議兩個網絡通訊兼容就沒有問題。新服務器調試完全合格以后,可以拆除老服務器工作。
⑷4號線操作員站客戶端從服務器中分別讀各線的數據,OCC部分可以進行分線管理,都采用SCADASoft綜合監控軟件平臺,SCADASoft綜合監控軟件平臺提供真正分布式、客戶/服務器結構;據此原理設計的操作站如工作需要也可以讀去遠程車站監控站信息。
3.2 拆解將對地鐵運營造成的影響及應對措施
4號線主干網的解裂與重構,這部分由通信專業負責完成,與ISCS的集成商無關,但在主干網拆解之后,原來的OCC就變成了脫網狀態,服務器得不到車站上傳的數據,工作站也無法下達操作指令。當新建的BAS控制中心OCC系統在主干網重構之前沒有建立并通過數據測試的時候,4號線支線就會處于一個OCC脫網工作狀態。
OCC脫網并不是說ISCS就癱瘓了,車站級ISCS的模式運行照舊,由OCC實施控制的系統將由調度通過調度電話命令。在這里要制定一套人工調度的規程。尤其在事故狀態。列車在隧道發生阻塞狀態、隧道內火災發生等事故情況對脫網的OCC調度都是最嚴重的考驗。以下表格是對4號線ISCS的OCC拆解進行的風險說明。
⑴危害類別:計劃性升級改造。
⑵危害說明:OCC脫網。
⑶可能成因:a.主干網絡拆解。b.OCC局域網重構。c.服務器、工作站監控軟件更新。
⑷影響組別:對乘客沒有影響;對調度人員有影響;對公眾沒有影響;對承包商有一定影響。
⑸影響/后果:OCC脫網會導致OCC無法監控車站的運行狀態;無法對車站設備進行操作;無法在緊急情況下協調所有車站的配合運行;各車站的數據無法即時送OCC進行存儲。
⑹保護措施(建議)。
⑺建立最優的拆解方案,減少主干網停運的時間,并選擇非客運時間拆解,將OCC脫網時間降至最短。(通信專業完成)。
⑻由ISCS系統供貨商完成,在主干網拆解之前建立ISCS的OCC局域網,并且完成局域網及接口的全部測試。在主干網重建時將完整的OCC接入主干網進行測試。
⑼新線的OCC沒有建立之前,原有的OCC要繼續保持運行狀態,保證對既有車站的監督與控制。
⑽新線的OCC在脫離主干網的狀態下完成全線的畫面組態、建立數據庫與各個管理畫面的配置、模式軟件的調試、時鐘等接口的測試。
⑾既有支線并入新線主干網OCC進行測試,完成通信測試、數據測試。
⑿解除既有OCC與支線的通信。
⒀開始新線OCC的獨立試運行。
⒁剩余風險分析:剩余風險的概率存在但比較低;剩余風險造成的危害是不會影響車輛運行與運營。剩余風險的風險等級較低。現場設備的的主要控制在車站級,隧道通風的控制權限在OCC,可以通過電話下達調度命令。這里要注意隧道阻塞與隧道火災的發生。
⒂危害管控員:ISCS承包商。
⒃保護措施類別:設計:從方案設計上采用合理的設計與既有線完全兼容的拆解改移方案;建造:OCC的拆解改造工程要有合理的工期安排、合理的施工組織、合理的產品選型。運營:保證既有車站的過渡期運營計劃;OCC脫網時的ISCS調度方案;新線調度人員的培訓。盡早建立過渡期的調度運行規程。
⒄減輕措施方法:1、新線系統設計過程中軟硬件均采用可靠性高、兼容性能好的產品。如采用與既有車站一致的產品。2、在既有車站設置數據緩存,可短期存儲車站內數據。3、按照合同要求及進行驗證和驗收。4、制定OCC脫網應急調度方案。可以減少系統重建的時間、測試的時間、接口轉換的麻煩。
本次4號線ISCS的拆解最大影響是OCC脫網,而OCC脫網對中央ISCS調度員的工作影響較大,對既有線車站的ISCS運行影響較小。拆解之前要制定一個ISCS在OCC脫網狀態的運行規程,制定行之有效的中央人工指揮制度,制定一系列的控制操作命令。對隧道通風、車站運行模式、隧道發生阻塞、隧道火災等運行模式的指揮命令的、接令、執行、回令等進行規定。對車站級調度的操作權限重新進行配置。為OCC的人工調度作好準備。
關鍵詞:橋梁;災害;防治;搶修
自然災害的發生往往極具破壞性和隨機性。破壞性強的自然災害雖然發生的頻率小,但是卻會給橋梁、公路等交通運輸設施帶來災難性的毀壞。在當前的經濟發展狀況下,我國的橋梁建設也將自然災害的預防系數作為橋梁等級和結構設計的一個標準。當自然災害超過了橋梁的承受范圍,將導致橋梁的毀損甚至坍塌。為了進一步防范橋梁災害的發生,降低自然災害的沖擊力度,橋梁建設單位和養護單位都需要做好準備防范災害發生。
1 橋梁災害的防治措施
1.1 做好橋梁災害的日常防治和養護工作
1.1.1 建立災害防治機構,構建專業養護隊伍
在公路管理部門設置專門的災害防治機構,嚴格執行橋梁、隧道、公路等交通設施的檢查和養護工作。災害防治機構要針對當地可能發生的自然災害,及時安排定期檢查,組織對轄區內橋梁的檢查報告工作,對于危橋要及時進行加固維修,防止出現橋梁事故。針對防治機構內的日常養護工作,制定考核和監督機制,明確工程師的責任制度,提高防治機構的責任意識。要構建專門的養護隊伍,按照區劃對轄區內的橋梁進行專業養護,提高養護隊伍的專業能力,保證掌握橋梁的基本狀況,對出現的突發狀況進行及時搶修,提高專業隊伍的責任意識。
1.1.2 設立橋梁系統檔案,強化危橋加固養護
在災害防治機構內部要設立專門的橋梁數據整理部門,要建立橋梁信息系統,對橋梁的設計、竣工數據、意外損害、補救情況、車輛通過情況等數據都要進行詳細的收集和記錄,要利用先進的現代化技術實現一橋一檔的數字化信息庫建設。根據相關的橋梁信息和實際橋梁狀況,對橋梁的結構進行分析和鑒定,要針對危橋制定具體的加固方案,防止橋梁出現危險。
1.2 提前做好特殊階段的橋梁災害防治工作
1.2.1 開展汛前災害防治技術檢查,預防可能發生的洪水危害
在每年汛期即將來臨時,針對橋梁可能出現的情況做好必要準備,同時要加強對橋梁的技術檢查,做好搶修準備工作。對于橋梁的墩臺等構造物,要做好護坡工作,檢查橋梁的擋墻結構等是否完好,查看橋梁主體的堅固性,防止出現橋梁被損害、沖空的現象。檢查橋梁上方是否有雜草、石塊等物體,防止出現雜物淤塞河道的現象。要對橋梁上游河道進行檢查,防止出現河道變化,河道破壞現象。針對橋梁上方的水庫必須要做好檢查和防治工作,減輕汛期防水對橋梁的沖刷破壞。做好河流的清淤和加固工作,防止大型漂浮物進入橋孔。
1.2.2 針對不同河流狀況,做好冰凍害防治工作
橋梁的冰凍害防治工作需要結合本地的氣候與天氣特點,做好調查和分析工作,制定相應的防治措施,提高治理效果。對于河流量較小,水源較少的河流,其會在冬季出現河流結冰現象,水流受到河流冰面的壓力所迫,導致水流突破冰面,水面上升甚至會沒過橋洞,使橋孔發生阻塞。情況嚴重的時候還會溢出河岸,使路面出現冰凍現象。針對這樣的河流,首先要檢查河流周圍的情況,如果出現洼地可以建筑土壩截流。針對河床縱坡較小的河流,可以在橋位下游建筑土壩,使橋梁的上下游形成水池。當出現河面結冰現象時,可在水池上方挖掘人字形冰溝,并在水池下游挖掘土壩,使水池內的水流出,從冰層下方自由流動。
1.2.3 分析山區橋梁自然環境,應對泥石流自然災害
泥石流災害是山區自然災害中危害極強的災害之一,對于泥石流災害防治需要結合當地的地質條件和自然環境進行分析,以更好的找出泥石流發生的原因,從而做好泥石流防治工作。在粘土土質狀況下的山區,泥石流多為粘性泥石流。粘性泥石流發生時會裹挾著大量的粘土、粉土和石塊,并以粘稠狀態的整體運動作為運動形式,一般這種泥石流的破壞力極大,具有較高的速度和沖擊力。在粉狀土質山區,經常發生的泥石流是稀性泥石流或泥流。這種泥石流的破壞力相對較小,其中的粘土和粉土含量小,水無法與固體的物質結合在一起,因此,沖擊力相對較小。針對不同的泥石流種類,要采取不同的防治措施,要強化對日常生物防護措施的實施,要做好泥石流的改道引導工作。
2 橋梁災害的搶修措施
2.1 針對洪水沖擊做好搶修工作
當發生洪水災害時,災害防治部門一定要做好引流分洪工作,要針對不同的措施采取不同的搶修手段。當發現洪水水量沖擊墩臺和護坡時,要及時做好拋石、沉砂等緊急措施。當出現特大洪水時,要經過批準,利用炸藥炸掉橋頭以宣泄洪水、保護主體。當出現洪水沖毀橋梁的情況時,要及時做好通報工作,搶修便道,要快速利用可使用材料,在橋梁附近的狹窄河段上搶修便道。
2.2 針對冰凍時期做好搶修工作
當預測到氣溫變化情況,可能導致河流冰凍時,要及時做好防護工作。在解凍前,對橋梁上游的冰層進行調查,在流速減慢的河流淺灘處要及時做好搶護工作,設置懸梯、跳板以利于防護工作的開展。在河流將要解凍時對將下游的冰面進行爆破,減少河流的擁堵現象,防止冰塊阻塞河道。
2.3 針對已發生泥石流做好搶修工作
對于泥石流災害,要根據泥石流發生的原因和規模科學的制定疏導和搶修工作。當泥石流的規模較小時,可以利用疏導措施,將河道的淤泥清除出去。當泥石流的規模較大時,要及時進行疏導,采用改道的方式,使橋梁能夠在沖積扇的上游跨越,減少泥石流對橋梁的沖擊。
3 結束語
針對橋梁災害的防治和搶修工作,應首先以預防和養護為主,提高橋梁的堅固性,根據橋梁的使用情況對橋梁及時進行加固和修護,防止橋梁出現大的問題。當已經發生橋梁災害時,要針對不同的災害及時組織搶修工作,保證人們的安全通行,減少人們的財產損失,避免發生人員傷亡。
參考文獻
[1]湯柏江,賈群.淺析京津塘高速橋梁檢查和預防性養護[A].中國高速公路管理學術論文集(2010卷)[C].2010.
[2]孟凡文,任文明.橋梁養護管理分析及建議[J].中國高新技術企業, 2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