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企業人才需求調研方案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Abstract: The social logistics talents demanding decides the setting and the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Logitics Sepciality. Vocational higher logistics education, as the cradle for training enterprise grassroots and middle high qualified, high skilled logistics talents, shoulders how to cultivate qualified logistics personnel, which becomes an urgent problem to be solved. Based on the investigation on the logistics talents demanding in Shaanxi, this article aims to provide the scientific basis and reference for cultivating the qualified logistics personnel for vocational higher logistics education.
關鍵詞: 高職物流教育;人才培養;需求調研;陜西地區
Key words: vocational higher logistics education;personnel training;demanding investigation;Shaanxi Province
中圖分類號:G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4311(2011)28-0227-02
1 物流人才需求調研的背景及目的
目前物流人才市場呈現出企業對人才需求旺盛,但高校培養出來的物流人才卻滿足不了企業需求,造成企業物流人才短缺與物流專業學生難以就業的兩難處境。究其原因,主要是高校物流專業人才培養與社會需求結構之間存在較大偏差。高職物流教育作為培養企業基層和中層高素質、高技能物流人才的搖籃,只有認真研究物流人才需求狀況及發展變動趨勢,并依此制定物流人才培養目標和方案,實現學校人才培養目標與企業用人需求的無縫對接,才能真正培養出符合社會需求的物流人才。為此,我們根據省級示范性高職院校建設方案及內涵建設要求,于2010年12月~2011年5月對陜西境內物流人才需求狀況進行了調研,以了解企業對物流人才的具體要求,為高職物流教育更好地培養適應社會發展需要的人才提供科學依據和借鑒。
2 物流人才需求調研的方法、對象和內容
2.1 調研方法 本次調研通過實地調查、問卷發放以及在互聯網、雜志和期刊上檢索二手資料等方法,進行有關數據、資料的檢索和分析。
2.2 調研對象 本次調研對象為陜西省境內各類對物流人才有較大需求的企業,包括專業物流領域和非專業物流領域,共發放調查問卷200份,回收問卷171份,其中有效問卷160份。
2.3 調研內容 調研內容主要包括:物流人才需求企業類型與性質,物流人才的需求層次以及不同層次崗位對物流人才的基本素質、知識和技能的基本要求,企業解決物流人才需求的首選因素、路徑及方法,企業對物流專業畢業生學歷、工作經驗、職業資格證書的看法,企業物流崗位設置、緊缺崗位需求、學歷結構情況等28 個調研項目。
3 物流人才需求調研資料與數據統計分析
3.1 物流人員需求企業類型分析 本次調研回收的160份有效問卷中,各種類型企業數量、占比見表1,行業覆蓋物流、醫藥、能源、機電、汽車、家電、服裝、紡織、食品、高新技術等。從表1可以看出,對物流人才有需求的企業不僅有專業的物流企業,還包括商業流通和生產制造等非專業物流企業,基本涵蓋各行各業。這從一個側面反應出,物流活動在任何類型企業中都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企業已越來越多地關注物流活動和需要相應的物流人才。
3.2 企業對各層次物流人才需求分析 本次調研將物流人才分為三個層次,分別為高級物流人員、中級物流人員與初級物流人員。高級物流人員包括物流部主管、儲運經理、采購主管、銷售經理、客服經理、規劃總監等;中級物流人員包括物流經理助理、儲運經理助理、采購工程師、銷售助理、助理物流規劃師等;初級物流人員包括物流操作人員、調度員、倉庫管理員、包裝組組長、材料員、物流配送員、物流采購員、客戶服務人員、司機、報關員、貿易跟單員等。
3.2.1 企業對各層次物流人才的數量需求 本次調研的160家企業對各層次物流人員需求狀況統計數據如表2所示。從表2可以看出陜西各行業對物流的重視,以及產業發展所帶來的對各層次物流人員的需求狀況。其中需求量占比較大的是初級物流人員,特別是技能型物流操作專門人才。這一結果表明高職物流教育有較大的市場需求空間,這為高職物流教育發展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市場平臺。
3.2.2 企業對各層次物流人員的素質要求 本次調研就“各層次物流人員應具備的素質”這一問題進行了考察和座談交流。調研結果表明,企業對不同層次物流人員要求各異,具體如下:①高級物流人員。企業對高級物流人員的要求普遍較高,無一例外的要求其具有豐富的管理經驗,有的明確要求其有在大中型企業經理級職位或在國外著名物流企業、物流上市公司或咨詢行業工作的職業經歷,有的要求其有較好的項目管理能力、財務知識及行業背景和社會關系網;②中級物流人員。企業最看重中級物流人員的是執行能力和溝通能力,普遍要求中級物流人員具備某一領域具體的管理經驗,包括倉儲管理、物流運作、采購,以及一線部門實際工作經驗等;③初級物流人員。企業對初級物流人員的選用,最看重的是吃苦耐勞精神、團隊協作精神和責任心。至于專業能力方面,不同性質企業不同崗位要求差異較大。作為培養企業基層和中層高素質、高技能物流人才的高職物流教育,不僅要重視學生的理論基礎知識學習和實踐技能的培養,而且要重視學生職業道德修養和團隊協作精神的培養,強化學生服務行業、服務企業、服務社會的意識,提高物流專業學生對物流職業的認同度和團隊協作能力。
3.3 企業解決物流人才需求的首選因素及路徑分析
3.3.1 企業解決物流人才需求的首選因素 企業在招聘物流人才時優先考慮的因素是:45%的企業首選“有物流相關工作經驗”,33%的企業優先選擇“有高校物流專業畢業證”,32%的企業優先選擇“有物流相關資格證”。超過一半的企業都要求應聘員工有1~3年的實際工作經驗。
3.3.2 企業解決物流人才需求的路徑 企業解決物流人才需求的主要路徑:59%的企業表示“在工作中培養業務骨干”,53%的企業表示“選派優秀員工參加培訓”,45%的企業表示“依托人才市場進行招聘”,只有35%的企業表示“招聘高校應屆物流專業畢業生”。
從調研可以看出,企業解決物流人才需求最看重的是物流人員的專業操作技能。這就要求高職物流教育必須以能力為本位,注重對學生職業技能與實踐能力的培養,重點突出專業技能特別是操作技能的特點,增加實踐教學即實驗、實訓、實習的比重,以增強學生的應用能力和就業競爭力。
3.3.4 企業對高校應屆物流專業畢業生的看法分析 作為物流人才需求方的企業對高校應屆物流專業畢業生普遍認為:目前國內高等物流教育忽視學生職業能力的培養和綜合素質的提高。培養出來的學生不能適應物流行業的實際需求,書本知識多實踐經驗少,國外知識多實際知識少,行業背景知識、經驗、操作技能等與企業要求相距甚遠,職業意識、吃苦精神、協調溝通能力有待提高。
很顯然,高職物流專業人才培養與社會需求之間存在較大偏差。從一定意義上說,高職教育就是就業教育。高職物流教育及其專業建設必須以就業為導向,樹立面向社會、面向企業,主動為經濟社會發展服務的思想,將教育規律、經濟規律及社會發展規律有機結合,堅持以市場需求為導向,籌劃設置專業方向,明確定位人才培養目標,科學設計人才培養方案。
3.3.5 企業對物流職業資格證書的看法分析 調查顯示,大多數物流企業在招聘物流人才時并不十分看重物流職業資格證書。60%的企業對職業資格證書“只作一定的參考”,48%的企業認為“沒有針對性,難以確定能夠勝任特定工作”,還有15%的企業“不看重職業資格證書”,只有32%的企業認為“能夠幫助我們選擇相關崗位的人才”,只有23%的企業“要求具有職業資格證書”,只有11%的企業“看重職業資格證書”。
從調研來看,多數企業不看重物流職業資格證書,是因為目前市場上物流職業資格認證的證書種類較多,證出多門,標準不一,沒有一種證書在物流行業中具有較高的權威性,以及整個物流人才市場資格證書沒有普及,導致企業對物流職業資格證書的認同度不高。隨著市場發育的成熟和物流職業資格證書管理的規范,社會對物流職業資格證書的重視程度將逐漸增強。高職物流教育應具有前瞻意識,積極推進學歷證書和職業資格證書“雙證式”教學,將物流職業資格證書培訓內容課程化,幫助和支持學生參加物流職業資格證書的考核,使學生在獲得學歷證書的同時,取得物流師、報關員、報檢員、貨代員等相應的職業資格證書,從而提高學生的職業技能與就業競爭能力。
社會上物流人才的需求狀況決定了高校物流專業的設置與發展方向。通過對本次調研資料與數據統計分析可以看出,物流業的迅速發展,市場對物流人才的需求特別是對技能型物流操作專門人才需求的與日俱增,給高職物流教育帶來很好的發展機遇,關鍵是高職物流教育及其專業建設必須以就業為導向,明確培養目標,創新培養模式,真正培養出掌握專業基本理論、專業技能,具有良好職業素養的高技能人才,提高學生就業競爭力和適應物流業發展需要的能力。
參考文獻:
[1]劉翠萍.高職物流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思考[J].中國高教研究,2008,(8).
[2]余紹軍,吳向東,劉靈犀.我國物流人才需求現狀調查與分析[J].中國管理信息化,2010,(10).
[3]朱美虹.物流教育如何接軌當前企業物流人才需求[J].浙江水利水電專科學校學報,2010,(1).
【關鍵詞】“4.5+0.5”模式 高職人才培養方案 開發思路
【中圖分類號】G6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4)33-0047-01
根據《江蘇省教育廳關于制定中等職業教育和五年制高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指導方案的指導意見》(蘇教職〔2012〕36號),初中起點的五年制高職教育從2013年起實行“4.5+0.5”的人才培養模式,即在校學習時間9個學期(4.5年),校外頂崗實習時間原則上不超過半年(0.5年)。同時規定,人才培養方案基本內容框架包括以下內容:專業(專門化方向)、入學要求與基本學制、培養目標、職業(崗位)面向、職業資格及繼續學習專業、綜合素質及職業能力、教學時間分配表、教學時間安排表、專業核心課程標準、專業教師任職資格、實訓條件、編制說明。按照以上要求,筆者完成了五年制高職生物制藥技術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開發工作。現以該專業為例,對人才培養方案的開發與收獲進行總結。
一 高職專業人才培養方案開發思路
1.打好基礎
要進行人才培養方案的開發,首先就要進行行業企業調研,這是打好基礎的階段。調研主要可以采取問卷調研、訪談、專家座談等方式進行,不同的學校可依據自身情況選取合適的方式進行。只有明確了企業行業的需求分析,才能知道要培養學生哪些方面的能力、需要開設哪些課程。
2.分析提煉
根據企業調研的結果,就可確定第三項、第四項、第五項,即培養目標、職業面向、職業資格及繼續學習專業和綜合素質及職業能力。當把綜合素質與職業能力分析清晰之后,學生需要掌握的知識也就可以提煉出來形成課程,這就為后續制訂教學時間安排表打下了基礎。也就是說專業開設的課程最主要是為了培養出達成知識目標、能力目標的學生。
3.后續完善
當課程分析提煉出來后,就可以制訂教學時間安排表。這個表格確定后,專門化方向也就定下來了,課程結構與教學時間分配表、專業主要課程教學要求、實訓(實驗)基本條件、編制說明也就迎刃而解了。
4.專家研討
人才培養方案初步制訂完成后,就要請專家尤其是行業企業專家進行研討。專家的角度與教師的角度不同高度也不同,專業教師只有廣泛聽取專家的意見,才能讓人才培養方案更加完善、完美。
二 高職專業人才培養方案開發總結
1.企業調研十分重要
在進行人才培養方案制訂之前,我們首先完成了一份江蘇省生物制藥企業人才需求情況調查與分析的調研報告。調研顯示企業對生物醫藥專業方面的人才需求很大,在職業道德與職業素質上,企業對學生的愛崗敬業、團隊合作、責任感、吃苦耐勞與質量意識要求很高,表明這些是高職院校培養學生的一個重要方面,我們制訂的培養方案中綜合素質這一部分的內容就以此為依據。
2.人才培養方案要緊緊圍繞職業資格標準制定
目前,生物制藥行業沒有全國統一的職業資格標準,我們就依據前期制定的地方職業標準,以期培養出符合資格標準要求的學生。所以,人才培養方案里的職業能力分析就要圍繞職業資格標準來制定。
3.專業面向凸顯地方行業企業特色
經過企業調研得知,江蘇省的生物制藥企業以小型企業居多,其中從事疫苗生產和基因產品生產的企業最多,這些醫藥企業對分子生物學、基因工程方面的技能比較重視,這些方面的理論基礎知識及基本實驗技能應成為未來高職院校畢業生適應新形勢下生物制藥行業需求的必備技能。因此,在高職的職業面向中我們就設立了疫苗生產方向、生物工程方向,以順應行業企業的需求。
4.課程設置充分利用校內實訓基地的優勢
除了利用好本專業的實訓基地、實驗室外,還要和別的專業進行資源共享。可以根據各專業的實訓基地的實力以及實際情況來選取或確定合適的課程。在教學內容、課程結構、教學環節、教學條件、教學方法、考核要求等方面,充分保證工學結合的有效實施,不斷提高學校的教育教學質量。
5.人才培養方案開發應讓更多的教師包括非專業教師參與進來
專業負責人負責人才培養方案的開發與修訂工作,同時由教務處和各院系相關人員組成人才培養方案開發與管理機構,負責方案的開發輔助、貫徹執行和執行結果的檢查監督等工作。在開發過程中,一些專業基礎課的理論與實踐的比例,就需要物理老師、無機有機化學老師商討后來制定。這些均需要教務處和各院系相關人員組成的人才培養方案開發與管理機構的統一協調,以利于開發工作的順利開展。
【關鍵詞】汽車制造 裝配 人才需求 專業建設
為了適應汽車行業經濟建設的發展,使汽車制造與裝配技術專業人才培養模式與社會需求的接軌,本專業教師利用2011年暑假的時間進行了一次專業調研,主要走訪了桂林、柳州、南寧等地的汽車生產制造與銷售服務企業,對企業的需求動態有一個清晰的跟蹤了解。
一、調研目的與對象
(一)調研目的
高職教育應堅持以就業為導向,以能力為本位。通過本次調研,收集和分析汽車制造與維修服務類專業學生的社會人才需求狀況信息,了解社會、行業以及企業對汽修類專業人才知識、技能、素質要求的變化和趨勢,為汽車制造與裝配技術的專業設置、人才培養目標定位、人才培養方案修訂、專業教學計劃和課程標準的修訂、學生專業與就業指導等提供依據,提高人才培養質量。
(二)調研時間、地點、對象
調研時間:2011年8月1日~5日
調研地點:柳州工程機械設備有限責任公司、玉柴集團、桂林各大汽車4S店、柳州各主要汽車4S店
調研對象:往屆畢業生、企業領導、技術主管、車間員工、服務顧問等。
二、調研方法與內容
(一)調研方法
本次調研主要采用問卷調查、專家咨詢、座談、現場考察、畢業生反饋等相結合的方式。
(二)調研內容
1.產業背景調研
汽車工業是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目前,我國汽車產業發展迅速。2010年我國汽車產銷分別完成1806.19萬輛和1826.47萬輛,同比分別增長32.37%和32.44%,2011年上半年我國汽車產銷為915.60萬輛、932.52萬輛,同比分別增長2.48%和3.35%。2011年全年汽車產銷量預計會在2100萬~2200萬輛之間。增幅在20%~25%左右。
自從國家確定汽車產業作為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之后,汽車生產與售后服務行業產生了深刻的變革,經過多年來艱難的產業結構調整,改變了過去一度的“散、亂、差”的局面,通過大規模的兼并重組,實現了規模化生產的格局。世界汽車的六大集團(通用、福特、豐田、大眾、DC戴一克、雷諾)和三大公司(BMW寶馬、本田、PSA標致一雪鐵龍)紛紛以各種方式進入我國汽車市場,極大地加快了汽車的技術進步。汽車品牌與類別的增加、汽車結構與制造裝配技術的更新、汽車維修技術的發展等都非常快速。由于生產實際的巨大變化,用人部門對畢業生的要求也隨之改變。
為了更好地適應企業對汽車專業的人才要求,我系的汽車專業的教學改革也力求貼近企業的需求。盡管如此,與國內汽車生產行業的發展的速度相比,加上近年來招生規模的不斷擴大,仍存在許多不足,例如:教學場地、設備欠缺、教學內容落后于生產實踐的要求,教學模式、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還不能很好地適應職業教育的特點、畢業生實際動手能力還不能很好地符合企業上崗的要求,等等。為了加快汽車制造與裝配技術專業的建設與發展,提高教學質量,更好地滿足市場的需求,有必要不斷深化專業教學改革與課程建設,專業的調研可以為教學改革提供依據。
2.人才需求調研
通過對以上汽車相關生產制造企業、售后服務企業的用人需求情況分析發現。在未來五年內,區內不同規模的汽車企業都表現出了對于高職層次技術工人的迫切需求,這說明部分崗位的技術需求缺口還是非常大的。在所調研的9個加工制造類技術工種中,汽車制造與裝配技術的需求量最大,最近五年計劃招聘接近3500人。這表明隨著汽車產業的蓬勃發展,與汽車相關聯的多種配套專業也獲得長足發展,有著廣泛的市場需求。
通過用人單位反饋回來的信息進行分析,可以明顯的發現,企業對于技術人才的學歷要求還是呈現遞增的趨勢,對本科及以上的需求量大概為11%,大約有十分之一的崗位需要本科及以上學歷。企業對于高職院校的畢業生比較青睞,占到40%左右。有四成以上的崗位是面向高職學生,一些以往用中職學歷的畢業生的崗位,也開始使用離職的畢業生。
通過調查,我們發現畢業生的綜合素質越來越重要,用人單位往往要求畢業生能夠同時擁有多方面的技能,如駕駛技能、鉗工技能、焊工技能、中級汽車維修工技能等。從調查的情況看,企業要求人才具備的技能和我們的培養方向是吻合的。調查中我們深切的感受到用人單位對畢業生的基本素質有很高的期望,希望有很高的社會責任感和團對合作意識。有90%的單位就明確希望他們的員工必須具備高度的社會責任感,高度的職業道德及熱愛本企業,敬業愛崗的精神,有70%和47%的單位對團隊合作精神和創新意識有較高的要求。
三、調研結論與建議
1.結論
汽車制造與裝配企業從業人員的數量、總體素質正在不斷提高;具有較好現代汽車制造與生產專業基礎知識與操作技能的技能型人才相對缺乏。未來幾年內,區內汽車制造及售后服務行業需要大量高職層次的汽車專業技能型人才,汽車制造與裝配專業未來有好的發展前景。
此外,目前各大企業對畢業生的綜合職業素質要求越來越高。
2.建議
(1)以工學結合為核心修訂專業人才培養方案,調整專業課程體系;
(2)以產學結合為目標,加強校內、外實訓基地建設;
在校內實訓基地建設方面,借骨干院校建設的東風。增加實訓設備投八,尋找新的增長點。主動出擊,加強區內各大汽車制造企業等的校企合作聯系,開發校外實習基地。
(3)加強專業師資隊伍建設和培訓
引進汽車制造與裝配專業教師,要求有企業工作經歷或有碩士以上學歷,同時,聘請企業一線技術骨干到校任兼課老師。
(4)以“行動導向”為指導加大本專業教學改革
加大與實際工作崗位相適應的行動導向的課程教學改革,改進教學方法與手段,提高教學質量。
關鍵詞: 汽車技術服務與營銷 人才培養 1233模式
伴隨著我國經濟迅猛發展和高職教育的不斷深入,中國高職教育已由規模擴張階段轉入內涵發展階段,各高職院校間的競爭也日趨激烈。浙江農業商貿職業學院是高等職業院校中的新生兒,汽車技術服務與營銷也是我院重點建設專業。因此,借鑒示范高職院校發展經驗,提高學院和專業競爭力,進行專業建設迫在眉睫。
一、紹興地區汽車服務行業人才需求分析
2009年,浙江農業商貿職業學院開始對汽車類專業群進行了規劃,并始終“以就業為導向,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的人才培養思路進行專業建設。我院于2009年5月至2011年6月,先后3次對80余家汽車相關企業進行了汽車技術服務與營銷專業人才需求、崗位能力以及素質要求的調研與分析。
(一)區域汽車服務行業發展概況
隨著汽車業的迅猛發展,各種品牌4S店、綜合汽車修理廠、汽車用品店、汽車美容店如“雨后春筍”,浙江金昌集團在浙江省內有10多家不同品牌的4S店,浙江廣成集團在紹興就有7家品牌4S店和汽車用品店,各地區多形式的“汽車城”也“應運而生”。
通過座談會、問卷調查等方式了解到這些汽車技術服務企業缺少的人才主要包括整車銷售、汽車配件銷售、市場策劃、汽車檢測維修、汽車裝配調試等崗位,且這些緊缺崗位的人才82%來自于本地區。
(二)汽車技術服務與營銷專業人才需求
1、專業人才需求量
通過調研了解:71%的企業急需增加汽車營銷專業人員,企業人才需求量較大的主要集中在銷售顧問、維修顧問、市場策劃等崗位。據不完全統計當前紹興地區汽車企業對汽車營銷人才的需求量348人,隨著企業的發展紹興地區在未來3到5年需要汽車營銷專業人才需求量更大。全省也有類似情況,全省汽車營銷專業人員的需求在3400人左右。
2、高素質技能型人才需求
調研發現:經過系統學習的汽車技術服務與營銷的專業人員供不應求,導致大量未經任何培訓或經過簡單培訓的人員進入后市場服務業,成為制約企業發展的“瓶頸”。由于現有從業人員文化程度偏低、技術水平偏低、職業素養偏低以及專業畢業生少,76.2%企業對汽車營銷與服務從業員工的學歷要求是高職(大專),一些高端品牌企業對員工的學歷要求大專及以上。
3、人才培養情況
目前,紹興地區較為正式的汽車類高等職業技術學校僅有2家。我院汽車技術服務與營銷專業招生規模在每年80人左右,浙江工業職業技術學院每年本專業招生規模40人左右;全省有14所高職院校每年招生1000人左右,遠達不到人才需求量要求。
(三)汽車技術服務與營銷專業人才崗位能力要求
通過調查問卷、現場走訪等調研了解,現階段企業對高職畢業生的綜合素質、專業技能、動手能力等方面提出了質疑,占調研企業的50%之多。同時,對畢業生的團結協作能力、對崗位的責任感、吃苦耐勞程度、進取心、對企業的忠誠度、社會活動能力、政治思想素質等人文素質要求也排在了前列。此外,企業還對分析、處理問題的能力、系統的汽車專業理論知識、恰當的溝通與表達能力、自學的能力和創新能力等職業能力與專業素質也提出較高的要求。
二、人才培養模式的實施
目前,我院的汽車技術服務與營銷專業還處于初期發展階段,通過近幾年不斷建設,現已形成了《汽車技術服務與營銷》專業為龍頭的汽車類專業組群。本專業致力于培養學生誠懇、踏實的工作態度;團隊合作的工作精神;綜合、全面的工作能力。
(一)職業能力分析
高職教育作為學生終身學習的一個階段,高職教育不可能面面俱到,不可能指望在高職教育階段能夠讓學生學到終身夠用的知識,而是培養具有綜合職業能力,勝任具體崗位的專才,保證學生發展有潛力、后勁足。
通過調研了解到,現階段紹興地區汽車類企業對汽車技術服務與營銷專業的銷售顧問、售后顧問、市場專員等崗位需求量較大。因此,我院對銷售顧問、售后接待、市場專員崗位的職業能力進行了重點分析,使學生畢業后能達到掌握汽車駕駛技術;掌握現代汽車正確使用和養護的基本技能;具有較強的市場營銷調查研究和分析能力;具有分析汽車市場機會、設計市場營銷組合的策劃和組織實施能力;具有汽車銷售和談判的能力;具有客戶關系維系的能力;具有團隊協作、與人溝通的能力等。見表1—3所示。
(二)融人才培養、技術服務、教師實踐、員工培養于一體
我院已與紹興寶順汽車銷售服務有限公司(在紹興地區已有4家寶馬4S店)建立了合作關系,在“合作辦學、合作育人、合作就業、合作發展”原則基礎上,校企共建、產學研結合,實現人才“訂單式”人才培養,企業參與培養教育全過程,實現人才培養與使用對接。我院作為“寶順”的人才培養基地,正在籌建“寶順”實訓車間(室)。目前已與浙江廣成集團(在浙江省有包括謳歌、現代、馬自達、尼桑、別克等9個品牌19家4S店)、紹興宏盛凱迪汽車銷售服務有限公司初步達成合作意向。
為緊帖市場辦專業,建立由行業主管領導、行業協會專家、企業技術人員、專業帶頭人、骨干教師組成的專業建設委員會,研究我院職業教育的問題和情況,對專業規劃、人才培養方案、課程體系方案、質量評價提出建設性的意見并加以指導。融人才培養、技術服務、教師實踐、員工培養于一體,具體見下圖2。
關鍵詞:生物制藥技術專業 人才培養 暑期調研 職業崗位與能力
為了更好地適應高職人才培養的需要,為學校生物制藥技術專業建設的改革發展提供依據,我們生物制藥技術專業團隊通過暑期社會調研,把握黃岡及周邊地區生物制藥技術專業人才需求的狀況和趨勢,實現為區域經濟服務的人才培養目標,進一步對生物制藥技術專業的專業定位、人才培養目標、課程體系構建等方面提供有力的依據。
一、指導思想
本次專業調研指導思想是:以國家中長期發展綱要、湖北省發展十二五規劃綱要為指導,以湖北省生物制藥支柱產業為依托,以武漢、黃岡市制藥行業企業對高職人才需求以及就業崗位對知識、能力和素質需求為內容,對武漢、黃岡市制藥行業、企業,及我們的畢業生、實習生進行調查,搜集具有實用性、指導性、前瞻性的客觀資料,以期能夠推動生物制藥技術專業建設和教學改革,提高本專業人才培養質量,更好地滿足行業企業發展和學生職業生涯發展的需要,順利完成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修訂。
二、調研內容、范圍及方法
1.調研內容
主要調研生物制藥行業企業發展現狀、生物制藥行業企業人才需要狀況、生物制藥專業的職業崗位與崗位能力要求、生物制藥專業人才培養定位、人才培養模式與課程體系的合理性、畢業生的工作表現等內容。
2.調研對象
本次調研主要針對黃岡、武漢地區的制藥企業,選擇了有合作經歷和合作意向的企業約20家。在了解畢業生情況的時候,因為針對前一期的人才培養方案的修訂工作,我們主要選擇了有一定工作經歷,但畢業時間不長的10級制藥班的學生,同時兼顧其他畢業生,共調查了超過60名畢業生。主要調研企業見表1。
3.調研方法
(1)郵寄問卷調查法。筆者與同事準備了畢業生跟蹤調查問卷(學生版)、畢業生跟蹤調查問卷(用人單位版)、專業調查表(學生版)、專業對口企業情況調查表,通過快遞的方式郵寄給合作單位,再電話聯絡確認,收回調查表。
表1 主要調研企業
序號 企業名稱 主要業務
1 武漢人禾醫藥有限公司 藥品銷售
2 武漢啟瑞藥業有限公司 藥品生產、研發、銷售
3 武漢回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獸藥研發、生產、銷售
4 湖北人民制藥有限公司 研發、制劑生產、銷售
5 武漢大安制藥有限公司 研發、制劑生產、銷售
6 湖北啟達藥業有限公司 藥品研發、生產
7 黃岡衛爾康藥業有限公司 中藥加工、藥品銷售
8 國藥控股黃岡有限公司 藥品銷售
9 上藥科園信海醫藥黃岡有限公司 藥品銷售
10 湖北鳳凰白云山藥業有限公司 藥品研發、生產、銷售
11 湖北黃岡賽康藥業有限公司 藥品研發、生產、銷售
12 李時珍現代生物醫藥集團有限公司 藥品研發、生產、銷售
13 湖北廣濟藥業股份有限公司 藥品研發、生產、銷售
(2)面談法。通過面對面交談的方式,直接了解企業的生產經營情況,聽取企業的負責人對行業發展現狀和發展趨勢的看法,請他們對我們制藥專業的人才培養模式、課程體系和畢業生的質量做出評價。
(3)QQ群訪談法。我們加入了2010、2011級制藥班的QQ群,利用校企合作理事會QQ群,在群里與學生、企業人員進行交流,掌握學生的就業情況,發放專業調查表,收集生物制藥的職業崗位、崗位能力要求和各崗位的薪資待遇情況等一手材料,聽取企業、學生對本專業的教學模式、教學方法、課程設置等方面的意見。
(4)上網查詢法。通過查詢醫藥英才網、中國制藥行業協會、中國制藥產業鏈等知名網站,了解行業發展情況、人才需求信息、生物制藥職業崗位和崗位能力要求。
三、調研結論及分析
1.生物制藥專業就業崗位分析
經過調研得知,近幾年生物制藥畢業生就業的初始單位在制藥企業、藥品流通企業、藥店等單位,主要的就業崗位有生產操作工、質管員(QA)、質檢員(QC)、藥品營銷等,表2中列出了這些崗位的職責和能力要求,但不同企業由于所生產的藥品不同,工藝不同,具體崗位的設置和要求也有不同。
表2 制藥行業職業崗位分析
職業崗位 崗位職責 能力要求
生產操作工 1.根據公司下達的生產計劃,合理安排生產,保質保量地完成生產任務;
2.嚴格按生產工藝要求進行生產操作;
3.熟練掌握相關生產操作方法;
4.保持生產設備整潔及生產設備周圍的衛生,及時報告在生產和清潔過程中發現的任何異常情況;
5.自覺遵守公司安全、品質、衛生等各項規章制度,自覺服從工作安排;
6.堅守工作崗位,遵守勞動紀律; 1.吃苦耐勞,勤奮踏實;
2.了解GMP法規要求;
3.對生產設備有一定的了解和實際操作經驗;
質管員(QA) 1.負責生產線巡回日常監督和檢查;
2.監督檢查各工序質量控制點、工藝控制點、清場情況及相關SOP執行情況;
3.完成樣品的取樣送檢;
4.及時完成產品質量統計和質量分析等工作;
5.組織開展不合格、缺陷與趨勢等的調查評估并根據評估建立相應的糾正預防措施,監督跟蹤糾正預防措施的落實情況,審核糾正預防措施報告,評估糾正預防措施的有效性;組織開展偏差調查、評估,監督跟蹤糾正預防措施的落實情況,審核偏差報告,評估糾正預防措施的有效性;
6.參與質量風險評估,監督跟蹤措施的落實情況,評估措施的有效性;
7.協助公司做好GMP的認證工作; 1.具有藥學及相關知識;具有制藥工藝、分析、設備工程等相關知識;
2.熟悉GMP,具有獨立編制驗證總計劃,驗證方案與驗證報告的能力;
3.熟悉各項驗證要求及驗證流程;
4.良好語言表達能力及溝通、協調能力,有敬業精神和服務意識;
質檢員(QC) 1.實驗室管理:負責實驗室日常清潔整理,實驗室水電安全管理,實驗室試劑耗材申購等;
2.儀器設備使用維護保養:每次使用需填寫使用記錄、定期對儀器設備按相關要求進行維護保養并填寫記錄、定期按驗證方案要求進行驗證;
3.檢驗工作:根據GMP及《中國藥典》的要求進行各種操作實驗;能遵守崗位SOP的要求,對原料、中間體及成品等進行化驗,并做好相關記錄;
4.文件工作:擬定日常工作計劃,起草試驗相關標準操作規程、記錄、報告,完成所做檢驗工作的記錄和報告的填報核對; 1.細心、責任心強,有較強的相關理論知識,能熟練操作液相、紅外、氣相等檢驗儀器,熟悉微生物限度檢查;
2.熟悉GMP及藥品相關的國家法律法規;
3.工作態度穩定;
藥品營銷員 1.銷售渠道拓展;
2.建立完善的客戶檔案,負責客戶的日常拜訪與客情維護;
3.組織各種專業推廣活動、產品促銷活動;
4.完成銷量指標;
5.收集并及時反饋市場營銷的信息; 1.具有相關藥劑的知識及營銷知識;
2.善于學習,有較強的團隊意識、溝通能力、判斷力及執行力;
3.工作穩重踏實,能在壓力下完成工作,適應外地出差;
4.良好的電腦操作能力;
2.學生能力及素質要求分析
由于各企業經營方向不同,學生就業崗位不同,而學生能力及素質的側重點也有所不同,如從事生產、檢驗崗位的對專業知識、操作技能要求較高,從事銷售工作的,對交際能力、組織管理能力要求較高。但共同的特點是,企業普遍希望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職業規劃能力、對工作的認真負責態度、對企業的忠誠度等能夠進一步提高。
3.企業對畢業生的評價反饋
評價主要從職業道德、專業知識、專業技能、敬業精神、團隊精神、知識更新能力、計算機應用水平、外語水平、適應能力、組織能力、工作穩定度等方面進行。從整體上來看,用人單位對畢業生評價較好,認為畢業生動手能力較強,能很快適應崗位要求,但也有一些企業表示畢業生的專業基礎知識不夠扎實,知識更新能力、外語水平和工作穩定度還有待于進一步加強。
4.人才培養模式與課程體系意見反饋
我們將制藥專業的人才培養模式與課程體系作為調研重點內容,廣泛征求了行業企業專家、畢業生的意見,主要結論有:一是人才培養模式符合企業用人要求,能夠保證人才培養質量;現有的課程體系包含了大部分所需專業課程,但課程內容要根據行業企業標準和操作規程進行適時更新。二是要加強拓展課程,增加專業拓展課程及思維拓展課程,以加強對學生職業發展能力的培養。三是加強學生職業規劃教育,提高學生工作的穩定性。
四、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建議
1.提高教師職教能力
通過到企業鍛煉、培訓等方式,更新職業教育理念,提高了教師教育教學能力,提高了教學組織與教學設計能力,確保教學內容與生產任務的一致性,以學生為主體,貫徹和落實“教學一體化”的教學模式,努力提高人才培養質量。
2.加強實訓條件建設
在現有校內外實訓實習條件的基礎上,通過加強校企合作、共享資源提升教育教學條件,充分利用企業資源培養學生,建議具體改進如下。
(1)提高現有設施設備的利用率。我們從硬件和軟件兩方面同時入手。硬件即加大實訓設施的投入,軟件即加強實訓中心管理,推行“8S”管理。
(2)加大校企合作的力度,建設廠中校和校中廠,充分發揮企業設備的優勢和學校師資的優勢,形成優勢互補。
(3)擴大學生實習范圍的選擇,不局限于內地和受制于常規的教學時間。結合企業的生產實際,學校的常規教學可以為企業生產“讓路”。
3.改革課程體系