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色av,短篇公交车高h肉辣全集目录,一个人在线观看免费的视频完整版,最近日本mv字幕免费观看视频

首頁 > 文章中心 > 教學設計的應用

教學設計的應用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教學設計的應用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教學設計的應用

教學設計的應用范文第1篇

[關鍵詞]函數的應用 教學設計建模

[中圖分類號]G63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6058(2016)32-0017

“函數的應用”是必修一第三章第四節的教學內容,是應用部分的一個難點,學生難以從實際中抽象出數學模型,因此,常導致教師完成不了教學任務,收不到理想的課堂效果,所以合理的教學設計以及正確的教學策略至關重要。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能夠運用指數函數、對數函數和冪函數的性質解決某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聯系實際的引入問題和解決帶有實際意義的某些問題,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和運用數學知識的意識。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通過對實際問題的研究解決,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二、教學重點、難點以及教學方法

本節的重點是培養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和運用數學知識的意識;難點是根據實際問題建立相應的數學模型,適宜采用的教學方法是啟發式、討論式、誘思探究。

三、教學設計過程

1.知識回顧,一開課就帶領學生復習之前學過的三種基本初等函數,靈活應用的前提是熟練地掌握基礎知識,所以在課堂設計伊始,一定要做好復習鞏固工作,先回顧指數函數、對數函數、冪函數,這三個函數表達式最好讓學生自己回想,而不是灌輸式地呈現給學生。

2.情境引入,在分析情感目標時,核心詞是興趣,所以要盡可能地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在正式講解新課之前引入生活情境,讓學生產生好奇心和求知欲,如向W生展示有關銀行的圖片,提出平時學生接觸過的利息概念,之后進一步引申出“復利”這個詞,因為有關利息的函數的應用部分的題,大都是復利的計算方法,而且利息題是能涵蓋本節知識的模型。

3,探索新知,由于上節課學過了三個基本初等函數,所以在學習這節知識時,直接利用建模例題即可,在做題的過程中掌握這節的知識內容,選取的是最具有代表性的利息問題。

[例]有一種儲蓄按復利計算利息,若本金為。元,每期利率為r。

(1)設本利和為y元,存期為z,寫出本利和3,隨存期z變化的函數關系式。

(2)如果本金為1000元,每期利率2.25%,試計算出5期后的本利和是多少?(精確到0.01元)

分析:第一問的解答是一個建立指數函數模型的過程,通過第一問的設置就可以讓學生掌握指數函數的應用,引導學生思考歸納得到本利和與存期之間的函數關系模型,它的解答過程也是循序漸進的,體現了建模和歸納的思想。

設置第二問來考查模型的實際應用,清楚實際問題中已知數據與模型中變量之間的對應關系,并求解模型,得到實際問題的解,通過此例講解讓學生掌握數學建模的一般步驟。

解:(1)存期x=1時的本利和為:y=a+ar=a(1+r);存期x=2時的本利和為:y=a(1+r)+a(1+r)r=a(1+r)2;存期x=3時的本利和為:y=a(1+r)2+a(1+r)2r=a(1+r)2;…;存期x時的本利和為:y=a(1+r)x。

(2)由題意知a=1000,r=2.25%,

當x=5時,y=a(1+r)2=1000×(1+2.25%)5=1000×1.02255=1117.68,

所以5期后的本利和是1117.68元。

第一問與第二問解決后,就可以通過做題過程引導學生總結數學建模的一般步驟:審題、建模、求解、還原,

4.歸納總結,最后帶領學生回顧一遍今天所學的核心內容,即建立數學模型的一般步驟,有利于學生對知識的消化吸收。

四、總結反思

反思函數的應用這節課的教學設計及分析,得到以下結論。

1.注意與實際結合的重要性,在教學設計中多引入現實情境,在設計例題時選擇能提起學生興趣的題干,比如上述例題,選取學生們都很熟悉的銀行利息素材。

2.注意例題的經典性,在進行教學設計時注意例題一定要有普遍性、針對性,涵蓋知識要全面,比如上述采用的例題。

教學設計的應用范文第2篇

關鍵詞:信息化;教學設計;成本實訓

一、信息化教學設計的內涵

教學設計是教師與學生的一種聯系紐帶,它通過學習任務、教學目標、學生需求、教學過程,學生反饋等一系列形式來展現。信息化教學設計增加了信息技術和信息資源的力量。我國學者對信息化教學設計有諸多論述和研究。祝智庭教授提出:信息化教學設計是充分利用現代信息資源,科學安排教學過程的各個環節和要素,為學生提供良好的信息化學習條件,實現教學過程全優化的系統方法。[1]信息化教學設計是在遵循教育學理論、心理學理論的指導下,按照教育教學規律,借助現代化信息資源和信息手段,將學生放于“學習者”的主體地位,凸顯學生的主體性,安排教學過程和教學環節。

二、信息化教學設計的理論基礎

(一)建構主義

建構主義認為知識是個人的主動建構,通過教師引導,對信息技術資源的利用,學生對知識可以形成主動性建構,并在現實經驗和信息資源中調整和豐富新的知識認知。

(二)多元智能理論

這是美國心理學家加德納提出的觀點。這一理論啟發教師承認學生個體的差異性存在,一樣的教學內容應該施以不同的教學方法,信息化教學設計中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學生根據教師的安排,搜索問題或任務,利用信息資源,探討和深究自己的學習內容和學習興趣,通過信息技術展現自己的學習成果,在課堂時間外,另外的時間和空間中進行同質學習,并且與同伴線下或線上協作。

(三)系統科學理論

在信息技術日益提高與普及的形勢下,知識的廣度與深度可以隨時隨地在網絡中得到探索答案。教師的教學設計中更需要考慮學生學習的方式變化和課堂傳授形式的變化,探索更系統、更寬泛、更科學化的知識傳送方式。用開放性的思維看待學習方式與傳授方式的變化,更客觀、冷靜地關注教學組織與問題情境設置,關注學生個人體驗。綜合發揮教學過程中各要素的作用和有機聯系,綜合考慮影響“教”與“學”的各種因素,提高教學的有效性,改變傳統教學過程中的封閉式思維。

三、信息化教學設計的特征

(一)信息技術的支撐性

網絡時代的到來,改變了傳統教學思維,教師的教學內容可以通過網絡技術呈現,可以讓復雜、抽象性知識更直觀、易懂。可以利用信息技術有目的地設計問題情境,讓學生通過個體努力或團隊協作的方式課前探索,課中提問,課后呈現學習作品,利用信息資源豐富、發展“真實”的學習情境,學生主動構建和完善知識。

(二)學習的自主性

在信息技術的作用下,教師的地位由傳統型“教”轉變為“導”,督促個別,察看全體,教師的角色不再僅僅是教授專家型,而可以在信息技術的海洋里向學生學習,從學生的優秀層面中尋找知識的不同呈現方式和教學的不同過程安排。教師通過巧妙設計教學過程,延伸課前和課下時間,激發學生主動探尋知識的積極性,引導學生進入問題情境,探究學習方式和學習內容,在教師傳授的基礎上和自己的經驗背景基礎上,主動構建知識,理解現實和構建現實。

(三)教學目標的多元性

信息化教學模式相對傳統模式存在一定差別,信息化教學更側重于學習者的主體性,強調對學習者的開發,根據教師對學習者專業水平、計算機技術掌握程度、學習方式、智能組合情況、綜合能力的協調性等方面的了解,安排教學計劃,設定制定合理科學的教學目標和學生的學習目標。學生根據學習情況和學習狀態的變化對原先的目標進行調整,達成原來的目標后,重新向新的目標奮進,在不斷的循環中得到知識的意義建構和自我的不斷成長。

四、信息化教學設計在成本會計實訓中的應用

信息化教學設計在具體課程中的應用,最大的改變是教師的傳授地位,教師不再是唯一的知識傳授者,唯一的知識“專家”,學生可以通過信息資源尋找自己需要的知識信息和問題答案。但是信息化資源本身并不能獨立完成對知識的順利輸出,教師所進行的教學設計、師生之間的教學互動過程能產生更有效率的知識傳遞作用。所以這要求教師自身對信息資源進行有目的的刪選,掌握一定的信息技術水平,對信息資源進行優先刪選與設計查找,有目的地安排問題任務設置,進行教學目標的多元化設定、教學過程的巧妙安排、教學內容的多樣性展示、課上與課前、課下的有效銜接與安排、學習成果的范例演示、成績考核的多元化設計等多方面工作。具體教學設計如下:

(一)了解學生,恰當分組

任何一次有效的教學設計,離不開教師對班級、對學情的了解。教師首先用一部分時間觀察全體學生的學習基礎,在成本會計課程教學中,理論與實訓結合一體,利用理論課時間來了解學生的學習熱情和知識認知度,對班級學生群體層次有清楚的把握,認識清會計基礎非常好的群體和厭學情緒強的學生群體,了解協作意愿強烈的學生個體和性格孤僻的學生個體,為實訓分組提供順利保障。在實訓開始前,給定分組原則,跨寢室,看綜合,男女搭配,讓學生先自行分組,教師根據學生自行分組名單再進行統籌調配,保障每小組搭配合理,協作有力,實力均衡,活躍相當。

(二)設定學習目標,回饋成就感

在成本實訓教學設計中,給定小組階段性目標和總體目標,目標的完成不單單在課堂內,延伸在課前、課中、課后的付出中,不僅僅依靠個體的力量,還可以依賴小組團隊協助力量,學習的目標可以是某一個具體問題答案,還可以是對問題的闡述水平、對知識的剖析視角,展示的成員可以是小組內代表也可以為整個團隊,展示的方式可以通過課堂內現場演示,或者小組巧妙應對老師的提問,或者應對其他小組的挑戰,或者開展對實訓中有些問題的討論或辯論,也可以利用信息技術展示PPT、視頻內容來完成教師設置的問題情境和階段性目標。

(三)設定學習任務,激發協助熱情

有效而成功的教學設計離不開教師和學生的共同參與。教師在設計環節的主導性地位依然很重要。教師有目的地進行信息資源的刪選,提前了解學生的知識基礎,把握班級活躍程度,設定適應學生情況的知識目標和成長目標,或者倡導“重在小組討論,重在成員參與”的理念,引導學生進行發散性思索,探討無法唯一性的答案;或者引導學生提高對信息技術的了解,激發探索欲望;或者引導學生加強個體認知的探索,增強自己與他人差異性的了解,增強團結協作能力,或者引導學生訓練自己的表達能力和邏輯思維。教師設定的“任務”,應是真實而有力的,真正能產生對學生的觸動,激發個體內在的潛能。并且“任務”要有韌性,既要給予學生成就感,同時,還要激發他們的挑戰欲望,保證高水平學習者的學習需要。學習任務既可以在課堂內,還可以延伸在課前、課后,提高教學效率。以學生的學習為中心,合理安排信息化的教學情境,提供各種資源、設施與終身體驗,以利于學生能夠達到最佳的學習與發展。[2]

(四)巧設考核目標,提升教學效果

信息資源的遍及讓學生也處于信息化協作的網絡下,這樣的方式可以提供不同的溝通方式和小組互動類型、師生互動類型。教學的課堂既在現實世界中,也在虛擬世界里,學生之間、師生之間的相處時間延伸在課堂45分鐘之外。學生的實訓考核目標包括:認知能力的拓展程度、專業知識的掌握程度、動手操作能力的大小、團隊意識的強弱程度、對知識的探索能力、信息技術的演示水平,小組成員協作效率、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強弱等等。通過學生代表或小組對實訓任務的演示,對信息的搜素、收集、處理,對團隊成員的帶動與組織,對學習方式、學習途徑的探索和成果展示,都可以給出一定的實訓考核成績。這些離不開教師對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的不懈探索和修正,離不開合理的教學設計和各項教學環節的巧妙安排。由于學科差異、教師的不同個人教學習慣,信息化教學設計的方法也因課程之間的差異而不同。作為教師,我們只有根據現實情況,遵循信息化教學設計原則,選擇適當的教學信息資源,不斷探索和追尋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法。

參考文獻:

[1]祝智庭(著).現代教育技術—走向信息化教育[M].教育科學出版社,2002.

教學設計的應用范文第3篇

課    題

定積分的應用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①  理解微元法的原理;

②  借助Matlab軟件,掌握運用定積分求解實際應用問題。

能力目標

①  培養學生在信息化條件下查閱、檢索資源的能力;

②  能利用數學軟件計算定積分;

③  培養學生的觀察和分析能力,進一步發展學生的應用數學能力和創新能力。

素養目標

① 創設愉悅的學習情境,讓學生處于積極思考、大膽質疑的學習氣氛中,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課堂效率;

②  在團隊協作氛圍中,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和職業素養。

教學重點

微元法的基本步驟,運用微元法解決實際問題,使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體會定積分的價值。

教學難點

根據實際問題做出圖形,確定積分變量、積分區間,運用數學建模思想求解實際問題。

教學資源

課件;智慧職教空間;世界大學城空間課程;愛課程MOOC網站

教學參考書

高職高專“十二五”規劃教材《應用數學》、“十二五”職業教育國家規劃教材《高等數學》

作   業

①  課后鞏固課堂內容;

②  利用網絡資源,自主拓展學習定積分求解實際問題;

③  進一步學習并掌握Matlab軟件的應用。

教  學  過  程  設  計

教學環節

教學內容

教學環境、教學方法、資源

時間

(分鐘)

任務準備

利用手機、電腦等智能設備,通過QQ群、微信群預習任務書,讓學生重溫定積分概念、定積分的計算、定積分的幾何意義。

愛課程網站,世界大學城空間、QQ群、微信等

課前

圖片討論

引入新課

1.  引例:展示趙州橋圖片

思考:古老趙州橋的拱形的面積怎樣計算?

引入定積分應用的新課學習內容。

2.  展示灑水車等不同圖片

思考:找到圖中所示圖片的內在聯系,引出微元法。

觀看圖片資源,播放PPT

1.展示法

2.引導互動

10

學習新知

掌握重點

1.微元法:分割取近似,作和求極限

(1)“分割、取近似”,將區間作任意分割,任取一子區間[],得到所求量的局部近似值;

(2)“作和、求極限”,將各子區間的近似值相加,并求極限.   .

2.微元法求解步驟

第一步:選取積分變量,并確定其變化區間

第二步:在內任取一小區間,求了這個子區間對應的部分量的一個合理近似值,得到積分微元

第三步:得問題U的定積分表達式

.

 

播放PPT,利用matlab軟件演示微元法的解題思路。

1.講授法

10

3.微元法求平面圖形的面積

根據取變量、求微元、列積分的步驟,分析 -型區域,-型區域的面積。

 -型區域:為積分變量,微元是豎著的小矩形的面積:由,所以d.

-型區域:為積分變量,微元是橫著的小矩形的面積:由,所以.

 

實例講解.計算由曲線及所圍成的圖形的面積。

1)畫圖:利用matlab數學軟件畫出平面圖形的草圖;

2)選變量,定區間:選x為積分變量,利用數學軟件求交點,并寫出積分區間;

3)寫出面積微元;

4)利用matlab數學軟件計算定積分。

    

 

利用matlab軟件快速計算定積分的值

1.引導法

2.實驗法

15

解決引例:如圖所示,一拋物線形拱橋的跨度為6米, 高為3米,此拋物線形拱橋的橫截面積為多少?

  引導學生建立直角坐標系,抽象出數學模型,利用微元法、借助Matlab軟件求解。

通過建立直角坐標系,將趙州橋案例抽象出數學模型。

1.講授法

2.引導法

10

課堂演練

鞏固提升

案例1:①求橢圓所圍成圖形的面積。

②求橢圓繞y軸旋轉一周所得旋轉體的體積。

思路:

問題①:將圖形分成四個區域,只需求第一象限的面積即可,此時問題簡化為一個x-型區域。

問題②:將旋轉體看成弧BAC繞y軸旋轉而成的,再用截面法即可求得。

 

設計意圖:

1)強化“微元法”的步驟;

2)讓學生展示思路和解題過程,既培養主觀能動性,又培養語言表達能力;

3)教師負責指導學生建立數學模型并用數學軟件求解。

利用matlab數學軟件演示實際問題的求解過程。

1.講授法

2.引導法

3.實驗法

4.互動法

20

案例 2:修建大橋時,通常要用橋墩來固定并減輕橋身的壓力,因此要先下一個圓柱形圍囹,且抽盡其中的水以便施工.若現在已知圍囹直徑為20米,水深27米,圍囹高出水面3米,求抽盡其中的水要做多大的功?

   解題思路:

1)將抽水過程看作一薄層一薄層地抽;

2)求出抽每一薄層水所做的功,即功微元dW;

3)將dW無限累加,即得總功。

 

通過實物模型或圖片,引導學生應用微元法解決實際問題,并利用Matlab軟件計算。

1.實驗法

2.互動交流

3.展示法

 

20

思維拓展

課堂延伸

拓展:學生分組完成作業:

灑水車上的水箱是一個橫放的橢圓柱體,求:

1)水箱的表面積和體積;

2)水箱裝滿水時,水箱的一個端面所承受的壓力。要求學生實測數據,網上搜索有關的資料,確定解決思路,建立模型,并求解。

 1)教師將提供必需的數學軟件、課件和學習資料;

 2)對學生的實操過程和結果進行評比;

 3)學生的實操成績按比例納入學期總成績。

目標:充分體現學生的課外學習,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

通過灑水車實物模型或圖片,引導學生實測數據,網上搜索有關的資料,確定解決思路,建立模型,并求解。

5

任務拓展

通過作業及視頻學習,實現知識上的延伸和拓展。

 

課后

教學設計的應用范文第4篇

關鍵詞:ERP 企業資源規劃 MRP II 課程教學設計

中圖分類號:F270.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6)09(a)-0115-02

企業資源計劃即企業資源規劃,簡稱ERP(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它是將企業的三大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進行全面一體化管理的管理信息系統。現圍繞該課程標準中提出的課程目標及課程內容進行該課程的整體教學設計。

1 課程整體教學設計基本原則

該課程整體教學設計面向計算機信息管理、企業管理等專業,兩門前導課程《網絡數據庫》和《實用操作系統》,整體教學設計偏重對ERP應用及實施能力的培養。

2 學習情境設計

學習情境設計如圖1所示。

3 能力訓練項目詳細設計

3.1 電子裝配企業ERP系統的應用

3.1.1 認識電子裝配企業

(1)擬實現的能力目標。

①掌握電子裝配企業的生產經營特點。

②能確定企業組織架構,進行職能劃分。

③設定具體崗位和相關制度,并制定產品生產流程。

(2)相關支撐知識。

①企業管理相關知識。

②企業組織機構與職能管理知識。

③產品工藝知識。

(3)訓練方式手段及步驟。

①一般企業的經營管理流程分析。

②電子裝配企業的生產經營特點分析。

③確定企業組織架構,進行職能劃分,設定具體崗位和相關制度。

④確定主要產品,并制定產品生產流程。

3.1.2 ERP功能模塊操作

(1)擬實現的能力目標。

①掌握ERP各功能模塊的使用;②掌握各功能模塊間關系。

(2)相關支撐知識。

①采購流程;②物流流程;③財務處理流程;④企業整體業務流程。

(3)訓練方式手段及步驟。

①ERP發展歷程與基本原理進行培訓。

②在實際環境(機房)介紹用友U872系統結構和各功能模塊。

③就用友U872 ERP系統是否在該公司適用進行討論、分析。

3.2 機械制造企業ERP系統的實施

3.2.1 認識機械制造企業

(1)擬實現的能力目標。

①掌握機械制造企業的生產經營特點。

②能確定企業組織架構,進行職能劃分。

③設定具體崗位和相關制度,并制定產品生產流程。

(2)相關支撐知識

①項目管理相關知識。

②項目管理企業組織結構相關知識。

③識人、用人技能。

(3)訓練方式手段及步驟。

①一般企業的經營管理流程分析。

②機械制造企業的生產經營特點分析。

③確定企業組織架構,進行職能劃分,設定具體崗位和相關制度。

④確定主要產品,并制定產品生產流程。

3.2.2 ERP系統的上線運行

(1)擬實現的能力目標。

①能夠完成上線工作,并正常進入日常業務處理。

②能夠設置不同崗位權限。

(2)相關支撐知識。

①企業基礎數據的種類;②編碼原則;③部門和人員的權限設置。

(3)訓練方式手段及步驟。

①根據企業業務活動的內容與范圍確定企業基礎數據的種類。

②對不同種類的基礎資料討論確定具體的編碼原則,并進行匯報、完善、確定。

③根據部門與人員權限對各類基礎資料進行數字化編碼。

3.3 紡織服裝企業ERP系統綜合應用

3.3.1 認識紡織服裝企業

(1)訓練方式手段及步驟。

①一般企業的經營管理流程分析。

②紡織服裝生產企業的生產經營特點分析。

③確定企業組織架構,進行職能劃分,設定具體崗位和相關制度。

④確定主要產品,并制定產品生產流程。

3.3.2 ERP系統運行

(1)擬實現的能力目標。

掌握ERP系統從實施到業務操作的所有過程。

(2)相關支撐知識。

ERP產品在流程制造行業中的實施與使用。

(3)訓練方式手段及步驟。

①通過PPT加系統“實戰”演示的方式了解模塊的操作。

②以實際業務單據為練習材料掌握所有模塊的操作。

4 系統應用情況

ERP管理軟件在當今社會信息化快速發展中已經走上了正軌,很多成功的企業都通過ERP軟件的實施應用把企業帶上了一個新的高度,隨著國內用友、金蝶、鼎捷等軟件企業的相繼崛起,中國的ERP市場已經全面鋪開。

5 結語

近20年來,ERP在國內經歷了MRP II的初步應用、ERP的推廣應用、ERP產業創始、ERP的深入研究、ERP的高速發展幾個階段,隨著現代化IT信息產業的不斷進步和發展,加之管理軟件系統的不斷更新、管理技術與管理思想的進一步融合,ERP將會得到進一步的快速發展,它的適應性、靈活性以及開放性將得到更好的開發與實施。

參考文獻

[1] 方安儒.面向中國企業ERP系統應用的實證研究[D].哈爾濱:哈爾濱工業大學,2010.

教學設計的應用范文第5篇

【關鍵詞】預設;留白;空白技術

新的教學理論提出:教學不是個“物理”系統,而是一個“生命”系統,教學過程中充滿著不確定因素,教學過程著中師生對話具有生命的特點,即隨時隨地有新的東西誕生。教學設計不可能把實際教學過程規劃的“一覽無余”,而且,規劃得太死、太細,反而會使課堂教學失去生命的活力。因此,教學設計應該遵循的第二個原則,就是要處理好預設與留白的關系。

那么,在教學設計中,如何處理好預設與留白的關系呢?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考慮。

一、目標要清楚準確

課堂教學是一個有目標、有計劃的活動,教師必須在課前對自己的教學行為精心地安排,充分考慮到課堂上可能出現的情況,從而準確地強確定教學目標,認真地設計教學流程,在預設時把握教材篇目的“制高點”,即預先留下“空白”。這種空白技術的運用 ,有利于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提高學生探究并解決問題的興趣,引起學生的聯想、想象,進而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二、活動要大體安排

預設留白對學生探究活動能起到指導或引導作用,教師預設時要設計彈性化的教學方案,多幾種思路,多考慮學生會怎么去思考。為促進他們的有效學習提出多種假設,并據此擬定一個在實際操作中可以隨時調整的大致框架,給學生指出探究的大致方向或從哪幾方面著手探究。

三、組織形式要有基本的考慮

組織形式的選擇要考慮學生實際,靈活多樣,允許學生在一定條件下自主選擇。

四、學生參與要留有余地

預設與空白難度要適中,要有一定的啟發性和思考量,為學生參與留有余地,學生通過深思熟慮,能夠跳起來夠得著。過難,學生無從下手,會挫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過易,則不能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和學習熱情。

五、對話要預留較充足的時間

在課前預設時,要留有充足的時間讓學生思考,給學生留下自覺思維的空間和知識內化的機會,從而獲得對知識的深刻理解和準確把握,充分調動學生思維的積極性。

六、要給學生的個性展示以機會

預設時的“留白”,能夠激發學生的靈感,開發學生的潛能,發揮學生的特長,激勵學生的創新,豐富學生的體驗,升華學生的情感;允許作出多種可能的解釋或回答,給學生的個性展示提供機會,以訓練學生思維的發散性。

七、做好防“溢出”的預案

課堂教學是一個動態生成的過程,再好的預設也無法預知課堂教學中的全部細節。教師的預設難免與實際教學有一定的差距,因此,要多預設幾種應對方案,智慧地處理好課前預設與課中生成的關系。

案例 :人教版八年級下冊第二章,第三節“基因的顯性和隱性”的教學過程

引入新課:出示上節課的填圖練習,把圖中的染色體去掉,只看成對的基因在親子間的傳遞,會是怎樣?請同學們畫出來。如下圖:

學生畫基因的遺傳圖解。

師:假設父親是雙眼皮,母親是單眼皮,猜一猜后代是雙眼皮還是單眼皮?

生:是雙眼皮。

生:單眼皮。

師:同學們的猜測都有一定的道理,究竟是哪種情況?這涉及到基因的顯性和隱性問題。(引出第三節 基因的顯性和隱性)但這個問題的解決,不能靠猜測,科學家是通過實驗來研究的。

新課講授:

師:課本P33頁的圖片中,孟德爾在高莖豌豆和矮莖豌豆的雜交實驗中,在子代中看到了什么現象?想一想為什么后代都是高莖豌豆?

學生閱讀教材孟德爾的實驗過程,討論回答。

師:孟德爾又把雜種高莖豌豆的種子種下去,結果發現長成的植株有高有矮,矮莖豌豆又出現了,這又說明什么?

生:矮的基因并沒有消失。

師:雜種豌豆雖然表現出高莖,但其體內含有矮的基因,只是矮基因控制的性狀沒有表現出來,但矮的基因并沒有受高的基因的影響,還會遺傳下去。由此可見,雜種高莖豌豆體內既有高基因(A),也有矮基因(a),后代能夠通過性狀表現出來的基因A稱為顯性基因,被掩蓋的基因a稱為隱性基因。高與矮這對相對性狀中,高是顯性性狀,矮是隱性性狀。

師:通常情況下,顯性基因用大寫字母來表示,隱性基因用小寫字母來表示。請同學們寫出產生雜交一代和雜交二代的遺傳圖解。

學生練習畫遺傳圖解。

師:隱性性狀在什么情況下才能出現?

生:只有當兩個隱性基因遇到一起,隱性性狀才會出現。

主站蜘蛛池模板: 鄂托克旗| 绥棱县| 高阳县| 沂水县| 建湖县| 梁河县| 高清| 容城县| 龙游县| 鄂托克前旗| 赣榆县| 阜新市| 赞皇县| 安多县| 印江| 当涂县| 南通市| 深泽县| 洛阳市| 沁水县| 西贡区| 海丰县| 黑龙江省| 金平| 简阳市| 扎兰屯市| 普安县| 长兴县| 徐汇区| 加查县| 固镇县| 吉隆县| 吉木乃县| 罗山县| 叶城县| 鱼台县| 定州市| 泰州市| 江津市| 藁城市| 牙克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