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色av,短篇公交车高h肉辣全集目录,一个人在线观看免费的视频完整版,最近日本mv字幕免费观看视频

首頁 > 文章中心 > 睡眠衛生健康教育

睡眠衛生健康教育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睡眠衛生健康教育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睡眠衛生健康教育

睡眠衛生健康教育范文第1篇

【關鍵詞】四肢骨折;健康教育;積極影響

骨的完整性或連續性中斷時稱為骨折。[1]骨折是常見的創傷之一,骨折后由于肢體內部支架的斷裂和疼痛使肢體喪失部分或全部活動功能,而出現功能障礙。由此產生的緊張心理,嚴重影響了患者的睡眠和生活質量。有效的健康教育可以消除緊張情緒改善其睡眠從而提高生活質量。隨著社會的發展,醫學模式的轉變和護理功能的擴大,四肢骨折患者不僅需要治療疾病,而且傷后的功能鍛煉也是必不可少的,它能有效預防并發癥的發生。患者的功能鍛煉需要醫護人員通過健康教育來指導,所以及時正確的健康教育對四肢骨折患者的健康非常重要。能提高其生活、生存質量、減少并發癥能使患肢早日康復。為了解目前健康教育對四肢骨折患者的積極影響,本文對19名住院的四肢骨折患者進行了健康教育。現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將2010年5月――10月住院的42例四肢骨折病人隨機分為兩組。觀察組19例,男12例,女7例。年齡在10-66歲,平均年齡35歲。其中小學以下文化程度3人,中學10人,大專以上6人。對照組23例,男18例,女5例。年齡在15-70歲,平均年齡34歲。其中小學以下文化程度5人,中學14人,大專以上4人。上述兩組病人資料之間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方法

1.2.1觀察組①使病人盡快熟悉環境和相關的規章制度,責任護士要用和藹的態度與病人建立起信任、互相尊重的關系,減輕患者焦慮,使病人接受治療,以取得他們的支持。幫助患者采取適當的,使肢體得到最大程度的放松,如下肢骨折常取臥位。臥床的病人須時常變更臥勢,預防壓瘡。注意做好術前的皮膚準備和手術后患部的護理。與此同時,飲食護理是不能忽視的,要指導病人多飲水、多吃綠色蔬菜和水果,向他們講解預防便秘的重要性。②利用床頭交接班的時間、做治療護理的同時,或抓住輸液的時間,做好病人的健康教育。例如用簡單明了的圖片向患者講述傷病的部位,手術及愈合的過程等。使患者認識疾病,讓患者知道治療過程中的注意事項和配合,消除因不了解病情而產生的緊張心理。還可以組織科內溝通交流會,讓手術成功的患者積極發言,使術前患者樹立起康復的信心,使其了解自己的康復過程,進而減輕心理負擔,能安靜入睡。做健康教育時還要讓病人了解功能鍛煉能促使血液循環,有利于腫脹消退,防止肌肉萎縮避免關節僵硬及靜脈血栓的形成。從而認識到功能鍛煉的重要性,能自助進行鍛煉。有研究表明,自助可以幫助患者調整生活行為向健康轉變,[2]而患者的自助行為需要動力、知識和技巧,[3]這就需要護士教給患者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積極活動的同時,指導自助的技巧。如早期教給患者做肌肉自主收縮和放松活動,骨折部位上、下關節暫不活動,身體其他關節均需鍛煉。中期腫脹消退以后,可以活動上、下關節,動作要緩和,活動范圍要由小到大,傷肢不要著地。后期全身各部肌肉及關節活動,行走時不應感到疲勞,不使患處疼痛為宜。

1.2.2對照組除沒有做患者的健康教育外,其余方法同觀察組。

1.2.3以上兩組病人在入院兩天內開始由夜班護士測量每人每天的睡眠時間,在出院前一天計算出每人的平均睡眠值,并記錄發生便秘、褥瘡、煩躁、肌肉萎縮、血栓形成等并發癥的例數。

通過χ2檢驗得出:χ2=4.8,P

由表1表2可知觀察組病人情緒穩定,睡眠質量高,(兩組比較χ2=6.3,P

3討論

3.1健康教育對睡眠的重要意義隨著社會的發展,及人們生活水平不斷向小康邁進,人們對生活質量的要求也日益提高,無論何種原因造成的四肢骨折,突如其來的刺激都會使患者產生應激反應。如焦慮、恐懼、憤怒等。對于肢體損傷但大腦清醒的四肢骨折患者而言,會不可避免地考慮很多問題。患者會擔心是否致殘,是否手術,有無生命危險。骨骼正常與否又直接影響一個人的外觀,關系到將來的生活質量。患者又會因而流露出煩躁不安,感覺過敏,或夸大傷痛等情緒,繼而出現失眠,因焦慮、失眠而產生的一系列問題對骨折的愈合以及患者的生活質量有一定的影響,[4]對某些骨折:如股骨頸骨折甚至是直接影響預后的一個重要因素。[5]失眠給患者的身心健康帶來困擾使人的生理節律紊亂,活動能力降低,嚴重影響機體的修復。針對這一特點,我們首先量力為患者提供安靜的睡眠環境和創造良好的睡眠條件,在不影響治療護理的前提下盡量滿足個人生活方式。通過健康教育用圖文宣傳和介紹已經手術成功的病人與其交流的方法讓其了解自身疾病的狀況,和手術愈合的過程,增強其信心,消除緊張心理,改善睡眠。其次指導患者講究睡眠衛生,養成良好的睡眠習慣。本觀察組有17人認為護士適時的健康教育對他的睡眠起到了促進作用。

3.2健康教育對功能鍛煉預防并發癥的意義功能鍛煉是骨折三大治療原則之一,功能鍛煉的是否及時、正確,直接關系到骨折的康復及預后。我們知道創傷骨科治療工作最終目的是使受傷部位最大可能的,盡快地恢復正常功能,避免并發癥的發生。而醫療護理的各項措施也都是圍繞這個目的進行的,要想盡快地達到這一目的就必須在醫務人員實施健康教育的指導下進行功能鍛煉,通過健康教育使患者了解功能鍛煉對減少并發癥的重要意義:①促進消腫,防止關節粘連和僵硬:骨折后,骨折處的軟組織都有不同程度的出血和水腫,使得靜脈和淋巴都回流受阻,因而出現傷肢腫塊,該腫塊若不及時消除,可導致相應軟組織粘連,甚至變硬。這種粘連可發生在肌肉與肌腱內,從而影響肌肉收縮的功能練習。功能鍛煉可以促進靜脈和淋巴回流,使血腫吸收,腫脹消退,減少關節滲出液,從而防止因關節本身及軟組織粘連所造成的關節僵硬。②促進骨折愈合:可使骨折縱向擠壓力加強,骨折縫隙變小,骨折更為穩定,可以改善骨折部營養,骨折端骨力的增強,促進了骨折的愈合。功能鍛煉還可以矯正微小的骨折錯位。也有利于骨折的愈合。③促進血液循環:功能鍛煉促進血液循環,預防血栓形成。長期臥床病人血液循環會變慢,使組織的新陳代謝降低,傷病的愈合過程延長,由于創傷出血,血液在受損的血管內緩慢流動時容易形成血凝塊,稱為“血栓”。較大的血栓從血管壁脫落下來,隨著血流進入全身循環,可引起心、腦、肺重要器官梗塞,嚴重的可能造成病人猝死。患者認識到功能鍛煉的重要性,能積極主動進行自主鍛煉,有效預防了并發癥的發生。

4結論

綜上所述,及時、正確的健康教育對骨折患者的影響是不可忽視的。它能幫四肢骨折患者在睡眠、功能鍛煉兩大方面朝著更有力康復的方向發展。

參考文獻

[1]朱利民,陳永真,姜宏.骨折患者手術前后焦慮和抑郁情緒變化的初步觀察.中醫正骨,1999,11(11):27.

[2]李良燕.社會的發展對自護理的要求.中華護理雜志,1997,32(1):49-50.

[3]呂式瑗.創傷骨傷護理學.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5:117-118.

睡眠衛生健康教育范文第2篇

甘肅省人民醫院消化內科,甘肅蘭州 730000

[摘要] 目的 分析探討健康教育在消化內科護理中的應用。方法 選取2011年8月—2013年8月我院收治的消化內科患者120例,采用隨機對照方法將其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各60例。對照組給予常規健康指導,觀察組給予改善自我護理能力的、符合國際標準的健康教育,比較兩組患者自我護理能力、睡眠質量、生活質量及滿意度。結果 觀察組患者在自我護理能力及健康知識掌握程度均顯著優于對照組;且觀察組患者睡眠質量及生活質量評分方面均顯著優于對照組;觀察組滿意度為96.7%,對照組滿意度為78.3%,觀察組患者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健康教育可有效提高消化內科患者自我護理能力,改善其睡眠及生活質量,提高患者滿意度,值得在臨床上應用和推廣。

[

關鍵詞 ] 健康教育;消化內科;自我護理能力

[中圖分類號] R4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5654(2014)03(b)-0060-02

消化系統疾病是發病率和致殘率均較高的疾病之一,嚴重威脅人們的身心健康和生存質量[1]。健康教育作為護理過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患者治療和康復中的起著重要的作用,可有效減少不良應激事件的刺激,引導患者盡快適應目前的疾病狀態,提高其自我護理能力,改善患者生存質量[2]。2011年8月—2013年8月我院對收治的60例消化內科患者給予針對性健康教育,取得了滿意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1年8月—2013年8月我院收治的消化內科患者120例,采用隨機對照方法將其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各60例。其中男性71例,女性49例,年齡18~79歲,平均年齡為(52.8±6.3)歲。疾病類型:胃部疾病42例,腸道疾病33例,肝臟疾病20例,膽系疾病13例,胰腺疾病5例,其他7例。文化程度:小學及以下13例,初中47例,高中35例,大專及以上25例。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病情程度及文化程度等其他資料方面相比均無顯著性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給予常規健康指導,觀察組給予改善自我護理能力的、符合國際標準的健康教育,具體方式如下。①普及疾病知識:通過個人宣教、發放宣傳冊等方式,對每位患者進行健康知識的普及,主要包括自身所患疾病的基本知識、常規內鏡檢查方式、治療方法、營養護理、用藥護理和生活護理等,提高患者對疾病的認知程度及自我護理能力。②心理疏導:疾病治療過程中應加強與患者的溝通交流,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聆聽患者的主訴,用鼓勵性的語言給予患者心理疏導,提高治療的自信心。③飲食指導:消化內科疾病與飲食密切相關。指導患者科學飲食,根據所患疾病的特點,給予清淡、易消化的流質或半流質食物,避免刺激性食物、暴飲暴食以及導致疾病誘發的食物。④睡眠干預:為患者提供舒適的睡眠條件和環境,保證病房的安靜和整潔,控制噪音;合理安排病房,避免患者間的相互干擾;夜間護理工作應該盡量避免在患者有效睡眠時間內進行。⑤用藥教育:指導患者正確的用藥方法,不可胡亂的吃藥;要堅持長期服藥,不可擅自斷藥。⑥出院指導:指導患者堅持合理膳食、按時按量服藥、定期來醫院復查。

1.3 觀察指標

自我護理能力測量表(ESCA)是由美國學者根據Orem自護理論于1979年設計的自我護理能力測量工具。該量表共包括43個條目,4個維度,采用5分評分法,每個問題分值為0~4分,總分為172分,得分越高說明患者自我護理能力水平越高。采用匹茲堡睡眠質量指數量表(PSQI)對患者睡眠質量進行評定,分數范圍0~21分,分數越高說明睡眠質量越差。采用SF-36量表對患者生活質量進行評定,分數范圍0~100分,分數越高說明生活質量越好。

1.4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 17.0軟件進行處理分析,計數資料以絕對數和百分率表示,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自我護理能力比較

應用健康教育后,觀察組自我護理能力、自我護理技能、自護責任感、自我概念及健康知識水平各項目得分均顯著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情見表1。

2.2 兩組患者睡眠及生活質量比較

應用健康教育后,觀察組患者睡眠及生活質量評分均顯著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情見表2。

2.3 兩組患者滿意度比較

應用健康教育后,觀察組滿意度為96.7%,而對照組滿意度為78.3%,觀察組患者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情見表3。

3 討論

3.1 健康教育能增強患者自我護理能力

隨著生物醫學模式的轉變和整體護理的推行,消化內科疾病的治療在提高生存率的同時,也不容忽視患者的生存質量[3]。通過對消化內科患者的健康教育,一方面增強了對相關疾病的認知程度,幫助患者正確認識疾病,樹立了治療的自信心;另一方面讓患者有計劃、有目標的完成指定的護理計劃、建立良好的生活習慣、培養樂觀積極的心理和情緒,增強治療依從性,從而提高自我護理能力[4]。

3.2健康教育改善了患者的睡眠和生活質量

睡眠質量的好壞對消化內科患者的身心健康尤為重要,而此類患者的睡眠質量也一般差于正常人群[5]。通過對患者進行飲食教育、用藥指導、生活干預及心理干預,可減少或消除影響疾病發作的誘發因素,緩解患者心理上的壓力,讓患者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提高睡眠和生活質量[6]。

3.3健康教育提高了患者滿意度

研究發現,消化內科大多數疾病都與患者生活及飲食習慣密切相關。健康教育能幫助患者掌握自身疾病的健康知識,培養科學、良好的生活行為,降低或消除影響健康的危險因素,從而達到最佳的身心狀態[7]。加強對消化內科患者的健康指導,可調動護士、患者本身、家屬的積極性,從生理、心理、社會等各個方面滿足患者需求,從而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提高患者滿意度[8]。

我院對消化內科患者實施健康教育后,觀察組患者在自我護理能力及健康知識掌握程度均顯著優于對照組;且觀察組患者睡眠質量及生活質量評分方面均顯著優于對照組;觀察組滿意度為96.7%,對照組滿意度為78.3%,觀察組患者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健康教育可有效提高消化內科患者自我護理能力,改善其睡眠及生活質量,提高患者滿意度,值得在臨床上應用和推廣。

[

參考文獻]

[1] 林超.健康教育在消化內科護理中的運用[J].醫學理論與實踐,2012,25(20):2571-2572.

[2] 胡麗梅. 以人為本的護理理念在內科護理中的應用[J]. 中國實用護理雜志, 2010,26(9): 22.

[3] 王嵐,朱燕,鄒靜,等.健康教育處方在消化內科住院患者中的應用[J]. 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1,17(24):2882-2884.

[4] 程文娟. 淺析消化內科護理工作人員的心理健康的重要性[J]. 中國醫藥指南,2012,10(26):397-398.

[5] 段偉莉,呂元紅,周雀云.層級全責護理在NICU 健康教育中的效果觀察[J]. 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0,4(12):119.

[6] Akyol AD,CetinkayaY,Bakan G,et al. Self-care agency and factors related to this agency among Patients with hypertension[J].J Clin Nurs,2007,16(4):679-687.

[7] 王國府,李海云.400例消化內科患者健康教育的效果評價[J]. 中國衛生產業,2011,8(27):55-56.

睡眠衛生健康教育范文第3篇

[關鍵詞] 健康教育;兒童;腺樣肥大;圍術期

[中圖分類號] R473.72[文獻標識碼]C [文章編號]1673-7210(2010)04(b)-098-02

腺樣體是咽淋巴內環的重要組成部分,出生后逐漸發育成熟,在兒童6~7歲時最顯著,以后逐漸退化。長期反復的炎性刺激會導致小兒腺樣體病理性肥大,可誘發兒童分泌性中耳炎、慢性鼻竇炎、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低通氣綜合征等。主要表現為呼吸不暢、睡眠打鼾、聽力下降、鼻塞、流涕、嚴重者使上頜骨變長、硬腭高拱、上切牙突出,致咬合不良、上唇上翹出現腺樣體面容。我科2007年7月~2009年9月對139例腺樣體肥大的患兒進行圍術期健康教育,取得滿意效果,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研究對象為2007年7月~2009年7月,我科收治的 139例患兒,其中,兒童單純腺樣體肥大102例,伴扁桃體肥大 37例,年齡3~11歲,其中,男87例,女52例。手術方式均在鼻內鏡下進行,其中腺樣體刮除術102例,同時行單側扁桃體切除12例,雙側扁桃體切除9例。麻醉方式為全麻。

1.2 健康教育方法

1.2.1入院指導住院兒童在住院不同時期教育內容不同,入院的初期健康教育內容為熱情接待患兒詳細介紹病區環境、相關制度、主治醫生和責任護士,消除緊張和陌生心理。同時了解患兒的心理狀態、生活方式及夜間睡眠情況,家長對疾病知識的了解情況,為健康指導提供依據。

1.2.2術前健康教育做好術前各項常規檢查指導,術前注意口腔清潔,搞好個人衛生。術前禁食水做好全麻術前準備,盡量減少食物感觀刺激兒童因饑餓引起的不安。適當講解術后可能出現不適癥狀如:頭痛、鼻塞、吞咽疼痛。但不宜講解太深入以免引起恐懼。示范抑制打噴嚏、咳嗽的3種方法(手指按壓人中、舌尖頂上腭、深呼吸)。適當訓練經口呼吸以免術后鼻腔填塞引起煩躁。指導如何處理術后傷口滲血問題。實施健康教育后,要隨時檢查教育效果評價,可以采取啟發性提問方式,提問時問題要具體明確、語言通俗易懂,由淺至深,不超過兒童的理解限度和知識范圍。回答正確及時表揚,激發其積極性。如回答錯誤,應委婉指出錯誤的地方,態度誠懇和藹,以免挫傷其積極性和自尊心。

1.2.3 心理指導通過對患兒及家屬的交流,了解患兒的思想顧慮,積極加以安慰疏導,幫助患兒解決實際問題。并使患兒了解手術的必要性,患兒對手術均有不同程度的恐懼心理,術前采取患兒易懂、易接受的方法解釋手術的重要性,減輕其矛盾及恐懼心理。

1.2.4 術中健康教育重視術前訪視,巡回護士術前1 d到病區進行術前訪視,最好以圖片、示范等方式介紹手術室環境、手術方式、手術等。迅速建立信任互動關系。進入手術室后以親切、熱情的語言與其交談,給予心理安慰。以熟練的技術取得患兒的信任,使之在面對手術室陌生環境、對手術的恐懼及與親人暫時分離能夠情緒穩定,接受麻醉完成手術。

1.2.5術后健康教育手術結束麻醉清醒后,患者多哭鬧不安,盡量安撫其情緒,準備些兒童喜歡的玩具、書籍。親屬最好一起陪伴共同給予安慰與鼓勵,正視術后的疼痛、饑餓等不適。同時做好術后生命體征監測和病情觀察,囑其少講話、輕咳嗽、輕輕將口中分泌物吐出,勿牽拉鼻腔填塞物,及時觀察有無經口呼吸引起的口干、咽部不適,指導少量多次飲水后可緩解不適。

1.2.6 飲食指導術后禁食6 h后進冷流質飲食(如 牛奶、果汁、冰激凌等,但要避免其中帶果仁和果粒)。次日改半流質(稀飯、面條、麥片等)禁吃過熱、粗糙、堅硬、辛辣和酸性食物。觀察有無吞咽疼痛而拒絕進食,飲食因在色、香、味上刺激食欲,講解營養攝入的重要性、必要性。在健康教育中通過直觀食物進行啟發誘導,并利用其好奇的特點啟發他們多想多問激發他們的求知欲望,使其掌握什么可以吃,為什么有些東西不能吃,并主動進食,從而提高教育效果。

1.2.7 口腔衛生指導術后口中有陳舊性血跡容易引起切口感染,而術后疼痛及舌活動不適,使患兒不愿意進食、進水,應鼓勵患兒早期食冷流質或冷開水。一方面可減輕咽痙攣引起的疼痛,另一方面可清潔口腔,使其感到舒適,減少口臭,促進食欲。進食后鼓勵督促用無菌鹽水漱口或復方硼砂漱口液稀釋后漱口。兒童對接受教育具有很大的被動性,要求護士在實施教育中必須經常提醒、督促、檢查和指導。

1.2.8 術后預防并發癥針對術后出血的可能,講解用力咳嗽及哭鬧都可造成出血。口腔有分泌物輕輕抿出既可以觀察分泌物性狀,又可減少吞咽過多引起的胃部不適。對不合作患兒,護理觀察密切注意有無頻繁吞咽動作,提示傷口有出血的傾向。

1.2.9出院健康指導指導出院后進軟食2周,勿食過硬,有刺激性的食物,以免白膜脫落時引起出血(有白膜脫落是正常現象)。鍛煉身體,增強體質。注意根據天氣變化防寒保暖,預防感冒咳嗽。注意口腔衛生,用漱口液或冷開水漱口。對于5歲以下和自制能力差的患兒,加強對家屬的指導,可得到家屬的協助。

2 結果

所有病例除年齡較小的患兒要通過家長的配合完成治療和護理其余均能主動配合手術治療、接受護理、掌握宣教知識。術后無一例并發癥發生。

3 討論

在兒童腺樣體圍術期,通過有計劃、有組織、有系統的教育活動,遵循量力性、直觀性、啟發性、督導性原則,結合兒童認知能力,承受限度,因時施教、因情施教。在住院的不同時期分段進行健康教育,重視落實使兒童接受教育的過程貫穿于日常治療和護理中,提高治療護理效果及減少并發癥的發生。同時在各個時段加強對家屬的宣教,取得家長的配合與支持也是實施有效宣教的保證。在本組病例患兒均能建立良好的健康行為,無一例并發癥的發生。

[參考文獻]

[1]李少紅.兒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低通氣綜合征的圍術期的護理[J].當代護士,2009,(3):44.

[2]宋巖,季文樾.腺樣體肥大患兒心理行為特征的對照研究[J].臨床耳鼻喉頭頸外科雜志,2009,23(3):122.

[3]徐國剛,吳立新.兒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低通氣綜合征相關致病因素分析[J].第四軍醫大學學報,2008,29(16):1512.

[4]肖順華,楊劍平.兒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低通氣綜合征的圍術期的護理[J].當代護士,2007,(6):16.

睡眠衛生健康教育范文第4篇

[關鍵詞] 圍絕經期; 分泌; 交談

[中圖分類號] R271.11+6 [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005-0515(2011)-11-361-01

圍絕經期是指婦女絕經一般發生在40-55歲之間[1],顯示卵巢功能衰退,神經內分泌分泌雌激素不足,主要表現為情緒不穩定,焦慮,抑郁,失眠等精神癥狀。此綜合癥是否發生與輕重度與中老年婦女內分泌功能狀態,個體體質,社會環境,精神因素相關。對圍絕經期婦女進行健康教育是社區保健的重要工作之一。圍絕經期婦女通過了解的知識,學習自我護理,自我檢測,積極的態度配合治療,良好的生活方式以消除危險因素,預防疾病,促進健康。積極開展社區圍絕經期婦女的健康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1 一般資料 2008-2010年,對本轄區的兩個社區隨機選了300名40-55歲婦女(我單位地處城郊),平均年齡48.2歲。

2 健康教育方式

2.1 多媒體教學 在社區里組織中老年婦女觀看有關圍絕經期保健知識,宣傳圍絕經期婦女心理衛生知識,介紹預防圍絕經期癥狀的方法。由醫護人員組織專題講座,口頭講解,面對面演示,影響她們的觀念,改變她們的行為。可每月召集社區內圍絕經期婦女與她們交流,采用疑問解答的方式促進健康教育。

2.2 個別交談 具有針對性強,有效,反饋及時等特點,針對患者的癥狀進行心理疏導,但交談著需掌握交流技巧,態度和藹,親切,采用不同的語言方式進行適當的健康教育。

2.3 圖文教育 發放健康教育小冊子,宣傳卡片,圖文像冊將圍絕經期知識印刷在上面,保健護士監督圍絕經期婦女閱讀健康教育但,強化對其理解和掌握。也可利用宣傳欄,報紙,電視等工具加大力度宣傳,使社會加大對圍絕經期婦女保健的重視。

3 健康教育的內容

3.1 心理健康的教育 圍絕經期婦女情緒不穩定,煩躁易怒,失眠,孤獨等一系列精神癥狀,加上巨大的精神和環境因素壓力,比如子女離開,照顧老人,心理會產生不良反應。因此醫務人員需指導圍絕經期婦女加強心疼和行為的護理。學會回避;當遇到不良刺激和正面沖突時采取短暫的回避。學會傾訴;當遇到不快時,可找親朋好友或保健醫生傾訴,這是內心很好的一種減壓方式。注重勞逸結合,正確的對待各種矛盾,學會自我調節,保持樂觀情緒,良好的心態,平常心對待各種事情。防止情緒激動,建立心理上良性循環。

3.2 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 ①飲食教育:圍絕經期婦女正值高血壓,冠心病,糖尿病高峰期。我國婦女飲食結構不合理,缺乏奶制品和微量元素的攝入。圍絕經期婦女應大量補充鈣的攝入,每天喝牛奶,攝入魚,蝦等食物可降低圍絕經期綜合癥的發生且能減輕失眠,焦慮,潮熱,憂郁等癥狀。在膳食中添加豆類食物可緩解血管舒縮癥狀,促進陰道上皮細胞的成熟,降低膽固醇水平,減少骨礦含量的丟失[2]。只有日常生活不斷注意調節飲食,才能幫助患者減緩痛苦。②適當運動圍絕經期婦女大多已經退休,時常會有孤獨感。可利用業余時間參加一會社會活動,唱歌,跳舞,找到生活的樂趣。適度運動有利于保持積極,樂觀的愉悅情緒。雌激素水平降低是圍絕經期婦女睡眠障礙的重要原因,有研究表明適度可能會使體內產生內啡肽,運動可明顯改善睡眠質量,睡眠效率,減少睡眠障礙癥狀發生[3]。③學會定期自我檢測圍絕經期婦女卵巢功能衰退,雌激素水平降低,引起陰道炎,尿路感染,婦科腫瘤。中老年婦女需學會自我監測,絕對不能對絕經后出血疏忽大意,一旦發生身體不適,及時治療,定期進行婦科檢查和自查。④注意個人衛生圍絕經期婦女泌尿生殖器萎縮,干燥,時常有尿頻尿急等尿路感染,醫護人員應囑咐病人多飲水,勤換內褲,保持尿道及外陰清潔。⑤加強性保健知識和諧的性生活對婦女的卵巢功能有促進作用,延緩衰老,改善精神狀態。圍絕經期婦女韌帶松弛易發生子宮脫垂及張力性尿失禁,應進行肛提肌鍛煉,加強盆地組織的支持力。⑥用藥指導月經紊亂的患者,可在醫師的指導下服用鈣劑。對于圍絕經期綜合癥癥狀長期不能緩解者可采取激素替代治療,但要密切觀察服藥后不良反應。憂郁藥物的相互作用,易發生毒副作用,若有異常反應及時報告醫師。

4 結果 300名婦女接受健康教育前后對比顯示,圍絕經期知識比例由30%上升為90%,能堅持定期體檢的比例由20%上升到75%,并有一部分婦女在醫生的指導下使用藥物控制月經紊亂,補充鈣劑。

5 討論 圍絕經期婦女處于特殊的時期,有復雜的心理及社會因素,抑郁癥又是圍絕經期婦女的主要癥狀之一,嚴重時會有不同成都的輕生念頭,國內外文獻報道,更年期婦女抑郁癥狀發生率為30%左右[4],且發病率有上升趨勢。中國約有1-3億女性處于圍絕經期,約有一半女性收到圍絕經期癥狀的困擾。醫護人員在常規治療的基礎上對圍絕經期婦女進行系統的健康教育,根據婦女的生理,心理等方面變化,進行合理的保健指導與宣傳,提高患者的自我保健意識,定期體檢,促進社區中老年婦女的健康,減少圍絕經期綜合癥的發病率,提高生活質量。醫護人員應具有搶來的教育責任感,豐富專業知識,擴大知識面,將社區圍絕經期婦女健康教育做的更好。

參考文獻

[1] 韓亞飛.淺談對圍絕經期抑郁癥的健康教育[J].吉林醫學,2010,31(17):2708-2709.

[2] 趙更力,王臨虹.圍絕經期婦女飲食結構與更年期癥狀關系的研究[J].中國公共衛生,2002,18:162-164.

睡眠衛生健康教育范文第5篇

關鍵詞:醫學生;睡眠;對策

Medical research shows that,occasionally insomnia can cause the very next day tired and movement coordination,long-term insomnia will bring attention could not concentrate,memory problems and work such as not consequences.Research has pointed out,there is the sleep quality of college students in the proportion of 13.93% ~ 28.60%,sleep disorders exist in College students.According to the report of[1,2] in different regions of China,there are about 12% 20% medical survival in the sleep quality of different degree of [3].In this paper,the sleep quality of medical college students as the starting point,analysis of sleep quality problems and reasons of medical students,to explore the method of improving sleep quality,and put forward relevant proposals.

1.醫學生睡眠目前存在的問題。

1.1 半夜突然醒來

許多人都有過半夜突然醒來的經歷,但是很多時候卻說不出原因。特別在醫學院,有許多醫學生,半夜突然醒來的比例比較大。

1.2 深夜了還睡不著

目前很多人反映,躺在床上許久了,到了深夜,仍然翻來覆去,一點睡意也沒有,怎么也睡不著。而這一現象在醫學生中,還是占了相當一大部分的。

1.3 很早就醒來了

現在有部分醫學生,一大早就醒了。但是他們還想再多睡會兒,但是就是不聽使喚,依然賴在床上,卻睡不下了。

2.醫學生出現以上問題的原因

2.1醫學生自身的原因

2.1.1醫學生的學習,理論內容多,學習任務繁重,害怕自己掌握理論知識不夠,害怕考試成績不好。

2.1.2實習前感覺社會人際關系復雜,擔心別的同學找關系,與自己展開不公平的競爭,導致自己去大醫院實習的希望落空。

2.1.3運動對睡眠的影響取決于運動量,中等度以下的運動可加,快入睡和加深睡眠深度。睡前進行劇烈活動,可提高大腦的覺醒狀態,但有些醫學生運動過于劇烈,不易于入睡。[4]

2.1.4還有部分學生與電子通訊工具豐富,學生上網、qq聊天、女生特殊生理時期、心理及情緒的變化等有關[5]。

2.15部分學生雖然具備科學的睡眠觀念,但認識與行為存在巨大反差,周末參加較多活動,沒有堅持養成良好的睡眠衛生習慣,影響到睡眠時間、入睡速度和睡眠質量,這也是一大原因。

2.2外界的原因

2.2.1大學生住在集體宿舍里,由于作息習慣及就寢時間各人不同,有的早睡早起,有的晚睡晚起,導致他們在夜里睡覺或凌晨時容易受到噪聲、光線等不良環境的干擾。

2.2.2有些醫學生喜歡晚上飲用濃茶、咖啡等食品,因精神興奮或尿頻影響正常的睡眠。

2.2.3喝酒。研究證明,喝酒好像可以幫助人入睡,但是實際上是不正確的。酒在新陳代謝的過程中會釋放一種天然的興奮劑,破壞我們下半夜睡眠。

3.醫學生睡眠改善的建議

3.1在睡覺前,不要飲酒,不要喝濃咖啡或者濃茶,使自己容易進入睡眠狀態。

3.2建立每一天有規律的生活制度,讓生物鐘保持正常的節律。

3.3不要熬夜,23點至次日至次日三點是肝膽最佳排毒時間,需要熟睡。

3.4保持樂觀積極的良好心態,對學習競爭、個人得失等有充分、理性的認識,避免以為挫折而影響心理平衡,影響睡眠質量。要不斷進行自我調節、自我暗示進行放松,可以進行放松活動,反復計數,深吸氣、呼氣,有助于入睡。

3.5在睡前減慢呼吸節奏,同時可以在睡前適當散步、靜坐、聽點輕音樂等,使身體逐漸進入睡眠的狀態,人睡后,睡眠質量才會最好。同時,睡前可以吃點養心陰的食品,因為人睡覺后,心臟仍在辛苦地工作著,所以適當地補益心陰將有助于健康。此外,睡前用溫水泡腳,再輔以足底按摩,效果最佳,可以促進心腎相交。心腎相交意味著水火既濟,對陰陽相合有促進作用,陰陽合抱,睡眠當然達到最佳境界。

3.6通過學校健康教育,讓學生充分了解到心理狀態不穩定,是導致睡眠質量差的一大重要危險因素。對睡眠質量障礙的防治不要過于悲觀,使得醫學生不消極應對;積極的參加心理教育干預,主動尋求心理支持和社會支持。通過睡眠知識健康教育等活動,讓學生了解目前自己的睡眠質量狀況,意識到自己可能不良睡眠習慣。并在醫學生中強調重視身體鍛煉的重要性,使他們能夠在學習知識的同時,行動改變自己不良的生活習慣和行為,積極尋求參加身體鍛煉,遠離不良睡眠衛生習慣,從而解決睡眠質量差的問題。(作者單位:1.莆田學院醫學院臨床醫學系;2.龍巖學院外國語學院英師)

參考文獻

[1]胡蓉芳,姜小鷹,林大煦.醫學生睡眠質量及相關因素分析(j)中國校醫,2003;17(3):207-208.

[2]楊本付,劉東光,張秋海.醫學生睡眠質量和相關因素分析(j)中國校醫,2000 ;14(6):404-406.

[3]彭海,張海,曹學兵.三類醫學生睡眠質量狀況及其相關因素[J].中國康復,2004,19(5):284—285.

主站蜘蛛池模板: 滦平县| 铁岭县| 两当县| 汾西县| 浠水县| 司法| 鹰潭市| 手游| 勐海县| 潞城市| 新乡市| 米脂县| 呼和浩特市| 南阳市| 九龙县| 新竹市| 环江| 武乡县| 普兰县| 霍城县| 皮山县| 汉沽区| 北京市| 六枝特区| 原平市| 黔东| 新和县| 麻江县| 新化县| 奉新县| 延吉市| 阿鲁科尔沁旗| 潍坊市| 高阳县| 汽车| 冷水江市| 喀喇沁旗| 伽师县| 汝州市| 康保县| 平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